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9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
1
作者 栾梅健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时,鲁迅、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以全然决绝的姿态抛弃中国传统文学,力倡“全盘西化”;不过,他们对传统文学的批判与排斥只是一场短暂的尝试和交锋。五四运动不久,绝大多数新文学工作者就务实地站到了中... 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时,鲁迅、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以全然决绝的姿态抛弃中国传统文学,力倡“全盘西化”;不过,他们对传统文学的批判与排斥只是一场短暂的尝试和交锋。五四运动不久,绝大多数新文学工作者就务实地站到了中国这片独有的土壤上,重新思考起中国文学的出路与未来。到民间去,到大众中去,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是他们在曲折的道路中得出的经验教训与实践总结。“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幻想着以西方文学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作家数量极少,且以其悲剧性的历史教训宣告了“全盘西化”的彻底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全盘西化”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国情 消解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整理、史论撰述与体系建构三重奏——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黄霖先生中国文论史研究访谈录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霖 李桂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李桂奎(以下简称“李”):先生,今天难得邀请您坐下来专门谈一谈您在“中国文论史”研究方面的治学之道。知您事务繁忙,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在这一领域中研究的大致情况。时至今日,您如何估量“中国文论史”... 李桂奎(以下简称“李”):先生,今天难得邀请您坐下来专门谈一谈您在“中国文论史”研究方面的治学之道。知您事务繁忙,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在这一领域中研究的大致情况。时至今日,您如何估量“中国文论史”研究在您学术生涯中的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史 文献整理 中国 复旦大学 访谈录 教授 重奏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的鲁迅论说
3
作者 王明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昔杓另辟蹊径,将鲁迅对韩国诗人李陆史的影响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范畴,这意味着在全球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互动的学术视域下,鲁迅研究经历了更加多元的跨国比较研究范式转型。本文通过考察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论说,试图呈现其中脉络与存在问题,剖析地缘政治、学术传统与文化认同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期为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论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幻文学的美学表达、思想探索与现实图景--访谈雨果奖得主刘慈欣
4
作者 李浩 刘慈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幻创作,亲身参与、见证了中国科幻文学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对科幻文学的理解和思考对于中国当代科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次访谈主要围绕科幻文学与科... 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幻创作,亲身参与、见证了中国科幻文学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对科幻文学的理解和思考对于中国当代科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次访谈主要围绕科幻文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幻文学的历史传统,中国科幻小说的美学表达、人文关怀、读者接受、产业发展,以及科幻文学研究的有效性等问题展开,目的在于借由刘慈欣对科幻的思考,帮助科幻创作者和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科幻文学这一文类,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科幻文学 科学技术 科幻美学 科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百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图景——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5
作者 陈心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I0006-I0006,共1页
在各类文学史著作汗牛充栋的今天,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非典型的撰述方式突破现有视野,借由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中”(worlding)概念,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学史”的内涵,呈现出更为丰富与复杂的... 在各类文学史著作汗牛充栋的今天,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非典型的撰述方式突破现有视野,借由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中”(worlding)概念,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学史”的内涵,呈现出更为丰富与复杂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性图景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中国当代文学的空间转换 被引量:3
6
作者 郜元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1980年代以来城乡区隔逐渐松动,作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城乡交叉地带”或“城乡结合部”。1990年代末和新世纪,中国文学力图把握真正的城乡融合,超越最初的“城乡交叉地带”,朝着“城乡共同体”演化。在这一历史性剧变过程中,城乡两处... 1980年代以来城乡区隔逐渐松动,作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城乡交叉地带”或“城乡结合部”。1990年代末和新世纪,中国文学力图把握真正的城乡融合,超越最初的“城乡交叉地带”,朝着“城乡共同体”演化。在这一历史性剧变过程中,城乡两处众多人物及其家庭和社群的悲欢离合,乃是考察最近数十年中国当代文学时应该特别给予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城乡交叉地带 内部移民群落 城乡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复旦大学教授谈新文科 被引量:40
7
作者 陈周旺 段怀清 +5 位作者 严峰 孙向晨 田素华 苏耕欣 李宏图 张涛甫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3,共19页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新文科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怎样的?它对于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究竟有何意义?如何遵循教育规律有效地推进新文科建设?...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新文科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怎样的?它对于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究竟有何意义?如何遵循教育规律有效地推进新文科建设?这些都是我们不能不深入思考的问题。复旦大学本科生院组织文科院系的教授们进行了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本刊约请教授们笔谈,以期能够引起学术界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研讨 高等学校 文科建设 学术体系 复旦大学教授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遵循教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旦大学课堂上的鲁迅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业松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大学课堂 鲁迅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精读课程 通识教育 本科教学 复旦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的可能性——复旦大学中文系陆扬教授访谈
9
作者 陆扬 赵一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共4页
赵一平(以下简称赵):陆老师,您是在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读的是外国文学,您跟桂林这个城市,该是挺有缘分吧。据我所知,您后来著述丰厚的领域,主要是在西方美学、解构主义和文化研究方面,同外国文学好像是渐行渐远了。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复旦大学 中文系 可能性 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文学 西方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迷茫走向自觉--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陈思和教授访谈
10
作者 陈思和 李世涛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5期3-5,共3页
"文革"后以来三十年文学历程,并不是一个从辉煌走向更辉煌的过程,但它是一个越来越成熟的过程。三十年来,文学一步步从工具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不断冒犯传统的审美习惯和瓦解原有的文学观念,寻找文学的真正自由精神。于是,它所... "文革"后以来三十年文学历程,并不是一个从辉煌走向更辉煌的过程,但它是一个越来越成熟的过程。三十年来,文学一步步从工具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不断冒犯传统的审美习惯和瓦解原有的文学观念,寻找文学的真正自由精神。于是,它所遭遇的指责与迷乱都是必然的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 自觉 陈思和 中文系 文学观念 “文革” 审美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小说的“爱”与“要”
11
作者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1,共1页
春节编辑本期3篇文稿,我心里一直在想:到底何谓“小说理论”?或者说到底何谓“中国当代小说理论”?既是“小说理论”,自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具体的作家作品论。不管怎样的作家作品论都会为具体的作家作品所拘牵,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小... 春节编辑本期3篇文稿,我心里一直在想:到底何谓“小说理论”?或者说到底何谓“中国当代小说理论”?既是“小说理论”,自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具体的作家作品论。不管怎样的作家作品论都会为具体的作家作品所拘牵,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小说理论”至少必须在作家作品论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有关小说的某些跨时间、跨地域甚至跨文体、跨媒介的普遍性问题。然而一旦上升为“普遍性问题”,又容易脱离具体的小说现象,陷入抽象概念体系的循环论证。许多作家、读者甚至批评界同行都曾抱怨看不懂小说理论。这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再次承认,任何小说理论一刻都不能脱离具体的小说创作和小说批评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小说批评 跨媒介 跨文体 批评界 循环论证 普遍性问题 跨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父亲的伦理重构与现代性书写——论周荣池的长篇散文《父恩》
12
作者 栾梅健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由于长期以来封建农耕文明的解体,知识信息的爆炸和新兴事物的涌现,“父亲”往往因为适应不了时代的潮流而广受人们的诟病,成了落后、保守、专制、愚昧的代名词。鲁迅的《肥皂》、茅盾的《春蚕》、赵树理的《小...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由于长期以来封建农耕文明的解体,知识信息的爆炸和新兴事物的涌现,“父亲”往往因为适应不了时代的潮流而广受人们的诟病,成了落后、保守、专制、愚昧的代名词。鲁迅的《肥皂》、茅盾的《春蚕》、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柳青的《创业史》等小说中都有着具体而真切的描写。而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因其承担的责任和无私的奉献,却又赢得了子女全方位、无保留的赞美。这在朱自清的《背影》、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贾平凹的《祭父》等纪实类的作品中有着感人的记录。这其实都是或一方面的父亲形象。周荣池的长篇散文《父恩》,既有对父亲饱含热情的赞美,写出了其护子、勤劳、孝义、慷慨的一面,又将他的缺点,乃至行为和道德上的瑕疵公之于众,刻画出一位瑕瑜互见、丰富复杂的父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恩》 周荣池 长篇散文 伦理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学制与五四新文学的发生
13
作者 栾梅健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1905年前后,清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变革要求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兴办新式学校,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产生。大量从新式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构成了五四新文学发生时的读者群体,使得文学作品的出版数量和新文学的社... 1905年前后,清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变革要求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兴办新式学校,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产生。大量从新式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构成了五四新文学发生时的读者群体,使得文学作品的出版数量和新文学的社团、刊物迅猛涌现。科举考试的取消使国文教学呈现新鲜活泼的气象,僵化呆板的文体得以解放。新式学校中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与外国文化的介绍,也使得现代政治体制与人文精神得以普及,五四新文学中的科学、民主精神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清末学制对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生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教育改革 清末学制 五四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春节,世界的“非遗”——基于易学与美学的视角
14
作者 谢金良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1,共4页
中国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合与浓缩,是顺天应民的美好时节与民俗,是中国人乃至海外华人收获和分享幸福快乐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春节形成来之不易,属于中国易学与天文历法的重大研究成果;春节文化底蕴深厚,归根结底是中国易学与美... 中国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合与浓缩,是顺天应民的美好时节与民俗,是中国人乃至海外华人收获和分享幸福快乐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春节形成来之不易,属于中国易学与天文历法的重大研究成果;春节文化底蕴深厚,归根结底是中国易学与美学研究的智慧结晶;春节未来前景美好,作为世界的“非遗”必将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2024年,春节申遗成功,进一步彰显古老中华文明的魅力与自信,有利于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愿景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春节 非遗 易学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形态的语言寻根
15
作者 要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中西语言体系的分析对比,进而对中西语言思想和思维方式作了阐述,并据此论述了各自古典文学理论形态的特征,从语言体系和语言思想的角度探析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形态的形成和其精到之处。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论 文学理论形态 中西语言 西方文论 古典文学理论 亚里士多德 语言策略 语言思想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16
作者 周明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6,共13页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启元、李何林等学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王瑶、蔡仪、张毕来、刘绶松、唐弢等学者对现代文学史都有考察和研究。相较于数量庞大的新文学史或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却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梳理。直到1986年王永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出版,才终结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无史的局面,开创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先河。这本以通史体例写作的理论批评史,文类的涵盖面、资料的丰富度都是最全的。然而,这部多有创建的理论批评史,因与时代共名脱节,而淹没在历史中,令人唏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永生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文学史编撰 新时期 批评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胡裕树先生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17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538-538,共1页
为了纪念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胡裕树先生诞辰90周年,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办的“语言的描写与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15至16日在上海举行。国内外学者11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复旦大学 纪念 语言学家 中文系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胡裕树先生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18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复旦大学 现代汉语教学 纪念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语言学家 语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系”的眼光看中国传统文论和文学批评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凡 羊列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7,共7页
1 中国文论研究的“体系”诉求有三大动机。 2 西方传统文论体系是以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为模式建构起来的 ,但中国文论的“隐性体系”不是建立在本质论基础上的 ,其理论基础是审美经验论。因此 ,中国文论体系不是“本质论”体... 1 中国文论研究的“体系”诉求有三大动机。 2 西方传统文论体系是以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为模式建构起来的 ,但中国文论的“隐性体系”不是建立在本质论基础上的 ,其理论基础是审美经验论。因此 ,中国文论体系不是“本质论”体系 ,而是审美经验“现象论”体系。 3 中国文论体系包括两个分体系 :意境论体系和形式论体系。二者平行发展 ,有各自的审美范畴 ,同时甚至是对立的 ,但总体上是彼此互补交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论 文学批评 研究体系 本质论 认识论 隐性体系 审美经验论 意境论 形式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们—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中国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伯群 刘小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53,共10页
冯梦龙们所反映的是农业文明下的古代都市生活以及市民意识增强的图景;鸳鸯蝴蝶派作家继承了冯梦龙们的衣钵,描绘的是现代工商文明大都会市民的生活面影。他们在文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促进了小说的"类型化"。而目前出现的... 冯梦龙们所反映的是农业文明下的古代都市生活以及市民意识增强的图景;鸳鸯蝴蝶派作家继承了冯梦龙们的衣钵,描绘的是现代工商文明大都会市民的生活面影。他们在文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促进了小说的"类型化"。而目前出现的海量的"网络类型小说",是类型小说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是新时期后市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学。它以青春市民为主力,当更具活力与潜质,随着"网而优则纸"、"网优则‘触电’",形成网络、书刊和影视银屏的"立体优势",更广泛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从冯梦龙们的木刻雕版到鸳鸯蝴蝶派的机械化媒体再到网络文学的去纸张、去油墨化,乃时代的递进与科学发展的联袂同步,三者构成了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鸳鸯蝴蝶派 网络类型小说 市民大众文学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