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
1
作者 李从文 储以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是以免疫细胞为载体,利用细胞固有的趋化作用将治疗药物靶向递送至特定病灶部位,因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组织特异性归巢及易穿过生物屏障等多重优势,已成为药物递送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是以免疫细胞为载体,利用细胞固有的趋化作用将治疗药物靶向递送至特定病灶部位,因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组织特异性归巢及易穿过生物屏障等多重优势,已成为药物递送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论述免疫细胞的载药策略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作为载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主要优缺点,以及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和临床转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纳米药物 药物递送系统 靶向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评价实践 被引量:33
2
作者 陆青 张伟娟 +2 位作者 杨慧 高波 储以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488,491,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深度学习策略。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和调查问卷发布。对象为2014~2015学年和2016~2017学年修读《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学生以及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2016~2017... 目的:探讨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深度学习策略。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和调查问卷发布。对象为2014~2015学年和2016~2017学年修读《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学生以及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2016~2017学年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评,2014~2015学年采用一次性终结性考核。结果:相对于2014~2015学年,2016~2017学年的期末考试试卷平均成绩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期末考试试卷成绩高于85分的学生比例增加,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认可形成性评价促进了深度学习。结论: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有助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深度学习 医学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实践性教学探索 被引量:11
3
作者 陆青 杨慧 +2 位作者 张伟娟 高波 储以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77-1878,共2页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本科生的核心主干课程,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与生物医学、转化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等密切相关. 同时,免疫学又是一门发展快速的生命前沿学科,在高等教育日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21 世纪,医学免...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本科生的核心主干课程,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与生物医学、转化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等密切相关. 同时,免疫学又是一门发展快速的生命前沿学科,在高等教育日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21 世纪,医学免疫学教学应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方能达成我校"医学基础扎实、临床技能规范、职业素质良好的国际通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于研究的学习( Research based learning ,RBL) ,是世界各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1]. 我们在改进实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推进课程基于问题意识的创新力培养;在此基础上面向有创新力且对免疫学有浓厚兴趣的本科生开展学术研究,探索培养"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教学 实践性教学 医学本科生 教育培养 实验教学内容 医学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职业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突触形成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光学成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玮 储以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6-1073,共8页
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IS)是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免疫识别时,多种分子参与、分阶段不断变化的过程,涉及黏附分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分子、细胞骨架蛋白等多分子的聚集或离散.其形成不仅促进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稳定接触,... 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IS)是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免疫识别时,多种分子参与、分阶段不断变化的过程,涉及黏附分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分子、细胞骨架蛋白等多分子的聚集或离散.其形成不仅促进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稳定接触,而且激活T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促进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对IS的研究可以从分子水平解释免疫激活、免疫耐受、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为进一步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寻求疾病防治的靶向分子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光学成像的发展为可视化研究IS形成与T细胞活化的关系提供了有力帮助,为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免疫应答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突触(IS) T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应答 光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SHA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敏 骆菲菲 +4 位作者 黄恩宇 张丹 钱静 吴晓凤 储以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mannose sensitive hemagglutinin,PA-MSHA)处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后对其功能及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效应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骨髓来源的DC,观察PA-MSH...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mannose sensitive hemagglutinin,PA-MSHA)处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后对其功能及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效应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骨髓来源的DC,观察PA-MSHA体外处理后对DC表面分子、吞噬功能及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 PA-MSHA处理的DC其表面分子CD40、I-E表达显著上升,吞噬功能显著下降,由DC诱导的活化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A-MSHA能有效促进DC成熟并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A-MSHA) 树突状细胞(DC) 吞噬功能 T细胞杀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增强小鼠肾癌免疫治疗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骁轶 蔡佳荣 +1 位作者 储以微 王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联合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小鼠肾癌免疫治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Renca细胞建立Babl/c小鼠异位肾癌模型,共28只,随机等分成4组,不同组别予以不同给药,分别为IL-2组、N...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联合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小鼠肾癌免疫治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Renca细胞建立Babl/c小鼠异位肾癌模型,共28只,随机等分成4组,不同组别予以不同给药,分别为IL-2组、NS-398(一种COX-2抑制剂)组、IL-2+NS-398组和空白对照组。在第14天、28天提取各组荷瘤小鼠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变化;切取荷瘤小鼠瘤体及脾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脾脏和肿瘤局部Treg的变化。结果小鼠异位肾癌在不同药物处理后,肿瘤体积出现明显变化,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减小明显,经多组t检验,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OX-2抑制剂能下调荷瘤小鼠外周血、肿瘤及脾脏中Treg的表达,且与IL-2联合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 COX-2抑制剂联合IL-2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异位肾癌的发展,说明Treg的下调是抑制肾癌生长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COX-2抑制剂 免疫治疗 调节性T细胞(Treg)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酶SHIP-1对T细胞分化、稳态和免疫应答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妍 陆芸 +1 位作者 刘光伟 汉丽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2-415,426,共5页
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调控者,对其发育、分化及稳态的调节一直是免疫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含有SH2结构的5'肌醇磷酸酶-1(SH2-containing inositol phosphatase-1,SHIP-1)能够水解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fidylinositol ... 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调控者,对其发育、分化及稳态的调节一直是免疫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含有SH2结构的5'肌醇磷酸酶-1(SH2-containing inositol phosphatase-1,SHIP-1)能够水解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fidylinositol 3-kinase,Pb3K)信号途径中的关键物质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phosphate,PIP_3),从而参与T细胞免疫应答。SHIP-1对T细胞发育、分化及免疫稳态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就SHIP-1对T细胞的分化和稳态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P-1 T细胞发育、分化 免疫稳态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储以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492,共8页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及其独特的组织器官区域免疫特性,对脑组织免疫微环境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聚焦于生理与病理状态下脑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改变,通过对脑胶质瘤局部...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及其独特的组织器官区域免疫特性,对脑组织免疫微环境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聚焦于生理与病理状态下脑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改变,通过对脑胶质瘤局部的各类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作用及机制的介绍,阐明脑胶质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抑制效应促进了肿瘤的生长;通过对脑胶质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和干预,期望改善或逆转上述负性作用,为脑胶质瘤的免疫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微环境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的脂肪酸代谢与肿瘤免疫 被引量:5
9
作者 武多娇 储以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5-1050,共6页
免疫细胞代谢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解析关键代谢途径对于免疫细胞发育、增殖和功能的影响。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聚焦肿瘤中脂肪酸代谢和免疫细胞功能相关的最新进展,阐述脂肪酸代谢通路中代谢物变化是... 免疫细胞代谢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解析关键代谢途径对于免疫细胞发育、增殖和功能的影响。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聚焦肿瘤中脂肪酸代谢和免疫细胞功能相关的最新进展,阐述脂肪酸代谢通路中代谢物变化是如何在肿瘤微环境中精准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解析肿瘤中免疫细胞功能的代谢调节机制,为肿瘤的免疫学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代谢 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诱导骨髓来源抑制细胞对同种异系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炯博 邵琨 +4 位作者 王筱 刘光伟 徐达 周佩军 王祥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4-810,共7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诱导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在同种异系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的表达及免疫负调节作用。方法以雌性BALB/c小鼠皮肤为供体,雄性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系小鼠尾—背皮肤移植模型(n=40)。受体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诱导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在同种异系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的表达及免疫负调节作用。方法以雌性BALB/c小鼠皮肤为供体,雄性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系小鼠尾—背皮肤移植模型(n=40)。受体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0),实验组每日地塞米松磷酸盐溶液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小鼠移植皮肤排斥反应情况,确定移植皮肤排斥时间;术后第7日切取小鼠移植皮肤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第9日处死部分小鼠,获取脾脏及移植皮肤引流淋巴结,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实验组小鼠移植皮肤的中位生存期为(24±3.062)d,显著长于对照组小鼠的(9±0.816)d(P<0.05)。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皮肤的排斥反应显著减轻。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脾脏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D11b+GR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下调(P<0.05)、白介素-10(IL-10)表达上调(P<0.05),并伴有趋化因子受体CXCR2和黏附分子CD44、CD62L表达增加(P<0.05);在引流淋巴结,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D11b+GR1+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CD4+T细胞比例及γ干扰素(IFN-γ)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诱导产生MDSCs,使其向移植物局部迁移并作用于CD4+T细胞,抑制其功能,从而达到减轻移植物排斥反应及延长移植物生存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抑制细胞 地塞米松 皮肤移植 免疫调节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B细胞与肿瘤免疫逃逸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志强 刘荣花 储以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3-681,共9页
近年来,调节性B细胞(Breg)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备受瞩目,多种实体肿瘤中均发现其大量浸润,直接或间接影响抗肿瘤免疫功能,发挥免疫调节效应。然而肿瘤浸润Breg的表型特征及其复杂的功能和机制尚有待系统解析。在此,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 近年来,调节性B细胞(Breg)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备受瞩目,多种实体肿瘤中均发现其大量浸润,直接或间接影响抗肿瘤免疫功能,发挥免疫调节效应。然而肿瘤浸润Breg的表型特征及其复杂的功能和机制尚有待系统解析。在此,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对肿瘤浸润Breg的表型、作用模式、驱动因素及临床相关性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B细胞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浸润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1/2信号促CD8^+T细胞功能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骆菲菲 郑秀娟 +1 位作者 张丹 储以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Toll受体1/2(Toll like receptor1/2,TLR1/2)信号对荷瘤小鼠来源的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3LL建立小鼠肺癌荷瘤模型,MACS分选小鼠脾CD8^+T细胞;体外经PBS或TLR1/2激动剂BLP刺激后,Rea... 目的:探讨Toll受体1/2(Toll like receptor1/2,TLR1/2)信号对荷瘤小鼠来源的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3LL建立小鼠肺癌荷瘤模型,MACS分选小鼠脾CD8^+T细胞;体外经PBS或TLR1/2激动剂BLP刺激后,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CD8^+T细胞的TLR分子表达;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经PBS或BLP刺激后的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增殖的能力,并用关键信号分子抑制剂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TLR1/2激动剂BLP不但有效上调荷瘤机体CD8^+T细胞TLR1和TLR2分子的基因水平[TLR1:(0.353±0.015)vs(0.101±0.017),P<0.01;TLR2:(0.232±0.031)vs(0.080±0.004),P<0.05]及蛋白水平(P<0.05),而且显著促进CD8^+T细胞分泌功能性细胞因子[IFN-γ:(2 375±305)vs(850±50),P<0.05;IL-2:(1 600±200)vs(350±50),P<0.05]和增殖的能力(P<0.05),这一效应依赖于NF-KB和P38通路。结论:TLR1/2信号直接作用于荷瘤小鼠的CD8^+T细胞并促进其功能,该研究既丰富了TLR的作用范围,也为基于TLR激动剂的肿瘤生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1/2信号 细菌脂蛋白 CD8+T细胞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抑制剂联合舒尼替尼增强对荷瘤小鼠肾癌抑制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奇 胡骁轶 +2 位作者 王国民 郭剑明 储以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7-533,共7页
目的通过COX-2抑制剂与舒尼替尼联合用药,观察其对荷RenCa肾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外周血、脾脏、淋巴结的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影响。... 目的通过COX-2抑制剂与舒尼替尼联合用药,观察其对荷RenCa肾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外周血、脾脏、淋巴结的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影响。方法建立BALB/c小鼠RenCa肾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模型动物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舒尼替尼治疗组、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治疗组、舒尼替尼+COX-2抑制剂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按时给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中Treg、MDSC数目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选MDSC,提取蛋白质,Western blot检测STAT-3水平。结果联合用药组相较于对照组,脾脏MDSC数目明显降低(1.22%±0.15%vs.9.34%±0.58%,P<0.01),外周血MDSC数目明显降低(12.7%±0.85%vs.23.0%±1.68%,P<0.01),脾脏Treg明显降低(11.3%±1.69%vs.22.4%±2.31%,P<0.01),外周血Treg明显降低(3.30%±0.64%vs.11.9%±1.53%,P<0.01)。经流式细胞术分选后的脾脏MDSC中,联合用药组较单用药组STAT-3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COX-2抑制剂与舒尼替尼联合用药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抗肿瘤作用优于任何单独用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免疫抑制细胞,调节机体肿瘤免疫环境,从而增强分子靶向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 肾细胞癌 环氧合酶-2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缺血预适应(IPC)联合半乳糖凝集素-9通过上调调节性T细胞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冰莹 方艺 +4 位作者 焦晓燕 刘春凤 储以微 邹建洲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1-719,共9页
目的研究晚期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联合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75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5组。(1)IR组:d... 目的研究晚期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联合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75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5组。(1)IR组:d1仅分离两侧肾蒂,不进行预缺血,d5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min。(2)IPC-IR组:d1夹闭两侧肾蒂造成18min预缺血,d2~d5每天PBS皮下注射,d5给药后立即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min。(3)IPC-Gal9-IR组:d1夹闭两侧肾蒂造成18min预缺血,d2~d5每天给予Gal-9 5μg皮下注射,并于d5给药后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min。(4)IPC-Gal9-PC61-IR组:d1夹闭两侧肾蒂造成18min预缺血,d2~d5每天给予Gal-9 5μg皮下注射,d3和d5分别给予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特异性拮抗剂PC61腹腔注射200μg,并在d5给药后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min。(5)sham-sham组:不进行预适应,不给药,不给予IR损伤。以上5组于IR或第2次sham术后24h、72h和7天取样评价肾功能,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外周血、脾脏和肾脏中Treg的表达量和肾脏固有免疫系统反应程度及炎性因子的分泌。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及72h小鼠血肌酐IPC-IR组显著低于IR组(P〈0.01),同时IPC-Gal9-IR组显著低于IPC-IR组(P〈0.05),而给予Treg特异性拮抗剂的IPC-Gal9-PC61-IR组与I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24h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IPC-IR组显著低于IR组(P〈0.05),同时IPC-Gal9-IR组显著低于IPC-IR组(P〈0.05)。IPC-Gal9-IR组肾脏局部中心粒细胞浸润减轻(P〈0.05)且CD4+T细胞分泌的IFN-γ减少(P〈0.05)。IPCGal9-IR组外周血、脾脏和肾脏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IR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晚期IPC联合Gal-9干预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缺血预适应,可能与系统上调Treg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IPC) 急性肾损伤(AKI) 调节性T细胞(Treg) 半乳糖凝集素-9(Gal-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中CD19^+ CD5^+ CD1d^(hi) B细胞的表达及抑炎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汪路曼 钱静 +2 位作者 刘小明 常丽君 储以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CD19+CD5+CD1dhiB细胞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 sodium,DSS)诱导的C57BL/6小鼠肠炎模型中的表达及抑炎作用。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n=200),获取疾病不同阶段的脾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CD5+CD1dhiB细胞... 目的探讨CD19+CD5+CD1dhiB细胞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 sodium,DSS)诱导的C57BL/6小鼠肠炎模型中的表达及抑炎作用。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n=200),获取疾病不同阶段的脾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CD5+CD1dhiB细胞的比例变化;体内转输该群细胞至疾病小鼠,观察小鼠肠炎临床评分以及肠道局部炎性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在小鼠肠炎的急性期(第0~10天),CD19+CD5+CD1dhiB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在肠炎消退期(第12天),其比例恢复到正常水平;转输疾病急性期(第8天)的CD19+CD5+CD1dhiB细胞可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缓解病程;ELISA检测提示转输急性期的该群细胞可显著抑制肠道局部促炎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6的分泌。结论 DSS诱导的小鼠肠炎中CD19+CD5+CD1dhiB细胞比例随病程发生改变,并可通过抑制肠道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缓解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CD5+CD1dhiB细胞 肠炎 炎性细胞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