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肿瘤诊疗中遗传咨询开展现状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薛誉 石月 +3 位作者 徐言 许芷莹 陈晓军 王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目的评估患者对妇科肿瘤遗传咨询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遗传咨询效率、推动遗传咨询工作的开展。方法以2020年3月25日至2021年3月26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肿瘤遗传咨询门诊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基于临床诊疗、患者... 目的评估患者对妇科肿瘤遗传咨询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遗传咨询效率、推动遗传咨询工作的开展。方法以2020年3月25日至2021年3月26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肿瘤遗传咨询门诊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基于临床诊疗、患者反馈及文献阅读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对遗传咨询的认知和态度。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影响患者对妇科肿瘤遗传咨询认知水平和态度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4份。36例(34.6%)患者表示在就诊前“没有顾虑,坦然面对”,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较患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较接受保育治疗者更能坦然面对遗传咨询(P=0.048、0.008)。其余患者均对遗传咨询存在顾虑,无个人肿瘤病史的患者比有个人肿瘤史的患者更害怕检出遗传性突变(P=0.017),来自较发达地区的患者比来自欠发达地区的患者对可能罹患遗传性疾病有更多的焦虑情绪(P=0.013),已生育的患者比未生育的患者更担心自己患其他系统肿瘤的风险增加(P=0.008)。74例(71.1%)患者希望通过遗传咨询明确所患疾病是否为家族遗传性,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比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比无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更希望明确所患疾病是否为家族遗传性(P=0.024、0.009)。52例(50.0%)患者希望了解如果有遗传性疾病是否可以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有效预防,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比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接受保育治疗的患者比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更希望了解如果有遗传性疾病是否可对后代进行有效预防(P=0.002、0.018、0.003)。共25例患者检出携带胚系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突变,经过门诊的报告解读后,19例(76.0%)患者表示“了解其他系统发生肿瘤的风险会增加,应早期筛查”,14例(56.0%)患者认同检出基因突变可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干预,10例(40.0%)患者认同有生育意愿者可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进行遗传阻断,13例(52.0%)患者认同基因检测结果能提示预后及靶向治疗方案,仅7例(28.0%)患者表示“知道如何进行其他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结论患者文化程度、所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疾病类型、治疗方法、肿瘤家族史、个人肿瘤病史、是否生育和是否有生育要求均可影响患者对遗传咨询的态度。在一次遗传咨询后,存在胚系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突变的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相关系统疾病筛查和家族遗传风险管理的理解并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咨询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基因检测 女性生殖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肿瘤遗传护士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高级护理实践的启示
2
作者 王霞 游菁 +2 位作者 赵月娇 王辉 蔡慧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7-844,共8页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肿瘤遗传咨询需求急剧增加。高级实践护士在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国外肿瘤遗传护士主导的肿瘤遗传咨询服务发展日趋成熟。而我国肿瘤遗传咨询工作起步晚,遗传学/基因组学和护理学...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肿瘤遗传咨询需求急剧增加。高级实践护士在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国外肿瘤遗传护士主导的肿瘤遗传咨询服务发展日趋成熟。而我国肿瘤遗传咨询工作起步晚,遗传学/基因组学和护理学的结合处于萌芽阶段,尚缺乏肿瘤遗传护士的相关研究。本文从国外肿瘤遗传护士的资质认证、核心能力、实践内容,肿瘤遗传护士临床实践效果以及对我国高级护理实践的启示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肿瘤遗传护士培养发展方案及临床服务模式提供借鉴,满足肿瘤高级护理实践发展的需求及日益增长的精准肿瘤学和优质遗传医疗保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实践护士 高级护理实践 遗传咨询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遗传学/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向雪松 丁景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ervical carcinoma,SCNECC)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容易出现侵袭转移,预后比宫颈鳞癌和腺癌差。目前对其临床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SCNECC的关注越来越多,...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ervical carcinoma,SCNECC)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容易出现侵袭转移,预后比宫颈鳞癌和腺癌差。目前对其临床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SCNECC的关注越来越多,改善其预后的探索也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将SCNECC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对当前手术、放化疗、靶向与免疫药物等治疗策略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C)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Peutz-Jeghers综合征女性患者妇科疾病诊治现状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石月 陈奕清 +5 位作者 丁景新 宁燕 汪清 马凤华 谭灏文 康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49-1064,共16页
背景与目的: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相关的妇科疾病包括小叶状子宫颈内膜腺体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 type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G... 背景与目的: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相关的妇科疾病包括小叶状子宫颈内膜腺体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 type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GAS)和卵巢环状小管性索肿瘤(sex cord tumor with annular tubules,SCTAT)等。特别是LEGH发病早,疾病进展为GAS快,早诊困难,预后不佳,为患者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相关研究数据,尤其是在中国进行的临床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PJS患者妇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患病情况、健康筛查及诊治现状,以期帮助指导早筛早诊,为PJS女性妇科疾病,特别是为恶性肿瘤的诊治和预后预测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基于目前妇科临床PJS患者诊疗现状、患者反馈,结合文献阅读设计针对性调查问卷,并于2022年3月26日—2022年7月29日发放,以有效填写的患者为调查对象,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妇科临床表现和诊疗情况。对各项目进行分层分析以找出相关高危因素保护因素及诊疗欠缺之处。结果: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4份,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剔除5份,149例患者中114例(76.51%)具有妇科临床症状,主诉多为异常子宫出血(55.70%),近一半(41.61%)患者诉阴道排液。不到一半(47.65%)的患者接受过子宫颈筛查,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率低(7.04%)。约1/3(36.91%)的患者接受过基因检测,52例(94.5%)的患者存在STK11突变,其中64.52%系蛋白截断突变,但在癌症和癌前病变发病率及发病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胚系突变遍布整个基因,但未发现位于非编码的9号外显子(E9)上的突变,突变发生率最高为E7(25.81%)。本研究中,无亲缘关系的患者携带相同突变,其发病年龄和疾病谱完全不同。因妇科肿瘤接受手术的患者中,1/3出现了女性生殖道多部位同步胃型黏液性病变(synchronous mucinous metaplasia and neoplasia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SMMN-FGT)。GAS患者中不到一半的患者得到了及时干预和规范化手术治疗,73.33%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40%的患者术前完成生育,0例接受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结论:本研究聚焦中国PJS女性妇科临床表现及相关诊治现状,发现子宫异常出血、阴道排液作为主要临床症状存在于一半的PJS女性中,发生年龄显著左移。蛋白截断突变作为队列中主要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无相关性,并不影响其癌症风险及发病年龄。携带相同突变的无亲缘关系女性疾病发生情况完全不同,证明环境因素极大地影响PJS患者的疾病外显率。中国PJS女性群体未建立起遗传咨询和妇科健康筛查意识,基因检测普及度低,不到一半罹患妇科肿瘤的患者接受标准手术和辅助治疗。罹患妇科肿瘤的PJS患者普遍生育率低,极少接受PGT。这主要由于临床对于PJS的认知度局限,遗传咨询普及度低,干预不及时,使得PJS患者,尤其罹患妇科肿瘤的PJS女性患者失去了优生优育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息肉综合征 STK11基因 妇科肿瘤 小叶状子宫颈内膜腺体增生 子宫颈胃型腺癌 蛋白截断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亚型的双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金文韬 王添平 +3 位作者 陈晓军 张国福 李海明 张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0-899,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 目的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首先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图像对肿瘤进行生境亚区域分区,随后从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DWI和CE图像的不同亚区域提取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应用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建立预测p53异常型EC的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表现出最佳综合预测性能的模型被选为生境影像组学模型。采用相同程序,建立基于T1WI、T2WI、DWI和CE共4个序列的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的差异。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应用的临床收益。结果经特征选择后保留8个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10个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和3个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高,分别为0.855(0.788~0.922,训练集)和0.769(0.631~0.907,验证集)。DeLong检验显示训练集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P=0.001),但测试集差异不显著(P=0.543);两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均优于临床模型(P=0.007,训练集;P=0.038,验证集)。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阈值概率0.2~0.8之间均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收益。结论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p53异常型的EC,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和临床模型,有助于术前EC的无创性分子亚型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EC) MRI 预测模型 生境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懿琴 陈晓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65-569,共5页
子宫内膜癌是一组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逐年上升,危及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准确评估内膜癌生物学特征,针对性施予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升疗效是子宫内膜癌诊疗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肿瘤组... 子宫内膜癌是一组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逐年上升,危及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准确评估内膜癌生物学特征,针对性施予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升疗效是子宫内膜癌诊疗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肿瘤组织学形态的传统病理学诊断是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特征的经典方法,但存在不同病理医师之间的组织形态学诊断一致率低,相同组织学形态及肿瘤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预后差距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治疗方案 形态学诊断 组织学形态 病理医师 子宫内膜癌 肿瘤组织学 生殖健康 肿瘤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学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莫佳航 沈敏 姜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0-599,共10页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亚型,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尽管目前卵巢癌总体诊治水平较过去有所提高,但由于HGSOC的异质性高...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亚型,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尽管目前卵巢癌总体诊治水平较过去有所提高,但由于HGSOC的异质性高,个体差异大,其疗效仍不理想;更有效的治疗靶点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亟待研究。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HGSOC的诊治也随之迈入精准医学时代。HGSOC的分子病理诊断、基于转录组学的分子分型、预后分子标志的发掘及药物反应的早期识别不仅为HGSOC的诊治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同时也为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开拓了思路。本文就精准医学在HGSOC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推动其在HGSOC领域的转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HGSOC) 分子病理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子宫移植相关要点讨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宇 丁岩 +1 位作者 张旭垠 华克勤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5-312,共8页
子宫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实体器官移植,已成为子宫性不孕女性获取生物学后代的重要方式。子宫移植手术本身存在血管蒂提取、器官灌注及血管缝合等方面的技术挑战,但随着子宫移植动物造模及尸体移植手术的开展及应用,子宫移植供受者的选... 子宫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实体器官移植,已成为子宫性不孕女性获取生物学后代的重要方式。子宫移植手术本身存在血管蒂提取、器官灌注及血管缝合等方面的技术挑战,但随着子宫移植动物造模及尸体移植手术的开展及应用,子宫移植供受者的选择、子宫血管的选择、子宫移植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移植物活力评估、妊娠及分娩时机的选择、子宫切除时机的选择及供受者心理健康及后代健康等问题越发成为讨论的新热点。本文根据全球现有人体子宫移植数据及结局,就以上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国内人体子宫移植研究的开展和取得更长远的进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移植 供者选择 子宫血管 免疫抑制治疗 并发症 子宫活力 妊娠 活产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