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化因子受体CXCR2及其配基GROα、IL-8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晗(综述) 狄根红 杨恭(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4,共6页
CXCR2是趋化因子受体家族中的重要一员,近年来研究发现CXCR2及其主要配体生长调节性癌基因-α(growth-regulated oncogene-α,GROα)和白介素-8(IL-8)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形成,而且可以通过增... CXCR2是趋化因子受体家族中的重要一员,近年来研究发现CXCR2及其主要配体生长调节性癌基因-α(growth-regulated oncogene-α,GROα)和白介素-8(IL-8)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形成,而且可以通过增加肿瘤的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CXCR2及配体还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和独立预后因子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目前,抗CXCR2的各类药物正在进行各种基础和临床试验研究,因此作为新的靶向分子有望成为特异性药物作用靶点,从而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趋化因子 CXCR2 生长调节性癌基因-α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Y在乳腺癌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净 王子良 +1 位作者 杨恭 郭小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0-306,共7页
EMSY位于染色体11q13,编码约1 322个氨基酸,其N末端有保守的ENT结构域,此结构域可与BRCA2的第3外显子结合并抑制BRCA2的转录活性,自2003年首次报道以来,以EMSY与BRCA2相互作用为基础,EMSY的功能研究不断展开,研究发现EMSY与BRCA2的相互... EMSY位于染色体11q13,编码约1 322个氨基酸,其N末端有保守的ENT结构域,此结构域可与BRCA2的第3外显子结合并抑制BRCA2的转录活性,自2003年首次报道以来,以EMSY与BRCA2相互作用为基础,EMSY的功能研究不断展开,研究发现EMSY与BRCA2的相互作用可能可以弥补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作用机制的空白,同时EMSY可能与DNA的损伤修复及基因组的稳定性相关,其次,EMSY可能是染色体11q13扩增子的主要候选基因。此外,临床研究显示13%的散发性乳腺癌伴有EMSY扩增,并且在某些亚组中,EMSY扩增患者无病生存较差,提示其可能成为临床预后的一个预测指标。尽管关于EMSY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不过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蛋白,EMSY对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EMSY与BRCA2相互作用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EMSY的研究结果,对EMSY的结构功能作一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MSY BRCA2 DNA损伤修复 基因组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高通量筛选PIM靶向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尚琨 张鹏 +3 位作者 周璐 王瑧 曹越 李影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0-266,共7页
背景与目的:Pim家族是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原癌基因,包括Pim-1、Pim-2、Pim-3。研究发现,Pim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导致肿瘤发生。本研究利用ELISA反应原理建立高通量筛选体系,对Pim抑制剂进行筛选,为药物的应用和解... 背景与目的:Pim家族是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原癌基因,包括Pim-1、Pim-2、Pim-3。研究发现,Pim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导致肿瘤发生。本研究利用ELISA反应原理建立高通量筛选体系,对Pim抑制剂进行筛选,为药物的应用和解决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难题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手段,以蔓生百部碱母核三环酰胺作为核心结构合成系列衍生物;利用Pim重组蛋白和Bad重组蛋白可以与Ni2+特异性结合的亲和层析原理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精制;利用ELISA方法,通过Pim激酶磷酸化促凋亡蛋白分子Bad在112位丝氨酸的反应,建立筛选Pim靶向抑制剂的体系。结果:0.01 mmol/L的IPTG在37℃条件下,诱导Bad蛋白2 h,可以获得最大量的可溶性Bad重组蛋白;0.02%的阿拉伯糖在37℃条件下,诱导Pim-1、Pim-2、Pim-3蛋白3 h,可以获得最大量的Pim重组蛋白;ELISA结果显示,Pim激酶与Bad底物之间的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反应关系,进而成功建立药物筛选体系;初步筛选出低分子化合物T-18,在体外能有效抑制Pim激酶活性。结论:利用ELISA反应原理建立的筛选药物方法,是一种经济、简单、快速、高效、敏感的筛选手段,并初步筛选出小分子化合物T-18,能够抑制Pim激酶活性,阻断Pim对凋亡蛋白分子Bad的磷酸化过程,进而抑制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D PIM ELISA 药物筛选 Pim靶向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ora-A促进胰腺癌细胞放射抵抗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会贞 杨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74-979,共6页
背景与目的:Aurora-A属于丝氨酸和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其异常表达可导致肿瘤发生及其对放射线的抵抗,本研究旨在探讨Aurora-A与细胞放射敏感的相关性。方法:用Aurora-A激酶抑制剂处理Capan-1细胞,检测细胞增殖、锚定非依赖性生长和细胞... 背景与目的:Aurora-A属于丝氨酸和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其异常表达可导致肿瘤发生及其对放射线的抵抗,本研究旨在探讨Aurora-A与细胞放射敏感的相关性。方法:用Aurora-A激酶抑制剂处理Capan-1细胞,检测细胞增殖、锚定非依赖性生长和细胞周期及其周期相关蛋白的变化;处理的细胞同时用γ线照射,然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Aurora-A激酶抑制剂处理后,Capan-1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克隆形成率降低;Aurora-A抑制可引起细胞周期G1/S以及G2/M期转化阻滞,Cyclin D1、CDK2和CDK6表达下降。Aurora-A激酶抑制剂处理后可以提高放射线照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率。结论:Aurora-A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对放射线照射的敏感性。因此,Aurora-A可能是胰腺癌放射治疗增敏的靶向分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ORA-A 胰腺癌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端粒酶基因扩增和表达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春霞 张锚链 +3 位作者 林远箭 李国富 杨恭 孙丽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6-172,共7页
背景与目的:用FISH检测人端粒酶RNA组分(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扩增是筛查宫颈组织早期癌变的有效方法,但是其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贵州省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端粒酶基因扩增... 背景与目的:用FISH检测人端粒酶RNA组分(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扩增是筛查宫颈组织早期癌变的有效方法,但是其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贵州省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端粒酶基因扩增和表达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FISH检测hTERC基因的扩增,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HPV16/18 E6抗原和HPV16 E7抗原的表达,分析和比较了贵州省部分地区少数民族(苗族、侗族和土家族)与汉族宫颈癌患者之间的扩增或表达的差异。结果: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hTERC扩增,hTERT、E6和E7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少数民族和汉族中,hTERC基因的扩增与hTER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PV16/18感染与hTERC扩增或与hTERT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说明宫颈癌中,HPV感染可能是导致hTERC扩增与hTERT高表达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检测HPV16/18 E6和hTERT表达,并结合测定hTERC扩增可提高贵州省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妇女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端粒酶RNA组分 端粒酶反转录酶 HPV 扩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输卵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高雯 臧荣余 +5 位作者 王雁 杨丽娜 刘杨 亓子豪 尹胜 杨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背景与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可能起源于输卵管上皮。本课题通过基因沉默和端粒酶导入技术将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永生化,为以后建立恶性转化细胞系和卵巢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并培养输卵管上皮细胞,导入p53和pRb ... 背景与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可能起源于输卵管上皮。本课题通过基因沉默和端粒酶导入技术将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永生化,为以后建立恶性转化细胞系和卵巢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并培养输卵管上皮细胞,导入p53和pRb shRNA结合hTERTcDNA,建立p53和pRb基因同时沉默并过表达hTERT的永生化细胞系,并对永生化细胞系进行连续传代、沉默基因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SA-β-gal染色和非停泊生长实验及体内致瘤活性鉴定。结果:我们建立了稳定表达p53、pRbshRNA和hTERT的永生化输卵管上皮细胞系:FTE248116/p53i+pRbi+hTERT及FTE312249/p53i+pRbi+hTERT。结论:可以通过导入端粒酶基因及敲除抑癌基因p53和pRb来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并有望于构建恶性转化细胞系和人类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上皮细胞 P53 PRB HTERT 永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