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医学影像在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忠毅 章英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123-1126,共4页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于1876年由Malassez等[1]首先报道,1960年被Li-ebow[2]正式命名前,尚有肺腺瘤病、肺泡细胞癌及细支气管癌等名称,组织发生也为众多学者所困惑。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入...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于1876年由Malassez等[1]首先报道,1960年被Li-ebow[2]正式命名前,尚有肺腺瘤病、肺泡细胞癌及细支气管癌等名称,组织发生也为众多学者所困惑。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入腺癌,认为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占所有原发性肺癌的2%-14%。1999年和2004年WHO均将单纯型BAC严格定义为沿着肺泡结构鳞片状扩散、没有基质、血管和胸膜侵犯的肿瘤,且可进一步分为非粘液型(60%-65%)、粘液型(20%-25%)和混合型(12%-14%)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肺泡癌 核医学影像 CARCINOMA 世界卫生组织 细支气管癌 肺泡细胞癌 原发性肺癌 组织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与核素骨扫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7 位作者 彭卫军 毛健 张灵 姚之丰 程竞仪 刘晓航 丁建辉 岳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7-196,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MR成像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其成像效果与PET类似。本研究旨在探... 背景与目的: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MR成像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其成像效果与PET类似。本研究旨在探讨DWIBS与核素骨扫描成像在骨转移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DWIBS及核素骨扫描检查,比较两者检出骨转移的情况,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0例(共165处)发生骨转移,其中DWIBS检出26例(143处),核素骨扫描检出23例(132处),两者在检出骨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506)。DWIBS及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较为接近,分别为86.7%、96.3%、86.1%和76.7%、88.5%、72.2%;DWIBS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高于核素骨扫描,分别为83.3%、55.6%和50.0%、30.0%。分析DWIBS和核素骨扫描检出骨转移的部位,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6.7%(143/165)、80.0%(132/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0,P=0.104);但DWIBS在检出骨盆及四肢长骨转移方面优于核素骨扫描,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和7.636,P=0.023和0.016)。结论:运用DWIBS扫描技术可有效检出骨转移性病灶,且与核素骨扫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骨转移 核素骨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转铁蛋白-DTPA-Gd核素/磁性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基于转铁蛋白受体表达水平的肿瘤成像 被引量:3
3
作者 顾丙新 孙玉云 +3 位作者 杨忠毅 罗建民 张建平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背景与目的:转铁蛋白(Holo-Transferrin,Tf)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广泛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并被认为是抗肿瘤治疗的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99m)Tc-Tf-DTPA-Gd在体、无创性检测多种人源性肿瘤TfR表达情况的可行性。方法:... 背景与目的:转铁蛋白(Holo-Transferrin,Tf)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广泛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并被认为是抗肿瘤治疗的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99m)Tc-Tf-DTPA-Gd在体、无创性检测多种人源性肿瘤TfR表达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制作10种人肿瘤细胞的BALB/c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经荷瘤鼠尾静脉注射^(99m)Tc-Tf-DTPA-Gd或Tf-DTPA-Gd 4 h后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靶本比值即靶区/肌肉组织(target-to-muscle ratios,T/M)或相对信号增强值(relative signal enhancement,rSE);显像结束后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H-score法评估10种肿瘤表达TfR水平。选用两样本t检验及Spearman分析数据。结果:10种移植瘤模型均可用于成像。注射双模态探针4 h后,有9种肿瘤摄取^(99m)Tc-Tf-DTPA-Gd,其中胶质瘤细胞U87的T/M值最高,乳腺癌细胞MDA-MB-468也有较高的T/M值;而前列腺癌细胞PC-3肿瘤几乎不摄取,T/M值接近1,与MDA-MB-468 T/M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9,P=0.002)。MRI显示,MDA-MB-468肿瘤强化明显,rSE达(154.88±8.71)%,而PC-3肿瘤为(111.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1,P=0.001)。PC-3肿瘤几乎不表达TfR,其余9种肿瘤均不同程度地表达TfR。Tf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探针的T/M值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15,P<0.001)。结论:^(99m)Tc-Tf-DTPA-Gd可在体、无创性反映肿瘤表达TfR受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受体 分子影像 双模态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变异特征与^(18)F-FDG PET/CT SUV_(max)的关系解析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田田 陈晨 +7 位作者 魏然 包龙龙 顾丙新 张群岭 曹军宁 于宝华 李小秋 周晓燕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1-542,共12页
背景与目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分子遗传学特征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检查评估的SUV_(max)值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关系及其与R-CHOP治疗方案治疗反应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分子遗传学特征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检查评估的SUV_(max)值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关系及其与R-CHOP治疗方案治疗反应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DLBCL分子遗传学特征与治疗前经^(18)F-FDG PET/CT检测的SUV_(max)值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R-CHOP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2-2023年同时经淋巴瘤481基因DNA panel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治疗前经PET/CT检查的DLBCL患者225例,本研究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批号:050432-4-2307E)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除基因突变特征外,同时收集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的BCL2、BCL6和MYC基因易位情况;另收集该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以及经R-CHOP治疗后的PET/CT检查结果。结果:总计191例DLBCL患者纳入最终分析,重要基因MYD88突变、TP53突变、CDKN2A/2B拷贝数异常、CD79B突变发生率分别为24.6%、27.2%、32.5%和16.8%。治疗前SUV_(max)值范围是5.10~63.10(24.44±10.70,中位22.80)。MYD88L265P突变型DLBCL的治疗前SUV_(max)值显著高于MYD88野生型DLBCL(P=0.039),SUV_(max)值与DLBCL其他基因变异类型包括TP53突变、CDKN2A/B拷贝数减少、CD79B突变、KMT2D突变、TNFAIP3突变、B2M突变、EZH2突变、BTG1/2突变、CREBBP突变、MYC、BCL2、BCL6基因重排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治疗前高SUV_(max)值与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P=0.012)及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亚型显著相关(P=0.040),但与R-CHOP治疗反应无显著的相关性(P=0.714)。DLBCL中TP53基因突变与R-CHOP治疗反应差显著相关(P=0.001),是R-CHOP治疗后非完全代谢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TP53基因突变、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及血清LDH水平能够更好地预测患者对R-CHOP治疗的反应。结论:在DLBCL中,MYD88L265P突变型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前SUV_(max)值。DLBCL治疗前SUV_(max)值与R-CHOP治疗反应无关,而TP53基因突变与R-CHOP治疗反应差显著相关,并且是独立预测因子。TP53基因突变联合临床病理学参数可更好地预测R-CHOP治疗反应。关于各基因变异特征及SUV_(max)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尚需作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变异特征 ^(18)F-FDG PET/CT SUV_(max) R-CHOP 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SFB-Annexin B1探测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宇佳 王明伟 +5 位作者 张建平 徐俊彦 杨忠毅 程竞仪 张勇平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8-803,共6页
背景与目的:诱导细胞凋亡是肿瘤化疗的机制之一,分子影像能在活体内无创、动态地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药物筛选和疗效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N-琥珀酰亚胺-4-氟苯甲酸酯偶联的氟-18-膜联蛋白B1(18F-SFB-AnnexinB1)显像剂早期评价化疗诱导... 背景与目的:诱导细胞凋亡是肿瘤化疗的机制之一,分子影像能在活体内无创、动态地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药物筛选和疗效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N-琥珀酰亚胺-4-氟苯甲酸酯偶联的氟-18-膜联蛋白B1(18F-SFB-AnnexinB1)显像剂早期评价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方法:以SFB作为中间体将18F标记到AnnexinB1上。了解18F-SFB-Annexin B1在健康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性。建立Walker-256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 200 mg/kg,n=3),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0.9%的氯化钠溶液(n=3)。24 h后静脉注射18F-SFB-Annexin B1,分别于注射后1、2、3、4 h进行PET/CT显像。比较肿瘤/肌肉放射性摄取率比值(T/M)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测定凋亡指数(AI)的关系。结果:18F-SFBAnnexin B1放化纯度>95%,生物分布显示肾脏放射性最高,其次为肝、脾和心肌,显像剂在体内清除速率快。化疗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T/M比值分别为4.38±0.56、6.75±1.16、6.44±1.12、4.81±0.17和2.35±0.14、2.99±0.55、3.04±0.41、2.33±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3.790、16.913、14.046、77.517,P均<0.05)。TUNEL染色AI分别为(21.00±0.04)%和(8.58±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39,P<0.05),且T/M值与AI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91,P<0.05)。结论:18F-SFB-AnnexinB1能早期反映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望用于活体细胞凋亡分子显像和早期疗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B1 凋亡 放射性核素显像 化学疗法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与PET/CT在恶性肿瘤转移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5 位作者 彭卫军 毛健 张灵 顾雅佳 姚之丰 程竞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7-467,共11页
背景与目的: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尤其可以较好的显示转移病灶、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该文旨在评价DW... 背景与目的: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尤其可以较好的显示转移病灶、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该文旨在评价DWIBS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恶性肿瘤转移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且有转移的患者行DWIBS扫描,并与PET/CT结果相对照,统计学采用χ2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分析。结果:36例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38个转移性病灶,其中DWIBS检出218个(91.6%,218/238),PET/CT检出209个(87.8%,209/238),且DWIBS和PET/CT同时检出200个转移性病灶,两者的一致率为88.7%(211/238),但两种检查在检出转移病灶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3,P=0.157);Kappa检验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程度尚可(P=0.000)。DWIBS和PET/CT在检出脑及骨转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0.031),但在检出淋巴结及肝脏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9和1.000)。结论:DWIBS扫描技术可有效检出恶性肿瘤转移性病灶。与PET/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BS检出脑、骨转移较PET/CT敏感,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原发肿瘤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DWIBS作为筛查转移病灶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肿瘤 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和^(68)Ga-FAPI PET/CT在不同恶性肿瘤肺转移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梓怡 顾丙新 +1 位作者 许晓平 宋少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9-833,共5页
背景与目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诊断恶性肿瘤伴远处转移的常用方法,但对肺部转移灶尤其是小病灶... 背景与目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诊断恶性肿瘤伴远处转移的常用方法,但对肺部转移灶尤其是小病灶的检测仍不理想。^(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68)Ga-labeled 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s,^(68)Ga-FAPI)已被用于靶向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和肿瘤基质的可视化。^(68)Ga-FAPI PET/CT对大多数癌症的原发灶及其转移灶的诊断价值均高于^(18)F-FDG,但至今尚未见到对恶性肿瘤肺部转移性病变的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和^(68)Ga-FAPI PET/CT对不同恶性肿瘤肺转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5月—2022年3月于1周内行^(18)F-FDG和^(68)Ga-FAPI PET/CT检查的20例恶性肿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癌)11例,间叶源性恶性肿瘤(肉瘤)9例。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68)Ga-FAPI和^(18)F-FDG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和肿瘤与本底比值(target-to-background ratio,TBR)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SUVmax和TBR与肺转移灶短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例患者共81个肺转移灶(51个来自癌转移,30个来自肉瘤转移),^(18)F-FDG检出阳性病灶72个,^(68)Ga-FAPI检查阳性病灶70个。与^(68)Ga-FAPI相比,肺转移灶^(18)F-FDG摄取值更高,尤其是癌来源的肺转移病灶(P<0.001)。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显像探针的半定量代谢参数值与肺转移病灶短径之间呈正相关(P<0.001)。结论:^(68)Ga-FAPI在检测恶性肿瘤肺转移病变时并无明显优势,尤其是在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肺转移诊断中,^(18)F-FDG摄取值往往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肺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射实施时间延长对肿瘤细胞杀灭效应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姜玲 熊晓鹏 +3 位作者 胡超苏 欧周罗 朱国培 应红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21世纪初的主流放射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但整个放射实施的时间比常规二维照射技术长得多。本研究采用α/β值不同的临床常见肿瘤细胞株——鼻咽癌CNE和肺癌细胞A549细胞株,研究模...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21世纪初的主流放射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但整个放射实施的时间比常规二维照射技术长得多。本研究采用α/β值不同的临床常见肿瘤细胞株——鼻咽癌CNE和肺癌细胞A549细胞株,研究模拟IMRT技术的照射时间延长所导致的放射生物效应变化。方法:①离体培养鼻咽癌低分化上皮细胞株CNE、肺腺癌细胞株A549,给予不同剂量的照射,由克隆形成实验求得细胞存活比率(SF),根据LQ模型拟合生存曲线;②对细胞进行分段照射,比较细胞存活比率的变化;③对细胞分别进行总剂量为2Gy、2Gy×2次、2Gy×3次、2Gy×4次的照射,间隔24h,每天2Gy照射的总时间分别为1分57秒(2min组)、20min(20min组)、40min(40min组)。观察延长照射时间对肿瘤细胞存活比率的影响。结果:CNE细胞的α/β值为1.76Gy,A549细胞的α/β值为12.41Gy;随着2次照射时间间隔的延长,细胞存活比率逐渐上升,分别比连续照射时增加了150%和100%,接受照射总剂量为8Gy的鼻咽癌瘤株CNE和肺癌瘤株A549细胞中,2min组细胞存活比率最低,分别为0.0237和0.0243;20min组细胞的存活比率分别为0.0304和0.0296;40min组细胞的存活比率上升至0.0378和0.0359,与2min组相比,两株细胞的双侧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体外实验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下降。在调强放疗的工作实践中,应尽量减少单次照射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个体化地设计调强放疗方案;或者考虑适当的进行剂量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生物学效应 调强放射治疗 鼻咽癌CNE细胞 肺腺癌A549细胞 离体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hPET(hybrid PET)与CT对NSCLC区域淋巴结放疗的影响的比较——剂量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碧媛 傅小龙 +4 位作者 蒋国梁 章英剑 陈兰飞 胡伟刚 周莉钧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1-286,共6页
背景与目的PET作为一种功能性影像技术,它对判定纵隔淋巴结癌转移的准确性显著优于CT。由于dPET(dedicated PET—专用型PET)价格昂贵,尚难在中国普及,国内不少医院是应用廉价得多的hPET(hybridPET—兼容型PET)进行FDG显像。虽然双探头的... 背景与目的PET作为一种功能性影像技术,它对判定纵隔淋巴结癌转移的准确性显著优于CT。由于dPET(dedicated PET—专用型PET)价格昂贵,尚难在中国普及,国内不少医院是应用廉价得多的hPET(hybridPET—兼容型PET)进行FDG显像。虽然双探头的hPET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低于环形探测器的dPET,但文献报道hPET和dPET对NSCLC区域淋巴结的定性诊断的吻合性可达93%。本研究探讨由18F-FDG hPET所提供的淋巴结转移的定性诊断信息参与设计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放疗计划与单用CT设计放疗计划相比,是否能产生剂量学影响和带来治疗增益的改变。方法49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接受了同期(2周内)增强CT和hPET检查,选择了其中hPET和CT所显示区域淋巴结(N)转移情况不同且无远处转移的患者15例。对此15例患者,分别根据CT和hPET勾画GTV(大体靶体积)和PTV(计划靶体积),再对不同PTV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和优化,比较两者的PTV及DVH(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差异,根据Lyman模型推算保持与基于CT的放疗计划相同的肺放射性损伤(NTCP)情况下,基于hPET设计的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及肿瘤控制率(TCP)的改变。结果15例患者中,由于hPET比CT检出了更多的转移淋巴结而使PTVhPET>PTVCT7例,平均扩大(25.2±3.9)cm3(P=0.000);由于hPET排除了部分CT阳性的淋巴结而使PTVhPET<PTVCT8例,平均缩小(47.4±3.6)cm3(P=0.000)。在给予相同的靶区剂量6000cGy/30次时,hPET参与后PTV缩小者的肺V20、MLD(平均全肺剂量)、食管V55、V45、MHD(平均全心剂量)及NTCP均显著降低,而PTV扩大者的相应指标均显著增加。在达到相同的肺NT-CP情况下,hPET参与后PTV缩小者靶区剂量可增加(675.0±99.6)cGy(P=0.00),TCP可能上升(3.4±0.5)%(P=0.01),hPET参与后PTV扩大者靶区剂量可能降低(600.0±138.0)cGy(P=0.005),TCP可能下降(3.1±0.8)%(P=0.026)。结论当hPET参与NSCLC的放疗计划设计时,由于hPE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阴性预测值较高,理论上推测,若将CT阳性而hPET阴性的淋巴结排除在射野外,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增益;而由于hPET对CT阴性的淋巴结的阳性预测值不能令人满意,是否将CT阴性而hPET阳性的淋巴结纳入射野则应慎重,理论上分析,当这部分淋巴结纳入放疗靶区可能使正常组织受照体积和剂量明显增加时,可能无助于甚至降低治疗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18氟脱氧葡萄糖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放疗计划 治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ES在乳腺癌患者体内摄取与病理免疫组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艺斐 杨忠毅 +8 位作者 张勇平 王明伟 姚之丰 薛静 鲍晓 杨文涛 沈镇宙 邵志敏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背景与目的:16α-18F-17β-雌二醇(18F-FES)作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特异性显像剂,可在活体内反映ER的表达状况。本研究主要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内18F-FES摄取结果与病理免疫组化的相关性。方法:自行制备18F-FES,入组26例乳... 背景与目的:16α-18F-17β-雌二醇(18F-FES)作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特异性显像剂,可在活体内反映ER的表达状况。本研究主要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内18F-FES摄取结果与病理免疫组化的相关性。方法:自行制备18F-FES,入组26例乳腺癌患者(17例原发性乳腺癌,9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分别进行18F-FES及18F-FDG PET/CT显像,对每例患者进行空心针穿刺或手术治疗,对比相应病灶的免疫组化和18F-FES、18F-FDG摄取结果。结果:96.15%(25/26)的患者18F-FES结果与ER病理免疫组化一致,以18F-FES SUVmax≥1.5为ER阳性,18F-FES PET/CT显像诊断乳腺癌病灶ER阳性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100%。ER、PR的免疫组化结果与18F-FES的SUVmax呈明显的正相关;HER-2/Neu的免疫组化结果与18F-FES的SUVmax呈负相关。结论:18F-FES有望用于全面反映乳腺癌患者全身病灶的ER表达情况,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化 ^18F-FES ^18F-FDG ER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腮腺功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霞云 章英剑 +2 位作者 应红梅 胡超苏 何少琴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1,295,共5页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33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其中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14例、Ⅳa期14例(92分期),Ⅰ、Ⅱ期行单纯放疗,Ⅲ、Ⅳ期采用放化疗。全部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PTVg66Gy/30F,鼻咽和上颈部...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33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其中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14例、Ⅳa期14例(92分期),Ⅰ、Ⅱ期行单纯放疗,Ⅲ、Ⅳ期采用放化疗。全部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PTVg66Gy/30F,鼻咽和上颈部、下颈部PTVc分别是60Gy/30F、54Gy/30F。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随访时行放射性核素显像以检测腮腺99mTc清除率测定其摄取指数(UI)、分泌指数(EI),并结合腮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患者口干症状进行分析。结果腮腺EI值放疗前为0.58±0.13,放疗中为0.17±0.22,放疗结束时为0.09±0.17,随访中为0.42±0.18,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均比放疗前有下降,随访时比放疗结束时有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时间<6月、≥6月的EI值分别时0.30±0.21,0.53±0.1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其UI值在4个时间点分别为5.05±2.28、5.78±2.41、5.38±2.10、4.52±2.2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70)。DVH结果:全组腮腺平均剂量35.5Gy,V26平均值为71.3%。腮腺平均剂量≤median和腮腺平均剂量>median的EI值在随访中分别为0.505±0.103、0.373±0.136(P=0.007)。V26≤median、V26>median的EI值在随访中分别为0.490±0.120、0.403±0.136(P=0.086)。两种情况U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标准:放疗结束时口干Ⅰ度5例(15%)、Ⅱ度28例(85%),随访中:0度6例(18%)、Ⅰ度23例(70%)、Ⅱ度4例(12%)。平均随访时间为17月(10~22月),1例原发灶、上颈部淋巴结同时复发,3例远处转移,其中1例死亡。结论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表现在EI,腮腺放射剂量低,有利于腮腺功能的保护,放疗后腮腺功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腮腺功能 调强放疗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标记PSMA小分子抑制剂靶向前列腺癌分子影像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四龙 许晓平 +6 位作者 朱耀 宿恒川 叶定伟 姚之丰 潘禾戎 郭小毛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8-615,共8页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在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特异性高表达,是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极具有吸引力的靶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PSMA小分子抑制剂能够高效、特异性探测前列腺癌病灶并进行分...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在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特异性高表达,是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极具有吸引力的靶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PSMA小分子抑制剂能够高效、特异性探测前列腺癌病灶并进行分期。本研究初步探讨^(99m)Tc标记PSMA小分子抑制剂(HYNIC-GluUrea-A,简称^(99m)Tc-PSMA)SPECT/CT显像诊断前列腺原发灶和转移灶的价值。方法:24例前列腺癌和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静脉注射^(99m)Tc-PSMA 2 h后行全身平面扫描和腹盆部SPECT/CT断层显像,采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肿瘤和肌肉摄取^(99m)Tc-PSMA比值(T/N)进行半定量分析,评价全身平面显像结合断层显像检测前列腺癌原发灶和(或)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99m)Tc-PSMA阳性率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以患者为单位,^(99m)Tc-PSMA SPECT/CT对前列腺癌原发灶或转移灶检测的灵敏度为72.7%(16/22)、特异度为100%(3/3)。^(99m)Tc-PSMA阳性患者,(中位数17.31 ng/m L,范围2.26~3 239.00 ng/m L)水平明显高于^(99m)Tc-PSMA阴性患者PSA(中位数0.49 ng/m L,范围0.07~9.28 ng/m L)(Z=-3.51,P<0.001);在初诊和PSA大于2 ng/m L的复发患者中,^(99m)Tc-PSMA阳性率明显提高,灵敏度达94.1%(16/17);^(99m)Tc-PSMA的阳性率与Gleason评分高低无关(Z=-0.69,P=0.52)。结论:^(99m)Tc-PSMA全身平面显像结合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对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探测有较高应用价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99mTc-PSMA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时相^(99m)Tc-MIBI SPECT/CT显像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杜承润 应红梅 +4 位作者 程竞仪 周珺珺 蒋津津 王孝深 胡超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4-840,共7页
背景与目的: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中,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可能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如果能在化疗前预测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将有助于更合理地为鼻咽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背景与目的: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中,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可能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如果能在化疗前预测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将有助于更合理地为鼻咽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前期研究发现,99mTc-MIBI显像能够预测鼻咽癌对经典的顺铂联合5-氟脲嘧啶(5-FU)的化疗敏感性,但99mTc-MIBI显像对含多西他赛方案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双时相99mTc-MIBI SPECT/CT显像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3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注射99mTc-MIBI后即刻和2 h后进行早期和晚期99mTc-MIBI SPECT/CT显像。所有患者行2个疗程TP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FU)新辅助化疗。分析99mTc-MIBI SPECT/CT显像中早期摄取率、晚期摄取率和清除率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关系。结果:根据磁共振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化疗高反应病灶的早期摄取率为2.67±0.83,而化疗低反应病灶的早期摄取率为1.69±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晚期摄取率分别为1.46±0.39和1.06±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清除率在化疗高反应病灶(44.9%±13.9%)和化疗低反应病灶(35.5%±30.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ROC曲线分析,早期摄取率AUC=0.84,最佳诊断界点为1.97,其灵敏度为74.2%,特异度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5.8%,阴性预测值为46.7%,准确率为76.9%。结论:99mTc-MIBI SPECT/CT显像早期摄取率和晚期摄取率能够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99MTC-MIBI SPECT/CT显像 新辅助化疗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18)F-RGD二聚体的正常生物分布及U87MG荷瘤裸鼠小动物PET/CT显像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鲍晓 王明伟 +3 位作者 徐俊彦 郑宇佳 蒋津津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8-412,共5页
背景与目的:整合素αvβ3受体在促进、维持以及调节血管生成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RGD多肽序列可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有助于评价肿瘤的生长状况和侵袭性。本实验主要研究18F... 背景与目的:整合素αvβ3受体在促进、维持以及调节血管生成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RGD多肽序列可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有助于评价肿瘤的生长状况和侵袭性。本实验主要研究18F标记的RGD二聚体18F-E[c(RGDfK)2]在正常昆明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和荷人神经胶质瘤裸鼠模型的小动物PET/CT显像情况。方法:以硝基RGD二聚体4-NO2-3-TFMBz-E[c(RGDfK)2]为前体,使用改进的自动化合成模块Explora GN,一步法直接标记合成18F-E[c(RGDfK)2]。用昆明小鼠分析18F-E[c(RGDfK)2]0.5、1、2、4 h的生物分布,计算每克组织放射性占注入量的百分比(%ID/g)。观察荷人神经胶质瘤裸鼠模型1、2、4 h的小动物PET/CT显像情况。结果:18F-E[c(RGDfK)2]的标记率约为10%,放化纯度>98%,稳定性可达10 h。18F-E[c(RGDfK)2]主要经肾排泄,血液清除迅速,注射后1 h,肾、肝、小肠、肌肉和血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1.02±0.16)%ID/g、(0.24±0.06)%ID/g、(0.35±0.03)%ID/g、(0.13±0.03)%ID/g和(0.11±0.03)%ID/g。注射后1 h,肿瘤对18F-E[c(RGDfK)2]的摄取达到高峰(5.2±0.56)%ID/g,T/M为5.36。阻断显像中,可见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明显减低,T/M平均值为1.57。结论:18F-E[c(RGDfK)2]与整合素受体特异性结合,肿瘤摄取较高、显像清晰,可用于整合素表达阳性肿瘤的预后判断、血管靶向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及疗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E[c(RGDfK)2] 整合素 荷人神经胶质瘤裸鼠模型 小动物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过表达可预测雌激素受体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晓青 洪琪 +6 位作者 程竞仪 李剑伟 王玉洁 莫淼 邵志敏 沈镇宙 柳光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360,共7页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P53在肿瘤中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包括乳腺癌。对于P53基因和乳腺癌预后的研究很多,多数研究表明P53蛋白表达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而目前对于P53蛋白表达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早期...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P53在肿瘤中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包括乳腺癌。对于P53基因和乳腺癌预后的研究很多,多数研究表明P53蛋白表达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而目前对于P53蛋白表达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otase inhibitors,AI)的敏感性的作用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P53蛋白表达在ER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AI治疗敏感性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患者资料共29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AI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72个月(6-140个月)。分析不同P53表达状态对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P53阳性和P53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和8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53表达状态(HR=1.729,95%CI:1.038-2.880,P=0.035)、病理分期(HR=2.270,95%CI:1.399-3.681,P=0.001)、组织学分级(HR=2.328,95%CI:1.312-4.133,P=0.004)及年龄(HR=1.988,95%CI:1.511-2.617,P&lt;0.005)是接受AI治疗的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蛋白表达可预测ER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AI治疗的敏感性;其可能成为决定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策略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乳腺癌 预后 内分泌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中应用“反复排尿再充盈法”提高膀胱病灶检出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竞仪 杨忠毅 +4 位作者 张勇平 王新村 潘玲玲 朱一平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0-544,共5页
背景与目的:18F-FDG经过由尿液排泄,膀胱中尿液的高放射性影响了膀胱病灶的检出,本研究介绍一种18F-FDG PET/CT检查中提高膀胱恶性病灶检出率的简便方法——"反复排尿再充盈法",即:18F-FDG注射后反复饮水-排尿、最后憋尿检查... 背景与目的:18F-FDG经过由尿液排泄,膀胱中尿液的高放射性影响了膀胱病灶的检出,本研究介绍一种18F-FDG PET/CT检查中提高膀胱恶性病灶检出率的简便方法——"反复排尿再充盈法",即:18F-FDG注射后反复饮水-排尿、最后憋尿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35例原发、13例非原发)膀胱恶性肿瘤患者18F-FDG常规显像后,通过反复饮水-排尿、再憋尿进行盆腔延迟显像的结果。结果:89%的患者(43/48)在首次延迟显像时,尿液SUVmax(SUV最大值)从33.14(9~66.80)降至3.23(1.35~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3,P<0.01),2次显像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 h,而膀胱病灶的SUVmax为2.8~25.0。该延迟显像方法对膀胱癌诊断灵敏度为90.5%(19/21)、特异度为81.5%(22/27)、准确性为85.4%(41/48)。结论:反复饮水-排尿、最后憋尿情况下的盆腔延迟显像能在保持膀胱壁解剖对比的同时,有效降低膀胱尿液放射性本底、增加病灶靶/本比,进而增加膀胱癌灶检出率,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乳前哨淋巴结显像中的^(99m)T_C-硫胶体标记时间、性状与显影效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敏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00-603,共4页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核素内乳前哨淋巴结(IMSN)显像可引导术中γ探测、摘取IMSN进行活检,由确切的病理学证据指导术后放疗,但用腋窝前哨淋巴结显像的方法观察,则IMSN的显像率很低。本研究旨在探讨改变示踪剂99mTC-硫胶体(SC)的标记时间、...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核素内乳前哨淋巴结(IMSN)显像可引导术中γ探测、摘取IMSN进行活检,由确切的病理学证据指导术后放疗,但用腋窝前哨淋巴结显像的方法观察,则IMSN的显像率很低。本研究旨在探讨改变示踪剂99mTC-硫胶体(SC)的标记时间、分析其性状,以提高IMSN的显像率。方法:将99mTC-SC标记过程中的煮沸时间由说明书要求的3~5min缩短为2min,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胶体颗粒的直径、分布和稳定性,然后进行IMSN显像。结果:新标记条件下胶体颗粒的形态、分布在3h内基本保持稳定,90%的胶粒直径为10nm;之后颗粒逐渐聚合、沉积,4h后直径大于100nm。标记后3h内新鲜使用情况下,IMSN显示清晰。结论:新条件下制备的9mTC-SC在标记后3h内,胶粒性状能满足进入深部毛细淋巴管的要求,使内乳前哨淋巴结显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硫胶体 标记条件 硫胶体性状 透射电子显微镜 内乳前哨淋巴结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鼠全身动态PET扫描估算16α-^18F-17β-雌二醇的人体内辐射剂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建平 何思敏 +4 位作者 顾丙新 王明伟 张勇平 杨忠毅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0-776,共7页
背景与目的:由小鼠全身动态PET显像数据获得药物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利用器官内剂量评估/指数模型分析软件(organ level inter dose assessment/exponential model,OLINDA/EXM)估算18F-fluoroestradiol,^(18)F-FES)在人体内的吸收剂... 背景与目的:由小鼠全身动态PET显像数据获得药物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利用器官内剂量评估/指数模型分析软件(organ level inter dose assessment/exponential model,OLINDA/EXM)估算18F-fluoroestradiol,^(18)F-FES)在人体内的吸收剂量、全身有效剂量和有效剂量当量。方法:健康雌性KM小鼠尾静脉注射^(18)F-FES后行160 min动态PET采集,经3D-OSEM/MAP算法重建获得PET图像。再行高分辨率CT显像,在PET/CT融合图像上,选取各脏器勾画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获得相应时间-活度曲线和其曲线下面积、滞留时间、成年女性体模对应各器官的滞留时间。依据美国核医学会医用内照射剂量学委员会提出的内照射剂量计算方法(MIRD体系),利用OLINDA/EXM软件计算^(18)F-FES在人体内的吸收剂量、全身有效剂量和有效剂量当量。最后所得数据与已公开发表计算^(18)F-FES内照射剂量的文献数据行配对t检验,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人体内胆囊壁、膀胱壁、小肠、上部大肠和肝脏的吸收剂量最高,分别为0.072 5、0.044 5、0.043 0、0.031 5和0.028 2 m Gy/MBq。大脑、皮肤、乳腺、心脏壁和甲状腺吸收剂量最低,分别为0.005 2、0.001 1、0.001 2、0.001 2和0.001 3 m Gy/MBq。对放射性敏感的器官如骨原细胞、胸腺和红骨髓的吸收剂量均较低,范围为0.001 4~0.021 8 m Gy/MBq。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0.014 7 m Gy/MBq,全身有效剂量当量为0.025 0 m Gy/MBq,全身有效剂量为0.019 0 m Sv/MBq。对于常规注射185 MBq ^(18)F-FES,人体有效剂量为3.515 0 m Sv。与直接测量^(18)F-FES在健康人体各主要脏器内吸收剂量的文献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8,P=0.153)。结论:利用OLINDA/EXM软件根据小鼠全身动态PET/CT数据可有效估算^(18)F-FES在人体内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18)F-FES可安全地用于人体,其有效剂量低于允许范围上限。该研究可为临床放心使用^(18)F-FES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α-^18F-17β-雌二醇 体内生物分布 内照射吸收剂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纹理分析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营营 徐俊彦 +4 位作者 张建平 盛伟琪 张勇平 王明伟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0-594,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影像组学方法评价肿瘤异质性、早期预测肿瘤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18)F-FDG PET/CT影像的纹理分析参数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影像组学方法评价肿瘤异质性、早期预测肿瘤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18)F-FDG PET/CT影像的纹理分析参数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反应。方法:回顾性纳入48例新诊断为T_(3-4)期和(或)N_+的LARC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前均进行^(18)F-FDG PET/CT基线检查(PET1),治疗结束后1周内进行第2次^(18)F-FDG PET/CT检查(PET2),并于放化疗后6~8周行手术。PET图像再处理获得原发灶标准化最大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纹理分析参数,包括使用归一化共生矩阵计算的熵(entropy)、对比度参数(contrast)以及基于局部灰度差分矩阵计算的粗糙度参数(coarseness)。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各参数与肿瘤退缩分级(grade of tumor regression,TRG)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对各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同时还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分析了这些病例。结果:所有患者中,有病理反应20例(41.7%),无病理反应28例(58.3%)。基于PET2测得病理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的对比度参数2值分别为84.2±31.2和65.6±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AUC为0.677。两次PET/CT检查的SUV_(max)、MTV、熵、粗糙度参数及其变化和对比度参数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SVM方法利用PET1和PET2数据获得的灵敏度分别为25.0%和57.1%,特异度均为100.0%,有反应预测率均为100.0%,无反应预测率为53.9%和66.7%,总的预测准确率为60.0%和76.9%。结论:利用SVM方法和治疗后早期^(18)F-FDG PET/CT检查图像contrast2值可以预测LARC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18F-FDG PET/CT 局部晚期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PET/CT显像指南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跃 邱琳 +10 位作者 石洪成 程登峰 孙龙 霍力 兰晓莉 徐浩 赵军 宋少莉 庞华 朱华 李亚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1-806,共6页
^(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PET/CT用于各种肿瘤性疾病、感染、炎症性疾病诊治中,均涉及适应证、医务人员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包括病史采集、患者准备和检查注意事项、放射性药物制备、图像采集和图像分析)、报告、质量控... ^(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PET/CT用于各种肿瘤性疾病、感染、炎症性疾病诊治中,均涉及适应证、医务人员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包括病史采集、患者准备和检查注意事项、放射性药物制备、图像采集和图像分析)、报告、质量控制和显像过程中的辐射安全问题。本指南旨在为临床顺利开展^(68)Ga-FAPI PET/CT检查,并在诊断报告中合理解释及标准化描述^(68)Ga-FAPI PET/CT所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广谱显像剂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 操作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