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ERT‑DPCNN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放射科诊断准确性质控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1
作者 谢玉雪 杨晋名 +2 位作者 周立信 姚振威 刘含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索并评估基于BERT‑DPCNN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放射科诊断准确性质量控制(质控)中的效能与价值。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涵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影像学随访记录的数据库,该数据库集成了影像学诊断报告以及对应的病理诊断结... 目的:探索并评估基于BERT‑DPCNN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放射科诊断准确性质量控制(质控)中的效能与价值。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涵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影像学随访记录的数据库,该数据库集成了影像学诊断报告以及对应的病理诊断结果。首先,邀请3名具备丰富经验的放射科专家对该数据库中的影像学报告进行诊断准确性质控,将结果作为金标准。随后,利用BERT‑DPCNN的深度学习模型挖掘影像学报告与病理报告中的诊断语义信息,实现两者间的精准匹配和自动化比较,进而对影像报告的诊断准确性进行自动化的评估。通过对比BERT‑DPCNN模型生成的质控结果与专家质控金标准,来对该模型在影像报告诊断准确性质控方面的性能进行评估,具体指标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量化模型性能。此外,我们还对比了医生独立质控耗时与BERT‑DPCNN深度学习模型质控结果进行审核的耗时,以评估模型对质控效率的提升效果。结果:研究共纳入500例患者的完整影像学和对应的病理结果,覆盖头部、胸部、腹部、脊柱和四肢关节多个检查部位,每个部位100例。BERT‑DPCNN模型在诊断准确性质控中展现出了优秀的性能,总体准确率和召回率均达到90.62%,精确率高达92.5%,F1分数为90.77%,表明模型与金标准具备高度的一致性。进一步将不同的检查部位进行比较时发现,该模型在处理头部和胸部影像学报告的诊断准确性表现尤为出色,F1分数分别达到95.54%和96.49%;而腹部报告的质控中,尽管表现依然稳健,但F1分数略低,为89.19%。BERT‑DPCNN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925。在效率方面相较于2名放射科专家独立质控所需的平均133.35 min,在BERT‑DPCNN模型辅助下进行质控审核流程平均耗时仅为27.12 min,约为独立质控所用时长的20.34%。结论:本研究表明,基于BERT‑DPCNN的深度学习模型为放射科诊断准确性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的解决方案。该模型能够显著提升质控效率,有望成为放射科质控流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推动放射性诊断质量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准确性 质量控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β淀粉样蛋白病理性沉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侣明 侯军文 +9 位作者 钟志民 葛璟洁 吴越 陈圣文 罗建华 杨贇豪 王静 林华媚 左传涛 管一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及痴呆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性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2例AD,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将其分为痴呆组(n=12)及MCI组(n=10);同时招募17名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人作为...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及痴呆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性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2例AD,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将其分为痴呆组(n=12)及MCI组(n=10);同时招募17名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行MR检查和18 F-贝他苯(18 F-FBB)PET显像,计算大脑皮层厚度和Aβ沉积值[即Centiloid(CL)值]并进行3组间及两两组间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痴呆组、MCI组及对照组大脑皮层厚度分别为(2.18±0.14)、(2.35±0.08)及(2.36±0.09)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痴呆组大脑皮层厚度显著低于MCI组及对照组(P均<0.05)。痴呆组、MCI组及对照组CL值分别为77.97(63.07,95.55)、65.51(54.54,90.50)及-1.17(-9.66,4.8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痴呆组及MCI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MCI组大脑皮层厚度与CL值呈中度负相关(r=-0.580,P=0.048),而在其余2组二者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AD源性MCI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Aβ异常沉积呈中度负相关,而在痴呆期二者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大脑皮质 淀粉样物质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鉴别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亚型
3
作者 曾延玮 曹鑫 +2 位作者 吕锟 徐智坚 耿道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的潜力,旨在减少对侵入性检查的依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诊断为DL...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的潜力,旨在减少对侵入性检查的依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并进一步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的108例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评估肿瘤的影像特征,包括数量、位置、是否累及脑膜或室管膜、最大和最小径、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比率、有无囊变或坏死、边缘是否规则、蝶翼征、握拳征、尖角征、脐凹征、瘤周水肿的程度和占位效应。结果:本研究包括70例non‑GCB型患者的84个肿瘤和38例GCB型患者的67个肿瘤。发现non‑GCB型患者年龄比GCB型更大(P=0.024)。此外,non‑GCB型肿瘤单发更多见(P=0.001),并且有更长的最大径(P<0.001)和最小径(P=0.001)、更高的囊变和坏死发生率(P=0.023)、更不规则的边缘(P=0.025)、更多见的握拳征(P=0.046)、更多累及脑膜(P=0.033),且表现出更明显的占位效应(P=0.045)。结论:多参数MRI特征在DLBCL的GCB和non‑GCB亚型间存在差异,这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制订个性化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 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 磁共振成像 非侵入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介入治疗中知情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毕正宏 李克 +4 位作者 林森浩 陶虹月 刘彬 任新平 刘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了解放射性介入治疗中患者对X射线危害性的知情现状及医生对患者的告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4家医院共60位接受放射性介入治疗的患者或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并分析结果。结果:55位(96%)患者表示其接受介入... 目的:了解放射性介入治疗中患者对X射线危害性的知情现状及医生对患者的告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4家医院共60位接受放射性介入治疗的患者或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并分析结果。结果:55位(96%)患者表示其接受介入治疗前主治医生明确向其告知了X射线损伤的相关信息。接受问卷调查的所有患者均认为医生告知其X射线的危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学历水平较高者及有从事医务工作亲友者在受诊前对X射线损伤知晓率明显高于学历水平低者或没有从事医务工作亲友者,(P=0.001)。结论:各知识阶层及家庭状况不同的患者对X线放射性损伤的了解情况存在差异。放射性介入治疗中X射线危害性的知情同意实施力度尚可,但仍需加强,特别是对文化水平不高以及没有从事医疗工作亲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介入治疗 X射线危害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检查剂量实时动态监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克 谷守欣 +2 位作者 张国福 张鹤 王雪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7-419,共3页
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由此导致的电离辐射安全和潜在致癌风险引起了学术界普遍关注。临床实践工作中,降低患者的医源性辐射剂量,已经成为放射检查技术质量控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致力于优化放射性检查的研究越来越多,放射性测... 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由此导致的电离辐射安全和潜在致癌风险引起了学术界普遍关注。临床实践工作中,降低患者的医源性辐射剂量,已经成为放射检查技术质量控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致力于优化放射性检查的研究越来越多,放射性测量软件对患者进行辐射剂量实时监测,为扫描技术人员管理控制扫描剂量、优化扫描参数提供帮助,是受检者放射防护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HE放射学22个成功案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钟国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09-315,共7页
本文对22个I HE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并与国内PACS、RIS的发展进行比较。I HE技术框架下的集成模式能成功地推动医疗机构中信息系统的集成,解决医疗信息的“孤岛”现象。尤其在HIS、PACS、RIS的集成和优化工作流程中,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对22个I HE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并与国内PACS、RIS的发展进行比较。I HE技术框架下的集成模式能成功地推动医疗机构中信息系统的集成,解决医疗信息的“孤岛”现象。尤其在HIS、PACS、RIS的集成和优化工作流程中,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检查量、减少医疗差错以及降低医疗机构的管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HE集成模式 执行角色 事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转运磁共振成像探测阵列在人体多部位成像的应用评价
7
作者 夏春冬秋 李宗烨 +2 位作者 崔芷萌 缪佳丽 张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80,共9页
目的为了评价自主研发的可转运磁共振成像探测阵列(transportab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tection array,TMRDA)在人体多部位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成像性能。材料与方法通过水模测试比较24通道TMRDA与两种常用商用线圈的性能差异... 目的为了评价自主研发的可转运磁共振成像探测阵列(transportab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tection array,TMRDA)在人体多部位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成像性能。材料与方法通过水模测试比较24通道TMRDA与两种常用商用线圈的性能差异:分别为24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和24通道体线圈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性能,并在34例健康志愿者中扫描颅脑、肝脏和髋关节,测量所得图像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均匀度、伪影比、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对比度(contrast ratio,CR)和MRI定量参数等指标,并由2名放射科医生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在水模测试中,TMRDA所得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的SNR和均匀度均显著优于商用线圈(P<0.001),TMRDA的伪影比优于或接近商用线圈。志愿者扫描结果显示,TMRDA在各部位成像中的SNR和CNR均明显优于商用线圈(P<0.001),CR相当或更优,而MRI定量参数及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与商用线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RDA在颅脑、肝脏和髋关节MRI中可提供与商用线圈相当甚至更优的图像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转运 磁共振成像 探测阵列 图像质量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头颅CT平扫图像中脑梗死区域的自动检测
8
作者 潘康轶 洪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深度学习残差网络(ResNet)模型,用于自动识别头颅CT平扫图像中的梗死灶,以期辅助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连续招募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确诊的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超过9...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深度学习残差网络(ResNet)模型,用于自动识别头颅CT平扫图像中的梗死灶,以期辅助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连续招募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确诊的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超过9 h)以及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CT平扫和MR-DWI检查,两次检查的扫描范围、层厚(4 mm)和层间距(4 mm)均保持一致(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4 h)。以MR-DWI作为判定梗死核心金标准,构建一个基于ResNet的模型(准确度89.71%,敏感度88.17%,特异度91.25%),用以自动检测头颅CT平扫图像中的脑梗死区域。结果:共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150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位健康对照者。其中100位患者被随机选入训练组,其余50位患者和50位健康对照者则被纳入测试组。残差网络模型在测试组中成功识别出了42位患者(放射科医师成功识别33位,P=0.0377)及45位健康对照者(放射科医师成功识别48位,P=0.2397)。结论:深度学习残差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在头颅CT平扫图像中检测到早期梗死灶,并有望辅助临床医生提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脑梗死 急性脑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自身免疫性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研究
9
作者 刘焕 戴健 +3 位作者 刘先平 李郁欣 吴昊 耿道颖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5,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脑脊液或血液学检查确诊的急性和亚急性期AE与HSE。将AE和HSE患者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独立测试集。收集患者的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资料。手动勾画T2-FLAIR高信号感兴趣区(regionof interest,ROI)。应用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和相关性分析筛选特征。应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器构建模型,使用五折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在独立测试集中验证模型的诊断效能。绘制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以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17例AE和110例HSE患者。从训练集的182个患者中共提取出810个病灶,测试集的45个患者共提取出215个病灶。经数据降维,多模态和T2-FLAIR、DWI、T1WI分别保留了22、10、15和12个特征。多模态、T2-FLAIR、DWI和T1WI的RF模型训练集AUC值分别为0.884、0.841、0.775和0.799,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805、0.809、0.696和0.737,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74.9%、73.5%、67.0%和67.4%;SVM模型的训练集AUC值分别为0.831、0.820、0.780和0.816,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792、0.807、0.696和0.728,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74.9%、76.7%、68.8%和68.8%;KNN模型的训练集AUC值分别为0.850、0.806、0.760和0.766,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805、0.809、0.712和0.734,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74.0%、73.0%、67.9%和71.2%;测试集中基于多模态和T2-FLAIR的RF、SVM和KNN模型诊断效能较好,AUC值均高于基于DWI的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集中各模态RF、SVM和KNN模型的AUC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多模态MRI和T2-FLAIR的影像组学RF、SVM和KNN模型对AE与HSE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可辅助临床医生进行无创性诊断,有助于临床决策的及早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T及MRI影像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箔 任彦 +1 位作者 姚振威 陆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多见于侧脑室Monro孔附近,邻近或源于透明隔,多以一侧脑室... 目的:总结分析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多见于侧脑室Monro孔附近,邻近或源于透明隔,多以一侧脑室为主向双侧脑室生长,以左侧脑室(42/71)多见。肿瘤实性部分在CT上主要表现为稍高或等密度,肿瘤内部常见钙化、囊变。肿瘤的实性部分MRI主要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稍高或高信号,DWI弥散受限。T1WI增强扫描多表现为轻度到中度强化(64/69),瘤周或瘤内见多发血管影。肿瘤的MRI特征性表现包括宽基底征、皂泡征、周围泡泡征、扇贝征、宝石征、液-液平面征;磁共振波谱上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明显下降、胆碱峰明显升高。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总结归纳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如何正确作出影像学诊断——按循证放射学的观点和方法作诊断
11
作者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25-226,共2页
约10年前我们曾以认真做好医学影像学的“四定”诊断为题对影像学诊断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作过探讨。10年过去了,这10年中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突飞猛进,所提供的诊断信息在质和量上都大大增加,故它在临床医学中的信誉也大大提高,... 约10年前我们曾以认真做好医学影像学的“四定”诊断为题对影像学诊断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作过探讨。10年过去了,这10年中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突飞猛进,所提供的诊断信息在质和量上都大大增加,故它在临床医学中的信誉也大大提高,在某些疾病的诊疗中居十分重要地位;因此,所有影像学医师对自己所作诊断,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可以马虎从事,仅诊断“XX表现请结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诊断 循证放射学 临床医学 医学影像学 影像学设备 诊断信息 X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鉴别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腔鼻窦炎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匡嘉伟 吴灵捷 +7 位作者 王宇喆 程景风 占杨 王胤 耿悦 沈丹丹 唐作华 李浩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评估能谱CT在鉴别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腔鼻窦炎(CIFRS)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SNM)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4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16例CIFRS患者和13例SNM患者的能谱CT检查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 目的:评估能谱CT在鉴别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腔鼻窦炎(CIFRS)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SNM)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4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16例CIFRS患者和13例SNM患者的能谱CT检查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能谱CT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CIFRS和SNM在能谱曲线斜率(λ)、40~190 keV处相邻间隔20 keV的虚拟单能图像间CT值差值、电子密度(Rho)、有效原子序数(Zeff)之间无明显差异,在碘浓度(IC)、虚拟平扫图像CT值和Rho/Zeff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通过逻辑回归获得三者的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最佳[ROC曲线下面积(AUC)=0.97],灵敏度=1.00,特异度=0.81;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IC、虚拟平扫图像CT值、Rho/Zeff三者在鉴别诊断CIFRS和SNM方面优势明显,且三者综合判断的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谱成像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腔鼻窦炎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学工作流程优化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海霞 钟国康 杨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学工作流程的优化。方法:对放射学工作流程的功能分析设计,改变从患者基本信息的接受到医学影像介质的发放等传统模式。结果:工作流程优化、电子申请单、检查安排与医学影像介质按需打印的应用,减少了医疗差错,提高了工作... 目的:探讨放射学工作流程的优化。方法:对放射学工作流程的功能分析设计,改变从患者基本信息的接受到医学影像介质的发放等传统模式。结果:工作流程优化、电子申请单、检查安排与医学影像介质按需打印的应用,减少了医疗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采用工作步骤优化分析、电子申请单、医学影像介质按需打印等方法,由信息系统替代人工操作,符合传统工作流程向数字化工作流程转变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程优化 电子申请单 检查安排与告知 按需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FLAIR序列在颅内转移瘤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亮 刘含秋 +1 位作者 陈亮亮 曹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对比增强T2⁃FLAIR序列及增强T1WI序列,探讨增强T2⁃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肿瘤、同时确诊或怀疑有脑转移的患者58例,患者在进行传统的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的... 目的:对比增强T2⁃FLAIR序列及增强T1WI序列,探讨增强T2⁃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肿瘤、同时确诊或怀疑有脑转移的患者58例,患者在进行传统的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的基础上,加做增强T2⁃FLAIR序列。观察2种增强序列图像上转移瘤的数量、大小、部位及转移瘤的强化显示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增强T2⁃FLAIR序列显示的部分脑实质结节状转移及软脑膜转移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增强T1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实质结节转移的直径增强T2⁃FLAIR序列较增强T1WI序列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T2⁃FLAIR序列对于软脑膜的转移及皮质区的小结节状转移灶有很高的检出率,对常规的MRI增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转移瘤 T2⁃FLAIR 磁共振成像 增强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的乳腺癌HER2状态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一品 陆逸平 +3 位作者 邓亚兰 张家天 尹波 赵凌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影像的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32例(HER2阳性350例,阴性982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数据和临床信息。由放射科医生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影像的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32例(HER2阳性350例,阴性982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数据和临床信息。由放射科医生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再将其外扩2、5、10、15mm得到4个瘤周ROI,分别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瘤内和瘤周模型;其后,对临床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临床模型;最后将瘤内、最佳瘤周和临床模型的预测结果输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三者联合模型。结果:T分期、病灶形式(钙化、肿块或不对称致密)、是否伴有腋窝肿大淋巴结、是否伴有糖尿病在HER2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筛选出15个瘤内和7个10mm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最终联合模型的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95%CI0.741~0.839),校准曲线显示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基于DM的瘤内+瘤周+临床联合模型可以作为无创评估乳腺癌HER2状态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数字乳腺X线摄影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对低年资医师在磁共振颅脑病变筛查中的辅助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毅迪 芮文婷 +4 位作者 姚振威 黄秋峰 吴昊 苗勇 刘含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低年资医师结合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在磁共振影像筛查颅脑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颅脑磁共振影像数据296例,其中正常数据94例,异常数据202例(肿瘤数据99例,非肿瘤数据103例)。由两位经验丰富... 目的:探讨低年资医师结合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在磁共振影像筛查颅脑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颅脑磁共振影像数据296例,其中正常数据94例,异常数据202例(肿瘤数据99例,非肿瘤数据103例)。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和一名具有15年以上磁共振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阅片并结合病理结果制定金标准。再选取两位低年资医师,分别对296例数据进行独立阅片,经过4周洗脱期后在AI辅助下重新阅片并记录阅片结果,统计并比较前后两次阅片中正常检出正确率,异常检出正确率,以及对肿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对正常数据,两次阅片的正确率分别为79.79%和80.8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336,P=0.8544)。对异常数据,两次阅片的正确率分别为64.36%和8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97,P=0.0003)。对肿瘤数据,两次阅片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423,P=0.0147)。对非肿瘤数据,两次阅片的检出率分别为62.14%和7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308,P=0.0094)。结论:AI对低年资医师基于磁共振影像筛查颅脑病变有较好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低年资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深度学习联合影像组学评估中线胶质瘤H3 K27状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涂佳琪 罗中翔 +5 位作者 刘建鹏 陈昊晴 金博 朱凤平 李郁欣 胡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MRI的深度学习联合影像组学评估中线胶质瘤H3 K27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变异(H3-DMG)患者及不伴H3 K27变异的中线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各127例,按8∶2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204)及测试集... 目的观察基于MRI的深度学习联合影像组学评估中线胶质瘤H3 K27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变异(H3-DMG)患者及不伴H3 K27变异的中线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各127例,按8∶2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204)及测试集(n=50)。基于MRI提取肿瘤U-Net神经网络视觉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观察其评估肿瘤H3 K27状态的价值。结果基于训练集得出0.500为模型分类任务的安全评分划分值;以所获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评估测试集H3-DMG和GBM H3 K27状态的中位安全评分分别为0(0,0)和0.999(0.616,1.000),前者低于后者(Z=-5.114,P<0.001)。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训练集H3 K27状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14%、81.37%、87.25%及0.953[95%CI(0.923,0.976)],而在测试集分别为88.00%、80.00%、84.00%及0.922[95%CI(0.829,0.986)]。结论基于MRI深度学习影像组学可准确评估中线胶质瘤H3 K27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剂量结合能谱技术在头颈部CTA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峰 杨霄 +2 位作者 窦萌 张芳 张家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6月至12月在濉溪县人民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为能谱模式的双低剂... 目的:探讨能谱CT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6月至12月在濉溪县人民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为能谱模式的双低剂量扫描,电压80/140 kV瞬切,对比剂注射总量45 mL;B组为正常剂量下的常规CT扫描模式,电压为120 kV,对比剂注射总量为55 mL。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包括最佳对比度噪声比(CNR)、平均碘摄入量、主要血管CT值;主观评价包括医师评分;并记录2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客观数据,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A组和B组血管CT值均> 300 HU。A组主动脉弓、两侧大脑中动脉、两侧颈内动脉CT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基底动脉CT值略低于B组。除主动脉弓外,B组其他血管最佳CNR、信噪比(SNR)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师主观评分显示2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A组的平均剂量和人均对比剂碘摄入量低于B组。结论:双低剂量下的头颈部能谱CTA减少了患者接受到的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并且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血管成像 低对比剂用量 CT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对比度定量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缪佳丽 万欣月 +1 位作者 付君言 张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0,共6页
多对比度定量MRI是当前热门的MRI技术之一,已在神经影像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多进展,主要包括基于磁共振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多参数(multiple parametric,MTP)集成序列及战略性获取的梯度回波(strategic... 多对比度定量MRI是当前热门的MRI技术之一,已在神经影像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多进展,主要包括基于磁共振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多参数(multiple parametric,MTP)集成序列及战略性获取的梯度回波(strategically acquired gradient echo,STAGE)序列等MRI技术。它们可以通过一次扫描获得多种对比度及定量图像,与常规单独序列MRI相比,扫描时间显著缩短;同时作为一种三维序列,MTP集成序列融合了当前多种先进的技术,保证了图像的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本文就多对比度定量MRI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综述,旨在为该技术感兴趣的学者提供参考,推动其进一步研究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多对比度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集成序列 多参数集成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MRN在诊断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CIDP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燕 王卫卫 +3 位作者 杨杨 赵彦胤 李雅洁 刘含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讨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在诊断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的慢性炎性脱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2021年在我院确诊的CIDP患者29例,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分为脱髓鞘组及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组。在臂丛... 目的:探讨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在诊断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的慢性炎性脱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2021年在我院确诊的CIDP患者29例,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分为脱髓鞘组及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组。在臂丛MRN图像上测量所有患者臂丛神经根(C5~C8)最大直径以及神经-肌肉T2WI信号强度比,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和组内相关性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组CIDP患者臂丛神经根最大直径大于脱髓鞘组,其中C5(P=0.011)、C6(P=0.046)、C8(P=0.001)神经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8神经根的最大直径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相应的阈值为4.36 mm。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组CIDP患者C6(r=0.634,P=0.02)、C7(r=0.605,P=0.029)神经根最大直径与脑脊液蛋白水平呈中度正相关,C7神经根最大直径(r=-0.567,P=0.043)以及C8神经根的神经-肌肉T2WI信号强度比(r=-0.598,P=0.031)与发病年龄呈中度负相关。结论:臂丛MRN有助于识别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的CIDP患者,C8神经根的最大直径可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臂丛神经 轴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