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检查剂量实时动态监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克 谷守欣 +2 位作者 张国福 张鹤 王雪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7-419,共3页
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由此导致的电离辐射安全和潜在致癌风险引起了学术界普遍关注。临床实践工作中,降低患者的医源性辐射剂量,已经成为放射检查技术质量控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致力于优化放射性检查的研究越来越多,放射性测... 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由此导致的电离辐射安全和潜在致癌风险引起了学术界普遍关注。临床实践工作中,降低患者的医源性辐射剂量,已经成为放射检查技术质量控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致力于优化放射性检查的研究越来越多,放射性测量软件对患者进行辐射剂量实时监测,为扫描技术人员管理控制扫描剂量、优化扫描参数提供帮助,是受检者放射防护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舌淋巴管瘤的产前诊断和产后治疗1例报告
2
作者 朱晨 沈淳 +1 位作者 章梦薇 任芸芸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8-460,465,共4页
孕妇23岁,孕1产0。单胎妊娠34周行高危超声会诊发现胎儿舌体下部见一囊实性肿块,内部见多个分隔,肿块随着舌的吞咽运动而同步运动,与舌体分界不清,周边见条索状彩色血流,舌尖位于口腔外,考虑舌血管瘤或者淋巴管瘤。妊娠36周MRI示胎儿舌... 孕妇23岁,孕1产0。单胎妊娠34周行高危超声会诊发现胎儿舌体下部见一囊实性肿块,内部见多个分隔,肿块随着舌的吞咽运动而同步运动,与舌体分界不清,周边见条索状彩色血流,舌尖位于口腔外,考虑舌血管瘤或者淋巴管瘤。妊娠36周MRI示胎儿舌体下部见T2WI高信号肿块,考虑舌血管瘤或者畸胎瘤。新生儿出生后3天转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囊液抽取及硬化剂注射术,术后证实为舌淋巴管瘤。本文重点介绍胎儿舌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和新生儿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舌淋巴管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胎儿 产前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在胎儿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增宽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王晶 蔡舒蕾 +2 位作者 顾倩宇 张鹤 张国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不同类型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增宽(VM)胎儿与正常胎儿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MRI检查的46例孤立性轻、中度VM胎儿,其中23例为单侧轻、中度VM,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不同类型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增宽(VM)胎儿与正常胎儿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MRI检查的46例孤立性轻、中度VM胎儿,其中23例为单侧轻、中度VM,23例为双侧轻、中度VM,脑室扩张程度为10~15 mm.另选择51例与孤立性轻、中度VM胎儿胎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测量胎儿双侧额叶白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顶叶白质、基底节、丘脑、小脑半球及脑桥的ADC值,比较各组间ADC值的差异.结果:3组胎儿左右两侧脑区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孤立性单侧轻、中度VM胎儿的额叶白质ADC值降低(P<0.001),颞叶白质ADC值降低(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立性双侧轻、中度VM组ADC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单侧轻、中度VM胎儿额叶及颞叶存在ADC值的变化;ADC值有助于了解胎儿脑微观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增宽 磁共振成像 胎儿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4
作者 马凤华 田晓梅 张国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SPC)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共31个SPC行术前MRI扫描,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囊液信号、囊壁及分隔厚度、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实性区域和增强表现,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30例单... 目的:分析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SPC)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共31个SPC行术前MRI扫描,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囊液信号、囊壁及分隔厚度、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实性区域和增强表现,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30例单侧29例,双侧1例,所有病例均为囊性为主肿块,肿瘤边界清,最大径2.2~13.7 cm,平均(5.6±2.3)cm。29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或附件切除,1例患者经腹囊肿剥除。术前MR约51.6%诊断为良性肿瘤,诊断交界性或恶性肿瘤约占48.4%。单房囊性肿块20个(64.5%),7个囊液呈T_(1)WI稍高、T_(2)WI高信号;13个囊液呈T_(1)WI低、T_(2)WI高的水样信号;囊壁薄而均匀,囊壁单个或多个乳头状突起,大小约0.4~3.4 cm,均呈T_(2)WI低信号;多房囊性肿块10个(32.3%),单侧9例,双侧1例,3个囊液呈T_(1)WI稍高、T_(2)WI高信号;7个囊液呈T_(1)WI低、T_(2)WI高的水样信号。囊壁薄而均匀,1个囊壁未见乳头状突起,9个囊壁见单个或多个乳头状突起,大小约0.9~3.1 cm,6个呈T_(2)WI低信号,3个呈T_(2)WI稍高信号;实性肿瘤1个(3.2%),单侧、表面乳头状表现,呈T_(1)WI低、T_(2)WI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SPC典型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伴囊壁单个或多个乳头状突起,T_(2)WI低信号并轻度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瘤 乳头状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子宫外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史佳璐 朱婷婷 +4 位作者 陶祥 马凤华 林芝 邵珺 赵宇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4,共7页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恶性的子宫间叶源性肿瘤,在宫体恶性肿瘤中占比不到1%,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占比0.2%[1]。原发子宫外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xtrauterine endometrial stromalsarcoma,EESS)是世...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恶性的子宫间叶源性肿瘤,在宫体恶性肿瘤中占比不到1%,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占比0.2%[1]。原发子宫外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xtrauterine endometrial stromalsarcoma,EESS)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4年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新收录的间叶性肿瘤,非常罕见,目前未见其发病率的相关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外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手术方式 保育治疗 激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卵巢肿块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凤华 强金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66-870,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卵巢肿块的MRI特征,探讨MRI对妊娠期卵巢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2例妊娠期卵巢肿块患者的MRI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质地、信号强度,并与病理资料一一对照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妊娠期卵巢肿块的MRI特征,探讨MRI对妊娠期卵巢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2例妊娠期卵巢肿块患者的MRI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质地、信号强度,并与病理资料一一对照分析。结果:42名孕妇共计48个卵巢肿块,单侧36例,双侧6例;直径3.1~20 cm,平均(9.9±4.3)cm。纯囊性25个(52.0%),囊性为主伴壁结节8个(16.7%),囊实性8个(16.7%),实性7个(14.6%)。组织学类型包括恶性肿瘤4个(8.3%,分别为无性细胞瘤、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黏液腺癌和混合型腺癌);交界性肿瘤5个(10.4%,浆液性3个、黏液性2个);良性病变39个(81.3%),包括纤维瘤4个、囊腺瘤10个(浆液性3个、黏液性7个)、成熟性畸胎瘤7个、卵巢内膜样囊肿12个、双侧卵巢黄素化滤泡囊肿2个、子宫肌瘤2个、附件扭转2个。结论:妊娠期卵巢肿块以良性囊性肿瘤为主,实性成分、壁结节或囊实性肿块提示交界性或恶性肿瘤;MRI有助于妊娠期卵巢肿块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妊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亚型的双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金文韬 王添平 +3 位作者 陈晓军 张国福 李海明 张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0-899,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 目的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首先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图像对肿瘤进行生境亚区域分区,随后从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DWI和CE图像的不同亚区域提取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应用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建立预测p53异常型EC的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表现出最佳综合预测性能的模型被选为生境影像组学模型。采用相同程序,建立基于T1WI、T2WI、DWI和CE共4个序列的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的差异。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应用的临床收益。结果经特征选择后保留8个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10个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和3个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高,分别为0.855(0.788~0.922,训练集)和0.769(0.631~0.907,验证集)。DeLong检验显示训练集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P=0.001),但测试集差异不显著(P=0.543);两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均优于临床模型(P=0.007,训练集;P=0.038,验证集)。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阈值概率0.2~0.8之间均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收益。结论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p53异常型的EC,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和临床模型,有助于术前EC的无创性分子亚型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EC) MRI 预测模型 生境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晓亮 沈敏花 +4 位作者 马凤华 张国福 周建军 曾蒙苏 强金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4,322,共10页
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组学列线图模型治疗前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EA)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于2020... 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组学列线图模型治疗前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EA)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前瞻性收集205例EEA临床及MRI资料,按6∶4随机分为训练集(n=123)和验证集(n=82)。分别在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及动态增强MRI序列勾画全肿瘤体积感兴趣区提取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VSI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采用临床独立预测因子与组学标签构建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模型验证。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模型效能,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05例EEA中,LVSI(-)144例,LVSI(+)61例。患者绝经状态、CA125及CA199为LVSI(+)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组成的临床预测模型AUC为0.714(训练集)和0.731(验证集)。从多参数MRI图像中共提取的8240个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出5个最佳特征构建MRI组学标签,AUC为0.860(训练集)和0.759(验证集)。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AUC为0.887(训练集)和0.807(验证集),优于单独的临床模型及组学模型,且在较大的阈值概率范围内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可获得更大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多参数MRI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可在治疗前有效预测EEA的LVSI状态,为临床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癌 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鉴别宫颈腺体叶状增生与宫颈胃型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凤华 姜安绮 +2 位作者 陈奕清 徐丛剑 康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8,共9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G-EA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灶隐匿,极易漏诊、误诊,患者预后差;而宫颈腺体叶状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及非典型... 背景与目的: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G-EA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灶隐匿,极易漏诊、误诊,患者预后差;而宫颈腺体叶状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及非典型LEGH(atypical 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aLEGH)是G-EAC的癌前病变,与G-EAC存在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等诸多重叠,术前诊断极具挑战性。本文旨在分析宫颈囊实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表现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相关性,以提高LEGH与G-EAC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23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37例LEGH和53例G-EA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效能评价。结果:LEGH和G-EAC两组间患者年龄、症状、病灶范围、大小、成分、强化程度、宫颈间质环、子宫内膜累及、淋巴结肿大、宫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GH及aLEGH组病灶位于宫颈黏膜层,主要表现为大、微小囊混合型或密集微小囊型(32/37),囊壁多明显强化(31/37);而G-EAC组中多累及宫颈肌层(42/53),多见实性成分(52/53)和低信号间质环中断或消失(46/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实性成分(OR=50.064)和宫颈间质环中断(OR=40.180)可作为预测G-EAC的显著MRI特征。综合病灶大小、成分、强化程度、宫颈间质环和子宫内膜累及5个特征,对诊断G-EAC的效能采用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0(95%CI:0.931~1.008)。结论:结合宫颈囊实性病变的多个MRI征象有助于鉴别LEGH与G-E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体叶状增生 宫颈胃型腺癌 癌前病变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喀则地区儿童颅内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评价
10
作者 达瓦次仁 次仁国杰 +2 位作者 张国福 汪吉梅 张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8-613,共6页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日喀则)儿童颅内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结构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CNS畸形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成像数据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日喀则)儿童颅内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结构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CNS畸形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成像数据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通过一致阅读进行解释。按照原发、继发及幕上、幕下分别记录CNS发育异常的类型及对应的临床症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名患儿,包括19名≤1岁的患儿(其中新生儿2名),7名1~3岁的患儿和10名>3岁的患儿。7例行MRI检查,其余行CT扫描。先天性CNS组中最常见类型为多脑回和巨脑回畸形(7例,31.8%),其次是脑实质囊性改变(3例,13.6%)。脑萎缩是继发性CNS异常最常见的类型(8例,57.1%),其次是交流性脑积水(3例,21.4%)。本研究中先天性组5例和继发性组4例为复合畸形。死亡8例(均在≤1岁组),神经后遗症12例,发育正常1例,失访15例。原发性和继发性CNS畸形的预后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资料中,脑回发育畸形和脑萎缩在婴幼儿CNS畸形中占比最高。合理利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帮助判定儿童CNS复杂畸形及后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CNS) 畸形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中晚期正常发育胎儿眼球的MRI研究
11
作者 徐理敏 张国福 沈敏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938,共8页
目的分析孕中晚期正常发育胎儿眼球各径线与胎儿性别和胎龄的相关性及胎儿眼球MRI形态学特征,为产前MRI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行产前MRI检查无异常,且超声随访至出生前未见... 目的分析孕中晚期正常发育胎儿眼球各径线与胎儿性别和胎龄的相关性及胎儿眼球MRI形态学特征,为产前MRI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行产前MRI检查无异常,且超声随访至出生前未见任何异常的胎儿MRI资料。在T2-HASTE横断面及矢状面上分别测量胎儿左、右眼球最大横径、前后径和上下径(两侧眼环外缘间最大距离),比较两侧眼球各测量值的差异性及与胎儿性别的相关性,并对各测量值与胎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观察孕中晚期不同胎龄正常胎儿眼球的MRI形态特征,并量化分析两侧眼球横径/前后径、横径/上下径及前后径/上下径随胎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孕中晚期正常胎儿左、右两侧眼球横径、前后径及上下径无显著差异(t=0.198、-0.963、0.774),且与胎儿性别均不相关(r=-0.047、-0.040、-0.030、-0.022、-0.026、-0.026)。随胎龄增加,孕中晚期胎儿左、右眼球横径、前后径及上下径均呈高度线性增长(r=0.964、0.962、0.966、0.966、0.972、0.972,P均<0.001),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左眼球横径(cm)=0.044×胎龄(周)+0.368(R2=0.930),右眼球横径(cm)=0.045×胎龄(周)+0.359(R2=0.926),左眼球前后径(cm)=0.049×胎龄(周)+0.078(R2=0.934),右眼球前后径(cm)=0.049×胎龄(周)+0.007(R2=0.933),左眼球上下径(cm)=0.044×胎龄(周)+0.242(R2=0.946),右眼球上下径(cm)=0.045×胎龄(周)+0.237(R2=0.945)。胎儿眼球形态由20周时的类锥体形态向38周时的近似球体形态转变,眼球横径/前后径、横径/上下径随胎龄增大逐渐减小,前后径/上下径随胎龄增长逐渐增大,晚孕期三者逐渐趋近于1.0,但眼球横径在整个孕中晚期始终最大。结论孕中晚期正常胎儿眼球发育具有对称性且与性别无关,眼球横径、前后径及上下径均随胎龄高度线性增长,眼球形态由类锥体向近似球体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MRI 胎儿 眼球发育 孕中晚期 胎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子宫动静脉畸形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周清 刘源涛 +3 位作者 马凤华 鹿欣 张鹤 张国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5-322,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了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合并子宫动静脉畸形(uterine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UAVM)与预后的... 目的通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了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合并子宫动静脉畸形(uterine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UAVM)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疑诊GTN的患者,在治疗前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CE-MRA扫描,对所有病例进行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和预后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方式(化疗、手术治疗、动脉栓塞治疗)及预后进行记录。结果共纳入44例GTN患者,包括5例胎盘部位滋养层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和39例其他GTN。PSTT合并UAVM 3例,GTN合并UAVM 23例。根据UAVM的存在与否,将39例其他GTN患者分为两组。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值<10000 mIU/mL和≥10000 mIU/mL的数据进行四格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例的FIGO预后评分平均为(4.19±3.69)分和(6.70±3.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当β-hCG值≥10000 mIU/mL时,UAVM发生概率增加。预后评分越高,发生UAVM的可能性就越大。运用CE-MRA技术有助于更好地诊断UA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 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E-MRA) 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胎儿Chiari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
13
作者 庄严 陈长安 +2 位作者 张鹤 黄晓微 张国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7,217,共8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胎儿Chiari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2月至2022年2月经随访证实的27例Chiari畸形的产前MRI表现,并与超声结果对比。结果 共纳入27例孕妇...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胎儿Chiari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2月至2022年2月经随访证实的27例Chiari畸形的产前MRI表现,并与超声结果对比。结果 共纳入27例孕妇,年龄16~36岁,平均28.0岁,孕龄15.3~38.4周,平均24.3周;27例胎儿,包括ChiariⅡ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Ⅱ,CMⅡ型)18例、ChiariⅢ型(CMⅢ型)3例和ChiariⅣ型(CMⅣ型)6例;CMⅡ型及CMⅢ型MRI表现均有小脑扁桃体疝、桥脑下移,后颅窝池、第四脑室变窄或消失,蛛网膜下腔间隙消失,其中合并脑积水17例,脑脊液消失2例,柠檬头征及香蕉小脑征17例,脑膨出4例,开放性脊柱裂15例,脊髓低位3例,脊髓空洞2例,脊柱成角畸形4例,伴发其他畸形6例;CMⅣ型小脑未发育2例,小脑及脑干发育不全4例,脑积水5例,后颅窝池增宽4例,伴发其他畸形4例。MRI对后颅窝结构及脊髓的显示较超声更清晰,可发现超声未能发现的病变。结论 产前MRI可作为超声的补充检查,提高诊断Chiari畸形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并可明确Chiari畸形的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CHIARI畸形 磁共振成像(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0
14
作者 张国福 王添平 +6 位作者 谷守欣 韩志刚 张娣 田晓梅 王雪珍 于菲 黄紫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3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各灌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3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各灌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100~150 mg,庆大霉素8万u,再以明胶海绵栓塞,其中23例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以PVA颗粒栓塞,术后24~72 h时行清宫术。结果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操作成功率100%。清宫术时出血12~110 ml,平均28.5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配合清宫术可明显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 清宫术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在胎盘植入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国福 尚鸣异 +5 位作者 韩志刚 王添平 张娣 田晓梅 王雪珍 王冬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胎盘植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23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MTX各100 mg,庆大霉素8万u,再以明胶海绵栓...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胎盘植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23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MTX各100 mg,庆大霉素8万u,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3~10 d行清宫术。结果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手术成功率100%。清宫术时出血45~190 ml,平均78.5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配合清宫术可明显降低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胎盘植入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 清宫术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化疗栓塞在宫颈癌术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1
16
作者 张国福 田晓梅 +3 位作者 韩志刚 王雪珍 王冬燕 徐丛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5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抗癌药物为顺铂、表阿霉素和博来霉素,灌注化疗后用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75...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5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抗癌药物为顺铂、表阿霉素和博来霉素,灌注化疗后用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75例宫颈癌患者经1~2次术前介入性化疗后顺利手术切除;术后标本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其中组织学完全缓解3例。结论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术中出血,部分患者达到组织学完全缓解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性化疗 病理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症状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国福 韩志刚 +5 位作者 胡培安 王士甲 田晓梅 周燕 贺蓓仪 王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51-953,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8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症状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邻近器官压迫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患...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8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症状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邻近器官压迫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以直径500~710μm的聚乙烯醇颗粒和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栓塞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病例,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术后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57.5%。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治疗创伤小,保留子宫,并发症少,是临床效果确切的一种新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聚乙烯醇颗粒(P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8
作者 韩志刚 张国福 +6 位作者 田晓梅 谢洁林 谷守欣 庄严 刘佳 钱慧君 章梦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64-967,共4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及再通术(FTR)在输卵管不孕症中的疗效。方法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459例患者共895条输卵管近端阻塞或通畅度不佳,将导管置于输卵管口,使用导丝疏通后造影,对比分析其手术前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并随访18个月... 目的评价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及再通术(FTR)在输卵管不孕症中的疗效。方法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459例患者共895条输卵管近端阻塞或通畅度不佳,将导管置于输卵管口,使用导丝疏通后造影,对比分析其手术前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并随访18个月内妊娠率。结果 895条近端阻塞或不通畅输卵管疏通后572条(63.9%)基本通畅。完全性阻塞输卵管SSG及FTR术后疏通率为80.3%(53/66);不完全性阻塞患者疏通率为96.7%(802/829)。随访18个月,212例患者中妊娠93例(43.9%),异位妊娠2例(2.1%)。中位妊娠期为8.2个月。双侧输卵管基本通畅者妊娠率为51.3%(58/113),双侧输卵管不完全通畅者妊娠率为35.4%(35/99)。结论 SSG及FTR安全有效,是治疗因输卵管近端阻塞或不通畅导致不孕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再通术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9
作者 章梦薇 张国福 +6 位作者 韩志刚 田晓梅 刘佳 谷守欣 王士甲 张娣 王雪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超声及临床资料,结果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以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超声诊断子宫畸形的准确率为97.1%和85...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超声及临床资料,结果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以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超声诊断子宫畸形的准确率为97.1%和85.3%。结论:MRI能清楚显示宫底外形轮廓和宫腔结构,是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疾病 畸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b2~Ⅱa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及髂内动脉前干支化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20
作者 韩志刚 张国福 +4 位作者 谢洁林 王士甲 胡培安 王冬燕 张燕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54-957,共4页
目的探讨Ⅰb2~Ⅱa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不同动脉化疗方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5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13例采取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术,对照组38例采取髂内动脉前干支化疗,术后2~4周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化疗... 目的探讨Ⅰb2~Ⅱa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不同动脉化疗方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5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13例采取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术,对照组38例采取髂内动脉前干支化疗,术后2~4周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化疗后2周内肿瘤变化及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2、5年生存率。结果介入术前测量肿瘤最大径平均为(4.58±0.37)cm,介入术后最大径平均值(2.11±0.24)cm。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完全有效率分别为31.9%和21.1%;总有效率为94.7%(107/113)和76.3%(29/38),2周内疗效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值均<0.01)。两组手术切缘均未见癌浸润,研究组3例切缘见脉管转移,5例见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6例;对照组1例切缘脉管转移,2例宫旁浸润,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研究组2年生存为68/84,5年生存为47/64;对照组2年生存26/32,5年生存18/24。两组2年及5年生存率比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短期内使宫颈癌肿瘤明显缩小,有利于外科手术剥离,近期疗效好于髂内动脉前干化疗,远期疗效无差异,是Ⅰb2~Ⅱa期宫颈癌的首选新辅助动脉化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