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科PCR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被引量:9
1
作者 蔡旭 张太明 +1 位作者 陆永明 周晓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0,共2页
病理诊断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形态学诊断,日趋成熟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大医院的关注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作为一种以体外核酸扩增为基础的经典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理诊断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形态学诊断,日趋成熟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大医院的关注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作为一种以体外核酸扩增为基础的经典分子生物学技术[1]已是分子病理诊断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质量控制 标准操作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黏液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淑妍 杨文涛 +1 位作者 王朝夫 李小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肉瘤样附壁结节主要由破骨样巨细... 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肉瘤样附壁结节主要由破骨样巨细胞、卵圆形的单核细胞以及多少不等的梭形细胞构成。可见核分裂象和病理性核分裂,部分区域细胞显示多形性,类似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但结节体积均较小且境界清楚,缺乏血管浸润。单核细胞和梭形细胞vimentin(+),desmin、CK(-);多核巨细胞CD68、vimentin(+),CK、desmin(-)。结论肉瘤样附壁结节是一种良性病变,卵巢黏液性肿瘤伴肉瘤样结节的生物学行为取决于黏液性肿瘤本身的性质。熟悉肉瘤样附壁结节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可避免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黏液性肿瘤 附壁结节 肉瘤样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蛋白缺失与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风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涛 杨晓群 +2 位作者 孙娟娟 甘华磊 王朝夫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5-601,共7页
背景与目的:张力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缺失是西方国家前列腺癌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之一,与肿瘤的进展、预后均有一定相关性。鉴于前列腺癌的异质性,不... 背景与目的:张力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缺失是西方国家前列腺癌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之一,与肿瘤的进展、预后均有一定相关性。鉴于前列腺癌的异质性,不同地区、人群间其基因表达谱存在广泛差异,本研究主要探讨PTEN蛋白缺失在中国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以及与生化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2011年22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并采取根治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确诊时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值、Gleason分级评分、TNM分期、手术切缘和术后生化复发与否及时间。将22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标本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制成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TEN蛋白在肿瘤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缺失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TEN蛋白缺失及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化复发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中PTEN蛋白缺失率为15%(33/217),且存在PTEN蛋白缺失的前列腺癌患者其确诊时血清PSA值(P=0.030)及年龄(P=0.009)要显著高于PTEN表达的前列腺癌患者。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EN表达情况(P=0.013 1)、确诊时血清PSA值(P=0.000 4)和Gleason分级评分(P=0.019 8)与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化复发相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TEN蛋白表达情况(HR=0.536,P=0.044)、确诊时血清PSA值(HR=1.879,P=0.001)和Gleason分级评分(HR=1.361,P=0.030)为前列腺癌患者生化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TEN蛋白表达情况是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检测PTEN蛋白有望改善根治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管理及指导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张力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 预后 生化复发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Rosai-Dorfman病的皮损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14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孔蕴毅 孔今城 +2 位作者 罗燕 陆洪芬 施达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的皮损临床表现特征,结合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可提高CRDD的正确诊断。方法:收集14例CRDD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特征并进行归类分型,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4例CRD...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的皮损临床表现特征,结合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可提高CRDD的正确诊断。方法:收集14例CRDD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特征并进行归类分型,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4例CRDD患者的皮损表现可分为丘疹结节型(64.7%),浸润斑块型(5.9%)及肿瘤样型(29.4%)3种基本类型,无淋巴结增大等其他系统性病变。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为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内数量不一的S-100蛋白阳性大型组织细胞,伴大量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细胞胞质内常吞有数量多少不一的淋巴细胞。1例脉管内可见组织细胞。少数患者出现淋巴滤泡、纤维化及脂膜炎样和血管炎样组织病理形态。结论:CRDD皮损表现多种多样,3种基本皮损类型的分型方法能提高临床对CRDD诊断的皮损鉴别能力,结合组织病理改变和免疫表型可与多种皮肤病和皮肤肿瘤作鉴别。CRDD可复发,应作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ffman病 皮肤 皮损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个体化治疗时代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媛 朱雄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6-879,共4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危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个体化时代,病理类型及分子遗传学差异可影响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敏感性及预后。通过传统病理学指标如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标本切...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危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个体化时代,病理类型及分子遗传学差异可影响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敏感性及预后。通过传统病理学指标如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标本切缘,组织学分型和分级等,结合分子遗传学信息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诊断信息,还可提供预后及药物疗效的预测信息。因此,病理学在肺癌个体化诊治中不仅仅局限于明确诊断,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预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病理诊断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6
作者 张慧芝 宋钰 +2 位作者 王朝夫 孙娟娟 蔡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均为会诊病例:1例原单位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另1例未能定性),观察和分析其...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均为会诊病例:1例原单位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另1例未能定性),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并对病变淋巴结做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15岁,平均病程16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低热及咽部疼痛。术后均未予特殊治疗,随访时间分别为5、9、18个月,无1例复发。镜检、免疫表型及EBV检测: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度破坏,滤泡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增生,其大多数CD3、CD45RO、CD43、CD30均(+),CD15、EMA和ALK1(-),3例EBER均(+)。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副皮质区有较多免疫母细胞增生,易过诊,但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与大细胞淋巴瘤不同;结合EBV检测有助于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淋巴瘤和以淋巴结转移为主的卵巢癌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菲菲 郭垒 +5 位作者 薛恺 盛伟琪 王葳 李目杰 郑重 李子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1-28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卵巢淋巴瘤(ovarian lymphoma,OL)和以淋巴结转移为主的卵巢癌(ovarian cancer with bulk lymph node invasion,OC-BLN)常被相互误诊,该研究通过比较两者间临床特点,帮助鉴别。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6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 背景与目的:卵巢淋巴瘤(ovarian lymphoma,OL)和以淋巴结转移为主的卵巢癌(ovarian cancer with bulk lymph node invasion,OC-BLN)常被相互误诊,该研究通过比较两者间临床特点,帮助鉴别。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6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共14例OL和14例OC-BLN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症状、伴发腹水、发热、体重减轻和输尿管梗阻比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组卵巢肿块直径更大[(13.04±5.94)cm vs(7.78±6.38)cm,P=0.033]、实性肿瘤比率更高(85.71%vs 28.57%,P=0.006)。卵巢淋巴瘤患者血清LDH/CA125比值为7.66±8.03,高于卵巢癌组的0.31±0.27(P=0.009)。以LDH/CA125值作为卵巢淋巴瘤诊断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可达0.952,如选取1作为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100%。结论:OL与OC-BLN存在的临床特征易混淆,但通过卵巢肿瘤表现和血清LDH/CA125值的比较可帮助鉴别诊断,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淋巴瘤 卵巢癌 临床特征 CA125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单波儿 任玉兰 +5 位作者 孙建民 涂小予 蒋朝霞 居杏珠 臧荣余 王华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429,共6页
背景与目的: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妇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估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或)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过长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开放性、前瞻性研... 背景与目的: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妇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估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或)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过长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开放性、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40岁以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且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愿望的初治患者。治疗前清除子宫内膜全部病灶并排除子宫外转移;所有患者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口服醋酸甲地孕酮160 mg/d,每12周进行1次疗效评估;无效者改行手术治疗,完全缓解者巩固1个疗程后进入随访阶段。结果:2006年至今共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4例为子宫内膜癌,6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治疗24周(2个疗程)后共计17例(85.0%)患者完全缓解,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初次治疗结束后中位随访26个月(9~60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0~24个月复发,1例患者再次行孕激素治疗后缓解,另外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6例计划妊娠的患者中2例自然受孕,其中1例患者已经顺产一健康女婴。结论: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安全、可行、有效;但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所有保守治疗者需要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