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在卵巢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汤洁 刘东丽 +2 位作者 臧荣余 李子庭 吴小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0-435,共6页
背景与目的:在卵巢癌的手术中,将盆腔肿瘤与受累的结直肠一并切除,同时行肠吻合的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效果,同时减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价晚期卵巢癌初次手术中行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的可行性... 背景与目的:在卵巢癌的手术中,将盆腔肿瘤与受累的结直肠一并切除,同时行肠吻合的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效果,同时减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价晚期卵巢癌初次手术中行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妇瘤科在卵巢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经腹膜外整块切除子宫附件、盆腔腹膜和部分结直肠并行结肠直肠吻合的改良盆腔脏器切除5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7岁(37~85岁),FIGO分期为Ⅱc期1例(2.0%)、Ⅲc期40例(80.0%)、Ⅳ期9例(18.0%)。26例(52.0%)患者还进行了除大网膜切除外的1个或多个其他腹部手术,用吻合器行结肠直肠吻合30例(60.0%),手工吻合20例(40.0%),无一例行预防性肠造瘘。平均手术时间224 min(150~3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 268 mL(100~3 000 mL),平均输红细胞900 mL(0~2 200 mL)。84.0%患者术后残余肿瘤最大径≤1 cm。88.0%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肿瘤累及肠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吻合口漏和直肠阴道瘘各1例(4.0%),术后无造瘘率达98.0%,无围手术期死亡。48例患者术后接受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中位生存时间33.8个月。结论:卵巢癌初次减灭术中行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有助于提高盆腔内肿瘤减灭效果,行结肠直肠吻合安全可行,无须预防性回肠造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 低位直肠前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决策中的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单波儿 孙织 +1 位作者 王华英 任玉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价值一直有争议,国内多数医院仅对部分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活检或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罕有妇科医生对子宫内膜癌行系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本文探讨系统...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价值一直有争议,国内多数医院仅对部分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活检或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罕有妇科医生对子宫内膜癌行系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本文探讨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决策中的价值以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行系统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128例子宫内膜癌,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治疗决策改变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19例(14.8%)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11.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1例(8.6%),7例患者同时出现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仅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以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15例患者因淋巴结转移分期升级,术后需要辅以化疗和/或放疗;另50例中危、中高危早期患者因手术排除了子宫外转移免去术后辅助治疗。8例(6.3%)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盆腔感染3例,阴道残端出血2例,不全性低位肠梗阻、深静脉血栓伴淋巴囊肿和腔隙性脑梗塞各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150min,中位出血量为300mL,其中27例(21.1%)患者接受输血治疗。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通过全面的手术分期可以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提供预后相关信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清扫 并发症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输卵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高雯 臧荣余 +5 位作者 王雁 杨丽娜 刘杨 亓子豪 尹胜 杨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背景与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可能起源于输卵管上皮。本课题通过基因沉默和端粒酶导入技术将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永生化,为以后建立恶性转化细胞系和卵巢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并培养输卵管上皮细胞,导入p53和pRb ... 背景与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可能起源于输卵管上皮。本课题通过基因沉默和端粒酶导入技术将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永生化,为以后建立恶性转化细胞系和卵巢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并培养输卵管上皮细胞,导入p53和pRb shRNA结合hTERTcDNA,建立p53和pRb基因同时沉默并过表达hTERT的永生化细胞系,并对永生化细胞系进行连续传代、沉默基因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SA-β-gal染色和非停泊生长实验及体内致瘤活性鉴定。结果:我们建立了稳定表达p53、pRbshRNA和hTERT的永生化输卵管上皮细胞系:FTE248116/p53i+pRbi+hTERT及FTE312249/p53i+pRbi+hTERT。结论:可以通过导入端粒酶基因及敲除抑癌基因p53和pRb来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并有望于构建恶性转化细胞系和人类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上皮细胞 P53 PRB HTERT 永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3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报告:以医院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洁 莫淼 +6 位作者 袁晶 周昌明 王泽洲 张志红 温灏 吴小华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198,共7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基于医院登记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了解中国LACC患者的长期生存概况。方法:纳入2006—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宫颈癌并接受住院根治术治疗、临床分... 背景与目的:通过基于医院登记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了解中国LACC患者的长期生存概况。方法:纳入2006—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宫颈癌并接受住院根治术治疗、临床分期为ⅠB2、ⅡA2期、且有随访记录的患者共计1 313例。通过查阅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随访的中位时间为71个月。应用寿命表法估计患者1、3、5和10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以年龄组、临床分期分层。结果:1 313例LAC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岁,5年OS为77.6%(95%CI:75.1%~80.1%),10年OS为72.5%(95%CI:69.2%~75.7%);5、10年DFS分别为74.0%、71.0%,ⅠB2分期的OS和DFS均高于ⅡA2期,35~44岁的DFS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结论:LACC的复发、转移和死亡事件主要发生在治疗后5年内;中国LACC的生存近10年来未见显著变化,LACC年轻患者的临床处理和预后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生存率 医院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315例手术前后病理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玉勤 杨彗娟 +2 位作者 盛伟琪 王华英 任玉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1-54,共4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癌的癌前期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被诊断出CIN,如何正确而适度的处理CIN是临床处理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病理情况分析... 背景与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癌的癌前期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被诊断出CIN,如何正确而适度的处理CIN是临床处理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病理情况分析,探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合理方式。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15例行宫颈锥切术或子宫切除术的CI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治疗前后组织病理诊断,并随访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315例患者中,232例(73.65%)行锥切治疗,26例(8.25%)行全子宫切除,57例(18.1%)行次广泛子宫切除。232例锥切治疗患者,术后病理转阴22例,级别升高36例,其中浸润癌20例。锥切术后继续手术治疗15例,其中5例证实有病灶残留。在子宫切除的83例患者中,病理阴性4例,微早浸润癌ⅠA1期3例,浸润癌1B1期4例,该4例接受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214例锥切为最终治疗,术后未再治疗的CIN患者中,随访中发现5例(2.4%)再次出现宫颈病变。结论:宫颈锥切是一种能准确诊断宫颈病变并能较好治疗CIN的方法。建议对于CIN患者应尽量先行宫颈锥切,根据锥切后病理情况及患者对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再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期放化疗及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美琴 刘素萍 王香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02-9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以顺铂(cisplatin,DDP)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已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DDP毒性大,而且Ⅲ/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并未提高,所以仍需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为探究紫杉醇... 背景与目的:以顺铂(cisplatin,DDP)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已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DDP毒性大,而且Ⅲ/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并未提高,所以仍需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为探究紫杉醇(paclitaxel,TXL)联合奈达铂(nedaplatin,NDP)同期放化疗及巩固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2月5日-2007年12月10日共收治ⅡB~ⅢB期宫颈鳞癌初治患者29例,中位年龄48岁(35~64岁)。放疗采用盆腔外照射+高剂量率腔内后装,B点剂量ⅡB期45Gy,Ⅲ期50Gy;A点剂量ⅡB期50Gy,Ⅲ期35Gy。同期化疗方案为TXL35mg/m2+NDP20mg/m2,与放疗同时开始,每周1次,共6次;巩固化疗方案为:TXL135mg/m2+NDP60mg/m2,CCRT完成后1个月开始,间隔3周,共4个疗程。结果:所有患者完成了CCRT,25例完成4个疗程巩固化疗,2例完成3个疗程,2例完成2个疗程。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89.7%(95%CI,78.6%~10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0.3%(95%CI,0~21.4%)。在中位随访14个月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6.2%(95%CI,73.7%~98.7%),96.7%(95%CI,90.2%~100%)。1例ⅡB期PR者在治疗后8个月死于疾病进展。CCRT期间,3.6%个疗程发生3级WBC降低,0.6%个疗程发生3级腹泻;巩固化疗期间,8.7%个疗程发生3级WBC以及中性粒细胞降低。2例患者发生晚期3级直肠反应。结论:TXL+NDP同期放化疗及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疗效高,耐受性好,值得进入Ⅲ期前瞻性随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化放疗 紫杉醇 奈达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灵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霏 李浩然 +3 位作者 程玺 李梦娇 王子良 杨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0-78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仍然是妇科肿瘤致死病因的第二位,部分原因为化疗耐药。蟾蜍灵是传统中药蟾酥的成分之一,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该研究旨在探讨蟾蜍灵对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c...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仍然是妇科肿瘤致死病因的第二位,部分原因为化疗耐药。蟾蜍灵是传统中药蟾酥的成分之一,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该研究旨在探讨蟾蜍灵对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蟾蜍灵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葡萄糖检测分析试剂盒(glucose assay kit)进行细胞内糖代谢检测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和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的m 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原癌基因C-MYC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蟾蜍灵能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细胞增殖(P=0.027,P=0.018)。糖代谢检测结果显示,蟾蜍灵处理组葡萄糖代谢水平显著降低(P=0.034,P=0.036)。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蟾蜍灵处理组糖代谢相关指标GLUT1(P=0.019,P=0.016)和HK2(P=0.039,P=0.04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蟾蜍灵处理后宫颈癌细胞内C-MYC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蟾蜍灵可以通过降低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糖代谢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灵 宫颈癌 细胞增殖 葡萄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9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孙织 王华英 +1 位作者 陈云 任玉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4-458,共5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认识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应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模式变化很大。本研究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59例子宫内膜癌手术初...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认识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应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模式变化很大。本研究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59例子宫内膜癌手术初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期36个月,局部复发25例,远处转移24例。3年总生存率为88.7%,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为82.7%和80.9%。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5%、95.3%、75.9%和32.4%,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2.1%,Ⅱ期90.8%,Ⅲ期63.5%和Ⅳ期14.7%,早期(Ⅰ、Ⅱ期)与Ⅲ期、Ⅳ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内膜样腺癌和非内膜样腺癌在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上有显著差异(分别为92.4%vs 64.9%和86.9% vs 57.4%,P均<0.001)。分化程度不同子宫内膜癌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分化Ⅰ级98.3%和94.2%,分化Ⅱ级89.3%和83.4%,分化Ⅲ级70.8%和62.5%,3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和<0.001)。1996—2002年间收治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4%和76.4%,而2003—2004年间收治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0%和8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2和0.1168)。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尽管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日趋规范的子宫内膜癌治疗方式将可能进一步提高患者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生存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局控中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单波儿 王华英 +1 位作者 孙织 任玉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6-752,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在降低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局部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行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的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情况。应用Kap...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在降低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局部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行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的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对所有患者的复发、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18例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474例行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腹水/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12例(2.5%)患者术前接受放、化疗,73例(15.4%)患者术后补充放、化疗。中位随访30个月后,16例患者最终复发转移。8例远处转移,4例阴道残端复发,4例盆腔复发。3年、5年阴道残端累积复发率为1.4%和2.0%,局部复发(阴道+盆腔)比率为2.5%和3.1%,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均为98.1%。Ⅰa、Ⅰb、Ⅰc期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3.7%和0(P=0.649),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7.8%和100%(P=0.399)。淋巴结清扫与否不影响局部复发率以及生存率(P值分别为0.525和0.665)。中位手术时间为135 min,中位出血量300 mL,输血比率为15.4%,术中、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为7.0%,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有效地提高了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局控率,可望作为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另一治疗选择,急需进行随机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治疗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 根治性子宫切除 局部复发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织 王华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94-598,共5页
环氧合酶-2(cox-2)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研究表明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形成及抑制机体免疫等机制促进肿瘤的形成。近年来研究发现COX-2不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环氧合酶-2(cox-2)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研究表明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形成及抑制机体免疫等机制促进肿瘤的形成。近年来研究发现COX-2不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存在联系,提示其可能成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转移能力及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现将CO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2(COX-2)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对HeLa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美琴 姚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87-590,共4页
背景与目的:紫杉醇(TXL)联合顺铂(DDP)已成为治疗宫颈癌的常用化疗方案,但DDP毒性反应大。新一代铂类制剂奈达铂(NDP)对宫颈癌抗瘤活性高,毒性低。本实验通过与TXL+DDP方案进行比较,研究TXL+NDP对HeLa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 背景与目的:紫杉醇(TXL)联合顺铂(DDP)已成为治疗宫颈癌的常用化疗方案,但DDP毒性反应大。新一代铂类制剂奈达铂(NDP)对宫颈癌抗瘤活性高,毒性低。本实验通过与TXL+DDP方案进行比较,研究TXL+NDP对HeLa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毒副反应。方法:以HeLa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将裸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TXL组,NDP组,DDP组,TXL+NDP组,TXL+DDP组),观察肿瘤体积及体重变化。单药组评价用对照组(C)和治疗组(T)肿瘤体积比率T/C评价生长抑制,应用合用率评价联合用药,体重减轻超过20%为达到毒性范围。结果:TXL+NDP与TXL或NDP相比,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172±60)mm3vs(304±55)mm3,P<0.001;(172±60)mm3vs(356±67)mm3,P<0.001],TXL与NDP合用呈协同作用(CR=0.76),而且最大体重减轻率为8.3%,未达到毒性范围。TXL+DDP抗癌活性与TXL+NDP基本等同[(198±77)mm3vs(172±60)mm3,P>0.05],但毒性反应增大,有4只裸鼠死亡。结论:TXL+NDP对HeLa细胞抗癌活性与TXL+DDP相似,但毒性反应小,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化学疗法 HELA细胞 动物试验 奈达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隆突性皮纤维肉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程玺 王坚 +3 位作者 沈旭霞 臧荣余 吴小华 张志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8-720,共3页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以局部浸润性生长为特点,特别是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如切除不净,容易发生局部复发,但较少出现远处转移(〈2%)。DFSP好发于躯干,尤其是...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以局部浸润性生长为特点,特别是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如切除不净,容易发生局部复发,但较少出现远处转移(〈2%)。DFSP好发于躯干,尤其是胸壁、腹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