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部分医院癌症诊疗模式和临床分期使用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9
1
作者 吴毓 蒋旻珏 +3 位作者 贾慧珣 叶定伟 程玺 蒋国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2,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最佳治疗模式。肿瘤分期是肿瘤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的基础。本研究调查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和国际抗癌联盟或其它国际肿瘤分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情况,收集医师在实...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最佳治疗模式。肿瘤分期是肿瘤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的基础。本研究调查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和国际抗癌联盟或其它国际肿瘤分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情况,收集医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提出建议,并提供给有关医院行政管理机构和国内外肿瘤分期的学术机构参考,使肿瘤治疗和分期更合理,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更适合国际上的需要。方法:2012—2013年抽样调查33家省、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和省、市级综合医院,发放调查问卷,并实地考察6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和1家民营肿瘤专科医院。对目前中国10个主要癌症病种(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和淋巴瘤)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大陆的肿瘤专科及非专科医院都承担着为肿瘤患者提供治疗的责任。我国目前承担肿瘤治疗的医院未普遍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癌症分期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对于鼻咽癌、肝癌,大部分医院使用国内的分期系统。结论:大量肿瘤患者在非肿瘤专科医院接受诊治,需提高这些医院肿瘤治疗的水平;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二级综合性医院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肿瘤的TNM分期在三级甲等医院的诊疗中实施较好,但在二级综合性医院中基本没有执行;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癌症分期系统已被三级甲等医院中广泛采用;我国肿瘤界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多向国际肿瘤组织提供我国常见肿瘤的分期经验,使国际肿瘤分期更科学、更符合临床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 癌症分期 肿瘤分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反应性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宇辰 张长胜 +4 位作者 梁斐 黄丹 朱骥 徐烨 刘方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2-528,共7页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XELOX或FOLFOX为一线化疗方案的Ⅳ期肠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 MLH1、h MSH2、h MSH6和h PMS2的蛋白表达,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化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1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未发现MSI与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化疗敏感性存在相关。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79例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患者中,MSI患者(22例)较MSS患者(57例)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延长(19.9个月vs 7个月,P=0.005),但MSI与OS无关(P=0.07)。对该79例患者预后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SI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MSS/MSI,HR=2.079)。此外,该群患者的MSI状态与疾病控制率(59.1%vs31.6%,P=0.025)相关。结论:在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无疾病进展时间和化疗的疾病控制率呈正相关,因而有必要对该群患者进行微卫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肠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过表达可预测雌激素受体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贾晓青 洪琪 +6 位作者 程竞仪 李剑伟 王玉洁 莫淼 邵志敏 沈镇宙 柳光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360,共7页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P53在肿瘤中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包括乳腺癌。对于P53基因和乳腺癌预后的研究很多,多数研究表明P53蛋白表达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而目前对于P53蛋白表达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早期...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P53在肿瘤中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包括乳腺癌。对于P53基因和乳腺癌预后的研究很多,多数研究表明P53蛋白表达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而目前对于P53蛋白表达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otase inhibitors,AI)的敏感性的作用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P53蛋白表达在ER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AI治疗敏感性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患者资料共29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AI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72个月(6-140个月)。分析不同P53表达状态对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P53阳性和P53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和8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53表达状态(HR=1.729,95%CI:1.038-2.880,P=0.035)、病理分期(HR=2.270,95%CI:1.399-3.681,P=0.001)、组织学分级(HR=2.328,95%CI:1.312-4.133,P=0.004)及年龄(HR=1.988,95%CI:1.511-2.617,P&lt;0.005)是接受AI治疗的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蛋白表达可预测ER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AI治疗的敏感性;其可能成为决定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策略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乳腺癌 预后 内分泌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