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董玲 洪小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61-464,共4页
本文主要是对近年来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和肝癌)化学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评价了有关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进展期肿瘤姑息性化疗的治疗方案、疗效及毒副反应,并初步探讨了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上消化道肿瘤 化疗 联合化放疗 食管癌 胃癌 胰腺癌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用序贯厄洛替尼治疗转移脑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郭水英 邹海萍 常建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58-960,共3页
治疗伴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全身化疗药物因不能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而治疗效果差。近年来,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小分子抑制剂厄洛替尼(erlotinib)的... 治疗伴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全身化疗药物因不能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而治疗效果差。近年来,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小分子抑制剂厄洛替尼(erlotinib)的问世,对伴脑转移的NSCLC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报道采用化疗[培美曲塞+(DDP)顺铂]序贯厄洛替尼治疗1例PS评分较差的转移脑肿瘤、取得较好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靶向治疗 脑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及其配体EFNA1在23种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瑞皎 吴向华 +2 位作者 石必枝 王华茂 李宗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0-32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及其配体EFNA1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EphA2/EFNA1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了23种人类肿瘤细胞系中EphA2/EFNA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 背景与目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及其配体EFNA1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EphA2/EFNA1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了23种人类肿瘤细胞系中EphA2/EFNA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EphA2蛋白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除白血病细胞K562和HL60,以及视网膜母细胞瘤RB几乎检测不到EphA2/EFNA1外,EphA2/EFNA1高表达于肝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胃腺癌、脑胶质瘤、膀胱癌、成骨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等20种细胞系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除K562外,EphA2蛋白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均有表达。结论:EphA2/EFNA1高表达于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并且EFNA1的表达水平相对低于EphA2的表达。E-phA2/EFNA1可作为一个较为广谱的肿瘤标记,并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2受体 EFNA1配体 肿瘤标记 肿瘤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文 许立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8-382,共5页
转移性结直肠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所有转移性疾病来说手术切除可以治愈部分患者 ,但大部分患者需要考虑全身化疗作为最佳的姑息治疗。多年来 ,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治疗局限于氟尿嘧啶。2 0世纪 90年代出现的另外两个药... 转移性结直肠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所有转移性疾病来说手术切除可以治愈部分患者 ,但大部分患者需要考虑全身化疗作为最佳的姑息治疗。多年来 ,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治疗局限于氟尿嘧啶。2 0世纪 90年代出现的另外两个药物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被发现对晚期结直肠癌有效。近来 ,新的分子靶向药物bevacizumab和cetuximab首次显示了疗效。这里我们回顾了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对于这些患者的最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药物治疗 氟尿嘧啶 伊立替康 奥沙利铂 分子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反义核酸协同紫杉醇的体外及大鼠体内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晓东 林庚金 +3 位作者 朱腾芳 李进 程侣圳 陈立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6-550,i0004,共6页
目的研究转染生存蛋白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的抗肿瘤作用,对大鼠胃癌模型形成的干预作用、机制及是否与紫杉醇间有协同作用。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进行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的体外转染,以Western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以MTT法检测转染... 目的研究转染生存蛋白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的抗肿瘤作用,对大鼠胃癌模型形成的干预作用、机制及是否与紫杉醇间有协同作用。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进行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的体外转染,以Western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以MTT法检测转染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及联合紫杉醇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以高盐饲料和甲基硝基二硝基胍(MNNG)诱导大鼠发生胃癌,造模中期分别腹腔注射脂质体包裹的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紫杉醇或两者联用,检测造模结束时各组大鼠胃癌的发生率、肿瘤组织中Brdu标记率及凋亡指数。结果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能明显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并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其IC50约350nmol/L;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与紫杉醇联合能显著降低其IC50值,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造模结束时对照组(C)、紫杉醇组(T)、反义寡核苷酸组(A)、反义寡核苷酸联合紫杉醇组(AT)胃腺癌发生率分别为90%、78.6%、73.3%和50%,AT组的胃癌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个单独治疗组胃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T组胃癌的BrdU标记率(10.2±4.7)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5,P<0.05)及T、A两个单独治疗组(分别为16.0±5.8和15.4±5.2,P<0.05);AT组胃癌的凋亡率(1.71±0.41)显著高于对照组(0.91±0.14,P<0.01)及T、A单独治疗组(1.19±0.42、1.29±0.43,P<0.05)。结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BGC823细胞生长,与紫杉醇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腹腔注射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与紫杉醇能协同抑制胃癌形成,与促进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有关。Survivin是抗肿瘤基因治疗的良好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甲基硝基二硝基胍 生存蛋白 反义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晓东 林庚金 +3 位作者 靳嘉巍 朱腾芳 钱屹滢 程侣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体内外紫杉醇处理后,胃癌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同细胞凋亡关系,探讨紫杉醇抗肿瘤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紫杉醇(0、12、60、300、1500ng/mL)分别处理胃癌BGC-823细胞24h,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另以600ng/mL紫杉... 目的研究体内外紫杉醇处理后,胃癌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同细胞凋亡关系,探讨紫杉醇抗肿瘤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紫杉醇(0、12、60、300、1500ng/mL)分别处理胃癌BGC-823细胞24h,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另以600ng/mL紫杉醇处理该细胞72h,检测处理0、12、24、36、48h时survivin表达及反映细胞凋亡程度的PARP89000片段。以BGC-823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予紫杉醇40mg/kg腹腔注射,分别在干预后0、1、3、5、7、14d处死裸鼠,取移植瘤,一半固定行免疫组化检测;一半液氮冻存留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紫杉醇处理BGC-823细胞24h时,survivin表达升高具有紫杉醇剂量依赖性。600ng/mL紫杉醇处理24h内,survivin表达逐步升高,36h后明显下降,48h时更低;处理36h和48h时出现明显的PARP89000片段。裸鼠移植瘤结果显示,紫杉醇处理后第3天瘤体内坏死区明显增多,第5~7天达高峰,第14天又有缩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干预前survivin表达强阳性,干预后1d变化不明显,第3天明显减弱、第5~7天时最低,第14天又开始升高。Westernblot也得出同样结果。结论体内外试验结果证实,紫杉醇可能通过抑制肿瘤survivin表达,引起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体外干预早期survivin表达升高可能为细胞的一种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紫杉醇 生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化疗耐药 被引量:3
7
作者 蔡飏 杨新苗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87-990,共4页
表观遗传(eprgenetic)和基因突变、易位、缺失等事件同样在化疗耐药的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基因的甲基化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修饰方式,正常人体细胞大约有29000个CpG岛,并以非随机化的方式主要分布于蛋白编... 表观遗传(eprgenetic)和基因突变、易位、缺失等事件同样在化疗耐药的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基因的甲基化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修饰方式,正常人体细胞大约有29000个CpG岛,并以非随机化的方式主要分布于蛋白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和第一外显子区域。但是肿瘤细胞中基因甲基化状态有所改变,表现为整体甲基化程度降低和局部甲基化程度的增高,而这些改变进而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我们就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和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并对近来一些基因甲基化及其逆转的研究进行简要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 基因甲基化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肿瘤组织起源分子标志物的建立与评价
8
作者 王奇峰 徐清华 +3 位作者 陈金影 钱琛晖 刘晓健 杜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1-812,共12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是一类转移性肿瘤的统称,在诊断时无法找到原发位点,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10%。明确肿瘤的组织起源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整合Array Express和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肿瘤... 背景与目的: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是一类转移性肿瘤的统称,在诊断时无法找到原发位点,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10%。明确肿瘤的组织起源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整合Array Express和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肿瘤类型明确的样本数据,构建涵盖22种常见肿瘤类型、5 800例样本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通过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算法筛选组织特异性基因,建立肿瘤分类模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将基因分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于肿瘤基因表达谱大数据,筛选出96个组织特异性基因,其中包含常见的肿瘤相关基因,如钙黏蛋白1(cadherin 1,CDH1)、激肽释放酶相关酶3(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 3,KLK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在206例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182例的基因分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准确率达到88.4%(95%CI:83.2%~92.4%)。结论:96基因RTQ-PCR检测对22种常见肿瘤类型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可作为临床和病理诊断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 肿瘤组织起源 基因表达谱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Iressa)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治疗后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5
9
作者 蒋国 洪小南 +4 位作者 樊旼 王佳蕾 傅小龙 钱浩 丁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 总结用吉非替尼 (Iressa)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初步经验。方法  5 5例难治性NSCLC进入研究 ,均为手术、放疗、化疗等现代的肿瘤治疗手段治疗后失败的病例。其中 5例的肿瘤局限于胸腔内 ,5 0例已有了远处转移。Ir... 目的 总结用吉非替尼 (Iressa)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初步经验。方法  5 5例难治性NSCLC进入研究 ,均为手术、放疗、化疗等现代的肿瘤治疗手段治疗后失败的病例。其中 5例的肿瘤局限于胸腔内 ,5 0例已有了远处转移。Iressa剂量为 2 5 0mg/次 ,口服 ,每天 1次。全组服药的中位时间为4个月。结果 主要的毒副作用是皮疹 ,发生于 2 6例患者 ,占全组的 47%。其他的副作用有腹泻 4例 ( 7%) ,恶心 4例 ( 7%) ,口腔粘膜溃疡、脱发、胃出血各 1例 ( 2 %)。上述毒副作用均不严重 ,患者均能耐受。全组的有效率为 2 0 %。Iressa对不同的远处转移部位有不同的效应 ,对两肺内的粟粒样播散的有效率更高。患者的主观感觉和临床症状好转 >2周的患者占 2 5 %。中位生存期为 5个月 ( 1~ 17个月 ) ,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是 3 .6个月。 6月生存率为 67%。与疗效有关的因素是 :有皮肤反应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 ,中位生存期长 (P <0 .0 5 ) ,与性别、肿瘤组织类型、远处转移部位无关。结论 对治疗难治性NSCLC患者 ,Iressa治疗的毒性和副作用轻微 ,能为患者耐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 IRES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支气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容亮(综述) 常建华(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9-395,共7页
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20%,可分为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为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类型。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胞神经内分泌形态及神... 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20%,可分为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为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类型。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胞神经内分泌形态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现就其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特征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神经内分泌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14例晚期结直肠癌 被引量:8
11
作者 应江山 曹军宁 +2 位作者 印季良 洪小南 许立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研究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4例既往氟尿嘧啶 (5 FU)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单药伊立替康 30 0mg/m2 ,静脉点滴 ,每 3周为一疗程。全部患者以前曾接受过含氟尿嘧啶的辅助化疗 ,2例曾... 目的 :研究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4例既往氟尿嘧啶 (5 FU)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单药伊立替康 30 0mg/m2 ,静脉点滴 ,每 3周为一疗程。全部患者以前曾接受过含氟尿嘧啶的辅助化疗 ,2例曾接受过盆腔放疗。结果 :9例患者接受 3疗程化疗 ,5例接受 6疗程化疗。 14例患者中SD 10例 ,PD 4例。常见治疗毒性为乙酰胆碱能综合征 13例 (92 .9% ) ,延迟性腹泻 11例 (78.6 % )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11例 (78.6 % ) ;Ⅲ度毒性 :恶心呕吐 2例 (14 .3% ) ,延迟性腹泻 2例 (14 .3% )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 1例 ;仅 1例患者发生Ⅳ度腹泻。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晚期 直肠肿瘤 伊立替康 氟尿嘧啶耐药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不能切除和/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文 胡夕春 +2 位作者 陆洪芬 施达仁 李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 :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 (STI5 71)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和 /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疗效和毒性。方法 :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 4 0 0mg/日治疗 10例不能手术切除和 /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结果 :9例可评价疗效 ,4例部分缓解 ,4例稳定。... 目的 :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 (STI5 71)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和 /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疗效和毒性。方法 :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 4 0 0mg/日治疗 10例不能手术切除和 /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结果 :9例可评价疗效 ,4例部分缓解 ,4例稳定。 10例评价不良反应 ,非血液学毒性有水肿 (主要是眼眶周围水肿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乏力、腹腔肿瘤出血、间歇性肌肉痉挛和结膜炎 ,大多为Ⅰ~Ⅱ度。血液学毒性少见。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和 /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疗效 ,且毒性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 药物治疗 不能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晓东 王碧芸 +3 位作者 曹军宁 曹东 洪小南 印季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7-369,37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对进展期及转移性胃癌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疗方案,迄今为止,仅少数方案如ECF(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联合方案疗效被Ⅲ期试验所验证。但ECF方案中5-Fu持续滴注21天,不良反应大且不便。近来,有研究示奥沙利铂在胃癌中... 背景与目的:对进展期及转移性胃癌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疗方案,迄今为止,仅少数方案如ECF(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联合方案疗效被Ⅲ期试验所验证。但ECF方案中5-Fu持续滴注21天,不良反应大且不便。近来,有研究示奥沙利铂在胃癌中疗效优于顺铂,而不良反应较顺铂轻。因此,我们以奥沙利铂取代ECF方案中的顺铂,将5-Fu持续滴注21天改为5天,组成EOF5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及安全性。本试验曰的是评价EOF5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或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符合人组条件的胃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50mg/m^2静脉推汴,dl;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l;氟尿嘧啶375—425mg/m^2.d1-5d静脉持续输注120h,每3周重复,每化疗2疗程评价1次疗效。对该方案的安全性、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包括症状的改善)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晚期胃癌患暂17例,其中进展期胃癌无法手术的6例,术后复发转移的11例,可评价疗效者16例,其中完全有效(CR)2例(2/16,12.5%),部分有效(PR)5例(5/16,31.3%),稳定(SD)8例(50%),进展(PD)1例,其中一线治疗总有效率(ORR)50%(7/14)。主要的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粘膜炎、肢端麻木及消化道反应。17例患者共接受64周期EOF,厅案化疗,其中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周期百分比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各为6.3%,血红蛋白下降1.6%,血小板下降1.6%,恶心呕吐3.2%,口腔粘膜炎1.6%,手足麻木1.6%,静脉炎1.6%。其中除血小板下降外,余不良反应均未达Ⅳ度,所有周期治疗中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未有患者出现心功能异常,或新发心律失常。在未采用PICC的12例患者中,Ⅱ度以卜静脉炎达50%,5例采用PICC者无1发生静脉炎,所有患者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E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而且安全,是安全有效的晚期胃癌治疗方案,可用于一线治疗,但其疗效、TTP、生存期等资料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表柔比星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多西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文 印季良 +5 位作者 洪小南 张其中 倪殿涛 陈强 柏长青 黄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产多西紫杉醇 (艾素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单用以及艾素 +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并以进口多西紫杉醇 (泰索帝 ,安万特公司产品 ) +顺铂联合化疗方案作对照。方法 :患者随机分入艾素... 目的 :评价国产多西紫杉醇 (艾素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单用以及艾素 +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并以进口多西紫杉醇 (泰索帝 ,安万特公司产品 ) +顺铂联合化疗方案作对照。方法 :患者随机分入艾素单用组 (A组 ) :艾素 75mg/m2 ;艾素 +顺铂组 (B组 ) :艾素 75mg/m2 +顺铂 75mg/m2 ;泰索帝 +顺铂组 (C组 ) :泰索帝 75mg/m2 +顺铂 75mg/m2 ;3组均为每 3周重复。结果 :入组的 115例中 10 4例可评价疗效 ,A、B和C组有效率分别为 8 10 %、2 3 5 3%、2 7 2 7%。B和C组有效率相似。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其他发热、脱发、恶心呕吐和乏力。C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B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其余不良反应两组相似。结论 :国产多西紫杉醇 (艾素 ) +顺铂与进口多西紫杉醇 (泰索帝 ) +顺铂两联合化疗方案相似 ,对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 ,且毒性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艾素 泰索帝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文 陈治宇 +5 位作者 王磊苹 胡夕春 曹军宁 印季良 洪小南 李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对传统的化疗耐药。本研究评价选择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方法:入组60例患者,男性43例,女...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对传统的化疗耐药。本研究评价选择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方法:入组60例患者,男性43例,女性17例,95.0%的患者体能状况评分(ECOG)0~2分。中位年龄53岁(23~80岁)。所有患者口服伊马替尼400mg/a,评价抗肿瘤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的入选标准是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有可测量病灶。结果:1例无法评价疗效,无CR,PR35例(59、3%,35/59),SD持续6个月以上者13例(22、0%,13/59),6个月内PD11例(18.6%,11/59)。不良反应较轻,最常见的Ⅲ~Ⅳ度毒性有出血(6.7%,4/60)、贫血(5、0%,3/60)、水肿(3.3%,2/60)、腹痛(3.3%,2/60)、腹泻(3.3%,2/60)和恶心(3.3%,2/60)。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疗效,且毒性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伊马替尼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子仪 张文 +1 位作者 朱悦茗 殷晓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67-669,共3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和(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以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标准方案是氟尿嘧啶(5-FU)联合亚叶酸钙(LV),其有效率可达23%左右。20世纪90年代,几个三期临床研究证实了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 背景与目的:晚期和(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以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标准方案是氟尿嘧啶(5-FU)联合亚叶酸钙(LV),其有效率可达23%左右。20世纪90年代,几个三期临床研究证实了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开普拓,CPT-11)联合FU-LV(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伊立替康联合5-FU和LV组成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一线化疗失败后的中国人群中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远期生存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患者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经5-FU,LV以及奥沙利铂等药物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患者24例,行CPT-11联合5-FU/LV的持续静脉滴注的两周治疗方案,患者至少接受6个疗程以上。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全组24例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完全缓解(CR)为0(0/24),部分缓解(PR)5例(5/24),有效率达20%;稳定(SD)17例(17/24),进展(PD)2例(2/2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6个月(6—24个月),中位生存期10.7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厌食,白细胞减少,脱发,延迟性腹泻,多为Ⅰ/Ⅱ度。Ⅲ/Ⅳ度不良反应10例,其中腹泻合并白细胞伴发热5例。结论:伊立替康联合5-FU和LV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的二线方案,不良反应能控制,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转移性结直肠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小平 张晓伟 +1 位作者 郭伟剑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54-1359,共6页
目的探讨CD44在人类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以及与胰腺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生存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胰腺癌手术标本共67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在... 目的探讨CD44在人类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以及与胰腺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生存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胰腺癌手术标本共67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在部位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的表达。结果 CD44在67例胰腺癌阳性表达率为73.1%(49/67)。单因素分析显示,胰腺癌患者的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肿瘤部位与CD44的阳性率表达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血管侵犯、神经侵犯等与CD44的阳性率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分化程度、CD44的表达情况、神经侵犯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胰腺癌中CD44呈高表达,其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分化程度、CD44的表达情况、神经侵犯为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胰腺癌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20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军民 沈杨 +9 位作者 陈方源 谢毅 王椿 侯健 洪小南 吴德沛 陈嘉 侯明 徐建民 沈志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 :观察抗CD2 0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及泼尼松治疗初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L)的临床疗效。方法 :2 0 0 2 0 4 - 2 0 0 3 0 2 ,5 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 :环磷酰胺 6 0 0mg/m2 (第 1天 ) ... 目的 :观察抗CD2 0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及泼尼松治疗初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L)的临床疗效。方法 :2 0 0 2 0 4 - 2 0 0 3 0 2 ,5 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 :环磷酰胺 6 0 0mg/m2 (第 1天 ) ,长春新碱 1.4mg/m2 (第 1天 ) ,阿霉素 2 5mg/m2 (第 1天 )和泼尼松 6 0mg/d(第 1~ 5天 ) ,每 3周 1个疗程 ,共 6个疗程。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剂量为 375mg/m2 ,每周或每 3周输注 1次 ,连续 4次或 6次。结果 :在 5 0例患者中 ,6 0 %获得完全反应 (CR) ,总有效率 (OR)为 10 0 %。 5 0例患者共随访了 2~ 30周 ,患者 16周的疾病无进展生存 (PFS)率为 87.3%。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 (32 % )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毒副反应 (2 0 % )。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可有效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具有较高的缓解率 ,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联合化疗 利妥昔单抗 CHOP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夕春 郭海宜 +1 位作者 杨新苗 李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1996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收治114例乳腺癌肝转移住院患者.利用Cox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化疗的疗效依此下降,分别为31.9%(22/69)、27...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1996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收治114例乳腺癌肝转移住院患者.利用Cox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化疗的疗效依此下降,分别为31.9%(22/69)、27.8%(10/36)、16.7%(3/18)和0%(0/10).单因素分析提示无肝功能损害和手术后无疾病复发间歇期长者预后好.Cox多因素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提示有无肝功能损害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随着使用方案次数的增多而降低.有无肝功能损害是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肝转移 预后因素 化疗 CO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6例报道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晓燕 朱玉芬 +4 位作者 邹海萍 郭显智 谢园园 印季良 董胜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背景与目的: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例晚期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紫杉醇60mg/m2+0.9%氯化钠溶液1500~2000mL腹腔内化疗,... 背景与目的: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例晚期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紫杉醇60mg/m2+0.9%氯化钠溶液1500~2000mL腹腔内化疗,每周1次,共2~4周。按WHO标准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判断。结果:5/6例患者CR,1/6例PR。腹腔积液缓解时间为0.5~10个月,总生存期2~10个月。Ⅰ~Ⅲ度腹痛者4例,Ⅰ度白细胞下降者4例,Ⅰ度脱发者3例,Ⅰ度肝功能损害者1例(既往有乙肝病史)。结论: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紫杉醇 腹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