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功能连接改变
1
作者 张瑶 吕钦谕 +4 位作者 黄欣欣 汪崇泽 严琦 王培涓 易正辉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2-499,共8页
目的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predominant negative symptoms,PN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改变及与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54例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接受静息态功能磁... 目的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predominant negative symptoms,PN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改变及与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54例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完成一般资料收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TEPS)评定。选择12个纹状体亚区为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s),分析各ROI与全脑体素的rsFC,并提取差异脑区的rsFC值与阴性症状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右背尾壳核与右脑岛、左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MFG)、右内侧和旁扣带回(median cingulate and paracingulate gyri,MCC)之间,左背尾壳核与右壳核、左脑岛、左MFG之间,右背喙壳核与双侧MFG、左脑岛、右MCC之间,左背喙壳核与右脑岛、左中央沟盖之间,右腹喙壳核与双侧壳核、左MFG、右MCC之间,左腹喙壳核与右脑岛、左壳核、双侧MFG、右MCC、左顶下缘角回之间,及左腹侧尾状核下部/伏隔核与右脑岛、左前扣带回(胼胝体上部)、双侧楔前叶之间的rsFC降低(体素水平P<0.001未校正,簇水平FWE校正,P_(FWE)<0.05/12=0.004)。未发现PNS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对照rsFC增强的脑区,也未发现与SANS、TEPS量表相关的rsFC(P_(Bonferroni)>0.05)。结论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皮层-纹状体功能连接异常,主要是壳核与MFG、MCC、岛叶之间rsFC异常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纹状体 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症状的Meta回归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亮 徐逸 +2 位作者 陆峥 施慎逊 徐一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目的]基于已发表的齐拉西酮速效针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症状治疗的中英文文献,综合分析齐拉西酮针剂治疗激越症状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 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期刊全文... [目的]基于已发表的齐拉西酮速效针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症状治疗的中英文文献,综合分析齐拉西酮针剂治疗激越症状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 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 BMdisc)和维普网,应用随机临床试验报告的声明(CONSORT)为参照标准进行入组和评价文献,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疗效的效应值为因变量,性别、年龄、治疗前PANSS量表总分、是否合并口服抗精神病药物等为协变量,进行Meta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根据GRADE方法,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水平为“中度”。共有14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和Meta回归,其中英文5篇、中文9篇。治疗前后样本量分别为1197和1149。随机效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齐拉西酮针剂疗效显著[SMD=2.04,95%CI(1.47,2.61),P=0.000]。Meta回归分析显示,疗效与基线PANSS分数(t=5.57,P=0.011)、合并使用口服抗精神病药物(t=4.07,P=0.027)有关,与文献发表语种(t=-0.57,P=0.625)、年龄(t=0.74,P=0.539)无关,女性相对于男性有疗效更优的统计学差异趋势(t=-2.95,P=0.060)。[结论]齐拉西酮速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症状疗效良好,Meta回归模型显示治疗前病情较重、合并口服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激越 齐拉西酮 META分析 Meta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与初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宋立升 陈兴时 +12 位作者 陈美娟 陆峥 施慎逊 易正辉 杨卫敏 许桦 龙彬 吴国君 谢帆 何永光 胡国芹 吴荣琴 唐佳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研究初发精神分裂症(FSZ)和复发精神分裂症(RSZ)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变异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变异性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Bravo脑电生理仪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技术对96例FSZ、118例RSZ及110名健康成人进行P3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 目的研究初发精神分裂症(FSZ)和复发精神分裂症(RSZ)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变异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变异性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Bravo脑电生理仪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技术对96例FSZ、118例RSZ及110名健康成人进行P3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病例组于治疗6周时进行P3随访。结果在Cz脑区中,FSZ和RSZ患者P3潜伏期延迟及波幅降低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呈负相关。3组在靶潜伏期N2、P3及非靶P2,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SZ和RSZ潜伏期N2和P3延迟,P3波幅降低(P<0.05或P<0.01)。与FSZ相比,RSZ非靶P2延迟,非靶P2波幅下降(P<0.05)。治疗后P3中靶波幅P3的恢复仅见于FSZ患者,不见于RSZ患者。RSZ患者P3的P3波幅,在治疗干预后明显恢复不良。对FSZ和RSZ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P3中潜伏期N2和P3延迟可能属于该疾病的属性标志;而靶波幅P2和P3下降可能属于该疾病的状态标志。结论本病在发病初期存在认知功能缺陷,这种认知缺陷可能对患者今后的发病、治疗效果和社会功能会产生影响。随访结果提示本病P3变化是混合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初发 复发 P3 混合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筑忆 褚鹤龄 蔡亦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0-443,共4页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立体定位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电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新方法。因DBS具有微创、可调节、可逆性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运动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立体定位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电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新方法。因DBS具有微创、可调节、可逆性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运动障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治疗这些疾病运动症状的同时,DBS对合并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也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近年来,DBS在精神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亦获得许多令人振奋的结果,本文主要对此作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强迫症 抑郁症 神经性厌食症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SNPH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5
作者 巫珺 陆佳晶 +3 位作者 黄欣欣 黄茹燕 吕钦谕 易正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2-528,共7页
目的探讨伸展蛋白(syntaphilin,SNPH)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389例SZ患者(病例组)和433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的SNPH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 目的探讨伸展蛋白(syntaphilin,SNPH)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389例SZ患者(病例组)和433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的SNPH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3764714、rs3795139、rs3803947、rs3803949、rs6134520)进行基因分型及连锁不平衡分析。分析等位基因、基因型以及单倍型频率分布有无差异,比较两组不同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有无差异。结果SNPH基因5个SNP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5个位点可构成一个5个基因位点所组成的单倍型区块(D’>0.8)。5个基因所组成的单倍型A-A-A-C-T、G-A-G-T-T、G-G-G-C-C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P=0.535、P=0.524)。SNPH基因5个SNP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共显性、显性、隐性及加性遗传模式下,该5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NPH基因可能不是SZ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SZ) 伸展蛋白(SNPH)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中国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间歇性晕倒伴随肌阵挛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分离转换障碍1例报道
6
作者 唐培源 汪崇泽 +3 位作者 洪武 费慧 易正辉 吕钦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6-1060,共5页
分离转换障碍的特征是患者在记忆、身份意识、即时感觉和身体运动控制方面的正常整合部分或完全丧失。该文报告了1例起始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面部抽动的分离转换障碍病例,随后出现间歇性晕倒伴随肌痉挛。患者多次在综合医院和精... 分离转换障碍的特征是患者在记忆、身份意识、即时感觉和身体运动控制方面的正常整合部分或完全丧失。该文报告了1例起始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面部抽动的分离转换障碍病例,随后出现间歇性晕倒伴随肌痉挛。患者多次在综合医院和精神科就诊,经多种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该案例的报道旨在加深对这类症状复杂且易误诊疾病的认识,并为类似症状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障碍 情绪低落 间歇性晕倒 诊断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41
7
作者 苏亮 施慎逊 +4 位作者 肖世富 刘福根 李冠军 王志阳 张明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把7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抑郁症组(抑郁症组,N=44)及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组(共病组N=34)。对所有对象评定一般人...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把7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抑郁症组(抑郁症组,N=44)及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组(共病组N=34)。对所有对象评定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老年抑郁量表(G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能状态评定量表(MMSE)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结果抑郁症组与共病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居住情况、家族史、民族、发病诱因和受教育年限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DS总分(14.0±1.2/12.1±2.0,t=4.92)、HAMD(38.1±4.0/33.4±4.7,t=4.35)和HAMA总分(22.6±5.5/11.7±2.7,t=10.93)及其因子分、HAMD第3项(自杀)条目分、SF-36躯体功能(79.2±13.6/69.1±13.6,t=3.25)、社交功能(70.0±21.2/50.0±22.5,t=4.02)评分共病组均高于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较单纯抑郁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更重、自杀风险大、生活质量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抑郁症 焦虑障碍 共病 症状和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48
8
作者 汤月芬 施慎逊 +7 位作者 陆雯 陈焱 王青青 朱雍雍 杨杰 余文 罗剑锋 程利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89,共7页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能否减少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于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部分连续抽取800例孕16~20周的孕妇,随机分配至干预组(n=386)和对照组(n=414)。干预组在常规孕妇保健的基础上给予集体心理干...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能否减少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于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部分连续抽取800例孕16~20周的孕妇,随机分配至干预组(n=386)和对照组(n=414)。干预组在常规孕妇保健的基础上给予集体心理干预(5次孕妇+1次丈夫)课程,对照组予常规孕妇保健。对所有对象每月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自评,产后3天、42天和3月采用HAD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双重自评,并采用DSM-IV-TR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研究版)中文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TR Axis I Disorders,Research Version;SCID-I)分层盲法临床诊断。采用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原则分析资料。结果:(1)在符合方案数据集(Per-protocol sets,PPs)中,孕妇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产后的焦虑情绪,干预组HAD的A项分从产后3天的0-2-4(四分位数)下降到产后3月的0-2-3,而对照组从产后3天的0-2-4下降到产后3月的0-2-3.5;在产后三个月中,干预组焦虑症状的比例3.2%(5/1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比例7.8%(30/383)(χ2=4.029,P=0.045)。但HAD或EPDS评估都未能发现干预对产后抑郁情绪降低具有明显效果。(2)采用SCID-I诊断,在产后三个时点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调整发生率)干预组分别为4.04%、14.92%、7.85%,对照组分别为3.61%、18.12%、5.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的焦虑情绪具有作用,对产后抑郁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产后抑郁 心理干预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与海洛因成瘾及渴求程度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邵春红 江开达 +7 位作者 李一峰 赵敏 宋立升 徐一峰 林凌 王秋颖 朱敏 周伟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5-HT2A-1438A/G基因多态与海洛因成瘾及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系。方法采 用PCR-RFLP技术对380例海洛因依赖者(依赖组)和275名健康人(对照组)的5-HT2A-1438A/G基因多态进行检 测,并对依赖组行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实验。... 目的探讨5-HT2A-1438A/G基因多态与海洛因成瘾及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系。方法采 用PCR-RFLP技术对380例海洛因依赖者(依赖组)和275名健康人(对照组)的5-HT2A-1438A/G基因多态进行检 测,并对依赖组行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实验。比较依赖组和对照组的5-HT2A-1438A/G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 率,分析依赖组不同基因型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和主观戒断反应的关系。结果 (1)依赖组与对照组的5- HT2A-1438A/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依赖组中,5-HT2A-1438A/G的3种多态 基因型诱发渴求和主观戒断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基因型诱发渴求和主观戒断反应均小于A/ A(P=0.024,P=0.009)和A/G(P=0.018,P=0.011)基因型。结论未发现5-HT2A-1438A/G基因多态与海洛 因成瘾有关,但该基因多态性与线索诱发海洛因的渴求程度有关,A+(A/A和A/G)携带者线索诱发海洛因的渴求 程度和主观戒断反应明显高于A-(G/G)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诱发实验 渴求 5-羟色胺2A受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MRI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军 刘含秋 +4 位作者 孙华平 张俊海 冯晓源 郭琴 施慎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基于体素的全脑形态改变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机,研究32例抑郁症患者及32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运用SPM2分析软件,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进行全脑比较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右侧海马、右侧...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基于体素的全脑形态改变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机,研究32例抑郁症患者及32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运用SPM2分析软件,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进行全脑比较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右侧海马、右侧杏仁核及右侧枕中回体积较正常对照组缩小(P<0.05,FDR-corrected)。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右侧海马、右侧杏仁核及右侧枕中回体积有明显缩小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 杏仁核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军 刘含秋 +4 位作者 孙华平 张俊海 冯晓源 郭琴 施慎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应用低频波幅(ALFF)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抗抑郁药物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fMRI检查,运用REST、S... 目的:应用低频波幅(ALFF)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抗抑郁药物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fMRI检查,运用REST、SPM2分析软件进行全脑分析,比较基于ALFF的BOLD信号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组"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ALFF较正常对照组普遍性减低(P<0.001),经8周有效治疗后,右侧扣带回前部及双侧背外侧额叶、右侧眶额叶、颞叶、双侧楔前叶、扣带回后部皮质、右侧枕叶视区BOLD信号较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治疗有效的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区的异常变化是可逆的;基于ALFF的静息态fMRI技术可以动态评价抗抑郁药物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认知电位P300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蔡亦蕴 苏亮 +3 位作者 徐一峰 陈兴时 王立伟 施慎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评价中国焦虑症患者的认知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潜伏期是否存在异常。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 目的评价中国焦虑症患者的认知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潜伏期是否存在异常。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广泛性焦虑症中国患者与正常对照P300相比较的文献,检索时间为1979年至2011年5月。采用RevMan5.1软件对P300波幅和潜伏期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63篇文献,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项研究进入Meta分析。借助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P300波幅合并合并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为-1.30[95%CI(-1.81,-0.80)],患者组低于对照组(P<0.001);P300潜伏期合并SMD为0.96[95%CI(0.36,1.57)],患者组大于对照组(P=0.002)。结论P300能够反映焦虑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损害,可以作为综合评估焦虑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基于体素的DTI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军 刘含秋 +4 位作者 孙华平 张俊海 冯晓源 郭琴 施慎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脑白质异常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抗抑郁药物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DTI检查。运用S...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脑白质异常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抗抑郁药物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DTI检查。运用SPM2分析软件,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全脑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差异及变化。结果: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右侧胼胝体膝部、内囊膝部、右侧下纵束所属部分区域F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过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FA值明显恢复(P<0.001)。结论:治疗有效的首发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微观病理改变是可逆的;DTI可以动态观察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微观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药物治疗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抽搐治疗老年抑郁症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亮 施慎逊 +3 位作者 陆峥 贾玉萍 梁世桥 徐一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电抽搐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以随机临床试验报告的声明为参照标准进行入组和评价文献,采用Rev ... 目的·探讨电抽搐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以随机临床试验报告的声明为参照标准进行入组和评价文献,采用Rev Man和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0篇文献纳入系统评价,分别对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n=5)及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n=3)的研究进行抑郁症状疗效的汇总分析。治疗前、后的样本量分别为306例和290例,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抑郁症状评估工具,老年抑郁症经过电抽搐治疗后,抑郁症状均显示有所改善(HAMD:Z=6.39,SMD=3.64,P=0.000;MADRS:Z=15.47,SMD=2.12,P=0.000)。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P=0.140)。发生率大于5%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意识模糊、嗜睡、恶心呕吐等。结论·电抽搐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后,其抑郁症状改善显著,整体认知功能损害不明显,但易发生头痛、意识障碍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抽搐治疗 老年 抑郁 随机对照研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索诱发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渴求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华平 冯晓源 +5 位作者 何慧瑾 刘含秋 姚振威 汤伟军 邵春红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366-370,共5页
目的识别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参与的特异脑功能区。材料和方法选取海洛因依赖者和健康对照者,在观看自然风光和海洛因相关录像时进行全脑磁共振(MRI)扫描。比较不同受试组观看两组录像时激活脑区的差异,识别与线索诱发渴求有关的特异脑... 目的识别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参与的特异脑功能区。材料和方法选取海洛因依赖者和健康对照者,在观看自然风光和海洛因相关录像时进行全脑磁共振(MRI)扫描。比较不同受试组观看两组录像时激活脑区的差异,识别与线索诱发渴求有关的特异脑功能区。结果①参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反应的特异脑区主要集中在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②患者的渴求程度与激活脑区总数目、激活总体积及某些脑区的激活体积成正相关。结论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的特异激活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和边缘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线索 海洛因渴求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海洛因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悲伤体验的fMRI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军 刘含秋 +4 位作者 孙华平 张俊海 冯晓源 郭琴 施慎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0-506,共7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体验悲伤表情的脑功能区变化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机,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fMRI检查。运用S...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体验悲伤表情的脑功能区变化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机,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fMRI检查。运用SPM2分析软件,比较悲伤表情(与中性表情对照)体验的脑功能区变化。结果:悲伤体验时,治疗前患者组扣带回前部皮质活动性较正常人增高(P<0.001,uncorrected),治疗后明显恢复(P<0.001,uncorrected)。结论:悲伤体验的fMRI是一项用来动态评价抑郁症患者情感障碍的重要手段,可以作为一项客观评价抗抑郁药物疗效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药物治疗 功能磁共振成像 悲伤表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在慢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蔚茹 徐三荣 +2 位作者 时俊 蔡亦蕴 施慎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1638-164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在慢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50只)和对照组(25只)。应激组大鼠以束缚浸水法制备慢性应激模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应激。观察指标:(1)大鼠应激前后的体重及进食量;(2)实验后大鼠脑脊液中5...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在慢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50只)和对照组(25只)。应激组大鼠以束缚浸水法制备慢性应激模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应激。观察指标:(1)大鼠应激前后的体重及进食量;(2)实验后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和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水平;(3)用酚红排泄试验测定实验后大鼠的胃排空速率;(4)实验后大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1)应激前两组大鼠体重、体重增长百分率及进食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后两组大鼠体重、体重增长百分率及进食量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应激后两组大鼠脑脊液中MHPG、5-HT及5-HIAA水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NA、DA、HVA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大鼠胃组织大体标本显示炎症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光镜检查显示两组大鼠慢性炎症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大鼠胃内酚红残留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以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变化,可能是通过改变脑脊液神经递质水平来影响胃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胃炎 胃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高兴体验的fMRI改变
18
作者 孙军 刘含秋 +2 位作者 冯晓源 郭琴 施慎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54-1559,共6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体验高兴表情的脑功能区变化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fMRI检查。运...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体验高兴表情的脑功能区变化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fMRI检查。运用SPM2分析软件,比较体验高兴表情(与中性表情对照)的脑功能区变化。结果:高兴体验时,治疗前患者组左侧额上、中回背外侧皮层活动性较正常人减低(P<0.001,uncorrected),经过治疗后恢复(P<0.001,uncorrected)。结论:高兴体验的fMRI可以作为一项客观评价抗抑郁药物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药物治疗 功能磁共振成像 高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电休克治疗中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玉萍 苏亮 +1 位作者 梁世桥 徐一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是改良电休克治疗中广泛使用的两种麻醉药物,但两者对电抽搐发作指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均不同,故进行两种药物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OK、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截止时间... 目的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是改良电休克治疗中广泛使用的两种麻醉药物,但两者对电抽搐发作指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均不同,故进行两种药物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OK、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13年10月8日。应用随机临床试验报道的声明(CONSORT)为参照标准进行入组和评价文献,采用RevMan和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项患者研究符合纳入标准。丙泊酚组抽搐发作时间短于依托咪酯组(Z=6.83,SMD=-1.207,P<0.01)。两组抑制指数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托咪酯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Z=3.3,OR=0.135,P<0.01),两组头痛、注射痛、尿失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电休克治疗中丙泊酚与依托咪酯比较,前者抽搐发作时间短,后者躁动发生率高,两者对抽搐指数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电休克 丙泊酚 依托咪酯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及机制
20
作者 梁世桥 苏亮 +1 位作者 贾玉萍 徐一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3-1247,共5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不仅作用于免疫系统,对学习记忆也有影响,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仍有争论。文章回顾了IL-6主要的信号通路及其影响学习记忆的研究,初步探讨IL-6对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学习 记忆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