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 被引量:4
1
作者 邓庆文 赵旭丽 +1 位作者 郭洁 黄毕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4-796,共3页
报道了基于铁氰化钾与鲁米诺化学反应,并应用IFFM-E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ALDP)的方法。在碱性溶液中,上述化学发光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因ALDP的存在而显著增加,且其强度的增加值(△I)与ALDP的质量浓度分别在以下... 报道了基于铁氰化钾与鲁米诺化学反应,并应用IFFM-E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ALDP)的方法。在碱性溶液中,上述化学发光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因ALDP的存在而显著增加,且其强度的增加值(△I)与ALDP的质量浓度分别在以下3个浓度区间呈线性关系:3.0×10^(-5)~8.0×10^(-5)g·L^(-1),8.0×10^(-5)~7.0×10^(-4)g·L^(-1)及7.0×10^(-4)~5.0×10^(-3)g·L^(-1)。方法的检出限(3σ)为8.5×10^(-7)g·L^(-1)。分析时取ALDP药片10片研碎为粉末状,称取其总质量的1/10溶于水中,定容至50mL,分取适量并稀释后供分析用。试样的进样体积为150μL,引入仪器的铁氰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及鲁米诺溶液的浓度依次为2.0×10^(-4),5.0×10^(-2),2.0×10^(-5)mol·L^(-1)。在已知ALDP含量的试样溶液中分别加入3个不同浓度的ALDP标准溶液,按方法测定后求得其回收率在96.0%~102.4%之间。对为5.0×10^(-4)g·L^(-1)ALDP标准溶液重复测定11次,所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铁氰化钾 鲁米诺 苯磺酸氨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食性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2
作者 黄志旁 肖文 崔亮伟 《现代农村科技》 2009年第9期60-61,共2页
有蹄类、少数食肉类、几乎所有的非人灵长类、部分鸟类和鱼类、大部分昆虫都是植食性动物,它们直接以植物为食物。从植物中获取营养和能量,植物的营养价值和能量决定动物对食物的选择,通过植物化学成分来影响动物的食性选择,所以野生动... 有蹄类、少数食肉类、几乎所有的非人灵长类、部分鸟类和鱼类、大部分昆虫都是植食性动物,它们直接以植物为食物。从植物中获取营养和能量,植物的营养价值和能量决定动物对食物的选择,通过植物化学成分来影响动物的食性选择,所以野生动物食性研究需要进行食物化学成分分析。本文概述了食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和原理,及所需的仪器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植食性 化学成分 分析方法 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籽粒中γ-氨基丁酸、总黄酮和生物碱含量在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33
3
作者 曾亚文 杨涛 +3 位作者 普晓英 杜娟 杨树明 张晓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为了解大麦发芽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28份大麦籽粒发芽前(无菌水浸泡24h,记作发芽0d)及发芽1~9d的γ-氨基丁酸(GABA)、总黄酮和生物碱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大麦籽粒中的GABA和生物碱含量均为发芽0d高于发芽1~2d... 为了解大麦发芽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28份大麦籽粒发芽前(无菌水浸泡24h,记作发芽0d)及发芽1~9d的γ-氨基丁酸(GABA)、总黄酮和生物碱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大麦籽粒中的GABA和生物碱含量均为发芽0d高于发芽1~2d,而明显低于发芽3~9d的相应含量;发芽前后GABA累积最大均值是最小均值的2.1倍,生物碱累积最大均值是最小均值的11.6倍。(2)大麦籽粒发芽前总黄酮含量最高,发芽后相对较低;而发芽4~8d期间的GABA和生物碱含量相对较高。(3)不同大麦品系间籽粒GABA和生物碱含量在发芽4~6d差异明显,且达到峰值的频率较高;籽粒总黄酮含量在发芽8~9d差异明显,发芽前总黄酮含量达到峰值的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芽期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生物碱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方法除垢阻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5
4
作者 何俊 赵宗泽 +2 位作者 李跃华 白更春 赵鹤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9,共5页
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锅炉换热设备的热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阻垢、除垢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为"节能减排和环保"的重要手段。物理阻垢、除垢技术以其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在概述国内外关于... 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锅炉换热设备的热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阻垢、除垢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为"节能减排和环保"的重要手段。物理阻垢、除垢技术以其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在概述国内外关于物理除垢、阻垢和节能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锅炉的物理除垢、阻垢技术——放射性辐射技术,并展望了未来物理方法绿色除垢、阻垢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垢 阻垢 节能 物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7
5
作者 冯建孟 董晓东 +1 位作者 徐成东 查凤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3,共7页
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该研究对中国100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风险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属于低风险和极高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所占比例较小,而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等级介于... 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该研究对中国100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风险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属于低风险和极高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所占比例较小,而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等级介于两者之间.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数量从南到北呈降低趋势.在中国南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所造成的风险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北方地区以及西藏、青海等高海拔地区.南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较高,但高风险物种所占比例较小;而北方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物种数量相对较少,但其中大多数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南方地区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的重要地区,但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北方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风险评价 分级 评价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植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7
6
作者 冯建孟 董晓东 徐成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7,共8页
探索外来入侵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物种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格局与本土植物... 探索外来入侵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物种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格局与本土植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呈单调递减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密度呈单调递减趋势.中国东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在西北地区相对贫乏.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可能由东南向西北扩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因素均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差异,但起主导作用的为年均温、单位面积降水变幅和年降水量.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到相似环境因子的相似影响有关.在大尺度下,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可能更易受到外来植物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本土植物 物种多样性 大尺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徐成东 浦雪梅 +1 位作者 李国树 冯建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8期124-127,共4页
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紫茎泽兰叶水提取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率、鲜质量、胚根和胚芽长度及玉米幼苗的苗高、鲜质量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提取液浓度降至0.25%时,抑制作用... 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紫茎泽兰叶水提取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率、鲜质量、胚根和胚芽长度及玉米幼苗的苗高、鲜质量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提取液浓度降至0.25%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同时,本试验还研究了玉米叶中丙二醛含量与紫茎泽兰提取液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紫茎泽兰叶提取物浓度的升高,玉米叶内丙二醛含量也增加,二者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玉米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紫茎泽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建孟 何汉明 +1 位作者 朱有勇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1-457,共7页
理解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利用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库,自然环境背景信息和不同民族的人口分布,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 理解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利用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库,自然环境背景信息和不同民族的人口分布,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中心主要集中在云南南部地区;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的人口比重与稻作品种的丰富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稻作品种多样性的保存和维持可能与不同民族的饮食习俗、耕作方式和宗教文化有关;不同民族的稻作文化在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方面可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稻作品种保存传统的稻作文化的保护是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与稻作作物的区系起源比较一致,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在云南南部地区,表征生境异质性的海拔高差显著影响稻作品种的多样性(P<0.05)。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格局受到自然和文化因素的双重影响。从稻作品种的留存和栽培历史来看,文化因素可能起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但从其区系起源和生态适应性来看,环境因素则可能起着间接或根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品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格局 文化因素 环境因素 解释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遗传多样性栽培控制稻瘟病的灰色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汉明 房辉 +5 位作者 周惠萍 谢勇 刘林 冯建孟 李成云 朱有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4-727,共4页
作物的遗传多样性间栽模式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病害发生过程是一个多因子互作的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本文利用水稻间栽模式下的8个田间生态指标,根据灰色理论和方法对各生态指标与糯稻冠层孢子捕捉数... 作物的遗传多样性间栽模式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病害发生过程是一个多因子互作的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本文利用水稻间栽模式下的8个田间生态指标,根据灰色理论和方法对各生态指标与糯稻冠层孢子捕捉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和权重的分析,并对不同混栽模式下的上述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糯稻冠层稻瘟病孢子捕捉数与田间风速和湿度的灰色关联度较大,其次温度,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灰色关联度最小。此外,随着糯稻和杂交稻行比的增加,反映间作生态系统抑制或降低病害发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递增趋势。由于灰色系统理论具备传统数理统计方法不具有的处理贫信息和非正态分布等不确定性数据的优势,因此,本研究结果具有相对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栽 稻瘟病 生态指标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诱导与快繁 被引量:13
10
作者 段玉云 王新良 +3 位作者 金月嵘 侯思名 罗红梅 曾黎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35-837,共3页
针对紫甘薯京薯6号生产现状,应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对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生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0.75 mg/L 6-BA+0.1 mg/L NAA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得到无毒苗,出芽率达到100%,出芽平均时间为28d,脱毒... 针对紫甘薯京薯6号生产现状,应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对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生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0.75 mg/L 6-BA+0.1 mg/L NAA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得到无毒苗,出芽率达到100%,出芽平均时间为28d,脱毒率达到95%。以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茎节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中培养20~25 d可以获得无毒快繁苗,繁殖系数为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京薯6号 脱毒苗 组织培养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不同器官水提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晓华 冯建孟 +1 位作者 李国树 徐成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58,共3页
以紫茎泽兰和小白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0.25%、0.8%和2.5%的紫茎泽兰根、茎、叶和花水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不同器官水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均有影响,叶片水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茎水提液... 以紫茎泽兰和小白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0.25%、0.8%和2.5%的紫茎泽兰根、茎、叶和花水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不同器官水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均有影响,叶片水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茎水提液次之,花水提液抑制作用最小.随着各器官水提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达2.5%时,抑制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化感作用 小白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黄花菜提取液复配抑菌防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百刚 高春燕 刘晓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6-138,共3页
以95%乙醇分别对甘草、黄花菜进行浸提实验,得到含有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液,对二者进行复配,测试其对食品中几种常见腐败菌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并测定了复配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pH范围、耐热性及抑菌时间。结果表明,最佳复... 以95%乙醇分别对甘草、黄花菜进行浸提实验,得到含有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液,对二者进行复配,测试其对食品中几种常见腐败菌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并测定了复配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pH范围、耐热性及抑菌时间。结果表明,最佳复配比为4:1,复配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菌浓度较低,抑菌pH范围广。但对霉菌抑制效果不明显,热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花菜 提取液复配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组成的大尺度格局及其气候解释 被引量:15
13
作者 冯建孟 董晓东 徐成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外来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是外来物种管理和控制的基础。本研究利用文献数据和气候资料,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属)区系组成的大尺度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从植物区系的总体构成来看,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 外来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是外来物种管理和控制的基础。本研究利用文献数据和气候资料,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属)区系组成的大尺度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从植物区系的总体构成来看,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温带成分和世界分布成分,说明研究区域内外来入侵植物主要起源于热带地区,其次为温带地区。从空间格局来看,从南到北,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则呈递增趋势。这说明,在南部区域,外来入侵植物更多的来自于热带地区,但在北部区域,来自于温带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可能占据主导地位。热量水平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植物的空间格局,随着热量水平的提高,热带区系比重呈递增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则呈递减趋势,这可能与不同区系成分植物的生态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 热带区系 温带区系 大尺度格局 年平均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香石竹种质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旭红 何艳 +6 位作者 欧阳德爱 桂敏 李绅崇 曹桦 杨春梅 卢珍红 莫锡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8-252,共5页
以香石竹"云恋蝶"离体茎尖为试材,研究玻璃化法对香石竹茎尖的离体超低温保存。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预培养培养基中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装载时间和PVS2处理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培养1 d,预培养... 以香石竹"云恋蝶"离体茎尖为试材,研究玻璃化法对香石竹茎尖的离体超低温保存。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预培养培养基中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装载时间和PVS2处理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培养1 d,预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0.5 mol/L,装载40 min,PVS2液处理40 min,液氮处理1 d,在40℃水浴化冻后的香石竹茎尖,成活率达44.13%,且超低温再生苗与其常温苗的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香石竹种质资源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技术,为香石竹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石竹 茎尖 玻璃化法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部纵向岭谷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冯建孟 熊珺玲 徐成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3-378,共6页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和相关文献信息,对云南西部纵向岭谷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探讨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及其分布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1)随着纬度或海拔的升高,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均呈递增趋势,而热带区...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和相关文献信息,对云南西部纵向岭谷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探讨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及其分布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1)随着纬度或海拔的升高,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均呈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的比重呈递减格局.(2)在热量梯度上,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呈递增趋势;区系过渡性随年平均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偏峰分布格局.当年平均温度在12.4℃左右时,区系过渡性达到峰值,出现区系平衡点;当年均温低于2.9℃时,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达到100%,相应的植被类型为温性针叶林,是温性针叶林分布的热量上限;当年均温高于21.8℃时,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达到100%,相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分布的热量下限.(3)区系过渡性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500m的无量山和哀牢山等地区;区系过渡性较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海拔较低(1500m以下)、热量较为丰富的河谷地带,同时也见于海拔3000m以上、气候相对温凉的北部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部 纵向岭谷区 区系过渡性 地理分布格局 生物地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流变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春燕 卢跃红 田呈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8-31,共4页
流变学特性是多糖的重要性质,它间接反映了多糖的结构变化。采用黏度计测定了枸杞多糖的黏度,研究了多糖浓度、温度、热处理时间、pH值、NaOH、抗氧化剂VC、氧化剂H2O2以及金属离子对枸杞多糖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糖浓度、温度... 流变学特性是多糖的重要性质,它间接反映了多糖的结构变化。采用黏度计测定了枸杞多糖的黏度,研究了多糖浓度、温度、热处理时间、pH值、NaOH、抗氧化剂VC、氧化剂H2O2以及金属离子对枸杞多糖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糖浓度、温度、热处理时间、pH值、NaOH、抗氧化剂VC、氧化剂H2O2以及金属离子对枸杞多糖黏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黏度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纬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10
17
作者 冯建孟 毛光权 李珍贵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28-1934,共7页
对植物区系起源、分布和迁移过程的分析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植被的发生、演化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二元相关性统计分析,探讨了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纬度分... 对植物区系起源、分布和迁移过程的分析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植被的发生、演化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二元相关性统计分析,探讨了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纬度分布格局及河谷的"通道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占主导地位,而温带区系所占比重则仅为1/3左右,故表现出明显的热带区系性质。其中,比较重要的区系成分主要包括热带亚洲分布(T7)(21.2%)、泛热带分布(T2)(16.5%)和北温带分布(T8)(11.7%)等。区系过渡性随着纬度的升高,从南到北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单峰分布格局,纬度26o N左右出现峰值。这可能与其地处低纬度地区、紧邻古热带植物区的区系地理位置和南-北方向上海拔梯度有关。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纬度的升高呈明显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则呈明显递减趋势,这与不同区系成分的生态特性和纬度梯度上的热量递减格局是一致的,同时也可能与澜沧江河谷在植物区系迁移过程中所发挥的"通道效应"有关。中国特有分布成分所占比重与表征地形复杂度的海拔高差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意味着特有植物类群的形成和演化与地理隔离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纬度格局 通道效应 澜沧江流域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对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高春燕 王竹 卢跃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99,102,共3页
采用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薄荷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以及影响薄荷清除亚硝酸盐的因素。结果表明,在65%的乙醇,料液比1:20,60℃水浴,浸提2h,反应30min,提取液用量14mL的条件下,薄荷乙醇提取液对亚硝酸盐清除率最高,达到... 采用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薄荷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以及影响薄荷清除亚硝酸盐的因素。结果表明,在65%的乙醇,料液比1:20,60℃水浴,浸提2h,反应30min,提取液用量14mL的条件下,薄荷乙醇提取液对亚硝酸盐清除率最高,达到99.3%,相当于8.0mL 0.2%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亚硝酸盐 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锰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霞 郭洁 +1 位作者 曹秋娥 李祖碧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3-594,597,共3页
研究了在pH 4.63的乙酸-乙酸钠介质中,Mn(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丁基罗丹明B的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Mn(Ⅱ)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1.0μg/25 mL,检出限为2.87×10-6g·L-1,用于水中Mn(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丁基罗丹明B 高碘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种仁净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段琼芬 马李一 +5 位作者 李珍贵 张重权 王有琼 甘瑾 郑华 安鑫南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1-74,共4页
通过辣木种仁净水剂与常用化学净水剂净水效果比较研究,表明辣木种仁净水剂有很好的净水效果,净水效率与聚合氯化铝相当,能使水的混浊度降到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以下(浊度≤5FTU),可作为化学净水剂的替代品使用;辣木种仁和辣木油渣... 通过辣木种仁净水剂与常用化学净水剂净水效果比较研究,表明辣木种仁净水剂有很好的净水效果,净水效率与聚合氯化铝相当,能使水的混浊度降到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以下(浊度≤5FTU),可作为化学净水剂的替代品使用;辣木种仁和辣木油渣都可作为净水剂使用,二者净水效果差异不显著,从净水成本和综合利用考虑,选用辣木油渣作为混水净水剂更加经济合理;当混水浊度为150.6FTU时,辣木油渣净水的最佳剂量为每升混水中加入0.2g辣木油渣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度 净水剂 辣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