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癌高淋巴转移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龙江 罗国培 +7 位作者 徐近 刘辰 张波 刘亮 徐永锋 武春涛 虞先濬 倪泉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0,共3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淋巴道转移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构建胰腺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平台。建立一种具有淋巴道高转移活性的人胰腺癌细胞系,可为深入研究胰腺癌淋巴转移的机理,预防和治疗胰腺癌淋巴转移提...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淋巴道转移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构建胰腺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平台。建立一种具有淋巴道高转移活性的人胰腺癌细胞系,可为深入研究胰腺癌淋巴转移的机理,预防和治疗胰腺癌淋巴转移提供合适的实验平台。方法:通过将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爪垫皮下连续接种法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筛选、建立高淋巴转移胰腺癌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系中CD133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裸鼠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淋巴道转移模型,获得了具有高侵袭性、高淋巴转移能力的胰腺癌BxPC-3-LN细胞系。该细胞系具有侵袭力强、转移效率高和转移集中的特点,在胰腺原位和爪垫的成瘤能力明显强于母系BxPC-3细胞,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代细胞。BxPC-3-LN细胞系CD133阳性细胞比例(3%)明显高于母代细胞(0.5%)。结论:该细胞系为胰腺癌转移机理的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合适的实验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淋巴转移 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二) 被引量:23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14 位作者 赵玉沛 黄宇光 陈亚进 成伟 黑子清 李秉璐 梁霄 刘连新 吕国悦 欧阳文 彭书崚 邰升 王鲁 张野 祝胜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32-640,共9页
肝胆手术随着精准理念及微创技术的推广普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及路径在肝胆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肝胆外科围术期实施ERAS安全有效[1]。ERAS促进了多学科团队的协作... 肝胆手术随着精准理念及微创技术的推广普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及路径在肝胆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肝胆外科围术期实施ERAS安全有效[1]。ERAS促进了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提高了肝胆手术的安全性,也极大改善了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体验,康复质量和速度均具有显著提高。然而,肝胆外科手术操作复杂,具有技术要求高、标准术式少、术式变化大等临床特点,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往往差异很大。因此,肝胆外科开展ERAS较其他专科更具复杂性,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实施方案,在最大限度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加速康复。本指南所涉及的肝胆外科手术包括肝切除、胆道探查、胆肠吻合等术式,不包括肝移植术。由于术式复杂多样,以肝切除术的ERAS流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实践指南 肝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期的临床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国培 金凯舟 +3 位作者 程合 刘辰 倪泉兴 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异质性极强,诊治手段多样,因此,统一、实用的分期系统将有助于临床诊治及研究。目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European Neuroendocrine Tumor Society System,ENETS...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异质性极强,诊治手段多样,因此,统一、实用的分期系统将有助于临床诊治及研究。目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European Neuroendocrine Tumor Society System,ENETS)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两种分期,然而两种分期系统对临床指导价值有限,且两种分期系统的并存造成了分期系统混乱的局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通过结合ENETS中TNM的定义及AJCC中分期的定义,建立了改良的分期系统,该分期能更好地区分出不同预后的人群,更适合于指导临床应用,有利于建立统一的临床分期标准。研究结果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上。研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与认可,被评为"2017 Best of JCO:Gastrointestinal edition"。JCO编辑部进行了专篇述评。该研究就改良分期系统的临床应用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期 预后 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评语
4
作者 倪泉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6-216,共1页
胰腺癌患者预后不佳,至今尚无突破性的治疗进展,根治性手术对于可切除性肿瘤患者仍是唯一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方法。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因素众多,如肿瘤分期、病理类型、肿瘤DNA倍体、切缘、淋巴结转移状况、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以及... 胰腺癌患者预后不佳,至今尚无突破性的治疗进展,根治性手术对于可切除性肿瘤患者仍是唯一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方法。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因素众多,如肿瘤分期、病理类型、肿瘤DNA倍体、切缘、淋巴结转移状况、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以及潜在的远处转移等,均直接影响肿瘤可切除患者的术后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预后 脉管 患者 癌栓 淋巴结 淋巴组织 神经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偶联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吉顺荣 张波 +6 位作者 吴闻哲 王浩 刘辰 龙江 虞先濬 倪泉兴 徐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作为目前临床胰腺癌一线用药,由于其化疗耐药性,化疗效果较差。本研究通过制备RGD偶联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通过增加其靶向性,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PANC-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作为目前临床胰腺癌一线用药,由于其化疗耐药性,化疗效果较差。本研究通过制备RGD偶联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通过增加其靶向性,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PANC-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高表达αvβ3受体)和PANC-1(低表达αvβ3受体)为研究对象,各分为6个给药组:对照组、BSANP(白蛋白纳米粒)、RGD-BSANP组、BSANP-GEM组、GEM原药组(吉西他滨)、RGD-BSANP-GEM组。运用PI单染检测给药后24 h细胞周期的变化,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BxPC-3细胞株中,与BSANP-GEM组及GEM组相比,RGD-BSANP-GEM组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且在RGD-BSANP-GEM组凋亡率最高;而在PANC-1细胞中,RGD-BSANP-GEM组G0/G1期细胞阻滞的比例和凋亡率低于BxPC-3细胞株。结论:RGD环肽能够增加BSANP-GEM对高表达αvβ3胰腺癌BxPC-3细胞G0/G1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多肽 吉西他滨 白蛋白纳米粒 胰腺癌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淋巴转移诊治进展与处理规范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国培 肖志文 +7 位作者 刘祖强 郭萌 龙江 刘辰 刘亮 徐近 倪泉兴 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6,共6页
淋巴转移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能反映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侵袭潜能,而目前关于胰腺癌淋巴转移的临床诊治尚未达成统一。现就胰腺癌淋巴转移率及对预后的影响、胰腺癌淋巴转移规律、前哨淋巴结、术中淋巴结示踪、淋巴... 淋巴转移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能反映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侵袭潜能,而目前关于胰腺癌淋巴转移的临床诊治尚未达成统一。现就胰腺癌淋巴转移率及对预后的影响、胰腺癌淋巴转移规律、前哨淋巴结、术中淋巴结示踪、淋巴转移与胰腺癌TNM分期、区域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检出个数、淋巴转移对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导意义、淋巴导向治疗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淋巴转移 诊治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63
7
作者 倪泉兴 虞先濬 刘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7,共7页
胰腺癌是目前消化道肿瘤中诊治最为困难,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提高其诊治水平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唯一途径。虽然取得病理学证据是确诊胰腺癌的关键,但由于胰腺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及本身质地的"脆弱",患者主观上对胰腺癌的认识... 胰腺癌是目前消化道肿瘤中诊治最为困难,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提高其诊治水平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唯一途径。虽然取得病理学证据是确诊胰腺癌的关键,但由于胰腺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及本身质地的"脆弱",患者主观上对胰腺癌的认识不足及对损伤性检查的恐惧,我国客观医疗环境如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医疗条件及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临床获取病理学证据较为困难。不少患者因缺少病理诊断依据而丧失积极治疗的机会。因此,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和分级标准,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临床诊断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β-catenin影响胰腺癌PANC-1细胞糖酵解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秦毅 梁丁孔 +7 位作者 施思 吉顺荣 张波 许文彦 刘江 徐近 倪泉兴 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86,共6页
背景与目的: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低表达与癌细胞的高侵袭转移潜能密切相关,但其与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关系鲜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E-cadherin与胰腺癌PANC-1细胞糖酵解效应的关系。方法: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 背景与目的: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低表达与癌细胞的高侵袭转移潜能密切相关,但其与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关系鲜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E-cadherin与胰腺癌PANC-1细胞糖酵解效应的关系。方法: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引起E-cadherin低表达、敲减与E-cadherin相互作用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基因以及过表达E-cadherin等方法,检测PANC-1细胞通过糖酵解效应吸收葡萄糖和生成乳酸能力的变化以及糖酵解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可以负向调控PANC-1细胞的糖酵解效应,抑制肿瘤细胞吸收葡萄糖和分泌乳酸的能力(P<0.05)。而与其相互作用的β-catenin可以正向调控PANC-1细胞的糖酵解效应,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乳酸的生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糖酵解效应的关键调控分子去乙酰化酶3(sirtuin 3,SIRT3)也可以引起PANC-1细胞中E-cadherin表达的改变。结论:PANC-1细胞中E-cadherin低表达可以引起葡萄糖代谢模式的转化,促进PANC-1细胞的糖酵解效应,同时通过导入糖酵解效应的关键调控分子SIRT3也可以引起E-cadherin表达的改变。这些结果为研究胰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糖代谢模式的转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为通过改变糖酵解效应进而影响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潜能提供了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附蛋白E Β-连环蛋白 去乙酰化酶3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细胞PANC-1中LSD1负向调控抑癌基因SIRT3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近 秦毅 +5 位作者 张波 吉顺荣 许文彦 施思 刘江 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2,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重要的染色质修饰蛋白之一,可以通过调节染色质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代谢异常等恶性潜能,是判断肿瘤预后的...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重要的染色质修饰蛋白之一,可以通过调节染色质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代谢异常等恶性潜能,是判断肿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Sirtuins家族去乙酰化酶3(sirtuin3,SIRT3)基因是位于线粒体内的抑癌基因,通过调控肿瘤代谢异常以及氧化损伤行使抑癌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基因转录调控的手段,研究胰腺癌细胞PANC-1中LSD1与SIRT3的关系。方法:通过RNA干扰(RAN interference,RNAi)、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及启动子活性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探讨LSD1与SIRT3在PANC-1细胞中的关系。结果:通过RNAi的手段干扰LSD1的表达,发现SIRT3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上升;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的手段,发现LSD1可以与SIRT3转录调控的重要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激动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coactivator 1 alpha,PGC-1α)相互作用;通过ChIP方法,发现LSD1与PGC-1α共同募集到SIRT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染色质上;通过启动子活性分析,发现LSD1基因可以显著抑制PGC-1α对SIRT3基因的转录调控。结论:LSD1可以表观遗传调控抑癌基因SIRT3的转录,为深入研究LSD1与肿瘤代谢异常以及氧化应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ANC-1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激动子-1α sirtuins家族去乙酰化酶3 表观遗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乳头植入式胰-空肠吻合的初步应用(附10例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虞先濬 张波 +6 位作者 徐近 龙江 刘辰 徐永锋 刘亮 武春涛 倪泉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2-724,共3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空肠吻合口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败的关键,近年来虽然对胰肠吻合方式不断改进,但是胰瘘的发生率仍然较高。本文介绍一种改良的胰-空肠端侧吻合方法。方法:胰腺残端术中冰冻切片证实切缘无肿瘤残留,游离远端胰腺2.0~2.5 ... 背景与目的:胰腺空肠吻合口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败的关键,近年来虽然对胰肠吻合方式不断改进,但是胰瘘的发生率仍然较高。本文介绍一种改良的胰-空肠端侧吻合方法。方法:胰腺残端术中冰冻切片证实切缘无肿瘤残留,游离远端胰腺2.0~2.5 cm,沿主胰管周围0.2~0.3 cm处呈"O"型或"C"型切开胰腺组织,深约0.6~0.8 cm。鱼口状("V"型)切除主胰管两侧0.8~1.0 cm的残端胰腺组织后,内翻缝闭,使人工乳头呈"一头双肩"状凸出于胰腺残端。经横结肠系膜戳孔作结肠后人工乳头植入式胰-空肠吻合。结果:10例患者胰-空肠吻合时间为15~20 min,手术后检测引流液淀粉酶,无胰瘘、胆瘘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6~9 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1 d。结论:人工乳头植入式胰-空肠吻合法简单易行,吻合可靠,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吻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术 胰瘘 人工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防治心律失常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海 贺西淦 +5 位作者 陈臻瑶 张忠伟 林琼华 申丽华 郑毅隽 朱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04-1710,共7页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的主要膳食来源是鱼类,ω-3PUFAs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有研究认为,ω-3PUFAs可影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其可能影响心房颤动。该文...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的主要膳食来源是鱼类,ω-3PUFAs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有研究认为,ω-3PUFAs可影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其可能影响心房颤动。该文旨在回顾最近发表的研究,总结目前ω-3PUFAs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和心房颤动方面临床作用的现有证据。ω-3PUFAs可以防止室性心律失常,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ω-3PUFAs有预防和治疗房颤方面的作用。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哪些患者更有可能受益于ω-3PUFAs,以及其治疗时间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猝死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dkine(MDK)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文伟 张巨波 +2 位作者 郭磊 张博 叶青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Midkine(MDK)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检测血清MDK对于肝癌诊断的初步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0例临床样本(包含肝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及7种不同肝癌细... 目的探讨Midkine(MDK)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检测血清MDK对于肝癌诊断的初步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0例临床样本(包含肝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及7种不同肝癌细胞系中MDK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定量检测120例不同受试人群的血清样本,分析血清MDK在诊断肝癌中的初步临床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MDK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77%vs.30%,P<0.01)及正常肝组织(77%vs.0%,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DK在多株肝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此外,HCC患者血清MDK的中位数水平(1.195 ng/mL,0.84~1.71)较正常人(0.102 ng/mL,0.02~0.53;P<0.01)、HBV相关肝硬化(0.57 ng/mL,0.26~0.67;P<0.05)和HCV相关肝硬化(0.34 ng/mL,0.09~0.56;P<0.01)患者显著升高。结论 MDK在HCC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上调,血清检测MDK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癌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Midkine(MDK) 肿瘤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4^+CD44^+胰腺癌细胞的获取及其干细胞特性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虞先濬 刘辰 +2 位作者 徐近 龙江 倪泉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内存在极小一部分细胞,决定肿瘤的恶性表型及生物学特性,被称为"肿瘤干细胞"。本研究拟从人原发胰腺癌组织中找到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胰腺癌细胞,为今后靶向干预胰腺癌干细胞,解决胰腺癌治疗的临床...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内存在极小一部分细胞,决定肿瘤的恶性表型及生物学特性,被称为"肿瘤干细胞"。本研究拟从人原发胰腺癌组织中找到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胰腺癌细胞,为今后靶向干预胰腺癌干细胞,解决胰腺癌治疗的临床难题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人原发胰腺癌组织种植于NOD/SCID小鼠成瘤,对移植瘤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选;将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的细胞用无血清、含有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的生长、传代及体外干细胞球形成能力;将细胞接种于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型(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NOD/SCID)小鼠,观察、比较成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干细胞移植瘤肿瘤分化相关抗原Ki67、CK7及甲基化调控因子MBD1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Hedgehog、BMI-1的表达。结果:人原发胰腺癌组织种植于NOD/SCID小鼠可部分成瘤,对移植瘤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选,获得CD24+CD44+细胞(获得率0.6%~1.8%);将CD24+CD44+细胞用无血清、含有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细胞呈悬浮球状生长,可连续传代并能再次形成干细胞球;将102个CD24+CD44+细胞接种于NOD/SCID小鼠,成瘤率12.5%(1/8小鼠成瘤),将103个CD24+CD44+细胞接种于NOD/SCID小鼠,4周后100%成瘤,而同样数量的CD24-CD44-胰腺癌细胞则无法成瘤(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干细胞移植瘤中部分细胞表达Ki67、CK7及MBD1阳性;免疫荧光检测证实CD24+CD44+细胞阳性表达Hedgehog、BMI-1,表达量分别高于CD24-CD44-细胞9.95倍和2.74倍(P<0.05)。结论:所获得的CD24+CD44+细胞具有胰腺癌干细胞特性,可作为今后胰腺癌干细胞研究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干细胞 HEDGEHOG BM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经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伟 程合 倪泉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8-483,共6页
胰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手术切除率低且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常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而失去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且放、化疗等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性介入治疗已成为提高生... 胰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手术切除率低且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常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而失去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且放、化疗等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性介入治疗已成为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其中,经动脉灌注的介入联合化疗以其相对高效、安全、简便、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较低等优点,成为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延长存活期,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而以动脉介入为主的新辅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以及生存率具有显著意义。在基因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热点的现况下,靶向治疗与介入治疗的结合将成为临床胰腺癌治疗的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介入治疗 动脉介入 联合化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头癌淋巴结转移的特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辰 许文彦 +3 位作者 龙江 虞先濬 傅德良 倪泉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3-588,共6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也是影响胰腺癌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胰头癌淋巴结转移的特性及临床病理特点,为胰头癌淋巴引流和进行术中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借助手术显微镜解剖和检出胰头...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也是影响胰腺癌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胰头癌淋巴结转移的特性及临床病理特点,为胰头癌淋巴引流和进行术中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借助手术显微镜解剖和检出胰头癌根治手术标本中的淋巴结,常规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检测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总结并分析了胰头癌根治手术后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特点,通过χ2检验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有无神经浸润等的相关性。结果:132例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术后检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9.85%(79/132),尤以第13、14、16、12、8组淋巴结转移发生频率较高。有第16组有淋巴结转移的14例患者,转移淋巴结多属16b1亚组,主要分布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10例胰头癌仅发生第14组淋巴结转移而不伴第13或17组淋巴结转移。χ2检验显示与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病理因素有: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T)和神经浸润。结论: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范围广、发生频率高,以第13、14、16、17、12、8组为主,对相关淋巴结累及的区域进行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提高胰腺癌手术的根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表达TCTP通过上调Bcl-xL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飞 王瑧 +3 位作者 张萍 张波 杨文涛 李影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1-327,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高,5年生存率<5%,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是一个生长相关的蛋白质,有促进肿瘤生长,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目前有研究显...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高,5年生存率<5%,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是一个生长相关的蛋白质,有促进肿瘤生长,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目前有研究显示TCTP在肝癌、结直肠癌中异常高表达,但其在胰腺癌中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TCTP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机制分析,致力于寻找新的肿瘤分子靶点,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中TCTP表达情况;RT-PCR检测胰腺癌细胞株中TCTP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中TCTP和Bcl-xL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TCTP在胰腺癌细胞中的定位;小分子RNA干扰技术沉默胰腺癌细胞中TCTP表达后,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指标。结果: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TCTP异常高表达,并且主要位于胰腺癌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同胰腺癌细胞株中TCTP也呈高表达;siRNA沉默胰腺癌细胞中的TCTP,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速度和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的凋亡;在胰腺癌细胞中Bcl-xL表达与TCTP表达呈正相关,沉默TCTP可以下调Bcl-xL的蛋白表达。结论:异常高表达TCTP,通过上调Bcl-xL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控制肿瘤蛋白 胰腺癌 BCL-XL 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对胰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及放化疗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近 朱文伟 +3 位作者 秦毅 许文彦 吉顺荣 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8,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uin type 1,SIRT1)在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恶性表型相关。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胰腺癌PANC1细胞中SIRT1的表达,探讨其对DNA损伤修复及放化疗抵抗的影响。方法:用彗星试验检测...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uin type 1,SIRT1)在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恶性表型相关。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胰腺癌PANC1细胞中SIRT1的表达,探讨其对DNA损伤修复及放化疗抵抗的影响。方法:用彗星试验检测细胞敲除SIRT1后DNA损伤修复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NBS1、γH2AX DNA修复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最后用克隆存活实验和细胞增殖实验观察胰腺癌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结果:下调SIRT1显著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抑制了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NBS1磷酸化活化;增强了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结论:SIRT1基因表达下调可抑制胰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提高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机制上可能与SIRT1下调后NBS1磷酸化活化受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胰腺癌 DNA损伤修复 NB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龙江 罗国培 +9 位作者 金凯舟 郭萌 刘祖强 肖志文 刘亮 刘辰 徐近 常才 倪泉兴 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6-678,共3页
背景与目的:超声是体检发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SPTP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SPTP的超声检查资料,... 背景与目的:超声是体检发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SPTP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SPTP的超声检查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中5例患者超声检查漏诊。SPTP的超声声像学特征包括:肿瘤多较大,以胰体尾多见,边界可较为清楚,形态较为规则,多呈低回声,或者为低回声伴无回声,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少数患者可有钙化,病灶内多无明显血流,多无主胰管及胆总管扩张,多无区域淋巴结肿大。结论:SPTP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