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D脊形滤波器提高碳离子治疗效率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张利嘉 SCHLEGEL Nicki +2 位作者 盛尹祥子 韩榕城 赵静芳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7-464,共8页
背景与目的:脊形滤波器(ripple filter,RiFi)是一种在粒子束治疗中展宽布拉格峰的被动能量调制器。1D-RiFi为波浪形结构,能将单能碳离子束流展宽至3 mm,而2D-RiFi采用二维沟槽结构,能将束流展宽至6 mm。本研究旨在以1D-RiFi为参照,通过... 背景与目的:脊形滤波器(ripple filter,RiFi)是一种在粒子束治疗中展宽布拉格峰的被动能量调制器。1D-RiFi为波浪形结构,能将单能碳离子束流展宽至3 mm,而2D-RiFi采用二维沟槽结构,能将束流展宽至6 mm。本研究旨在以1D-RiFi为参照,通过对比水模体计划和临床患者计划,分析2D-RiFi在剂量分布优化、治疗效率提升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剂量控制方面的潜在优势,评估其在临床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研究设计基于水模体和20例患者的碳离子治疗计划,分别使用1D-RiFi和2D-RiFi生成治疗计划。水模体计划采用80 mm×80 mm×80 mm的立方体靶区,射程分别为95、105、190和290mm。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碳离子治疗的患者中,按照不同肿瘤部位的比例进行分层,随后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的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例患者(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4例前列腺肿瘤患者、4例肺部肿瘤患者、2例胰腺肿瘤患者、2例肝肿瘤患者和2例肩部肿瘤患者)。重点分析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剂量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临床靶区(clinicaltargetvolume,CTV)受到95%处方剂量的体积(V_(95))等剂量学指标,以及OAR剂量。统计比较两种RiFi计划所需的能量层数、束流时间和照射时间。所有数据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已获得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40311EXP-01)。结果:对于水模体计划,1D-RiFi计划的HI、CI、V_(95)和平坦度分别为0.04±0.01、1.10±0.03、99.92%±0.06%和6.52%±0.61%,2D-RiFi计划的HI、CI、V_(95)和平坦度分别为0.04±0.01、1.11±0.04、99.92%±0.06%和7.52%±0.81%。1D-RiFi计划末端挡块和侧向挡块的平均剂量分别为(1.34±0.43)Gy[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和(0.98±0.05)Gy(RBE),2D-RiFi计划末端挡块和侧向挡块的平均剂量分别为(1.47±0.33)Gy(RBE)和(0.94±0.03)Gy(RBE)。相比1D-RiFi,使用2D-RiFi的计划平均束流时间下降43%,能量层数平均下降48%。临床患者计划比较显示,1D-RiFi计划的HI、CI和V_(95)分别为0.07±0.04、1.94±0.67和98.81%±1.61%,2D-RiFi计划的HI、CI和V_(95)分别为0.07±0.05、1.95±0.70和98.79%±1.69%,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65和0.66)。使用2D-RiFi时OAR的平均剂量略微增加(平均增加0.8%,P=0.62),但均满足耐受标准。使用2D-RiFi的临床患者计划能量层数下降45%~50%,平均下降48%;束流时间下降32%~49%,平均下降44%;照射时间下降28%~41%,平均下降36%。结论:使用2D-RiFi制定碳离子治疗计划可以获得与1D-RiFi治疗计划相同的靶区覆盖,OAR受照剂量虽略有增加,但均可满足临床要求。应用2D-RiFi可以显著减少碳离子治疗的能量层数、束流时间和照射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型滤波器 碳离子治疗 剂量学 临床效率 剂量分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原发性肝癌69例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世雄 朱小东 +2 位作者 蒋国梁 陈龙 杨云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8-480,491,共4页
背景与目的:巨大肝癌手术难度大,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但效果差。本研究旨在评价无法手术切除巨大肝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疗效。方法:1999年4月-2003年8月,对69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大(直径≥10cm)原发性肝癌进行3-DCRT... 背景与目的:巨大肝癌手术难度大,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但效果差。本研究旨在评价无法手术切除巨大肝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疗效。方法:1999年4月-2003年8月,对69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大(直径≥10cm)原发性肝癌进行3-DCRT,其中UICC/AJCC T3期36例,T4期33例,均为N0,合并有门脉癌栓(PVTT)29例。根据Child—Pugh肝硬化分级,A级54例,B级15例。可见肿瘤体积(GTV)为(710±436)cm^3(169~2097cm^3),每次分割剂量4~8Gy,照射次数为(11±2)次(7~15次),肿瘤剂量(53.6±6.6)Gy,每周3次,隔日1次。结果:7例患者3-DCRT后3个月内死亡,未能评价即期疗效,总有效(CR+PR)率47%(29/62),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0%和17%。T分期、GTV、门脉癌栓(PVTT)和分割剂量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Child—Pugh分级是独立的预后因子(P=0.047,相对危险度=2.402):结论:3-DCRT对于无法手术切除巨大肝癌有一定的疗效,Child—Pugh分级是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晓波 蒋国梁 陈佳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4-47,51,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预后的因素并建立预后指数模型。方法 :选择 1994年 1月~2 0 0 0年 12月收治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 61例 ,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各种因素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 ,以Cox模型所得各因素的变异...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预后的因素并建立预后指数模型。方法 :选择 1994年 1月~2 0 0 0年 12月收治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 61例 ,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各种因素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 ,以Cox模型所得各因素的变异系数和分组值乘积之和计算预后指数 (PI)。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 8个月 ,第一、二年生存率分别为 3 0 %和 10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PS评分较高、单发脑转移、无颅外转移和同时行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单因素分析还发现年龄、颅外转移部位和放疗总剂量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预后。RPA分级 (RecursivePartitioninganalysis)亚组和预后指数亚组的中位生存期一致 ,均为 16、9、3个月。 结论 :KPS、脑转移灶数目、有无颅外转移和化疗与否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呼吸控制用于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肝脏位置重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建东 蒋国梁 +2 位作者 徐志勇 张小建 邱健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0-39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呼吸运动能造成肝癌放疗靶区的扩大,限制了放疗剂量的增加.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提供了一种减少呼吸运动的简便方法,肝脏位置重复性较好是使用ABC技术减少靶区边界外放的一个重要前题,然而对使用... 背景与目的:呼吸运动能造成肝癌放疗靶区的扩大,限制了放疗剂量的增加.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提供了一种减少呼吸运动的简便方法,肝脏位置重复性较好是使用ABC技术减少靶区边界外放的一个重要前题,然而对使用该技术放疗过程中深吸气后肝脏位置的重复性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对ABC用于原发性肝癌放疗肝脏位置的重复性进行了测量.方法:入组本研究的患者共20人,其中16例肝癌碘油沉积良好.所有的患者进行了ABC呼吸训练和ABC控制下的放射治疗.在常规模拟机透视下测量一次屏气过程肝脏位置的稳定性和通过5次反复屏住吸气表示的一次放疗中肝脏位置的重复性.每周用兆伏级X线电子射野影像仪拍摄验证片与放疗计划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ion radiograph,DRR)比较测量分次放疗间肝脏位置在头脚方向上的重复性,通过每周在模拟机下体模固定在治疗体位拍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碘油在前后和左右位置上距离脊柱垂直距离的变化值,计算肝脏位置在这两个方向上的重复性.结果:所有患者配合良好,均能全程耐受ABC放疗屏气,没有1例因为不能耐受中断放疗.在平静呼吸状态下,患者膈在头脚方向上运动幅度平均为1.6 cm(范围:1.0~2.6 cm).在透视下测得一次屏气过程中肝脏上下移动幅度平均为1.3 mm(范围:0.0~2.9 mm).使用ABC放疗时一次放疗中和分次放疗间肝脏位置在头脚方向上的重复性(标准差)分别为1.6 mm和6.6 mm,前后方向上的重复性分别为0.9 mm和4.2 mm,左右方向上的重复性分别为0.7 mm和5.5 mm.结论:应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对入选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时肝脏的位置重复性良好.分次放疗间的重复性要差于一次放疗中的.安全的减少计划靶区的外扩需要结合影像引导的放疗并且要考虑肝脏位置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呼吸控制技术 原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诊断和放射治疗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0
5
作者 孔琳 张有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41-647,共7页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回顾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百年历史,鼻咽癌的疗效逐步提高,尤其是近20年,疗效提高显著。在诊断方面,MRI逐渐取代CT成为鼻咽癌的标准影像学检查手段,使我们能更准确地评估鼻咽癌病灶范围,功能性影像技术的...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回顾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百年历史,鼻咽癌的疗效逐步提高,尤其是近20年,疗效提高显著。在诊断方面,MRI逐渐取代CT成为鼻咽癌的标准影像学检查手段,使我们能更准确地评估鼻咽癌病灶范围,功能性影像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N分期和M分期的准确性并预测治疗后的近期、远期疗效,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在放射治疗技术方面,60Co治疗机的问世使鼻咽癌的疗效较千伏X线机年代明显提高,相对于常规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技术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疗效,更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肿瘤放射治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放射生物学方面,鼻咽癌的非常规分割放射研究则未获突破性的成果;在综合治疗方面,鼻咽癌的综合治疗研究经历了序贯化疗到同期化疗,最终确定同期放化疗作为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本文将从临床的角度回顾鼻咽癌疗效提高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MRI PET ^60CO 调强放射治疗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潘自强 陈佳艺 冯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患者放射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手段的合理联用以及影响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4~ 2 0 0 3年期间在我院放疗科收治的 7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作为术后第...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患者放射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手段的合理联用以及影响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4~ 2 0 0 3年期间在我院放疗科收治的 7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作为术后第一次治疗失败的患者 ,其中 4 5例为锁骨上淋巴结 ,16例腋下淋巴结 ,6例内乳淋巴结 ,10例同时有 2个淋巴结区累及。中位随访时间为 34.4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 12例在放疗前接受复发灶手术切除。照射剂量范围为 5 0~ 74Gy ,中位剂量为 6 0Gy。 结果 :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4 .6 7年 ,二年、五年和八年生存率分别为 77.8%、4 7.4 %和 31.5 %。无病间期、激素受体状态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的预后因素。总计有 30例 (39% )发生再次局部和 (或 )区域性复发 ,其中 4例发生在原复发部位 ,2 6例发生在其他部位 ,胸壁是发生率最高的二次复发部位 ,总计有 18例 (2 3% )患者发生的再次复发部位中包括胸壁。首次术后病理腋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预后因素。结论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 2 3%的患者治疗后发生后续的胸壁复发 ,建议对患侧胸壁作预防性照射。首次术后病理腋淋巴结转移数目 4个及以上的患者作胸壁预防的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区域淋巴结复发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正飞 樊旼 +3 位作者 傅小龙 王丽娟 蒋国梁 赵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0-8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4月本院应用IMRT技术共... 背景与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4月本院应用IMRT技术共治疗了20例NSCLC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4(36~77)岁。根据1997年AJCC临床分期,ⅢA期3例(15%);ⅢB期15例(75%);Ⅳ期2例(10%),这2例患者均是因为对侧上颈部淋巴结转移而诊断为Ⅳ期。所有患者均接受了2~6疗程的序贯化疗。肿瘤PTV的中位体积为629.1(258.9~1204.3)cm^3,所有患者均接受200cGy/次的常规分割照射,中位处方剂量为6100(4000—6400)cGy。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放疗计划。中位随访时间为9.5(4~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放疗结束后2月时的肿瘤局控情况为:CR,2例(10%);PR,8例(40%);SD,5例(25%);PD,4例(20%);死亡,1例(5%)。按照RTOG放疗毒副反应评价标准,5例(25%)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其中Ⅰ、Ⅱ级4例,Ⅲ级1例。8例患者(40%)出现Ⅰ、Ⅱ级后期放射性肺炎,2例患者(10%)出现Ⅲ级后期放射性肺炎,其中包括1例死于放射性肺炎合并感染。有1(5%)例患者出现Ⅳ级后期放射性肺炎。有8例患者(40%)出现Ⅰ、Ⅱ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例(5%)出现Ⅲ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未发现有后期放射性食管损伤的患者。2例患者出现Ⅲ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对于部分因肿瘤跨度过大或者与重要器官过于邻近从而应用传统的3DCRT技术难以达到可接受剂量的NSCLC患者,可以考虑应用IM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增敏的新靶点ATM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劲松 陆雪官 冯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7-189,193,共4页
临床发现患遗传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ataxia-telangiectasia,A-T)综合征的患者对电离辐射具有高敏感性。通过研究表明其高放射敏感性可能归因于ATM(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基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是ATM蛋白激酶。为此,... 临床发现患遗传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ataxia-telangiectasia,A-T)综合征的患者对电离辐射具有高敏感性。通过研究表明其高放射敏感性可能归因于ATM(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基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是ATM蛋白激酶。为此,人们开发了ATM激酶的阻滞剂,如咖啡因、己酮可可碱、甲基黄嘌呤和UCN-01(7-hydroxystaurosporine)等,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获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剂 ATM基因 A-T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结的影像学分区在适形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孝深 胡超苏 冯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81-585,共5页
选择性颈淋巴结照射是治疗临床N0 期头颈部肿瘤的常用方式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要求基于影像学的淋巴结分区与勾划的准则。本文对几种常用的颈淋巴结的影像学分区方法以及在适形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一详细综述。
关键词 颈淋巴结 头颈部肿瘤 分区和勾划 放射治疗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昭志 郭小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52-555,共4页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术后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乳房重建在乳腺癌术后的治疗中也逐渐被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对乳房重建的影响成为放疗科、乳腺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技术和时机选择,以及放射...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术后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乳房重建在乳腺癌术后的治疗中也逐渐被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对乳房重建的影响成为放疗科、乳腺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技术和时机选择,以及放射治疗对重建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乳房重建对放射治疗技术设计的要求以及在不同放射治疗背景下最合适的乳房重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重建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孔琳 Nancy Y.Lee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72-676,共5页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日趋成熟,鼻咽癌是最适于调强放射治疗的肿瘤之一。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IMRT技术优于传统放射技术,IMRT技术提高了鼻咽癌的局部区域性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并改善了生存质量。准确勾画靶区和正常组织是保证鼻咽癌IMRT疗...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日趋成熟,鼻咽癌是最适于调强放射治疗的肿瘤之一。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IMRT技术优于传统放射技术,IMRT技术提高了鼻咽癌的局部区域性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并改善了生存质量。准确勾画靶区和正常组织是保证鼻咽癌IMRT疗效的前提。本文将讨论鼻咽癌的靶区勾画、给量方式、临床治疗结果及治疗相关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佳艺 蒋国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01-705,共5页
放射治疗在早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已成熟的基础上,近年的临床研究着眼于对乳房保留治疗的标准模式的挑战,包括全乳照射后瘤床加量的意义,是否有低危复发患者可以接受单纯手术以及部分乳... 放射治疗在早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已成熟的基础上,近年的临床研究着眼于对乳房保留治疗的标准模式的挑战,包括全乳照射后瘤床加量的意义,是否有低危复发患者可以接受单纯手术以及部分乳腺照射的可行性等。对于局部复发高危患者进行乳房切除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结的放射治疗可以降低2/3的局部和区域的复发率,但是目前仍然只有少数研究证实术后放疗提高了生存率,尤其关于中等复发危险的患者术后放疗是否有价值尚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将对上述进展和争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 放射治疗 术后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和勾划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王孝深 胡超苏 +1 位作者 李端树 王玖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7-271,共5页
选择性颈淋巴结照射是治疗临床N0 期头颈部肿瘤的常用方式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推广使用呼吁新的淋巴结分区与勾划的准则。外科学文献提供了这方面的大量信息 ,影像学的发展也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本文综述几种常用的颈淋巴结外科... 选择性颈淋巴结照射是治疗临床N0 期头颈部肿瘤的常用方式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推广使用呼吁新的淋巴结分区与勾划的准则。外科学文献提供了这方面的大量信息 ,影像学的发展也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本文综述几种常用的颈淋巴结外科学和影像学分区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分区 放射治疗 应用 勾划 头颈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放射治疗
14
作者 李云海 冯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92-494,共3页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术被认为是肿瘤侵犯肌层的标准治疗方法,对于不愿或由于其他情况不能接受全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替代手段,综合治疗保留膀胱的方法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放射治疗和化疗。本...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术被认为是肿瘤侵犯肌层的标准治疗方法,对于不愿或由于其他情况不能接受全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替代手段,综合治疗保留膀胱的方法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放射治疗和化疗。本文总结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以评价和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2期15例,T3期5例,T4期1例。2例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类为:移形细胞癌16例,腺癌4例,移形细胞癌伴鳞癌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放射治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最低49.2 Gy,最高69.9 Gy,中位54.5 Gy。局控及生存分析用Kap lan-M e 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中位随访期3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47.1%和36.7%,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0%,62.4%和47.5%。16例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只有采用先大野照射后小野照射者其生存与单纯小野照射者有显著性差异(χ2=5.36,P=0.02)。结论:综合治疗膀胱癌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作为不适于手术全切除患者的一种选择方法。放射治疗在膀胱癌综合治疗的作用和地位需要随机研究来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外科学 膀胱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范嘉伟(综述) 王佳舟(审校) 胡伟刚(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438,共4页
逆向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保证靶区接收足够照射剂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在IMRT治疗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尝试与优化才能在提高靶区覆盖率与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 逆向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保证靶区接收足够照射剂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在IMRT治疗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尝试与优化才能在提高靶区覆盖率与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这种常规的计划设计过程十分繁杂,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自身的经验,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评判标准。因此,如果可以在复杂的优化过程之前就利用某些方法(例如自动计划算法)预测出最终的计划结果,将会提高计划的设计效率和质量。该研究将对放射治疗中自动计划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调强放疗 计划预测 自动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技术与传统臂部支撑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放疗摆位中的误差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丽华 龚敏 +3 位作者 许青 孟怡然 彭佳元 杨焕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6-400,共5页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已进入了精确放疗的时代,摆位误差成为影响放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即自行改装后的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的固定装置和臂部支撑装置,讨论分析胸部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肺及...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已进入了精确放疗的时代,摆位误差成为影响放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即自行改装后的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的固定装置和臂部支撑装置,讨论分析胸部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肺及食管胸部肿瘤患者19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体板+真空垫+体部热塑膜固定(A组)、臂部支撑装置固定(B组)进行摆位和治疗。A组利用二次摆位技术,即先使患者头脚方向的激光线与真空垫上的定位标记一致,再根据患者体表定位标记进行摆位(第一次摆位),最后覆上热塑膜固定,再根据热塑膜上的定位标记移床至治疗位置(第二次摆位);B组利用一次摆位技术,即直接根据体表标记进行摆位。A、B组均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ilo-voltage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KVCBCT)采集治疗前﹑后的图像,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到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体位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两种不同固定方式,A组和B组治疗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1.06±0.58)和(1.82±0.82)mm,Y轴(头脚方向)(1.31±0.40)和(2.18±1.20)mm,Z轴(腹背方向)(1.28±0.66)和(2.94±1.81)mm。治疗后误差分别为:X轴(0.86±0.54)和(1.29±0.58)mm,Y轴(1.07±0.58)和(1.08±0.45)mm,Z轴(0.98±0.53)和(1.56±0.63)mm。结论:A组误差均小于B组,采用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固定装置并应用二次摆位技术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不仅摆位的精确度得以提高,同时也保证了体位的重复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胸部肿瘤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Ⅰ/Ⅱ期试验 被引量:20
17
作者 梁世雄 蒋国梁 +3 位作者 周振华 杨焕军 张小建 林钧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利用介入治疗和 3 DCRT对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建立肝癌的三维适形放疗(3 DCRT)技术 ,对有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或单发的转移性肝癌患者进行 3 DCRT临床Ⅰ /Ⅱ期试验 ,观察其毒、副反应和近期疗... 目的 :探讨利用介入治疗和 3 DCRT对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建立肝癌的三维适形放疗(3 DCRT)技术 ,对有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或单发的转移性肝癌患者进行 3 DCRT临床Ⅰ /Ⅱ期试验 ,观察其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计划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 50Gy至 58Gy。 3 DCRT之前所有患者进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介入治疗。治疗计划中≥ 90 %的等剂量面包绕PTV (planningtargetvolume) ,平均肝脏剂量均小于 3 0Gy ,V3 0Gy(接受≥ 3 0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 )均小于 3 3 %。结果 :3 0例肝癌患者包括 2 1例原发性肝癌入组研究。部分缓解 (PR) 2 4例 ,一年生存率 76% ,中位生存时间 8个月。肝脏急性不良反应反应 1级2例 ,肝脏急性不良反应反应≥ 2级 0例。治疗后随访至今无严重放射性肝损伤发生。结论 :系统建立可靠、安全的肝癌的 3 DCRT技术 ,在平均肝脏剂量≤ 3 0Gy且接受≥ 3 0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均小于 3 3 %的剂量学条件下 ,常规分割照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技术中基于锥形束CT影像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焱 蔡钢 +1 位作者 陆维 许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1-504,共4页
背景与目的:准确的靶区位置是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旨在分析在肺部肿瘤患者立体定向放疗中基于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9例单发肺部恶性肿瘤行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每次放... 背景与目的:准确的靶区位置是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旨在分析在肺部肿瘤患者立体定向放疗中基于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9例单发肺部恶性肿瘤行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每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将得到的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匹配,获得前后、头脚和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并计算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外扩至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边界。同时,还分析对可能影响摆位误差的临床参数等进行分层比较。结果:29例患者共获得155幅CBCT图像。考虑误差方向时前后、头脚和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68±3.62)、(-1.34±3.90)和(0.36±2.15)mm,只考虑误差数值大小时分别为(3.16±2.42)、(3.29±2.48)和(1.74±1.30)mm。根据摆位误差得到CTV外扩至PTV的边界在前后、头脚和左右方向分别为9.6、10.0和5.3 mm。病灶位于周围的肺部肿瘤患者前后方向摆位误差更大(P=0.007),下肺病灶、右肺病灶、肺转移灶在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更大(P=0.008、0.000和0.000)。结论:肺部肿瘤患者放疗中的头脚和前后方向摆位误差较大,立体定向放疗需采用锥形束CT扫描、呼吸控制等技术以减少摆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立体定向放疗 肺部肿瘤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艳阳 傅小龙 +3 位作者 樊旼 徐志勇 邱健健 蒋国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9-332,共4页
背景与目的: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会造成其空间位置改变.进而可能影响肿瘤内放疗剌最分布。本研究探讨NSCLC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对计划靶体积(TPV)和肿瘤周围关键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接受... 背景与目的: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会造成其空间位置改变.进而可能影响肿瘤内放疗剌最分布。本研究探讨NSCLC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对计划靶体积(TPV)和肿瘤周围关键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NSCLC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行定位CT扫描,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在放疗开始约4周后,大体肿瘤体积(GTV)剂量达到40—50Gy时,行第2次定位CT扫描,两次定位CT扫描,患者采用相同固定装置、保持相同体位。回顺性分析这些患者的定位CT:根据首次定位CT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1,处方剂量为64Gy/32次;根据第2次定位CT制定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2,处方剂量为24Gy/12次;将Plan1的处方剂量更改为40Gy/20次.之后与Plan2叠加,形成计划Plan3,Plan3用于模拟开始放疗时采用Plan1.当GTV剂量达40Gy后,采用根据退缩后肿瘤制定的放疗计划Plan2完成冶疗、比较两次定位CT上GTV的体积;以D95(95%PTV体积接受的剂量)、D99和V100%(接受处方剂量的PTV体积所占的百分比)为参数,比较采用Plan1时,PTV1(根据首次定位CT确定的计划靶体积)和PTV2(根据第2次定位CT确定的计划靶体积)的剂量分布差异;以双肺(减去PTV的体积)接受大于20Gy照射的体积(V20)、甲均剂量(MLD),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1cm^3脊髓受到的剂量(D1cm^3),心脏的平均剂量(MHD),食管接受大于55Gy照射的体积(V55)、平均剂量(MED)为参数,比较采用Plan1与采用Plan3时肿瘤周围关键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GTV剂量达到39.6~52.5Gy后,GTV体积绝对缩小量的中位值为:9.5cm^3(1.7~64.4cm^3),GTV体积相对缩小量的中位值为:22.35%(10.05%~54.81%),与放疗前相比,GTV的体积差异具有最菩性(P=0.015),、采用Plan1,PTV1与PTV2的剂量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lan1与Plan3相比,正常肺组织、脊髓和食管的剂量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心脏接受的剂量在采用Plan3时减小(P=0.023).结论:NSCLC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对PTV剂量分布未产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影响.但是,根据退缩后的肿瘤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可以减少肿瘤周围关键器官接受的剂量,尤其是可以减少心脏接受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疗法 肿瘤退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琳 陆嘉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61-966,共6页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治疗往往需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参与的综合治疗,治疗应根据肿瘤原发部位、侵犯范围、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医生的经验等各项条件而采取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头颈部鳞癌,手术±术后放疗...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治疗往往需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参与的综合治疗,治疗应根据肿瘤原发部位、侵犯范围、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医生的经验等各项条件而采取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头颈部鳞癌,手术±术后放疗(或同期放化疗)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案,而非手术治疗(放化综合治疗)是另一选择,其目的主要是保留器官和功能。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联合放化疗就成为的唯一选择。近年来发表的TAX323和TAX324研究显示,加用紫杉类、烷化类药物的新型诱导化疗较PF诱导化疗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基于新型诱导化疗的治疗策略同标准的同期联合放化疗相比,是否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目前尚无设计良好的临床研究结果支持。本研究将探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非手术治疗策略的临床证据和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