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被引量:38
1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吴小华 于金明 王洁 蔡红兵 温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7-756,共10页
近年来,随着妇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新策略的不断涌现,以及生殖肿瘤学和遗传肿瘤理念的演进,传统的“单学科诊疗”模式已难于以最优的方案解决患者的诊疗问题。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可以使患者获得最科学、最合理的诊疗... 近年来,随着妇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新策略的不断涌现,以及生殖肿瘤学和遗传肿瘤理念的演进,传统的“单学科诊疗”模式已难于以最优的方案解决患者的诊疗问题。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可以使患者获得最科学、最合理的诊疗,有利于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治疗方式,从而提高医疗效率及质量。基于MDT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经验,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妇科肿瘤及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妇科恶性肿瘤MDT运行流程、监测评估及质量控制,制订了《妇科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希望通过本共识,提高中国临床工作者对于妇科恶性肿瘤MDT的认识,以指导和规范MDT在妇科恶性肿瘤诊疗中的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肿瘤 多学科综合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患者保留生育中的决策要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雪琪 吴小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7-11,共5页
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生存率和生育力保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术的选择。对于保育和肿瘤学结局,肿瘤妇科医生想要两全其美,必然需要掌握保育决策要点,决策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保育需求和其具体的临床特征,还可以使... 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生存率和生育力保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术的选择。对于保育和肿瘤学结局,肿瘤妇科医生想要两全其美,必然需要掌握保育决策要点,决策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保育需求和其具体的临床特征,还可以使用一些诸如新辅助化疗和辅助生殖技术来提高保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育手术 宫颈癌 卵巢癌 子宫肿瘤 新辅助化疗 辅助生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2例宫颈癌远处转移患者的转移特征及生存分析:以医院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沈洁 冯小双 +6 位作者 温灏 周昌明 莫淼 王泽洲 袁晶 吴小华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7,共7页
背景与目的:让宫颈癌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是全球消除宫颈癌的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宫颈癌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转移特征及转移后生存情况,为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最终消除宫颈癌提供真实世界的科学证据。方法:... 背景与目的:让宫颈癌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是全球消除宫颈癌的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宫颈癌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转移特征及转移后生存情况,为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最终消除宫颈癌提供真实世界的科学证据。方法:基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2017年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纳入初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或者随访过程中发生远处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共572例,通过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信息。研究起始时间为转移发生时间,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11月1日。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体及不同转移部位的生存曲线,并估计不同转移部位的中位生存时间及1、3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38.93个月,期间共发生全死因死亡348例。72.55%为单一部位转移,27.45%为多发性转移。在所有转移部位中,肺转移比例最高(41.26%),其次为骨转移(15.21%),肝转移占11.54%,位列第3位。发生转移后,1、3和5年的OS率分别为62.29%(95%CI:62.25~62.33)、33.13%(95%CI:33.08~33.18)和23.42%(95%CI:23.37~23.47)。单一部位转移中,转移至肺后的1年OS率最高(72.52%),3和5年各个部位转移后的OS差异不显著。结论:宫颈癌最易发生远处转移的部位依次为肺、骨和肝,远处转移发生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差,规范和完善远处转移后的诊疗体系,可望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转移 生存率 医院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在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范素梅 信聪伶 +4 位作者 朱来芳 刘畅 徐蕊 周正荣 程玺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0-577,共8页
背景与目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面临挑战,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初步显示出临床获益,但现有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对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背景与目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面临挑战,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初步显示出临床获益,但现有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对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本研究获得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伦理批号:(2024)伦审第(015)号]并豁免患者知情同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0例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分为观察组70例(卡瑞利珠单抗,可联合化疗与靶向治疗)和对照组60例(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2.9%,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0.0%,显著优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对照组(ORR=20.0%,χ^(2)=36.1,P<0.001;DCR=40.0%,χ^(2)=21.8,P<0.001)。观察组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优于对照组(中位PFS=7.0个月,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而患者的年龄、复发转移部位、初始治疗方式和病理学类型对PFS无显著影响。观察组有29例患者(41.4%)发生≥3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管增生、甲减、过敏和腹泻等。结论:在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延长了患者的PFS。尽管存在一定比例的≥3级不良反应,但整体上患者可接受。在实际临床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治疗 化疗 靶向治疗 复发 转移 初治晚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对卵巢癌细胞系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啸 周决 +1 位作者 张凤坤 蔡树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研究IL 18对人卵巢癌细胞系HO 8910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ELISA法测定IL 18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 γ浓度 ;MTT法测定PBMC的杀伤活性 ;流式细胞仪测定HO 8910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不同浓度IL 18(0、2... 目的 :研究IL 18对人卵巢癌细胞系HO 8910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ELISA法测定IL 18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 γ浓度 ;MTT法测定PBMC的杀伤活性 ;流式细胞仪测定HO 8910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不同浓度IL 18(0、2、4、6、8、10 μg ml)能较好诱导PBMC分泌不同水平的IFN γ(0、0 .39、0 .6 6、0 .81、1.5 6、1.5 8IU ml) ;PBMC与不同效靶比的肿瘤细胞共同温育后 ,IL 18组PBMC对肿瘤细胞杀伤率较对照组为高 (P=0 .0 16 ) ;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IL 18使HO 8910卵巢癌细胞的S期百分比明显下降 ,分别由 31.2 6 %降为 5 .18%(上清液 ) ,2 9.0 1%降为 18.80 % (上清液和PBMC)。结论 :IL 18能诱导PBMC分泌IFN γ因子 ,IL 18能提高PBMC对H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干扰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肿瘤中3p14、3p25杂合性丢失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国玲 陈鸣之 +3 位作者 杨慧娟 赵明 张华 许凯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 :经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 3号染色体短臂 (3p14和 3p2 5 )杂合性丢失 (LOH)分析研究 ,以探讨 3pLOH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对 5 0例原发性上皮性良恶性卵巢肿瘤 (4 0例癌组织及 10例非癌组织 )的 3... 目的 :经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 3号染色体短臂 (3p14和 3p2 5 )杂合性丢失 (LOH)分析研究 ,以探讨 3pLOH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对 5 0例原发性上皮性良恶性卵巢肿瘤 (4 0例癌组织及 10例非癌组织 )的 3p14及 3P2 5处两个特定的位点D3S12 2 8和D3S10 38作杂合性丢失 (LOH)检测。结果 :40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在 3p处总LOH率为 80 % ,其中 3p14处发生LOH为 2 4例 (6 0 .0 % ) ,3p2 5处为16例 (4 0 .0 % ) ,两处共同发生LOH的有 8例 (2 0 .0 % )。FIGO卵巢癌的Ⅲa及Ⅲb期患者 3pLOH率分别为93.8%及 91.6 %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 5 0 .0 %的 3p丢失率 (P <0 .0 5 )。 1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分别在 3p14和3p2 5各处仅 1例出现杂合性丢失 ,但未见有共丢失现象。 4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癌中以浆液性癌 3p14和 3p2 5LOH率为最高 ,但因病例数少而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3p处可能存在一或多个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有关的侯选抑癌基因并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肿瘤 3p14 杂合性丢失 3p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在卵巢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汤洁 刘东丽 +2 位作者 臧荣余 李子庭 吴小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0-435,共6页
背景与目的:在卵巢癌的手术中,将盆腔肿瘤与受累的结直肠一并切除,同时行肠吻合的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效果,同时减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价晚期卵巢癌初次手术中行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的可行性... 背景与目的:在卵巢癌的手术中,将盆腔肿瘤与受累的结直肠一并切除,同时行肠吻合的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效果,同时减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价晚期卵巢癌初次手术中行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妇瘤科在卵巢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经腹膜外整块切除子宫附件、盆腔腹膜和部分结直肠并行结肠直肠吻合的改良盆腔脏器切除5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7岁(37~85岁),FIGO分期为Ⅱc期1例(2.0%)、Ⅲc期40例(80.0%)、Ⅳ期9例(18.0%)。26例(52.0%)患者还进行了除大网膜切除外的1个或多个其他腹部手术,用吻合器行结肠直肠吻合30例(60.0%),手工吻合20例(40.0%),无一例行预防性肠造瘘。平均手术时间224 min(150~3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 268 mL(100~3 000 mL),平均输红细胞900 mL(0~2 200 mL)。84.0%患者术后残余肿瘤最大径≤1 cm。88.0%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肿瘤累及肠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吻合口漏和直肠阴道瘘各1例(4.0%),术后无造瘘率达98.0%,无围手术期死亡。48例患者术后接受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中位生存时间33.8个月。结论:卵巢癌初次减灭术中行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有助于提高盆腔内肿瘤减灭效果,行结肠直肠吻合安全可行,无须预防性回肠造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改良后盆腔脏器切除 低位直肠前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3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报告:以医院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沈洁 莫淼 +6 位作者 袁晶 周昌明 王泽洲 张志红 温灏 吴小华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198,共7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基于医院登记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了解中国LACC患者的长期生存概况。方法:纳入2006—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宫颈癌并接受住院根治术治疗、临床分... 背景与目的:通过基于医院登记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了解中国LACC患者的长期生存概况。方法:纳入2006—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宫颈癌并接受住院根治术治疗、临床分期为ⅠB2、ⅡA2期、且有随访记录的患者共计1 313例。通过查阅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随访的中位时间为71个月。应用寿命表法估计患者1、3、5和10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以年龄组、临床分期分层。结果:1 313例LAC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岁,5年OS为77.6%(95%CI:75.1%~80.1%),10年OS为72.5%(95%CI:69.2%~75.7%);5、10年DFS分别为74.0%、71.0%,ⅠB2分期的OS和DFS均高于ⅡA2期,35~44岁的DFS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结论:LACC的复发、转移和死亡事件主要发生在治疗后5年内;中国LACC的生存近10年来未见显著变化,LACC年轻患者的临床处理和预后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生存率 医院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浆液性肿瘤患者腹水中侧群(SP)细胞及乙醛脱氢酶阳性(ALDH^+)细胞比例高于原发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晓玲 李昳颖 +3 位作者 周先荣 臧荣余 孙晓溪 姜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733,共7页
目的探讨盆腔浆液性肿瘤干样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s,CSC)比例与腹腔转移的关系。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共采集17例未行化疗的女性盆腔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原发灶及腹水标本,分别采用Hoechst33342拒染法检测侧群(side populati... 目的探讨盆腔浆液性肿瘤干样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s,CSC)比例与腹腔转移的关系。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共采集17例未行化疗的女性盆腔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原发灶及腹水标本,分别采用Hoechst33342拒染法检测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标记法检测ALDH+细胞,观察两者间SP细胞及ALDH+细胞的表达比例差异,并分析其与盆腹腔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可检测的标本中,73.3%(11/15)的患者肿瘤原发灶或腹水中SP细胞检测阳性(SP细胞比例>0.15%),100%(10/10)的患者原发灶或腹水中检测到ALDH+细胞。比较患者不同部位SP细胞和ALDH+细胞比例,可见73.3%(11/15)的患者腹水中SP细胞明显高于原发灶(P=0.01),90%(9/10)的患者腹水中的ALDH+细胞比例高于原发灶(P=0.03),且腹水与原发灶中SP细胞及ALDH+细胞均高的患者与仅SP细胞或ALDH+细胞高的患者发生肿瘤盆腹腔转移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盆腹腔转移部位数明显较后者多(P<0.05)。结论盆腔浆液性肿瘤患者腹水中CSC比例明显高于原发灶,推测CSC与肿瘤盆腔种植转移和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浆液性肿瘤 肿瘤干样细胞(CSC) 侧群(SP)细胞 乙醛脱氢酶阳性(ALDH+)细胞 腹腔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B2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复旦标准”决策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琦 吴小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8-491,共4页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全球每年新发子宫颈癌病例约60万例,中国约11万例,其中1/3患者年龄位于45岁以下,这些患者均有强烈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意愿...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全球每年新发子宫颈癌病例约60万例,中国约11万例,其中1/3患者年龄位于45岁以下,这些患者均有强烈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意愿[1]。如何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子宫颈癌治疗的热点话题,也是对传统治疗模式的全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道 癌症研究机构 保留生育功能 子宫颈癌 治疗肿瘤 恶性肿瘤 患者年龄 治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淋巴结CK19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程玺 蔡树模 +2 位作者 李子庭 孙孟红 张太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26-930,共5页
背景与目的:采用RT—PCR技术检测CK19(cytokeratin 19)mRNA的转录,可在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中检测到常规病理学方法不能检测到的隐性微转移。本研究旨在检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组织特异性标志物(CK19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 背景与目的:采用RT—PCR技术检测CK19(cytokeratin 19)mRNA的转录,可在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中检测到常规病理学方法不能检测到的隐性微转移。本研究旨在检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组织特异性标志物(CK19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CK19 mRNA的转录。生存曲线用Kaplan—Meier转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32例宫颈癌患者共检测淋巴结标本206枚,经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测到24枚淋巴结有癌转移,阳性率为12%(24/206);经RT—PCR法检测到44枚淋巴结表达CK19 mRNA,检出率为21%(44/206)。RT—PCR法与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HE染色阴性的182枚淋巴结中,29枚检测到CK19mRNA的特异性条带,微转移的检出率为15.9%(29/182)。低分化患者的淋巴结CK19检出率为87.5%(7/8)显著高于中~高分化患者的检出率33.3%(8/24)(P〈0.05)。而淋巴结CK19的检出率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宫颈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宫旁浸润、脉管癌栓均无明显关系(P〉0.05)。淋巴结CK19 mRNA阳性患者的4年无瘤生存率为58%;而淋巴结CK19 mRNA阴性患者的4年无瘤生存率为76.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的病理组织学比较,采用RT—PCR技术检测CK19 mRNA转录能显著提高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预后判断有待增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 预后 微转移 CK19 MRNA 检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相关的上尿路梗阻的处理 被引量:12
12
作者 方银忠 叶定伟 +3 位作者 陈鸣之 李子庭 戴波 张海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90-692,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相关的上尿路梗阻的处理。方法:选取2002年5月~2003年9月就诊的35例因宫颈癌导致的输尿管梗阻患者,17例为初诊病例,18例为复诊病例,其中13例肿瘤复发,5例无肿瘤复发依据。35例中27例双侧肾盂积水,8例单侧积水。18例复诊... 目的:探讨宫颈癌相关的上尿路梗阻的处理。方法:选取2002年5月~2003年9月就诊的35例因宫颈癌导致的输尿管梗阻患者,17例为初诊病例,18例为复诊病例,其中13例肿瘤复发,5例无肿瘤复发依据。35例中27例双侧肾盂积水,8例单侧积水。18例复诊和5例初诊患者在膀胱镜下试行放置双J管,分别有6例和4例成功置入,另12例复诊患者中3例接受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4例接受单侧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余5例未处理积水;另13例初诊患者术中放置双J管。结果:5例未处理积水的患者均于2个月内死亡。23例留置双J管的患者,积水均在置管后不同程度地改善,其中4例分别于4、5、7、9个月后死于肿瘤广泛转移;10例成功换管,2例无法逆行换管,余7例术后未满6个月,尚未更换双J管。所有行膀胱镜操作的23例患者中,3例发生尿路感染。7例外引流患者随访已达1~9个月,积水均有改善。4例肾盂穿刺的患者均在术后发生引流管堵塞,1例发生引流管脱落,无操作相关性死亡。结论:对于因宫颈癌导致的上尿路梗阻患者,首选膀胱镜下逆行置管,恶性狭窄须双侧置管,若失败,再根据不同原因和不同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宫颈癌 输屎管支架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315例手术前后病理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玉勤 杨彗娟 +2 位作者 盛伟琪 王华英 任玉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1-54,共4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癌的癌前期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被诊断出CIN,如何正确而适度的处理CIN是临床处理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病理情况分析... 背景与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癌的癌前期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被诊断出CIN,如何正确而适度的处理CIN是临床处理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病理情况分析,探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合理方式。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15例行宫颈锥切术或子宫切除术的CI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治疗前后组织病理诊断,并随访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315例患者中,232例(73.65%)行锥切治疗,26例(8.25%)行全子宫切除,57例(18.1%)行次广泛子宫切除。232例锥切治疗患者,术后病理转阴22例,级别升高36例,其中浸润癌20例。锥切术后继续手术治疗15例,其中5例证实有病灶残留。在子宫切除的83例患者中,病理阴性4例,微早浸润癌ⅠA1期3例,浸润癌1B1期4例,该4例接受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214例锥切为最终治疗,术后未再治疗的CIN患者中,随访中发现5例(2.4%)再次出现宫颈病变。结论:宫颈锥切是一种能准确诊断宫颈病变并能较好治疗CIN的方法。建议对于CIN患者应尽量先行宫颈锥切,根据锥切后病理情况及患者对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再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决策中的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单波儿 孙织 +1 位作者 王华英 任玉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价值一直有争议,国内多数医院仅对部分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活检或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罕有妇科医生对子宫内膜癌行系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本文探讨系统...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价值一直有争议,国内多数医院仅对部分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活检或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罕有妇科医生对子宫内膜癌行系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本文探讨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决策中的价值以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行系统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128例子宫内膜癌,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治疗决策改变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19例(14.8%)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11.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1例(8.6%),7例患者同时出现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仅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以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15例患者因淋巴结转移分期升级,术后需要辅以化疗和/或放疗;另50例中危、中高危早期患者因手术排除了子宫外转移免去术后辅助治疗。8例(6.3%)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盆腔感染3例,阴道残端出血2例,不全性低位肠梗阻、深静脉血栓伴淋巴囊肿和腔隙性脑梗塞各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150min,中位出血量为300mL,其中27例(21.1%)患者接受输血治疗。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通过全面的手术分期可以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提供预后相关信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清扫 并发症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期放化疗及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美琴 刘素萍 王香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02-9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以顺铂(cisplatin,DDP)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已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DDP毒性大,而且Ⅲ/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并未提高,所以仍需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为探究紫杉醇... 背景与目的:以顺铂(cisplatin,DDP)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已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DDP毒性大,而且Ⅲ/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并未提高,所以仍需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为探究紫杉醇(paclitaxel,TXL)联合奈达铂(nedaplatin,NDP)同期放化疗及巩固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2月5日-2007年12月10日共收治ⅡB~ⅢB期宫颈鳞癌初治患者29例,中位年龄48岁(35~64岁)。放疗采用盆腔外照射+高剂量率腔内后装,B点剂量ⅡB期45Gy,Ⅲ期50Gy;A点剂量ⅡB期50Gy,Ⅲ期35Gy。同期化疗方案为TXL35mg/m2+NDP20mg/m2,与放疗同时开始,每周1次,共6次;巩固化疗方案为:TXL135mg/m2+NDP60mg/m2,CCRT完成后1个月开始,间隔3周,共4个疗程。结果:所有患者完成了CCRT,25例完成4个疗程巩固化疗,2例完成3个疗程,2例完成2个疗程。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89.7%(95%CI,78.6%~10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0.3%(95%CI,0~21.4%)。在中位随访14个月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6.2%(95%CI,73.7%~98.7%),96.7%(95%CI,90.2%~100%)。1例ⅡB期PR者在治疗后8个月死于疾病进展。CCRT期间,3.6%个疗程发生3级WBC降低,0.6%个疗程发生3级腹泻;巩固化疗期间,8.7%个疗程发生3级WBC以及中性粒细胞降低。2例患者发生晚期3级直肠反应。结论:TXL+NDP同期放化疗及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疗效高,耐受性好,值得进入Ⅲ期前瞻性随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化放疗 紫杉醇 奈达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综合治疗和预后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啸 蔡树模 +2 位作者 范建玄 李子庭 汤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 :研究分析上皮性卵巢癌复发影响因素及其综合治疗 ,以期提高复发性卵巢癌的生存率。方法 :研究组为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6 0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研究组在二次细胞减灭术后 ,铂类敏感者选用TP方案 (紫杉醇 +顺铂 )... 目的 :研究分析上皮性卵巢癌复发影响因素及其综合治疗 ,以期提高复发性卵巢癌的生存率。方法 :研究组为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6 0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研究组在二次细胞减灭术后 ,铂类敏感者选用TP方案 (紫杉醇 +顺铂 )或CC方案 (卡铂 +环磷酰胺 )。铂类耐药者采用TM方案 (紫杉醇 +丝裂霉素 )或VM方案(依托泊苷 +丝裂霉素 )。获得缓解后采用原方案 2 /3剂量维持治疗 ,平均 4— 6次化疗。对盆腔有残存肿瘤病例进行盆腔大野外放射治疗。在化放疗期间穿插选用干扰素、白介素 2。将 1986年 1月— 1997年 12月收治的 16 7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作为对照组 ,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照组复发后采用以CAP为主的化疗配合中医中药治疗。结果 :研究组CR为 43.33%、PR为 45 .0 0 % ,均高于对照组的 2 .99%、7.78% (P =0 .0 0 0 ) ;研究组一年、二年、三年生存率为89.38%、79.6 9%、71.2 5 %分别高于对照组的 6 4.5 8%、40 .39%、31.2 0 % (P <0 .0 1)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初次治疗因素中 ,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残癌≥ 1cm、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较差 ,接受静脉化疗者预后较好。复发治疗因素中 ,术后接受放疗或二线化疗者预后较好。结论 :通过二次细胞减灭术、二线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上皮性卵巢肿瘤 综合治疗 预后因素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灵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霏 李浩然 +3 位作者 程玺 李梦娇 王子良 杨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0-78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仍然是妇科肿瘤致死病因的第二位,部分原因为化疗耐药。蟾蜍灵是传统中药蟾酥的成分之一,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该研究旨在探讨蟾蜍灵对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c...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仍然是妇科肿瘤致死病因的第二位,部分原因为化疗耐药。蟾蜍灵是传统中药蟾酥的成分之一,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该研究旨在探讨蟾蜍灵对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蟾蜍灵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葡萄糖检测分析试剂盒(glucose assay kit)进行细胞内糖代谢检测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和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的m 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原癌基因C-MYC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蟾蜍灵能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细胞增殖(P=0.027,P=0.018)。糖代谢检测结果显示,蟾蜍灵处理组葡萄糖代谢水平显著降低(P=0.034,P=0.036)。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蟾蜍灵处理组糖代谢相关指标GLUT1(P=0.019,P=0.016)和HK2(P=0.039,P=0.04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蟾蜍灵处理后宫颈癌细胞内C-MYC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蟾蜍灵可以通过降低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糖代谢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灵 宫颈癌 细胞增殖 葡萄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8
作者 臧荣余 张志毅 +3 位作者 李子庭 蔡树模 陈洁 唐美琴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研究Ⅲ期、Ⅳ期上皮性卵巢癌 (EOC)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最近 12年本院收治的 2 6 5例Ⅲ期、71例Ⅳ例EOC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 ,Kaplan Meier描绘生存曲线 ,log 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 ;Cox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 目的 研究Ⅲ期、Ⅳ期上皮性卵巢癌 (EOC)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最近 12年本院收治的 2 6 5例Ⅲ期、71例Ⅳ例EOC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 ,Kaplan Meier描绘生存曲线 ,log 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 ;Cox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Ⅲ、Ⅳ期EOC总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1.97%、6 .12 % ,残癌≤ 1cm者的生存率分别达到 38.5 6 %、14.12 %。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示 ,残留灶 >1cm(P =0 .0 0 0 0 )、肿瘤侵犯子宫肌层 (P =0 .0 0 2 9)、有难治性腹水 (P =0 .0 0 0 0 )和透明细胞癌 (P =0 .0 0 3 8)是影响Ⅲ期EOC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而黏液性癌和接受辅助静脉和腹腔化疗组预后好。另外残留灶大小、难治性腹水、新辅助化疗还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有关。除残癌大小 (P =0 .0 0 14)外 ,腹水 (P =0 .0 0 43)还是Ⅳ期EOC的预后因素。结论 残癌大小、难治性腹水、组织类型、辅助化疗是晚期EOC的主要预后影响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肿瘤 药物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EOC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和HPV16 mRNA基因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玺 蔡树模 +3 位作者 李子庭 孙孟红 张泰明 吴小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 :检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的组织特异性标志物 (CK19mRNA)与宫颈癌相对特异性标志物(HPV16mRNA)的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检测了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 30例 ,远处转移宫颈癌患者 8例 ,妇科良性疾病患者 16例 ,... 目的 :检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的组织特异性标志物 (CK19mRNA)与宫颈癌相对特异性标志物(HPV16mRNA)的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检测了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 30例 ,远处转移宫颈癌患者 8例 ,妇科良性疾病患者 16例 ,健康人 9例。结果 :30例外周血标本中 3例扩增出CK19的特异性条带 ,检出率为 10 .0 % (3/ 30 )。远处转移患者CK19检出率为 8/ 8,良性病变患者为 0 / 16 ,健康者为 0 / 9。 30例宫颈癌患者中有 10例患者术后宫颈癌标本的免疫组化HPVE6和 (或 )原位杂交为阳性 ,均未检测到HPV16mRNA(0 / 10 ) ;8例远处转移患者的检出率为 12 .5 % (1/ 8) ,妇科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者的检出率分别为 0 / 16和 0 / 9。结论 :CK19mRNA作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的检测标志物显示了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HPV16mRNA的检出率较低 ,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外周血 CK19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腹腔化疗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玉勤 俞绍音 +1 位作者 葛勇前 何志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卵巢癌腹腔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0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 ,手术后 1周行以DDP +5 FU为主的腹腔化疗 ,剂量为DDP 6 0mg m2 ,5 FU 75 0mg m2 。于腹腔注射完毕后 0 .5、1、2、6、2 4小时分别取血样 ,用HPLC... 目的 :探讨卵巢癌腹腔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0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 ,手术后 1周行以DDP +5 FU为主的腹腔化疗 ,剂量为DDP 6 0mg m2 ,5 FU 75 0mg m2 。于腹腔注射完毕后 0 .5、1、2、6、2 4小时分别取血样 ,用HPLC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血清 5 FU和总铂浓度。数据以药代动力学软件 3P87处理。结果 :腹腔注射后 ,5 FU、DDP血清平均浓度的变化过程符合一级吸收的单室药代动力学模型。其参数分别为 :5 FU :Ke =0 .4 5± 0 .18 h、Ka =7.5 9± 4 .6 3 h、T(peak) =0 .87± 0 .30h、C(max) =2 .4 6± 1.12 μg ml、AUC =8.38± 4 .71μg·h ml、Vd =316± 6 9.4ml kg ;DDP :Ke =0 .0 14± 0 .0 1 h、Ka =1.31± 1.0 3 h、T(peak) =4 .72± 2 .81h、C(max)=0 .85± 0 .2 8μg ml、AUC =85 .6± 5 5 .7μg·h ml、Vd =6 0 .3± 32 .6ml kg。 5 FU ,AUC0~ 2 4h =8.4 μg·h ml;DDP ,AUC0~ 2 4h=14 .4 μg·h ml。结论 :从药代动力学方面看 ,腹腔化疗中 5 FU的AUC不低于相同剂量静脉给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腹腔化疗 药代动力学 顺铂 氟尿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