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致命肺渗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防治策略:兼论血透的应用与依据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思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2-567,共6页
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造成2872人死亡(截至2020年2月28日),并且有超过8000名患者仍处于严重状况。该病毒和由该病毒引起的医疗状况被分别命名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造成2872人死亡(截至2020年2月28日),并且有超过8000名患者仍处于严重状况。该病毒和由该病毒引起的医疗状况被分别命名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和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了抗病毒、对症和功能支持性疗法,每天仍有大量患者死于该病毒感染。SARS-CoV-2主要通过2型肺泡上皮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首先感染肺,其最常见的致命并发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水肿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导硫化氢生理/病理学效应的靶分子及其分子开关调节的原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薛文龙 蔡文杰 +3 位作者 陶蓓蓓 王铭洁 李杏辉 朱依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共10页
硫化氢(H_2S)作为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提供了帮助。H_2S在人体各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 硫化氢(H_2S)作为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提供了帮助。H_2S在人体各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疾病、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作为疾病治疗药物的潜能。对于H_2S作用于靶分子机制的阐述深化了小分子物质调控大分子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对多种疾病进行干预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人体系统 分子开关 原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不足与优化建议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晨阳 王新红 支秀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12期1589-1592,共4页
医学伦理学课程对提升医学生医德修养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的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同时上课人数过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以及从事医学伦理学专门研究师资较... 医学伦理学课程对提升医学生医德修养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的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同时上课人数过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以及从事医学伦理学专门研究师资较少等。需采取措施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提高医学伦理学教学质量,如增加伦理学经典著作阅读、引入翻转课堂及增加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教学 翻转课堂 经典阅读 第二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0连环蛋白在血管发育和内皮屏障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薛茜 毛祎文 王铭洁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2-580,共9页
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是犰狳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作为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核心稳定因子,p120ctn在血管发育的全过程中具有多重作用。从新生血管的形成到后续血管完整性的... 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是犰狳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作为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核心稳定因子,p120ctn在血管发育的全过程中具有多重作用。从新生血管的形成到后续血管完整性的维持,p120ctn的存在不可或缺。p120ctn参与调控脊椎动物胚胎血管的正常发育,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同时,p120ctn也有助于黏附连接的维持与重塑,并能够通过改变细胞形态来调节黏附力。本文从血管生成和内皮屏障功能两方面,对p120ct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0连环蛋白(p120ctn)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 血管生成 内皮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蛋白加速肾小管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丹 张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60,F0003,共5页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及其进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然而,持续性的蛋白尿不仅是判断肾脏损伤的标志,同时也是加速肾脏损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尿蛋白可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肾小管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肾损害,其机制包括激...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及其进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然而,持续性的蛋白尿不仅是判断肾脏损伤的标志,同时也是加速肾脏损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尿蛋白可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肾小管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肾损害,其机制包括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吞受体、活化补体、上调趋化因子、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本文综述了尿蛋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发生机制的近期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蛋白 肾小管 慢性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Bach1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俊许 蒋丽 +3 位作者 魏香香 牛琮 陈思锋 孟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95-2200,共6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Bach1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细胞转染技术下调内皮细胞Bach1表达;用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内皮细胞体外血管新生的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Bach1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细胞转染技术下调内皮细胞Bach1表达;用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内皮细胞体外血管新生的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法检测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转染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VEGF基因的转录活性。结果:下调内皮细胞Bach1表达明显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对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抑制Bach1表达促进内皮细胞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VEGF转录活性及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抑制转录因子Bach1表达可增加内皮细胞HO-1和VEGF的表达,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提示Bach1是负性调控血管新生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Bach1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红素氧合酶1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LT2B1影响小鼠Hepa1-6肝癌细胞的HIF-1α,糖酵解及血管新生
7
作者 杨晓明 李晓波 殷莲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3-660,共8页
目的研究羟基类固醇硫酸基转移酶SULT2B1对小鼠Hepa1-6肝癌细胞HIF-1α、糖酵解及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SULT2B1过表达及干扰载体感染Hepa1-6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干扰SULT... 目的研究羟基类固醇硫酸基转移酶SULT2B1对小鼠Hepa1-6肝癌细胞HIF-1α、糖酵解及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SULT2B1过表达及干扰载体感染Hepa1-6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干扰SULT2B1对HIF-1α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检测糖酵解相关基因HK-Ⅱ和LDH的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干扰SULT2B1的肿瘤条件培养基(tumor conditioned medium,TCM)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检测VEGF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Hepa1-6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裸鼠瘤组织中CD34的表达水平。结果过表达/干扰SULT2B1可分别上调/下调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且干扰SULT2B1可使HK-Ⅱ和LDH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过表达发生相反的变化(P<0.05)。干扰SULT2B1的TCM可抑制bEnd.3细胞的增殖能力,并降低VEGF的mRNA表达水平(P<0.05)。同时,干扰SULT2B1可降低Hepa1-6细胞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并降低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P<0.05)。结论干扰SULT2B1可抑制Hepa1-6细胞的糖酵解及血管新生能力,其作用主要与下调HIF-1α、HK-Ⅱ、LDH及V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羟基类固醇硫酸基转移酶SULT2B1 HIF-1Α 糖酵解 血管新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衰老的乙酰化调控机制
8
作者 蔡文杰 王铭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48-1351,共4页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对基本生命现象进行广泛调节,如心血管稳态和肿瘤发生。探索乙酰化修饰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异常表现,已成为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血管衰老与老年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内皮细胞衰老...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对基本生命现象进行广泛调节,如心血管稳态和肿瘤发生。探索乙酰化修饰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异常表现,已成为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血管衰老与老年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内皮细胞衰老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该文综述了血管衰老的乙酰化调节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做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 衰老 内皮细胞 硫化氢 血管新生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73对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佳音 简蓉蓉 +1 位作者 许雅丽 周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0-306,共7页
目的探讨CD7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IL-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表达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 目的探讨CD7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IL-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表达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umbilical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HUASMC),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细胞中CD73的表达,以未转染组和阴性转染组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细胞表达及分泌MCP-1和IL-8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表达MMP-1的情况。利用划痕实验观察CD73干扰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培养原代HUASMC,并且CD73siRNA转染可显著降低细胞内CD73表达水平。干扰HUASMC的CD73表达后,细胞表达和分泌MCP-1及IL-8的能力升高,细胞内MMP-1的表达升高,而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结论干扰CD73表达可以使HUASMC的MCP-1、IL-8及MMP-1表达升高;干扰CD73表达可降低HUASMC的迁移,提示CD73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3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老化机制与硫化氢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翠兰 王铭洁 +1 位作者 金胜 朱依纯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52,共4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衰老及其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血管老化包括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机体衰老的一部分。目前科学家对血管老化机制的研究甚少,本文将从血管老化的分子机制和硫化氢...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衰老及其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血管老化包括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机体衰老的一部分。目前科学家对血管老化机制的研究甚少,本文将从血管老化的分子机制和硫化氢的保护作用两个方面入手,综述了血管老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老化 硫化氢 端粒 非酶糖基化 氧化应激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代谢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智 孙计萍 +1 位作者 周继 朱依纯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2-648,共7页
目的探讨给予外源性硫化氢(H2S)对肥胖小鼠脂肪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正常对照组(n=10):给予正常小鼠饲料喂养;模型组(n=10):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饮食致胖(diet-induced obesity,DIO)模型;... 目的探讨给予外源性硫化氢(H2S)对肥胖小鼠脂肪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正常对照组(n=10):给予正常小鼠饲料喂养;模型组(n=10):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饮食致胖(diet-induced obesity,DIO)模型;治疗组(n=15):同样建立成DIO小鼠并随机分3小组,分别给予25、50和100μmol·kg-1·d-1 NaHS治疗6周,期间继续给予高脂饲料。给药期间动态监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治疗期满处死小鼠,检测附睾脂肪以及肾周脂肪重量,用自动生化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和抵抗素(resistin)脂肪因子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IO模型组小鼠造模成功,体质量、附睾脂肪重量与肾周脂肪重量均有明显升高,但小鼠血清中的NEFA和resistin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各组小鼠附睾脂肪重量与肾周脂肪重量均有明显的回落(P<0.05),血清中的NEFA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resisti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H2S可以显著缓解DIO小鼠脂肪的堆积,降低治疗组血清中NEFA的水平,但对resistin脂肪因子无明显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饮食致胖 游离脂肪酸 抵抗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Clock对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冉 杨羊 +3 位作者 徐晨 陆超 孙宁 钱睿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12,共8页
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Clock对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非定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将Teto-FUW-OSKM、M2rtTA、PsPAX2和PMD2.G4种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 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Clock对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非定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将Teto-FUW-OSKM、M2rtTA、PsPAX2和PMD2.G4种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MEF)获得小鼠iPSC,并通过检测多能性基因表达及其体外分化能力对小鼠iPSC进行鉴定;通过RT-PCR检测小鼠iPSC在非定向分化和拟胚体形成过程中生物钟基因的表达,以及生物钟基因Clock下调后,与野生型细胞相比小鼠iPSC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和形态学改变。结果通过慢病毒感染MEF的方式获得了小鼠iPSC;小鼠iPSC在非定向分化过程中,生物钟基因Clock、Per2、Rev-erbα表达升高;生物钟基因Clock下调后,小鼠iPSC分化能力下降,多能性基因Sox2、Oct4、Klf4表达升高。结论生物钟基因Clock对小鼠iPSC的非定向分化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非定向分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卵圆细胞的起源、标志物、调控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正洋 李晓波 殷莲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3-216,230,共5页
肝脏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糖和脂质代谢,血浆蛋白的合成和对内外源性毒物的解毒作用等。目前肝脏的慢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肝脏依靠肝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分化两大途径参与肝损伤的修复。然而,我们对... 肝脏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糖和脂质代谢,血浆蛋白的合成和对内外源性毒物的解毒作用等。目前肝脏的慢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肝脏依靠肝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分化两大途径参与肝损伤的修复。然而,我们对肝卵圆细胞的起源、特异性标志物、信号通路的调控等方面依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一些研究通过运用新的分离技术和基因系谱追踪技术对肝卵圆细胞的起源和生物学功能有新的发现。本文较详尽地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卵圆细胞 肝损伤 标志物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H_2S抑制angiotensin Ⅱ引起的神经元活性氧水平的升高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冬青 刘小妮 +5 位作者 徐海艳 陶然 黄莺 金惠铭 王睿 卢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7-841,共5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2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引起的延髓神经元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首先培养原代延髓神经元;免疫荧光双标法鉴定神经元及内源性H2S生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在神经元的表达;同时或单...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2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引起的延髓神经元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首先培养原代延髓神经元;免疫荧光双标法鉴定神经元及内源性H2S生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在神经元的表达;同时或单独给予Ang Ⅱ(1μmol/L)和丁酸钠(NaBu,一种CBS激动剂;100μmol/L、250μmol/L和500μmol/L),二氢乙啶荧光探针法测定ROS水平;采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试剂盒观察总SOD的活性;real-time PCR观察CBS mRNA的表达。结果:(1)原代培养的90%以上的细胞为神经元,Ang Ⅱ(1μmol/L)升高延髓神经元ROS水平;(2)Ang Ⅱ抑制神经元总SOD的活性;(3)荧光双标显示CBS在延髓神经元有表达,Ang Ⅱ可降低CBS mRNA的表达;(4)NaBu(250μmol/L和500μmol/L)显著抑制Ang Ⅱ引起的ROS水平的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效应。而NaBu单独对延髓神经元ROS水平作用不明显。结论:Ang Ⅱ引起的延髓神经元ROS水平升高至少部分是通过降低总SOD的活性和CBS 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而内源性H2S可能通过相反的作用抑制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硫化氢 神经元 血管紧张素Ⅱ 活性氧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效记录成骨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伟 祁小燕 张雪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记录成骨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此方法使玻璃电极与细胞内液保持电化学连续性,使细胞内环境保持稳定,改善常规全细胞膜片钳破膜造成的破膜难和封接不稳,以及常规全细胞膜片钳破膜后造成的封接不...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记录成骨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此方法使玻璃电极与细胞内液保持电化学连续性,使细胞内环境保持稳定,改善常规全细胞膜片钳破膜造成的破膜难和封接不稳,以及常规全细胞膜片钳破膜后造成的封接不稳。方法:以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β-七叶素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骨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结果:采用这种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能有效记录到成骨细胞上L型钙通道电流。结论:穿孔膜片钳技术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记录全细胞电流的实验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疾病中成骨细胞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细胞 L型钙通道电流 穿孔全细胞膜片钳 β-七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Bach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孟萍 郭阶雨 孟丹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0,共5页
转录因子Bach1(BTB-CNC同源体1,BTB and CNC homology 1)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中.Bach1能抑制血红素环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等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参与氧化应激反应.Bach1基因敲除对心肌缺血再灌... 转录因子Bach1(BTB-CNC同源体1,BTB and CNC homology 1)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中.Bach1能抑制血红素环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等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参与氧化应激反应.Bach1基因敲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近期研究发现Bach1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小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主要就Bach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h1 心血管疾病 血管新生 WNT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改变激活软骨细胞介导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兴宇 向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39,共7页
创伤性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与运动医学紧密相关,发病机制复杂、大多难以治愈,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软骨细胞作为关节软骨中唯一的固有细胞,在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程进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 创伤性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与运动医学紧密相关,发病机制复杂、大多难以治愈,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软骨细胞作为关节软骨中唯一的固有细胞,在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程进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关于软骨细胞介导骨关节炎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机制、通路以及潜在治疗靶点的探索上,多方面生物学效应共同作用及促炎和抗炎反应的不平衡可视为PTOA的主要发病机制。本文依据近年来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对力学改变激活软骨细胞介导PTOA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改变 软骨细胞 力传导通路 炎症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肝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思嘉 殷莲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2-265,共4页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直径为30~100 nm,几乎可由所有细胞分泌,含有细胞特异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能把信号分子传递给靶细胞从而改变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对于外泌体在肝癌中作用的研究引起了广...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直径为30~100 nm,几乎可由所有细胞分泌,含有细胞特异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能把信号分子传递给靶细胞从而改变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对于外泌体在肝癌中作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外泌体的内容物可以反映其来源细胞的特性,从而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并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且获取便捷,故有望成为肝癌检测、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外泌体miRNA在肝癌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学效应及外泌体在肝癌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RNA 肝癌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STMN1P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优萍 李录英 周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6-604,共9页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通过lncRNA表达谱芯片筛选发现,微管不稳定蛋白1假基因2(stathmin 1 pseudogene 2,STMN1P2)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但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通过lncRNA表达谱芯片筛选发现,微管不稳定蛋白1假基因2(stathmin 1 pseudogene 2,STMN1P2)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但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探讨lncRNA STMN1P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3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BT-549、MCF-7和人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中验证STMN1P2的表达水平。下调或上调STMN1P2的表达后,进行transwell、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检测,研究STMN1P2的生物学功能。通过RNA pull-down实验结合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挖掘STMN1P2的结合蛋白,探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STMN1P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干扰STMN1P2后,BT-549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0.05);过表达STMN1P2后,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而STMN1P2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影响不明显。RNA pull-down实验结果显示,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U(heterogeneous nuclearribonucleoproteinU,hnRNPU)可能为STMN1P2结合蛋白,且hnRNPU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受STMN1P2调控(P<0.05)。挽救实验结果显示,抑制hnRNPU表达能够逆转STMN1P2的促细胞迁移作用(P<0.05)。结论:STMN1P2可能通过结合hnRNPU发挥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乳腺癌 迁移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Bach1在小鼠胚胎发育时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晓宇 王新红 孟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2-319,共8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Bach1在小鼠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和调控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获取小鼠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转录组数据[来自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GSE92634],使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Bach1在小鼠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和调控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获取小鼠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转录组数据[来自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GSE92634],使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进行分析。利用来自10个小鼠胚胎样品的8933个基因构建17个共表达模块,并对含有Bach1特定模块的共表达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转录因子Bach1被鉴定为重要的时空监管中枢基因,其与Bach1在小鼠胚胎中共表达的基因与胚胎发育、血管发育密切相关,包括Vegfb、Tcf15、Znf622和Fam105b等,提示Bach1可能在小鼠胚胎发育和血管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Bach1与Vegfb基因从胚胎E5.5到E7.5天表达趋势基本一致,用小鼠胚胎发育的另一个转录组数据库(GSE120963)分析发现Bach1与Vegfb基因表达趋势类似。Bach1在人胚胎干细胞Tcf15、Znf622和Fam105b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区具有较高的富集,可能直接调控这些基因的转录。分析与Bach1共表达基因的GO富集发现,Bach1与Wnt信号通路、蛋白修饰和翻译、染色质重塑、DNA损伤反应、细胞周期调节、泛素化修饰等密切相关。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ach1在小鼠胚胎发育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与血管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h1 胚胎 WGCNA 基因表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