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奕 田野 +3 位作者 胡超苏 沈春英 曾炜 高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7-21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放疗以及放疗参与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能使约半数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然而,放疗是否会造成颈部动脉血管的改变进而造成颈动脉狭窄,特别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是...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放疗以及放疗参与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能使约半数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然而,放疗是否会造成颈部动脉血管的改变进而造成颈动脉狭窄,特别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是否会造成此类损伤及损伤程度值得临床观察。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放疗对颈动脉损伤的状况。方法:分析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疗且生存达3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研究组)与初治尚未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狭窄状态,观察放疗后颈动脉损伤程度及影响其发生的临床因素。所有入组患者鼻咽部病理证实为低分化鳞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双侧颈部血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血管狭窄的情况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和普遍,分别为80.0%和20.0%(P<0.001),其中以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发生狭窄的情况更为常见[颈总动脉(70.0%:20.0%,P<0.001);颈内动脉(63.3%:10.0%,P<0.001);颈外动脉(30.0%:3.3%,P=0.015)]。有意义的狭窄情况仅出现在研究组人群中(颈总动脉36.7%、颈内动脉23.3%、颈外动脉10.0%)。结论:接受颈部放疗后生存3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是常见临床现象。狭窄多见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鼻咽癌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PC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45
2
作者 詹成 燕丽 +4 位作者 王琳 金玉麟 陈力 时雨 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6-789,共4页
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核酸检测方法,通过把反应体系均分到大量反应单元中独立地进行PCR,并根据泊松分布和阳性比例来计算核酸数量。目前dPCR主要分为微滴式和芯片式两种。与传统PCR技术相比,dPCR具有高灵敏度、... 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核酸检测方法,通过把反应体系均分到大量反应单元中独立地进行PCR,并根据泊松分布和阳性比例来计算核酸数量。目前dPCR主要分为微滴式和芯片式两种。与传统PCR技术相比,dPCR具有高灵敏度、高精确度、高耐受性和绝对定量的优点。因此,dPCR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广泛地应用于稀有突变检测、拷贝数变异分析和复杂样本基因表达检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PCR 微滴式dPCR 芯片式dPCR 突变检测 拷贝数变异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4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奕 宋新貌 +3 位作者 燕丽 张海燕 邹丽芬 王胜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5,共8页
背景与目的:腺样囊性癌是一种来自于涎腺组织的少见肿瘤,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2%。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发病率较低,且生长缓慢,较少淋巴转移,但是容易侵犯临近组织和沿着神经浸润生长,后期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往往预后... 背景与目的:腺样囊性癌是一种来自于涎腺组织的少见肿瘤,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2%。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发病率较低,且生长缓慢,较少淋巴转移,但是容易侵犯临近组织和沿着神经浸润生长,后期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往往预后不佳。该研究总结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其预后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该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了104例2000年9月—2012年11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过放疗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1年。使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5±11.5)岁,男女各占50%。鼻腔为最常见的原发部位(63.5%),其次为上颌窦(29.8%),临床分期以Ⅲ~Ⅳ期为主(76.0%),手术切缘阳性者为56.7%,出现神经浸润者为34.6%。术后放疗的患者占67.3%,术前放疗占27.9%,仅4.8%的患者采用了单纯放疗,其中29.8%的患者在手术和放疗基础上联合了化疗。采用CRT放疗者为81.7%,采用IMRT放疗者为18.3%。最终18例出现复发,28例出现远处转移,肺部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神经浸润是影响复发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2)。患者的5年和10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7.0%(95%CI:68.7%~85.3%)和67.8%(95%CI:57.8%~77.9%);5年和10年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57.8%(95%CI:48.0%~67.7%)和56.4%(95%CI:46.3%~66.4%)。复发或远处转移是显著影响OS的危险因素(未校正HR=60.1,95%CI:8.15~443.1,P〈0.0001),神经浸润阳性是显著影响DFS的危险因素(未校正HR=2.99,95%CI:1.642~5.445,P=0.0002)。原发部位、临床分期、手术切缘是否阳性及放疗方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神经浸润、复发或远处转移可能是影响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腺样囊性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后放射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胜资 阎小军 +1 位作者 郭明 蒋家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03-507,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中耳咽鼓管损害高峰发生在放疗后半年,并且在很多病例可持续终身,至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求放射治疗中中耳鼓室及咽鼓管更好的保护仍是放射治疗医师面临的责任,在精确放疗技术应用逐渐普遍的今天,肿瘤周... 背景与目的:中耳咽鼓管损害高峰发生在放疗后半年,并且在很多病例可持续终身,至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求放射治疗中中耳鼓室及咽鼓管更好的保护仍是放射治疗医师面临的责任,在精确放疗技术应用逐渐普遍的今天,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中耳放射损伤的研究报道极少。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分布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评价在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中中耳功能保护的可能性,同时了解放疗后时问、化疗、T分期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方法:40例80耳有完整听力学检查材料的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的患者进入此项研究。所有病例放疗前后均经耳部检查,电测听及声阻抗测听,放疗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电测听以500,1000,2000,4000Hz听阈平均值计算气骨导差,声阻抗根据鼓窒图分为A、B、C3型,A型为正常鼓室图,B型为中耳鼓室积液,C型为咽鼓管功能不良。结果:79耳符合声阻抗分析条件。放疗后62%耳与放疗前保持不变,13%耳得到改善,25%耳恶化。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分布在恶化耳与其他各组耳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0耳电测听分析结果,放疗后无变化耳58%,改善耳12%,恶化耳30%。分析剂量因素对声阻抗结果的影响,恶化组的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平均受照剂量为(5379.81±706,01)cGy,不变组的平均受照剂量为(4735,72±812.30)cGy,改善组的平均剂量为(4652.86±809.78)cGy;分析剂量因素对电测听结果的影响,恶化组的中耳及骨性咽鼓管平均受量为(5229.38±778.11)cGy,不变组的半均受量为(4719.64±744.82)cGy,改普组的平均剂量为(4702.38±922,21)cGy。统计分析发现3组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T分期变化及1年内或1年后时间分组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而化疗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鼻咽癌3-D放射治疗中,如将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控制在4700cGy以下,则可明显减少延迟性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对中耳鼓室腔及骨性段的保护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可能性减少。放射性中耳功能损伤发病高峰在1年内,存收疗前具有正常听觉功能者,放疗1年后有更多的机会从放射损伤中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三维计划 放射性中耳炎 电测听 声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神经内分泌癌6例报告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海燕 薛林英 程庆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 研究鼻神经内分泌癌这一少见病的临床特点、病理、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 6例鼻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例患者均采用60 Co照射为主 ,2例加鼻侧切开术。结果  2例在治疗后 6个月内死亡 ,1例放疗后... 目的 研究鼻神经内分泌癌这一少见病的临床特点、病理、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 6例鼻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例患者均采用60 Co照射为主 ,2例加鼻侧切开术。结果  2例在治疗后 6个月内死亡 ,1例放疗后 13个月发现骨转移正在当地医院化疗 ,1例放疗后 15个月发现肝转移 ,目前中医治疗。仅 2例治疗后随访 14月无瘤生存。结论 鼻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早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癌 病理学 治疗 预后 N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与微血管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胜资 阎小军 +2 位作者 王纾宜 邹丽芬 王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以淋巴道转移多见,极小的原发灶伴巨大颈淋巴结转移在临床并不少见。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早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40例初治鼻咽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及计算机辅...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以淋巴道转移多见,极小的原发灶伴巨大颈淋巴结转移在临床并不少见。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早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40例初治鼻咽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瘤周及瘤内肿瘤组织中淋巴管(D2-40)状况及微血管(CD34)状况的关系,同时分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40例标本淋巴管和微血管染色均阳性。瘤周的微血管和淋巴管腔及数量均大于瘤内(P<0.001)。在颈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密度(lymph vessel density,LVD)、淋巴管面积(lymph vessel area,LVA)、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血管面积(micro-vessel ar-ea,MVA)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瘤内瘤周LVD:P=0.049,和P=0.012;LVA:P=0.04和P=0.005;MVD:P=0.004和P=0.012,MVA:P=0.038和P=0.0056)。D2-40的表达与N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CD34的表达与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CD34的表达与D2-40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是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期因素。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和微血管的表达倾向呈一致性。阻断淋巴管增生的靶向治疗是否具有同抑制肿瘤内血管增生一样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转移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面积 微血管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头面部朗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9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丁浩 王胜资 +2 位作者 王纾宜 厉慧青 郭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8-531,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朗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网状内皮组织疾病,常累及头面部。治疗手段尚无统一标准,但认为放射治疗可用于治疗局限性病灶。本研究旨在探讨放射治疗LCH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 背景与目的:朗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网状内皮组织疾病,常累及头面部。治疗手段尚无统一标准,但认为放射治疗可用于治疗局限性病灶。本研究旨在探讨放射治疗LCH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7月—2007年5月期间本院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8例嗜酸性肉芽肿和1例韩-薛-柯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性肉芽肿5例患者行肿块部分切除和放射治疗,3例活检后单纯放射治疗,韩-薛-柯病1例进行手术、化疗、再程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5~8年,总有效率为89%。结论:朗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采用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放射剂量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嗜酸性肉芽肿 韩-薛-柯病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伟芳 袁伟 +1 位作者 王胜资 王纾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87-491,共5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电镜和免疫组化诊断技术的提高,关于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报道逐渐增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在临床上被... 背景与目的:随着电镜和免疫组化诊断技术的提高,关于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报道逐渐增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在临床上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故将经病理证实的19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和10例嗅神经上皮瘤共同分析。其中单纯放疗10例,术前放疗15例,术后放疗4例。根据Kad ish分期标准,A期3例,B期8例,C期18例。生存分析采用Kap lan-m e ier法及Log rank检验。结果:患者表现为单侧鼻塞、单侧鼻衄或两者兼有者有26例,为89.66%。初次就诊时有颈淋巴结转移者5例,为17.24%。全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76%、66.48%。病理诊断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嗅神经上皮瘤患者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期、C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54.32%。有颈淋巴结转移者(N+)和无颈淋巴结转移者(N0)4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00%、71.05%(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一个预后不良的因素,随着内镜手术的使用,放疗成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上皮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放射疗法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注射用氨磷汀的含量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滔敏 陈念祖 +2 位作者 王东蕾 赖永华 王胜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注射用氨磷汀含量的HPLC法。方法氨磷汀经氯甲酸芴甲酯(9-fluorenylmethylchloroformate,FMOC-Cl)衍生化后用HPLC法分析。采用Agilent C18柱(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B:水。0~4 min,A∶B=30∶70;...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注射用氨磷汀含量的HPLC法。方法氨磷汀经氯甲酸芴甲酯(9-fluorenylmethylchloroformate,FMOC-Cl)衍生化后用HPLC法分析。采用Agilent C18柱(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B:水。0~4 min,A∶B=30∶70;4.1~10 min,A∶B=98∶2,每次进样前再平衡7 min;柱温2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65 nm。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氨磷汀在5~10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n=6),回收率为97%~103%(n=5),RSD<2.0%(n=5)。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100 ng/mL。样品在6 h内稳定。测得样品含量合格,在90%~110%之间。结论经方法学实验验证,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氨磷汀 注射用氨磷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上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伟芳 王胜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6-137,142,共3页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上皮瘤 疗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丽芬 程庆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3-363,365,共2页
关键词 鼻腔 非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 NH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胜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达 16 %— 2 6 %。放射治疗引起局部组织水肿、血管扩张、粘膜损害 ,引起中耳包括咽鼓管相关肌肉组织的纤维化 ,从而导致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在放疗后 6个月 ,咽鼓管功能损害达高峰... 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达 16 %— 2 6 %。放射治疗引起局部组织水肿、血管扩张、粘膜损害 ,引起中耳包括咽鼓管相关肌肉组织的纤维化 ,从而导致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在放疗后 6个月 ,咽鼓管功能损害达高峰。放射治疗后肿瘤消失 ,但炎症及放射后水肿仍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及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 5年随访发现 ,放射剂量在 70Gy以下者 ,咽鼓管功能均有改善 ,放疗后咽鼓管功能正常及开放状态者比较 ,放射剂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 2年随访 ,鼓膜切开或置管术后耳漏发生率很高 ;5年和 10年随访 ,分泌性中耳炎有自愈倾向 ,并渐成咽鼓管开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功能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三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骥 王胜资 王纾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8-409,共2页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叶瘤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对豚鼠早期中耳放射损伤的保护与ICAM-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王胜资 陈仲春 +2 位作者 王纾宜 程庆芳 陆神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1-394,i002,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氨磷汀与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 1)在放射性中耳炎中表达的相关性 ,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38只豚鼠分成 5组 ,A组 2只 ,不加任何干预 ,B、C、D、E每组 9只 ,60 Coγ射线 3GY/次 ,5次 /周 ,总量 4 5GY照射右耳 ,B... 目的 通过检测氨磷汀与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 1)在放射性中耳炎中表达的相关性 ,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38只豚鼠分成 5组 ,A组 2只 ,不加任何干预 ,B、C、D、E每组 9只 ,60 Coγ射线 3GY/次 ,5次 /周 ,总量 4 5GY照射右耳 ,B组和D组为生理盐水组 ,C组和E组为氨磷汀组 ,C组照射完成后在第 2天处死动物 ,D、E组在照射后第 30天处死动物。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中耳粘膜ICAM - 1,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中耳粘膜。结果 辐射对豚鼠中耳粘膜上皮有损伤作用 ,同时伴随ICAM - 1的表达 ,照射前 30分钟腹腔注射氨磷汀能使纤毛上皮受到保护。结论 ICAM - 1的表达与中耳粘膜早期辐射损伤密切相关 ,氨磷汀对中耳粘膜早期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辐射产生的自由基与中耳粘膜ICAM - 1表达上调相关。咽鼓管狭窄可能是粘膜ICAM - 1持续表达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豚鼠 中耳 放射损伤 ICAM-1 表达 相关性研究 放射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致盲后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肖泽彬 王容 +7 位作者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熊佶 王杰 吴灵捷 钟玉凤 王文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单眼盲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寻是否建立新的视觉代偿通路及视觉与听觉中枢是否有神经纤维联系。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 目的:探讨单眼盲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寻是否建立新的视觉代偿通路及视觉与听觉中枢是否有神经纤维联系。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每组n=7),采用右眼视神经离断法使大鼠致盲,盲后4个月分别经两组大鼠的左侧玻璃体内注入0.2M MnCl_2,24h后比较ME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帮助确定视觉代偿通路的产生。结果:MEMRI显示单眼盲大鼠左侧视觉通路代表结构(视神经、视束、外侧膝状体、上丘及视皮层)的对比度(CNR)明显高于右侧(P<0.001),而比正常大鼠的左眼的视觉通路信号稍差(P<0.05)。ME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新生大鼠单眼致盲4个月后,ME MRI改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双侧视觉通路有功能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l2 磁共振成像 视觉通路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 单眼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致盲后大鼠跨感觉通道重组的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王容 肖泽彬 +6 位作者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王杰 吴灵捷 钟玉凤 王文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双眼盲大鼠听、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验证视听跨感觉通道重组(听觉代偿通路)的产生。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 目的:探讨双眼盲大鼠听、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验证视听跨感觉通道重组(听觉代偿通路)的产生。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每组n=7),采用视神经离断法使大鼠致盲,盲后4个月分别经两组大鼠的左侧内耳外淋巴注入0.4M Mn Cl2,24h后比较ME MRI表现,观察是否建立听觉代偿通路,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帮助确定听觉代偿功能的产生。结果:ME MRI结果显示双眼盲大鼠双侧内侧膝状体、听皮质、外侧膝状体、上丘及视皮质的对比度均较正常大鼠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听皮质较显著(P<0.01),视觉中枢差异更加明显(P<0.001)。ME 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新生大鼠致盲4月后,MEMRI改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产生视听跨感觉通道重组(听觉代偿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l2 磁共振成像 神经可塑性 跨感觉通道重组 双眼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鼠实验性分泌性中耳炎粘附分子的表达
17
作者 王胜资 王纾宜 +1 位作者 严月华 粱琴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2-103,I001,共3页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表达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灭活未分类流感嗜血杆菌制备小白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 ,了解中耳粘膜的病理改变 ,检测其对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小白鼠粘附分子Mac - 1和L -selectin的表达明...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表达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灭活未分类流感嗜血杆菌制备小白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 ,了解中耳粘膜的病理改变 ,检测其对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小白鼠粘附分子Mac - 1和L -selectin的表达明显增加 ,伴有相应中耳粘膜病理改变。结论 死亡的细菌可能作为一种抗原 ,导致中耳粘膜的炎症反应及中耳渗出 ,粘附分子Mac - 1及L -selectin的表达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鼠 分泌性中耳炎 粘附分子 表达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相关性喉癌遗传易感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朱奕 郭荦 王胜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共11页
背景与目的:烟草成分经吸烟在进入人体后造成机体基因异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然而并非所有暴露于吸烟这一高危因素下的人群都会罹患恶性肿瘤,肿瘤除了有家族聚集现象外,不同个体或种系对促进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也存在差异。该研究旨在... 背景与目的:烟草成分经吸烟在进入人体后造成机体基因异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然而并非所有暴露于吸烟这一高危因素下的人群都会罹患恶性肿瘤,肿瘤除了有家族聚集现象外,不同个体或种系对促进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也存在差异。该研究旨在通过对目标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tide polymorphism,SNP)片段的检测分析,了解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吸烟相关性喉癌发生的相关性,寻找与喉癌发生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为喉癌的早期预防及检测起到预警作用。方法:分别采集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治疗的喉癌患者94例及高危吸烟人群148例的外周血血样(所有入组者的吸烟指数均大于400/年支),对所有的外周血样进行DNA抽提。根据文献报道的前期研究结果选取与吸烟相关性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ERCC5、CYP1A1、OGG1、RAD51、ERCC1、MMP2和MMP3;并进一步在基因库选取其SNP片段,采用Sequenom SNP检测技术完成对基因片段的检测。结果:N分期及临床分期与吸烟程度明显相关(P<0.05)。MMP2基因的rs243865片段及MMP3基因的rs522616片段分别得到了统计学阳性的结果(P<0.05)。根据吸烟指数分层分析后认为,重度吸烟人群中ERCC1的rs2298881位点GT基因型携带者,其罹患喉癌风险显著升高(P=0.025)。结论:吸烟促进喉癌进展;MMP2的rs243865片段及MMP3的rs522616片段可能是吸烟相关性喉癌的遗传易感基因的SNP;ERCC1的rs2298881片段在重度吸烟人群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吸烟相关性 遗传易感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MMP2 MMP3 ERC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等效均匀剂量优化方法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天赐 翟周诗佳 +2 位作者 李省苇 王孝深 倪晓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4-281,共8页
背景与目的:在制订鼻咽癌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时,通过比较传统的剂量-体积(dose-volume,DV)物理优化方法,与联合运用DV物理优化方法和广义等效均匀剂量(generalized equivalent uniform dose opt... 背景与目的:在制订鼻咽癌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时,通过比较传统的剂量-体积(dose-volume,DV)物理优化方法,与联合运用DV物理优化方法和广义等效均匀剂量(generalized equivalent uniform dose optimization,gEUD)优化方法的鼻咽癌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探讨不同的优化方法对IMRT计划中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9—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50例,将每例计划都同时采用两组优化方案进行优化计算:A组仅采用传统的DV物理优化方法;B组采用联合DV优化和gEUD优化方法,其中gEUD的a值分别选取1、2、5、10和20。通过分别观察采用不同的优化方案及不同的a值所获得的腮腺和口腔等OAR的剂量数据结果,从而评估两组优化方案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方案的计划数据,其中靶区的剂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腮腺和口腔的保护方面,B组优化方案的结果明显优于A组。对腮腺和口腔而言,gEUD的a值对腮腺和口腔平均剂量的影响比较明显。结论:鼻咽癌放疗计划中,联合使用物理优化和生物优化能在满足靶区剂量要求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腮腺和口腔等较大体积的并联性O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等效均匀剂量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眼眶的鼻腔鼻窦鳞癌(SNSCC)综合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燕丽 王胜资 +3 位作者 田姝 李骥 宋新貌 朱文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分析累及眼眶的鼻腔鼻窦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患者综合治疗情况及其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并行放疗、手术、化疗或联合治疗的累及眼眶的40例SNSCC患者进行回... 目的分析累及眼眶的鼻腔鼻窦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患者综合治疗情况及其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并行放疗、手术、化疗或联合治疗的累及眼眶的40例SNS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57岁,5年生存率为62.5%。仅2例行剜除眼球手术,16例行上颌骨截除、鼻外侧切等开放性手术,15例行鼻内镜手术,9例未接受手术。开放手术患者相对鼻内镜手术和未手术患者生存状况更好。所有患者均进行放疗,术前放疗19例,术后放疗12例,单纯放疗9例。术后放疗有改善生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例行调强放疗,17例行三维适形常规放疗,调强放疗剂量高于常规放疗,但未改善远期生存。姑息放化疗对累及眼眶的SNSCC患者仍有重要意义。结论对于累及眼眶的晚期SNSCC患者,保存眼球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总体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鳞癌(SNSCC) 眼眶 放疗 化疗 鼻内镜 开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