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疗中肿瘤生长数学模型及放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萌 赵改平 +2 位作者 夏费一 许海飞 俞晓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2-298,共7页
目的建立放射治疗下肿瘤生长及浸润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放射治疗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进行敏感性分析。方法建立放射治疗前后肿瘤生长和浸润随时间演变的数学模型,模型包括肿瘤浸润过程中4个关键变量:肿瘤细胞、细胞外基质、基质降解酶和... 目的建立放射治疗下肿瘤生长及浸润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放射治疗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进行敏感性分析。方法建立放射治疗前后肿瘤生长和浸润随时间演变的数学模型,模型包括肿瘤浸润过程中4个关键变量:肿瘤细胞、细胞外基质、基质降解酶和氧,利用线性二次(LQ)模型模拟放疗后的肿瘤细胞存活概率,探讨肿瘤放射治疗下不同放疗方案和系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将传统放疗和术中靶向放射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总剂量不变的前提下,放疗结果与放疗系数成正比,与放疗频率无关联;术中靶向放疗与标准治疗相比,治疗成效更好。结论模拟结果和临床实验结果基本相符,术中靶向放疗作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肿瘤生长浸润 数学模型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汪晓红 耿道颖 +1 位作者 顾雅佳 彭卫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分析各种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对87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特点。结果:通过分析比较87例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 目的:分析各种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对87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特点。结果:通过分析比较87例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发现浸润性导管癌多呈星芒状或蟹足状肿块,边缘不规则或伴毛刺,边界不清,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或不规则环状强化,SI-Time曲线以III型为主;导管原位癌常为局限于一个象限内的锲形分布不规则异常信号灶,内部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后呈线样分支状强化,SI-Time曲线以II、III型为主;黏液腺癌多表现T2WI较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或仅见轻度强化改变,SI-Time曲线以IV型为主;交界性分叶状肿瘤瘤体较大,边缘呈分叶状,有多结节融合样改变,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部分内部可伴囊变;转移性乳腺癌为多发性明显强化的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湿疹样癌多表现为乳头表面凹凸不平,增强后明显强化;乳腺淋巴瘤、髓样癌及腺样囊性癌等少见病变亦因其不同的病理基础而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乳腺恶性肿瘤因其不同的病理基础,表现出不同的MRI特征,正确认识将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恶性肿瘤 MRI 病理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检查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肖勤 顾雅佳 杨天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33-335,338,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分析 ,旨在提高对外周神经外胚层肿瘤 (pPNET)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影像和病理资料的 6例pPNET。结果 :软组织pPNET的CT表现为大的、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 ,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 ,不伴钙化 ,增... 目的 :通过对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分析 ,旨在提高对外周神经外胚层肿瘤 (pPNET)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影像和病理资料的 6例pPNET。结果 :软组织pPNET的CT表现为大的、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 ,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 ,不伴钙化 ,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骨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 ,无新生骨、瘤骨 ,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在SE序列T1W表现为等肌肉信号 ,T2 W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 ,增强后强化不均匀 ,可见类似包膜和分隔样改变。结论 :pPNET的影像学表现没有明显特征性。CT和MRI的作用主要用于描述肿瘤内部结构、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神经的关系 ,同时可以提供肿瘤远处转移的信息 ,对临床手术可切除性与评价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介入治疗中知情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毕正宏 李克 +4 位作者 林森浩 陶虹月 刘彬 任新平 刘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了解放射性介入治疗中患者对X射线危害性的知情现状及医生对患者的告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4家医院共60位接受放射性介入治疗的患者或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并分析结果。结果:55位(96%)患者表示其接受介入... 目的:了解放射性介入治疗中患者对X射线危害性的知情现状及医生对患者的告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4家医院共60位接受放射性介入治疗的患者或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并分析结果。结果:55位(96%)患者表示其接受介入治疗前主治医生明确向其告知了X射线损伤的相关信息。接受问卷调查的所有患者均认为医生告知其X射线的危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学历水平较高者及有从事医务工作亲友者在受诊前对X射线损伤知晓率明显高于学历水平低者或没有从事医务工作亲友者,(P=0.001)。结论:各知识阶层及家庭状况不同的患者对X线放射性损伤的了解情况存在差异。放射性介入治疗中X射线危害性的知情同意实施力度尚可,但仍需加强,特别是对文化水平不高以及没有从事医疗工作亲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介入治疗 X射线危害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培安 周正荣 张国福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建立兔肢体软组织肿瘤模型,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于软组织肿瘤成像的合适的b值。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月龄2~3个月,体重1.5~2.0kg,雌雄不限),将肿瘤瘤株种植在左前上肢内侧。在种植瘤株后2... 目的:建立兔肢体软组织肿瘤模型,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于软组织肿瘤成像的合适的b值。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月龄2~3个月,体重1.5~2.0kg,雌雄不限),将肿瘤瘤株种植在左前上肢内侧。在种植瘤株后2~3周使用1.5T磁共振仪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200、400、600、800和1000s/mm2。在MRI检查后3~4周分批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组织,观察肿瘤的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肿瘤成瘤率96%(24/25)。种瘤后14、21和28天,肿瘤直径分别约为2.0、4.0和5.5cm。肿瘤直径比较小(14天)时,质地硬,肿瘤坏死、瘤周水肿很少见。在常规T1WI上肿瘤实质多呈等信号,瘤内出血少见;T2WI上肿瘤实质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中央和瘤周可见信号更高的坏死、水肿区;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强化更显著。DWI图像上,当b值较小时(200s/mm2)受T2透过效应影响明显,b值比较大时(1000s/mm2)图像信噪比下降明显,b值为600和800s/mm2时,图像质量比较好;b值为200、400、600、800和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56±0.11)、(1.32±0.12)、(1.25±0.10)、(1.19±0.08)和(1.14±0.07)mm2/s;b值为600和800s/mm2时,肿瘤实质的ADC值明显小于坏死区及周围肌肉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DWI可以用于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的观察,b值为600和800s/mm2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DWI图像。肿瘤组织、肌肉组织及坏死组织的ADC值明显不同,DWI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FIESTA和增强FSPGR序列诊断头颈部肿瘤三叉神经侵犯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玉书 周正荣 +1 位作者 彭卫军 唐峰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1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快速稳态进支动成像(3D-FIESTA)序列和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在显示头颈部肿瘤三叉神经侵犯中的价值。方法:22例有三叉神经损害症状的患者使用1.5TMR成像仪,进行3D-FIESTA横断面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 目的:探讨三维快速稳态进支动成像(3D-FIESTA)序列和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在显示头颈部肿瘤三叉神经侵犯中的价值。方法:22例有三叉神经损害症状的患者使用1.5TMR成像仪,进行3D-FIESTA横断面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并采用横断面及冠状面FSPGR脂肪抑制序列行增强扫描。重点观察和评价三叉神经脑池段、海绵窦段、圆孔及翼腭窝内上颌支段、卵圆孔及咀嚼肌间隙下颌支段的侵犯情况,并对两种方法中神经侵犯的显示情况进行等级评分和统计分析。结果:3D-FIESTA序列和增强FSPGR序列T1WI均能较好显示脑池段三叉神经的侵犯(P>0.05)。对脑池段外(海绵窦、圆孔、卵圆孔、翼腭窝和咀嚼肌间隙)三叉神经受侵的显示,增强FSPGR序列优于3D-FIESTA序列(P<0.05)。三叉神经及其分支受侵在增强FSPGR序列上表现为明显强化肿块影,低信号结节以及边缘强化、中央呈低信号的"靶环样"结节改变;3D-FIESTA序列上主要表现为低信号结节或肿块影,以及神经孔道不规则扩大,其内见低信号软组织影。结论:3D-FIESTA序列能较好显示受侵犯的脑池段三叉神经,但在脑池段外三叉神经侵犯的显示上不及增强FSPGR序列,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显示各段三叉神经的侵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定量灌注参数评价子宫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徐阿巧 赵振华 +5 位作者 杨建峰 韦明珠 郑静 鲁君敏 胡红杰 张盛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5-709,共5页
子宫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可根据多种已知的药物动力学模型,采用时间-信号曲线进行分析,模拟出血管(血浆)内外对比剂的分布规律和交换过程,从而定量描述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所获得... 子宫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可根据多种已知的药物动力学模型,采用时间-信号曲线进行分析,模拟出血管(血浆)内外对比剂的分布规律和交换过程,从而定量描述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所获得的功能参数能准确无创地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状态,为子宫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肿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大恶性肿瘤影像分级检查推荐方案(1.0版)之乳腺癌 被引量:5
8
作者 武刚 李雪梅 顾雅佳(审校)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4-437,共4页
—、概况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5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其中乳腺癌以17.10%的发病率居女性十大肿瘤首位。二、设备设置各地各级医院设备设置差异很大,暂以上海市为参考。基础级:超声。提高级:超声,乳腺X线摄影... —、概况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5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其中乳腺癌以17.10%的发病率居女性十大肿瘤首位。二、设备设置各地各级医院设备设置差异很大,暂以上海市为参考。基础级:超声。提高级:超声,乳腺X线摄影、1.5TMRI。强化级:超声,乳腺X线摄影、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1.5TMRI、3.0T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癌症中心 恶性肿瘤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乳腺癌 死亡分析 推荐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大恶性肿瘤影像分级检查推荐方案(1.0版)之淋巴瘤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光武 彭卫军(审校)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2-485,共4页
—、概述淋巴瘤(lymphoma)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组异质性的肿瘤性疾病,起源于发生突变的单个淋巴细胞。淋巴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主要发生于淋巴结,亦可发生于肺、胃、肠、脑、骨骼、皮肤等结外器官。根据肿瘤细胞的形... —、概述淋巴瘤(lymphoma)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组异质性的肿瘤性疾病,起源于发生突变的单个淋巴细胞。淋巴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主要发生于淋巴结,亦可发生于肺、胃、肠、脑、骨骼、皮肤等结外器官。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在中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中淋巴瘤占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免疫表型 肿瘤性疾病 NHL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的乳腺癌HER2状态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一品 陆逸平 +3 位作者 邓亚兰 张家天 尹波 赵凌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影像的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32例(HER2阳性350例,阴性982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数据和临床信息。由放射科医生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影像的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32例(HER2阳性350例,阴性982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数据和临床信息。由放射科医生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再将其外扩2、5、10、15mm得到4个瘤周ROI,分别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瘤内和瘤周模型;其后,对临床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临床模型;最后将瘤内、最佳瘤周和临床模型的预测结果输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三者联合模型。结果:T分期、病灶形式(钙化、肿块或不对称致密)、是否伴有腋窝肿大淋巴结、是否伴有糖尿病在HER2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筛选出15个瘤内和7个10mm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最终联合模型的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95%CI0.741~0.839),校准曲线显示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基于DM的瘤内+瘤周+临床联合模型可以作为无创评估乳腺癌HER2状态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数字乳腺X线摄影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亚型的双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文韬 王添平 +3 位作者 陈晓军 张国福 李海明 张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0-899,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 目的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首先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图像对肿瘤进行生境亚区域分区,随后从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DWI和CE图像的不同亚区域提取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应用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建立预测p53异常型EC的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表现出最佳综合预测性能的模型被选为生境影像组学模型。采用相同程序,建立基于T1WI、T2WI、DWI和CE共4个序列的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的差异。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应用的临床收益。结果经特征选择后保留8个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10个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和3个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高,分别为0.855(0.788~0.922,训练集)和0.769(0.631~0.907,验证集)。DeLong检验显示训练集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P=0.001),但测试集差异不显著(P=0.543);两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均优于临床模型(P=0.007,训练集;P=0.038,验证集)。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阈值概率0.2~0.8之间均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收益。结论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p53异常型的EC,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和临床模型,有助于术前EC的无创性分子亚型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EC) MRI 预测模型 生境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对中国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标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8
12
作者 王霄英 周良平 +4 位作者 丁建平 李飞宇 山刚志 肖江喜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波谱分析 (MRS)对前列腺癌 (PCa)的鉴别诊断价值 ,初步确定中国人前列腺癌的MRS诊断标准。方法 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PCa 2 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2 3例和正常老年志愿者 17例以六分区的方法进行MRS定量分析。在... 目的 评价磁共振波谱分析 (MRS)对前列腺癌 (PCa)的鉴别诊断价值 ,初步确定中国人前列腺癌的MRS诊断标准。方法 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PCa 2 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2 3例和正常老年志愿者 17例以六分区的方法进行MRS定量分析。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取材位置归入相应的分区 ,测量其 (胆碱 +肌酸 ) /枸椽酸盐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 ,CC/C]的比值。计算MRS对癌区外周带和非癌区外周带 (包括BPH患者的和PCa患者的 )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Ca患者癌区外周带及非癌区外周带的CC/C值分别为 :0 .42± 0 .19、2 .13± 0 .82和 0 .60± 0 .2 0。以正常人CC/C值的 -x +3SD为癌的诊断标准 ,将CC/C >0 .99者诊断为PCa区。本标准和国外文献标准 (CC/C >0 .86)鉴别PCa区与非PCa区的敏感性分别为 96.0 %和 97.3 % ( χ2 =0 .2 0 7,P =0 .64 9) ,特异性分别为94.7%和 86.3 % ( χ2 =4.5 63 ,P =0 .0 0 5 ) ,准确性分别为 95 .1%和 89.4% ( χ2 =5 .95 0 ,P =0 .0 15 )。结论 以CC/C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前列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CT及MRI表现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敏 周良平 +4 位作者 刘庆喜 陈海玲 陆志前 孙启飞 储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n=4)、盆部(n=1)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MRI表现。结果5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单发肿块3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小子灶2例。CT平扫与肌... 目的探讨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n=4)、盆部(n=1)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MRI表现。结果5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单发肿块3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小子灶2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MR平扫与肌肉相比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病变在动脉期和延迟扫描均持续高度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3例肿块(直径≥4cm)增强扫描内部见结节状或裂隙状CT低密度区和MR低信号区。结论CT及MR能清晰显示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特征,熟悉这些特征对于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腹部 盆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前列腺和精囊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丁建平 王霄英 +3 位作者 周良平 王继琛 肖江喜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 探讨正常中青年男性前列腺和精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 ,并比较b值不同时 ,前列腺和精囊ADC值的差异。方法 使用EPI扫描序列 ,对 15例 2 3~ 42岁的正常男性盆腔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b值分别为3 0 0、60 0、80 0、10... 目的 探讨正常中青年男性前列腺和精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 ,并比较b值不同时 ,前列腺和精囊ADC值的差异。方法 使用EPI扫描序列 ,对 15例 2 3~ 42岁的正常男性盆腔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b值分别为3 0 0、60 0、80 0、10 0 0s/mm2 ,测量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结果 在四个不同的b值时 ,均获得了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 ,在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b值越小 ,ADC值越大 (P <0 .0 5 )。结论 EPI DWI扫描序列可用于前列腺和精囊的检查 ,不同b值测出的前列腺中央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脏MR弥散、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管生 赵卫东 +5 位作者 周康荣 彭卫军 唐峰 毛健 曹光 孙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850-852,共3页
目的 探讨 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功能成像的可行性和最佳序列及参数。方法 选用不同序列及参数分别对正常及病变大鼠 42只进行MR肝脏扫描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弥散成像能显示T2WI所显示的所有结节 ,DWI还能反映... 目的 探讨 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功能成像的可行性和最佳序列及参数。方法 选用不同序列及参数分别对正常及病变大鼠 42只进行MR肝脏扫描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弥散成像能显示T2WI所显示的所有结节 ,DWI还能反映大鼠肝脏各叶早期的不均质性改变 ,即早期肝硬化的表现 ,表现为相应病变叶的不均匀片状信号增高 ;肝实质灌注曲线满意 ;常规形态大鼠肝脏成像质量较文献报道有明显提高 ,图像信噪比高 ,可显示 1mm以下病变。结论  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成像的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灌注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淋巴瘤CT和MRI表现 被引量:22
16
作者 丁建辉 彭卫军 +6 位作者 周良平 严福华 朱雄增 许玲辉 张帅 钟国民 唐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09-414,共6页
目的:提高对肝脏淋巴瘤CT及MRI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淋巴瘤,其中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例。2例原发性肝NHL分别为手术及穿刺证实,另22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肝脏病灶... 目的:提高对肝脏淋巴瘤CT及MRI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淋巴瘤,其中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例。2例原发性肝NHL分别为手术及穿刺证实,另22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肝脏病灶均有缩小或消失,以此推断淋巴瘤肝脏浸润。21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结果:①病变表现形式:肝脏单发病灶8例(33%),多发病灶15例(63%),肝脏弥漫性浸润1例(4%)。②CT表现:平扫肝脏病变绝大多数呈低密度(13/14),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明显强化(11/21)或仅表现为轻度强化(10/21)。③MRI表现:T_1WI肝脏所有病变均呈低信号,T_2WI大多数(6/8)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无明显强化(3/8)或轻度强化(5/8)。④本组有6例血管穿过病灶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狭窄、包绕等受侵表现。结论:肝脏淋巴瘤多数平扫呈低密度或低信号(T_1WI),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大多数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病灶内有血管穿过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受侵可能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肝脏病灶特点,肝脏淋巴瘤可以被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春萌 师英强 +4 位作者 傅红 赵广法 周烨 王坚 许玲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73-875,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质肿瘤,这些肿瘤通常存在酪氨酸受体激酶KIT(75%~80%)或PDGFRA(5%~10%)激活性突变。激活性突变使配体独立激活,然后激发KIT或PDG-FRA组成性激活介...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质肿瘤,这些肿瘤通常存在酪氨酸受体激酶KIT(75%~80%)或PDGFRA(5%~10%)激活性突变。激活性突变使配体独立激活,然后激发KIT或PDG-FRA组成性激活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生不可控制的细胞增生,同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 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召珍 贺益萍 +3 位作者 沈俊 许玲辉 盛伟琪 师英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9,共6页
背景与目的:内镜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运用的胃癌术前分期的检查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已广泛开展,因此提高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本文旨在探讨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high frequenc... 背景与目的:内镜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运用的胃癌术前分期的检查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已广泛开展,因此提高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本文旨在探讨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high frequency endoscopic ultrasound mini probe,UMP)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4月,对63例胃癌患者术前分别行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UMP与MSCT对T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26%(51/62)和88.71%(5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MP与MSCT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8.89%;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则是79.25%和88.68%。结论:UMP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内镜下查找浅表病灶应首选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RS与血清PSA、PSAD相关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飞宇 王霄英 +3 位作者 丁建平 周良平 肖江喜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S特征与血清PSA浓度及PSAD的相关性。方法  18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 ,在中央区设定兴趣区后利用 3DMRS测定各兴趣区 (Cho +Cre) /Cit的比值 ,计算出每位患者中央区 (Cho +Cre...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S特征与血清PSA浓度及PSAD的相关性。方法  18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 ,在中央区设定兴趣区后利用 3DMRS测定各兴趣区 (Cho +Cre) /Cit的比值 ,计算出每位患者中央区 (Cho +Cre) /Cit比值的平均值 ,与其血清PSA浓度及PS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o +Cre) /Cit比值和血清PSA浓度呈负相关关系 (r =-0 .14 0 ) ,无统计学意义 (P =0 .5 81>0 .0 5 ) ,与PSAD也呈负相关关系 (r =-0 .494)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3 7<0 .0 5 )。结论  (Cho +Cre) /Cit比值较低的BPH患者往往伴有较高的PSA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特异抗原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的CT分期与手术病理对照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权 王玖华 +1 位作者 盛伟祺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CT分期的价值与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 46例大肠癌 48个病灶的术前CT资料 ,与手术及病理分期对照 ,观察大肠癌术前CT分期的敏感性 ,准确性。结果 :46例大肠癌 48个病灶中 ,33个局部肿瘤突破浆膜层 (T4) ,CT正确诊... 目的 :探讨大肠癌CT分期的价值与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 46例大肠癌 48个病灶的术前CT资料 ,与手术及病理分期对照 ,观察大肠癌术前CT分期的敏感性 ,准确性。结果 :46例大肠癌 48个病灶中 ,33个局部肿瘤突破浆膜层 (T4) ,CT正确诊断 31个 ,表现为肠壁外缘不光整伴线样影伸向周围脂肪组织或结节样突出或肠周脂肪密度增高。 40例行根治性切除 ,其中 2 0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 ,1 7例转移淋巴结大小未超过 1cm ;CT检出转移淋巴结敏感性 70 % (1 4 / 2 0 ) ,特异度 85 % (1 7/ 2 0 )。本组CTT、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 81 .2 5 %、77.50 % ,远处转移显示率高 ,肝 4/ 4 ,腹膜 6/ 7。结论 :CT对大肠癌T4期的判断准确度高 ,肠旁侵犯范围显示佳 ,是发现大肠癌远处转移的有效手段 ,但对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CT分期 手术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