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9-398,共10页
大肠癌的外科治疗始于一百多年前,是最早开展的几种肿瘤外科治疗之一,也是大肠癌所有治疗方式中最主要的、决定性的手段,在大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科治疗的发展过程中,无数学者做出了贡献,随着外... 大肠癌的外科治疗始于一百多年前,是最早开展的几种肿瘤外科治疗之一,也是大肠癌所有治疗方式中最主要的、决定性的手段,在大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科治疗的发展过程中,无数学者做出了贡献,随着外科手术技术进步、手术辅助器械的发展、对器官胚胎学发生的再认识,大肠癌手术的规范性有了更明确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外科治疗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经肛门或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陈佳钰 李玥 +5 位作者 陈帆 李玉雪 封士冬 黄琦 李大卫 廖芝伟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背景与目的:针对直肠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少,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旨在探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TME)相... 背景与目的:针对直肠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少,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旨在探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TME)相比,TaTME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9月—2022年9月上海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行LaTME的直肠癌患者及同期行TaTME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在术后1年时完成调查问卷: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30,EORCTQLQ-C30)、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价量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和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对问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通过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本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指南中的各项条目。结果:本研究纳入77例患者(TaTME组39例和LaTME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期、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ORCT QLQ-C30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当,但TaTME组失眠症状更严重(P=0.020)。两组在LARS严重程度和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TME组在水样便失禁和大便簇集两个项目中表现出更好的功能(P=0.007,P=0.004)。此外,两组在IPSS、抑郁和焦虑程度上均具有可比性。结论:接受TaTME或LaTME的患者表现出相似的肛门功能、排尿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结果,从术后生活质量方面而言,TaTME技术是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生活质量 器官功能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灶削除或肠段切除对肠道功能影响的近十年随访观察
3
作者 田琦 陈云 +4 位作者 李心翔 陆维祺 叶江枫 华克勤 易晓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7,共9页
目的探究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肠道内异症)患者术前肠道症状的的临床特征,比较病灶削除与肠段切除对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经由同一手术组医生诊治且术后病... 目的探究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肠道内异症)患者术前肠道症状的的临床特征,比较病灶削除与肠段切除对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经由同一手术组医生诊治且术后病理诊断为肠道内异症的患者(n=105)。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收集其术前T0及术后3个时间节点(T1:2018年11月;T2:2020年11月;T3:2024年4月)的临床数据。主要结局指标为肠道症状和肠道功能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疼痛症状评分,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GEE)模型分析术式与随访时间对结局指标的交互效应。结果最终纳入89例患者(失访率为15.24%),其中病灶削除术79例(88.76%)。术前46例(51.68%)有肠道症状,以经期肛门坠胀感(21例,46.65%)和腹泻(15例,32.61%)为主;术后便秘比例显著升高,(T1:71.43%;T2:50.00%;T3:72.00%)。两组术后痛经、胃肠道不适评分及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等均显著改善(P均<0.0005),但肠段切除组术后直肠前切除综合征评分以及便秘评分显著高于病灶削除组(P=0.02和P=0.05)。结论术前约半数肠道内异症患者存在典型肠道症状(如肛门坠胀、腹泻)。病灶削除术与肠段切除术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但病灶削除术在保留肠道功能方面更具优势,而肠段切除术可能因肠道结构改变导致术后便秘或排便模式紊乱风险增加。术式选择需权衡病灶清除彻底性与术后功能保护,建议术前充分告知患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方式 肠道症状 肠道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样本中DNA与RNA提取效率的研究
4
作者 宿星蕾 路平 +3 位作者 彭俊杰 汪滋民 宋萍 韩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6-486,共11页
目的·全面评估不同试剂盒及不同方法对血液样本中DNA与RNA提取的效率。方法·收集来自阿尔茨海默病(20例)、纤维化(5例)、结直肠癌患者(108例)及健康个体(12例)的血液样本,共145例。采用柱法试剂盒(Kit A)和核酸提取仪来提取... 目的·全面评估不同试剂盒及不同方法对血液样本中DNA与RNA提取的效率。方法·收集来自阿尔茨海默病(20例)、纤维化(5例)、结直肠癌患者(108例)及健康个体(12例)的血液样本,共145例。采用柱法试剂盒(Kit A)和核酸提取仪来提取血液中白细胞的基因组DNA(genomic DNA,gDNA)。使用5种试剂盒(Kit B~F),通过柱法(Kit B、E)或磁珠法(Kit C、D、F)对血浆中的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和游离RNA(cell-free RNA,cfRNA)进行提取。对Kit B提取过程进行优化,包括增加血浆上样体积和延长洗脱孵育时间,并且采用该方案对10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样本cfDNA进行提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对提取出的DNA和RNA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提取的DNA或RNA分子的数量以评估提取效率,并结合成本及操作时间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gDNA提取中,尽管核酸提取仪缩短了操作时间,但Kit A(柱法)提取的DNA分子数的中位数是其25.36倍(P<0.001)。对于cfDNA提取,3种试剂盒(Kit B~D)的总体效率相近,但Kit B(柱法)在低浓度样本中的表现较为突出,其DNA提取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基于磁珠法的Kit D和Kit C的4.24倍和1.18倍。提取步骤优化后的Kit B进一步提高了cfDNA的提取效率。对比3例样本在不同血浆上样体积下的cfDNA提取量,结果显示大上样体积提取的cfDNA量分别为小上样体积的3.98倍、2.38倍和3.82倍;对10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样本cfDNA提取结果表明,该提取方案可在临床样本中稳定提取足够量的cfDNA。在cfRNA提取方面,Kit E(柱法)因其高效、便捷且经济性好,被广泛推荐;其提取的cfRNA含量中位数是Kit F(磁珠法)的5.01倍。比较血浆中cfDNA与cfRNA的拷贝数,结果显示每毫升血浆中cfRNA的拷贝数平均数是cfDNA的27.65倍。结论·Kit A、Kit B和Kit E分别在白细胞gDNA、血浆cfDNA以及血浆cfRNA提取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率。然而,尽管Kit E在提取效率和成本上具有优势,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提取 血浆游离DNA 血浆游离RNA 提取试剂盒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型单中心医院登记为基础的1.37万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生存报告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昌明 郭天安 +10 位作者 莫淼 袁晶 沈洁 王泽洲 黄丹 朱骥 李心翔 蔡国响 徐烨 蔡三军 郑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6-253,共8页
背景与目的: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了解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情况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 背景与目的:基于医院登记为基础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其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了解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情况提供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3 721例,通过查阅患者复诊病史、电话随访和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随访资料,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3和5年OS和DFS,根据年龄组、性别、治疗时期、肿瘤分期以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式各亚组分别描述。结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经中位54.03个月随访后,5年OS和0~Ⅲ期患者5年DFS分别为73.87%和72.25%。0~Ⅰ、Ⅱ、Ⅲ和Ⅳ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年OS分别为91.92%、87.15%、70.49%和27.70%,45岁以下年龄组患者5年OS为74.93%,差于45~64岁和65~74岁年龄组。不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壁外血管侵犯、神经侵犯、环切缘情况患者的生存差异显著。结论:首次报告中国国内单中心超万人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长期生存结果,44岁及以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较低,肿瘤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可改变因素,应加强早诊早治,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率 医院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晚期大肠癌一线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劲松 蔡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9-504,共6页
背景与目的:大肠癌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化疗可以减少肿瘤的生长和复发。当前较为重要的是探究标志物能够预测化疗耐药标志物,从而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Ⅳ期大肠癌患者... 背景与目的:大肠癌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化疗可以减少肿瘤的生长和复发。当前较为重要的是探究标志物能够预测化疗耐药标志物,从而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Ⅳ期大肠癌患者手术标本,术后患者都使用大肠癌术后规范化一线化疗(希罗达+奥沙利铂)。选取化疗耐药与有效癌组织标本各3例共6例使用microRNA芯片检测。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miR-4299、miR-196b、miR-324-5p、miR-455-3p和miR-939,将候选miRNA在100例Ⅳ期大肠癌患者手术癌组织标本中进行real-time PCR验证。结果:通过芯片筛选,共5个miRNA可能与大肠癌一线化疗耐药有关。miR-4299和miR-196b对化疗耐药有显著诊断意义。miR-4299的AUC为0.784,而miR-196b的AUC为0.647。两个联合诊断AUC为0.84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9%和90.9%。结论:miR-4299和miR-196b有可能作为诊断对大肠癌一线化疗耐药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化疗 标志物 miR-4299 miR-196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再论中国腹膜肿瘤学的建设发展与国际化历程
7
作者 李雁 朱正纲 +9 位作者 崔书中 梁寒 王辉 蔡国响 许洪斌 彭正 党诚学 武爱文 杨盈赤 杨智冉(翻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256-1262,共7页
腹膜癌是癌症治疗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近40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腹膜癌诊断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体系... 腹膜癌是癌症治疗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近40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腹膜癌诊断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体系的形成和优化。近20年来,中国的腹膜癌研究进步迅速,在仪器设备研发、技术方案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学科组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快速融入腹膜肿瘤学国际联盟的国际化发展大格局。中国胃癌腹膜转移癌临床研究成果成为国际里程碑事件,C-HIPEC方案的推广实施,2021年国内主办第12届国际腹膜癌大会,都是该领域的突出成果,也使中国在腹膜癌诊治方面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但是,与中国腹膜癌患者的巨大治疗需求相比,腹膜肿瘤学发展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国肿瘤学家加倍努力,推动立足于国情的中国腹膜癌防治研究走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上海方案(2023年版) 被引量:58
8
作者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赵任 +15 位作者 蔡三军 许剑民 张卫 蔡国响 常文举 戴卫星 高显华 季晓频 刘方奇 莫少波 彭俊杰 齐志鹏 王绍栋 张弢 张雅琦 钟芸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6,共54页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中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2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是...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中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2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是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上海市自2013年起,持续开展社区结直肠癌筛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降低发病风险,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并进行及时治疗,显著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同时,上海市各大医院规范化诊治水平较高,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也相对较高,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但由于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未开展结直肠癌相关防治项目,同时,由于基层医院业务能力不足,较低的早期诊断率及早期治疗率成为限制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针对基层医院对于结直肠癌背景、风险预防、常用筛查手段、规范性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认知不足的现状,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组织上海各大医院结直肠癌诊治专家,共同编写《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上海方案(2023年版)》,方案从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等6个方面进行了详尽介绍,并提供了相关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本方案旨在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提升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治效果。结直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结直肠癌虽然已有多种筛查方法,但仍存在灵敏度和特异度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全国众多医院,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着规范化的问题。因此,未来结直肠癌防治之路除了开发更高效的筛查方法、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及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在诊断和治疗上为基层医院提供帮扶,强调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化,提高基层医师的诊治水平,提升基层医院的诊治能力,最后还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早筛 早诊 早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若昕 叶紫岚 +1 位作者 翁俊勇 李心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492,共8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日益增加。目前高龄Ⅱ期CRC患者在接受根治术后通常接受减弱的化疗方案或不化疗,而这是否会引起不良的肿瘤学结局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日益增加。目前高龄Ⅱ期CRC患者在接受根治术后通常接受减弱的化疗方案或不化疗,而这是否会引起不良的肿瘤学结局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去除偏倚后,高龄对于Ⅱ期CR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3 314例2008—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过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Ⅱ期、无既往肿瘤史、术后5年内无第二原发肿瘤且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的CRC患者。本研究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编号:050432-4-2108^(*))。使用R软件(version 3.0)的survminer包(surv_cutpoint算法)计算年龄相对于生存的最佳临界值为73岁。比较高龄组(年龄>73岁)和非高龄组(年龄≤73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并使用survival包和rms包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在性别、肿瘤位置、分化、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和pT分期等方面均衡可比。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是OS[风险比(hazard ratio,HR)=3.667(2.946~4.565),P <0.001]和DFS[HR=2.368(1.953~2.872),P<0.001]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Ⅱ期CRC患者的预后。结论:在Ⅱ期CRC患者中,高龄与较短的OS及DFS相关。足够强度的辅助化疗或许是必要的。治疗决策可根据患者列线图预测模型得分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高龄 预后 化疗方案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阳性淋巴结比率在yp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雯 张若昕 +4 位作者 翁俊勇 马延磊 蔡国响 李心翔 杨永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3-880,共8页
背景与目的:当前,对于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和T4bM0的潜在可切除结肠癌患者,指南均推荐新辅助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的缓解率和增加转化性切除的可能性。其中对于ypⅢ期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均使用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 背景与目的:当前,对于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和T4bM0的潜在可切除结肠癌患者,指南均推荐新辅助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的缓解率和增加转化性切除的可能性。其中对于ypⅢ期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均使用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TNM分期系统评估术后病理学特征。然而,新辅助治疗会导致术区淋巴结退缩,检出淋巴结数不足12枚的患者无法按照常规的TNM分期进行划分,因此TNM分期常无法预测接受过新辅助治疗的ypⅢ期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估阳性淋巴结比率(positive lymph node ratio,LNR)在接受新辅助治疗的ypⅢ期CR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且行根治性手术的ypⅢ期CRC患者。收集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等级、病理学分期以及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复发或死亡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纳入标准:接受新辅助治疗和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Ⅲ期的CRC患者。排除标准:①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探查发现已有远处脏器转移;②有既往恶性肿瘤病史;③多原发性CRC。本研究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050432-4-2108*)。使用R软件的survminer包(surv_cutpoint算法)计算LNR相对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最佳临界值并依此将患者分为低LNR组和高LNR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D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不良病理学特征并使用survival包和rms包绘制DFS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489例患者,男性289例,女性200例,中位年龄为56岁(23~80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062 d。随访期间,164例(33.5%)患者死亡。整个队列中,204例(41.7%)患者检出淋巴结数不足12枚。LNR的最佳临界值为0.29,317例患者划为低LNR组(LNR≤0.29),172例患者划为高LNR组(LNR>0.29)。高LNR组相比低LNR组DFS更短[风险比(hazard ratio,HR)=2.103,95%CI:1.582~2.796,P<0.0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LNR是D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HR=1.825,95%CI:1.391~2.394,P<0.001)。根据纳入LNR的多分类DFS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接受新辅助治疗的Ⅲ期CRC患者的DFS。结论:LNR是ypⅢ期CR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与其他不良临床病理学特征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DFS预测效力。因此,将LNR作为TNM分期的补充可以提高CRC的预后评估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阳性淋巴结比率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疗效及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康凯 舒晓亮 +4 位作者 姬舒荣 钟静霞 王铭河 张勇胜 唐大寒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2-33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疗效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7个生物医学数据库(CBM、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等)的文献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纳入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目的:系统评价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疗效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7个生物医学数据库(CBM、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等)的文献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纳入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定,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符合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文献(n=565)。Meta分析显示,低氮低热量试验组可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较对照组降低1.36 mmol/L,95%CI[-2.01,-0.72],P<0.00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含量平均增加1.31g/L,95%CI[-3.11,5.74],P=0.56,无显著性差异;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可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为35%),95%CI[0.19,0.63],P=0.00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卫生经济学方面,试验组住院天数平均缩短2.41天,95%CI[-3.80,-1.02],P=0.000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病人营养药品费用较对照组降低,合并SMD=-2.53,95%CI[-7.18,2.11],P=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术后病人早期给予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术后住院时间,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氮低热量 肠外营养 腹部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反应性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宇辰 张长胜 +4 位作者 梁斐 黄丹 朱骥 徐烨 刘方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2-528,共7页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XELOX或FOLFOX为一线化疗方案的Ⅳ期肠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 MLH1、h MSH2、h MSH6和h PMS2的蛋白表达,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化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1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未发现MSI与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化疗敏感性存在相关。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79例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患者中,MSI患者(22例)较MSS患者(57例)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延长(19.9个月vs 7个月,P=0.005),但MSI与OS无关(P=0.07)。对该79例患者预后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SI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MSS/MSI,HR=2.079)。此外,该群患者的MSI状态与疾病控制率(59.1%vs31.6%,P=0.025)相关。结论:在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无疾病进展时间和化疗的疾病控制率呈正相关,因而有必要对该群患者进行微卫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肠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治疗对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舒晓亮 康凯 +6 位作者 钟静霞 史哲溪 柳先丽 王铭河 刘载道 张勇胜 姚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217例消化系统疾病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2例,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105例,行非...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217例消化系统疾病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2例,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105例,行非个体化营养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9/112)vs 17.1%(18/105),P=0.042],而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并发症、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2%(17/112)vs 22.9%(24/105)、7.1%(8/112)vs 5.7%(6/105),P均>0.05];研究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NRS 2002评分和营养方式是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NRS 2002评分和营养方式是总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1),年龄、营养方式和感染性并发症是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5);手术类型、营养费用和总住院时间是总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5);营养方式和总住院时间是营养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1)。两组出院前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58.9±17.1)分vs(56.3±1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但研究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乏症状评分和经济困难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劣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个体化营养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疗法 消化系统疾病 围手术期 治疗结果 感染性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组织焊接技术用于结直肠吻合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灵犀 周宇 +6 位作者 卓长华 李心翔 李殿立 鄢盛杰 严博文 欧孔武 宋成利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30,共5页
利用射频能量焊接肠组织,研究压合压强、功率、温度参数对焊接效果的影响。利用自制的焊接器械和射频能量平台,进行焊接猪离体结直肠组织实验。实验参数为:射频频率450 kHz,输出功率恒定(50和70 W),在压合压强(1 125和2 658 kPa)下持续... 利用射频能量焊接肠组织,研究压合压强、功率、温度参数对焊接效果的影响。利用自制的焊接器械和射频能量平台,进行焊接猪离体结直肠组织实验。实验参数为:射频频率450 kHz,输出功率恒定(50和70 W),在压合压强(1 125和2 658 kPa)下持续焊接肠组织240 s,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为(95±5)℃。实验完成后通过组织病理切片对比不同条件下肠道焊接的牢固程度、热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在50和70 W功率下,压合压强1125 kPa的组,焊接部位浆膜层紧紧贴合,周围组织结构保持完好;压合压强2 658 kPa的组,焊接部位浆膜层未完全融合,且周围黏膜损伤较明显。最高焊接温度控制在(95±5)℃时,功率50和70 W的组焊接效果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中无明显差异。射频能量焊接结直肠可行性良好,但压合压强过大易导致焊接部位周围组织损伤;且考虑到焊接部位周围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不可单一用温度参数作为判断焊接效果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技术 组织焊接 肠吻合 电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12
15
作者 蔡国响 孟献珂 蔡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0-894,共5页
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转移部位之一,传统观念认为其预后差,没有手术治疗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精确控温的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步,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认识和治疗策略发生很大的变化,拟就这一问题进行综述... 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转移部位之一,传统观念认为其预后差,没有手术治疗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精确控温的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步,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认识和治疗策略发生很大的变化,拟就这一问题进行综述。在预后方面,如果仅行姑息性化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预后差于肝、肺等非腹膜部位的转移;但对于一部分合适的患者施行完全性腹膜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则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腹膜转移癌的预后因素包括腹膜播散癌指数、减瘤术完全性程度、是否合并腹膜外转移(肝脏等)、腹膜表面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日本腹膜分期等。在治疗方面,完全性腹膜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可能是最佳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膜转移 减瘤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聪 倪淑娟 +3 位作者 翁微微 黄丹 盛伟琪 廉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9-833,共5页
背景与目的:K-ras基因突变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靶向治疗的重要负性预测因子。本研究拟对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中K-ras基因状态的一致性进行比较,以探讨目前临床K-ras检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背景与目的:K-ras基因突变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靶向治疗的重要负性预测因子。本研究拟对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中K-ras基因状态的一致性进行比较,以探讨目前临床K-ras检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石蜡包埋组织76对,提取DNA,经过PCR扩增后,对产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检测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外显子2基因序列。结果:76例患者中有15例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情况不一致。76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有31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0.8%,其中第13号密码子突变16例,第12号密码子突变15例;76例结直肠癌转移灶有31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0.8%,其中第13号密码子突变15例,第12号密码子突变16例。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基因状态并不一致,且存在19.7%的表达差异率,提示通过检测原发灶K-ras基因表达状态来确定针对转移灶的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选择存在不严谨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RAS基因 原发灶 转移灶 西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利勇 蔡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崭新的生命科学,其技术主要包括样品的制备技术、双向凝胶电泳、差异凝胶电泳、多维蛋白质鉴定技术和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等。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崭新的生命科学,其技术主要包括样品的制备技术、双向凝胶电泳、差异凝胶电泳、多维蛋白质鉴定技术和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等。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蛋白质组学在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P3^+调节性T细胞及其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18
作者 卓长华 徐烨 蔡三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及肿瘤相关致死原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被认为是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的研究显示...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及肿瘤相关致死原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被认为是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的研究显示,叉头样转录因子3(transcription factor forkhead box P3,FOXP3)不仅是CD4+CD25+T细胞的重要的胞内标志,也是与其发育分化与功能发挥相关的重要因子。FOXP3+Treg与多种人类肿瘤的生存预后存在关联,高比例的FOXP3+Treg常与不良的临床预后存在相关。然而,新近多个研究表明,在CRC患者中,肿瘤组织中FOXP3+Treg富集常与其更好的生存预后有关。Treg在肠道黏膜中可能通过抑制肠道细菌侵袭所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起到了正面抗肿瘤而非免疫耐受的效应。近来,Treg特定的去甲基化区域(Treg-specific demethylated region,TSDR)被认为是稳定表达FOXP3的nTreg的一个特异的表观遗传学标志,多项研究证实人类自然发生型Treg(naturally occurred Treg,nTreg)细胞上该区域呈显著的去甲基化现象。FOXP3-TSDR去甲基化状态检测对结直肠癌相关研究策略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结直肠癌 叉头样转录因子3 Treg特定的去甲基化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靶向富集结合高通量测序筛查结直肠癌中MMR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凯 陈慧杰 +3 位作者 刘方奇 徐烨 李轩 南蓬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多重PCR靶向富集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检测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种系突变的应用。方法收集17例CRC患者和14例正常人的血液并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和优化寡聚核苷酸探针,使其能对5... 目的探讨多重PCR靶向富集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检测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种系突变的应用。方法收集17例CRC患者和14例正常人的血液并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和优化寡聚核苷酸探针,使其能对5个基因MLHl、MSH2、PMS1、PMS2和MSH6的73个外显子序列进行有效的PCR扩增和富集;应用多重PCR技术靶向富集样本MMR基因的外显子序列;扩增产物进行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检测MLHl、MSH2、PMS1、PMS2和MSH6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31个样本共得到2.7Gb的数据,平均reads数为287 048,测序数据中平均82.18%可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外显子序列平均覆盖度为99.9%,平均测序深度为2 282。在MMR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共发现13种非同义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SNV)、2种同义SNV,其中MSH6的c.G3205C:p.G1069R为未见报道SNV。检测结果经Sanger法测序验证,结果一致。结论多重PCR靶向富集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一套通量高、速度快、费用低、准确性高的MMR基因突变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基因 LYNCH综合征 靶向富集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及其在结直肠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升 蔡国响 蔡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甲基化调节是表观遗传学重要内容。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很多研究倾向于将两者结合起来,探讨其...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甲基化调节是表观遗传学重要内容。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很多研究倾向于将两者结合起来,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甲基化 结直肠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