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医院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高键 张建伟 +1 位作者 林冰 姜立经 《中国健康教育》 2003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务人员当前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 ,并为在医院内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营养健康教育探讨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中山医院 1 0个部门中的 41 1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务人员当前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 ,并为在医院内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营养健康教育探讨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中山医院 1 0个部门中的 41 1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1 1名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水平答题平均得分为 1 8 5± 2 9分。职称和职务是影响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水平的主要的因素。医务人员希望获得营养知识 ,愿意接受的方式是印发健康教育小册子 ( 82 1 % )、通过学习班、讲座 ( 61 2 % )、个别咨询 ( 5 0 1 % )。医务人员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行为好于一般人群 ,但还存在很多不良饮食习惯。结论 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水平较高 ,态度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医院 医务人员 营养 知识 态度 行为 健康教育 职称 职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评审“围评价期”的护理管理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慧珠 李静 +2 位作者 徐筱萍 钱培芬 高秋韵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9期62-64,70,共4页
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2009年11月卫生部发布了《医院评价标准... 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2009年11月卫生部发布了《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表明了我国医院新一轮评价工作即将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评审 围评价期 护理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的经验性抗菌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礼贤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2期80-81,共2页
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的病原菌大多是高度耐药或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抗菌治疗的策略和技巧显著影响其预后。就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最初经验性抗菌治疗的“猛击”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重症 药物疗法 治疗 抗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器治疗重度痔(60例报告) 被引量:74
4
作者 姚礼庆 唐竞 +3 位作者 戈少云 孙益红 刘厚宝 张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68-269,共2页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环状切除 (PPH)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 方法 经肛门镜下采用 33mm吻合器切除重度内痔患者 6 0例 ,分析经PPH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9分钟 ,术后平均住院 2 5天 ,8例 (13 3% )术后第 1~ 7天有便...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环状切除 (PPH)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 方法 经肛门镜下采用 33mm吻合器切除重度内痔患者 6 0例 ,分析经PPH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9分钟 ,术后平均住院 2 5天 ,8例 (13 3% )术后第 1~ 7天有便血 ,经保守治疗后好转。 2 4例术后当天无肛门疼痛。随访 1~ 7月效果良好。 结论 PPH治疗重度痔是一种新技术 ,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 重度痔 吻合器痔环状切除术 适应证 肛门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和附加Gln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对短肠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建新 顾岩 +3 位作者 赵淑民 罗宝国 吴肇汉 左焕琛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附加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 4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 ,按 2× 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 (STD组 ,n=1 0 )、附加谷氨酰胺 (Gl...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附加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 4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 ,按 2× 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 (STD组 ,n=1 0 )、附加谷氨酰胺 (Gln组 ,n =1 0 )、附加生长激素 (GH组 ,n =1 0 )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 (GG组 ,n =1 0 ) ,持续 6d。取 8只正常大鼠模拟手术后第 1天处死 ,作为基础对照组 (Control组 ,n =8)。应用图像分析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比观察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DNA倍体分布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结果 单独应用生长激素或附加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DNA含量、S期细胞数及PCNA的表达 ,但两者联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单独使用的效果 (P <0 .0 1 )。结论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附加谷氨酰胺肠外营养能够明显促进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分裂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谷氨酰胺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细胞分裂增殖 肠外营养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探讨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炳辉 陈祖望 +2 位作者 周康荣 丁建国 张永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44-1547,共4页
目的 探讨肾癌MRI动态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对肾癌的MRI检查技术作初步探讨。方法  5 1例肾实质内占位 ,包括肾细胞癌 3 8例 ,少或无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4例 ,复杂囊肿 8例 ,肾嗜酸性细胞瘤 1例 ,均经 1.5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 目的 探讨肾癌MRI动态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对肾癌的MRI检查技术作初步探讨。方法  5 1例肾实质内占位 ,包括肾细胞癌 3 8例 ,少或无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4例 ,复杂囊肿 8例 ,肾嗜酸性细胞瘤 1例 ,均经 1.5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动态增强包括 4个回合的扫描 ,其中皮质期根据注射对比剂开始后的时间分别界定为皮质早期 ( 2 0~3 0s)和皮质晚期 ( 40~ 5 0s)。结果 肾癌以皮质早期相对强化百分比 (CNR) >1和≤ 1分为富血供肾癌和少血供肾癌两组 ,两者动态增强特征不同 ,MRI动态增强有助于正确分析肿瘤的强化特征 ,结合MRI平扫 ,对肾癌的检出和定性有较大价值 (敏感性为 97.4% ,准确性为 90 .2 % ) ,尤其皮质早期能较好反映大多数肾癌 ( 84.2 % )的异常血供特点。结论 高场强MRI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肾癌的检出、定性。大多数肾癌增强皮质早期与实质期结合即能显示肿瘤的异常强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麻醉术中知晓与脑电双频指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葛宁花 薛张纲 蒋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芬太尼 4μg/kg、异丙酚 1 5mg/kg、琥珀胆碱 2mg/kg ,维持用异丙酚 12mg·kg-1·h-1,持续 15分钟后改为 3mg·kg-1·h-1至术毕 ;硫喷妥钠组 (T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咪唑安定 0 0 75~ 0 1mg/k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硫喷妥钠 6mg/kg替换P组的异丙酚 ,其余药相同 ,维持用 6 0 %的N2 O吸入至术毕。两组均在诱导前 15分钟开始在硬膜外导管内注入 0 5 %布比卡因 4ml。术中持续监测BIS和边缘频率 (SEF)。结果 诱导前两组患者的EEG无差异 ;诱导后 15分钟和 30分钟 ,EEG抑制 ,BIS和SEF均降低 ,组间无差异 ;诱导后 6 0分钟和 12 0分钟 ,P组的BIS和SEF比T组低 (P <0 0 5 )。P组 1例术中知晓。结论 联合麻醉中 ,用BIS监测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缺乏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知晓 异丙酚 联合麻醉 B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YMDD变异患者与中医虚实辨证关系初探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玮 王奕 +3 位作者 贺德昌 李莹 邢练军 张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731-732,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服用拉米夫定后HBV -YMDD变异患者中医辨证虚证、实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服用拉米夫定半年以上的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联合基因集团上海博华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迈科锐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检测基因芯片 ,进行HBV ... 目的 :初步探讨服用拉米夫定后HBV -YMDD变异患者中医辨证虚证、实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服用拉米夫定半年以上的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联合基因集团上海博华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迈科锐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检测基因芯片 ,进行HBV -YMDD变异检测。出现HBV -YMDD者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 ,将其分为实证、虚证 ,来探讨HBV -YMDD变异患者中医虚、实辨证的关系。结果 :HBV -YMDD变异患者中实证变异率(38/ 4 8)明显高于虚证 (10 / 4 8)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 -YMDD变异与虚、实辨证之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YMDD变异 中医辨证 虚证 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浅表血管瘤的彩超诊断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备建 毛枫 +1 位作者 季正标 王文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99-1001,共3页
目的 探讨周围浅表血管瘤的彩超表现。方法  2 4例周围浅表血管瘤行彩超检查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1 9例血管瘤 (占 79% )表现为低回声区或低回声光团 ,其回声特点取决于“管壁 /管腔”比。 5例血管瘤累及周围肌肉或... 目的 探讨周围浅表血管瘤的彩超表现。方法  2 4例周围浅表血管瘤行彩超检查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1 9例血管瘤 (占 79% )表现为低回声区或低回声光团 ,其回声特点取决于“管壁 /管腔”比。 5例血管瘤累及周围肌肉或肌腱。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肿瘤彩色血流分布的情况为 :中央型 1 3例 ,穿透型 8例 ,周边型 2例 ,无血流 1例。频谱多普勒检查 ,血流呈静脉型 6例 ,动脉型 7例 ,动静脉型 1 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后神经穿桡管远端处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向阳 陈峥嵘 +2 位作者 王克强 周泰仁 曹德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 :了解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的卡压位置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2倍放大镜下解剖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 :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恒定地分尺侧支和桡侧支 ;旋后肌远侧缘和拇短... 目的 :了解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的卡压位置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2倍放大镜下解剖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 :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恒定地分尺侧支和桡侧支 ;旋后肌远侧缘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可能是致卡压的解剖结构 ,前臂伸肌群的活动可诱发上述结构卡压骨间后神经。结论 :在桡管远端同样存在卡压骨间后神经的解剖结构 ,必要时应手术探查、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神经 旋后肌 卡压机制 解剖学 肘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CT及MRI表现 被引量:25
11
作者 彭卫军 周康荣 +1 位作者 张蓓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描述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和MRI增强表现特点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自 1984年 1月~2 0 0 0年 5月间 ,4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病例接受CT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41岁。结果... 目的 :描述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和MRI增强表现特点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自 1984年 1月~2 0 0 0年 5月间 ,4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病例接受CT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41岁。结果 :4个病例中 2例病灶位于肠系膜 ,2例位于腹膜后区 ,局限型 3例 ,弥漫型 1例。采用动态增强和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 ,病灶在动脉期或在动态增强早期明显强化 ,所有的病灶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MRIT1WI 1例表现为低信号 ,1例为中等信号 ,T2 WI均呈高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方式与CT一致。结论 :系膜或腹膜后区富血供的病变 ,在动脉期明显强化 ,延迟期持续强化 ,CT值接近主动脉密度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淋巴结增生 CT 磁共振成像 巨大淋巴结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脂肪对比剂胃螺旋CT仿真内镜和三维成像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卫军 吴东 +2 位作者 周康荣 陈惠明 陈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 探讨脂肪密度对比剂胃螺旋CT三维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 4例受检者分 4组服用不同密度的口服脂肪对比剂 ,观察三维成像的图像质量 ,病变检出率 ,病人对脂肪对比剂的耐受性和对比剂的副作用。结果 脂肪密度对比剂的CT值达 - 140H... 目的 探讨脂肪密度对比剂胃螺旋CT三维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 4例受检者分 4组服用不同密度的口服脂肪对比剂 ,观察三维成像的图像质量 ,病变检出率 ,病人对脂肪对比剂的耐受性和对比剂的副作用。结果 脂肪密度对比剂的CT值达 - 140HU以上 ,CT横断位图像质量良好 ,并可以顺利进行胃肠道三维成像和CT仿真内镜检查。小组病例中 ,CT横断位图像结合三维图像 ,提高病灶检出率和定性准确性。结论 脂肪密度对比剂经过工艺的改进 ,在胃肠道螺旋CT仿真内镜和三维成像方面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内镜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b转归与疾病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飚 姜庆五 +3 位作者 陆嘉良 李旭亮 DMRosenberg 胡德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研究上海市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血清HBeAb转归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随访107例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CHB患者HBeAb阳转、失代偿性肝硬化(DC)、肝癌(HCC)和死亡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CHB病人的HBeAb人年阳转率... 研究上海市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血清HBeAb转归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随访107例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CHB患者HBeAb阳转、失代偿性肝硬化(DC)、肝癌(HCC)和死亡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CHB病人的HBeAb人年阳转率为64.3‰。HBeAb(+)组和HBeAb(-)组的DC、HCC、死亡人年率分别为7.4‰、0‰、4.4‰和20.5‰、13.2‰、30.6‰。两组不发生HCC率和生存率曲线差别均有显著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病人HBeAb阳性组HCC和死亡的人年发生率低于HBeAb阴性组,且HCC和死亡的发生较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B 转归 疾病进展 关系 阳转率 失代偿性肝硬化 肝癌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NK/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东艳 王强 +1 位作者 沈松 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61-463,共3页
报道1例以皮肤为首发症状的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48岁。双下肢、躯干、双上肢陆续出现红色斑丘疹、结节及溃疡4月余,鼻腔发现新生物1月余。皮肤及鼻部组织病理示中、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56(+),LCA(+),UCLH-1(+),L... 报道1例以皮肤为首发症状的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48岁。双下肢、躯干、双上肢陆续出现红色斑丘疹、结节及溃疡4月余,鼻腔发现新生物1月余。皮肤及鼻部组织病理示中、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56(+),LCA(+),UCLH-1(+),L26(-),CD57(-);E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NK/T细胞淋巴瘤 皮损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殷少军 何礼贤 瞿介明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1期24-25,共2页
病毒是仅次于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宿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以及新出现的病毒如汉坦病毒、Ebola病毒感染的增加和积累 ,使呼吸道病毒感染不断增加 ,因此 ,对呼... 病毒是仅次于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宿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以及新出现的病毒如汉坦病毒、Ebola病毒感染的增加和积累 ,使呼吸道病毒感染不断增加 ,因此 ,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感染 药物疗法 抗病毒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cm以上肝癌术后残癌的肝动脉栓塞化疗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正刚 林芷英 +7 位作者 叶胜龙 夏景林 干育红 马曾辰 吴志全 樊嘉 钦伦秀 汤钊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5-777,共3页
目的:了解肝动脉栓塞化疗对直径大于8cm肝癌术后残癌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肝癌切除术后2个月内经超声和动脉造影证实有残癌的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采用COX模型研究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后1、2、3、4年生存率为74.9%... 目的:了解肝动脉栓塞化疗对直径大于8cm肝癌术后残癌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肝癌切除术后2个月内经超声和动脉造影证实有残癌的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采用COX模型研究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后1、2、3、4年生存率为74.9%、44.2%、36.8%、18.4%;肝癌切除术后残癌的TNM分期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P=0.003),而原发癌的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局部切除或肝叶切除)、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次数,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癌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是可行的,术后残癌的分期是影响肝动脉栓塞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大体积肿瘤术后尽早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术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研究及其在肝癌领域的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惠川 汤钊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62-565,共4页
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新生血管形成 ,其过程受到血管形成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双重调节。评价肿瘤血管形成能力可判断预后 ,而抗血管形成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肿瘤血管形成能力的基因调节及寻找新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是今后肿瘤... 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新生血管形成 ,其过程受到血管形成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双重调节。评价肿瘤血管形成能力可判断预后 ,而抗血管形成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肿瘤血管形成能力的基因调节及寻找新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是今后肿瘤治疗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肝癌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 ,多数学者肯定微血管密度是肝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本文还综述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形成 治疗 肝细胞癌 VEGF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星形细胞瘤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辉 周康荣 +5 位作者 刘起旺 杨晓棠 梁力 张锁旺 孙少杰 徐坚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 68例幕上星形细胞瘤 ,术前进行MRI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 ,并测量MR图像上肿瘤大小、坏死、出血、信号均...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 68例幕上星形细胞瘤 ,术前进行MRI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 ,并测量MR图像上肿瘤大小、坏死、出血、信号均匀度、瘤周水肿范围、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及形态。结果 MR图像中 ,星形细胞瘤坏死、出血、信号不均匀 ,水肿及强化程度与MVD密切相关 ,且随肿瘤恶性度增加 ,MVD值增高 (P <0 .0 1)。结论 星形细胞瘤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MRI能间接反映星形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星形细胞瘤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_2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艾志龙 童赛雄 陆维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研究测定大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 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7年 11月— 1999年 3月 ,共 31例大肠癌患者 ,男 14例、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5 6± 11 6岁 ;按有否远处转移分为两组 ,其中同时性远处 (肝、肺等 )转移组15例 ,无远处转移组... 研究测定大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 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7年 11月— 1999年 3月 ,共 31例大肠癌患者 ,男 14例、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5 6± 11 6岁 ;按有否远处转移分为两组 ,其中同时性远处 (肝、肺等 )转移组15例 ,无远处转移组 16例 ,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 ;行根治性切除 16例、姑息性切除 13例 ,剖腹探查 2例。病理诊断DukesB期 13例 ,DukesC期 3例 ,DukesD期 15例。用PGE2 酶免药盒分别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血PGE2 、及术中肿瘤组织和灌流血中的PGE2 。结果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 明显升高 ,外周血PGE2 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DukesD期者显著高于B、C期者。两组肿瘤静脉血PGE2 均高于伴行动脉血 ,其V A值有显著性差异。肿瘤组织的PGE2 含量较正常肠粘膜高 2 8倍。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两周后外周血PGE2 显著下降 ,其中根治性切除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姑息性切除术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外周血PG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前列腺素E2 根治性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促进TPN大鼠小肠代偿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岩 谢建新 +1 位作者 吴肇汉 陈积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218-222,共5页
将20只短肠SD大鼠随机分成单纯TPN组及GIn-FPN组,行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促进TPN短肠大鼠小肠代偿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单纯TPN可造成大鼠小肠粘膜明... 将20只短肠SD大鼠随机分成单纯TPN组及GIn-FPN组,行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促进TPN短肠大鼠小肠代偿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单纯TPN可造成大鼠小肠粘膜明显萎缩,添加Gln的TPN可显著缓解肠粘膜萎缩.其肠粘膜上皮细胞PCNA表达显著增高,凋亡指数下降.Gln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与bcl-2表达上调及bax表达下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氨 全肠外营养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