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彭卫军 蒋朝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1-446,共6页
影像学检查在妇科肿瘤治疗前准确分期、治疗过程中,监测疗效、发现肿瘤残余或复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PET/CT等。本文以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为例,对影像学检查在妇科... 影像学检查在妇科肿瘤治疗前准确分期、治疗过程中,监测疗效、发现肿瘤残余或复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PET/CT等。本文以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为例,对影像学检查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诊断 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与核素骨扫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7 位作者 彭卫军 毛健 张灵 姚之丰 程竞仪 刘晓航 丁建辉 岳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7-196,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MR成像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其成像效果与PET类似。本研究旨在探... 背景与目的: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MR成像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其成像效果与PET类似。本研究旨在探讨DWIBS与核素骨扫描成像在骨转移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DWIBS及核素骨扫描检查,比较两者检出骨转移的情况,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0例(共165处)发生骨转移,其中DWIBS检出26例(143处),核素骨扫描检出23例(132处),两者在检出骨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506)。DWIBS及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较为接近,分别为86.7%、96.3%、86.1%和76.7%、88.5%、72.2%;DWIBS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高于核素骨扫描,分别为83.3%、55.6%和50.0%、30.0%。分析DWIBS和核素骨扫描检出骨转移的部位,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6.7%(143/165)、80.0%(132/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0,P=0.104);但DWIBS在检出骨盆及四肢长骨转移方面优于核素骨扫描,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和7.636,P=0.023和0.016)。结论:运用DWIBS扫描技术可有效检出骨转移性病灶,且与核素骨扫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骨转移 核素骨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雷 周正荣 +1 位作者 彭卫军 钱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的CT灌注成像(CTPI)特征,评价CTPI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胰腺肿瘤患者和45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CTPI,选择获得良好灌注图像者共76例,其中胰腺肿瘤患者44例和非胰腺病变患者32例。测量ROI的血流量(BF)、血...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的CT灌注成像(CTPI)特征,评价CTPI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胰腺肿瘤患者和45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CTPI,选择获得良好灌注图像者共76例,其中胰腺肿瘤患者44例和非胰腺病变患者32例。测量ROI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的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的BF、BV、PS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减低,TTP较正常胰腺组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组织的BF、BV、PS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细胞瘤的BF、BV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PI可反映胰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对胰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胰岛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症合并妇科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3
4
作者 许玲辉 彭卫军 +1 位作者 唐峰 吴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合并妇科肿瘤的子宫腺肌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1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其中一例为腺肌瘤伴腺肌症).16例患者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T1WI、T2WI和T1WI抑脂的多期增强快速扰相梯度... 目的:探讨MRI在合并妇科肿瘤的子宫腺肌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1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其中一例为腺肌瘤伴腺肌症).16例患者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T1WI、T2WI和T1WI抑脂的多期增强快速扰相梯度回波扫描(FSPGR),以矢状面,轴位为主,7例伴有冠状位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4例.10例在T2WI上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10~37mm,平均17mm,呈均匀的低信号,4例病灶内有散在的点状高信号区,其中1例在T1WI仍表现为高信号.局限性腺肌症(腺肌瘤)3例共3个病灶.在T2WI上,表现为卵圆形、类圆形肿块,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直径分别为2cm,4cm,7cm;其中2个病灶与周围肌组织分界不清,1个病灶与周围肌组织有较清楚的界限.3个病灶内均有散在的点状高信号区,其中1个病灶在T1WI也呈高信号区.结论:MRI是发现子宫腺肌症较优越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T2WI矢状位为最佳扫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妇科肿瘤 MRI 并发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良性神经鞘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朝霞 彭卫军 +3 位作者 李小秋 许玲辉 杨天锡 叶定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盆腔良性神经鞘肿瘤的MRI、CT特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盆腔神经鞘肿瘤(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5例)的MRI、CT表现,并与术中及病理所见对照。结果:①所有16例盆腔良性神经鞘肿瘤... 目的:探讨盆腔良性神经鞘肿瘤的MRI、CT特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盆腔神经鞘肿瘤(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5例)的MRI、CT表现,并与术中及病理所见对照。结果:①所有16例盆腔良性神经鞘肿瘤均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肿瘤平均直径8.2cm。12例位于骶前,其中2例伸入骶孔导致其扩大及周围骨质硬化(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病变对周围脏器以推移改变为主,无明显外侵。大部分肿瘤密度或信号不均匀(11/16),但中央大片囊变更多见于神经鞘瘤(8/11vs.0/5)。增强扫描神经鞘瘤多呈环状强化(7/11),而神经纤维瘤多为不规则强化(4/5)。②术中发现大部分病灶包膜光整,易分离(9例),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③肿瘤剖面见不同程度的囊变,神经鞘瘤囊变范围相对较大。结论:典型的盆腔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表现为位于骶前较大的、圆形、边界光整的不均质肿块;可引起骶骨的吸收硬化,但不会侵犯邻近脏器;中央大片囊变或环状强化提示神经鞘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3种增强新技术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周正荣 彭卫军 +1 位作者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比较增强后FLAIRMRI(CEFLAIR)、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和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PWI)3种MRI增强新技术诊断颅内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脑肿瘤患者先后分别行DCEMRI、CEFLAIR和PWI检查。研究内容包括①造影增强病灶个数及强化病灶... 目的:比较增强后FLAIRMRI(CEFLAIR)、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和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PWI)3种MRI增强新技术诊断颅内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脑肿瘤患者先后分别行DCEMRI、CEFLAIR和PWI检查。研究内容包括①造影增强病灶个数及强化病灶所在的部位;②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病灶的显示率、强化率;③病变大小:在增强后3种序列图像上分别测量肿瘤3个方向的最大径之乘积。结果:43例中,有5例因颅底伪影很重,PWI无法观察,余38图像质量可。38例中,病理证实有47个病灶,CEFLAIR、DCEMRI和PWI分别发现了41、42和45个病灶。3个病灶(2例位于皮层下、1例位于脑室旁)仅在CEFLAIR发现,4个病灶(均位于基底节区)仅在DCEMRI发现,7个位于大脑半球的病灶仅在PWI发现,表明3种方法对不同部位病灶的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强化程度上,68.4%(26/38)的病例DCEMRI强于CEFLAIR,3例CEFLAIR强于DCEMRI。PWI显示强化36例,未见强化2例。三者所显示的病灶体积(cm3)依次为DCEMRI:4.4±1.0、CEFLAIR:5.5±0.8、PWI:5.7±1.3(P<0.05)。14例CEFLAIR和DCEMRI显示的强化区与PWI及手术不一致。结论:3种新技术所显示的病灶强化数无明显差异,强化部位及大小差异显著,CEFLAIR对位于脑沟、脑室旁的病灶显示能力强,DCEMRI对基底节区的病灶显示率高,P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对比增强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研究和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沈丽娟(综述) 周良平(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7-391,共5页
随着MRI诊断技术发展及多通道高灵敏线圈的使用,使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腹部的应用得到实现,其在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意义。本文就磁共振DWI技术在肾细胞癌诊断中应用优势与局限性,以及肾脏DW... 随着MRI诊断技术发展及多通道高灵敏线圈的使用,使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腹部的应用得到实现,其在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意义。本文就磁共振DWI技术在肾细胞癌诊断中应用优势与局限性,以及肾脏DWI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肾脏肿瘤 肾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及临床病理特征对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沈怡媛 尤超 +2 位作者 蔺璐奕 周嘉音 顾雅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 探讨MRI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在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表达状态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 目的 探讨MRI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在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表达状态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治疗前乳腺MRI图像,205例患者均行双侧乳腺平扫及增强MRI检查。根据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将HER-2状态分为HER-2阴性(包括零、低表达)和阳性(过表达)。分析各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征,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月经状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分子分型和Ki-67水平。MRI特征包括纤维腺体类型、背景实质强化、多灶或多中心、瘤内T2WI高信号、瘤周水肿、病灶类型、病灶大小、肿块形状、边缘、内部强化模式、非肿块强化分布及内部强化模式。单因素分析中,对于HER-2阴、阳性组间比较,年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病灶大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征采用χ^(2)检验;对于HER-2零、低和过表达组的比较,年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病灶大小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征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HER-2阴性中零表达59例、低表达79例,HER-2阳性(过表达) 67例。HER-2阴性与阳性组临床病理特征中,ER、PR、HR和分子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MRI特征中肿块边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进一步比较HER-2低表达组与零表达组、HER-2低表达组与过表达组,临床病理特征中,ER、PR、HR、分子分型和Ki-67水平(以中位数40%为截断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R、PR、HR、分子分型:P均<0.001;Ki-67:P<0.001,P=0.037);MRI特征中,瘤内T2WI高信号与肿块形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瘤内T2WI高信号:P=0.031,P=0.011;肿块形状:P=0.012,P=0.025),且肿块边缘在HER-2低表达与零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联合临床病理和MRI特征的多因素分析提示,PR状态、Ki-67水平及肿块形状是鉴别乳腺癌HER-2低表达与零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2、79.7%和70.9%;PR状态及瘤内T2高信号是鉴别HER-2低表达与过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3、69.8%和76.1%。结论 MRI影像特征对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尤其在HER-2低表达与零表达或过表达乳腺癌鉴别诊断中。联合临床病理特征,PR阳性、Ki-67低于40%、肿块形状不规则和瘤内T2WI高信号可提示HER-2低表达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低表达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MXenes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最新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飞翔(综述) 童彤 彭卫军(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8-606,共9页
二维MXenes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其具有多种独特的材料特性:如出色的光学性能、高比表面积、优异的亲水性、易表面功能化修饰以及良好的电化学特性等。这些特性使得二维MXenes材料在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 二维MXenes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其具有多种独特的材料特性:如出色的光学性能、高比表面积、优异的亲水性、易表面功能化修饰以及良好的电化学特性等。这些特性使得二维MXenes材料在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其中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领域中的新进展受到研究者的瞩目。近年来,MXenes研究的新进展主要集中在成像技术和治疗手段的更新,MXenes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出色的荧光猝灭能力、卓越的X射线衰减性能以及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这些特性使其在无创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迄今为止,MXenes已在荧光成像、光声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通过设计复合型MXenes材料,亦可实现多模态成像,可拓宽单模态诊断技术的限制,为肿瘤成像提供新的思路。MXenes是理想的联合治疗材料,其在肿瘤治疗中主要体现在靶向载药和光学治疗特性,通过靶向载药精准化投递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策略,从而避免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而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与修饰,制备出兼具诊断和治疗特性的MXenes探针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与难点。本文旨在综述二维MXenes材料及其衍生物在肿瘤诊疗领域的最新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本综述还对材料的合成、表面修饰以及肿瘤成像等相关研究,以及当前环境下利用MXenes所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进行探讨,对其性质、生物效应以及在肿瘤学领域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s材料 光学治疗 靶向载药 肿瘤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汤伟 李瑞敏 +4 位作者 高毅 王奇峰 沈茜刚 顾雅佳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7-495,共9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乳腺病变的2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DBT和MRI检查。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参照2013版BI-RADS分类标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利用Z检验比较DBT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0例患者因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而排除,剩余197例患者共发现20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73例,恶性病灶132例。B超、FFDM、DBT、DBT+FFDM和MRI基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 8、0.859 2、0.9167、0.919 8和0.935 4;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T的AUC高于B超和FFD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B超相比,Z=7.36,P=0.006 7;与FFDM相比,Z=4.89,P=0.027 1);DBT与MRI、DBT+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I相比,Z=0.02,P=0.900 2;与DBT+FFDM相比,Z=0.69,P=0.404 8)。结论:DBT较B超、FFDM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并与MRI诊断效能相当。DBT作为乳腺X摄影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 MRI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125、HE4和影像学检查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7
11
作者 贾素娟 王治洁 +1 位作者 张美琴 周良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2-456,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是一种新型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的血清免疫标志物。本研究旨在评价其与卵巢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和腹、盆腔CT/... 背景与目的: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是一种新型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的血清免疫标志物。本研究旨在评价其与卵巢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和腹、盆腔CT/MRI检查对卵巢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EOC术后复发患者92例,其中二次手术48例,化疗44例。统计治疗前血清CA125、HE4和腹、盆腔CT/MR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并与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血清CA125和HE4的灵敏度分别为58.7%和6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两者的灵敏度为80.4%,较单一应用显著提高(P<0.05)。腹、盆腔CT/MRI的灵敏度为88.0%,显著高于血清CA125和HE4(P<0.01)。与两者联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最高(97.8%),显著高于血清CA125和HE4联用(P<0.01),以及单用腹、盆腔CT/MRI(P<0.05)。结论:血清HE4对于EOC术后复发的检出与CA125同样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与腹、盆腔影像学检查三者联用的灵敏度最高,是EOC术后监测较佳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复发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4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与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关玉宝 曾庆思 +3 位作者 伍筱梅 周良平 彭卫军 谢念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的螺旋CT (spiralCT ,SCT)与高频超声 (high -frequencyultrasound ,US)表现 ,评价两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9例同期螺旋CT与高频US检查的甲状腺癌的表现 ,主要对原发病灶和颈部转移淋巴...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的螺旋CT (spiralCT ,SCT)与高频超声 (high -frequencyultrasound ,US)表现 ,评价两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9例同期螺旋CT与高频US检查的甲状腺癌的表现 ,主要对原发病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进行对比分析 ,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9例甲状腺癌 ,共 5 8个原发病灶 ,螺旋CT与高频US均显示肿瘤病灶 ,形状不规则、密度 /回声不均匀和边缘不清楚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螺旋CT显示 16个瘤周“半岛状”瘤结节 ,11个瘤周“残圈”征。螺旋CT检出 13个病灶微钙化 ,高频US检出 2 2个病灶微钙化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对颈部转移淋巴结 ,螺旋CT显示率 84% (3 1/3 7) ,高频US显示率 86% (3 2 /3 7)。结论 :高频超声应作为甲状腺癌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 ,螺旋CT在评价甲状腺癌的原发灶、颈部转移淋巴结方面有一定特征性 ,两者结合起来 ,可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评估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甲状腺癌 转移淋巴结 病灶 US 颈部 钙化 显示 边缘 高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分叶状肿瘤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韦明珠 顾雅佳 +4 位作者 肖勤 彭卫军 张胜箭 王伯胤 赵振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6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各病理亚型的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26个分叶状肿瘤中良性7个,交界性11个,恶性8个。肿瘤形...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6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各病理亚型的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26个分叶状肿瘤中良性7个,交界性11个,恶性8个。肿瘤形态、大小、位置在各病理亚型间分布无差异。X线检查显示肿块多为密度增高(22/26),良性和交界性多为类圆形,恶性多呈分叶状形态(P=0.033);交界性与恶性分叶状肿瘤边界不清晰,良性边界清晰(P=0.012)。17个肿瘤行MRI检查,T2WI上肿瘤为高信号(12/17),并能见其中更高亮的囊变裂隙区(8/12)。交界性和恶性分叶状肿瘤在T2WI上易出现低信号分隔(P=0.021),增强扫描后也显示低信号分隔(P=0.028)。结论:分叶状肿瘤的X线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MR-T2WI及增强扫描对判断分叶状肿瘤的病理亚型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状肿瘤 乳腺 乳腺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药对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微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沈钰新 赵伟新 +4 位作者 王升平 陈佳艳 刘笛 蒋国 樊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17-822,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临床数据显示对于局部晚期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放疗或化疗较传统化放疗可能更具优势,但其机制,特别是对血管微环境的影响依旧不甚明确。该研究通过CT灌注... 背景与目的:临床数据显示对于局部晚期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放疗或化疗较传统化放疗可能更具优势,但其机制,特别是对血管微环境的影响依旧不甚明确。该研究通过CT灌注成像技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T perfusion)对NSCLC肿瘤局部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恩度单药对NSCLC肿瘤血管微环境的影响。方法: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认的初治ⅢB/Ⅳ期NSCLC患者可入组本研究。全部患者接受7.5 mg?m2恩度单药治疗14 d,于基线期及治疗后分别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获取灌注图像并定量分析血流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以及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结果:7例患者(4例为ⅢB期,3例为Ⅳ期)入组,均完成基线期及恩度单药治疗后CT灌注扫描。血流灌注参数BF、BV、PS的中位值于治疗前后分别为27.1/48.9 m L·(100 m L·min)-1、86.8/84.8 m L·100 m L-1以及45.0/54.0 m L·(100m L·min)-1。经过14 d恩度单药治疗,肿瘤BF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28),而BV值与PS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V:P=0.398;PS:P=0.237)。结论:恩度单药治疗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后,可导致肿瘤局部灌注血流量明显上升而通透性和血容量则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内皮抑素 CT灌注成像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在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15
作者 范素梅 信聪伶 +4 位作者 朱来芳 刘畅 徐蕊 周正荣 程玺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0-577,共8页
背景与目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面临挑战,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初步显示出临床获益,但现有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对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背景与目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面临挑战,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初步显示出临床获益,但现有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对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本研究获得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伦理批号:(2024)伦审第(015)号]并豁免患者知情同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0例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分为观察组70例(卡瑞利珠单抗,可联合化疗与靶向治疗)和对照组60例(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2.9%,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0.0%,显著优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对照组(ORR=20.0%,χ^(2)=36.1,P<0.001;DCR=40.0%,χ^(2)=21.8,P<0.001)。观察组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优于对照组(中位PFS=7.0个月,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而患者的年龄、复发转移部位、初始治疗方式和病理学类型对PFS无显著影响。观察组有29例患者(41.4%)发生≥3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管增生、甲减、过敏和腹泻等。结论:在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延长了患者的PFS。尽管存在一定比例的≥3级不良反应,但整体上患者可接受。在实际临床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治疗 化疗 靶向治疗 复发 转移 初治晚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b值DWI在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沈丽娟 周良平 +2 位作者 彭卫军 杨晓群 岳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而Fuhrman核级系统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肾细胞癌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而Fuhrman核级系统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肾细胞癌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Fuhrman核级的相关性,评价各指标在鉴别Fuhrman核级高级别与低级别肿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CCRCC的患者33例,后处理选择不同b值组合测量肿瘤ADC值,分析其与Fuhrman核级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性曲线评价不同b值组合所得ADC值在鉴别Fuhrman核级低级别(1、2级)及高级别(3、4级)CCRCC中的诊断效能。通过约登指数得出各参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在33例CCRCC患者中,Fuhrman核级1级1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2例,不同b值所得肿瘤ADC值(ADC_(0-800)ADC_(0-400-800)ADC_(0-600-1200)、ADC_(0-400-800-1200)及ADC_(tatal))与肿瘤Fuhrman核级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0.511、-0.603、-0.645、-0.610,其中ADC_(0-400-800-1200)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高。Fuhrman高级别组CCRCC的ADC值均明显低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9、0.757、0.813、0.844、0.835,以ADC_(0-400-800-1200)最大,但是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ADC值鉴别CCRCC高、低级别的灵敏度分别为86.7%、73.3%、60.0%、86.7%和86.7%;特异度分别为66.7%、77.8、72.2%、77.8%和72.2%。结论:ADC_(0-800)、ADC_(0-400-800)、ADC_(0-600-1200)、ADC_(0-400-800-1200)、ADC_(tatal)与肿瘤Fuhrman核级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并在鉴别Fuhrman核级高级别与低级别肿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Fuhrman核级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辅助X线诊断乳腺癌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汪晓红 王玖华 +1 位作者 耿道颖 顾雅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在乳腺癌X线诊断中,辅助应用CAD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自1999~2002年4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并具X线检查的病例,分别使用放射科医师独立诊断和其辅助应用CAD系统(激光扫描法)诊断,统计各自诊断发现肿块及... 目的:初步探讨在乳腺癌X线诊断中,辅助应用CAD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自1999~2002年4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并具X线检查的病例,分别使用放射科医师独立诊断和其辅助应用CAD系统(激光扫描法)诊断,统计各自诊断发现肿块及微钙化的敏感性,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放射科医师独立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80.94%,辅助CAD诊断敏感性为88.01%,其中对肿块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1.42%,89.38%;对微钙化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0.70%,94.74%。结论:放射科医师辅助CAD的应用使钼靶诊断乳腺癌检出率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对于微钙化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 X线诊断 乳腺癌 钼靶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指数DWI对前列腺外周带局限性癌的诊断价值:与单指数DWI对照 被引量:5
18
作者 岳磊 刘晓航 +2 位作者 周良平 毛健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6-622,共7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初诊时尚处于局限性阶段,但目前常规的单指数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局限性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困... 背景与目的: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初诊时尚处于局限性阶段,但目前常规的单指数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局限性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困难。该研究旨在应用双指数函数模型探究外周带局限性前列腺癌及慢性炎性反应的水弥散特性,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和正常组织的双指数参数的差异,评价双指数DWI鉴别局限性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并与单指数DWI相比较。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局限性癌16例,穿刺证实的前列腺炎性反应患者14例,行常规DWI(b值为0和1 000 s/mm^2)和一项10个b值(0~3 000 s/mm^2)DWI检查。测量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及正常组织的单指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快弥散系数(fast ADC,ADCf)、快弥散系数比例(f)和慢弥散系数(slow ADC,ADCs)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参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共测量和计算18处前列腺癌、18处前列腺炎性反应和37处前列腺外周带组织的单、双指数参数。前列腺癌ADC[(0.83±0.11)×10^(-3)mm^2/s]低于其他组织(P<0.01)。前列腺炎ADC[(1.45±0.19)×10^(-3)mm^2/s]低于正常外周带组织[(1.67±0.31)×10^(-3)mm^2/s,P<0.01]。前列腺癌的ADCf[(1.54±023)×10^(-3)mm^2/s]、f[(45.8±5.4)%]及ADCs[(0.52±0.15)×10^(-3)mm^2/s]明显低于其他组织(P<0.01)。与正常外周带组织的ADCf[(3.90±0.40)×10^(-3)mm^2/s]、f[(67.3±8.2)%]和ADCs[(1.51±0.36)×10^(-3)mm^2/s]相比,前列腺炎的ADCf[(3.06±0.49)×10^(-3)mm^2/s]、f[(47.9±3.9)%]和ADCs[(0.91±0.29)×10^(-3)mm^2/s]明显降低(P<0.01)。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时,ADC和ADC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约为0.96和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f和ADCf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低于ADC(P<0.01)。结论:双指数DWI可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炎性反应及正常组织提供特征性的参数ADCf、f和ADCs,且ADCf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的准确性与ADC相当。因此,双指数DWI对于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 双指数衰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原发良、恶性肿瘤CT表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程玉书 周正荣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07-81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腮腺富含脂肪组织,与周围骨骼肌肉形成天然对比,CT能够较好地评价腮腺病变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术前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判断与评估能够有效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本研究探讨CT对腮腺原发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 背景与目的:腮腺富含脂肪组织,与周围骨骼肌肉形成天然对比,CT能够较好地评价腮腺病变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术前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判断与评估能够有效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本研究探讨CT对腮腺原发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定性诊断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7例腮腺原发良性肿瘤和15例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32例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生进行阅片分析。结果:本组良性肿瘤(14/17)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而恶性肿瘤(9/15)以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影常见,P=0.027。良性肿瘤(6/17)常出现散在小片状低密度灶,恶性肿瘤组未见散在片状低密度灶,P=0.019。良性肿瘤(13/17)大部分边缘光滑清晰,恶性肿瘤(11/15)多表现为边缘毛糙模糊,P=0.012。个别良性肿瘤(2/17)与胸锁乳突肌分界欠清,恶性肿瘤部分(9/15)侵犯咬肌或胸锁乳突肌,P=0.008。良性肿瘤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血管神经侵犯,恶性肿瘤6例(6/15)出现肿大淋巴结,4例(4/15)出现神经血管侵犯,P值分别为0.006和0.038。结论: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低密度灶分布以及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情况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点,淋巴结转移及血管神经侵犯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征象。综合多指标观察分析,CT能对大多数腮腺良、恶性肿瘤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肝脏淋巴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丁建辉 彭卫军 +1 位作者 周正荣 钟国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提高对继发性肝脏淋巴瘤的CT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4年8月共7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其中霍奇金淋巴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所有病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肝脏病灶均有缩小... 目的:提高对继发性肝脏淋巴瘤的CT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4年8月共7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其中霍奇金淋巴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所有病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肝脏病灶均有缩小或消失,以此推断淋巴瘤肝脏浸润。所有病例均经超声检查发现肝占位,进而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进一步明确。结果:在7例继发性肝淋巴瘤中,肝孤立性占位1例(14%),6例(86%)表现为多发占位。CT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后5例无明显强化,2例出现边缘强化。结论:尽管继发性肝脏淋巴瘤缺乏特征性CT表现,但结合临床资料,继发性肝脏淋巴瘤可以被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肝脏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