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托啡诺与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序勤 唐建莺 曹云开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1-704,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有效的控制妇科肿瘤手术后的急性疼痛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布托啡诺(butorphanol)和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etil,FA)联合舒芬太尼(sufentanil)2种镇痛方案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 背景与目的:有效的控制妇科肿瘤手术后的急性疼痛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布托啡诺(butorphanol)和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etil,FA)联合舒芬太尼(sufentanil)2种镇痛方案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组(FS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每组20例。全麻诱导后即静脉注射负荷剂量:B组为布托啡诺1mg,FS组为氟比洛芬酯50mg。手术结束前20min开启镇痛泵,B组为布托啡诺13mg,FS组为舒芬太尼200μg和FA150mg。术后6、12、24和48h时随访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PCIA48h内有效按压次数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均<4分,所有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最高不超过3分,其中B组术后12h内明显高于FS组(P<0.05),但24h后2组间再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组恶心呕吐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但2组均未出现皮肤搔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B组镇痛泵内药物的平均费用为226.46元,FS组为671.68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A联合洛芬酯舒芬太尼方案相比,布托啡诺方案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能产生同样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更少,性价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注复合氨基酸与充气式升温机对肿瘤术后低体温无寒战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羊晰君 缪长虹 +4 位作者 徐亚军 张燕影 苏子敏 侯文婷 葛圣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2-686,共5页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低体温会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静脉输注氨基酸可以通过内源性产热升高体温,充气式升温机是普遍使用的治疗低体温的一种物理方式。本研究探讨静脉输注氨基酸对肿瘤患者术后低体温是否有治疗效果及与升温机相比的疗效。方...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低体温会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静脉输注氨基酸可以通过内源性产热升高体温,充气式升温机是普遍使用的治疗低体温的一种物理方式。本研究探讨静脉输注氨基酸对肿瘤患者术后低体温是否有治疗效果及与升温机相比的疗效。方法:选取57例胃癌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中心温度低于36℃。进入苏醒室后随机分为3组(n=19):A组静脉输注氨基酸,速度2 m L·kg^(-1)·h^(-1);B组给予充气式升温机;C组未给予干预措施。1 h内每5 min记录1次直肠体温及热舒适度,之后在2、6和24 h时分别记录口腔温度及热舒适度。患者进入苏醒室时及1 h后分别进行1次血气分析。结果:1 h时,A组和B组之间体温和热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C组(P<0.05);2和6 h时,A组体温和热舒适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之间体温和热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3组之间体温和热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氨基酸升温效果优于充气式升温机,是治疗术后低体温更为有效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氨基酸 充气式升温机 术后低体温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炎症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陆燕(综述) 陈家伟(审校) 缪长虹(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非常复杂,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炎症反应在POC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且有研究发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非常复杂,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炎症反应在POC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且有研究发现肿瘤引起的相关性炎症也起了重要作用。现以围术期炎症反应作为切入点,对其在POC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围术期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对炎症反应及POCD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深入了解POCD的发生机制,为肿瘤患者中POCD的高危人群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肿瘤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输注氨基酸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陆丽虹 缪长虹 +3 位作者 张荃 侯文婷 羊晰君 葛圣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4-618,共5页
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显示,术中输注氨基酸可以缓解核心体温的降低。该研究旨在探讨术中输注氨基酸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65~75岁... 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显示,术中输注氨基酸可以缓解核心体温的降低。该研究旨在探讨术中输注氨基酸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65~75岁患者4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氨基酸干预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同时输注11.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 mL·(kg·h)-1和0.9%氯化钠注射液2 mL·(kg·h)-1直至手术结束。记录诱导即刻、手术开始后90 min、关腹时鼻咽温度;查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周的肝肾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BUN)、肌酐(Scr)、尿酸(UA)。结果:手术开始后90 min及关腹即刻,氨基酸干预组鼻咽温度均高于0.9%氯化钠溶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组内比较,TBIL、DBIL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显著低于术后第1周(P〈0.05);TP、ALB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1周均较术前降低(P〈0.05);ALT、AST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1周较术前升高(P〈0.05);BUN在术后第1天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1周Scr、UA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降低(P〈0.05);UA在术后第1天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有所影响,而术中输注氨基酸在改善麻醉手术引起的低温的同时不影响术后肝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氨基酸 麻醉 肝肾功能 胃肠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郭晨跃 李懿 +1 位作者 葛圣金 缪长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高血压患者238例,按既往口服降压药治疗情况分为控制组(n=118)和未控制组(n=120)。术中采用相同麻醉方案,术后降压药使用同术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高血压患者238例,按既往口服降压药治疗情况分为控制组(n=118)和未控制组(n=120)。术中采用相同麻醉方案,术后降压药使用同术前。记录麻醉期间血管活性药使用剂量,检测术前、术后血胱抑素C(Cys C)、心肌肌钙蛋白T(cTnT)以及术后第1、5天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记录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患者出院后28、90d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与未控制组比较,控制组术中麻黄碱总用量明显减少[(3.41±1.04)mg vs(7.46±3.29)mg,P<0.05],去氧肾上腺素总用量明显减少[(0.17±0.10)mg vs(0.46±0.16)mg,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92±1.15)d vs(9.65±1.61)d,P<0.05],控制组NT-proBNP在术后第1天[(108.00±47.11)pg/L vs(250.38±62.92)pg/L,P<0.01]和术后第5天[(62.07±25.31)pg/L vs(199.02±60.32)pg/L,P<0.01]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术后Cys C和c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控制组(28d:13.6%vs 62.7%,90d:5.1%vs 23.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术前严格控制血压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胃肠道肿瘤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N2O麻醉对青年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及pCREB和Egr1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王蓓 周国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2-418,共7页
目的研究七氟醚-N2O麻醉后青年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海马磷酸化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pCREB)和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factor 1,Egr1)的表... 目的研究七氟醚-N2O麻醉后青年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海马磷酸化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pCREB)和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factor 1,Egr1)的表达,并与老年小鼠进行比较。方法12只3月龄和12只18月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只。48 h后进行为期6天的获得训练。获得训练结束后24 h进行空间探索实验,实验结束后15 min收集两组小鼠的海马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方法评估pCREB和Egr1的表达水平。结果未见麻醉损害青年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以及海马中pCREB和Egr1的表达水平,麻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老年小鼠Sev+N2O组在麻醉后第4、5、6天逃逸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鼠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空间探索实验中,Sev+N2O组目标象限路程百分比和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海马中pCREB和Egr1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七氟醚-N2O麻醉对青年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没有损害,也不影响海马中pCREB和Egr1的表达,但会对老年小鼠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一氧化二氮(N2O) 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 小鼠 MORRIS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激素水平的改变与术后恶心及呕吐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时蓓 姜辉 +2 位作者 谭志明 王华英 任玉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3-376,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腹部手术高3倍以上,可能与手术前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变化相关。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体内雌激素(estradiol)、孕激素(prog... 背景与目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腹部手术高3倍以上,可能与手术前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变化相关。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体内雌激素(estradiol)、孕激素(progesterone)、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PONV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5、10及20 h测定其血清雌激素、孕激素、LH和FSH的数值,并在术后5、10及20 h时分别随访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雌激素、孕激素、FSH、LH在术后均有明显的下降。雌激素、FSH和LH的下降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P>0.05)。孕激素的下降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孕激素水平也许是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 呕吐 雌激素 孕激素 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昕 徐铮 +1 位作者 尹华 谭志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0-633,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诊断中的运用日趋广泛,但涉及麻醉方法的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3种不同麻醉方法在EBUS-TBNA的... 背景与目的: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诊断中的运用日趋广泛,但涉及麻醉方法的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3种不同麻醉方法在EBUS-TBNA的应用比较。方法:从2009年1~11月,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年龄35~65岁,因纵隔淋巴结肿大需行EBUS-TBNA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气管及声门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镇静(T组)、静脉麻醉(R组)和全身麻醉(G组),每组20例。T组使用2%利多卡因5mL经环甲膜注入行气管表面麻醉后TCI丙泊酚3μg/(kg·min);R组TCI丙泊酚4μg/(kg·min)及瑞芬太尼5ng/mL;G组TCI丙泊酚4μg/(kg·min)和瑞芬太尼5ng/mL,顺式阿曲库铵0.25mg/kg为诱导剂量,按需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mg/kg。3组患者均在入睡后置入喉罩,T组保留自主呼吸;R组和G组潮气量设置为8mL/kg行容量控制机械通气。观察记录患者入室、诱导后即刻、喉罩置入时、超声探头置入时、术毕、术后30min时患者桡动脉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BIS值,以及患者呛咳和呼吸抑制次数、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术者暂停手术操作次数、术后24h恶心呕吐次数、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结果:T组患者在置入喉罩和内镜进入声门时血压、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明显。部分患者镇静后有一过性呼吸抑制。R组诱导后血压低于基础值(P<0.05),内镜进入声门时部分患者发生呛咳及术后有恶心呕吐发生。G组诱导后至术毕平均血压低于基础值(P<0.05),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及苏醒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高于T组和R组(P<0.05),无呛咳反应发生。结论:气管及声门表面麻醉复合镇静和静脉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能够更安全地应用于EBUS-TB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麻醉 局部 麻醉 静脉 麻醉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楼菲菲 许平波 +6 位作者 黄乃思 胡震 沈镇宙 邵志敏 俞培荣 缪长虹 吴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3-387,共5页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该研究拟探讨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该研究拟探讨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5年12月共126例接受DIEP乳房重建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术中补液速度、以下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和中心体温:麻醉诱导前(T0)、皮瓣切取完毕移植前(T_1)、皮瓣血管吻合完毕后15 min(T_2),手术结束(T_3)。结果:9例患者发生皮瓣危象,其中7例解救成功,2例失败。术中平均补液速度为(5.44±1.66)(m L·kg-1)/h。T_0、T_1、T_2和T_3的MAP分别为(87.45±8.90)、(74.19±8.63)、(74.60±8.71)和(79.62±7.88)mm Hg。T_0、T_1、T_2和T_3的中心体温分别为(36.69±0.14)、(36.36±0.18)、(36.27±0.14)和(36.21±0.15)℃。结论:研究者应该针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以优化皮瓣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重建 游离皮瓣 术中补液管理 平均动脉压 中心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或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4
10
作者 吕虎 陈万坤 +2 位作者 赵燕君 尹华 朱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子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常见的手术方式,可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因常见的阿片类止痛药有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所以需要伍用其他种类镇痛药完善麻醉效果,增强镇痛作用,且不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该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子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常见的手术方式,可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因常见的阿片类止痛药有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所以需要伍用其他种类镇痛药完善麻醉效果,增强镇痛作用,且不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该研究旨在观察地佐辛或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择期子宫颈癌前病变拟行锥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0.9%的氯化钠溶液对照组(N组),3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时15 min经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和0.9%的氯化钠溶液注射液5 mL。3组患者均采用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1.5 ng/mL,异丙酚血浆浓度2μg/mL进行麻醉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完成时(T_1)、宫颈锥形切除时(T_2)、手术结束后(T_3)各时间点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surplus pulse O_2,SPO_2)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价外科医师对宫颈口扩张满意度,记录3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苏醒室期间及术后12 h内恶心呕吐次数。结果:3组患者HR、RR、SPO_2、MAP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完成时及手术结束后3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时D组和F组HR和MAP下降明显,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根据术者满意度评分,D组内等级为优的患者数占组内总数的80%,明显高于N组(30%)和F组(50%)(P均<0.05),主要表现为对宫颈松紧满意度更高。手术结束后3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F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N组(P均<0.05),3组患者术后12 h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均可以提高子宫颈锥切术麻醉效果,对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较轻,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有助于松弛宫颈,抑制子宫颈锥切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和体动,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瑞芬太尼 异丙酚 子宫颈锥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芸 缪长虹 许平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4-54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许多患者在单纯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会出现急性疼痛。该研究旨在探讨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是否可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 背景与目的:许多患者在单纯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会出现急性疼痛。该研究旨在探讨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是否可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组(C组)。G组直接行全身麻醉;C组则在麻醉诱导前在超声辅助下经腋中线入路行肋间神经阻滞,当神经阻滞起效后再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用药相同,当术中血压或心率大于基础值20%时追加舒芬太尼10μg。苏醒期追加舒芬太尼直至VAS评分为0。记录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患者术后2(T1)、12(T2)和24 h(T3)静息时痛觉VAS评分以及术后2和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C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25.2±3.5)和(3.3±1.2)μg,G组分别为(40.5±4.3)和(8.4±2.2)μg,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少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2和T3各时点C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0.45±0.15)、(1.75±0.08)和(2.05±0.12)分,G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4.32±0.21)、(4.88±0.13)和(4.78±0.16)分,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和24 h各时点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6.66%,G组分别为20.8%和41.66%,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无1例出现肋间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可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超声辅助下进行肋间神经阻滞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 联合麻醉 术后镇痛 恶心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插管方式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赟 孙志荣 +1 位作者 赵燕君 吕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9-942,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术后咽喉疼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是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常见的不适主诉。术中气管插管是导致POST的主要原因。该研究通过比较可视内窥镜插管和普通喉镜插管术后咽痛的发生率,观察不同插管技术对甲状腺... 背景与目的:术后咽喉疼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是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常见的不适主诉。术中气管插管是导致POST的主要原因。该研究通过比较可视内窥镜插管和普通喉镜插管术后咽痛的发生率,观察不同插管技术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术前评估无插管困难。根据插管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n=50):可视内窥镜组(A组)和普通喉镜组(B组)。所有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维持20mmHg。记录患者拔管后1、65和24h咽喉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伯格曼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以及每组的咽痛例数。结果:A组有21例发生POST,低于B组32例(42% vs 64%,P=0.027),术后1、6和24h时,A组VAS评分分别为:3.05±1.56、3.05±1.565n2.72±1.77,均低于B组:4.25±1.30、4.01±1.98和3.31±1.12(P〈0.05);A组BCS评分分别为:0.99±0.46、1.95±0.47和2.82±0.87,均高于B组的0.69±0.30、1.51±0.58和2.31±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可视内窥镜插管可以降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POS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内窥镜 术后咽喉疼痛 甲状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一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霞 尹华 +1 位作者 朱赟 谭志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2-342,共1页
患者,男,60岁,因“中上腹部闷胀不适1月”入院。诊断为胃癌,拟于硬膜外复合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银屑病史,目前血糖控制良好。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术前用药。入室BP87/62mmHg,HR92次/分,SpO2 94%。血... 患者,男,60岁,因“中上腹部闷胀不适1月”入院。诊断为胃癌,拟于硬膜外复合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银屑病史,目前血糖控制良好。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术前用药。入室BP87/62mmHg,HR92次/分,SpO2 94%。血气分析提示:pH7.44,PaCO2 36mmHg,PaO2 65mmHg,K+3.2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过敏性休克 抗感染 硬膜外复合全麻 胃癌根治术 药物过敏史 PACO2 血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VC模式在肺叶切除术中单肺通气时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芸 缪长虹 许平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7-682,共6页
背景与目的:部分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可能存在明显的通气功能障碍,术中单肺通气时如采用容量控制(volume.controlled,vc)通气模式可能会诱发肺损伤。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led,PRVC)通气模式... 背景与目的:部分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可能存在明显的通气功能障碍,术中单肺通气时如采用容量控制(volume.controlled,vc)通气模式可能会诱发肺损伤。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led,PRVC)通气模式是一新型通气模式,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本研究拟探讨肺叶切除术中单肺通气时应用PRVC模式对患者气道压、氧合指数、肺内炎症指标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ASAⅡ~Ⅲ、术前检查提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VC组和PRVC组,每组20例。单肺通气期间,VC组先采用PRVC模式通气5min,而后转为VC模式通气;而PRVC组则先采用VC模式通气5min,然后再转为PRVC模式通气,直至手术结束。更改模式时不改变呼吸机参数。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通气模式下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肺静态顺应性、血气分析结果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单肺通气结束时,收集患者通气侧肺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以及血清学标本,分别测量TNF-α、IL-1β、IL-6和IL-8,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与VC模式相比,应用PRVC模式后气道压明显降低(P〈0.01),肺静态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术中血气分析结果、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患者BALF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VC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学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肺功能不佳的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期间采用PRVC通气模式可有效降低气道压、减少肺内炎症因子的分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肺叶切除术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或吸入全麻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志扬 朱大年 +1 位作者 吴国强 曹银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复合吸入全麻 心率变异性 静脉 副交感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功能 手术过程 刺激反应 麻醉深度 中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用于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时来 谭志明 +1 位作者 尹华 徐亚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气管镜检查 transbronchial 喉罩 2009年 有效通气 辅助通气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神经肌肉阻滞(NMB)深度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手术条件、围术期肺氧合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毅 姜辉 +4 位作者 吴歆 缪长虹 孙志荣 王飞 钟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2-399,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肌肉阻滞(neuromuscular blockade,NMB)深度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手术条件、围术期肺氧合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76名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肌肉阻滞程度通过TOF-Watch SX进行监测。将76名...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肌肉阻滞(neuromuscular blockade,NMB)深度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手术条件、围术期肺氧合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76名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肌肉阻滞程度通过TOF-Watch SX进行监测。将76名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深度NMB组,麻醉诱导时采用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维持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计数(post-tetanic count,PTC)为1~2;B组为中度NMB组,诱导时采用罗库溴铵(0.6 mg/kg)维持4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response,TOF)值为1~2。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靶控(效应室靶浓度Ce为2.5μg/mL)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1·min-1)输注及舒芬太尼0.3~0.4μg/kg。术中维持麻醉深度指数(narcotrend index,NTI)为27~46。术毕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舒更葡糖纳拮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手术条件评分、术中气腹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呼吸和心血管参数、围术期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术后疼痛、胃肠道排气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和30天内再住院率等。结果相较于B组,A组联合术毕舒更葡糖钠拮抗能够增加整体手术状况评分(P<0.01),降低术中平均IAP(P<0.01),缩短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P<0.05),降低术后腹部疼痛评分(P<0.05),增加围术期OI(P<0.05)及术中Cdyn(P<0.05),降低PPCs(P<0.05)。两组在苏醒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30天内再住院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神经肌肉阻滞可以改善手术条件及围术期肺氧合功能,减少手术后PPCs,还可降低术中IAP和减少手术后腹部疼痛,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为临床推广使用深度NMB进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NMB)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罗库溴铵 舒更葡糖钠 气腹压 肺氧合功能 术后肺部并发症 胃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与术后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歆 许平波 +1 位作者 朱敏敏 缪长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0-557,共8页
目的明确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difference of carbon dio... 目的明确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difference of carbon dioxide,Pcv-aCO2)和中心静脉-动脉乳酸差值(difference between central venous and arterial lactate,Dcv-aLac)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右胸、上腹正中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Ivor Lewis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全麻组(GA组,n=3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30)。两组患者的全麻诱导基本一致,术中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术后GA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IA),GE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术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连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ScvO2等。患者入室后(T1)、关腹前(T2)、关胸前(T3)以及出麻醉后监控室(postanethesia care unit,PACU)前(T4)4个时间点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Pcv-aCO2、Dcv-aLac。记录患者术后第1天(POD1)和第2天(POD2)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A组相比,GE组术中HR、MAP显著下降(P<0.05),但其波动仍在正常范围内。在T4时间点,GE组ScvO2显著高于GA组(P<0.05),而其余3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结果显示,T2、T3、T4时间点上,GE组患者Pcv-aCO2、Dcv-aLac均显著低于GA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GE组也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提高ScvO2,显著降低Pcv-aCO2和Dcv-aLac,从而改善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并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胸段硬膜外阻滞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 中心静脉-动脉乳酸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更葡糖钠在甲状腺癌根治术神经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溪 孙志荣 +3 位作者 杨舒雯 顾悦超 缪长虹 王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21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肌松药的使用可能影响甲状腺癌根治术神经监测的电信号检出率,该研究旨在探讨舒更葡糖钠(sugammadex)术中逆转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评估其优化甲状腺癌根治术神经监测的效果。方法:75例拟行择期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18... 背景与目的:肌松药的使用可能影响甲状腺癌根治术神经监测的电信号检出率,该研究旨在探讨舒更葡糖钠(sugammadex)术中逆转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评估其优化甲状腺癌根治术神经监测的效果。方法:75例拟行择期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18~75岁,随机分为A组:诱导时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舒更葡糖钠2.0 mg/kg拮抗,B组:诱导时罗库溴铵0.3mg/kg,术中加0.9%NaCl溶液拮抗,分别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术中体动次数,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电信号基础值、拮抗后1、2、3、5 min和甲状腺病灶切除后的神经监测值,以及术后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果:与A组相比,B组插管时间[(193±73)min]较A组[(113±66)min]显著延长(P=0.00),术中体动次数显著增多(P=0.022);A组,舒更葡糖钠拮抗后喉返神经及迷走神经监测值均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26,P=0.032);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麻醉诱导采用0.6 mg/kg罗库溴铵,术中舒更葡糖钠逆转肌松作用,可同时确保麻醉诱导安全和甲状腺癌根治术喉返神经监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更葡糖钠 喉返神经监护 甲状腺癌根治术 罗库溴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美芬预防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诱发呛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杜春春 孙志荣 +3 位作者 徐亚军 薛萍 钟静 许平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4-746,共3页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诱发呛咳、术中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全麻患者300例,年龄18~60岁,BMI 18~30kg/m^2,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75例:C组(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诱发呛咳、术中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全麻患者300例,年龄18~60岁,BMI 18~30kg/m^2,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75例:C组(生理盐水)、L组(利多卡因1mg/kg),N1组(纳美芬0.1μg/kg)和N2组(纳美芬0.2μg/kg)。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2min后开始全麻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3.5μg/ml、静推舒芬太尼0.3μg/kg(时间5s)2min后,静推罗库溴铵0.6mg/kg,90s后插管。术毕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记录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记录术毕、术后6h及24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 C、L、N1及N2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分别为37.3%、21.3%、5.3%及1.3%。N1组和N2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和L组(P<0.01或P<0.05),N1组和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N2组(P<0.05)。四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美芬0.1μg/kg可有效预防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引起的呛咳,且不影响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纳美芬 呛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