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已成为有效剂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甲状腺CT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女性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更好地控制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背景与目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已成为有效剂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甲状腺CT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女性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更好地控制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甲状腺CT检查的患者。收集甲状腺实质均匀区域的CT值和标准差值,相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大小测量邻近皮下脂肪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值。所有数据需测3次取其均值,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并计算有效剂量值和各部位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所有患者均接受骨密度检查,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脊柱与大腿肌肉百分比、脊柱与大腿脂肪百分比的数值。结果:10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甲状腺CT图像的SNR和脊柱肌肉百分比(r=0.284,P=0.004)、CNR和脊柱脂肪百分比(r=0.197,P=0.045)、甲状腺CT图像的有效剂量和患者的年龄、体重、BMI、大腿脂肪百分比、BSA之间(r=0.221、0.247、0.260、0.262和0.222,P=0.024、0.011、0.008、0.007和0.024)均呈正相关。SNR和年龄、体重、BMI及脊柱脂肪百分比(r=-0.292、-0.198、-0.207、-0.284;P=0.003、0.044、0.035和0.004),CNR和脊柱肌肉百分比(r=-0.197,P=0.045),有效剂量和大腿肌肉百分比(r=-0.262,P=0.007)之间均呈负相关。结论:甲状腺CT的辐射剂量与女性体成分有相关性,图像质量与女性体成分的相关关系为今后更好地控制辐射剂量和提高图像质量提供了数据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参数联合CT血管造影参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根据随...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参数联合CT血管造影参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30例)及非MACE组(80例),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参数[QT间期变异性(QT interval variability,QTV),全程全部N-N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 to normal N-N intervals,SDNN)、全程相邻N-N间超过50 ms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adjacent N-N intervals differing by more than 50 milliseconds,PNN50)、连续5 min N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of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ANN)]、CT血管造影参数[最小管腔直径(minimum lumen diameter,MLD)、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狭窄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stenosis area,AS)、狭窄直径百分比(percentage of stenosis diameter,DS)],构建冠心病患者MACE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风险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MACE组年龄、病变支数、AS、DS明显高于非MACE组,SDNN、SDANN、PNN50、QTV、MLA、MLD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5,P<0.01);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增龄,多支病变,SDNN、SDANN、PNN50、QTV、MLA及MLD越小,AS及DS越大,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风险越高(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764~0.975),敏感性为93.33%(28/30),特异性为91.25%(73/80),准确性为91.82%(101/110);校正曲线验证显示,模型拟合度较高(χ^(2)=2.879,P=0.410);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准度(C-index=0.834)。结论动态心电图参数及CT血管造影参数在老年冠心病MACE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基于此参数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根据Volpe JJ新生儿神经病学低血糖和低血糖脑损伤诊断标准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符合标准的13例症状性低血糖脑损伤患儿(脑损伤组)和20例低血糖无...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根据Volpe JJ新生儿神经病学低血糖和低血糖脑损伤诊断标准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符合标准的13例症状性低血糖脑损伤患儿(脑损伤组)和20例低血糖无脑损伤(无脑损伤组)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对低血糖程度、持续时间和母亲妊高症、患儿性别、胎龄、小于胎龄儿(SGA)、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惊厥和开奶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探讨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母亲妊高症、糖尿病母亲婴儿和小于胎龄儿(SGA)比例等方面相当,具有可比性;脑损伤组严重低血糖(<1.5 mmol/dL)明显多于无脑损伤组(61%vs.10%,P=0.01),另外脑损伤组在低血糖持续时间、5 min Apgar评分小于5分(23%vs.10%,P<0.05)、新生儿惊厥(38%vs.5%,P<0.01)和开奶时间延迟>24 h(38%vs.10%,P<0.05)等方面均明显多于无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新生儿严重长时间低血糖可以导致脑损伤,其他围产期因素如围产期窒息缺氧、新生儿惊厥发作和开奶时间延迟等常可以加重或促进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发生,建议对新生儿低血糖严重程度结合伴发因素采用分级(度)处理的办法,避免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已成为有效剂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甲状腺CT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女性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更好地控制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甲状腺CT检查的患者。收集甲状腺实质均匀区域的CT值和标准差值,相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大小测量邻近皮下脂肪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值。所有数据需测3次取其均值,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并计算有效剂量值和各部位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所有患者均接受骨密度检查,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脊柱与大腿肌肉百分比、脊柱与大腿脂肪百分比的数值。结果:10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甲状腺CT图像的SNR和脊柱肌肉百分比(r=0.284,P=0.004)、CNR和脊柱脂肪百分比(r=0.197,P=0.045)、甲状腺CT图像的有效剂量和患者的年龄、体重、BMI、大腿脂肪百分比、BSA之间(r=0.221、0.247、0.260、0.262和0.222,P=0.024、0.011、0.008、0.007和0.024)均呈正相关。SNR和年龄、体重、BMI及脊柱脂肪百分比(r=-0.292、-0.198、-0.207、-0.284;P=0.003、0.044、0.035和0.004),CNR和脊柱肌肉百分比(r=-0.197,P=0.045),有效剂量和大腿肌肉百分比(r=-0.262,P=0.007)之间均呈负相关。结论:甲状腺CT的辐射剂量与女性体成分有相关性,图像质量与女性体成分的相关关系为今后更好地控制辐射剂量和提高图像质量提供了数据基础。
文摘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参数联合CT血管造影参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30例)及非MACE组(80例),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参数[QT间期变异性(QT interval variability,QTV),全程全部N-N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 to normal N-N intervals,SDNN)、全程相邻N-N间超过50 ms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adjacent N-N intervals differing by more than 50 milliseconds,PNN50)、连续5 min N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of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ANN)]、CT血管造影参数[最小管腔直径(minimum lumen diameter,MLD)、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狭窄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stenosis area,AS)、狭窄直径百分比(percentage of stenosis diameter,DS)],构建冠心病患者MACE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风险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MACE组年龄、病变支数、AS、DS明显高于非MACE组,SDNN、SDANN、PNN50、QTV、MLA、MLD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5,P<0.01);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增龄,多支病变,SDNN、SDANN、PNN50、QTV、MLA及MLD越小,AS及DS越大,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风险越高(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764~0.975),敏感性为93.33%(28/30),特异性为91.25%(73/80),准确性为91.82%(101/110);校正曲线验证显示,模型拟合度较高(χ^(2)=2.879,P=0.410);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准度(C-index=0.834)。结论动态心电图参数及CT血管造影参数在老年冠心病MACE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基于此参数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根据Volpe JJ新生儿神经病学低血糖和低血糖脑损伤诊断标准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符合标准的13例症状性低血糖脑损伤患儿(脑损伤组)和20例低血糖无脑损伤(无脑损伤组)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对低血糖程度、持续时间和母亲妊高症、患儿性别、胎龄、小于胎龄儿(SGA)、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惊厥和开奶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探讨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母亲妊高症、糖尿病母亲婴儿和小于胎龄儿(SGA)比例等方面相当,具有可比性;脑损伤组严重低血糖(<1.5 mmol/dL)明显多于无脑损伤组(61%vs.10%,P=0.01),另外脑损伤组在低血糖持续时间、5 min Apgar评分小于5分(23%vs.10%,P<0.05)、新生儿惊厥(38%vs.5%,P<0.01)和开奶时间延迟>24 h(38%vs.10%,P<0.05)等方面均明显多于无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新生儿严重长时间低血糖可以导致脑损伤,其他围产期因素如围产期窒息缺氧、新生儿惊厥发作和开奶时间延迟等常可以加重或促进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发生,建议对新生儿低血糖严重程度结合伴发因素采用分级(度)处理的办法,避免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