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一平(综述) 叶定伟(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的核苷酸,并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转录产物。它最初被认为是RNA聚合酶Ⅱ转录的副产物,并不具有任何生物学功能。但最近的研究表明,lnc RNA可以在多个层面参与人体...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的核苷酸,并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转录产物。它最初被认为是RNA聚合酶Ⅱ转录的副产物,并不具有任何生物学功能。但最近的研究表明,lnc RNA可以在多个层面参与人体内多种重要的调控过程,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对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泌尿系统肿瘤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徐文浩 田熙 +4 位作者 艾合太木江·安外尔 瞿元元 施国海 张海梁 叶定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4,共7页
近年来,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资源投入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泌尿系统肿瘤领域,AI在改善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诸多进步,已可利用... 近年来,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资源投入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泌尿系统肿瘤领域,AI在改善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诸多进步,已可利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自动化进行预后预测、治疗计划优化和患者随访教育等。有证据表明,AI指导可以显著降低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管理的主观性。尽管AI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的热点,但对比真实世界的医疗决策时,AI仍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通过对AI目前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概述,旨在为未来AI在泌尿系统肿瘤的精准化、个性化诊治和长期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泌尿系统肿瘤 前列腺癌 肾癌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尿路上皮癌患者HER2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王珊珊 叶定伟 +6 位作者 杨立 程帆 杨铁军 章小平 余志贤 张庆云 杨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1019,共9页
背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ER2是多种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对HER2高表达的UC患者... 背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ER2是多种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对HER2高表达的UC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深入了解中国UC患者HER2表达及其特点,对于指导治疗决策、优化治疗方案和实现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充分探究中国UC患者的HER2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研究,回顾性纳入了中国5个地理区域(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北)共8个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2023年1月—2024年3月采集组织样本的UC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上;②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UC;③需有肿瘤原发灶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ER2表达的完整资料。排除标准:①已确诊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②医师评估其他不适合纳入本研究的情况。收集患者的HER2 IHC检测结果及疾病信息,根据《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的标准对HER2表达进行判读,将HER22+及3+定义为HER2高表达。分析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本研究已获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301268-12),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编号:ChiCTR2300069746)。结果:共纳入1054例UC患者,其中以膀胱UC为主(n=807,76.6%),平均年龄为(66.8±10.5)岁,多数(78.5%)患者为男性。HER2高表达率为58.4%(n=616),此外还有23%的患者为HER21+表达(n=242),少数(n=196,18.6%)患者为HER2零表达。HER2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学特征存在显著关联,包括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脂代谢病病史、吸烟史、UC疾病部位、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和肿瘤分期。结论:本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中国UC患者中HER2表达普遍存在,高表达率达58.4%,并且HER2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UC患者的HER2表达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PSMA PET/CT衍生参数与循环肿瘤DNA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潘剑 叶定伟 +1 位作者 朱耀 王备合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0-685,共6页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检测结果都是激素敏感...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检测结果都是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HSPC)治疗决策的参考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HSPC患者中PSMA PET/CT衍生参数与ctDNA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接受PSMA PET/CT和ctDNA测序的间隔≤2周、有完整病历记录的HSPC患者。排除存在除前列腺癌外的活动性恶性肿瘤,以及组织学特征支持纯神经内分泌癌或小细胞癌诊断的患者。本研究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注(伦理编号:1909207-12)。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PSMA PET/CT衍生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总肿瘤体积(total tumor volume,TTV)、病灶摄取总量(total lesion uptake,TLU)与ctDNA分数(ctD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0例HSPC患者,TP53(3.3%)、BRCA2(3.3%)和ATM(3.3%)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在相关性分析中,ctDNA%与SUVmax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s rho=0.272,P=0.036);ctDNA%与TLU(Spearman’s rho=0.160,P=0.222)和TTV(Spearman’s rho=0.162,P=0.21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UVmax与ctDNA%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与无PSMA阳性病灶和低PSMA摄取病灶的患者相比,存在高PSMA摄取病灶的患者接受联合靶向治疗的概率增加,本研究结果有望作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循环肿瘤DNA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偶发肿瘤的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世林 叶定伟 +4 位作者 姚旭东 戴波 张海梁 朱耀 沈益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5-257,共3页
背景与目的:膀胱偶发肿瘤的国内外报道较少,有必要总结一下膀胱偶发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膀胱偶发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膀胱偶发肿瘤的临床资料。常规体检B超发现6例,膀胱镜下置放或拔双J管发现3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 背景与目的:膀胱偶发肿瘤的国内外报道较少,有必要总结一下膀胱偶发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膀胱偶发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膀胱偶发肿瘤的临床资料。常规体检B超发现6例,膀胱镜下置放或拔双J管发现3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中发现2例,肿瘤直径0.2~1.5cm。结果:11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术后病理:乳头状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乳头状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肿瘤3例,低级别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5例。所有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接受即刻单剂膀胱灌注化疗,术后定期膀胱镜复查。随访半年至10年,复发1例。结论:膀胱偶发肿瘤中膀胱癌多见,但恶性程度低,肿瘤表浅,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海梁 叶定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1-405,共5页
肿瘤血管生成对大多数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是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选择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或参与的重要因子作为靶点,研制应用特异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或抗体,以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生成,控制肿瘤的生... 肿瘤血管生成对大多数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是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选择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或参与的重要因子作为靶点,研制应用特异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或抗体,以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生成,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对近年来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靶向药物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瞿元元(综述) 戴波(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8,共5页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肿瘤转移是导致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而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系统是远处器官转移的先决条件。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肿瘤转移是导致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而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系统是远处器官转移的先决条件。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因能反映患者个体的肿瘤特征,且较易获得而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就CTC的检测方法以及CTC计数和分子标志物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 计数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酐酶Ⅸ与肿瘤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勇 朱耀 姚旭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41-946,共6页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是一族含锌酶,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CA至少有14种同工酶,其中CAⅨ位于VLH肿瘤抑制基因的下游,由HIF-1途径激活,在正常人体组织中主要位于胃肠道黏膜,而且表达较低,但在许多肿瘤如肾细胞癌、子宫颈...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是一族含锌酶,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CA至少有14种同工酶,其中CAⅨ位于VLH肿瘤抑制基因的下游,由HIF-1途径激活,在正常人体组织中主要位于胃肠道黏膜,而且表达较低,但在许多肿瘤如肾细胞癌、子宫颈癌和肺癌中表达明显增强,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AⅨ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可以作为一种肿瘤特异抗原标志物应用于临床。肾细胞癌CAⅨ的高度特异性表达使其成为肿瘤疫苗潜在的靶抗原和肾癌治疗的重要靶位,在肾癌靶向治疗方面应用前景广阔。研究CAⅨ的表达和调控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Ⅸ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线系统治疗方案的生命质量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替雷利珠单抗单药对比二线化疗 被引量:20
9
作者 卞晓洁 沈益君 +3 位作者 朱一平 马春光 顾成元 叶定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8-805,共8页
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单药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也较差,因此探索一种既具有良好疗效又能改善患者QoL的治疗方法对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十分重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 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单药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也较差,因此探索一种既具有良好疗效又能改善患者QoL的治疗方法对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十分重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已获批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探索分析真实世界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与化疗单药治疗方案分别在二线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健康相关QoL(health-related QoL,HRQoL)数据。方法:利用“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实践提升项目”数据库,纳入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或化疗单药治疗的晚期经治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先指定的关键HRQoL分析是治疗后第2和第4个月较基线的平均变化值以及EORTC QLQ-C30量表中总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恶化时间。结果:分析纳入了207例既往接受过一线含铂类药物治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其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组102例,化疗单药二线治疗组105例。研究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第2个月的总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平均变化值为4.69,化疗单药组为-8.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9,P=0.030);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第4个月的整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平均变化值为14.58,化疗单药组为-8.97,两组之间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8,P<0.001)。并且,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QoL评分的TTD优于化疗单药组(χ^2=7.214,P=0.007)。结论:在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方案中替雷利珠单抗较化疗单药可提高患者的HRQol。但因本次调研收集Qol量表所设计的时间节点少,收集到的案例数少,分析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所以仍需进一步增加观察例数和随访频率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尿路上皮癌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替雷利珠单抗 真实世界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高翔(综述) 杨云杰(综述) 戴波(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33-838,共6页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综合治疗的开展使其早期诊断、治疗疗效有较大改善,但若实现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仍亟需新的生物标志物。循环肿瘤标志物来源于肿瘤组织,与...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综合治疗的开展使其早期诊断、治疗疗效有较大改善,但若实现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仍亟需新的生物标志物。循环肿瘤标志物来源于肿瘤组织,与肿瘤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该研究对循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循环肿瘤标志物 检测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第二原发雌激素相关肿瘤的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11
作者 田熙 徐文浩 +6 位作者 瞿元元 王骏 王弘恺 曹达龙 施国海 张海梁 叶定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1-947,共7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诊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第二原发肿瘤在临床上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探讨合并第二原发雌激素相关肿瘤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2019年1... 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诊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第二原发肿瘤在临床上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探讨合并第二原发雌激素相关肿瘤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女性RCC患者520例,其中合并第二原发雌激素相关肿瘤39例,单一RCC 481例。本研究应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对两类患者临床资料按1∶5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家族史、TNM分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临床分期等]。通过Kaplan-Meier法统计合并第二原发雌激素相关肿瘤RCC患者和单一RCC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经过倾向评分匹配后,合并第二原发雌激素相关肿瘤38例,单一RCC 185例。两组患者肿瘤家族史倾向评分匹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匹配后,两组患者肿瘤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倾向评分匹配前两组患者总体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倾向评分匹配后共纳入患者223例,所有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30个月,其中合并第二原发雌激素相关肿瘤组患者死亡8例,存活3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4.5个月,单一RCC组患者死亡57例,存活128例,中位生存时间为59.0个月。在随访时间内,合并第二原发雌激素相关肿瘤组的生存率均低于单一RCC组,两组总体生存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合并第二原发雌激素相关肿瘤的RCC并不少见,而肿瘤家族史可能使雌激素相关肿瘤患者再发RCC的风险升高。当合并第二原发雌激素相关肿瘤时,RCC患者的预后显著较单一RCC患者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雌激素相关肿瘤 第二原发肿瘤 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健 叶定伟 +11 位作者 姚旭东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施国海 朱一平 马春光 秦晓健 林国文 肖文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7-46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单中心手术治疗的无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例,术前、术后无瘤期及复发或转移期PLR。随访采用门诊与电话相结合。采用PLR=150:1为分界值将病例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是否合并膀胱肿瘤、复发或转移、生存、肿瘤部位、术前血尿、术前肾积水、性别及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不同PLR分组的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结果:共收集上尿路尿路上皮癌51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9~51)个月,出现复发或转移20例(39.2%),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5(2~51)个月,死亡9例(17.6%),中位生存时间21(9~5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与肿瘤分期、生存率、血尿及性别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8、0.008、0.045、0.036。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术前PLR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敏感性为57%、特异性为74%。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高PLR组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PLR组(P=0.006)。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仅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9)。结论: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术前PLR是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潜在因素,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 肿瘤分期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系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姚旭东 叶定伟 +2 位作者 朱江 李惠明 唐孝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19-10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gem c itab ine,GEM)单药或与顺铂合用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显示了较高的反应率,已成为晚期膀胱癌化疗的一线药物,然而其在膀胱癌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本研究探讨吉西他滨体外对人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系增殖...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gem c itab ine,GEM)单药或与顺铂合用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显示了较高的反应率,已成为晚期膀胱癌化疗的一线药物,然而其在膀胱癌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本研究探讨吉西他滨体外对人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系增殖、细胞凋亡以及p53、Bax、Bc 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 IU-87、5637、T24、EJ细胞,用MTT法检测吉西他滨对各类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碘化丙啶)检测吉西他滨对癌细胞周期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率,流式免疫荧光检测用药前后p53、Bax、Bc 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吉西他滨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低分化肿瘤和倍增时间短的细胞系对吉西他滨敏感性高。吉西他滨1μg/m l作用5637和EJ细胞24 h,导致细胞G1期83.94%与85.46%的阻滞;作用于5637细胞12、24和48 h,凋亡率分别为4.8%、11.7%及23.3%。免疫荧光显示p53、Bc l-2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而Bax、Caspase3却随吉西他滨作用时间延长表达升高。结论:吉西他滨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分化低、倍增时间短的癌细胞系对吉西他滨更敏感。吉西他滨阻滞细胞于G1,诱导Bax表达上调可能是产生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吉西他滨 体外 p53 BAX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31
14
作者 常坤(综述) 戴波(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1-234,共4页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作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可以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几种治疗策略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策略包括围手术期的非手术方式(盆底肌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手术中控尿血...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作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可以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几种治疗策略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策略包括围手术期的非手术方式(盆底肌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手术中控尿血管神经束保留和手术后的再次手术干预(尿道悬吊术、人造尿道括约肌植入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尿失禁 前列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Zimp7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潜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达龙 孙自捷 +13 位作者 万方宁 姚旭东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朱一平 施国海 马春光 肖文军 秦晓健 林国文 叶定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2,共6页
背景与目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辅助因子失调将激活AR并直接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Zimp7(human zinc finger—containing,MiZl,PIAS-1ike protein on chromosome7)是一新发现的AR辅助因子,本研究的前期工... 背景与目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辅助因子失调将激活AR并直接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Zimp7(human zinc finger—containing,MiZl,PIAS-1ike protein on chromosome7)是一新发现的AR辅助因子,本研究的前期工作证实,其在中国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高表达,预示着其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尿液中Zimp7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7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其中42例前列腺癌患者,50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5例膀胱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e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eR)检测Zimp7mRNA的表达。结果:当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为4-10ng/mL时Zimp7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P=0.002),Zimp7阂值设定为53.00时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84.6%、63.6%和91.7%;当不进行PSA分层时,Zimp7的AUC值为0.684(P=-0.004);当阈值设定为17.26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63.0%、60.5%和69.0%。另外,未发现Zimp7与年龄、pSA值和Gleason值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检测尿液中Zimp7mRNA是一种无创的、可行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早期诊断 Zimp7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中应用“反复排尿再充盈法”提高膀胱病灶检出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竞仪 杨忠毅 +4 位作者 张勇平 王新村 潘玲玲 朱一平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0-544,共5页
背景与目的:18F-FDG经过由尿液排泄,膀胱中尿液的高放射性影响了膀胱病灶的检出,本研究介绍一种18F-FDG PET/CT检查中提高膀胱恶性病灶检出率的简便方法——"反复排尿再充盈法",即:18F-FDG注射后反复饮水-排尿、最后憋尿检查... 背景与目的:18F-FDG经过由尿液排泄,膀胱中尿液的高放射性影响了膀胱病灶的检出,本研究介绍一种18F-FDG PET/CT检查中提高膀胱恶性病灶检出率的简便方法——"反复排尿再充盈法",即:18F-FDG注射后反复饮水-排尿、最后憋尿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35例原发、13例非原发)膀胱恶性肿瘤患者18F-FDG常规显像后,通过反复饮水-排尿、再憋尿进行盆腔延迟显像的结果。结果:89%的患者(43/48)在首次延迟显像时,尿液SUVmax(SUV最大值)从33.14(9~66.80)降至3.23(1.35~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3,P<0.01),2次显像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 h,而膀胱病灶的SUVmax为2.8~25.0。该延迟显像方法对膀胱癌诊断灵敏度为90.5%(19/21)、特异度为81.5%(22/27)、准确性为85.4%(41/48)。结论:反复饮水-排尿、最后憋尿情况下的盆腔延迟显像能在保持膀胱壁解剖对比的同时,有效降低膀胱尿液放射性本底、增加病灶靶/本比,进而增加膀胱癌灶检出率,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动力学参数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国文 姚旭东 +9 位作者 叶定伟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朱一平 施国海 马春光 秦晓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6-20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动态变化往往反映疾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PSA倍增时间(PSADT)、速率(PSAV)和最低值(nPSA)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al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应用多西...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动态变化往往反映疾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PSA倍增时间(PSADT)、速率(PSAV)和最低值(nPSA)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al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应用多西他赛/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HRPC化疗患者资料,其中多西他赛组39例,米托蒽醌组29例。统计患者nPSA并计算PSADT和PSAV,比较相关因素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PSADT≤2个月组与>2个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0.0%和78.6%;PSAV≤5.0ng/(ml·mo)组与>5.0ng/(ml·mo)组有效率则为70.6%和41.2%,两参数各自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4和0.028)。nPSA≤0.4ng/ml组与>0.4ng/ml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99)。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PSADT>2.0个月与较高的有效率有关(P=0.007)。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诊断时PSA和化疗开始时PSA对化疗疗效无预测作用。结论:PSADT是HRPC患者应用多西他赛/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化疗前PSADT>2个月患者化疗有效率高,而PSAV和nPSA对化疗疗效无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倍增时间 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米托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残端冷冻活检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峥嵘 叶定伟 +7 位作者 姚旭东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朱一平 陈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2-254,共3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是否需要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中常规进行输尿管残端冷冻活检,目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输尿管残端冷冻活检在全膀胱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间68例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 背景与目的:对于是否需要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中常规进行输尿管残端冷冻活检,目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输尿管残端冷冻活检在全膀胱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间68例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冷冻活检与石蜡切片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中位随访时间为2.5年。结果:68例患者中,7例(10.3%)术中冷冻切片证实有一侧输尿管残端异常,其中6例为恶性肿瘤细胞侵润,1例为移行上皮不典型增生。7例患者术中均立即补充切除输尿管残端,并再次送冷冻活检,直到确诊无异常后,再行尿流改道。7例患者的冷冻切片诊断与最终的石蜡切片诊断均相符合。随访中有3例出现肿瘤复发与转移,但均未出现输尿管和肠道吻合口复发。结论:建议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中对输尿管残端进行冷冻活检,发现并彻底切除病灶,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冷冻活检 全畴胱切除术 输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维持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
19
作者 顾成元 朱耀(综述) 叶定伟(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3,共5页
端粒维持基因在保持端粒稳定、维护染色体完整方面起重要作用,端粒功能紊乱将会导致肿瘤发生。在维持端粒稳定的基因中,已经发现多种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个体间端粒稳定性及长度的差异主要取决... 端粒维持基因在保持端粒稳定、维护染色体完整方面起重要作用,端粒功能紊乱将会导致肿瘤发生。在维持端粒稳定的基因中,已经发现多种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个体间端粒稳定性及长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端粒维持基因的多态性。端粒维持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导致端粒长度及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及增加肿瘤易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端粒维持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维持基因 多态性 膀胱癌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部分医院癌症诊疗模式和临床分期使用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9
20
作者 吴毓 蒋旻珏 +3 位作者 贾慧珣 叶定伟 程玺 蒋国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2,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最佳治疗模式。肿瘤分期是肿瘤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的基础。本研究调查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和国际抗癌联盟或其它国际肿瘤分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情况,收集医师在实...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最佳治疗模式。肿瘤分期是肿瘤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的基础。本研究调查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和国际抗癌联盟或其它国际肿瘤分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情况,收集医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提出建议,并提供给有关医院行政管理机构和国内外肿瘤分期的学术机构参考,使肿瘤治疗和分期更合理,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更适合国际上的需要。方法:2012—2013年抽样调查33家省、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和省、市级综合医院,发放调查问卷,并实地考察6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和1家民营肿瘤专科医院。对目前中国10个主要癌症病种(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和淋巴瘤)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大陆的肿瘤专科及非专科医院都承担着为肿瘤患者提供治疗的责任。我国目前承担肿瘤治疗的医院未普遍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癌症分期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对于鼻咽癌、肝癌,大部分医院使用国内的分期系统。结论:大量肿瘤患者在非肿瘤专科医院接受诊治,需提高这些医院肿瘤治疗的水平;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二级综合性医院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肿瘤的TNM分期在三级甲等医院的诊疗中实施较好,但在二级综合性医院中基本没有执行;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癌症分期系统已被三级甲等医院中广泛采用;我国肿瘤界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多向国际肿瘤组织提供我国常见肿瘤的分期经验,使国际肿瘤分期更科学、更符合临床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 癌症分期 肿瘤分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