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预测胎儿体质量方法比较及孕期增重对其准确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朝玲 秦川 刘颂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11种超声参数预测胎儿体质量公式的准确性,探讨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超声估测胎儿体质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分娩的502例单胎,足月分娩产妇孕期增重、分娩前7天内胎儿超... 目的:比较分析11种超声参数预测胎儿体质量公式的准确性,探讨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超声估测胎儿体质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分娩的502例单胎,足月分娩产妇孕期增重、分娩前7天内胎儿超声测量指标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计算并分析多种超声预测公式的准确性。根据孕期体质量增长标准,即单胎妊娠孕前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者孕期合理增重为12.5~18.0 kg,BMI 18.5~24.9 kg/m^(2)者增重11.5~16.0 kg,BMI 25.0~29.9 kg/m^(2)者增重7.0~11.5 kg,BMI≥30.0 kg/m^(2)者增重5.0~9.0 kg,将病例分为GWG过少组(125例)、正常组(202例)和过多组(175例),分析不同GWG对于超声预测胎儿体质量准确性的影响。结果:11种超声参数预测胎儿体质量公式中,HadlockⅢ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绝对误差为186.64±149.28 g,相对误差为(5.52±4.18)%,在11种预测公式中误差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符合率分别为72.31%、86.25%,均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WG过少组、正常组和过多组利用HadlockⅢ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时,绝对误差分别为190.23±136.69 g、148.12±99.39 g、228.54±189.57 g,相对误差分别为(5.95±4.25)%、(4.40±2.78)%、(6.49±5.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dlockⅢ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准确性优于其他公式,但其准确性可受GWG的影响,临床中预测胎儿体质量时需多方面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预测 胎儿体质量 体质量增长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临床病理特征及PRA、PRB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海霞 赵俊红 +1 位作者 解其贵 王言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40-74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孕激素受体亚型(progesterone receptor subtype A and B,PRA and P... 背景与目的: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孕激素受体亚型(progesterone receptor subtype A and B,PRA and PRB)蛋白在子宫MMMT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光镜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RA、PRB的表达情况,随访其中的11例患者。结果:①子宫MMMT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②病理上肿瘤成分复杂,形态多样,有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相互间有穿插和移行变化。③同源性PRA阳性占55.6%,PRB阳性占33.3%;异源性PRA阳性占37.5%,PRB阳性占37.5%,两种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RA在Ⅰ期和Ⅱ期患者的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0%;PRB患者分别为55.6%和20%。④Ⅰ期患者平均存活43.8个月(32~59个月),Ⅱ期平均存活34.25个月(19~41个月);Ⅲ期1例,存活5个月。结论:子宫MMMT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疾病进展可能与PRA、PRB的丢失有关,PRA、PRB的表达可能与病理类型无关。预后可能与临床分期及PRA、PR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临床 病理 孕激素受体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内膜样囊肿与恶变相关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文荣 杨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内膜样囊肿及其恶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将1 289例卵巢内膜样囊肿病例分为2组:卵巢内膜样囊肿组1 275例和卵巢内膜样囊肿恶变组14例。对痛经、不孕、CA125、B超、囊肿部位、病例类型、合并症等进行分... 目的探讨卵巢内膜样囊肿及其恶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将1 289例卵巢内膜样囊肿病例分为2组:卵巢内膜样囊肿组1 275例和卵巢内膜样囊肿恶变组14例。对痛经、不孕、CA125、B超、囊肿部位、病例类型、合并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9%的卵巢内膜样囊肿发生恶变,两组在痛经程度改变、肿块大于10 cm、CA125>500 U/L、B超示乳头状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肿块部位、合并子宫腺肌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内膜样囊肿恶变率为1%左右,以透明细胞癌和内膜样腺癌为主。当患者出现痛经症状改变、肿块大于10 cm、CA125>500 U/L、B超提示乳头状结构时应高度怀疑恶变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内膜样囊肿 恶变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母体血钙变化及544例孕妇血钙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淑筠 伍晓倩 赵俊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8-419,共2页
目的 分析孕期妇女血钙水平的变化及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测定不同孕期妇女的血钙值 ,并随访至分娩 ,分析不同血钙水平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早孕期母体血钙水平即有下降 ,中孕期下降明显 (P <0 .0 0 1) ,并维持于低水平至分... 目的 分析孕期妇女血钙水平的变化及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测定不同孕期妇女的血钙值 ,并随访至分娩 ,分析不同血钙水平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早孕期母体血钙水平即有下降 ,中孕期下降明显 (P <0 .0 0 1) ,并维持于低水平至分娩 ,导致低血钙孕妇妊高征发生率高 (P <0 .0 0 1)。结论 孕期母体血钙水平下降 ,为提高围生期安全 ,减少母婴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钙 妊高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影像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陆丽娟(综述) 强金伟(审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45,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体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子宫内膜可异位至全身任何部位,侵犯卵巢并在其内生长形成的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OEC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及...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体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子宫内膜可异位至全身任何部位,侵犯卵巢并在其内生长形成的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OEC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及不孕。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是消除症状、恢复生育能力的最佳方法,但因术前病灶范围不明确,常发生术后病灶残留,从而导致不典型增生甚至恶变。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术前病灶范围的评估对OEC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RI能够准确显示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筛选或诊断OEC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本文将围绕OEC的影像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子宫内膜异位症 囊肿 超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及宫腔占位用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的阈值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勤妹 李金枝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内病灶大小用于预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及子宫内膜癌(EC)最佳阈值和AH及EC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就诊,因各种原因行宫腔镜诊刮及子宫...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内病灶大小用于预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及子宫内膜癌(EC)最佳阈值和AH及EC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就诊,因各种原因行宫腔镜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灶切除的绝经后女性共53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AH及EC的危险因素。按有无绝经后出血(PMB)分为两个亚组,分别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和病灶大小的最佳阈值。结果:(1)AH及EC的发生率4.32%,PMB患者和无PMB患者AH及EC的发生率分别为8.18%和2.67%。(2)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增厚、病灶较大、内膜边界不清、内膜血流信号丰富是AH及EC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厚度最佳阈值,非PMB患者为9.8 mm,AUC为0.718,敏感度66.7%,特异度78.7%;PMB患者为7.0 mm,AUC为0.832,敏感度85.7%,特异度76.0%。病灶大小最佳阈值,非PMB患者为12.7 mm,AUC为0.826,敏感度83.3%,特异度77.7%;PMB患者为11.3 mm,AUC为0.787,敏感度100.0%,特异度65.9%。结论:以子宫内膜厚度和宫腔内病灶大小来预测子宫内膜恶变风险是可行的,但应根据PMB状态采取不同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不典型增生 绝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厚度 宫腔占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