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2例屏障切除术治疗四肢软组织肉瘤的切缘及疗效评估
1
作者 屈国伦 张如明 +5 位作者 陈勇 曲兴龙 张洪强 王洪波 王康伟 彭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背景与目的:四肢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屏障概念的提出,让我们认识到自然屏障对STS的阻挡作用,寻找可以作为屏障作用的组织,进行以该组织屏障外围作为手术切缘的... 背景与目的:四肢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屏障概念的提出,让我们认识到自然屏障对STS的阻挡作用,寻找可以作为屏障作用的组织,进行以该组织屏障外围作为手术切缘的整块切除,从而保证很高的切缘阴性率并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屏障切除术治疗四肢STS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患者预后。方法:对2013年12月—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外科行四肢STS屏障切除术且切缘进行取材的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2例患者手术均在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或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进行设计,于肿瘤所在解剖位置向外找到生理屏障或至少3 cm距离,并在此屏障外或3 cm距离以外进行整块切除。分析术后病理学切缘、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评估患者1和3年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oco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率和肉瘤特异性生存(sarcoma-specific survival,SSS)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编号:1212117-12&1212117-12-1301)。结果:全部病例切缘均为阴性,1和3年的LRFS率分别为98.2%和93.8%,1和3年的SSS率分别为98.4%和94.2%。平均MSTS评分术前为28.3分,术后为25.5分。手术并发症1~2级20例,3级1例,无4~5级并发症。结论:基于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三者相结合,包含肿瘤切除和功能重建的屏障切除术应用于STS的外科治疗,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切缘可靠,局部控制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屏障 切缘 保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端型黑色素瘤组织中MIT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王彤 孙伟 +7 位作者 徐宇 胡涂 刘琬琳 郑琼丹 邹孜瑊 董子瑞 马文杰 陈勇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59-866,共8页
背景与目的: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在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复杂的多层次调控作用。已有大量关于MITF的研究在皮肤型黑色素瘤(cutaneous melanoma,CM)中进行,但MITF在... 背景与目的: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在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复杂的多层次调控作用。已有大量关于MITF的研究在皮肤型黑色素瘤(cutaneous melanoma,CM)中进行,但MITF在肢端型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AM)中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AM患者的MITF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患者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08年3月—2022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原发灶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取得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制成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本研究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203-ZZK-69-3)。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电子数据库中查阅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病理学特征,整理出与组织芯片孔位逐一对应的患者信息总表。切取完整的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由3名病理科医师独立在显微镜下进行阅片,评估MITF的表达情况。依据MITF表达水平对患者进行分层,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37例AM患者。MITF表达水平与T分期、N分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分期、Clark分级、前哨淋巴结、溃疡有关。调整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和溃疡是MITF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ITF高表达或更高的T分期预示着更短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MITF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在术后观察或细胞因子治疗组与辅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组间并无显著差异,而MITF低表达的患者能够从辅助ICI治疗中显著获益。结论:较高的N分期或合并溃疡预示着AM患者的肿瘤细胞内MITF呈高表达,而高表达MITF是疾病早期出现复发、转移甚至死亡的危险信号。此外,MITF低表达的患者可以从术后辅助ICI治疗中获益。MITF不仅可以辅助黑色素瘤的诊断,还能够为临床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型黑色素瘤 组织芯片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骨盆肿瘤“三位一体”个性化治疗模式专家共识
3
作者 艾松涛 蔡郑东 +19 位作者 陈飞雁 戴尅戎 董扬 富灵杰 郝永强 华莹奇 姜闻博 梅炯 沈宇辉 孙伟 万荣 王毅超 王志伟 魏海峰 武文 肖建如 严望军 杨兴海 张春林 张伟滨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骨盆邻近区域解剖复杂,有消化、泌尿、生殖等脏器及重要血管和神经,因此,骨盆肿瘤精准切除及切除后骨缺损精准重建极为困难。医学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骨盆肿瘤的精准切除和个性化重建提供了新思路。3D打印个性化病变模型、截骨导板和重... 骨盆邻近区域解剖复杂,有消化、泌尿、生殖等脏器及重要血管和神经,因此,骨盆肿瘤精准切除及切除后骨缺损精准重建极为困难。医学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骨盆肿瘤的精准切除和个性化重建提供了新思路。3D打印个性化病变模型、截骨导板和重建假体"三位一体"在骨盆肿瘤切除与保肢重建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目前缺乏针对3D打印个性化骨盆肿瘤模型、截骨导板和重建假体设计、制备流程及应用的规范性指导标准,制约了其推广应用。本共识的制定旨在为基于3D打印的"三位一体"个性化治疗模式在骨盆肿瘤保肢重建中的应用提供规范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3D打印 模型 导板 重建假体 个性化治疗 医工交互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凌舸 王春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6-752,共7页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尽管有60余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但该肿瘤的组织学起源、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最佳治疗方案等仍不太明确。近10余年来,许多学者对该肿瘤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此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围绕靶向治疗...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尽管有60余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但该肿瘤的组织学起源、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最佳治疗方案等仍不太明确。近10余年来,许多学者对该肿瘤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此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围绕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总结和寻找其治疗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靶向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处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屈国伦 曲兴龙 +4 位作者 张洪强 王洪波 王康伟 彭帅(综述) 陈勇(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RPT)发病较为隐匿,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体积较大,多侵犯周围组织与脏器,尤其是腹腔重要血管,是RPT手术主要难点。累及大血管RPT的处理常被很多外科医生视为禁区,但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该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RPT)发病较为隐匿,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体积较大,多侵犯周围组织与脏器,尤其是腹腔重要血管,是RPT手术主要难点。累及大血管RPT的处理常被很多外科医生视为禁区,但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该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累及大血管RPT的处理决策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的关键。因此,术前对肿瘤累及血管程度的评估,术中对血管重建技术的应用对于肿瘤完整切除至关重要。术前应用影像学检查了解RPT与腹腔大血管之间的关系、浸润情况,手术中良好的术野为处理和控制血管出血创造了有利条件;累及大血管RPT在完整切除时,需要对一些重要的血管进行修复与重建,自体血管的使用技术已日益成熟,人工血管和补片的应用也为手术创造了条件。术前评估、手术策略、术后管理对肿瘤外科医生在累及大血管RPT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累及大血管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例接受术前放疗的局部高危软组织肉瘤患者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
6
作者 王雁 苏越 +5 位作者 胡涂 刘绮颖 姚伟强 陈勇 严望军 章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3-700,共8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局部高危软组织肉瘤,单纯手术治疗常常不能获得满意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用于治疗局部高危软组织肉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术前放... 背景与目的:对于局部高危软组织肉瘤,单纯手术治疗常常不能获得满意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用于治疗局部高危软组织肉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术前放疗的连续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放疗方案、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资料等。放疗的靶区勾画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融合至模拟定位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勾画靶区时逐层参考。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制订的放疗计划。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分析影像学应答(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客观缓解及疾病控制)比例、病理学应答[接近病理学完全缓解(near-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near-pCR),定义为≥90%的无活性肿瘤细胞]比例及毒性反应(急性皮肤损伤和术后120 d内伤口并发症)比例。结果:共41例患者在术前接受了放疗,其中33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31例可进行影像学评估,28例可进行病理学评估。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岁,30例(90.9%)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为3级。影像学分析提示,6例(19.4%)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无人获得完全缓解,客观缓解率为19.4%,疾病控制率为96.8%。病理学分析提示,8例(28.6%)患者near-pCR;排除既往接受过化疗的患者,near-pCR率为34.8%(8/23)。33.3%(11/33)和3.0%(1/33)患者出现1和2级皮肤损伤,未发生3和4级皮肤损伤。1例(3.3%)患者出现术后120 d内的严重伤口并发症。结论:利用MRI图像融合技术和IMRT技术的术前放疗对于局部高危软组织肉瘤患者,近期疗效良好,急性毒性反应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术前放疗 磁共振成像 调强适形放疗 客观缓解率 伤口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单中心肢端型及皮肤型黑色素瘤外科治疗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馨怡 孙伟 +8 位作者 胡涂 王春萌 严望军 罗志国 刘欣 钟景钦 邹孜瑊 徐宇 陈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58-1167,共10页
背景与目的:中国及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患者的预后显著低于欧美人群,主要是因为肢端型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AM)无论是在生物学行为、临床特征、预后以及药物的疗效(主要是免疫治疗)上都差于皮... 背景与目的:中国及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患者的预后显著低于欧美人群,主要是因为肢端型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AM)无论是在生物学行为、临床特征、预后以及药物的疗效(主要是免疫治疗)上都差于皮肤型黑色素瘤(cutaneous melanoma,CM)。近5年在MM外科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选择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回顾性分析近5年单中心经手术治疗的AM及CM患者的生存变化和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对2017—2021年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诊治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病史回顾和随访收集患者完整的基本信息、原发灶特点、淋巴灶转移特征和生存状态,剔除黏膜型、原发不明、随访时间短于6个月的病例。通过生存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患者生存的差异和相关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585例黑色素瘤患者,其中AM 397例,CM 188例。中位年龄59(19~89)岁,女性占54%。AM和CM在性别、年龄、原发灶位置、基因突变分布和辅助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Breslow深度、溃疡、淋巴结转移等肿瘤负荷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中位无疾病生存期为36个月,1、2年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survival,RFS)分别为75.6%和61.2%。但两亚型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中RFS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原发灶溃疡(HR=2.265,95%CI:1.257~4.080),NRAS基因突变(HR=1.816,95%CI:1.211~2.725),较晚的N分期(N1、N2、N3相较N0的HR分别为1.850、4.085、4.191);保护因素为女性(HR=0.636,95%CI:0.433~0.933)和上肢原发灶(HR=0.259,95%CI:0.105~0.639)。CM中RFS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原发灶溃疡(HR=4.073,95%CI:1.718~9.654),较晚的N分期(其中N3期的HR=5.482,95%CI:2.385~12.601)。结论:预后分析发现,原发灶的肿瘤负荷仍旧与CM和AM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NRAS基因的突变状态则提示AM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肢端型 皮肤型 预后分析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黄稳定 蔡维泺 +1 位作者 李俊宽 严望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4-621,共8页
脊柱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较为少见,诊断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原则。脊柱GCTB的治疗难度较大,目前还没有基于循证医学的治疗流程和共识,因而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手术仍然是脊柱GCTB治疗的首选方法,术前选择... 脊柱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较为少见,诊断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原则。脊柱GCTB的治疗难度较大,目前还没有基于循证医学的治疗流程和共识,因而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手术仍然是脊柱GCTB治疗的首选方法,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完整切除肿瘤及术后辅助使用地诺单抗(denosumab)是目前推荐的综合治疗方法。整块切除是脊柱GCTB的理想治疗方式,但手术方法的选择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不同的部位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地诺赛麦对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复发及转移性GCTB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术前使用能够有效降低GCTB外科分期,并为整块切除手术创造条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GCTB 手术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者的话
9
作者 陈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2-1132,共1页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肤或其他脏器内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高发区域主要位于高纬度、日照强度高及以高加索人为主要人群的国家或地区。过去几十年,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显...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肤或其他脏器内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高发区域主要位于高纬度、日照强度高及以高加索人为主要人群的国家或地区。过去几十年,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与高加索人相比,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死亡率增长更快。恶性黑色素瘤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中国有25.1%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初诊即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细胞 日照强度 恶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 高发区域 地域性差异 高加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中国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宇 朱蕙燕 +4 位作者 陈勇 王亚农 王春萌 郑必强 师英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9-826,共8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黑色素瘤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欧美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外科诊治规范的重要环节,但在中国却未广泛开展。中国黑色素瘤具有多肢端亚型、浸润深度厚、溃疡率... 背景与目的:恶性黑色素瘤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欧美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外科诊治规范的重要环节,但在中国却未广泛开展。中国黑色素瘤具有多肢端亚型、浸润深度厚、溃疡率高和预后差等特点。但中国黑色素瘤外科治疗后的预后仍未明确。该研究旨在分析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评价SLNB的可行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无临床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征象的黑色素瘤患者。每例患者在接受原发病灶扩大切除的同时,进行相应区域淋巴结的SLNB。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定位通过美兰染色和同位素示踪完成。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2例黑色素瘤患者。平均Breslow浸润深度为3.29 mm,66.4%为肢端病灶,溃疡率达59.7%。SLN阳性率为26.8%,假阴性率为4%,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0.8%。本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66.6%和55.8%。SLN状态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reslow浸润深度是预测SLN转移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无临床大体转移的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应常规开展SLNB。SLN状态是影响复发和总体生存的重要因素,SLNB能提高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生存,提供准确的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成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欣 张晓伟 +4 位作者 王惠杰 王春萌 陈勇 王坚 罗志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4-428,共5页
背景与目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类罕见的中间型间叶源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偶可发生于青少年。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化疗和放疗通常无效。该研究对11例成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方法:2013年2月—2... 背景与目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类罕见的中间型间叶源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偶可发生于青少年。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化疗和放疗通常无效。该研究对11例成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方法:2013年2月—2017年11月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确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成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共1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对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1例患者中,男性5例(45%),女性6例(55%),中位年龄39岁(24~74岁)。原发病灶位于肺部者2例(18%),位于腹膜后者2例(18%),位于腹盆腔者7例(64%)。其中4例患者为腹腔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阳性率为82%(9/11),ALK基因重排阳性率为86%(6/7)。7例接受了ALK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疗的ALK阳性晚期患者中,缓解率为8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8个月(95%CI:7.6~34.0个月)。结论: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成人晚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和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患者具有非常高的缓解率和较长的缓解时间。这提示ALK信号通路在成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克唑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it突变型与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中基因表达谱的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杰 王春萌 +2 位作者 罗鹏 杨凌舸 师英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概念提出以后,因为其独特的分子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大部分的GIST中,都发现了c-kit的突变。但是对于c-kit在胃肠道间...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概念提出以后,因为其独特的分子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大部分的GIST中,都发现了c-kit的突变。但是对于c-kit在胃肠道间质中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该研究旨在从表达谱水平宏观了解c-kit突变对于肿瘤的影响。方法:收集c-kit突变型与野生型GIST样本,抽提RNA,建库,进行RNA测序。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c-kit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中表达谱存在差异,发现了263个显著性差异的基因。结论:c-kit的突变广泛参与肿瘤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与信号通路。由c-kit突变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内质网应激、JNK、Hedgehog、FoxO等信号通路中,以及谷氨酰胺、谷氨酸代谢、mRNA代谢、组蛋白去甲基化等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RNA测序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皮肤型和肢端型黑色素瘤临床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孜瑊 孙伟 +8 位作者 胡涂 王春萌 严望军 罗志国 刘欣 钟景钦 林馨怡 徐宇 陈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8-1177,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评估皮肤型和肢端型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理学分期的重要手段。SLNB作为外科诊疗规范的重要环节,已在各大诊疗指南中被推荐,也已在中国临床应用近10年。自2017...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评估皮肤型和肢端型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理学分期的重要手段。SLNB作为外科诊疗规范的重要环节,已在各大诊疗指南中被推荐,也已在中国临床应用近10年。自2017年靶向和免疫治疗应用于中国黑色素瘤治疗领域,患者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本研究旨在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近5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新药治疗时代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状态在临床应用的价值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7—2021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色素瘤诊治中心接受诊治的38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均接受原发灶扩大切除和相应的SLNB,手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SLN定位使用美兰染色或同位素示踪。结果:本研究共入组38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平均Breslow浸润深度为3.10 mm,69.8%为肢端型,溃疡率为57.1%,SLN阳性率为34.6%,中位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RFS)为17个月。SLN状态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N_(1a)和T_(4)亚组,SLN活检数>2枚的患者具有更好的RFS。接受完整的区域淋巴结清扫(complete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和未清扫患者的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LN活检数>2枚和SLN微转移直径<1 mm的亚组未清扫者反而具有更优的RFS。结论:SLN状态仍是影响临床无显性转移的黑色素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常规开展SLNB,在保证微创的前提下,提高SLN定位的准确性,保证SLNB充分。SLN阳性后行即刻CLND对于皮肤型和肢端型黑色素瘤患者未能带来进一步的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区域淋巴结清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肉瘤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士奇(综述) 王春萌(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69-1172,共4页
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CCS)是一种罕见但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和中年人群中肢体的肌腱和腱膜组织。目前CCS治疗多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CCS对传统化疗和放疗具有高度抵抗性,因此化疗和放疗疗效较为有限... 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CCS)是一种罕见但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和中年人群中肢体的肌腱和腱膜组织。目前CCS治疗多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CCS对传统化疗和放疗具有高度抵抗性,因此化疗和放疗疗效较为有限。随着近年在CCS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靶向治疗在CCS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也有个案报道。基于其放化疗不敏感和易复发转移的特性,对于特定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CS发病率低,尚未有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本文就CCS的临床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CCS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肉瘤 手术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助抗PD-1 vs靶向治疗:中国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婷 徐宇 +11 位作者 贾东东 廖智超 孙伟 吴海啸 任志午 赵军 邢汝维 滕胜 杨蕴 陈勇 李涛 杨吉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7-1157,共11页
背景与目的:众多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治疗及靶向治疗均可显著延长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的无复发生存时间(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然而,抗PD-1辅助治疗在中国真实世界中的治... 背景与目的:众多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治疗及靶向治疗均可显著延长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的无复发生存时间(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然而,抗PD-1辅助治疗在中国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效果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总结分析中国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接受抗PD-1辅助治疗的RFS,并与BRAFV600抑制剂vemurafenib进行初步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30日—2020年8月30日来自中国3所癌症中心的120例已经切除的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信息。这些患者都接受了术后辅助性的pembrolizumab/toripalimab或vemurafenib治疗。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RFS,采用log-rank检验来判断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接受辅助性抗PD-1治疗的90例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中位RFS(median-RFS,mRFS)为16个月(95%CI:14~18个月);12个月RFS率为69.5%(95%CI:64.6%~74.4%),24个月RFS率为45.8%(95%CI:40.5%~51.1%)。30例接受vemurafenib治疗的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mRFS为18个月(95%CI:10~21个月),12个月RFS率为62.8%(95%CI:54.0%~71.6%),24个月RFS率为35.9%(95%CI:27.1%~44.7%)。分层分析初步结果显示,抗PD-1治疗组和vemurafenib组的RFS没有明显差异。其次,BRAFV600E是否突变可能不影响抗PD-1治疗的RFS。另外,在本研究中,对于BRAFV600E突变的患者,术后接受抗PD-1治疗或vemurafenib,其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后,虽然皮肤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RFS优于肢端型患者,来源不明患者的RFS最差,但在中国真实世界中,抗PD-1辅助治疗的治疗效果仍较差。结论:作为中国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辅助抗PD-1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在本研究中,辅助性抗PD-1治疗与辅助vemurafenib治疗效果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中国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我们可能仍然需要探索更多的联合治疗来改善其辅助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辅助治疗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治疗 BRAF突变 无复发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腹膜后肉瘤的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毓 柴宇啸 +6 位作者 张怡 张洪强 王炳 屈国伦 曲兴龙 王春萌 陈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80-984,共5页
背景与目的:腹膜后肉瘤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彻底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其术后复发率很高。复发性腹膜后肉瘤通常在复查时被发现,治疗方法仍是手术切除,但由于其解剖层次不清,因此手术难度大,出血多。该研究旨在探讨复发性腹膜... 背景与目的:腹膜后肉瘤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彻底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其术后复发率很高。复发性腹膜后肉瘤通常在复查时被发现,治疗方法仍是手术切除,但由于其解剖层次不清,因此手术难度大,出血多。该研究旨在探讨复发性腹膜后肉瘤的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5例复发性腹膜后肉瘤,根据手术情况分组后使用log-rank检验对完整切除组与部分切除或活检组两者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并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全组25例完整切除16例,占64.0%(16/25),部分切除6例,占24.0%(6/25),未切除活检为3例,占12.0%(3/25)。完整切除中联合脏器切除8例,占完整切除的50.0%(8/16)。24例获随访,完整切除和部分切除两者5年生存率为56.3%(9/16)和2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肉瘤最有效的方法,联合脏器切除能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本病术后复发率高,术后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腹膜后肉瘤 手术切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黑色素瘤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宇 陈勇 +1 位作者 杨吉龙 朱冠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3-1146,共14页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早期黑色素瘤经手术切除多可治愈,但对于高危型病例(ⅡB~Ⅳ期),辅助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系统治疗药物的蓬勃发展,对于Ⅲ期可切除病例的围手术期治疗理念不断发生变化...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早期黑色素瘤经手术切除多可治愈,但对于高危型病例(ⅡB~Ⅳ期),辅助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系统治疗药物的蓬勃发展,对于Ⅲ期可切除病例的围手术期治疗理念不断发生变化。本文着眼于外科手术规范及对预后的影响、术后辅助治疗选择、新辅助治疗的进展等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来源于中国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希望为中国Ⅲ期黑色素瘤的围手术期治疗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围手术期治疗 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