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孔不入与见则治之内镜微创新理念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歆阳 周平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内镜微创治疗是实现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内镜微创切除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阐释了内镜微创基本要素(elements)、可保可切(reservation-resectio)、医患双...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内镜微创治疗是实现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内镜微创切除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阐释了内镜微创基本要素(elements)、可保可切(reservation-resectio)、医患双方收益(bilateral-benefit)、指征扩大(expansion)、医工协同(collaboration)的ERBEC新理念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提出消化道肿瘤内镜微创切除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内镜微创治疗 切除技术 新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7
2
作者 周平红 彭贵勇 +5 位作者 杨仕明 陈东风 李延青 张昊翔 房殿春 姚礼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和大坪医院经ESD治疗的3 66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和大坪医院经ESD治疗的3 668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经外科手术切除的12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病理诊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3年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ESD治疗3 668例患者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100%,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为99.0%,组织学完整治愈率为99.0%。术后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1.74%和0.76%。术后复发率为0.04%,3年生存率为99.8%。无与ESD手术相关死亡发生。早期胃癌经外科手术切除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ESD治疗组(P<0.01),术后出血和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ESD治疗组(P<0.01)、住院时间亦显著长于ESD治疗组(P<0.01)。ESD组的3年存活率为99.8%,外科手术组为98.4%,两组3年存活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似,更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外科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的探索 被引量:49
3
作者 徐建鸣 蔡贤黎 +1 位作者 姚礼庆 王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品管圈就是"以现场领班为中心,组成一个圈,共同学习品管手法,使现场工作成为品质管制的核心"[1]。在众多的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中,"品管圈"是一个可持续开展并且有效改善部门绩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品质的质量改善活动。2011年,... 品管圈就是"以现场领班为中心,组成一个圈,共同学习品管手法,使现场工作成为品质管制的核心"[1]。在众多的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中,"品管圈"是一个可持续开展并且有效改善部门绩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品质的质量改善活动。2011年,原卫生部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满意度 品管圈 内镜诊疗 医院评审标准 医疗品质 现场工作 管理工具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扁平癌前期病变和黏膜内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钟芸诗 姚礼庆 +5 位作者 周平红 陈世耀 徐美东 马丽黎 王萍 王红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39-1541,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扁平癌前期病变和黏膜内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术的35例术前活检病理证实结直肠重度不典型增...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扁平癌前期病变和黏膜内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术的35例术前活检病理证实结直肠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黏膜内癌患者资料,评价ESD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35例患者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21例,黏膜内癌1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3~87(62±12)岁。低位直肠(据肛缘7cm以下)病变14例,中高位直肠7例,乙状结肠4例,肝区病变5例和盲升结肠病变5例。病灶直径2.0~8.5(2.4±2.3)cm。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5~114(中位数38)min,出血量5~400(中位数32)ml。其中术中穿孔3例,术中出血7例,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通过保守治疗好转。35例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3~23(11±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ESD治疗较大的、扁平的结直肠癌前期病变和黏膜内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癌前期病变 黏膜内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58
5
作者 刘靖正(综述) 姚礼庆(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ESD能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组织,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术后随访也证明了其优越性。目前国内应用ESD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ESD能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组织,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术后随访也证明了其优越性。目前国内应用ESD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报告呈逐年递增趋势。ESD的手术操作分为标记、抬起、切缘、剥离和创面处理等五步,出血和穿孔是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ESD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技术评价等内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肿瘤 治疗 应用 ESD 病变组织 完整切除 诊断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 被引量:59
6
作者 蔡贤黎 王萍 +1 位作者 徐建鸣 姚礼庆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方法组建品管圈,以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内镜诊疗等候时间由实施前的63.0min... 目的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方法组建品管圈,以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内镜诊疗等候时间由实施前的63.0min/例下降至47.0min/例,改善幅度25.4%,目标达标率94.1%;效果维持期目标达标率仍在90.4%以上。圈员8项能力提高2.2%~105.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优化患者诊疗流程,改善患者候诊环境,满足患者内镜诊疗需求,缓解患者"看病难"问题,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诊疗 等候时间 品管圈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疾病中影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EUS-FNA)诊断能力的潜在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轶群 李全林 +5 位作者 姚礼庆 周平红 陈世耀 徐美东 马丽黎 陈巍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前瞻性地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aspiration,EUS-FNA)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响其诊断能力的潜在因素分析。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 目的前瞻性地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aspiration,EUS-FNA)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响其诊断能力的潜在因素分析。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经影像学诊断(CT或MRI)为胰腺病变、拟行EUS-FNA的44例患者连续性地纳入本研究。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位置、病变大小、穿刺次数,评价是否获取足够样本供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诊断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44例患者中,42例成功实行EUS-FNA(95.5%,42/44),病灶的平均最大直径为(44.7±18.2)mm。31例获得肉眼可见的组织条;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34例穿刺样本(77.3%,34/44)足够用于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包括31例患者获得明确的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恶性肿瘤依据,3例诊断为胰腺炎症。病灶的位置、大小与穿刺成功率、明确病理学诊断的获得率无明显关系;而穿刺过程中获得肉眼可见组织样本病例的明确病理学诊断获得率明显高于未获得者(P=0.000)。2例患者于穿刺时发生穿刺点渗血(4.8%,2/42),通过电凝及止血夹处理好转。结论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EUS-FN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组织量用于病理学评估是提高EUS-FNA诊断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EUS-FNA) 胰腺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在Dieulafoy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徐美东 姚礼庆 +4 位作者 周平红 高卫东 王萍 顾赛花 李和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在Dieulafoy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4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2 1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Dieulafoy病的内镜下特征、治疗方法与效果。 结果  2 1例中 15例 (71 4 % )为 1次检查确诊 ,6例为 2... 目的 探讨内镜在Dieulafoy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4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2 1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Dieulafoy病的内镜下特征、治疗方法与效果。 结果  2 1例中 15例 (71 4 % )为 1次检查确诊 ,6例为 2次或 2次以上检查确诊。 17例经内镜止血成功 ,首次治疗成功 14例 (6 6 7% ) ,3例经 2次内镜止血成功 (14 3% ) ;4例外科手术治疗 (19 0 % )。 结论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内镜为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困难结石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蒋承霖 钟芸诗 周平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146-4148,共3页
目前,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治疗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结石的首选方法 ,取石成功率达85%-90%。多种因素,如壶腹周围憩室、毕Ⅱ式术后、胆管扭曲或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后,〉1.5... 目前,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治疗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结石的首选方法 ,取石成功率达85%-90%。多种因素,如壶腹周围憩室、毕Ⅱ式术后、胆管扭曲或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后,〉1.5 cm结石、多发结石、不规则形状结石或胆石所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结石 内镜治疗 胆总管 乳头肌切开取石术 ROUX-EN-Y 肠吻合术后 壶腹周围憩室 不规则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微创切除进展、困难与挑战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平红 蔡明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1-1165,共5页
自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引进国内之后,内镜切除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ESD作为治疗早期胃肠道肿瘤的首选治疗得到了认可。本文对内镜切除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ESD、隧道内镜技术、内镜全层切除技术及其对应的缝合技术,并总结和... 自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引进国内之后,内镜切除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ESD作为治疗早期胃肠道肿瘤的首选治疗得到了认可。本文对内镜切除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ESD、隧道内镜技术、内镜全层切除技术及其对应的缝合技术,并总结和展望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隧道内镜技术(第三间隙内镜) 内镜全层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经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晖 陆品相 +3 位作者 张德祥 韩华中 钟芸诗 姚礼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39-1643,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常规手术治疗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并成功随访的103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1例患者采用ESD治疗,为ESD组;32例采...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常规手术治疗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并成功随访的103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1例患者采用ESD治疗,为ESD组;32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为手术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变位置、病变直径、形态分型、病理分型、病损完整切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SD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24~56个月(中位时间36.75个月),两组患者在局部复发、远处器官转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关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两种方法的远期临床疗效相仿,而ESD治疗更微创、安全,术后恢复也较快,患者整体生存质量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常规手术 早期结直肠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次氯酸消毒对内镜终末漂洗水的消毒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萍 韩梦鸽 +6 位作者 沈国锋 李娜 张鑫 潘玥玮 史庆丰 高晓东 孙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次氯酸灌注对内镜终末漂洗水的消毒效果。方法基线采集内镜终末漂洗水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培养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鉴定。引入微酸性次氯酸水发生机后,在安装后的特定时间收集水样进行培养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结果安装... 目的探讨持续性次氯酸灌注对内镜终末漂洗水的消毒效果。方法基线采集内镜终末漂洗水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培养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鉴定。引入微酸性次氯酸水发生机后,在安装后的特定时间收集水样进行培养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结果安装前共采集水样27份,其中10份合格,合格率为37.03%。不合格水样可检出放线根瘤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色微杆菌、贪铜菌、藤泽甲基杆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等水源性细菌;安装后共采集水样54份,均为合格。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显示,安装前的样本中可检测出大量皮氏罗尔斯顿菌、耐金属贪铜菌、奥斯陆莫拉菌、日本慢生根瘤菌、水生甲基杆菌、戈登分枝杆菌、新鞘氨醇杆菌等细菌序列,消毒后主要为宏基因测序分析常见的背景细菌。结论持续性次氯酸灌注消毒可有效清除水管路中的细菌,并降低水管路中生物膜的形成,提升内镜终末漂洗水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 持续性消毒 内镜消毒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水源性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软式内镜环氧乙烷灭菌包装方法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胜军 蔡贤黎 +2 位作者 王萍 朱博群 赵慧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软式内镜行环氧乙烷灭菌的纸塑袋包装方法。方法采用两种内镜纸塑袋包装方法(A组:用40 cm×60 cm×10 cm的立体纸塑袋,把内镜盘成40 cm的大小放入纸塑袋;B组:用尺寸25 cm×185 cm的纸塑袋,把内镜直接从插入部至操... 目的探讨软式内镜行环氧乙烷灭菌的纸塑袋包装方法。方法采用两种内镜纸塑袋包装方法(A组:用40 cm×60 cm×10 cm的立体纸塑袋,把内镜盘成40 cm的大小放入纸塑袋;B组:用尺寸25 cm×185 cm的纸塑袋,把内镜直接从插入部至操作部垂直装入纸塑袋),将消毒干燥完的内镜包装灭菌,比较两种包装方法的差异及操作人员偏好。结果共计720根软式内镜,包括260系列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均为清洗、消毒、漂洗、干燥后打包,由2名工作人员操作完成,方法A与方法B各包装内镜360根。两组内镜灭菌后包内指示卡均完成变色,灭均后指示卡变色率均为100%。A组平均每根内镜包装时间(82.8±11.4)s,B组为(23.6±3.4)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28,P<0.001);A组5个包装袋发生破裂,B组2个包装袋发生破裂,两组包装破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447)。结论对软式内镜灭菌时,选用25 cm×185 cm的长形纸塑袋包装方便、省时、省力,符合供应室的灭菌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 环氧乙烷 纸塑袋 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上海方案(2023年版) 被引量:58
14
作者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赵任 +15 位作者 蔡三军 许剑民 张卫 蔡国响 常文举 戴卫星 高显华 季晓频 刘方奇 莫少波 彭俊杰 齐志鹏 王绍栋 张弢 张雅琦 钟芸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6,共54页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中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2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是...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中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2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是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上海市自2013年起,持续开展社区结直肠癌筛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降低发病风险,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并进行及时治疗,显著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同时,上海市各大医院规范化诊治水平较高,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也相对较高,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但由于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未开展结直肠癌相关防治项目,同时,由于基层医院业务能力不足,较低的早期诊断率及早期治疗率成为限制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针对基层医院对于结直肠癌背景、风险预防、常用筛查手段、规范性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认知不足的现状,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组织上海各大医院结直肠癌诊治专家,共同编写《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上海方案(2023年版)》,方案从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等6个方面进行了详尽介绍,并提供了相关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本方案旨在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提升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治效果。结直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结直肠癌虽然已有多种筛查方法,但仍存在灵敏度和特异度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全国众多医院,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着规范化的问题。因此,未来结直肠癌防治之路除了开发更高效的筛查方法、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及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在诊断和治疗上为基层医院提供帮扶,强调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化,提高基层医师的诊治水平,提升基层医院的诊治能力,最后还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早筛 早诊 早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世耀 马丽黎 +2 位作者 刘天舒 姚礼庆 王吉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345,354,共4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 0 0 2年3月- 2 0 0 4年2月于中山医院进行胃镜检查2 0 12 8例,选择胃镜诊断为食管炎并排除各种继发因素、手术、药物治疗共6 4 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 0 0 2年3月- 2 0 0 4年2月于中山医院进行胃镜检查2 0 12 8例,选择胃镜诊断为食管炎并排除各种继发因素、手术、药物治疗共6 4 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组成病例组,以性别、年龄(±2岁)、检查日期为配比变量,选择内镜检查无明确病变者(肉眼与病理检查仅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和病理Gimsa染色方法,两者任一阳性为阳性,全部阴性为阴性,统计方法采用Mantel Haenszel卡方检验。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3.18% (6 4 1/ 2 0 12 8) ,其中轻度、中度、重度食管炎比例分别为83.3%、11.2 %、5 .5 %。食管炎年龄构成分析显示,4 1~5 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2 5 .6 % ) ,5 1~6 0岁年龄组次之(2 1.7% ) ,30岁以下年龄组最低(5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病例组(39.8% )低于对照组(45 .7% ,OR =0 .785 ,95 %CI :0 .6 2 9-0 .979)。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灌肠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明月 严福华 +5 位作者 沈继章 姚礼庆 周康荣 张国鹏 卢虹冰 Jerome Z.Lian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46-2249,共4页
目的评价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的灵敏度。方法对30例因便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大便习惯改变而拟接受光学结肠镜检查者进行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 目的评价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的灵敏度。方法对30例因便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大便习惯改变而拟接受光学结肠镜检查者进行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及光学结肠镜检查。以光学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标准,按息肉及癌的大小统计分析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的灵敏度。结果光学结肠镜共检出76枚结直肠息肉及癌,其中1-5 mm息肉11枚、6-9 mm息肉29枚、≥10 mm息肉及癌36枚。MR结肠成像对1-5 mm息肉、6-9 mm息肉、≥10 mm息肉及癌、≥6 mm息肉及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9%、75.86%、100%及89.23%,总体检测灵敏度为77.63%。结论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对1-5 mm结直肠息肉检测灵敏度低,但对≥6 mm息肉及癌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并能够检出全部≥10 mm的息肉及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直肠 息肉 肿瘤 磁共振成像 结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小体在结直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冰(综述) 钟芸诗(审校) 周平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6-680,686,共6页
炎症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而肠道炎症显著增加结直肠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但机制尚不清楚。炎性小体是固有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在接收到外源性和内源性信号后,能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增殖以及肠道微... 炎症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而肠道炎症显著增加结直肠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但机制尚不清楚。炎性小体是固有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在接收到外源性和内源性信号后,能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增殖以及肠道微生物群而影响肠道炎症和肿瘤的发生发展。NLRP1,NLRP3,NLRC4,NLRP6,NLRP12和AIM2组成了不同类型的炎性小体,可通过经典的炎性小体反应及炎性小体非依赖途径在炎性肠病及结直肠肿瘤中发挥作用,其促癌或抑癌作用及机制既相似,又有不同之处。本文综述了各类炎性小体调控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炎性小体在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疾病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小体 炎症 结直肠疾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PTPRS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刘歆阳 何梦江 +2 位作者 陈巍峰 李全林 周平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4-933,共10页
目的探讨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S(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S,PTPRS)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PTPRS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胃癌标本的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S(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S,PTPRS)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PTPRS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胃癌标本的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PTPR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运用卡方检验及生存分析探索PTPRS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时间的关系;运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PTPRS的表达变化对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TPRS的表达变化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141例胃癌患者癌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TPRS低表达与不良分化及神经浸润密切相关。生存分析显示PTPRS低表达是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10对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配qPCR检测,发现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PTPRS表达量显著降低。对胃癌细胞系及正常胃黏膜细胞系的qPCR检测显示,与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相比,胃癌细胞系中PTPRS普遍低表达。在SGC7901及HGC27两种细胞系中用慢病毒转染构建PTPRS表达干扰的稳转株,qPCR验证干扰效率。CCK-8实验发现,PTPRS低表达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PTPRS低表达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表明PTPRS低表达显著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对PTPRS干扰的胃癌细胞系进行EMT相关蛋白的检测,发现PTPRS干扰后细胞出现N-cad、ASMA表达增加等表现。结论PTPRS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TPRS低表达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S(PTPRS) 胃癌 增殖 迁移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语言视频对少数民族地区肺功能检测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佘君 锁涛 +13 位作者 马日孜亚木 逯伟 朱莲莲 陈福元 张春 张亮 梁超 刘立恒 陈学颖 刘旭 徐灵敏 沈月红 宋元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有效的语言翻译应用于数字化视频对少数民族地区肺功能检查的影响。方法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制作的汉语肺功能检查视频翻译成维吾尔语。在新疆伊犁地区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和新源县人民医院,收集做肺功能检查的临床... 目的探讨有效的语言翻译应用于数字化视频对少数民族地区肺功能检查的影响。方法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制作的汉语肺功能检查视频翻译成维吾尔语。在新疆伊犁地区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和新源县人民医院,收集做肺功能检查的临床考虑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支气管哮喘的42例维吾尔族和65例汉族患者,随机分为技师指导组(维吾尔族14例,汉族22例),汉语视频演示+技师指导组(维吾尔族13例,汉族19例)、及维吾尔语-汉语循环视频演示+技师指导组(维吾尔族15例,汉族24例)。结果在患者完成检查方面,维吾尔语-汉语循环视频演示+技师指导组,无论在肺功能检查所需时间,还是检查成功率,都较技师指导组有改善。同样,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方面,维吾尔语-汉语循环视频演示+技师指导组的肺功能检查质量,都较技师指导组有所提高。此外,民族语言翻译有助于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论经不同方法比较,应用民族语言视频演示有利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和推广肺功能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检查 民族语言视频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