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艾滋病患者初始一线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更换原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毓芳 刘莉 +4 位作者 张仁芳 沈银忠 齐唐凯 王江蓉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的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 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 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的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 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的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的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的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的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的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的严重皮疹和齐多夫定(AZT)导致的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因AZT导致的严重贫血、NVP导致的肝毒性更换药物的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的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的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的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的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的6个月内;EFV更换的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和3级以上肝毒性,在开始治疗后的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 治疗失败 更换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感觉阈值检查筛查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鹿斌 王妹 +7 位作者 龚伟 杨震 杨叶虹 杨志红 周丽诺 李益明 闻杰 胡仁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0,16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振动感觉阈值检查(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 test,VPT)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临床常用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对487例2型糖尿病者进行了VPT、10g单纤维尼龙丝检查(10g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examination,SWME)... 目的初步探讨振动感觉阈值检查(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 test,VPT)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临床常用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对487例2型糖尿病者进行了VPT、10g单纤维尼龙丝检查(10g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examination,SWME)、温度觉及128Hz振动觉检查,分析各检查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各检查的差异。结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VPT的因素为年龄(OR=1.062,95%CI:1.038-1.086,P<0.001)和空腹血糖水平(OR=1.085,95%CI:1.003-1.173,P=0.041);VPT与SWME、温度觉检查及128Hz振动觉检查均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76、0.152及0.240(P值均<0.01);VPT与SWME、温度觉检查及128Hz振动觉检查的观察一致率分别为49.5%、59.8%及51.1%,Kappa值分别为0.106、0.151及0.138(P值均<0.01);SWME及128Hz振动觉检查异常但VPT检查正常的比例低,分别为2.7%及1.2%。结论VPT也应作为临床筛查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一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外周神经病变 振动感觉阈值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合并结核感染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卢祥婵 李雪琴 +4 位作者 欧汝志 邓建宁 黄爱春 李伟新 卢洪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infection,AIDS/TB)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中出现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mmune reconst...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infection,AIDS/TB)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中出现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ion syndrome,IRIS)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将80例AIDS/TB患者分成两个治疗组(一组38例为2周组即在抗结核治疗2周后同时HAART,另一组42例为8周组即在抗结核治疗8周后同时HAART),对其在抗病毒治疗的前3个月内的临床症状及CD4+T细胞计数进行描述,分析其发生IRIS的危险因素。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HAART后3个月CD4+T细胞计数显著上升(P<0.01)。基线CD4+T细胞计数<50/μL的病例发生IRIS的几率较基线CD4+T细胞计数≥50/μL的病例明显增高(χ2=5.107,P=0.024)。IRIS在2周组中的发病率较8周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509)。低基线CD4+T细胞计数是HAART后发生IRIS的危险因素(OR=3.348,95%CI为1.276~8.784,P=0.014)。结论 HAART可使患者的免疫重建,AIDS/T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IRIS可能与开始HAART之前的抗结核治疗时间无关,而与HAART前结核病的控制程度有关。低基线CD4+T细胞计数可能使IRIS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对于CD4+T细胞计数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观察,以期及早发现I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结核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腹泻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齐唐凯 张仁芳 +7 位作者 王江蓉 沈银忠 郑毓芳 刘莉 黄绍萍 程计林 冯艳玲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分析住院艾滋病患者腹泻患病、诊断及预后情况,探讨该疾病的优化诊治策略。方法在2009年7月—2011年6月入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艾滋病患者中,筛选出91例合并腹泻患者,收集人口学、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 目的分析住院艾滋病患者腹泻患病、诊断及预后情况,探讨该疾病的优化诊治策略。方法在2009年7月—2011年6月入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艾滋病患者中,筛选出91例合并腹泻患者,收集人口学、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总计22例(24.2%)患者取得明确的病原学或病理学诊断。出现电解质紊乱与预后不良有关(OR=9.185,95%CI=2.205~38.263,P=0.001)。10例患者在使用克林霉素平均2.1(1.3~2.9)d后出现腹泻;12例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后平均3.4(1.6~5.2)d内出现腹泻。结论需要进一步完善艾滋病合并腹泻诊断策略;出现电解质紊乱是艾滋病合并腹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规范使用抗生素有助于艾滋病合并腹泻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腹泻 诊断策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vif基因的RNA干扰体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江雪艳 卢洪洲 +3 位作者 陈秋丽 潘卫 张云智 沈银忠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利用RNAi技术对HIV-1 vif基因的转录后水平进行下调,达到抑制vif蛋白表达的目的,为新的抗HIV治疗和预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体外转录法合成siRNA,与转接有vif基因的表达质粒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 目的利用RNAi技术对HIV-1 vif基因的转录后水平进行下调,达到抑制vif蛋白表达的目的,为新的抗HIV治疗和预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体外转录法合成siRNA,与转接有vif基因的表达质粒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并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对HIV-1 vif分别从转录和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将pEGFP-N1-vif重组载体转染HEK 293T细胞后,结果显示vif蛋白可以在细胞中高水平表达;针对vif设计的3段特异的siRNA可以有效且特异地降低vif蛋白的表达。结论RNAi技术可以下调HIV-1蛋白的表达,此技术可以作为一项新的治疗和预防HIV-1的方法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vif基因 vif蛋白 RNAI siRNA 人胚肾293T细胞 pEGFP—N1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和启示 被引量:14
6
作者 潘孝彰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96-400,共5页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菌群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云智 卢洪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9-190,130,共3页
关键词 正常菌群 生物制剂 微生物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还梅 陈军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0-235,共6页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重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5年全球约有1 040万人感染了MTB,约有11%病人同时是HIV感染者;死亡的140万中有40万例为HIV合并MTB感染者。约5%肺...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重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5年全球约有1 040万人感染了MTB,约有11%病人同时是HIV感染者;死亡的140万中有40万例为HIV合并MTB感染者。约5%肺结核(TB)病人进行了HIV检测,在HIV阳性的TB病人中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比例为78%。即使如此,目前MTB感染引发的死亡依然是世界十大死亡原因之一[1]。虽然联合国已提出2030年终结全球HIV和MTB感染疫情的战略目标,但探索的道路依旧充满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炎性反应 免疫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肿瘤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昊 薛如意 沈锡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9-631,共3页
代谢组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对当前代谢组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肿瘤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流感患者15例血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阳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H7N9流感患者的血气分析特点,了解新发疾病的特点及转归,以便采取有效治疗。方法采用雷度(Radiometer)ADL80血气分析仪对15例H7N9流感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好转患者与死亡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 目的探讨H7N9流感患者的血气分析特点,了解新发疾病的特点及转归,以便采取有效治疗。方法采用雷度(Radiometer)ADL80血气分析仪对15例H7N9流感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好转患者与死亡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3岁,12例好转患者中9例的氧分压均〈8 kPa,符合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出院时9例患者氧分压均恢复正常(11.033±2.335 kPa,正常值10~14 kPa)。死亡患者入院时外周动脉血pH值的平均值为7.335,极差值为0.15(7.39~7.54),最差的外周动脉血pH值平均值为7.233,极差值为0.003(7.32~7.35),与好转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7N9流感病毒易感染中老年患者,易出现呼吸衰竭,死亡多为高龄患者。但氧分压的高低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无论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指标如何,给予正确积极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若患者出现外周动脉血pH值下降,高度提示预后不良,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H7N9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临床护理实习教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燕 卢洪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1期3961-3963,共3页
从带教老师的角色功能和带教资格、反思性教育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评价考核等方面对中英两国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进行比较研究,以改善我国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新护士的... 从带教老师的角色功能和带教资格、反思性教育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评价考核等方面对中英两国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进行比较研究,以改善我国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新护士的培养,从而推动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英国 临床护理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脏星状细胞的一种改良分离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满 郭津生 +2 位作者 涂传涛 王吉耀 Scott L.Friedman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7-620,共4页
目的建立和改良人肝脏星状细胞(human-hepatic stellate cells,hu-HSCs)分离方法,使之适于原代培养和研究。方法在传统分离HSCs方法的基础上,省略链霉蛋白酶和DNA酶,用EGTA液促细胞解离,再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差速离心去除肝实质细胞,最后... 目的建立和改良人肝脏星状细胞(human-hepatic stellate cells,hu-HSCs)分离方法,使之适于原代培养和研究。方法在传统分离HSCs方法的基础上,省略链霉蛋白酶和DNA酶,用EGTA液促细胞解离,再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差速离心去除肝实质细胞,最后用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纯化hu-HSCs,台盼蓝染色法计算细胞产量和进行活力评估,α-SMA、desmin免疫荧光染色及油红O脂滴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分离得到的原代hu-HSCs数量高达3×106个/克肝脏,纯度达98%;细胞传代后纯度达到100%。结论改良后的方法经济、快捷、高效,细胞得率及纯度大为提高,有利于建立在原代hu-HSCs基础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脏星状细胞 细胞分离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嗣蔚 吴昊 沈锡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5-550,共6页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组学",其对一个生物体内参与生化反应的成千上万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动态的定性定量分析。它在结直肠癌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肿瘤早期诊断、分期、评估疗...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组学",其对一个生物体内参与生化反应的成千上万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动态的定性定量分析。它在结直肠癌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肿瘤早期诊断、分期、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等。本文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结直肠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斌 齐唐凯 卢洪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7-551,共5页
目的描述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及早识别艾滋病人群中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所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 目的描述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及早识别艾滋病人群中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所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共22例患者入选本次研究。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1.86±11.0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和颈强直,分别占63.6%、45.5%、36.4%和31.8%。CD4+T细胞<50 cells/ul有9(40.9)例,CD4中位数为49.5/μL,2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37.45d,死亡12例(54.5%)。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死率高,利用CSF涂片和培养、PCR及痰检、胸部影像学等多种检查手段,有助于早期诊断,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附红细胞体病和肺结核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迎莹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艾滋病 附红细胞体病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治疗后发生伴有t(4;11)和MLL重排的急性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勤奋 李佩 +3 位作者 朱萍 吴蓓倩 王蔚 谢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02-603,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乳腺癌 染色体t(4 11) MLL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