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AC转染乳腺癌细胞系4T1的体内外生物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秀利 储以微 +1 位作者 乔滨 熊思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观察转染ITAC对乳腺癌细胞系4T1体内及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ITAC真核表达质粒,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TAC的乳腺癌细胞系ITAC-4T1。体外及体内观察ITAC-4T1细胞的生长情况。RT-PCR检测肿瘤组织ITACmRNA转... 目的:观察转染ITAC对乳腺癌细胞系4T1体内及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ITAC真核表达质粒,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TAC的乳腺癌细胞系ITAC-4T1。体外及体内观察ITAC-4T1细胞的生长情况。RT-PCR检测肿瘤组织ITACmRNA转录水平。杀伤实验检测脾细胞杀伤活性,FACS检测CD8+T细胞IFN-γ的分泌。结果:体外ITAC-4T1细胞的生长与未转染及转染空载体的4T1细胞没有差别(P>0.05)。体内ITAC-4T1细胞形成的肿瘤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ITAC-4T1肿瘤组织检测到较高水平的ITACmRNA转录(P<0.01)。接种ITAC-4T1细胞的小鼠脾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IFN-γ分泌明显增加(P<0.05)。结论:ITAC基因转染可以抑制4T1细胞体内生长,与ITAC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增强效应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AC 乳腺癌 生物学行为 培养的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3LL肿瘤局部高表达GM-CSF增强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林怡 张镭 +3 位作者 张毅 蔡玉婵 熊思东 储以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nulocyte/mon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具有促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上调其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以及增强D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等作用。本文研究GM-CS... 背景与目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nulocyte/mon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具有促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上调其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以及增强D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等作用。本文研究GM-CSF在肿瘤局部的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局部DC成熟及亚群改变,从而诱导增强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以GM-CSF转染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3LL获得3LL-GM,分别以3LL、3LL-vec(空载体对照)和3LL-GM细胞接种C57BL/6小鼠,分离肿瘤局部免疫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成熟度、DC亚群比例、CD8+效应T细胞的活化及其功能。结果:3LL-GM肿瘤局部GM-CSF浓度高达441.22ng/g肿瘤组织,显著高于母本3LL组的0.53ng/g肿瘤组织(P<0.05)和空载体对照3LL-vec组的0.42ng/g肿瘤组织(P<0.05)。在3LL-GM、3LL和3LL-vec组小鼠肿瘤内浸润的CD11c+DC细胞中,I-Ab+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0.62%、19.98%和23.12%(P<0.05),CD80+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0.93%、37.43%和47.03%(P<0.05),表明肿瘤局部GM-CSF促进DC成熟;同时,三组小鼠肿瘤内浸润的CD11c+CD8α+CD4-DC亚群比例分别为60.82%、40.00%和29.27%(P<0.05),显示肿瘤局部GM-CSF促使DC分化为CD11c+CD8α+CD4-亚群。3LL-GM组小鼠肿瘤内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中,CD3+CD62Llow细胞比例高达20.84%,显著高于3LL组的6.34%(P<0.05)和3LL-vec组的15.18%(P<0.05);并且分泌IFN-γ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2.7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局部高表达GM-CSF,可通过提高DC成熟度及上调CD11c+CD8α+CD4-DC亚群在肿瘤局部的比例,诱导增强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最终导致肿瘤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树突状细胞 3LL 移植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增强HBV preS2/S基因免疫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志刚 张进平 +3 位作者 王缨 储以微 徐薇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15,共6页
目的研究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pCMV-T7pol/pT7IRES-HBs双质粒共表达体系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相比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基因免疫小鼠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及二者所诱生的抗体亚型的差异。方法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真核... 目的研究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pCMV-T7pol/pT7IRES-HBs双质粒共表达体系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相比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基因免疫小鼠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及二者所诱生的抗体亚型的差异。方法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将构建的质粒进行基因免疫,应用DOT-EIA和ELISA等检测其所产生的抗体水平。结果①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能力明显强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②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基因免疫小鼠不仅可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且具有明显增强效应(P<0·05)。③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相比不仅可诱生同等程度的Th1型免疫应答,而且能够诱生更强的Th2型免疫应答(P<0·01)。结论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pCMV-T7pol/pT7IRES-HBs双质粒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 基因免疫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6趋化因子在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焕宾 龚燕萍 +3 位作者 储以微 张进平 蒋正刚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9-373,378,共6页
目的 :研究CXCL1 6在免疫性肝脏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XCL1 6在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通过特异中和抗体的体内阻断CXCL1 6功能实验 ,观察ALT水平、肝脏病理变化、TNF α和FasL凋亡基因表达、肝脏内... 目的 :研究CXCL1 6在免疫性肝脏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XCL1 6在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通过特异中和抗体的体内阻断CXCL1 6功能实验 ,观察ALT水平、肝脏病理变化、TNF α和FasL凋亡基因表达、肝脏内浸润淋巴细胞及其主要T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以及小鼠存活率等指标 ,研究CXCL1 6在肝脏炎症和损伤中的作用 ,并初步探讨它的可能机理。结论 :肝脏组织中CXCL1 6的上调表达介导了特异性淋巴细胞向肝脏局部组织的趋化和募集 ,并协同调节其它相关分子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6 趋化因子 淋巴细胞 免疫性肝损伤 卡介苗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d-P28增强乙肝病毒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立新 徐薇 +1 位作者 关庆东 熊思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研究补体C3d中P2 8分子对HBV基因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为增强基因疫苗细胞免疫的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分别分离获取C3d P2 8和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ON33中 ,构建相应重组质粒pVAON33 S... 目的 :研究补体C3d中P2 8分子对HBV基因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为增强基因疫苗细胞免疫的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分别分离获取C3d P2 8和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ON33中 ,构建相应重组质粒pVAON33 S2 /S (仅含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和pVAON33 S2 /S P2 8.4 (含HBV preS2 /S和 4拷贝C3d P2 8的编码基因 ) ,并以PCR、酶切和DNA序列测定进行鉴定。以肌肉注射法对BALB/c小鼠实施 3次基因免疫 ( 10 0 μg/10 0 μL·只 ) ,间隔 3wk ,并以空质粒免疫小鼠作为对照。免疫小鼠脾细胞体外经HBsAg刺激后 ,用3 H TdR掺入法和同位素释放法 ,分别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和CTL杀伤活性。结果 :pVAON33 S2 /S和 pVAON33 S2 /S P2 8.4免疫小鼠的脾细胞 ,均显示较强的特异性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 ,但后者显著强于前者 (P <0 .0 5 )。结论 :C3d P2 8可增强HBV pre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细胞免疫应答 补体C3d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B3-VP1基因免疫诱导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应答及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薇 沈燕 +3 位作者 王立新 许从峰 郑秀娟 熊思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1,251,共4页
目的 :构建表达柯萨奇病毒B3(CVB3)主要包膜蛋白VP1的基因疫苗 ,并研究该疫苗诱导CVB3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的作用。方法 :抽提CVB3RNA ,以RT PCR扩增VP1基因 ,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构建质粒pcDNA3 VP1。将该质粒转染Hela... 目的 :构建表达柯萨奇病毒B3(CVB3)主要包膜蛋白VP1的基因疫苗 ,并研究该疫苗诱导CVB3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的作用。方法 :抽提CVB3RNA ,以RT PCR扩增VP1基因 ,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构建质粒pcDNA3 VP1。将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 ,观察其表达情况 ;以 5 0 μgpcDNA3 VP1质粒DNA肌注免疫BALB/c小鼠 3次 ,检测CVB3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间隔 4wk以 5×LD50 的CVB3攻击小鼠 ,观察攻击后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 :构建了重组质粒 pcDNA3 VP1,并在体外获得有效表达。以该质粒肌肉免疫BALB/c小鼠 ,可诱生高水平的IgM和IgG ,VP1多肽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CTL活性均显著高于 pcDNA3免疫的对照组。病毒攻击试验表明 ,pcDNA3 VP1免疫组33.3%小鼠可长期存活 ,其心肌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而对照小鼠平均仅存活 6 .7d ,心肌显示大量的局灶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pcDNA3 VP1免疫可诱生CVB3特异性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B3 VPI 基因免疫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tosan-DNA疫苗诱导Th1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薇 吴蓉 +2 位作者 沈燕 储以微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脱乙酰壳多糖 (chitosan)包裹质粒DNA形成的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基因免疫诱生较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探讨该疫苗诱导T辅助细胞 (Th)应答的类型 ,为chitosan DNA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方... 目的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脱乙酰壳多糖 (chitosan)包裹质粒DNA形成的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基因免疫诱生较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探讨该疫苗诱导T辅助细胞 (Th)应答的类型 ,为chitosan DNA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方法 以chitosan pcDNA3 VP1、pcDNA3 VP1和 pcDNA3分别滴鼻免疫BALB/c小鼠 ,以ELISA法检测VP1体外表达和IgG亚型 ;以3 H 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并通过RT PCR检测了小鼠心肌内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chitosan pcDNA3 VP1体外转染后VP1的表达水平与 pcDNA3 VP1转染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表明chitosan的加入不改变 pcDNA3 VP1质粒在体外细胞内的表达 ;chitosan pcDNA3 VP1组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分别达 3.0和 2 .74 ,均显著高于 pcDNA3 VP1组和 pcDNA3组 (P <0 .0 1) ;chitosan pcDNA3 VP1免疫可显著增强IgG2a的生成 ,第 6周和第 12周IgG2a/IgG1比值分别为 2 .2 6和4 4 .2 ,而 pcDNA3 VP1组IgG2a表达稍高于IgG1、IgG2b和IgG3表达 ,IgG2a/IgG1比值为 1.6 3(P <0 .0 5 ) ;细胞因子检测表明chitosan pcDNA3 VP1组IFN γ表达显著高于IL 4 ,相对定量后IFN γ/IL 4比值为 2 .1;而 pcDNA3 VP1、pcDNA3组分别为 1.2 5和 0 .78。结论 chitos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DNA 疫苗 脱乙酰壳多糖 Thl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脾细胞过继免疫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关庆东 王立新 +4 位作者 张进平 徐薇 储以微 王缨 熊思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脾细胞过继免疫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染建立稳定表达ehCGβ和HBV—preS2/S的细胞株Sp2/0-ehCGβ和Spz/0-preS2/S。以TR421-hCGβ质粒实施基因免疫,免疫后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活... 目的:探讨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脾细胞过继免疫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染建立稳定表达ehCGβ和HBV—preS2/S的细胞株Sp2/0-ehCGβ和Spz/0-preS2/S。以TR421-hCGβ质粒实施基因免疫,免疫后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活性;同期将脾细胞过继免疫给正常小鼠,以过继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为实验组、过继TR421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为对照组,检测脾细胞杀伤效应。结果:效应脾细胞对sp2/0-ehCGβ的杀伤率明显高于Sp2/0—preS2/S(P<0.05)。Sp2/0-ehCGβ在实验组小鼠仅2只形成实体瘤,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抗肿瘤任用有肿瘤特异性,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小鼠均形成实体瘤。Sp2/0-preS2/S在所有的小鼠均形成了实体瘤,其瘤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细胞可特异性杀伤肿瘤,过继免疫效应细胞能使正常小鼠获得明显的特异性抗肿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效应脾细胞 肿瘤 基因疫苗 过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CoV基因疫苗的构建和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晓华 童德妍 +1 位作者 徐焕宾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研制基于表位的SARS- CoV基因疫苗 ,为传统灭活或减毒疫苗提供有益的配伍选择。方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结合生物软件分析的方法 ,确定可能在SARS- Co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较好抗原性参数的结构区域作为候选抗原表位 ,以密码子... 目的 研制基于表位的SARS- CoV基因疫苗 ,为传统灭活或减毒疫苗提供有益的配伍选择。方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结合生物软件分析的方法 ,确定可能在SARS- Co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较好抗原性参数的结构区域作为候选抗原表位 ,以密码子优化的方法提高表位串联蛋白的真核表达效率 ,构建了含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 CoV基因疫苗。结果 多表位串联基因接入真核表达载体后 ,可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多表位嵌合SARS -CoV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 ,可诱导融合蛋白特异的体液免疫反应。结论 该基于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 CoV基因疫苗可以诱导抗体应答 ,为该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 多抗原表位 基因疫苗 免疫原性研究 嵌合 真核表达载体 体液免疫反应 网络数据库 配伍选择 减毒疫苗 软件分析 感染过程 表达效率 高效表达 免疫小鼠 融合蛋白 抗体应答 结构区 抗原性 密码子 细胞内 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d对原癌基因HER-2/neu基因免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关庆东 倪晶 +3 位作者 王立新 乔滨 储以微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7-731,共5页
目的:研究C3d对HER2/neu基因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含人HER2/neu胞外区(hECD)的重组质粒TR421hECD和hECD与C3d的融合质粒TR421hECDC3d3、pcDNA3hECDC3d3。以质粒基因免疫小鼠,定期收集血清,以ELISA法检测抗HER2/... 目的:研究C3d对HER2/neu基因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含人HER2/neu胞外区(hECD)的重组质粒TR421hECD和hECD与C3d的融合质粒TR421hECDC3d3、pcDNA3hECDC3d3。以质粒基因免疫小鼠,定期收集血清,以ELISA法检测抗HER2/neu抗体,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免疫应答,观察C3d对hECD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并以C3d对HBV免疫应答的调节作为对照。结果:hECDC3d3融合质粒诱导的抗HER2/neu抗体水平显著低于hECD质粒诱导的抗体水平,其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也显著低于hECD质粒免疫组,但C3d能增强HBV基因免疫诱导的免疫应答。结论:C3d负调控HER2/neu基因免疫诱导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D HER-2/NEU 基因免疫 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6抗体可阻断BCG和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摘要)
11
作者 徐焕宾 龚燕萍 +2 位作者 储以微 蒋正刚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抗体 小鼠 小家鼠 CXCL16 LPS BCG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7AP-exCD40L融合蛋白的分子设计及其在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和生物活性
12
作者 陈晋 储以微 +5 位作者 邵先安 任学芳 张洪勇 高海峰 何球藻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1-406,F003,共7页
目的小鼠B7反义肽与小鼠CD40L胞外区融合蛋白(mB7AP-exCD40L)的分子模拟设计及其酵母表达体系的建立,研究其酵母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分子模拟设计mB7AP-exCD40L;构建pPIC9K-mB7AP-exCD40L质粒并用电击法转化PichiapastorisGS115。W... 目的小鼠B7反义肽与小鼠CD40L胞外区融合蛋白(mB7AP-exCD40L)的分子模拟设计及其酵母表达体系的建立,研究其酵母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分子模拟设计mB7AP-exCD40L;构建pPIC9K-mB7AP-exCD40L质粒并用电击法转化PichiapastorisGS115。Westernblot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研究mB7AP-exCD40L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构建的重组Pichiapastoris实现了mB7AP-exCD40L的分泌表达,表达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2.6×103,对MLR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分子模拟设计的mB7AP-exCD40L在Pichiapastoris表达体系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B7AP-exCD40L在抗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TORIS 融合蛋白 生物活性 分子设计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重组Pichia Western 抗移植排斥反应 酵母表达体系 分子模拟 淋巴细胞增殖 相对分子质量 CD40L B7反义肽 GS115 表达产物 blot 分泌表达 抑制作用 胞外区 电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HA-2氨基多肽可增强chitosan-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13
作者 徐薇 沈燕 +2 位作者 陈瑞珍 王缨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 :以具有促黏膜黏附吸收功能的脱乙酰多糖chitosan包裹质粒DNApcDNA3-VP1构建的新型chitosan-DNA疫苗 ,已证实可诱生CVB3特异性黏膜IgA和抗CVB3保护力 ,在此基础上 ,引入具有内体破坏功能的流感病毒HA 2氨基多肽(融内体多肽 ) ,构建... 目的 :以具有促黏膜黏附吸收功能的脱乙酰多糖chitosan包裹质粒DNApcDNA3-VP1构建的新型chitosan-DNA疫苗 ,已证实可诱生CVB3特异性黏膜IgA和抗CVB3保护力 ,在此基础上 ,引入具有内体破坏功能的流感病毒HA 2氨基多肽(融内体多肽 ) ,构建chitosan-DNA HApLys16疫苗 ,以期增强chitosan-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将融内体多肽与多聚赖氨酸顺序合成为“载体多肽”HA pLys16 ,将其与DNA、chitosan依次复合形成chitosan DNA HApLys16疫苗。以 5 0 μgDNA剂量的chitosan-DNA疫苗滴鼻免疫BALB c小鼠 4次 ,检测CVB3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隔 4周以致死性 5×LD50 CVB3攻击小鼠 ,观察攻击后存活情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小鼠心肌内CVB3载量 ;并检测了黏膜IgA中和效价的改变。结果 :chitosan DNA-HApLys16疫苗滴鼻免疫不仅诱生了高水平的IgG ,而且诱生了高水平的黏膜IgA抗体。其诱生的IgG水平以及特异性CTL杀伤活性与chitosan DNA疫苗无统计差别 ,而其IgA水平显著高于chitosan DNA疫苗。CVB3攻击后 ,chitosan DNA HAp Lys16可保护 5 0 .0 %小鼠长期存活 ,高于chitosan DNA组 4 2. 9%的免疫保护率。病理学研究显示 :chitosan-DNA HApLys16免疫小鼠心肌炎症状况好于chitosan-DNA免疫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B3 clritosan-DNA HApLysl6 滴鼻 免疫保护 中和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 M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14
作者 童德妍 汪晓华 +2 位作者 郑秀娟 关庆东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初步研究SARS-Coy病毒M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效率和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疫苗研究奠定基 础。方法 以PCR方法在全病毒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全长M基因,分别克隆至pcDNA4-his/myc和pVAON33载 体获得重组质粒pcDNA4-his/myc-M和pVAON33-M。... 目的 初步研究SARS-Coy病毒M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效率和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疫苗研究奠定基 础。方法 以PCR方法在全病毒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全长M基因,分别克隆至pcDNA4-his/myc和pVAON33载 体获得重组质粒pcDNA4-his/myc-M和pVAON33-M。以Western Blot方法利用融合分子羧基段的myc表位检 测pcDNA4-his/myc-M转染的293T细胞中M蛋白的真核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pVAON33-M质粒基因免 疫小鼠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血清。结果pcDNA4-his/myc-M转染后48 h可检测到SARS-Cov M蛋白表达。 pVAON33-M基因免疫能够诱导产生M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SARS-Cov M蛋白可 以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有良好免疫原性,可以作为SARS-Cov疫苗研制的候选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蛋白 SARS-COV 真核表达 免疫原性研究 转染 诱导 DNA 真核细胞 克隆 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抗原表位基因免疫诱导SLE样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吴瑾 吴厚生 熊思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70-72,共3页
通过自身抗原 Sm B/ B′主要表位进行基因免疫 ,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样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 SL E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以 RT-PCR的方法获得 Sm B/ B′主要表位编码基因 ,构建表达载体 pc DNA3 -Sm B/ B′,基因免疫后... 通过自身抗原 Sm B/ B′主要表位进行基因免疫 ,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样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 SL E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以 RT-PCR的方法获得 Sm B/ B′主要表位编码基因 ,构建表达载体 pc DNA3 -Sm B/ B′,基因免疫后以免疫印迹法检测抗 Sm抗体、EL ISA检测抗 ds DNA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损伤。结果显示基因免疫后小鼠均产生抗 Sm抗体、抗 ds DNA抗体 ,且能诱发动物肾小球 Ig G类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表明自身抗原表位的基因免疫能成功诱导 SL E样综合征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原 表位基因 免疫诱导 SLE样综合征 小鼠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小鼠胸腺细胞发育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先安 张瑞华 +3 位作者 蒋正刚 孙志平 储以微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1-575,共5页
目的建立胸腺细胞体外研究模型,为T细胞早期发育及相关实验提供有效技术平台。方法无菌摘取14.5天龄胚鼠胸腺,胸腺器官体外培养,FACS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存活状况和表型变化,计数每个胸腺小叶的细胞数变化。结果胸腺体外培养显示:经... 目的建立胸腺细胞体外研究模型,为T细胞早期发育及相关实验提供有效技术平台。方法无菌摘取14.5天龄胚鼠胸腺,胸腺器官体外培养,FACS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存活状况和表型变化,计数每个胸腺小叶的细胞数变化。结果胸腺体外培养显示:经过6d的培养,胸腺细胞存活率均在88.0%以上,由双阴性发育至双阳性细胞,CD4+CD8+双阳性细胞由培养第0天的0上升到第6天的89.07%;细胞数量随胸腺发育(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多,每个胸腺小叶胸腺细胞数量也由培养0d的0.75×104个上升到第6天的1.38×106个。而体内数据显示:胸腺细胞由胚龄14.5d的双阴性阶段发育到新生鼠的双阳性阶段,每个胸腺小叶细胞数量由14.5d的0.75×104个上升到新生鼠的2.56×106个,同时间段CD4+CD8+双阳性细胞比例由0上升到91.22%。体内、外胸腺细胞表型、数量变化趋势一致。结论体外培养状态下胸腺细胞数量和表型变化与体内自然变化趋势一致,在体外培养可以模拟体内胸腺细胞由双阴性到双阳性的发育过程,这将为T细胞发育的研究提供简易、有效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双阳性 双阴性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缓解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燕 徐薇 +3 位作者 陈瑞珍 曹青 杨英珍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9-453,F002,共6页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在B3型柯萨奇病毒 (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 (VM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VB3腹腔注射BALB/c小鼠 ,随机分 3组 :VMC组 (A组 )、抗体阻断组 (B组 )、羊IgG对照组 (C组 ) ,并设未感染生理盐水...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在B3型柯萨奇病毒 (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 (VM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VB3腹腔注射BALB/c小鼠 ,随机分 3组 :VMC组 (A组 )、抗体阻断组 (B组 )、羊IgG对照组 (C组 ) ,并设未感染生理盐水对照组 (D组 )。比较各组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 (HW/BW )、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 (PS)、心肌组织病毒载量、血清CK MB水平和心肌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单个核细胞表面CCR2 ,趋化试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MCP 1的趋化性。结果 与A组相比 ,B组血清CK MB水平降低 (P <0 .0 1)、PS减少 (P <0 .0 5 ) ,但是HW /BW和CVB3载量未呈明显改变 (P>0 .0 5 ) ;B组小鼠心肌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减少 ,下降 2 2 %~ 5 6 % ,平均下降 39% ;与D组相比 ,B组CK MB、PS、HW /BW和CVB3载量均明显升高。而与A组相比 ,C组CVB3载量、血清CK MB水平、HW/BW和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均未呈明显改变。同时发现 ,A组小鼠心肌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CCR2 + 细胞为 70 .2 9%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2 + 的细胞占 33.76 % ;B组小鼠心肌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CCR2 + 细胞下降 ,为 4 4 .37%。体外经MCP 1趋化的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2 + 细胞占 86 .5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组织 MCP-1 CK-MB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CCL20的竞争性内参照RT-PCR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巍 邵先安 +3 位作者 郑秀娟 陈习武 储以微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 建立检测趋化因子CC亚家族配体2 0 (CCL2 0 )表达水平的内参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方法 将人CCL2 0编码基因克隆到pBs ΔANK质粒中(PAL 2 ) ,将一4 2bp的外源核苷酸片断插入到上述重组质粒的CCL2 0中间,构建内... 目的 建立检测趋化因子CC亚家族配体2 0 (CCL2 0 )表达水平的内参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方法 将人CCL2 0编码基因克隆到pBs ΔANK质粒中(PAL 2 ) ,将一4 2bp的外源核苷酸片断插入到上述重组质粒的CCL2 0中间,构建内参照质粒PAL- 2 - IS。在该定量系统中以PAL- 2 -IS和PAL- 2为模板,用CCL2 0的特异性引物扩增,根据扩增出的两个不同大小的条带的光密度扫描值对CCL2 0进行相对定量。结果 将PAL -2与已知不同系列浓度的PAL- 2 - IS以内参照竞争定量RT- PCR共扩增定量PAL- 2浓度,PAL- 2计算浓度与实际浓度无差异(P >0 .0 5 )。在同一细胞数量水平(10 5数量级) ,内参照竞争定量RT- PCR检测表明:CCL2 0在L0 2、HepG2、Hepal、Hepa3中表达水平高于Hepa2 ,而在HepG2 .2 .15中最低。结论 建立了检测CCL2 0表达水平的内参照定量RT -PCR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细胞中CCL2 0不同表达水平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C亚家族配体20 内参照 定量 竞争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CD25^- T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学芳 蒋正刚 +3 位作者 徐林 叶菲 熊思东 王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AICD发生的机制。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以CD3/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BALB/c小鼠CD4+CD25-T细胞或以OVA323-339肽、抗原递呈细胞活化DO11.10小鼠CD4+CD25-T细胞两种方式建立AICD模型。基...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AICD发生的机制。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以CD3/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BALB/c小鼠CD4+CD25-T细胞或以OVA323-339肽、抗原递呈细胞活化DO11.10小鼠CD4+CD25-T细胞两种方式建立AICD模型。基因芯片检测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并观察FasL中和抗体、TRAIL中和抗体及zVAD-fmk对CD4+CD25-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ACS成功分离CD4+CD25-T细胞,纯度可达98%。建立了CD3/CD28抗体以及OVA特异性抗原活化的CD4+CD25-T细胞AICD模型,CD4+CD25-T细胞凋亡率达35%~40%。基因芯片分析发现CD4+CD25-T细胞相对高表达TRAIL、FAS,而CD4+CD25-T细胞相对高表达DR5、FasL。FasL、TRAIL中和抗体及zVAD-fmk可明显抑制CD4+CD25+T细胞的凋亡。结论:FasL、TRAIL及其它凋亡相关分子可能参与了CD4+CD25-T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T细胞 AICD FASL TRA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与肿瘤疫苗联合应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秀娟 张镭 +3 位作者 林怡 张毅 胡红明 储以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目的评价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应用肿瘤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以编码有GM-CSF的腺病毒感染Lewis肺癌细胞3LL,制备肿瘤疫苗3LL/GM-CSF。以2×104个3LL瘤细胞皮下注射C57BL/6(H-2b)小鼠腹股沟部,制备小鼠皮下... 目的评价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应用肿瘤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以编码有GM-CSF的腺病毒感染Lewis肺癌细胞3LL,制备肿瘤疫苗3LL/GM-CSF。以2×104个3LL瘤细胞皮下注射C57BL/6(H-2b)小鼠腹股沟部,制备小鼠皮下移植瘤。检测体内、外应用紫杉醇对Lewis肺癌细胞3LL的杀伤敏感性。在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体内首先以紫杉醇化疗,随后以肿瘤疫苗3LL/GM-CSF免疫;或反之,首先以肿瘤疫苗免疫,随后以紫杉醇化疗,观察肿瘤生长和小鼠生存状况,以及检测小鼠体内对肿瘤的特异性杀伤效率和免疫应答记忆反应。结果紫杉醇体外作用于3LL肿瘤细胞,24h后在浓度为100nmol/L时可使32.10%的3LL肿瘤细胞发生死亡;但体内注射紫杉醇(5、10和25mg/kg)不能使所有3LL荷瘤小鼠肿瘤消退。体内使用紫杉醇后应用3LL/GM-CSF肿瘤疫苗,70%的荷瘤小鼠发生显著的肿瘤消退,与单纯化疗的小鼠相比生存时间明显延长(70.0vs27.5d);化疗后应用肿瘤疫苗诱导了体内对3LL的特异性杀伤,第3天体内杀伤率达41.35%;同时,存活小鼠能抵抗2×1043LL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接种3LL/GM-CSF肿瘤疫苗后应用紫杉醇化疗却不能使肿瘤消退。结论化疗后应用肿瘤疫苗免疫可诱导出抗原特异性免疫效应,使荷瘤小鼠肿瘤消退并延长生存时间,为临床开展化疗后的肿瘤疫苗主动免疫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肿瘤疫苗 3LL/GM—CSF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