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成本控制
1
作者 刘贵禄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45-46,共2页
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成立以来,注重成本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预算执行能力和会计核算水平,在公司成本控制上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笔者对此作一总结,仅供参考。
关键词 成本控制 作用 财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滨海污水站回收原油的性质及处理方式讨论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玉贺 王军 吴振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报道了大港油田滨海污水站回收原油( 污油) 的组成和形态结构、油膜电学特性、热沉降特性、乳化特性及对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讨论了污油的处理方式。污水回收油乳化性能良好,乳状液对热稳定,不易破解脱水,加入污水回收油的原油脱... 报道了大港油田滨海污水站回收原油( 污油) 的组成和形态结构、油膜电学特性、热沉降特性、乳化特性及对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讨论了污油的处理方式。污水回收油乳化性能良好,乳状液对热稳定,不易破解脱水,加入污水回收油的原油脱水性能变坏,最好单独进行脱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回收油 乳化性能 原油 脱水 水处理 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埕海2-2人工岛钻井提速提效关键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建龙 许京国 +4 位作者 杜强 金海峰 程东 郑锋 李瑞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35,共6页
为了解决大港油田埕海2-2人工岛钻井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摩阻扭矩大及区域性漏失严重等问题,在钻井技术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从井眼轨迹控制、减摩减扭、防漏堵漏、井眼清洁及井壁稳定等方面入手,开展了钻井提速提效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理... 为了解决大港油田埕海2-2人工岛钻井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摩阻扭矩大及区域性漏失严重等问题,在钻井技术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从井眼轨迹控制、减摩减扭、防漏堵漏、井眼清洁及井壁稳定等方面入手,开展了钻井提速提效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新工具、新工艺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机械钻速。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水力振荡器有效缓解了长稳斜段调整井斜和三维绕障井段调整方位定向托压问题;钻井液高效润滑性能和减摩减扭接箍的合理应用有效降低了钻井过程中的摩阻扭矩;基于“成膜封堵”理论开发的超低渗随钻堵漏剂BZ-ACT防漏堵漏效果显著,且对钻井性能无影响,有效解决了人工岛区域性漏失问题。所得结果为该区块的安全高效钻井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控制 减摩 减扭 防漏 井眼清洁 提速提效 堵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纯九区注水开发过程中无机结垢趋势预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付义 方颖 +3 位作者 杨明 黄溢谊 靳彦欣 任占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1-306,共6页
油田开发过程中无机盐结垢是注水开发期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随着注水强度的不断加大,注水过程中的结垢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无机盐结垢状况进行准确预测是解除结垢堵塞的重要前提。选用Oddo-Tomson饱和指数(OSI)... 油田开发过程中无机盐结垢是注水开发期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随着注水强度的不断加大,注水过程中的结垢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无机盐结垢状况进行准确预测是解除结垢堵塞的重要前提。选用Oddo-Tomson饱和指数(OSI)、Langelier饱和指数(LSI)和Ryznar稳定指数(RSI)3种结垢趋势预测模型,结合胜利油田具体注水特性,对模型作相应的修正后,研制了可以进行无机结垢预测的"油井堵塞诊断与解堵决策系统"(Plug 1.1)工程软件。应用该软件对胜利油田纯九区块注入水和地层水进行结垢预测,在地层水与注入水之比为1∶0到2∶1的广泛范围内,预测结果均与实验结果较好吻合,为区域解堵方案的快速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垢 结垢预测 预测软件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模型动态更新方法在关家堡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伟 林承焰 +1 位作者 周明晖 王贺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5,共6页
地质模型动态更新依据随钻测井资料及时更新先期建立的地质模型,得到钻井不同时刻的三维地质模型,实时有效地了解储集层空间展布,及时发现其构造、产状等的变化,从而对原有设计井眼轨迹加以修正,有效地调整钻井前进轨迹,发挥地质导向作... 地质模型动态更新依据随钻测井资料及时更新先期建立的地质模型,得到钻井不同时刻的三维地质模型,实时有效地了解储集层空间展布,及时发现其构造、产状等的变化,从而对原有设计井眼轨迹加以修正,有效地调整钻井前进轨迹,发挥地质导向作用,直至以最佳方式穿过油层,最终达到提高水平段有效率和钻井总体效益的目的。把地质模型动态更新方法应用于关家堡油田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结合测井、地质和地震等资料,并把随钻资料加入到地质模型中,采用多步建模的方法进行地质条件约束,更新并完善GR、孔隙度、渗透率等模型,提高了储集层随机建模精度,特别是砂体分布模型的精度,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Zh8-H井钻井实践表明,由于及时地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模型,明显地提高了水平井钻遇油层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构造油藏 地质建模 随钻测井 地质模型更新 多步建模 水平井 关家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油田高含水含聚合物采出液处理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罗伟福 杨忠 +4 位作者 周东月 蒲涛 李永强 黎文亮 王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1,30,共4页
KYPJ破乳净水一体化处理剂为TA型、AE型、SP型聚醚破乳剂与丙烯酸的反应产物,其中KYPJ-1是针对冀东油田G104-5区块G17站含聚采出液研制的处理剂。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17站高含水(85%-90%)含聚(11-14 mg/L)采出液在55℃静置30分... KYPJ破乳净水一体化处理剂为TA型、AE型、SP型聚醚破乳剂与丙烯酸的反应产物,其中KYPJ-1是针对冀东油田G104-5区块G17站含聚采出液研制的处理剂。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17站高含水(85%-90%)含聚(11-14 mg/L)采出液在55℃静置30分钟后分离出的污水,在外加聚合物量为70-100 mg/L和〉250 mg/L两个区间,其含油量很高;按200 mg/L的量加入KYPJ-1后,外加聚合物量在前一区间时,分离出的污水含油量大幅下降;除KYPJ-1外再按20-30 mg/L的量加入絮凝剂,则外加聚合物量在后一区间的采出液分离出的污水含油量降至500 mg/L以下,KYPJ-1的最宜加量为200-250 mg/L。在日处理液量约1.2×10^4m^3的G17站,在含聚14.1 mg/L的采出液中按50 mg/L的量连续加入KYPJ-1,分离出的污水含油量由以前的1600 mg/L降至约300 mg/L,在6个月内维持在500 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原油 含聚合物采出水 油水分离 破乳/净水剂 改性混合聚醚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埕海二区沙三下亚段相控建模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惠钢 董树正 +2 位作者 李凡华 李冠全 顾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5期3427-3434,共8页
大港油田埕海二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地质条件复杂。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大港油田埕海二区沙三下亚段砂岩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测井和岩心资料判断相标志和微相类型,识别出水下分流河... 大港油田埕海二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地质条件复杂。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大港油田埕海二区沙三下亚段砂岩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测井和岩心资料判断相标志和微相类型,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泥5种微相类型。其次,利用地震反演做出沉积微相分布图。最后在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反演成果,建立了沉积相约束下的砂体模型。根据不同微相的物性统计结果,在相控模型的基础上预测了有利相带,并对区域井进行了试油分析。试油结果显示,两口井日产油超过20 t,日产气超过3万方。试油结果验证了相控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建模 沉积微相 有利相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模拟类比调查对油田地质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家仁 刘趁花 +1 位作者 余忠 刘存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野外模拟类比调查对油田地质研究用处很大,通过冀中地区潜山油藏碳酸盐储集层的野外模拟调查,并解决了油田内中、上元古界及古生界层序问题;指导了油田地下断层裂缝的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油田潜山构造的北东向断层展布。类比研究潜... 野外模拟类比调查对油田地质研究用处很大,通过冀中地区潜山油藏碳酸盐储集层的野外模拟调查,并解决了油田内中、上元古界及古生界层序问题;指导了油田地下断层裂缝的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油田潜山构造的北东向断层展布。类比研究潜山古岩溶的发育特点为:晶洞、孔洞顺层分布,大型溶蚀缝、洞多沿断裂分布,是流体运动的主要通道。潜水面附近是水平岩溶发育带,任丘古潜山有三个水平溶蚀带。储渗空间类比研究认为,冀中油藏储集层类型主要有:缝一洞一孔复合型、溶洞一裂缝型及似孔隙型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类比法 碳酸盐岩 油田 地质研究 野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解释技术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高印军 dg.cnpc.com.cn +6 位作者 郭春东 余忠 赵灵益 陈斌 曹国明 孙德海 陈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1-83,共3页
孔南地区位于黄骅坳陷风化店构造带西南部,构造复杂,火成岩储集体规模大、厚度变化大且岩性致密,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孔店组一段和中生界。以工作站技术为依托,建立了一套以处理地震信息为主的火成岩储集体综合解释技术,包括地层对比... 孔南地区位于黄骅坳陷风化店构造带西南部,构造复杂,火成岩储集体规模大、厚度变化大且岩性致密,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孔店组一段和中生界。以工作站技术为依托,建立了一套以处理地震信息为主的火成岩储集体综合解释技术,包括地层对比、层位确定、构造精细解释和综合解释。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滚动勘探开发中,用这项技术解释了家8井区和枣22自然断块火成岩储集体,并用模式识别技术对它们进行了含油气性模式识别,预测均为有利含油区。这2个特殊类型油藏新钻井的试油结果证实预测可靠,投入开发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综合解释技术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研究中得以成功应用,其基础是对该区地质规律的深入认识,关键是要从井出发,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解释。图4照片1参1(王孝陵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解释 火成岩 地震勘探 储集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砂体的垂向结构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云翔 陈景山 +4 位作者 王建峰 丁熊 姚泾利 李士祥 李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8,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在上三叠统延长组下部的长9油层组中获得了新发现、新突破,该油层组成为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层系。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沉积古地理背景... 近年来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在上三叠统延长组下部的长9油层组中获得了新发现、新突破,该油层组成为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层系。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沉积古地理背景分析,以沉积特征和指相标志的识别为依据,认为盆地内长9砂体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三角洲环境与牵引流作用有关的陆上与水下的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砂体,滨浅湖环境与湖浪和湖流改造作用有关的砂质滩坝、席状砂等砂体。根据岩芯剖面精细描述及沉积微相分析,结合测井曲线解释,指出长9单砂体主要发育B、C、I、F、D五种基本垂向结构类型,多层砂体的垂向叠加样式复杂多变,常见的有BB、CC、CB、II、CI、BC、BI、FF等类型。砂体垂向结构的主控因素分析表明,沉积环境、沉积相以及基准面升降旋回是控制单砂体垂向结构、多层砂体垂向叠加样式及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结构 叠加样式 砂体 三角洲 长9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流体压力预测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28
11
作者 邵新军 许昀 +1 位作者 吕中锋 毛廷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地层流体压力的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中的热点。文中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异常高压井测井资料和压力数据,研究测井响应与异常高压的关系,探讨泥岩孔隙度演化与测井响应的对应关系,认为:有效应力与泥岩孔隙度的相关关系并不总是有效... 地层流体压力的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中的热点。文中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异常高压井测井资料和压力数据,研究测井响应与异常高压的关系,探讨泥岩孔隙度演化与测井响应的对应关系,认为:有效应力与泥岩孔隙度的相关关系并不总是有效,因此盆地模拟中普遍应用的以此相关关系为基础的压力分析方法需要改进。在实际应用中,应首先确定流体异常压力的成因,以了解压力预测方法的有效性,仔细解释模拟的结果。图2参4(邵新军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流体压力 预测法 异常压力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测井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X井区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魏修平 胡向阳 +2 位作者 李浩 赵冀 赵连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4-1094,共11页
致密气藏中有相当一部分水平井测井系列少、评价难度大,如何利用有限的测井资料有效开展水平井测井评价,对气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X井区为例,结合地质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水平井仅有的随钻伽马测井和气... 致密气藏中有相当一部分水平井测井系列少、评价难度大,如何利用有限的测井资料有效开展水平井测井评价,对气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X井区为例,结合地质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水平井仅有的随钻伽马测井和气测录井资料开展测井评价研究,形成了基于伽马峰值和全烃有效指示因子的双参数水平井产能评价方法,有效提高了水平井产能评价精度,为同类气藏水平井测井评价提供了借鉴。研究认为,基于随钻伽马峰值分析能够有效对储层进行评价,大牛地X井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高产井目的层段随钻伽马值的分布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单峰特征,而低产井则表现为双峰或不具有明显的峰值特征,主要与水平井钻遇砂体的稳定性有关。利用X井区气测录井资料,构建了基于全烃有效指示因子用于评价单井产能,并建立了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水平井经济产能的气测录井指标。综合上述两种方法,形成双参数水平井产能评价方法,准确评价了X井区水平井单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全烃值 随钻伽马 测井评价 致密砂岩气藏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饱和度油层的测井解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双莲 梁巧峰 赵连水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5期18-20,共3页
本文根据油藏工程理论 ,推导出地下力场与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规律的关系 ;根据沉积韵律、沉积能量所形成的储层孔、渗条件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低饱和度油层的成因特点 ,提出利用录井显示结合油水界面、沉积特征识别低饱和度油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油藏工程 沉积韵律 低饱和度油层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Ⅰ号坡折带高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2 位作者 杨海军 顾乔元 李玉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0-216,共7页
塔中Ⅰ号坡折带45个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原油富含轻烃组分、贫重质组分,反映源岩较高的热成熟度。原油中发育异常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反映了海相成因特征。伽马蜡烷/C30藿烷、规则甾烷与C30甾烷相对分布等多项指标与... 塔中Ⅰ号坡折带45个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原油富含轻烃组分、贫重质组分,反映源岩较高的热成熟度。原油中发育异常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反映了海相成因特征。伽马蜡烷/C30藿烷、规则甾烷与C30甾烷相对分布等多项指标与生物标志物指纹反映区内至少有两种油源。双金刚烷系列与链烷烃分布指示塔中Ⅰ号坡折带东端存在一强气侵注入点。观察到邻井原油、不同层系原油烃类化学成分显著的差异,指示油气成因与成藏条件的差异。塔中Ⅰ号坡折带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叠合盆地海相成因油气的普遍特征,包括高过成熟性、多源与多期成藏、油气化学成分的非均一性及油气藏的相对分隔性。本研究为区内寻找多种成因类型油气与油源确认提供了依据,指示塔中低凸起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成熟度 生物标志物 气侵 混源 塔中I号坡折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马喜平 邵定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使环氧氯丙烷加成在聚丙烯酰胺的酰胺基上(曼尼希反应),然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用三甲胺使加成物季铵化,得到了不同阳离子度(CD)的一系列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CPAM)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评定,考察了CD...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使环氧氯丙烷加成在聚丙烯酰胺的酰胺基上(曼尼希反应),然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用三甲胺使加成物季铵化,得到了不同阳离子度(CD)的一系列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CPAM)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评定,考察了CD值与絮凝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油田注水 注入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在低渗裂缝油藏调剖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雅馨 张用德 +2 位作者 吕古贤 张扣宏 刘洪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4,17,共4页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容易沿裂缝窜进,油藏含水上升快,在较短时间内就进入高含水阶段。针对靖安油田长6油藏低渗透、裂缝性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稳产技术对策——预交联颗粒+交联聚合物复合深部调剖技术。通过油藏数值模拟,...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容易沿裂缝窜进,油藏含水上升快,在较短时间内就进入高含水阶段。针对靖安油田长6油藏低渗透、裂缝性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稳产技术对策——预交联颗粒+交联聚合物复合深部调剖技术。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确定了调剖剂用量,预测了封堵半径,并评价了调剖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注采井组进行了深部调剖施工方案的设计,通过复合深部调剖技术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研究成果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控水增油技术的研究和矿场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裂缝性油藏 深部调剖 数值模拟 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模型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洪诚 陈刚 +1 位作者 王钰涵 沈霞 《兵工自动化》 2012年第6期70-73,共4页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SRM的线性模型,对转换器的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对SRM的系统结构、电感曲线和换域前后的等效电路分析,在SRM完全运行在线性磁链区域理想情况下,得到磁性...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SRM的线性模型,对转换器的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对SRM的系统结构、电感曲线和换域前后的等效电路分析,在SRM完全运行在线性磁链区域理想情况下,得到磁性特性曲线。并讨论了SRM的控制参数、功率转换器结构和换向方法,对部分参数进行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在θon=0°和θoff=30°和无负载情况下,仿真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从而为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switched reluctance drive,SRD)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非线性 线性模型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带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尹伟 别毕文 刘桂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带主力油层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统计分析了各区块已揭示的主力油层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明确了主力油藏主成藏期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单井埋藏史和热史的恢复,结合主力烃源生排烃热演... 本文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带主力油层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统计分析了各区块已揭示的主力油层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明确了主力油藏主成藏期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单井埋藏史和热史的恢复,结合主力烃源生排烃热演化,确定了各区块主力油藏主成藏期发生的时间:中部1区块为新近纪渐新世(40 Ma),中部2区块为晚白垩世早期(95-88 Ma),中部3区块为白垩世末-古近纪早期(75-60 Ma),中部4区块第一期成藏时间为早白垩世末(105-95Ma),第二期成藏时间为晚白垩世晚期(85-72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化温度 主成藏期次 中央坳陷带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的微生物降解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孔淑琼 魏力 +2 位作者 佘跃惠 黄晓武 金莉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2-435,428,共5页
实验研究了异源菌GMB和本源菌对两种渤海稠油的降解特性。GMB分离自大港油田,芽孢杆菌属,最适生长温度5065℃,可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本源菌即原油样本身所含的烃降解菌。油样372(65℃、20l/s黏度2.23Pa·s)和油样373(5.15Pa·... 实验研究了异源菌GMB和本源菌对两种渤海稠油的降解特性。GMB分离自大港油田,芽孢杆菌属,最适生长温度5065℃,可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本源菌即原油样本身所含的烃降解菌。油样372(65℃、20l/s黏度2.23Pa·s)和油样373(5.15Pa·s)在60℃培养7天。油样372和373的黏度在本源菌作用后分别降低13.74%和22.89%,在GMB作用后分别降低17.67%和40.39%。油样族组分变化随油样不同而异,普遍规律是饱和烃减少,芳烃、非烃增多,沥青质大幅减少,本源菌、GMB作用后的沥青质含量,油样372由21.25%分别减至18.82%、12.72%,油样373由20.06%分别减至18.81%、17.95%,显示GMB能有效降解沥青质。烷烃碳数分布表明,本源菌特别是异源菌GMB的作用,使nC17nC33尤其是nC26nC33大幅减少,GMB使Pr/C17和Ph/C18显著增大。从微生物与原油间的3种相互作用解释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降解菌 异源菌GMB 本源茵 微生物降解 渤海稠油 族组成 炕烃碳数分布 沥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揭示的47~25ka BP期间的气候环境演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迟振卿 刘兴起 +3 位作者 胡欣 王永 闵隆瑞 刘竹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39-946,共8页
利用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孢粉、粒度、碳酸盐含量、介形类壳体的δ18O及δ13C等多种环境代用指标,对泥河湾盆地47~25kaBP期间的古气候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7~39kaBP期间,植被生长稀疏,降水较少,气候冷干。39~30kaBP期间,... 利用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孢粉、粒度、碳酸盐含量、介形类壳体的δ18O及δ13C等多种环境代用指标,对泥河湾盆地47~25kaBP期间的古气候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7~39kaBP期间,植被生长稀疏,降水较少,气候冷干。39~30kaBP期间,森林植被发育,入湖的粗颗粒物质增多,表明降水较多。同时介形类的大量繁殖造成碳酸盐含量的显著增高,以及介形类壳体δ18O和δ13C相对偏负,说明当时湖水的水热组合适宜,气候总体暖湿。自30kaBP开始,气候逐步恶化;25kaBP左右,井儿洼剖面沉积中断,气候转为冷干。总体而言,39~30kaBP期间,泥河湾盆地的气候暖湿,其暖湿的气候特征与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井儿洼剖面 古气候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