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大气中甲醛来源分析的示踪技术 被引量:19
1
作者 顾达萨 邵敏 陆思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7-322,共6页
甲醛是城市大气中浓度水平最高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甲醛在城市地区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一次来源及大气光化学反应二次来源。然而,目前识别甲醛一次和二次来源的研究开展得较少。基于大气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示踪物的统计分析方法,... 甲醛是城市大气中浓度水平最高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甲醛在城市地区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一次来源及大气光化学反应二次来源。然而,目前识别甲醛一次和二次来源的研究开展得较少。基于大气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示踪物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大气甲醛来源分析的新进展。作者介绍了采用示踪物估算城市大气甲醛来源贡献的技术方法和初步结果,并针对示踪物的特点讨论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光化学 示踪物 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中温室气体环境责任的区域分配法 被引量:7
2
作者 白钰 曾辉 +2 位作者 梁尧钦 刘语凡 詹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560,共6页
针对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城市尺度时对温室气体处理上的不足,提出了除存在能源贸易调整的缺陷外,还应对城市的温室气体环境责任重新定义和划分,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依照城市自身的区域特征来制定标准.在对城市尺度与国家尺度上生态足迹核算... 针对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城市尺度时对温室气体处理上的不足,提出了除存在能源贸易调整的缺陷外,还应对城市的温室气体环境责任重新定义和划分,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依照城市自身的区域特征来制定标准.在对城市尺度与国家尺度上生态足迹核算体系温室气体环境责任分配内涵的不同进行分析后,基于城市等级的划分和经济联系强度等概念,构建了在城市尺度上温室气体环境责任的区域分配法,使生态足迹方法应用在城市尺度的可持续评价上更加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城市尺度 温室气体 环境责任 区域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活力空间特征及建成环境对其影响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49
3
作者 王娜 吴健生 +2 位作者 李胜 王宏亮 彭子凤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0-1291,共12页
采用城市POI、手机信令数据及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以深圳市为例,构建城市活力度量指标分析城市活力的空间特征。构建“5D”指标体系度量城市建成环境,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深圳市城市综合活力... 采用城市POI、手机信令数据及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以深圳市为例,构建城市活力度量指标分析城市活力的空间特征。构建“5D”指标体系度量城市建成环境,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深圳市城市综合活力显示出“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城市综合活力最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活力。2)城市综合活力、经济活力、社会活力、文化活力均受到建成环境的显著影响。高POI密度、高建筑密度、高平均建筑层数和高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城市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居住人口密度与路网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与路网密度等交互作用对城市活力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4)在影响机制中,建筑密度、平均建筑层数为底层支撑因素,POI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为直接驱动因素,居住人口密度为诱发因素,距行政区中心距离、交叉口密度、路网密度、地铁站点密度和公交站点密度为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城市活力 建成环境 影响机制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生物耦合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昌盛 薛安 赵华章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60,共5页
生物处理和电化学处理是用于污染控制的两种重要方法,二者各有其优缺点。电-生物耦合技术可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并弥补或克服对方的缺点,因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作者对电-生物耦合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微生物发酵... 生物处理和电化学处理是用于污染控制的两种重要方法,二者各有其优缺点。电-生物耦合技术可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并弥补或克服对方的缺点,因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作者对电-生物耦合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微生物发酵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电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生物处理 耦合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环境评价方法的城市环境展望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温典运 栾胜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68,共4页
城市环境展望是对城市未来环境保护发展模式的评估和选择。首先论述了"参与式的程序"和"结构化的评价方法"是整合环境评价的本质内涵,然后以深圳市为典型案例,提出了一套城市整合环境评价工具包,包括组织策略集、... 城市环境展望是对城市未来环境保护发展模式的评估和选择。首先论述了"参与式的程序"和"结构化的评价方法"是整合环境评价的本质内涵,然后以深圳市为典型案例,提出了一套城市整合环境评价工具包,包括组织策略集、本地化指标集、情景分析故事集、系统动力学模型集等模块,以期展望深圳未来城市环境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整合环境评价方法适用于城市环境展望的研究,有利于决策者制订城市未来的优化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展望 整合环境评价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对生态红线划定的响应——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易腾云 赵宇豪 吴健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2-190,共9页
基于PSR模型和主客观结合赋权方式构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以生态红线划定时间作为分析节点,利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分段线性回归,探究2002—2018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对... 基于PSR模型和主客观结合赋权方式构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以生态红线划定时间作为分析节点,利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分段线性回归,探究2002—2018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对生态红线划定的响应和时滞效应。结果表明:(1)深圳市生态环境水平总体呈良性发展,城市化水平增长态势明显;(2)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上升明显,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3)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后,约5年后耦合协调度曲线发生显著变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后约滞后1年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细化和完善生态红线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有序发展提供与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环境 城市化 耦合协调度 时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水系环境需水的再生水空间配置--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7
作者 毛宁 秦华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3-68,78,共7页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探讨以再生水满足城市水系环境需水的方法。应用一维恒定与非恒定水质模型计算了4种补水水质方案下该区10条主要河流的环境需水量,从水量平衡角度提出全区再生水BOD5的平均值,并进一步分析了补水水质与河流环境需水...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探讨以再生水满足城市水系环境需水的方法。应用一维恒定与非恒定水质模型计算了4种补水水质方案下该区10条主要河流的环境需水量,从水量平衡角度提出全区再生水BOD5的平均值,并进一步分析了补水水质与河流环境需水量的关系。结合该区水系与污水处理系统空间位置,提出3种再生水的空间配置方法。结果表明:茅洲河和观澜河的环境需水量较大,占全区河流环境需水总量的60%以上;全区再生水BOD5平均值为6.0mg/L;在污染负荷不变的条件下,河流环境需水量随补水水质的线性提高呈近似指数型减少;3种再生水配置方法均可利用该区的再生水来满足河流环境需水量要求,优化配置结果可为污水处理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需水 城市水系 再生水 空间配置 宝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塘-城市景观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马岗片区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韩西丽 俞孔坚 +1 位作者 李迪华 王思思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7-110,128,共5页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城市边缘区基塘农业采取单纯地保护已难以奏效,附着于农业景观中的生态、文化及潜在的休闲等价值则随着城市化而消失。因此,研究如何维护和延续基塘农业景观在城市化过程中格局上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城市边缘区基塘农业采取单纯地保护已难以奏效,附着于农业景观中的生态、文化及潜在的休闲等价值则随着城市化而消失。因此,研究如何维护和延续基塘农业景观在城市化过程中格局上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则显得尤为紧迫和现实。通过对马岗片区"基塘"农业景观在现代集约农业的推行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其形态、格局及生态服务功能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在评价这一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构建"城市-基塘"景观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塘 农业景观 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化 马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格局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汪自书 刘语凡 +1 位作者 魏建兵 曾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5,共6页
道路作为重要的人为活动因素之一,对其两侧的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以深圳市为例,从道路等级和道路密度出发,采用缓冲区分析和城市化影响指数,研究了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格局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格局对土地利用存在显著影响,... 道路作为重要的人为活动因素之一,对其两侧的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以深圳市为例,从道路等级和道路密度出发,采用缓冲区分析和城市化影响指数,研究了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格局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格局对土地利用存在显著影响,主干道路和街巷道路的影响范围分别为1 200和800 m;在道路高、中、低密度区内,道路的影响范围分别为600,1 200和1 000 m;主干道路对土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形式是园地,街巷道路是建设用地;在道路高、中、低密度区,道路影响范围内面积比例占主导地位的分别为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林地.研究区内道路的影响范围已占深圳市总面积80%左右,目前道路影响范围外区域主要零散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探讨了道路等级和道路密度在道路对土地利用影响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格局 土地利用 影响 快速城市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丹东市为例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李猷 王仰麟 +3 位作者 彭建 常青 宋治清 刘小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41-2150,共10页
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其核心是合理分配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丹东市不同的发展目标,提出3个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案,包括经济发展... 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其核心是合理分配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丹东市不同的发展目标,提出3个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案,包括经济发展优先方案、生态保护优先方案以及协调发展方案,并按照3个方案对丹东市进行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通过选择适当指标,构建了由景观稳定度和景观干扰度组成的景观生态质量评价体系,并对3个适宜性方案进行对比与优选。结果表明,丹东市按照经济发展优先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方案进行开发,则景观干扰程度最高,景观稳定程度最低,景观生态质量最低;按照生态保护优先方案进行开发,则景观干扰程度居中,景观稳定程度最高,而景观生态质量居中;按照协调发展方案进行开发,则景观干扰程度最低,景观稳定程度居中,并且具有最高的景观生态质量。通过综合比较,应选择协调发展方案作为丹东市城市建设空间布局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开发 适宜性评价 景观生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27
11
作者 付丽 杨顺顺 +1 位作者 赵越 陈鸿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67-370,共4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发思后的理性回归,是一种将社会发展从单纯经济增长拓展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绿色交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环保交通,其核心是交通的通达、有序,参与交通个体的安全、舒适,同时尽可能少的消...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发思后的理性回归,是一种将社会发展从单纯经济增长拓展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绿色交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环保交通,其核心是交通的通达、有序,参与交通个体的安全、舒适,同时尽可能少的消耗能源、产生污染。绿色交通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交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交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以深圳市为例,从交通设施、居民出行、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几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7年深圳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从优化公众出行结构、推广绿色交通工具、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交通 城市交通 评价体系 可持续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探索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丽丽 李文秀 栾胜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6-169,193,共5页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环境管理模式在解决农村内源性污染问题上存在诸多局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为农村环境管理开辟了新路径。农村环境自主治理可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强调以农户为环境管理主体,具有监管成本低、信...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环境管理模式在解决农村内源性污染问题上存在诸多局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为农村环境管理开辟了新路径。农村环境自主治理可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强调以农户为环境管理主体,具有监管成本低、信息完整、长效性等优势,其表现实体是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我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农村环保合作社、环保小组和纳入环保规则的村民自治组织,不同组织的制度安排不同。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能较好地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等内源性污染问题;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在解决农业生产污染上作用有限,需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界定利益分配边界来解决;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的建立需要考虑当地环境政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文章基于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发展和完善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 自主治理 制度设计 实践研究 内源性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马强 秦佩恒 +1 位作者 白钰 曾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5期133-138,共6页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不足。本文从机构、立法和手段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现状,指出了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体制、政策和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 环境管理 协调机制 跨界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向量模法的宜昌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曾现进 李天宏 温晓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0-205,共6页
基于宜昌市水环境现状,从水资源、水生态、社会经济3个方面考察水环境承载力,构建了宜昌市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对数函数作为单项指标的承载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基于统计年鉴资料和当地的发展规划,运用向量... 基于宜昌市水环境现状,从水资源、水生态、社会经济3个方面考察水环境承载力,构建了宜昌市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对数函数作为单项指标的承载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基于统计年鉴资料和当地的发展规划,运用向量模法对2005-2020年的宜昌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宜昌市水环境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承载力值维持在0.55左右,并且该状态将一直维持到2015年,但伴随着宜昌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的扩张,水资源因子将会是宜昌市水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素,可以预知,如果宜昌市保持现有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2020年宜昌市水环境承载力值将有所下降,届时水环境问题势必影响到宜昌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市 水环境承载力 层次分析法 向量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对两侧土地利用影响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汪自书 高启辉 +1 位作者 刘语凡 曾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7-442,共6页
基于多时段的卫星影像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选取深圳市14条主要道路的代表性影响路段,用城市化影响指数(U)表征道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社会经济背景、地形条件、道路等级和道路运营年限为道路特征参数,基于相关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基于多时段的卫星影像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选取深圳市14条主要道路的代表性影响路段,用城市化影响指数(U)表征道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社会经济背景、地形条件、道路等级和道路运营年限为道路特征参数,基于相关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道路对两侧土地利用影响的模式及其成因.研究发现,道路特征参数对两侧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社会经济背景是道路对土地利用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道路运营年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路近距离区域,道路等级在中距离区域,而地形条件影响主要在远距离区域.道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模式分为3类,即山峰型、递减型和山谷型,而不同道路特征参数被认为是导致道路影响模式差别的主要原因.根据U值变化的曲线拟合分析得到各道路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影响范围较大,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西部地区道路影响范围大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影响 土地利用 快速城市化地区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境质量的城市增长边界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71
16
作者 吴健生 毛家颖 +1 位作者 林倩 李嘉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6,共9页
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提出一种利用生境质量评估策略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结合Arc GIS和InVEST模型,通过综合评估生境自身及其在威胁情境下的质量,模拟各市独立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再分配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三类建设用地扩... 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提出一种利用生境质量评估策略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结合Arc GIS和InVEST模型,通过综合评估生境自身及其在威胁情境下的质量,模拟各市独立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再分配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三类建设用地扩张情景,分别划定2024和2034年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增长边界。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质量总体呈南高北低格局,平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密度为10 770.604元/(hm2·a),高质生境位于西南地区;根据指标再分配及一体化发展情景模拟的2024年研究区建设用地总量分别为10 583.273 km2和10 489.090km2,2034年达到13 603.535 km2和13 252.370 km2;模拟的建设用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向北部及环杭州湾区域拓展;建设用地指标再分配能从整体上减少建设用地对优质生境的占用,区域一体化发展则能进一步降低城市发展造成的生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边界 生境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 长三角地区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动态演变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猷 王仰麟 +2 位作者 彭建 刘珍环 吴健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9-433,共5页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1986、1995和2005年4期Landsat MSS/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海岸线,计算海岸线分维数,系统分析了深圳市多期海岸线分维变化特征,并初步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变化...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1986、1995和2005年4期Landsat MSS/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海岸线,计算海岸线分维数,系统分析了深圳市多期海岸线分维变化特征,并初步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变化机制,为进一步掌握快速城市化地区人类活动对海岸带变化影响进行了探索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海岸的海岸线分维不同,由基岩海岸、人工海岸到淤泥质海岸递减;(2)研究时段内,深圳市东海岸海岸线分维总体降低,西海岸总体上升;(3)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分维变化影响显著。人类活动强度与海岸线分维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人类活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对海岸线的分维变化幅度影响不同,其中滩涂围垦使海岸线分维变化幅度较小,填海造地使海岸线分维变化幅度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分维 动态演变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质气溶胶在线监测技术的实测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兰紫娟 黄晓锋 +6 位作者 何凌燕 胡敏 薛莲 孙天乐 胡伟伟 林云 张远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9-165,共7页
2009年10月31日—11月8日,用国际上应用较多的4种气溶胶在线监测仪同步监测了深圳大气细粒子中元素碳(EC)和有机物(OM)的浓度。比对结果显示:黑碳仪与单颗粒黑碳光度计测定EC有很高的相关度,R2=0.97,斜率为1.00;在线EC/OC分析仪的EC监... 2009年10月31日—11月8日,用国际上应用较多的4种气溶胶在线监测仪同步监测了深圳大气细粒子中元素碳(EC)和有机物(OM)的浓度。比对结果显示:黑碳仪与单颗粒黑碳光度计测定EC有很高的相关度,R2=0.97,斜率为1.00;在线EC/OC分析仪的EC监测结果与前两者的相关度R2均大于0.95,但是其浓度水平总体偏低30%~40%;在线EC/OC分析仪测定的OC与气溶胶质谱仪测得的OM也比较吻合,相关度R2=0.83,但是在OM高浓度时在线EC/OC分析仪的测量结果相对偏低。对造成不同在线仪器观测数据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研究者掌握这些在线仪器获得的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差异性提供支撑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元素碳 在线监测 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板甲醛释放影响因素的环境箱试验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华鹏 陈晓丹 +1 位作者 张盈盈 姚婷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01-805,共5页
采用环境箱试验与数学模型模拟人造板中甲醛的释放过程,探讨温度、湿度、封边处理、材质等因素对甲醛释放的影响.环境箱实验表明,随环境温度增加或湿度增加,甲醛初始释放量增高;人造板封边后甲醛释放率明显减小;3种材质的人造板甲醛释... 采用环境箱试验与数学模型模拟人造板中甲醛的释放过程,探讨温度、湿度、封边处理、材质等因素对甲醛释放的影响.环境箱实验表明,随环境温度增加或湿度增加,甲醛初始释放量增高;人造板封边后甲醛释放率明显减小;3种材质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速率依次为中密度板>刨花板>大芯板.经验衰减模型与物质传输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物质传输模型比衰减模型更有利于解释环境箱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板 甲醛 环境箱 衰减模型 物质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及热岛强度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窦浩洋 张晶晶 赵昕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7,共6页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自动气象站温度...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自动气象站温度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统计热岛和冷岛出现的频率,总结空间分布规律,并对照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热岛区域与地表覆被的对应关系。计算每月热岛强度值,通过热岛的月际变化曲线,总结热岛的年变化规律以及昼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热岛呈现"六区两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全年中夏季白天的热岛强度最大,并且夏季的热岛强度出现昼强夜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热岛强度 热岛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