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烷酰肉碱和肉豆蔻酸对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系MLE-12细胞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马圆 张婷 +3 位作者 姜志龙 高佳萌 钱宇豪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目的探究十二烷酰肉碱(dodecanoylcarnitine,DA)和肉豆蔻酸(myristoleic acid,MA)对小鼠肺泡上皮系MLE-12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IL-4刺激MLE-12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A、MA以及鞘氨醇-1-磷酸(sphi... 目的探究十二烷酰肉碱(dodecanoylcarnitine,DA)和肉豆蔻酸(myristoleic acid,MA)对小鼠肺泡上皮系MLE-12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IL-4刺激MLE-12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A、MA以及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表达水平;用DA和MA分别干预MLE-12细胞,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炎症因子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变化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和src同源结构域2的酪氨酸磷酸酶1(src homology 2 domain containing phosphatase 1,SHP-1)等关键蛋白表达情况;使用S1PR2的抑制剂JTE-013预处理MLE-12细胞后重复上述实验,系统评估S1PR2信号通路在DA/MA介导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调控中的分子机制。结果IL-4刺激显著上调MLE-12细胞中DA、MA及S1P水平(P<0.05)。DA/MA干预组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ROS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所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A/MA促进SHP-1去磷酸化及p-p38 MAPK活化,而JTE-013预处理可完全逆转上述效应(P<0.05)。结论哮喘相关代谢物DA和MA通过激活S1PR2受体,促进SHP-1去磷酸化和p-p38 MAPK通路活化,加剧MLE-12细胞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揭示了S1PR2在该通路中的核心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代谢 十二烷酰肉碱(DA) 肉豆蔻酸(MA) JTE-013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早期新冠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许诺 沈志文 +2 位作者 杨燕平 陈智鸿 李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4-579,593,共7页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感染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7日至2023年2月7日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肺功能检查的1178例门诊及住院新冠感染患者,按照是否患有新...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感染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7日至2023年2月7日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肺功能检查的1178例门诊及住院新冠感染患者,按照是否患有新冠肺炎分为两组,完成“新冠感染症状及肺功能相关调查表”,同时采集患者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结果(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等临床资料,通过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接种和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患者肺功能的差异,并验证新冠病毒疫苗对新冠肺炎、新冠感染相关症状的保护作用。结果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新冠感染患者通气及弥散肺功能较接种患者下降明显(P<0.05)。未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有既往慢性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新冠肺炎,二针/三针疫苗接种可以减少新冠肺炎的发生率(P<0.05),而接种一针无明显保护作用;既往慢性病病史患者,如发生新冠感染,容易出现严重症状,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轻包括慢性病患者在内的新冠相关严重症状。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可以造成患者肺通气及弥散功能下降,二针/三针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可能减轻新冠病毒感染对肺功能的损伤,减少新冠肺炎及严重症状的发生,完整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疫苗接种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性生物制剂在哮喘疾病中的开发进展及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光辉 黄静 +3 位作者 朱敏 赵芮 万亚坤 陈智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6-414,共9页
全球超过3亿人饱受哮喘困扰,且发病率逐年增加,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哮喘激发机制复杂,异质性强,是一类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随着基于生理、病理等机制深入研究,陆续推出的治疗性小分子和激素药物已实现对大多数患者的控制和治疗,... 全球超过3亿人饱受哮喘困扰,且发病率逐年增加,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哮喘激发机制复杂,异质性强,是一类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随着基于生理、病理等机制深入研究,陆续推出的治疗性小分子和激素药物已实现对大多数患者的控制和治疗,但仍有5%~10%的患者为难控制、难治疗性哮喘,即重度哮喘。近十年来,得益于生物医药的迅猛发展,蛋白、抗体类药物凭借高有效性、高特异性、高安全性成为关键的重度哮喘治疗药物,然而由于生物制剂通常经注射给药,不可无创、快速地递送药物直接入肺迅速吸收起效,故而临床中亟需起效快、便捷、经济、安全的吸入式生物制剂。本综述通过对哮喘发病机制的阐释,概括现行的小分子、激素类和生物类治疗药物,并总结吸入式哮喘生物制剂的研发历程,对其未来前景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大分子吸入药物研究方向的认知,更新该领域前沿动态,以期为更多吸入式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给药途径 吸入给药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哮喘的代谢及细胞特征研究
4
作者 江晨蓉 陈智鸿 刘宏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98-3010,共13页
目的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重症哮喘是哮喘诊治中关注的重点。哮喘发病中,免疫细胞参与并发生改变,几种脂类代谢物可作为其诊断标志物。本研究在代谢和细胞层面,探讨了重症哮喘的特征。方法使用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 目的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重症哮喘是哮喘诊治中关注的重点。哮喘发病中,免疫细胞参与并发生改变,几种脂类代谢物可作为其诊断标志物。本研究在代谢和细胞层面,探讨了重症哮喘的特征。方法使用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了重症哮喘(41例)和对照(18例)血液样本中的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富集分析鉴定关键通路,基于ROC曲线进行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基于细胞类型注释结果,识别了血液中免疫细胞的种类和比例(5例重症和3例对照);使用单样本基因富集分析(ssGSEA)研究了差异代谢通路在单细胞中的特征。结果相比于对照(健康),28种代谢物的丰度在重症哮喘患者血液中增加,13种代谢物丰度降低(P<0.05);差异代谢物富集于4条通路: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组氨酸代谢。其中,有13种差异代谢物可以作为重症哮喘诊断的标志物,如L-谷氨酸(AUC=0.809)、烟酰胺(AUC=0.886)、植物鞘氨醇(AUC=0.882)、鞘氨醇(AUC=0.893)等。在单细胞分析中,鉴定出了5种主要细胞类型(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NK细胞的数量在重症哮喘患者中增加;重症哮喘具有更加频繁的细胞通讯,其CD8^(+)T细胞与其他细胞通讯密集,而在健康样本中,密集通讯的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ssGSEA表明,重症样本中,4条富集了差异代谢物的通路,在CD4^(+)T和CD8^(+)T细胞中具有更低的得分(P<0.01),推测这些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在这两种细胞中被抑制,被抑制的基因包括DGKA、NT5C3A等,这些基因与免疫过程相关,在调节T细胞信号转导、活化、分化及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L-谷氨酸、烟酰胺、植物鞘氨醇、鞘氨醇可以作为重症哮喘诊断的生物标志物;重症哮喘相关通路的基因在CD4^(+)T和CD8^(+)T细胞中被抑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哮喘 代谢组 单细胞转录组 生物标志物 细胞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痰检测在慢性气道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5
作者 高佳萌 沈瑶 +1 位作者 薛丽萍 陈智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诱导痰检测是一种可反映气道炎症性质及程度的非侵袭性检测手段,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诱导痰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诱导痰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评估了其安全性,归纳了三大主要检测内容,... 诱导痰检测是一种可反映气道炎症性质及程度的非侵袭性检测手段,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诱导痰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诱导痰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评估了其安全性,归纳了三大主要检测内容,详实地阐述了该技术在各慢性气道疾病中的作用,如反映气道炎症类型、预测药物疗效及与转录组学结合进行疾病机制研究等,并简要梳理了其创新性,做出未来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痰技术 慢性气道病 应用进展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辅助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8
6
作者 Clinical eHealth中国物联网辅助COVID-19诊治专家组 钟南山 +4 位作者 白春学 白莉 杨达伟 王洵 童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制定物联网辅助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为应用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的"COVID-19智能诊治辅助程序"(以下简称nCapp)做好相关诊治工作。nCapp可协助:(1)智能辅助诊断。根据登记的数据、问题回答和检查结果,自... 制定物联网辅助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为应用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的"COVID-19智能诊治辅助程序"(以下简称nCapp)做好相关诊治工作。nCapp可协助:(1)智能辅助诊断。根据登记的数据、问题回答和检查结果,自动生成确诊、疑似还是可疑的诊断;还可自生成诊断分型,包括患者的状态是轻型、普通型、重型还是危重型;建立在线COVID-19实时更新nCapp数据库,通过数据的自动上传、更新及智能维护,根据最新的真实一线病例数据,实时更新优化智能诊断的模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智能指导治疗。根据指南和共识,对不同分型患者给予相应治疗的信息提醒,链接上级医师、管理者协调防控和会诊,并协助COVID-19患者愈后的长期随访管理。为达到这一目的,要求使用者对三级联动云平台和国家授权管理者端口开放进行质控。除了共性培训外,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国际和国家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质量控制。主要需要监测和督导上传至云端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最终目的是使得各级医院和不同医师,均能够通过nCapp系统的智能辅助及时发现、隔离、管理好确诊、疑似和可疑患者,最终杜绝患者传播和医师感染,尽快扭转疫情防控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物联网 物联网医学 云加端 智能辅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单中心参与INPULSIS及INPULSIS ON的系列病例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旻 李佳旻 +4 位作者 洪群英 毛若琳 崔博 马圆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5-401,共7页
目的探讨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中心于2012年7月起参加全球尼达尼布治疗IPF的为期52周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INPULSIS,INPULSIS ON),共入组10例IPF患者。1年... 目的探讨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中心于2012年7月起参加全球尼达尼布治疗IPF的为期52周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INPULSIS,INPULSIS ON),共入组10例IPF患者。1年研究结束后,继续追踪随访至今,共约9年。经揭盲分析后发现,试验组(尼达尼布组)6例,对照组(安慰剂组)4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绝对值及FVC%pre)、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re)、SGRQ评分的变化及急性发作次数,持续记录患者的生存状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VC和DLCO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FVC下降趋势相对较缓,FVC%pre年下降率为2%,对照组为4.9%。DLCO的年下降率及SGRQ评分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随访期间8例患者病死,其中试验组4例(4/6),对照组4例(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试验组有生存优势,但由于病例数少,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多为腹泻、腹部不适。程度多为轻至中度。2例生存至今的受试者,1例服用尼达尼布至今,1例服用尼达尼布1.5年后因腹泻退出研究。这2例肺功能追踪发现,长期服用尼达尼布者FVC%pre更稳定,急性加重次数较少。而中途停药者8年时复查FVC%pre已下降24.8%,急性加重3次。结论尼达尼布可能延缓IPF患者FVC的下降趋势及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急性加重,长期服用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尼达尼布 长期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16在慢性气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7
8
作者 崔博 马圆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9-294,共6页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16,CC16)是呼吸道上皮的clu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又被称为CC10、子宫珠蛋白、club细胞分泌蛋白(club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尿蛋白1和人类蛋白1,其主要存在于气道、肺部...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16,CC16)是呼吸道上皮的clu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又被称为CC10、子宫珠蛋白、club细胞分泌蛋白(club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尿蛋白1和人类蛋白1,其主要存在于气道、肺部、血液中。研究表明CC16具有抗炎效应,在慢性气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可能是慢性气道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CC16结构、抑制炎症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其作为临床上判断慢性气道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马圆 崔博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a granulomatosis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诱导EGPA缓解和预防复发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复发和皮质...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a granulomatosis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诱导EGPA缓解和预防复发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复发和皮质类固醇依赖相关的问题,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方法。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OMA)是一种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在我国于2017年8月获批用于中重度变应性哮喘的治疗,已有超过3万例哮喘患者接受治疗,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OMA在EGPA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使用OMA治疗EGPA的临床研究包括潜在药理机制、临床获益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为奥马珠单抗的相关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OMA)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