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干扰素(IFN)信号通路STAT蛋白核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揭志军 冯净净 +2 位作者 宋志刚 张悦 郭雪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 目的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带小室的玻片上,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的RSV感染细胞,并设紫外线灭活的RSV(UV-RSV)和培养液(media)刺激为对照。在培养24h后,分别用100IU/mL的IFN-β刺激30min或0.64pmol/L的IFN-γ刺激45min,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STAT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未感染的BMDCs中,STAT1和STAT2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用IFN-β刺激BMDCs后可见到明显的STAT1和STAT2蛋白向细胞核转移,核转移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0%±4.6%和83.7%±5.1%,与未处理组(NT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RSV感染后,发现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较IFN-β刺激组明显减少(P<0.01),说明RSV感染可以抑制IFN-β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应用UV-RSV感染后与IFN-β刺激组相比,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用IFN-γ刺激BMDCs后也可见到明显的STAT1蛋白向细胞核转移(阳性细胞为85.3%±6.4%);而RSV感染后与IFN-γ刺激组相比,STAT1核转移阳性细胞数(79.3%±4.9%)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 RSV感染BMDCs后,能特异性地抑制Ⅰ型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对II型IFN诱导的STAT1蛋白的核转移却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骨髓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 信号通路 核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梅周芳 陈家君 +4 位作者 施天昀 都勇 何炜 陈鸿军 揭志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0,共6页
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初步确定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T)抑制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H1N1亚型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生物学活性,以确定黄芪甲苷对RSV和IAV的抗病毒作用。使用5~... 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初步确定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T)抑制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H1N1亚型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生物学活性,以确定黄芪甲苷对RSV和IAV的抗病毒作用。使用5~100μg/m L的AST,在不影响细胞活性的情况下作用HEP-2细胞和A549细胞,观察48 h,检测AST对RSV、IAV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AST对RSV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在40~100μg/m L安全剂量下,AST对IAV在A549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采集感染后12 h细胞样品,real-time RT-PCR检测IL-1?、IL-6和TNF-αm 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用药组的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感染组。这提示黄芪甲苷对甲型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甲型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病毒谱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燕超 张静 +4 位作者 冯净净 梅周芳 钱凌 黄琦慧 揭志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3323-3329,共7页
背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单纯CAP在临床治疗上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拟从分析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谱和临床特征与单纯CAP的差异来探讨此问题。目的分析成人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毒谱特... 背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单纯CAP在临床治疗上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拟从分析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谱和临床特征与单纯CAP的差异来探讨此问题。目的分析成人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毒谱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CAP患者223例,采集CAP患者的咽拭子,应用多重巢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multiplex RT-PCR)检测8种(10型)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将CAP患者分为病毒阳性组和病毒阴性组,分析病毒阳性组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采集病毒阳性、病毒阴性CAP患者及社区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各24份,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6、IL-8、IL-10、干扰素(INF)-γ、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结果223例CAP患者中61例(27.35%)患者病毒检测阳性,其中单病毒感染58例(26.01%),多病毒感染3例。单病毒感染包括22例(9.87%)流感病毒A(Flu A)、14例(6.28%)鼻病毒(RhV)、9例(4.03%)流感病毒B(Flu B)、5例(2.24%)腺病毒(ADV)、2例(0.90%)冠状病毒(CoV)、2例(0.90%)呼吸道合胞病毒A(RSVA)、2例(0.90%)偏肺病毒(MPV)、1例(0.45%)博卡病毒(BoV)、1例(0.45%)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型(RSVB)。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65岁)组和老年(>65岁)组,两组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患者四季均会有病毒感染,冬季为高发季节,感染病毒主要有Flu A、RhV、Flu B。按照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分为病毒阳性组和阴性组,病毒阳性组死亡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毒阳性组死亡患者均为合并流感病毒感染。进一步将呼吸道病毒阳性组分为流感组(包括Flu A和Flu B)和非流感组,发现流感组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非流感组,流感组死亡率高于病毒阴性组(P<0.05)。影像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病毒阳性组双肺病变、多肺叶病变、斑片状渗出影比例高于病毒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病毒阳性组IL-10水平高于病毒阴性组。结论上海闵行地区CAP患者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较为常见,检出病毒以Flu A、RhV和Flu B为主,其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合并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死亡率增加,病毒阳性患者影像学多表现为双肺病变、多肺叶病变、斑片状渗出影,病毒阳性患者IL-10血清浓度明显升高,以上结果对于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呼吸病毒感染 疾病特征 流感病毒A型 流感病毒B型 鼻病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燕超 施劲东 +3 位作者 梅周芳 钱凌 黄琦慧 揭志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2-367,共6页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T regular cell,Treg)表达及平衡关系的变化,探讨其在NSC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T regular cell,Treg)表达及平衡关系的变化,探讨其在NSC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NSCLC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h17和Treg的表达及平衡关系的变化.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Th17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40%±0.49%) vs.(2.16%±0.39%),P<0.001],但腺癌与鳞癌组及进展期(Ⅳ期)与局限期(Ⅰ~Ⅲ期)组Th17无明显差异.NSCLC患者外周血Treg表达与健康对照相比也有显著升高[(7.76%±1.58%) vs.(4.40%±1.08%),P<0.001],并且进展期较局限期组Treg表达明显升高[(8.16%±1.56%) vs.(6.97%±1.35%),P=0.005].腺癌组与鳞癌组Treg表达无明显差异.NSCLC组Treg/Th17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2.36±0.73) vs.(2.05±0.46),P=0.038],并且进展期较局限期组进一步升高[(2.53±0.78) vs.(2.03±0.51),P=0.012].结论 NSCLC患者可能存在Treg/Th17的失衡,而Treg/Th17比值的变化也与NSCLC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FENO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
5
作者 钱凌 潘世颖 +3 位作者 黄琦慧 蒋蓉 施劲东 揭志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986-987,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肺功能(FEVl... 目的研究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肺功能(FEVl/FVC%)检测,按照肺功能分级进行分组,对患者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比不同级别肺功能患者的FENO水平,并计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与FENO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结果: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的FENO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FENO水平与肺功能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通过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可有效反映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急性加重期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