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成熟血小板比率联合其他指标对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连芳 郑雅斌 +2 位作者 林雪烽 谢榕城 马杰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17-4425,共9页
背景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对于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IPF联合其他指标在脓毒症中应用的研究较少... 背景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对于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IPF联合其他指标在脓毒症中应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IPF联合其他指标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其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情况:严重程度按定义划分,可分为严重脓毒症组24例与脓毒性休克组36例;严重程度按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划分,可分为低SOFA组26例(SOFA评分<6分)与高SOFA组34例(SOFA评分≥6分);按预后划分,可分为生存组39例与死亡组21例。对比不同分组患者IPF及其他血液指标[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与白蛋白比值(LAR)]的差异,绘制不同联合指标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其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肺部疾病所占比例、基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量表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基线SOFA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高SOFA组患者肺部疾病所占比例、基线APACHEⅡ评分、死亡所占比例高于低SOFA组(P<0.05)。对于治疗开始48hIPF,脓毒性休克组患者高于严重脓毒症组,高SOFA组患者高于低SOFA组,死亡组患者高于生存组(P<0.05)。因不同组患者治疗开始48 h IPF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故截取48 h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IPF在预测脓毒性休克及高SOFA评分的AUC分别为0.70(95%CI=0.55~0.83,截断值为3.95%)、0.72(95%CI=0.60~0.86,截断值7.70%),预测死亡的AUC为0.73(95%CI=0.58~0.89,截断值为6.10%)。IPF+基线APACHEⅡ评分+NLR、IPF+基线APACHEⅡ评分+LAR预测高SOFA评分的AUC分别为0.91(95%CI=0.84~0.98)和0.93(95%CI=0.84~0.99);IPF+NAR+PLR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为0.90(95%CI=0.81~0.98)。结论IPF联合不同血液指标能够提高临床实践中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能力,治疗开始48 h IPF+基线APACHEⅡ评分+治疗开始48 h NLR及治疗开始48 h IPF+基线APACHEⅡ评分+治疗开始48 h LAR在脓毒症严重程度预测中具有较高效能;而治疗开始48h的IPF+NAR+PLR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方面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未成熟血小板比率 血液指标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量表系统Ⅱ 预后 严重程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胰腺癌胚系变异携带情况及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姜惠琴 张丽 +6 位作者 黄斐 陈馨宁 郁俐 沈敏娜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胚系变异在胰腺癌患者中的携带率及其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纳入271例胰腺癌患者,通过二代测序检测21个肿瘤易感基因的胚系变异,并分析胚系变异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个人史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未经筛选的胰腺癌患者中P/LP... 目的探讨胚系变异在胰腺癌患者中的携带率及其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纳入271例胰腺癌患者,通过二代测序检测21个肿瘤易感基因的胚系变异,并分析胚系变异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个人史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未经筛选的胰腺癌患者中P/LP胚系变异的携带率为6.3%,遗传高危组(具备肿瘤家族史或个人史或早发性)胰腺癌患者中的携带率高达17.1%。胰腺癌患者中胚系变异频率较高的基因为PALB2、BRCA2和ATM。结论胰腺癌患者中整体胚系变异的携带率不高,但在遗传高危组中显著升高,证明了临床因素在遗传性胰腺癌筛选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胚系变异 二代测序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数据再分析在识别结直肠癌患者ERBB2扩增中的价值
3
作者 沈敏娜 张丽 +8 位作者 陈馨宁 黄斐 白超刚 陈丽萌 彭海翔 周琰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评估未涵盖即ERBB2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分析的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数据再分析在识别结直肠癌患者ERBB2扩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接受外周血cfDNA高通量测序... 目的评估未涵盖即ERBB2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分析的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数据再分析在识别结直肠癌患者ERBB2扩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接受外周血cfDNA高通量测序样本的检测数据252例。根据经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或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判断为ERBB2未扩增样本的HTS数据,计算17号染色体(Chr17)reads数占总reads数的比例范围,初步确定其为识别ERBB2扩增的阈值。根据初步阈值筛选可疑阳性样本,通过数字PCR、IHC和FISH进行验证。结果89例经IHC和/或FISH判定为ERBB2未扩增样本的Chr17 reads数与总reads数的比值为0.239±0.192(0.188~0.299)。以均数的1.25倍0.298作为识别ERBB2扩增的阈值分析其余163例样本数据,发现7例疑似阳性,比值为0.302~0.853。其中5例经IHC和/或FISH判定为阳性,6例经数字PCR验证为阳性,Chr17 reads与总reads数的比值与ERBB2/EIF2C1比值成正相关,相关性好(r2=0.909)。结论再分析未涵盖ERBB2 CNV分析的HTS数据可以初步识别结直肠癌患者的ERBB2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HTS) 数字PCR 免疫组织化学(IHC) 荧光原位杂交(FISH)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音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在肿瘤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临床价值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金安莉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HHIP(hedgehog-interacting protein)基因编码人音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位于染色体4q31.21-31.3。作为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内源性拮抗剂,HHIP能够抑制Hh信号通路活化。在人类肿瘤中,Hh信号通路通常呈异常激活状态,HHIP在大多数类型的... HHIP(hedgehog-interacting protein)基因编码人音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位于染色体4q31.21-31.3。作为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内源性拮抗剂,HHIP能够抑制Hh信号通路活化。在人类肿瘤中,Hh信号通路通常呈异常激活状态,HHIP在大多数类型的肿瘤组织中普遍低表达。HHIP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可作为肿瘤患者的独立预后标志物。本文从HHIP在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方面对HHIP研究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音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HIP) Hedgehog(Hh)信号通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系BRCA 1/2基因变异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斐 陈馨宁 +7 位作者 郁俐 姜惠琴 史庭燕 沈敏娜 张春燕 潘柏申 王蓓丽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1-897,共7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胚系BRCA 1/2基因变异(germline BRCA 1/2 mutation,gBRCAm)类型和分布情况,研究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对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4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gBRCAm检测。收集到其中9... 目的分析乳腺癌胚系BRCA 1/2基因变异(germline BRCA 1/2 mutation,gBRCAm)类型和分布情况,研究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对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4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gBRCAm检测。收集到其中94例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gBRCAm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发生gBRCAm频率为12.3%。乳腺癌患者变异检出率显著高于公共数据库的报道(P=0.023)。94.4%的变异发生于外显子,5.6%发生于内含子的剪接区。移码变异、无义变异、大片段重排、剪接突变和同义突变分别占61.1%、16.7%、11.1%、5.5%和5.5%,其中1例为未报道的新变异位点。gBRCAm与乳腺癌发病年龄(P<0.001)、肿瘤家族史(P=0.008)、双侧乳腺癌(P=0.001)和三阴型乳腺癌(P=0.025)有关。在ER和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携带胚系BRCA 2基因变异显著多于BRCA 1基因(P=0.041和P=0.026)。结论乳腺癌患者携带的gBRCAm多为移码突变,位于重要的基因功能区和结构域上,且早发、肿瘤家族史和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多携带gBR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BRCA 1/2基因变异(gBRCAm)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Septin 9基因甲基化状态和水平在胃癌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馨宁 姜惠琴 +5 位作者 杨轶慧 虞倩 张春燕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6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诊疗过程中仍缺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生物标志物。甲基化的Septin9基因(methylated Septin9 gene,mSEPT9)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特征性增高。本文旨在探讨胃癌患者血浆mSEPT9的表达及临床...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诊疗过程中仍缺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生物标志物。甲基化的Septin9基因(methylated Septin9 gene,mSEPT9)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特征性增高。本文旨在探讨胃癌患者血浆mSEPT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4月—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检测血浆mSEPT9(PCR荧光探针法)的221例诊断为胃癌的患者以及34例无疾病证据受检者,并应用ΔΔCt法对mSEPT9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理学资料(患者基本信息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和血清蛋白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9-9和CA72-4]并采用配对t检验、χ2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mSEPT9在胃癌未治疗人群中的阳性率为35%(28/8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53,灵敏度为35%,特异度为100%。脉管内见癌栓、侵及浆膜层或周围组织和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术前mSEPT9阳性率较高(46.87%vs 12.50%,45.16%vs 14.29%,75.00%vs 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患者mSEPT9阳性率高于治疗后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和稳定(stable disease,SD)患者(68.75%vs 1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疾病进展前和疾病进展时mSEPT9ΔΔ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mSEPT9基因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传统血清蛋白标志物(CEA、CA12-5、CA19-9和CA72-4)更优。该标志物能提供严重程度相关信息,且在PD患者中阳性率较高。SEPT9状态和相对定量结果在预测术后病理学分期和治疗反应中具有潜在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tin9基因 甲基化 胃癌 血浆 循环肿瘤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朱捷 吴蕙 +3 位作者 顾梅秀 潘柏申 郭玮 王蓓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1,70,共7页
目的 探究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和临床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SLE患者和23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以及血浆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外周血标本中的... 目的 探究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和临床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SLE患者和23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以及血浆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外周血标本中的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与细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并将其细分为CD24^(high)CD27^(+)以及CD24^(mid)CD27^(+)两个亚群,同时比较血浆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并分析其与Breg细胞的相关性。检测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中Breg细胞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分析其与疾病发展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体内的两种Breg细胞均显著升高,分别为6.09%±2.61%和12.28%±4.90%,其细胞内IL-10表达也明显增强,且CD24^(high)CD27^(+)型Breg细胞内IL-10水平高于CD24^(mid)CD27^(+)型亚群。患者血浆中IL-1β为(9.24±9.97) pg/mL,IL-10为(43.50±23.06) pg/mL,TNF-α为(11.26±7.48) pg/mL,IFN-γ为(12.83±7.27) pg/mL,较正常人均显著升高,且IL-10浓度与CD24^(mid)CD27^(+)型亚群细胞比例存在正相关。外周血中两种Breg细胞均与患者的疾病状态存在关联,经过临床药物治疗后,患者体内的Breg细胞显著下降。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显著升高,其分泌的IL-10相应增高,免疫调控作用增强。经过治疗,两者显著下降,提示其具有反映患者疾病状态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疾病状态 IL-10 CD24^(high)CD27^(+)型Breg细胞 CD24^(mid)CD27^(+)型B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ctDN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馨宁 黄斐 +3 位作者 沈敏娜 杨轶慧 王蓓丽 郭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197,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全病程管理中具有一定价值。通过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全病程管理中具有一定价值。通过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血浆ctDNA中相关基因突变状态进行检测和分析,可协助制定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30例mCRC患者,利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MALDI-TOF检测患者血浆ctDNA中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的常见突变。将两个平台数据相互比较,同时结合病史、组织活检结果和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本实验中NGS和MALDI-TOF检测的结果与综合获得的结果的符合率以及各自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MALDI-TOF的符合率为76.67%,阳性预测值为86.67%,阴性预测值为66.67%。NGS的符合率为86.67%,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91.67%。结论:两个平台均可用于检测ctDNA中的常见突变,但NGS的阴性预测值要优于MALDI-TOF,同时突变位点丰度与原发灶是否手术切除以及患者是否接受过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二代测序 MALDI-T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重组缺陷检测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郁俐 沈敏娜 +2 位作者 姜惠琴 王蓓丽 郭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4-349,共6页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是修复DNA双链断裂、单链DNA间隙和停滞或折叠复制叉的主要途径,有助于端粒维持,确保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通路是DNA损伤修复通...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是修复DNA双链断裂、单链DNA间隙和停滞或折叠复制叉的主要途径,有助于端粒维持,确保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通路是DNA损伤修复通路之一,在肿瘤中有较高的突变频率。除了BRCA1/2基因突变之外,同源重组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deficiency,HRD)也可以由其他机制引起,例如HRR相关基因的胚系突变、体细胞突变、基因组稳定性及HRR途径中涉及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等。最新临床研究数据发现,通过HRR基因突变检测和基因瘢痕检测来反映HRD状态可有效预测肿瘤患者使用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的疗效,帮助患者精准用药及预后判断。鉴于在肿瘤中识别HRD的方法多种多样。总结HRD检测方法,探讨HRD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为肿瘤的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同源重组缺陷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所致假性低血糖1例报道
10
作者 邵文琦 朱丽娜 +2 位作者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7-470,474,共5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收治1例反复异常低血糖患者,男性,69岁,因上腹部胀痛就诊于我院急诊,诊断为消化道穿孔,行十二指肠修补术,转入普外科,术后禁食予深静脉补充营养液(含葡萄糖500 mL)。患者反复空腹低血糖,血清/血浆葡萄糖结果波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收治1例反复异常低血糖患者,男性,69岁,因上腹部胀痛就诊于我院急诊,诊断为消化道穿孔,行十二指肠修补术,转入普外科,术后禁食予深静脉补充营养液(含葡萄糖500 mL)。患者反复空腹低血糖,血清/血浆葡萄糖结果波动于0.5~1.7 mmol/L,以“无症状持续低血糖10余天”转诊至内分泌科继续治疗。临床医师反馈患者无任何低血糖相关症状和反应,通过数据整理、原因分析和文献回顾,最终以骨髓增殖性肿瘤致假性低血糖处理,患者转诊至血液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低血糖 骨髓增殖性肿瘤 检测干扰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性造血对肿瘤体细胞突变检测的影响
11
作者 陈馨宁 王蓓丽 郭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7-711,共5页
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CH)突变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携带的突变,是年龄和外在环境(吸烟、放化疗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肿瘤基因研究的进展,基因检测已成为实体瘤患者全病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 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CH)突变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携带的突变,是年龄和外在环境(吸烟、放化疗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肿瘤基因研究的进展,基因检测已成为实体瘤患者全病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CH在实体瘤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将围绕CH的检出,详细阐述实体瘤患者组织样本及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样本中CH的检测方法,探讨CH对肿瘤体细胞突变检测的影响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性造血 肿瘤 基因检测 循环肿瘤DNA 体细胞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RSF12A与肝癌的临床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免疫调控的相关研究
12
作者 朱捷 方佩琪 +2 位作者 潘柏申 郭玮 王蓓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68-377,共10页
目的探讨肝癌发病机制中TNFRSF12A分子的作用。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癌症基因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和单细胞测序数据,研究TNFRSF12A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HPA数据库分析TNFRSF12A在亚细胞内的定位,使用D... 目的探讨肝癌发病机制中TNFRSF12A分子的作用。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癌症基因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和单细胞测序数据,研究TNFRSF12A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HPA数据库分析TNFRSF12A在亚细胞内的定位,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TIME 2.0数据库分析TNFRSF12A与肝癌组织内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TNFRSF12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生存预后呈显著正相关(OS:HR=1.61,P=0.0070;RFS:HR=1.45,P=0.0370;PFS:HR=1.30,P=0.0990;DSS:HR=1.67,P=0.0270),同时与患者的年龄(P=0.0467)和BCLC分期(P=0.0456)也存在显著相关性。TNFRSF12A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24、SOX4、ANPEP)共表达,提示其与肿瘤恶性程度高度相关。分子功能分析揭示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并在细胞凋亡、侵袭、蛋白结合等过程中发挥作用。此外,TNFRSF12A与Treg细胞和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揭示其在肿瘤免疫调节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论TNFRSF12A在肝肿瘤中表达显著升高,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肿瘤细胞可通过其与Treg产生的细胞因子发生互作,重塑肿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TNFRSF12A 干性标志物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