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快速鉴别化妆品类物证
1
作者 齐柔柔 何钦文 +3 位作者 肖婷 吕小宝 梁建英 戴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9,共8页
考虑到化妆品检测常用方法色谱法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会损耗样品、在化妆品物证中应用少等缺点,采用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MSI)技术检测不同种类、档次化妆品护手霜、防晒霜、粉底液,建立了相关质谱库,并用于化妆品以及指纹中... 考虑到化妆品检测常用方法色谱法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会损耗样品、在化妆品物证中应用少等缺点,采用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MSI)技术检测不同种类、档次化妆品护手霜、防晒霜、粉底液,建立了相关质谱库,并用于化妆品以及指纹中化妆品的鉴别。用棉签点涂化妆品于双面胶上,制成点涂样品;用涂抹过化妆品的手指按压双面胶或按压桌面后用双面胶沾取桌面指纹,制成模拟指纹样品。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DESI-MSI技术检测上述点涂样品和模拟指纹样品。结果显示:不同档次化妆品含有的原料不同,根据特有离子的MSI效果可区分化妆品档次;不同种类化妆品中化学成分不同,利用MSI可定性分析化妆品中具体成分;正品和仿制品中化学成分不同,根据质谱图差异和特有离子MSI效果差异可进行真伪鉴别;结合所建化妆品质谱库,可对未知化妆品进行鉴别;利用DESI-MSI技术可实现模拟指纹样品中化妆品的鉴别,且不受指纹完整性、指纹中内源性物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指纹 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 物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L教学模式在药学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洪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在药学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TBL模式,课程结束时在选课学生中展开调查反馈。结果 TBL教学模式在药学伦理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既...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在药学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TBL模式,课程结束时在选课学生中展开调查反馈。结果 TBL教学模式在药学伦理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医学人文精神,又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结论作为对现有教学方法的补充和优化,TBL教学模式值得推广,但还需要采取一些可能的方式弥补其不足,合理分组,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L 药学伦理学 医学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毒性评价体外连续流暴露系统的评价及应用
3
作者 李银霞 盛云华 +1 位作者 胡玥 唐黎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1-398,共8页
目的评价体外气液界面(ALI)连续流暴露系统,为吸入毒理学体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并用此系统结合Calu-3细胞ALI培养模型对化合物柠檬烯的吸入毒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荧光素钠(Na-flu)剂量法辅以石英微量天平法(QCM)来评估ALI连续流暴露系... 目的评价体外气液界面(ALI)连续流暴露系统,为吸入毒理学体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并用此系统结合Calu-3细胞ALI培养模型对化合物柠檬烯的吸入毒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荧光素钠(Na-flu)剂量法辅以石英微量天平法(QCM)来评估ALI连续流暴露系统的沉积量和孔间均一性;采用ALI连续流暴露系统将柠檬烯气溶胶暴露于ALI培养的Calu-3细胞模型3 h,暴露剂量为高、中、低(0.213、0.104、0.0645μg·cm^(-2)),洁净空气暴露作为阴性对照组,24 h后检测暴露后细胞的活性、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跨上皮电阻值(TEER)、黏蛋白MUC5AC与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来评价柠檬烯的吸入毒性。 结果 ALI连续流暴露系统荧光素钠的沉积量为(0.085±0.007) μg/30 min/孔,在经过多次调试后,孔间均一性从最初的26%优化至10%以下;与对照组相比,柠檬烯气溶胶暴露后细胞活性以及 IL-8 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细胞 IL-6 基因表达上升;中暴露剂量的柠檬烯促使细胞释放LDH>10%、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基因表达下降;高暴露剂量的柠檬烯降低细胞TEER值,损害细胞屏障功能、细胞黏蛋白 MUC5AC 基因表达增加。 结论 ALI连续流暴露系统调试过后可以用于吸入毒性体外研究;高、中暴露剂量的柠檬烯具有吸入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界面暴露 连续流暴露系统 沉积量 孔间均一性 柠檬烯 Calu-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社区老年人用药安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6
4
作者 章晨琦 林益强 王永铭 《中国健康教育》 2003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老年人群的用药安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黄浦区两个居民委员会 2 985名 6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其疾病和用药情况 ,用药反应 ,对安全用药的知识、态度、行为 ,以及影响其... 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老年人群的用药安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黄浦区两个居民委员会 2 985名 6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其疾病和用药情况 ,用药反应 ,对安全用药的知识、态度、行为 ,以及影响其用药行为的因素。结果 被调查者中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3 5 93 %、 1 0 67%、 5 70 %和 3 71 %。抗高血压药、心脑血管病药、消化系统药和抗生素的使用率分别为 3 1 72 %、 1 6 2 0 %、 2 4 3 %和 2 1 1 %。过去 3 0天内 ,5 1 3 3 %的被调查者用过药物。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0 6%。对用药安全的正确知识、态度、行为率分别为 71 62 %、 69 3 9%及 60 67%。影响药物选择的因素中医生占 88 1 9%。结论 老年人的用药安全仍存在问题 ,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社区 老年人 用药安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酮化合物非天然延伸单元的生物合成与结构改造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俊 金诗雪 +1 位作者 云倩 瞿旭东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1-570,共10页
聚酮天然产物包括10000多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分子,是获批临床药物中最著名的类别之一。已知活性先导化合物通常需要经过结构修饰改良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特性,从而促进成药开发,但针对聚酮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极具挑战,需要应对... 聚酮天然产物包括10000多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分子,是获批临床药物中最著名的类别之一。已知活性先导化合物通常需要经过结构修饰改良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特性,从而促进成药开发,但针对聚酮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极具挑战,需要应对聚酮骨架中大量的立体中心以及多个惰性碳原子,导致化学合成手段难以对聚酮骨架进行精准和高效的衍生化,因此,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实现其结构优化就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自然界中,绝大多数聚酮化合物主要由简单的乙酸盐和丙酸盐结构单元通过聚酮合酶组装而成,而少数存在的具有特殊结构单元的聚酮案例给了研究者以灵感——通过设置和引入非天然结构单元从而有选择性地高效改造聚酮结构。聚酮骨架的生物合成有赖于一个起始单元与多个延伸单元的组装,因此,通过人工设计延伸单元向聚酮引入预期结构被认为是精准高效改造聚酮的有力突破点。本文在此总结了近十年来报道的聚酮非天然延伸单元的三种重要的酶促合成方法,通过挖掘新颖的延伸单元合成酶并探索其底物宽泛性,或利用酶工程手段改造延伸单元合成酶的底物催化范围,获得了大量自然界不存在的延伸单元。此外,本文还归纳了利用非天然延伸单元对聚酮结构进行改造的案例,借助聚酮的天然合成途径或利用改造的合成途径达到预期目的。最后,作者讨论了该研究领域内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以及可优化的研究方向,包括聚酮合酶对非天然延伸单元的兼容性问题、非天然延伸单元的前体供给等。近年来,利用非天然延伸单元改造聚酮结构的研究兴趣和热度日益高涨,本文绘制了一份基于延伸单元改造聚酮结构研究的简明清晰的图谱,期望为加速聚酮类药物的高效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聚酮化合物 聚酮合酶 延伸单元 生物合成 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佳芸 郭弯 +2 位作者 康云 黄建明 汪亚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80-2986,共7页
目的研究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和活性。方法粉防己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 目的研究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和活性。方法粉防己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PharmMapper平台预测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 S,6a S-N-neolitsine N_(α)-oxide(1)、新木姜子素(2)、荷包牡丹碱(3)、南天宁碱(4)、氧化南天宁碱(5)、oxophoebine(6)、N-乙酰去甲荷包牡丹碱(7)、鹅掌楸碱(8)、6 R,6a S-N-nantenine N_(β)-oxide(9)、氧化克班宁(10)、stigmast-4-ene-6β-ol-3-one(11)。化合物的潜在靶点包括胰腺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转甲状腺素蛋白。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6、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潜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作用靶点 PharmMapp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Orbitrap HRMS对全血中60种天然毒素的快速筛查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铸涛 邓乾亚 +5 位作者 何思阳 郑水庆 汪蓉 孙文娟 梁晨 倪春芳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4-568,共5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建立全血中60种天然...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建立全血中60种天然毒素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分析并记录60种天然毒素标准品的色谱和质谱信息,构建筛查数据库。全血用蛋白沉淀法配合超声辅助分散进行前处理,使用Hypersil GOLD^(TM)C_(18)色谱柱,以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和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Full MS/dd-MS^(2))模式下检测。基于构建的筛查数据库,采用TraceFinder软件实现全血中60种天然毒素的快速筛查。结果建立的全血中60种天然毒素的UPLC-Q/Orbitrap HRMS筛查方法,除氧化苦参碱(LOD为20ng/mL)和毒毛旋花子苷元(LOD为40ng/mL)外,其余58种天然毒素的LOD范围为0.05~5 ng/mL。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高效,可以实现对全血中60种天然毒素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Qrbitrap HRMS) 天然毒素 全血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玥 黄春跃 +2 位作者 雷春 胡晓 侯爱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1125,共8页
目的 建立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 优化挥发油包合工艺和颗粒成型工艺,确定颗粒制备工艺。TLC法定性鉴别玄参、浙贝母、莪术、麸炒白术,HPLC法测定哈巴苷、哈巴俄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为挥... 目的 建立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 优化挥发油包合工艺和颗粒成型工艺,确定颗粒制备工艺。TLC法定性鉴别玄参、浙贝母、莪术、麸炒白术,HPLC法测定哈巴苷、哈巴俄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10,包合时间120 min,包合温度45℃;最优成型工艺为按药辅比1∶0.8混入可溶性淀粉,90%乙醇润湿,制粒。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哈巴苷、哈巴俄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105.63%~110.87%,RSD 2.9%~5.6%。结论 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并且该制剂质量标准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坚散结颗粒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D与CADD提升药物成功率的思考
9
作者 陈柏宇 吕泸楠 +3 位作者 徐小迪 张滎 李炜 付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4,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AI)和计算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药物设计(AIDD)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的引入,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为新药开发提供了革命性的新途径,大幅提升了研发流程的效率和成功... 随着人工智能(AI)和计算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药物设计(AIDD)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的引入,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为新药开发提供了革命性的新途径,大幅提升了研发流程的效率和成功率。在药物发现过程中,AI技术加速了药物靶点的识别、候选药物的筛选、药理评估及质量检验,有效降低了研发风险和成本。本文深入探讨AIDD和CADD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分析它们在提升药物设计成功率和药物研发效率方面的思考与探索,并探讨这些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药物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效团 分子生成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谱的高通量酪氨酸酶活性及抑制剂分析
10
作者 石倩 刘冬梅 +1 位作者 方小泥 刘宝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115,共8页
利用具有高效便捷分离能力和强紫外吸收的磁性石墨烯纳米材料Fe3O4@G,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谱用于酪氨酸酶的活性及抑制剂分析.与其它方法相比,该策略在避免繁琐样品前处理的基础上,减少了样品的损失,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此外,结合基... 利用具有高效便捷分离能力和强紫外吸收的磁性石墨烯纳米材料Fe3O4@G,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谱用于酪氨酸酶的活性及抑制剂分析.与其它方法相比,该策略在避免繁琐样品前处理的基础上,减少了样品的损失,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此外,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谱实现了高通量的样品分析.本文结果对于深入了解黑色素合成过程、研究相关疾病以及开发有效的药物和美容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谱 磁性石墨烯 酪氨酸酶 活性测定 抑制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毒理云暴露系统的阳性验证体系的摸索
11
作者 李银霞 盛云华 +1 位作者 胡玥 唐黎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1-1598,共8页
目的探索云暴露系统用于吸入毒理体外暴露实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中、低(800、400、200 mg·L^(-1))3个浓度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通过云暴露系统对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的Calu-3细胞进行暴露,磷... 目的探索云暴露系统用于吸入毒理体外暴露实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中、低(800、400、200 mg·L^(-1))3个浓度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通过云暴露系统对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的Calu-3细胞进行暴露,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暴露作阴性对照组,暴露1次,另取高浓度LPS溶液暴露5次,暴露结束后3 h和24 h分别检测Calu-3细胞的活性、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跨上皮电阻值(TEER)、黏蛋白MUC5AC以及炎症因子IL-6、IL-8、TNF-α表达。结果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高、中、低3种浓度的LPS气液界面暴露于Calu-3细胞模型后,细胞的活性、LDH释放量无显著变化,但细胞电阻值降低,细胞的屏障功能受损;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LPS促进细胞黏蛋白MUC5AC的表达,使细胞IL-6、IL-8表达下降,TNF-α表达上升;随着暴露频率的增加,LPS会抑制黏蛋白的表达,使IL-6表达上升;暴露频率增加的同时延长暴露后的检测时间会使细胞IL-8、TNF-α表达上升。结论ALI云暴露的方式可以有效反映细胞对阳性受试物的反应,此体外暴露方法可以用于后续暴露实验来评价化合物的吸入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暴露系统 气液界面暴露 脂多糖 Calu-3细胞 阳性反应 吸入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两性霉素B的杂质谱
12
作者 翁荣文 王轩堂 +1 位作者 闻宏亮 刘浩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2-444,共13页
建立了基于在线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2D HPLC-Q TOF/MS)的两性霉素B杂质谱分析方法。第一维液相色谱(^(1)D-LC)以XBridge Shield C18为色谱柱、甲醇-乙腈-4.2 g/L柠檬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第二维液相色谱(^(2)D-LC)以Xtim... 建立了基于在线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2D HPLC-Q TOF/MS)的两性霉素B杂质谱分析方法。第一维液相色谱(^(1)D-LC)以XBridge Shield C18为色谱柱、甲醇-乙腈-4.2 g/L柠檬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第二维液相色谱(^(2)D-LC)以Xtimate C8为捕集柱,以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乙腈(95∶5, v/v)为流动相进行捕集和脱盐;以Xtimate C8为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洗脱。该方法结合了在线稀释和多针捕集装置,实现了10个组分/杂质的高效分离,并通过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实现了对不稳定组分/杂质的结构推断,解决了2D HPLC溶剂兼容性的难题,增加了分析通量,提高了2D HPLC的自动化能力,避免了两性霉素B与部分杂质在色谱分离过程中相互转化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利用该方法可以灵敏地对两性霉素B的杂质谱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对两性霉素B的生产工艺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两性霉素B 杂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大蓟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陆颖 段书涛 +1 位作者 潘家祜 俞培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63-565,615,共4页
从大蓟的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木脂素:(-)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4-二羟基-4-(3″-甲氧基-4″-羟基-苄基)-3-四氢呋喃甲醇(1)和络石苷(2),以及另外6个化合物:蒙花苷(3)、柳穿鱼叶苷(4)、粗毛豚草素(5)、芹菜素(6)、咖啡... 从大蓟的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木脂素:(-)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4-二羟基-4-(3″-甲氧基-4″-羟基-苄基)-3-四氢呋喃甲醇(1)和络石苷(2),以及另外6个化合物:蒙花苷(3)、柳穿鱼叶苷(4)、粗毛豚草素(5)、芹菜素(6)、咖啡酸(7)和对-香豆酸(8)。本文首次在蓟属植物中发现木脂素类成分,化合物7也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体外玻片法对化合物1~8进行凝血活性测定,发现化合物3、4具有一定的促凝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蓟 木脂素 (-)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 4-二羟基4-(3"-甲氧基-4"-羟基-苄基)-3-四氢呋喃甲 络石苷 凝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川芎嗪 被引量:11
14
作者 翁伟宇 沈腾 +4 位作者 徐惠南 张建芳 黄建明 黄照昌 蔡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6-278,共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血浆中川芎嗪浓度的方法。色谱条件:分析柱为LunaC18(150mm×4.6mmi.d.,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醋酸盐缓冲液(pH5.0)(体积比为50∶8∶42),流速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80nm。血浆样品预处理采用C8固...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血浆中川芎嗪浓度的方法。色谱条件:分析柱为LunaC18(150mm×4.6mmi.d.,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醋酸盐缓冲液(pH5.0)(体积比为50∶8∶42),流速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80nm。血浆样品预处理采用C8固相小柱萃取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5000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高、中、低浓度的川芎嗪在标准血浆样品中的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6.72%~100.90%,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8.64%,准确度为99.59%~103.26%,检测限为10μg/L。该方法的各项效能指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可用于川芎嗪制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川芎嗪 人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乙基纤维素微球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岩 陈岚 +4 位作者 李保国 华泽钊 伍贻文 刘哲鹏 陆伟跃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7,共5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超临界CO2微球制备装置,利用乙基纤维素丙酮混合溶液,制备了粒径偏差较小、表面光滑与球形度较好的乙基纤维素微球,采用正交试验讨论了温度、压力、溶液质量浓度、CO2流量对微球粒径与粒径分布的影响,分析了进气与进液方... 通过自行设计的超临界CO2微球制备装置,利用乙基纤维素丙酮混合溶液,制备了粒径偏差较小、表面光滑与球形度较好的乙基纤维素微球,采用正交试验讨论了温度、压力、溶液质量浓度、CO2流量对微球粒径与粒径分布的影响,分析了进气与进液方式对试验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变工艺参数,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控微球大小,所制微球平均粒径为0.2—2.6μm,粒径偏差为0.07—0.85μm;溶液质量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的汽液接触方式也将影响微球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 乙基纤维素 微球 药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妇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菊红 王志伟 +1 位作者 金吉琴 戎大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建立HPLC测定益妇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LLIMAC18(5 μ ,Φ4.6mm× 2 5 0mm)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 水 (15 :85 ) (V/V) ,检测波长 2 30nm。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0 798μg~ 0 .7980 μg(γ =0 .9998,n... 目的 :建立HPLC测定益妇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LLIMAC18(5 μ ,Φ4.6mm× 2 5 0mm)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 水 (15 :85 ) (V/V) ,检测波长 2 30nm。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0 798μg~ 0 .7980 μg(γ =0 .9998,n =6 )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0 0 % ,RSD =2 .17% (n =5 )。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可用于该制剂中主要成分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妇胶囊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 HPLC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揉环跳穴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中枢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征宇 俞仲毅 +4 位作者 金勇 张进 李玉成 刘骁 杨香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探索按揉环跳穴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中枢镇痛机理。方法:采用热测痛法观察按揉环跳穴对坐骨神经结扎所致的神经痛大鼠其疼痛耐受值(s)的变化情况;并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以痛为腧"推拿法对神经痛大鼠中枢某些... 目的:探索按揉环跳穴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中枢镇痛机理。方法:采用热测痛法观察按揉环跳穴对坐骨神经结扎所致的神经痛大鼠其疼痛耐受值(s)的变化情况;并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以痛为腧"推拿法对神经痛大鼠中枢某些核团的β-内啡肽的变化。结果:在大鼠环跳穴(坐骨神经结扎处)进行按揉后可即刻显著增加其疼痛耐受值,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推拿次数的增加,治疗组大鼠疼痛耐受值也逐渐增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推拿治疗1周和推拿治疗2周组杏仁核β-内啡肽样免疫阳性反应强度明显强于相应的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导水管周围灰质(PAG)β-内啡肽样免疫阳性反应强度仅在治疗2周组强于相应的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以痛为腧"推拿方法治疗神经痛大鼠具有较明显的即刻和累积的镇痛作用;推拿治疗神经痛的中枢机制与杏仁核的相关性比与PAG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神经痛 中枢核团 Β-内啡肽 镇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与自发性db/db小鼠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芳 杨华 +1 位作者 周文江 周晓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4-59,74,I0006,共8页
目的建立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将其与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db/db进行比较分析。客观评价两种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为糖尿病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4周,腹腔连续3次注射STZ,建立... 目的建立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将其与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db/db进行比较分析。客观评价两种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为糖尿病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4周,腹腔连续3次注射STZ,建立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感染后4周,大体肉眼观察小鼠的肝脏、肾脏,测定糖耐量,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TNF-α、IL-17、IL-10表达量,将其与同龄的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db/d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肉眼观察发现,两组模型小鼠的肝脏、肾脏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差异。糖耐量分析中,两组模型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耐糖功能低下,两组模型小鼠间血糖值无统计学差异。血液生化指标中,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两组模型小鼠GLU、CHOL、LDLC明显升高(P<0.05);两组模型小鼠相互比较,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较高(P<0.05)。免疫指标比较显示:除IL-2外,两组模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升高(P<0.05),而db/db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较诱发性糖尿病小鼠高,其中IL-6、IFN-γ、TNF-α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均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糖尿病患者症状,但由于糖尿病产生的原因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相关数据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诱发性小鼠模型 DB/DB小鼠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和柴胡—黄芩含药血清对CCl_4损伤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明瑜 谢鸣 +1 位作者 伊丽萦 张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8-703,共6页
目的 建立CCl4肝细胞损伤模型 ,考察小柴胡汤及柴胡—黄芩配方含药血清对CCl4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小柴胡汤及柴胡—黄芩配方的大鼠含药血清 ,体外10mol·L-1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 ,观察体积分数为 0 1的含药血清... 目的 建立CCl4肝细胞损伤模型 ,考察小柴胡汤及柴胡—黄芩配方含药血清对CCl4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小柴胡汤及柴胡—黄芩配方的大鼠含药血清 ,体外10mol·L-1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 ,观察体积分数为 0 1的含药血清对损伤肝细胞增殖率、GPT、细胞形态学以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肝细胞增殖率降低 (P <0 0 1)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PT含量升高 (P <0 0 1) ;与模型组比较 ,小柴胡汤及柴胡—黄芩配方组的肝细胞增殖率提高 (P <0 0 1)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PT含量降低 (P <0 0 1)。倒置显微镜和Giemsa染色观察到模型组肝细胞存在着明显的坏死和凋亡 ,小柴胡汤及柴胡—黄芩配方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 ,CCL4模型组细胞凋亡增高 (P <0 0 1) ;与模型组比较 ,柴芩组和小柴胡汤全方组的细胞凋亡率降低 (P <0 0 1)。结论 小柴胡汤及柴胡—黄芩配方含药血清对体外CCl4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CCl4引起的肝损伤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凋亡和坏死 ,小柴胡汤及柴胡 -黄芩配方可能具有抗CCl4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 CCL4 肝细胞损伤 凋亡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产地北柴胡中的柴胡皂苷a、c、d 被引量:22
20
作者 林东昊 茅仁刚 +2 位作者 王智华 洪筱坤 潘胜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 :建立一个RP HPLC方法 ,对国内 2 0个不同产地北柴胡样品中的柴胡皂苷a、c、d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以ODSC1 8色谱柱、乙腈 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1 0nm。结果 :柴胡皂苷a、c、d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ssa=2 .0 377... 目的 :建立一个RP HPLC方法 ,对国内 2 0个不同产地北柴胡样品中的柴胡皂苷a、c、d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以ODSC1 8色谱柱、乙腈 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1 0nm。结果 :柴胡皂苷a、c、d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ssa=2 .0 377× 1 0 5+1 .1 555× 1 0 6 Xssa(r =0 .9999)、Yssc=4.7644× 1 0 5+9.4346× 1 0 5Xssc(r =0 .9992 )、Yssd=3 .40 31× 1 0 5+1 .352 2× 1 0 6 Xssd(r=0 .9992 )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3 .2± 3 .5) %、(95 .9± 1 .7) %、(95 .6± 3 .3) % (n =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柴胡皂苷a、c、d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 ,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柴胡皂苷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