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 被引量:13
1
作者 狄根红 吴炅 +4 位作者 亓发芝 余科达 陆劲松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7-261,共5页
背景与目的:乳房再造使乳腺癌全乳切除患者重获完整的乳房外形。本文介绍乳腺癌术后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或不联合假体和带蒂横向腹直肌肌皮瓣(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的经验,并探讨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再造方式。方法:2000... 背景与目的:乳房再造使乳腺癌全乳切除患者重获完整的乳房外形。本文介绍乳腺癌术后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或不联合假体和带蒂横向腹直肌肌皮瓣(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的经验,并探讨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再造方式。方法:2000年1月-2005年7月,74例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后,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或带蒂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背阔肌肌皮瓣再造62例(83.8%),其中联合假体13例、带蒂TRAM再造12例、联合假体1例。经过2~66个月随访,局部区域复发率4.1%。患者满意度高,可接受度96%。而且这两种自体再造方式在是否需要联合假体上没有差别(P=0.440)。结论: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能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背阔肌肌皮瓣再造对中国女性适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整形 乳房成形术 带蒂背阔肌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聚乳酸-聚己内酯/泊洛沙姆静电纺纳米材料作为皮肤支架的可能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宁华 缪月娥 +1 位作者 亓发芝 顾建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聚乳酸-聚己内酯/泊洛沙姆[poly(ε-caprolactone-co-lactide)/Poloxamer,PLCL/Poloxamer]静电纺材料作为皮肤组织支架的可能性。方法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纯PLCL及PLCL/Poloxamer比例75/25、85/15、90/10、95/5的纳米纤维...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聚乳酸-聚己内酯/泊洛沙姆[poly(ε-caprolactone-co-lactide)/Poloxamer,PLCL/Poloxamer]静电纺材料作为皮肤组织支架的可能性。方法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纯PLCL及PLCL/Poloxamer比例75/25、85/15、90/10、95/5的纳米纤维材料,测定支架表面形态、机械以及亲水性能。将脂肪干细胞接种至支架表面,第1、3、7、10天行水溶性四唑盐(CCK-8)分析,并于第3天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90/10、95/5比例支架的断裂强度高于纯PLCL及75/25、85/15比例支架(分别为9.31±0.29,9.27±0.50,7.08±0.21,7.46±0.27和7.47±0.21,MPa),90/10、85/15、75/25比例的水接触角低于纯PLCL及95/5比例(分别为0°,0°,0°,131.5°±8.9°和7.8°±2.7°)。在第1、3、7、10天时,PLCL/Poloxamer材料脂肪干细胞黏附及增殖能力明显高于纯PLCL。扫描电镜显示90/10比例PLCL/Poloxamer支架上有大量脂肪干细胞生长,细胞形态完整、表面光滑。结论 90/10比例PLCL/Poloxamer支架的机械性能及亲水性能高于其他组,该材料与大鼠脂肪干细胞的相容性良好,是更适合脂肪干细胞黏附及增殖的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静电纺丝 皮肤 聚乳酸-聚己内酯 泊洛沙姆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亚家族在肿瘤侵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郁玲玲 顾建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7-619,共3页
Rho家族是Ras超家族中小分子量G蛋白的成员之一。Rho亚家族成员RhoA、RhoB、RhoC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它们通过调节肌动蛋白微丝骨架的聚合,影响细胞的极性和形态,从而在细胞运动、细胞-细胞间及细胞-基质间... Rho家族是Ras超家族中小分子量G蛋白的成员之一。Rho亚家族成员RhoA、RhoB、RhoC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它们通过调节肌动蛋白微丝骨架的聚合,影响细胞的极性和形态,从而在细胞运动、细胞-细胞间及细胞-基质间黏附和细胞外基质重建方面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深入研究Rho亚家族将有助于加深对肿瘤侵袭的了解,为预防肿瘤转移提供特异性、多靶位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蛋白 肿瘤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面愈合中真皮组织再生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申霄 亓发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2-865,共4页
目的研究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真皮的再生模式以及与表皮层、基底膜层再生的关系。方法在大鼠鼠背制备全层皮肤创面(n=10)。分别于第1,2,3,4,5周取创面标本。行HE、PAS染色以及用碱性水浸泡方法制作扫描电镜标本,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 目的研究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真皮的再生模式以及与表皮层、基底膜层再生的关系。方法在大鼠鼠背制备全层皮肤创面(n=10)。分别于第1,2,3,4,5周取创面标本。行HE、PAS染色以及用碱性水浸泡方法制作扫描电镜标本,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创面愈合中真皮的再生情况。结果在术后第1,2周时在创缘可见新生的薄层表皮向创面中心移行生长;随后是表皮下真皮浅层的生长,而深层真皮相对保持静止。在第3周时,在新生表皮下方与新生真皮的部位之间见不连续的PAS阳性带,在第5周时,创面外周见连续的PAS阳性带,而在创面中央处仍不连续。扫描电镜的观察显示创面边缘真皮乳头层较网状层率先向创面中央生长,网状层生长较缓慢,在后期与肉芽组织转化而来的结缔组织相融合。结论创伤后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表现出不同的再生模式。乳头层真皮的再生与表皮的再生密切相关。表皮的新生和移行发生在在乳头层真皮新生之前,而基底膜结构在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均形成后才开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真皮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体智能化采集影像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财忠 郑介志 +13 位作者 陈刚 陈克敏 陈爽 单飞 顾建英 顾雅佳 李克 汪登斌 萧毅 杨军 詹翊强 张纪阳 熊芳舒 周建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7-811,共5页
目的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我国已成立诸多医联体,并通过云技术实现影像互通与协同诊断,但各医院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和实现程度不一,导致在医联体内推行影像互通互认存在一定问题。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于5G影像云平台项目建设中形成医联... 目的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我国已成立诸多医联体,并通过云技术实现影像互通与协同诊断,但各医院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和实现程度不一,导致在医联体内推行影像互通互认存在一定问题。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于5G影像云平台项目建设中形成医联体内影像质量控制,特达成此共识,旨在为建立医联体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显像 医联体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思敏 亓发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9-640,F0003,F0004,共4页
病理性瘢痕是一种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所导致的真皮纤维增生性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巨噬细胞是一种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出现较早且在"炎症、增殖、重建"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 病理性瘢痕是一种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所导致的真皮纤维增生性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巨噬细胞是一种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出现较早且在"炎症、增殖、重建"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与皮肤创伤愈合和瘢痕形成密切相关。根据表型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可分为"经典活化巨噬细胞"即M1型巨噬细胞和"选择性活化巨噬细胞"即M2型巨噬细胞,它们具有不同功能。本文将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分型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E1α-XBP1通过上调IL-6表达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诚 张学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630,681,共6页
目的阐述内质网应激中IRE1α-XBP1信号通路在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61例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病理组织切片行XBP1s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XBP1s的mRNA水平。过表达IRE1α和X... 目的阐述内质网应激中IRE1α-XBP1信号通路在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61例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病理组织切片行XBP1s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XBP1s的mRNA水平。过表达IRE1α和XBP1s,检测正常黑色素细胞系(HEMn-MP)及黑色素瘤细胞系(Mel-RMu)中IL-6和XBP1s的表达。在黑色素瘤细胞系中过表达IRE1α和XBP1s,联合使用IL-6中和抗体,检测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结果人黑色素瘤组织中XBP1s表达显著升高,在正常黑色素细胞系HEMnMP和黑色素瘤细胞系Mel-RMu中,过表达IRE1α和XBP1s均可上调IL-6表达,且在黑色素瘤细胞系MelRMu可促进其增殖,给予IL-6的中和抗体后可部分抵消其促增殖作用。结论 IRE1α-XBP1s-IL-6信号通路通过分泌IL-6介导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最终效应由分泌IL-6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增殖 IRE1α XBPls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阴股沟皮瓣修复男性富尼埃坏疽1例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安琪 亓发芝 +1 位作者 张勇 陆南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6-917,共2页
富尼埃坏疽(Fournier’s gangrene)为需氧及厌氧菌混合所致的会阴部I型坏死性筋膜炎[1]。由于筋膜血供相对匮乏,感染最初播散于当中且不累及上覆组织,可表现为局部肿胀、发热、触痛等;进展迅速,3~5天后受累区域会转变为破溃、皮肤坏疽... 富尼埃坏疽(Fournier’s gangrene)为需氧及厌氧菌混合所致的会阴部I型坏死性筋膜炎[1]。由于筋膜血供相对匮乏,感染最初播散于当中且不累及上覆组织,可表现为局部肿胀、发热、触痛等;进展迅速,3~5天后受累区域会转变为破溃、皮肤坏疽、感觉缺失等。胃肠道或尿道黏膜完整性的破坏是诱发因素之一,常累及阴囊、阴茎,甚至蔓延至腹壁前侧和臀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男性 皮肤坏疽 皮瓣修复 阴股沟 坏死性筋膜炎 抗感染治疗 双侧 局部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