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CA1/2胚系突变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第二原发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晓钰 蔡毓文 +3 位作者 叶富贵 邵志敏 胡伟刚 余科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的编码产物在维持机体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RCA1/2致病突变是否会导致机体对放射线的脆弱度增加,从而诱发第二原发肿瘤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的编码产物在维持机体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RCA1/2致病突变是否会导致机体对放射线的脆弱度增加,从而诱发第二原发肿瘤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是否是增加罹患第二原发肿瘤的危险因素。方法:基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集的回顾性三阴性乳腺癌队列(292例为BRCA1/2突变的女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针对其开展分析,分别在非BRCA1/2胚系突变患者(n=261)与BRCA1/2胚系突变患者(n=31)中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影响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因素,并对上述两人群中的分析结果进行交互作用分析,从而评估BRCA1/2胚系突变与放疗的交互作用。本研究除特殊说明外,均采用双侧检验且检验水准α=0.05。本研究所有样本的获得与使用均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050432-4-2108),且每个患者均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结果:在BRCA1/2胚系突变患者中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接受放疗相对于未接受放疗显著增加了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2.479,95%CI:1.971~3.118,P<0.001)。而在非BRCA1/2胚系突变患者中,放疗对第二原发肿瘤的效应则不显著。BRCA1/2胚系突变与放疗对于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无显著的交互作用(OR=9.71,95%CI:0.32~295.25,P=0.193)。结论:虽然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接受放疗的患者相比,BRCA1/2胚系突变的患者术后放疗会增加罹患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但BRCA1/2胚系突变与放疗对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并无相互交叉作用,因而BRCA1/2胚系突变患者术后接受放疗可能并不会增加罹患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 BRCA2 放疗 第二原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技术评价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涎腺功能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欧丹(综述) 何霞云(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5-880,共6页
口干是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最常见且最突出的晚期反应之一,当前各种检测涎腺功能的手段都有一定的不足。磁共振涎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ialography,MRS)和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 MRI... 口干是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最常见且最突出的晚期反应之一,当前各种检测涎腺功能的手段都有一定的不足。磁共振涎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ialography,MRS)和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 MRI)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涎腺功能评价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的特点。本文就该技术在涎腺功能评价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后涎腺功能变化监测手段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涎管成像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口腔干燥 放疗后涎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辅助放疗对抗肿瘤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小方(综述) 郭小毛(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2-396,共5页
免疫是机体的基本防御屏障,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辅助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点认为放疗可直接破坏机体免疫细胞,进而抑制机体免疫的抗肿瘤效果。而近期研究表明,放疗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 免疫是机体的基本防御屏障,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辅助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点认为放疗可直接破坏机体免疫细胞,进而抑制机体免疫的抗肿瘤效果。而近期研究表明,放疗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积极反应,有利于肿瘤杀伤过程中抗原的加工、提呈、识别及肿瘤的最终杀伤。临床方面,放疗联合多种免疫靶向治疗相继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将对乳腺癌放疗对抗肿瘤免疫影响的研究发展及现状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放射敏感性检测在预测肿瘤放疗导致的正常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小爽(综述) 刘勇(审校) 孔琳(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1,共5页
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存在个体差异,对于放射敏感性高的患者,标准剂量的放疗便可能引起严重的放射损伤,而对于正常组织耐受性较好的患者,还有提高放疗剂量的空间,如果能提高对这部分患者的放疗剂量,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肿瘤控制率。因此,如... 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存在个体差异,对于放射敏感性高的患者,标准剂量的放疗便可能引起严重的放射损伤,而对于正常组织耐受性较好的患者,还有提高放疗剂量的空间,如果能提高对这部分患者的放疗剂量,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肿瘤控制率。因此,如何在治疗前用简便、准确的方法预测正常组织放射敏感性以及放疗出现的放射损伤风险实现个体化放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检测射线导致的淋巴细胞中DNA或染色体损伤程度、凋亡情况、遗传变异来分析放射敏感性以及正常组织放射损伤有其自身的优势。现就外周血淋巴细胞放射敏感性检测在预测肿瘤放疗导致的正常组织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正常组织损伤 放射敏感性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CT影像研究胸部肿瘤放疗中手臂位置对于摆位及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叶 许青 +1 位作者 胡晓钰 朱正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61-964,共4页
背景与目的:准确的靶区位置是胸部立体定向放疗的重要因素。分析胸部肿瘤放疗中患者手臂的稳定性对于摆位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2018年4月—10月收治的胸部肿瘤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胸部肿瘤患者分成两组,... 背景与目的:准确的靶区位置是胸部立体定向放疗的重要因素。分析胸部肿瘤放疗中患者手臂的稳定性对于摆位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2018年4月—10月收治的胸部肿瘤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胸部肿瘤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同样热塑膜固定胸部的同时,A组患者给予手臂支撑,B组患者手臂不给予有效支撑,让患者双手抱肘置于额头。每例患者每次治疗前后行锥形射束电脑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将得到的数据与计划CT图像配准,以获取患者在X、Y、Z轴上的摆位误差和治疗中位移误差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获得619幅CBCT图像。A组患者和B组患者治疗前摆位误差分别为头脚方向(2.10±1.67)mm和(2.90±2.05)mm,左右方向(1.15±.0.96)mm和(1.59±1.51)mm,腹背方向(1.52±1.22)mm和(2.10±1.67)mm;治疗后摆位误差分别为头脚方向(1.05±0.89)mm和(1.12±0.94)mm,左右方向(0.65±0.75)mm和(0.69±0.71)mm,腹背方向(0.63±0.68)mm和(0.71±0.78)mm,得出的结果是治疗前A组患者摆位误差均小于B组患者,两组间在3个轴向上摆位误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在胸部固定良好的情况下A组位移误差仍小于B组。结论:在胸部放疗中,同样固定胸部的情况下,手臂固定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放松舒适,使得摆位的重复性与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固定 多功能体板 摆位误差 胸部肿瘤 胸部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或PET/CT的影像组学信息预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消融放疗疗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佳艳 王佳舟 +5 位作者 张军华 刘笛 张静 许新颜 黄律 樊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背景与目的:影像组学作为极具潜力的新领域,是指从影像图像中提取有价值的图像特征,并将这些特征数据定量化并转换成可挖掘的数据矿用以指导临床。该回顾性研究应用影像组学的方法初步探索PET/CT对比常规CT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背景与目的:影像组学作为极具潜力的新领域,是指从影像图像中提取有价值的图像特征,并将这些特征数据定量化并转换成可挖掘的数据矿用以指导临床。该回顾性研究应用影像组学的方法初步探索PET/CT对比常规CT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SABR)后疗效预测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并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SABR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提取治疗前PET/CT和定位CT图像,由放疗科医师勾画病灶,运用影像组学的方法进行特征值的提取、分析和总结,采用NMF聚类法(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分析这些特征值是否能够对有无局部进展的患者进行区分,所有统计学算法都在R平台(R Development Core Team)上实现。结果:16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在PET/CT的影像组学PET特征中发现两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值(灰度共生矩阵最大相关系数和灰度游程共生矩阵长行程加重),可以用以区分患者是否出现局部进展,而在所有定位CT图像提取的特征值中并没有类似发现。结论:在经过SABR治疗后的Ⅰ期NSCLC患者中应用基线PET/CT及胸部定位CT提供的信息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后,PET/CT似乎能够提供更具统计效能的PET特征值用以预测疗效,对比胸部定位CT提供的信息,PET/CT所提取的特征值可能更敏感、更全面甚至更具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PET/CT 肺癌 立体定向消融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及4种不同设野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郭小毛 梅欣 +1 位作者 朱国培 廖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目的:比较食管癌常规三野照射(2D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中,以及三维适形照射4种不同设野方法的计划中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受量。方法:选取10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定位CT,由主治医师画出各自靶区,然后设计GTV... 目的:比较食管癌常规三野照射(2D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中,以及三维适形照射4种不同设野方法的计划中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受量。方法:选取10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定位CT,由主治医师画出各自靶区,然后设计GTV和PTV。分别按常规三野照射,三维适形照射的4种不同的布野计划分别进行剂量计算。比较下列参数:①靶区剂量选择<95%剂量的体积百分比。②正常组织(选择心脏,左右肺门及双肺)在各计划中最高剂量(Dmax),最低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90%、80%、30%及10%等剂量线包括的百分体积(V90、V80、V30及V10),脊髓仅选择最高受量。结果:①常规三野照射和适形放疗的比较:PTV各项指标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脊髓有明显差异;左肺受量经t检验,Dmin、Dmean及V30值均有明显的差异。心脏、右肺门及右肺组织的各项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别。②食管癌三维适形照射4种不同的布野的比较:PTV的剂量覆盖4种计划中无显著性差异。双肺受量t检验显示在V30及V10等指标上计划1、2较3和4有明显减少,提示在双肺低剂量区照射,受累体积方面前2种设野方法较优,类似的趋势也见于左侧肺门的受量上。心脏的受量、右肺门的剂量参数未见明确差异,剂量体积分布以旋转照射略差。结论:①食管癌三野常规照射与三野适形照射比较,三野适形放疗利于保护左肺组织和脊髓。②食管癌三维适形照射4种不同的布野靶区的正常组织受量不同,故布野选择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药对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微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沈钰新 赵伟新 +4 位作者 王升平 陈佳艳 刘笛 蒋国 樊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17-822,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临床数据显示对于局部晚期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放疗或化疗较传统化放疗可能更具优势,但其机制,特别是对血管微环境的影响依旧不甚明确。该研究通过CT灌注... 背景与目的:临床数据显示对于局部晚期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放疗或化疗较传统化放疗可能更具优势,但其机制,特别是对血管微环境的影响依旧不甚明确。该研究通过CT灌注成像技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T perfusion)对NSCLC肿瘤局部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恩度单药对NSCLC肿瘤血管微环境的影响。方法: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认的初治ⅢB/Ⅳ期NSCLC患者可入组本研究。全部患者接受7.5 mg?m2恩度单药治疗14 d,于基线期及治疗后分别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获取灌注图像并定量分析血流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以及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结果:7例患者(4例为ⅢB期,3例为Ⅳ期)入组,均完成基线期及恩度单药治疗后CT灌注扫描。血流灌注参数BF、BV、PS的中位值于治疗前后分别为27.1/48.9 m L·(100 m L·min)-1、86.8/84.8 m L·100 m L-1以及45.0/54.0 m L·(100m L·min)-1。经过14 d恩度单药治疗,肿瘤BF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28),而BV值与PS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V:P=0.398;PS:P=0.237)。结论:恩度单药治疗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后,可导致肿瘤局部灌注血流量明显上升而通透性和血容量则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内皮抑素 CT灌注成像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保护骨髓的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肖锋 李云海 +4 位作者 王洪林 陈洁 赵森 董海权 李永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0-206,共7页
背景与目的:同步放化疗已成为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确实提高了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血液学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比较对骨髓进行限量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spa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 背景与目的:同步放化疗已成为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确实提高了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血液学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比较对骨髓进行限量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spa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与未对骨髓进行限量的调强放疗(convention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 conformalradiation therapy,3D-CRT)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靶体积覆盖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保护方面的差异,确定BMS-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对1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设计出3D-CRT(四野盒式)、IMRT和BMS-IMRT的3种治疗计划并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靶区处方剂量均为45 Gy,危及器官包括骨髓、小肠、膀胱、直肠和股骨头。所有计划在Pinnacle3(Version 9.2 f)治疗计划系统上完成,最终的剂量计算采用串筒卷积迭加算法进行。结果:3组的靶区覆盖率相似(P>0.05)。BMS-IMRT组的骨髓V5、V10、V20、V30及V40均低于3D-CRT组(P<0.05),且V20、V30、V40低于IMRT组(P<0.05),而BMS-IMRT组与IMRT组小肠、膀胱、直肠的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计划在降低骨髓剂量方面优于IMRT和3D-CRT。宫颈癌术后放疗计划设计中增加骨髓的限量有助于降低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方法 调强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裕杰 周莉钧 +2 位作者 管西寅 胡超苏 朱国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07-711,共5页
随着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技术的出现,肿瘤放射治疗进入一个精确化、个体化和自适应性的时代。目前该技术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得以应用。本文就其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特殊性和具体应用作一综述,以期... 随着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技术的出现,肿瘤放射治疗进入一个精确化、个体化和自适应性的时代。目前该技术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得以应用。本文就其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特殊性和具体应用作一综述,以期待其能更好地为开展头颈部肿瘤的IGRT临床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 头颈部肿瘤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hPET(hybrid PET)与CT对NSCLC区域淋巴结放疗的影响的比较——剂量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碧媛 傅小龙 +4 位作者 蒋国梁 章英剑 陈兰飞 胡伟刚 周莉钧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1-286,共6页
背景与目的PET作为一种功能性影像技术,它对判定纵隔淋巴结癌转移的准确性显著优于CT。由于dPET(dedicated PET—专用型PET)价格昂贵,尚难在中国普及,国内不少医院是应用廉价得多的hPET(hybridPET—兼容型PET)进行FDG显像。虽然双探头的... 背景与目的PET作为一种功能性影像技术,它对判定纵隔淋巴结癌转移的准确性显著优于CT。由于dPET(dedicated PET—专用型PET)价格昂贵,尚难在中国普及,国内不少医院是应用廉价得多的hPET(hybridPET—兼容型PET)进行FDG显像。虽然双探头的hPET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低于环形探测器的dPET,但文献报道hPET和dPET对NSCLC区域淋巴结的定性诊断的吻合性可达93%。本研究探讨由18F-FDG hPET所提供的淋巴结转移的定性诊断信息参与设计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放疗计划与单用CT设计放疗计划相比,是否能产生剂量学影响和带来治疗增益的改变。方法49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接受了同期(2周内)增强CT和hPET检查,选择了其中hPET和CT所显示区域淋巴结(N)转移情况不同且无远处转移的患者15例。对此15例患者,分别根据CT和hPET勾画GTV(大体靶体积)和PTV(计划靶体积),再对不同PTV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和优化,比较两者的PTV及DVH(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差异,根据Lyman模型推算保持与基于CT的放疗计划相同的肺放射性损伤(NTCP)情况下,基于hPET设计的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及肿瘤控制率(TCP)的改变。结果15例患者中,由于hPET比CT检出了更多的转移淋巴结而使PTVhPET>PTVCT7例,平均扩大(25.2±3.9)cm3(P=0.000);由于hPET排除了部分CT阳性的淋巴结而使PTVhPET<PTVCT8例,平均缩小(47.4±3.6)cm3(P=0.000)。在给予相同的靶区剂量6000cGy/30次时,hPET参与后PTV缩小者的肺V20、MLD(平均全肺剂量)、食管V55、V45、MHD(平均全心剂量)及NTCP均显著降低,而PTV扩大者的相应指标均显著增加。在达到相同的肺NT-CP情况下,hPET参与后PTV缩小者靶区剂量可增加(675.0±99.6)cGy(P=0.00),TCP可能上升(3.4±0.5)%(P=0.01),hPET参与后PTV扩大者靶区剂量可能降低(600.0±138.0)cGy(P=0.005),TCP可能下降(3.1±0.8)%(P=0.026)。结论当hPET参与NSCLC的放疗计划设计时,由于hPE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阴性预测值较高,理论上推测,若将CT阳性而hPET阴性的淋巴结排除在射野外,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增益;而由于hPET对CT阴性的淋巴结的阳性预测值不能令人满意,是否将CT阴性而hPET阳性的淋巴结纳入射野则应慎重,理论上分析,当这部分淋巴结纳入放疗靶区可能使正常组织受照体积和剂量明显增加时,可能无助于甚至降低治疗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18氟脱氧葡萄糖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放疗计划 治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电子束术中放疗系统日常质量保证程序的建立及剂量参数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隽琦 马金利 +1 位作者 胡伟刚 孙力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移动式电子束术中放疗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建立该系统的日常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程序并评价其剂量参数的稳定性。方法:QA程序包括安全性及功能性和能量指标及输出剂量的测试,并... 背景与目的:目前移动式电子束术中放疗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建立该系统的日常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程序并评价其剂量参数的稳定性。方法:QA程序包括安全性及功能性和能量指标及输出剂量的测试,并对2年来质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剂量参数的稳定性。结果:安全性和功能性的测试结果均正常;4、6、9和12 MeV电子束的能量指标分别为(0.666±0.015)mm、(0.839±0.009)mm、(0.781±0.010)mm和(0.724±0.009)mm,输出剂量误差分别为(0.511±0.671)%、(0.278±0.516)%、(0.368±0.532)%和(0.382±0.912)%,均符合相应标准且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论:建立的日常QA程序适合于术中放疗系统,且该系统自身的稳定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放疗 质量保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陆嘉德 章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4-579,共6页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且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对可手术切除的局限性胰腺癌,因其术后局部复发几率也较高,故建议采用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外放射治疗是无法手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肿瘤,主要采用局...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且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对可手术切除的局限性胰腺癌,因其术后局部复发几率也较高,故建议采用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外放射治疗是无法手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肿瘤,主要采用局部外放射治疗联合全身化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同期联合放化疗较单一放射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具显著优势。与放射治疗同步应用的化疗药物目前主要包括5-FU、卡培他滨与吉西他滨等。同期联合放化疗中应用多药联合化疗方案可明显增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但临床研究结果并未显示多药方案对疗效及患者预后有所助益。放疗技术目前推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或调强放疗(IMRT)。靶区范围建议包括临床影像检查可见肿瘤外放安全边界,对未被侵及的淋巴引流区域不行预防性照射。IMRT不仅可减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还可提高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实现剂量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综合治疗 局部进展期 胰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区晓敏(综述) 孔琳 胡超苏(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2-815,共4页
CT和MRI目前虽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访,但对诊断颈部小淋巴结转移、鉴别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反应等方面仍有不足。MRI弥散加权成像可提供更微观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鉴别病灶的良恶性,协助淋巴结分期,早期预测放... CT和MRI目前虽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访,但对诊断颈部小淋巴结转移、鉴别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反应等方面仍有不足。MRI弥散加权成像可提供更微观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鉴别病灶的良恶性,协助淋巴结分期,早期预测放化疗疗效,区分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反应,对头颈部肿瘤治疗策略的选择和优化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将近10年来弥散加权成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弥散加权核磁共振 分期 局部复发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文洁 章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54-860,共7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综合治疗的开展使其疗效有较大改善,但仍有较多患者死于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来源于肿瘤组织,与肿瘤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对CTC检测方法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综合治疗的开展使其疗效有较大改善,但仍有较多患者死于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来源于肿瘤组织,与肿瘤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对CTC检测方法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现状
16
作者 陈丽珠 吴开良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7-490,共4页
近年来,随着对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通路的深入研究,分子靶向治疗在许多实体瘤中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分子靶向药物在胸腺肿瘤的应用并获得一定经验,分子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胸腺肿瘤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胸腺瘤 胸腺癌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一达 邹丽晴 朱正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7-312,共6页
食管鳞癌是我国食管癌的主要类型,危害严重。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与所在的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食管鳞癌细胞所在的肿瘤微环境可通过调控免疫微环境、释放细胞因子、改变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 食管鳞癌是我国食管癌的主要类型,危害严重。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与所在的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食管鳞癌细胞所在的肿瘤微环境可通过调控免疫微环境、释放细胞因子、改变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并造成免疫逃逸。本综述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乏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影响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的重要通路方面,阐述肿瘤微环境与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机制,并介绍相关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食管鳞癌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微环境 免疫 乏氧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设置头颈前部淋巴引流保护区的剂量学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娟 陈晓慧 +2 位作者 翟瑞萍 孔芳芳 应红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2-69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头颈部淋巴水肿(head and neck lymphedema,HNL)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后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相关的研究和报道则较少。该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预防或减... 背景与目的:头颈部淋巴水肿(head and neck lymphedema,HNL)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后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相关的研究和报道则较少。该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预防或减轻NPC患者放疗后HNL的计划设计方法,研究其剂量学可行性。方法:对20例NPC患者分别设计两组计划,计划A按常规方法设计简单调强放射治疗(simplifi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sIMRT)计划,计划B在计划A的基础上使用头颈前部淋巴引流保护区设计的sIMRT计划,比较两组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受量和机器跳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均满足临床要求,计划靶区1(planning target volume 1,PTV1)的各项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计划A中PTV2的D98%、V100%(%)、V95%(%)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均优于计划B(t=4.134、3.455、2.423和-2.410,P<0.05)。计划A中左、右腮腺Dmean和左侧腮腺V30均低于计划B(t=-2.454、-2.113和-4.651,P<0.05);但计划A的口腔Dmean和V50高于计划B(t=4.639和2.237,P<0.05);计划A的喉Dmean和V50也高于计划B(t=10.934和4.624,P<0.05)。机器跳数方面,计划B比计划A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PC患者给予头颈前部淋巴引流保护区的计划设计在剂量学上是可行的,在满足临床靶区覆盖的前提下,于头颈前部留出了低剂量(<20 Gy)照射的区域以利于淋巴回流,更好地保护了口腔、喉等可导致淋巴水肿的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头颈部淋巴水肿 简单调强放射治疗 危及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伏级锥形束CT与Catalyst^(TM)系统在影像引导放疗过程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子毅 王焱 +1 位作者 孟怡然 许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31-1034,共4页
背景与目的:光学体表成像系统应用于图像引导的放疗过程。比较分析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Catalyst^(TM)系统在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检测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的33例胸部肿... 背景与目的:光学体表成像系统应用于图像引导的放疗过程。比较分析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Catalyst^(TM)系统在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检测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的33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后,进行同次摆位的CBCT和Catalyst^(TM)系统图像采集。将采集图像和模拟定位图像进行配准对比,分别记录两种系统在x、y和z方向的平移误差值以及在头脚方向旋转(pitch,PIT)、左右方向旋转(roll,ROL)、水平方向旋转(rotation,RTN)3个方向的旋转误差值,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CBCT配准在平移方向上的摆位误差x、y和z方向的结果为(0.95±1.18)mm、(1.28±1.63)mm和(0.97±1.20)mm,在旋转方向上的摆位误差PIT、ROL、RTN结果为(0.73±0.65)°、(1.07±0.86)°和(0.69±0.69)°。Catalyst^(TM)系统配准在平移方向上的摆位误差x、y和z方向的结果为(0.96±1.35)mm、(1.43±1.66)mm和(1.59±1.98)mm,在旋转方向上的摆位误差PIT、ROL和RTN结果为(0.86±0.80)°、(0.87±0.74)°和(0.75±0.76)°。两系统之间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差值均<1 mm。结论:Catalyst^(TM)系统与CBCT系统检测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alyst^(TM)系统可代替CBCT系统进行放疗摆位误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Catalyst^(TM)系统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T-RED校准曲线对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彦举 钟阳 +2 位作者 胡伟刚 高大地 赵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8-837,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部位的精准放疗取决于治疗靶区精准的剂量分布,探究使用不同计算机体层成像值-相对电子密度(computed tomography value to the relative electron density,CT-RED)校准曲线对计算各部位肿瘤剂量分布的影响,同时探索拟... 背景与目的:肿瘤部位的精准放疗取决于治疗靶区精准的剂量分布,探究使用不同计算机体层成像值-相对电子密度(computed tomography value to the relative electron density,CT-RED)校准曲线对计算各部位肿瘤剂量分布的影响,同时探索拟合一条CT-RED校准曲线的方法。方法:使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两台CT定位机分别对CIRS-062型电子密度模体扫描,获得两组不同部位(头、胸、腹)临床扫描协议的CT-RED校准曲线,并综合各曲线优化出一条改良CT-RED曲线。使用原始及改良CT-RED曲线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分别计算各病例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鼻咽癌、肺癌和宫颈癌各16例)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分布。最后在各肿瘤中选取5例来验证改良CT-RED曲线的可行性。结果:采用不同校准曲线计算出的剂量在腹部和头颈部中差异较小(<1.00%和<1.13%),但在肺部低密度区域有较大差异(2.50%);使用改良CT-RED曲线与标准CT-RED曲线分别计算头、胸和腹部肿瘤获得的剂量分布无显著差异(<1.00%)。结论:计算不同部位肿瘤的剂量分布应选取对应的CT-RED校准曲线。在具有多台CT定位机的中心也可选择改良CT-RED校准曲线方案以降低选错校准曲线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电子密度 不同计算机体层成像值-相对电子密度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