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烷酰肉碱和肉豆蔻酸对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系MLE-12细胞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马圆 张婷 +3 位作者 姜志龙 高佳萌 钱宇豪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目的探究十二烷酰肉碱(dodecanoylcarnitine,DA)和肉豆蔻酸(myristoleic acid,MA)对小鼠肺泡上皮系MLE-12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IL-4刺激MLE-12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A、MA以及鞘氨醇-1-磷酸(sphi... 目的探究十二烷酰肉碱(dodecanoylcarnitine,DA)和肉豆蔻酸(myristoleic acid,MA)对小鼠肺泡上皮系MLE-12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IL-4刺激MLE-12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A、MA以及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表达水平;用DA和MA分别干预MLE-12细胞,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炎症因子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变化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和src同源结构域2的酪氨酸磷酸酶1(src homology 2 domain containing phosphatase 1,SHP-1)等关键蛋白表达情况;使用S1PR2的抑制剂JTE-013预处理MLE-12细胞后重复上述实验,系统评估S1PR2信号通路在DA/MA介导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调控中的分子机制。结果IL-4刺激显著上调MLE-12细胞中DA、MA及S1P水平(P<0.05)。DA/MA干预组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ROS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所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A/MA促进SHP-1去磷酸化及p-p38 MAPK活化,而JTE-013预处理可完全逆转上述效应(P<0.05)。结论哮喘相关代谢物DA和MA通过激活S1PR2受体,促进SHP-1去磷酸化和p-p38 MAPK通路活化,加剧MLE-12细胞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揭示了S1PR2在该通路中的核心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代谢 十二烷酰肉碱(DA) 肉豆蔻酸(MA) JTE-013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期间呼吸科门诊质控上海专家共识 被引量:44
2
作者 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 白春学 宋元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0,共8页
为更好地防治和管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避免这些潜在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引起继发感染,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联合赴武汉工作的首批专家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侧重于明确COVID-19流行期间,如何重点做好呼吸科门诊... 为更好地防治和管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避免这些潜在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引起继发感染,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联合赴武汉工作的首批专家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侧重于明确COVID-19流行期间,如何重点做好呼吸科门诊工作以及如何做好呼吸科门诊质量控制这两个重要问题。通过质量控制管理好疑似和可疑患者,特别是隔离潜在感染源、切断一切传播途径,最终杜绝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杜绝传播,同时也能保护医师、患者及其家庭安全。做好门诊质控要点是严格进行相关培训,包括熟悉诊治指南、做好自我防控(包括接诊前穿好专用工作服和戴好医用口罩)、杜绝社交和不接触任何风险。做好呼吸科门诊工作要求诊室做好消毒和通风;呼吸科医师开诊前后做好必要的消毒和防护;诊疗过程要求严格执行指南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物联网或者互联网辅助门诊,尽可能减少传播可能。本共识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并列出了患者做检查及入院时的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的应对策略。本共识特别强调COVID-19是传染病,不应漏掉病毒携带者、有症状的发病者和超级传播者,以免造成社会危害;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应该重视临床表现;对于不能排除潜在接触史的患者,当其有相关症状、影像表现为肺部感染、白细胞不高,即使核酸检测阴性,也应该考虑为COVID-19疑似患者或者可疑病例,建议立即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肺炎 门诊 自我防护 临床诊断 质量控制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乔治呼吸问卷、CAT及mMRC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0
3
作者 孟现玲 何玉廷 +1 位作者 毛若琳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2-868,876,共8页
目的探讨3种呼吸问卷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肺通气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了解现有的呼吸问卷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情和肺通气功能受损程度的优劣。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 目的探讨3种呼吸问卷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肺通气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了解现有的呼吸问卷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情和肺通气功能受损程度的优劣。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4月7日—2020年4月11日的109例稳定期COPD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并发症、受教育程度、呼吸问卷(CAT、mMRC、SGRQ)评分、肺功能参数、治疗用药等,分析各指标与3种呼吸问卷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09例患者中,轻-中度COPD患者(FEV1%pred≥50%)62例(56.88%),重-极重度COPD患者(FEV1%pred<50%)47例(43.12%)。相关性分析显示,SGRQ、mMRC、CAT评分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分层分析发现,对重-极重度患者,SGRQ(总分和症状部分)、mMRC、CAT评分能较好反映其肺功能(FEV1%pred)水平(r:0.4~0.5),而对轻-中度COPD患者,上述评分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3种呼吸问卷两两之间相关性好,均可用于COPD评价。SGRQ评分全面系统,在呼吸疾病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CAT评分侧重临床使用,方便快捷;SGRQ评分及CAT评分与重-极重度肺通气功能受损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肺通气功能 SGRQ评分 CAT评分 mMRC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早期新冠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诺 沈志文 +2 位作者 杨燕平 陈智鸿 李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4-579,593,共7页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感染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7日至2023年2月7日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肺功能检查的1178例门诊及住院新冠感染患者,按照是否患有新...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感染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7日至2023年2月7日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肺功能检查的1178例门诊及住院新冠感染患者,按照是否患有新冠肺炎分为两组,完成“新冠感染症状及肺功能相关调查表”,同时采集患者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结果(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等临床资料,通过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接种和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患者肺功能的差异,并验证新冠病毒疫苗对新冠肺炎、新冠感染相关症状的保护作用。结果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新冠感染患者通气及弥散肺功能较接种患者下降明显(P<0.05)。未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有既往慢性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新冠肺炎,二针/三针疫苗接种可以减少新冠肺炎的发生率(P<0.05),而接种一针无明显保护作用;既往慢性病病史患者,如发生新冠感染,容易出现严重症状,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轻包括慢性病患者在内的新冠相关严重症状。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可以造成患者肺通气及弥散功能下降,二针/三针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可能减轻新冠病毒感染对肺功能的损伤,减少新冠肺炎及严重症状的发生,完整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疫苗接种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性生物制剂在哮喘疾病中的开发进展及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光辉 黄静 +3 位作者 朱敏 赵芮 万亚坤 陈智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6-414,共9页
全球超过3亿人饱受哮喘困扰,且发病率逐年增加,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哮喘激发机制复杂,异质性强,是一类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随着基于生理、病理等机制深入研究,陆续推出的治疗性小分子和激素药物已实现对大多数患者的控制和治疗,... 全球超过3亿人饱受哮喘困扰,且发病率逐年增加,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哮喘激发机制复杂,异质性强,是一类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随着基于生理、病理等机制深入研究,陆续推出的治疗性小分子和激素药物已实现对大多数患者的控制和治疗,但仍有5%~10%的患者为难控制、难治疗性哮喘,即重度哮喘。近十年来,得益于生物医药的迅猛发展,蛋白、抗体类药物凭借高有效性、高特异性、高安全性成为关键的重度哮喘治疗药物,然而由于生物制剂通常经注射给药,不可无创、快速地递送药物直接入肺迅速吸收起效,故而临床中亟需起效快、便捷、经济、安全的吸入式生物制剂。本综述通过对哮喘发病机制的阐释,概括现行的小分子、激素类和生物类治疗药物,并总结吸入式哮喘生物制剂的研发历程,对其未来前景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大分子吸入药物研究方向的认知,更新该领域前沿动态,以期为更多吸入式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给药途径 吸入给药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哮喘的代谢及细胞特征研究
6
作者 江晨蓉 陈智鸿 刘宏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98-3010,共13页
目的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重症哮喘是哮喘诊治中关注的重点。哮喘发病中,免疫细胞参与并发生改变,几种脂类代谢物可作为其诊断标志物。本研究在代谢和细胞层面,探讨了重症哮喘的特征。方法使用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 目的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重症哮喘是哮喘诊治中关注的重点。哮喘发病中,免疫细胞参与并发生改变,几种脂类代谢物可作为其诊断标志物。本研究在代谢和细胞层面,探讨了重症哮喘的特征。方法使用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了重症哮喘(41例)和对照(18例)血液样本中的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富集分析鉴定关键通路,基于ROC曲线进行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基于细胞类型注释结果,识别了血液中免疫细胞的种类和比例(5例重症和3例对照);使用单样本基因富集分析(ssGSEA)研究了差异代谢通路在单细胞中的特征。结果相比于对照(健康),28种代谢物的丰度在重症哮喘患者血液中增加,13种代谢物丰度降低(P<0.05);差异代谢物富集于4条通路: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组氨酸代谢。其中,有13种差异代谢物可以作为重症哮喘诊断的标志物,如L-谷氨酸(AUC=0.809)、烟酰胺(AUC=0.886)、植物鞘氨醇(AUC=0.882)、鞘氨醇(AUC=0.893)等。在单细胞分析中,鉴定出了5种主要细胞类型(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NK细胞的数量在重症哮喘患者中增加;重症哮喘具有更加频繁的细胞通讯,其CD8^(+)T细胞与其他细胞通讯密集,而在健康样本中,密集通讯的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ssGSEA表明,重症样本中,4条富集了差异代谢物的通路,在CD4^(+)T和CD8^(+)T细胞中具有更低的得分(P<0.01),推测这些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在这两种细胞中被抑制,被抑制的基因包括DGKA、NT5C3A等,这些基因与免疫过程相关,在调节T细胞信号转导、活化、分化及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L-谷氨酸、烟酰胺、植物鞘氨醇、鞘氨醇可以作为重症哮喘诊断的生物标志物;重症哮喘相关通路的基因在CD4^(+)T和CD8^(+)T细胞中被抑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哮喘 代谢组 单细胞转录组 生物标志物 细胞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痰检测在慢性气道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7
作者 高佳萌 沈瑶 +1 位作者 薛丽萍 陈智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诱导痰检测是一种可反映气道炎症性质及程度的非侵袭性检测手段,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诱导痰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诱导痰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评估了其安全性,归纳了三大主要检测内容,... 诱导痰检测是一种可反映气道炎症性质及程度的非侵袭性检测手段,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诱导痰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诱导痰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评估了其安全性,归纳了三大主要检测内容,详实地阐述了该技术在各慢性气道疾病中的作用,如反映气道炎症类型、预测药物疗效及与转录组学结合进行疾病机制研究等,并简要梳理了其创新性,做出未来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痰技术 慢性气道病 应用进展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液表面张力测量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8
作者 李咏臻 张夏 +3 位作者 沙敬新 钟鸣 宋元林 陈正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4-214,共1页
目的临床多种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COVID-19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研究中,对肺内液的表面张力进行定量测量具有重要的生理和临床意义。然而,传统的测量技术如薄膜天平和气泡法,由于小样本量的限制,在临床实践中难以... 目的临床多种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COVID-19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研究中,对肺内液的表面张力进行定量测量具有重要的生理和临床意义。然而,传统的测量技术如薄膜天平和气泡法,由于小样本量的限制,在临床实践中难以使用。方法设计并试制了一种基于悬滴法的表面张力测量实验装置,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硬件模块和软件设计流程。使用该实验装置,初步测量了4例接受机械通气ARDS患者肺内液样本表面张力,以验证装置的可行性。结果在室温(25℃)条件下,测得纯水和二甲基硅油这两种测试液体的表面张力分别为72.35±1.00 m N/m和21.38±0.61 m N/m,与相同温度下相应文献值72.02 m N/m和21.10 m N/m吻合良好;在25℃时,进一步测得机械通气ARDS患者的肺内液样本表面张力在23.8~53.9 m N/m范围内,在总共48次肺内液表面张力测量中,41次测量的Worthington数大于临界值0.58,表明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悬滴法具有样本量小、自动化程度高、无污染等优点,可用于临床ARDS患者肺内液表面张力的快速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悬滴法 二甲基硅油 气泡法 临床实践 初步测量 肺部疾病 样本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单中心参与INPULSIS及INPULSIS ON的系列病例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丁旻 李佳旻 +4 位作者 洪群英 毛若琳 崔博 马圆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5-401,共7页
目的探讨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中心于2012年7月起参加全球尼达尼布治疗IPF的为期52周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INPULSIS,INPULSIS ON),共入组10例IPF患者。1年... 目的探讨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中心于2012年7月起参加全球尼达尼布治疗IPF的为期52周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INPULSIS,INPULSIS ON),共入组10例IPF患者。1年研究结束后,继续追踪随访至今,共约9年。经揭盲分析后发现,试验组(尼达尼布组)6例,对照组(安慰剂组)4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绝对值及FVC%pre)、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re)、SGRQ评分的变化及急性发作次数,持续记录患者的生存状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VC和DLCO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FVC下降趋势相对较缓,FVC%pre年下降率为2%,对照组为4.9%。DLCO的年下降率及SGRQ评分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随访期间8例患者病死,其中试验组4例(4/6),对照组4例(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试验组有生存优势,但由于病例数少,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多为腹泻、腹部不适。程度多为轻至中度。2例生存至今的受试者,1例服用尼达尼布至今,1例服用尼达尼布1.5年后因腹泻退出研究。这2例肺功能追踪发现,长期服用尼达尼布者FVC%pre更稳定,急性加重次数较少。而中途停药者8年时复查FVC%pre已下降24.8%,急性加重3次。结论尼达尼布可能延缓IPF患者FVC的下降趋势及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急性加重,长期服用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尼达尼布 长期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16在慢性气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博 马圆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9-294,共6页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16,CC16)是呼吸道上皮的clu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又被称为CC10、子宫珠蛋白、club细胞分泌蛋白(club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尿蛋白1和人类蛋白1,其主要存在于气道、肺部...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16,CC16)是呼吸道上皮的clu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又被称为CC10、子宫珠蛋白、club细胞分泌蛋白(club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尿蛋白1和人类蛋白1,其主要存在于气道、肺部、血液中。研究表明CC16具有抗炎效应,在慢性气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可能是慢性气道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CC16结构、抑制炎症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其作为临床上判断慢性气道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圆 崔博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a granulomatosis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诱导EGPA缓解和预防复发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复发和皮质...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a granulomatosis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诱导EGPA缓解和预防复发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复发和皮质类固醇依赖相关的问题,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方法。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OMA)是一种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在我国于2017年8月获批用于中重度变应性哮喘的治疗,已有超过3万例哮喘患者接受治疗,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OMA在EGPA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使用OMA治疗EGPA的临床研究包括潜在药理机制、临床获益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为奥马珠单抗的相关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OMA)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