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尿管腺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李想 黄莹 +6 位作者 潘伟瑜 于娟 郭欣欣 张小垒 沈立承 侯英勇 侯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1-576,共6页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例脐尿管腺癌,结合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进行分析,并与相同数量的结直肠癌及11例膀胱腺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例脐尿管腺癌,结合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进行分析,并与相同数量的结直肠癌及11例膀胱腺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33~75岁,平均55岁。肿瘤发生于膀胱顶部或前壁。组织学类型:黏液腺癌6例,非特殊类型腺癌4例,肠型腺癌6例,腺癌伴部分区黏液腺癌1例,腺癌伴印戒细胞癌1例,转移性脐尿管腺癌1例。免疫表型:β-catenin膜阳性,CK34βE12、MUC-2、CK20阳性,CK7部分病例呈阳性,GATA-3个别病例呈阳性;p53存在突变,KRAS、NRAS、BRAF及PIK3CA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直肠腺癌中CK34βE12阳性率为40%,β-catenin核阳性率为48%,MUC-2阳性率约50%。膀胱腺癌中GATA-3阳性率约45%,MUC-2阳性率为63.6%。结论脐尿管腺癌与结直肠腺癌及膀胱原发腺癌鉴别存在难度,对于膀胱前壁或顶部占位及肉眼血尿患者,尤其出现黏液性尿,应警惕脐尿管腺癌的可能。目前研究没有特异性的指标对脐尿管腺癌进行诊断,免疫表型β-catenin膜阳性,MUC-2、CK7阳性可能更倾向支持脐尿管腺癌而非结直肠腺癌的诊断,结合其他免疫表型GATA-3、CK20及CK34βE12等,能进一步帮助鉴别诊断,单一标志物的特异性有限,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各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腺癌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诊断及鉴别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汪亮亮 周斌 +3 位作者 余燚 侯英勇 魏淑飞 张卢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1,94,共4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肝脏3例,脾脏2例),女性3例(肝脏2例,脾...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肝脏3例,脾脏2例),女性3例(肝脏2例,脾脏1例),男女比约1.7∶1。年龄36~85岁,中位年龄66岁,平均58岁。临床多为体检或因发热、腹泻等症状检查时发现肝脏或脾脏占位,2例具有乙肝病史,1例具有乳腺癌病史,1例合并肝细胞肝癌。影像学检查示肝脏或脾脏内见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结节。镜检: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背景内见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具有轻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梭形或卵圆形,呈席纹状、束状排列或单个散在分布。胞质淡染或略有嗜酸性,细胞核呈空泡状,染色质细腻,核仁可见。部分肿瘤细胞似R-S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21、CD23和CD35。8例EBER原位杂交检查均阳性。随访1~15个月,除1例肝脏有2枚肿瘤患者于术后2个月复发外,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少见,临床特征不明显,预后差异较大,诊断时需结合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肝脏肿瘤 脾脏肿瘤 EBV阳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leman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建芳 胡锡琪 +1 位作者 周燕南 宿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复习确诊为Castleman病的 16例临床资料 ,采用HE切片光镜观察 ,并对其中 1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本组男 8例、女 8例 ;年龄 8~ 6 2岁 ,平均 4 0岁。临床上 ,12例为局灶性、4例为多...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复习确诊为Castleman病的 16例临床资料 ,采用HE切片光镜观察 ,并对其中 1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本组男 8例、女 8例 ;年龄 8~ 6 2岁 ,平均 4 0岁。临床上 ,12例为局灶性、4例为多中心性。组织病理学分型 ,透明血管型 9例、浆细胞型 7例。结论 :Castleman病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 ,其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除外多种可以出现Castleman病形态的病变后 ,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在Castleman病的诊断中无特异性标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郁敏 李小强 +4 位作者 黄坊 孙和国 孙静 宋梦圆 侯英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LCA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LCA镜下主要由相互吻合的窦状腔隙组成,腔隙被覆单层内皮样细胞呈柱状...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LCA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LCA镜下主要由相互吻合的窦状腔隙组成,腔隙被覆单层内皮样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D31、FⅧAg、CD8、CD68、CD163、Lysozyme均(+),CD34(-)。结论 LCA临床罕见,仅发生于脾的血管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CT和B超检查可辅助诊断。LCA常伴其他内脏肿瘤,因而对LCA患者应进行仔细检查及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血管瘤 窦岸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杜祥 侯英勇 +4 位作者 孙孟红 王坚 朱雄增 郑爱华 侯文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nVision法检测91例GIST及72例对照肿瘤CD117、CD34、α-SMA、S-100等的表达状况。结果:CD117几乎表达于所有良、恶性、不同部位的GIST,总阳性率为96.7%,,... 目的:探讨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nVision法检测91例GIST及72例对照肿瘤CD117、CD34、α-SMA、S-100等的表达状况。结果:CD117几乎表达于所有良、恶性、不同部位的GIST,总阳性率为96.7%,,平滑肌及神经源性肿瘤对照组CD117几乎均为阴性,CD34总阳性率72.5%,表达CD34的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上皮样肉瘤等CD117亦阴性。结论:CD117(克隆号sc168)作为GIST的辅助诊断指标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CD34合用,能辅助诊断绝大部分GIST,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D117 CD34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若坤 曾蒙苏 +4 位作者 强金伟 饶圣祥 陈财忠 李新 纪元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PHA)的MRI表现,分析其病理学基础,从而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HA的MRI表现,评价病灶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并与病理对照观察。结果:4例PHA均为多发,具体表现为1枚较大主灶...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PHA)的MRI表现,分析其病理学基础,从而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HA的MRI表现,评价病灶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并与病理对照观察。结果:4例PHA均为多发,具体表现为1枚较大主灶伴数目不等子灶,边界清晰,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主灶呈不均匀T1WI低、T2WI高信号,病理上可见出血、坏死和纤维化;动脉期周边或中心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低于主动脉,3例可见中心杂乱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扫描呈渐进性强化,但不能完全充填。3例伴有周边肝实质楔形或地图样灌注异常。子灶呈均匀T1WI低、T2WI高信号,增强后可无强化,也可呈向心性强化、均匀强化或中心强化。结论:PHA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表现为多发肿块,易出血坏死,呈明显渐进性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肉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侯英勇 谭云山 +7 位作者 许建芳 王岫南 宿杰.阿克苏 周燕南 曾海英 高峰 郑爱华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用desmin、α-SMA、MSA以及CD117、CD34为主的一组抗体对腹腔软组织原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及平滑肌肉瘤等病例进行研究,获得34例腹腔、系... 目的 探讨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用desmin、α-SMA、MSA以及CD117、CD34为主的一组抗体对腹腔软组织原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及平滑肌肉瘤等病例进行研究,获得34例腹腔、系膜及腹膜后平滑肌肿瘤,其中2例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男性8例,女性26例,年龄26~77岁,平均47.6岁,中位年龄48岁,其中腹膜后28例,肠系膜4例,腹腔2例,肿瘤直径5~18cm,平均9.86cm。梭形细胞型32例,其中1例伴有反应性破骨样巨细胞,1例有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区域(即去分化平滑肌肉瘤),上皮型和混合型各1例。此组抗体表达分别为desmin(21/22)、α-SMA(21/21)、MSA(21/21)、CD117(1/21)、CD34(1/21)、S-100蛋白(3/21)、PGP9.5(2/21)。超微结构可见基板、质膜下连续的微饮泡、胞质内丰富的密体和密斑,而细胞器较少。其中4例检测c-kit基因11号外显子序列,均为野生型。平滑肌瘤4例,其中2例分别健在5年和10年;交界性1例;平滑肌肉瘤29例,获访13例,11例(85.0%)在3年内复发、转移或死亡,1例5年后死亡,仅1例无瘤生存10年。结论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主要发生于腹膜后,女性多见,以恶性居多,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4/50 HPF及细胞明显异型性对判断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需与相同部位的胃肠道外间质瘤、恶性神经鞘膜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肿瘤 胃肠道外间质瘤 DESMIN CD117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tin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杨 谭云山 +3 位作者 侯英勇 周燕南 宿杰.阿克苏 高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nestin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6例CD117阳性、5例CD117阴性的GISTs,以及食管平滑肌瘤(10例)、消化道雪旺瘤(33例)、肠纤维瘤病(6例)以及腹腔... 目的探讨nestin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6例CD117阳性、5例CD117阴性的GISTs,以及食管平滑肌瘤(10例)、消化道雪旺瘤(33例)、肠纤维瘤病(6例)以及腹腔平滑肌肉瘤(15例),观察这些肿瘤中nestin的表达状况。结果96例CD117阳性的GISTs中,94例表达nestin,其中70例弥漫强表达,21例中度阳性,3例局灶阳性,仅2例阴性;5例CD117阴性的GISTs中,4例表达nestin;33例消化道雪旺瘤中26例表达nestin;15例平滑肌肉瘤中3例局灶表达nestin;10例食管平滑肌瘤、6例肠纤维瘤病均为阴性。结论nestin是辅助诊断GISTs的新指标,可鉴别GISTs与平滑肌肿瘤和纤维瘤病,但在GISTs与雪旺瘤的鉴别中需结合S-100蛋白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病理学 间皮瘤/痛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NES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界性胃肠道间质瘤27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亚岚 徐晨 +8 位作者 侯英勇 卢韶华 徐建芳 纪元 侯君 宿杰.阿克苏 曾海英 谭云山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4-579,共6页
目的阐述交界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特征并重新评估目前广泛应用于GISTs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共识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840名患者的病史资料及手术切除标本。结果筛除485例恶性GISTs及76例假定... 目的阐述交界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特征并重新评估目前广泛应用于GISTs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共识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840名患者的病史资料及手术切除标本。结果筛除485例恶性GISTs及76例假定的良性GISTs,剩余的279例GISTs归为交界性GISTs,其中223例随访1~31年。2例患者局部复发,随后经过单纯手术切除治愈。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9%和100%。形态学上,交界性GISTs的典型特征为富于细胞、中度异型性、低核分裂活性(<10个/50 HPF)或较大肿瘤体积。依据NIH共识标准,279例中,极低危险度组13例,低危组164例,中危组71例,高危组31例,但各组间的无瘤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681)。结论交界性GISTs具有介于良恶性GISTs之间的临床及形态学特征。部分交界性GISTs表现出恶性潜能,需长期随访。NIH共识标准基于肿瘤体积及核分裂象划分的危险度等级并不适用于评估交界性GISTs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间质瘤 交界性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滑膜肉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娜 宿杰.阿克苏 +2 位作者 曾海英 黄洁 侯英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中山医院病理科2000~2012年心外科切除的37例心脏恶性肿瘤,复习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制备高产组织芯片,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和 SS18... 目的:探讨心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中山医院病理科2000~2012年心外科切除的37例心脏恶性肿瘤,复习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制备高产组织芯片,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和 SS18-SSX 融合基因 FISH 检测。结果37例心脏恶性肿瘤中7例为滑膜肉瘤,均为单相纤维型,6例表达EMA,7例SS18-SSX融合基因均阳性。男性5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16~63岁。7例滑膜肉瘤均为手术切除标本,肿瘤原发于心包4例、右心房1例、同时累及右心房和右心室1例及左右心室交界处1例。7例患者均死亡,存活时间12~42个月。结论滑膜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尤其在发生于罕见部位心脏时,易漏检,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诊断根据其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与SS18-SSX融合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滑膜肉瘤 EMA SS18-SS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韶华 谭云山 +2 位作者 侯英勇 刘弢 白春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7例PLAM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改变、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odoplanin、α...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7例PLAM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改变、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odoplanin、α-SMA、HMB-45、ER、PR、PCNA的表达状况。其中1例患者死后行尸体解剖,对其全身各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PLAM几乎均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反复气胸及乳糜胸。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薄壁囊状阴影。病理检查显示未成熟平滑肌细胞在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增生,形成结节状。1例尸解病例除肺部病变外,PLAM病变尚累及肾脏、淋巴结、肠道、胆囊、子宫及软组织等部位,病变的发生与血管及淋巴管密切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7例增生PLAM细胞内α-SMA、HMB-45及podoplanin均呈强阳性表达,4例ER及PR均阳性,2例仅ER阳性,1例ER及PR均阴性。结论PLAM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但肺是主要累及的器官。目前研究推测其为良性转移性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育龄期妇女如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及HRCT表现为弥漫小囊状改变时,应考虑到PLAM可能,确诊需行肺活检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以病理为基础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4
12
作者 孙海涛 刘锴 +1 位作者 王艳秋 周建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IMT中,4例呈类圆形,2例呈椭圆形,1例呈葫芦形,2例呈不规则形;位于肝脏4例,胃2...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IMT中,4例呈类圆形,2例呈椭圆形,1例呈葫芦形,2例呈不规则形;位于肝脏4例,胃2例,腹膜后2例,肠系膜1例;肿瘤直径为1.8~15cm;8例呈实性肿块,1例呈囊实性。CT/MRI平扫上,9例实性部分均呈低密度或T_1WI低信号、T_2WI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上,9例动脉期均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性强化。结论:腹部IMT临床少见,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确诊仍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史讯 曾蒙苏 +3 位作者 张志勇 靳大勇 楼文辉 纪元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1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CT和MRI资料,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SPTP...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CT和MRI资料,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SPTP好发于20~40岁女性,胰尾、胰头为好发部位。影像学多表现为境界清晰的圆形、类圆形胰腺肿块,瘤体通常较大(≥5cm)。平扫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信号,实性结构边缘分布为主,部分呈乳头状或壁结节样突起。动态增强后实性部分早期轻度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13例肿瘤均有包膜,多伴有出血及囊变,出血在MRI上多呈现为特征性的“分层现象”。所有病灶无论其大小及在胰腺所处位置,均未见胆管、胰管扩张,罕见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脏器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CT和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其中MRI在显示病灶出血、囊变、包膜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培丽 丁红 +4 位作者 郭家恺 林希元 纪元 孙惠川 王文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43-224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肝细胞癌(HCC)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77个HCC病灶进行CEUS检查和脱机定量分析,得到下列定量参数:曲线峰值减半斜率(SD)、强度增量(ISI)、曲线下面积(AUC)和灌注系数(BF)以及肿...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肝细胞癌(HCC)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77个HCC病灶进行CEUS检查和脱机定量分析,得到下列定量参数:曲线峰值减半斜率(SD)、强度增量(ISI)、曲线下面积(AUC)和灌注系数(BF)以及肿瘤与肝实质相应参数相比所得的标化值sISI、sAUC和sBF。根据Edmonson病理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SD、AUC和BF以及标化值sISI、sAUC和sBF在不同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BF、sISI、sAUC和sBF分别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5)。分化好的HCC灌注值更高(P<0.05)。结论CEUS定量分析能间接反映HCC的分化程度,具有揭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肝肿瘤 肿瘤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生性胸腺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雷 关会娟 +3 位作者 魏建国 杨斌凤 罗荣奎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探讨化生性胸腺瘤(metaplastic thymoma,M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5例M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49. 2岁。临床均表现为前... 目的探讨化生性胸腺瘤(metaplastic thymoma,M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5例M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49. 2岁。临床均表现为前纵隔肿块,肿瘤最大径6. 5~12. 0 cm,界限清楚或有包膜,切面呈均质、实性,质韧,灰白、灰黄色。镜下肿瘤显示双相分化特点,上皮细胞与梭形细胞交错分布并相互移行。上皮细胞呈岛状排列并相互吻合,细胞轻度异型,可见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梭形细胞形态温和,呈束状排列;两种类型细胞中核分裂象均罕见。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呈强阳性,EMA呈灶阳性,CD20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4%;梭形细胞vimentin呈弥漫阳性,EMA呈弱阳性,CD20呈阴性;间质淋巴细胞CD3呈阳性,Td T呈阴性。患者均无重症肌无力,术后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M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胸腺肿瘤,其独特的双相性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化生性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财忠 李若坤 +4 位作者 蒋杰 强金伟 饶圣祥 赵婧 曾蒙苏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2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NEC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例为单发结节型,病灶边界清晰,T1WI上呈低信号、T...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NEC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例为单发结节型,病灶边界清晰,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有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7例为巨块结节型,表现为巨大主灶伴周边卫星结节灶。主灶信号于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有明显强化,门脉期对比剂迅速廓清,延迟期周边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影。卫星结节灶数目不等,大小不一,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显著高信号,呈环形强化或均匀强化。结论:PHNE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常表现为不均质巨块结节型富血供病灶伴门脉期对比剂快速廓清及延迟期包膜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T分期高分辨MRI技术应用及其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饶圣祥 曾蒙苏 +4 位作者 陈财忠 李轫晨 张澍杰 许剑民 候英勇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TSE T2W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行MRI检查。常规行横断面及矢状面TSET2WI,斜横断面T2WIHR-MRI检查,并将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TSE T2W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行MRI检查。常规行横断面及矢状面TSET2WI,斜横断面T2WIHR-MRI检查,并将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判断直肠癌T分期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5.1%,MRI判断≤T2期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97.9%和89.6%,T3期分别为90.5%、76%和85.1%,而T4期分别为100%、95.2%和95.5%。结论HR-MRI能较准确地对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有助于术前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原发性巨大带蒂分化好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英勇 杨雄华 +6 位作者 徐松涛 徐正浪 谭云山 宿杰.阿克苏 高峰 曾海英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4-326,331,共4页
目的了解食管原发性脂肪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食管原发性脂肪肉瘤并复习文献中13例。结果食管脂肪肉瘤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梗阻及进行性吞咽困难,肿瘤位于食管上段,呈腔内息肉状生长,组织学主要为分化好脂肪... 目的了解食管原发性脂肪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食管原发性脂肪肉瘤并复习文献中13例。结果食管脂肪肉瘤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梗阻及进行性吞咽困难,肿瘤位于食管上段,呈腔内息肉状生长,组织学主要为分化好脂肪肉瘤。本例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结论食管原发性脂肪肉瘤罕见,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虽有提示诊断的作用,但往往误诊为平滑肌肉瘤,确诊需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临床病理特点 分化 进行性吞咽困难 带蒂 巨大 食管脂肪肉瘤 影像学检查 平滑肌肉瘤 以手术为主 临床症状 进食梗阻 主要表现 食管上段 病理检查 特征性 息肉状 组织学 误诊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梭形细胞癌3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官忠燕 丰宇芳 +2 位作者 干振康 史良 侯英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96-100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梭形细胞癌(spindle cell carcinoma,Sp 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乳腺Sp CC进行HE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63和71岁。肿瘤大小分别为4.0 cm×3.... 目的探讨乳腺梭形细胞癌(spindle cell carcinoma,Sp 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乳腺Sp CC进行HE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63和71岁。肿瘤大小分别为4.0 cm×3.0 cm×3.0 cm、3.0 cm×2.0 cm×2.0 cm和3.5 cm×2.8 cm×2.3 cm,切面囊性变,肿瘤均由梭形细胞组成,可见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带,且伴鳞状上皮化生。免疫表型:梭形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CK(AE1/AE3)、高分子角蛋白CK(34βE12)、CK14、CK5/6、p63及vimentin均阳性,ER、PR及c-erb B-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20%、25%和20%。结论乳腺Sp CC是乳腺化生性癌的罕见类型,具有出现囊性变趋势,临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梭形细胞癌 囊性变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晓 侯英勇 +3 位作者 陈颖 侯君 谭云山 宿杰.阿克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 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7例血管肉瘤和4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结果 患者年龄23-80... 目的 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7例血管肉瘤和4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结果 患者年龄23-80岁。男性8例,女性3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表现。6例肿瘤呈单结节,位于肝右叶;5例多结节者,其中4例累及肝左叶,肿瘤最大径为2—6.5cm。7例血管肉瘤组织学表现多样,肿瘤细胞可呈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4例EHE组织学特征:以纤维硬化区为中心,周边富于细胞,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分化及特征性的胞质内血管腔形成。免疫组化染色至少表达CD31、CD34、FⅧRAg中的1项,其中4例3项指标均表达。1例EHE和5例血管肉瘤表达nestin。结论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极少见,结合组织学形态并联合应用多项血管内皮标记物可作出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局部手术切除和结合术后化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肉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