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释氮肥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0
1
作者 冯爱青 张民 +1 位作者 李成亮 杨越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7-184,共8页
为探明控释氮肥施用对土壤环境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控释氮肥和普通尿素对小麦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施氮量及减氮30%控释氮肥施用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和无机氮含量;推荐施氮... 为探明控释氮肥施用对土壤环境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控释氮肥和普通尿素对小麦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施氮量及减氮30%控释氮肥施用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和无机氮含量;推荐施氮量控释氮肥和普通尿素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减氮50%控释氮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酶之间及土壤酶与土壤养分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推荐施氮量控释氮肥处理较等氮量普通尿素处理籽粒产量显著提高14.06%,但减氮30%及减氮50%控释氮肥处理与推荐施氮量普通尿素处理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推荐施氮量控释氮肥处理较其他施氮处理氮、磷、钾吸收总量分别显著增加20.83%~37.63%,32.86%~55.00%和11.20%~21.82%。推荐施氮量、减氮30%及减氮50%控释肥处理较推荐施氮量普通尿素处理氮素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40.42%,46.05%和65.73%。控释氮肥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利用及小麦籽粒产量,是优化农业施肥管理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腐植酸–尿素施用对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肥利用率及其控制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艳丽 丁方军 +4 位作者 张娟 戚兴超 谷端银 吴钦泉 李成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0-1319,共10页
腐植酸-尿素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其增产效应显著,但是在小麦-玉米轮作中该肥料的利用率和环境调控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与室内培养试验,以不施肥处理(Control)和单施尿素处理(Urea)为对照,研究腐植酸-... 腐植酸-尿素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其增产效应显著,但是在小麦-玉米轮作中该肥料的利用率和环境调控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与室内培养试验,以不施肥处理(Control)和单施尿素处理(Urea)为对照,研究腐植酸-尿素直接掺混处理(U+HA1)、腐植酸-尿素活化处理(U+HA2)和腐植酸-尿素活化催化处理(U+HA3)对小麦和玉米生长、土壤理化性质、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转化及土壤脲酶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化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Urea处理增产15%~28%和8%~10%。活化腐植酸-尿素施用显著地降低土壤容重、p H和土壤颗粒粒径的中位粒径,提高了土壤的比表面积、电导率、有机碳含量和矿质态氮含量。小麦季活化腐植酸-尿素处理下氮肥回收利用率较Urea处理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为37%~91%,玉米季的增加幅度为78%~93%。活化腐植酸-尿素处理下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艺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较Urea处理高。此外,回归分析表明活化腐植酸-尿素的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随土壤硝化比率、有机氮的矿化量及脲酶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随土壤颗粒比表面积的增大而提高。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腐植酸-尿素活化处理对小麦、玉米的增产效果较好,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腐植酸-尿素活化催化处理(U+HA3)的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活化腐植酸-尿素肥料的深入研发与推广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腐植酸–尿素 小麦 玉米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和稳定性肥料技术创新驱动化肥行业科技发展——“新型肥料的研制与高效利用”专刊序言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相东 张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9-2031,共3页
化肥主要以磷矿、钾盐和煤等石化原料制备而成,从原料的采集、破碎、筛选,到化学分解与合成,进而形成化肥产品的过程中,汇集了众多技术。依靠这些技术,化肥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化... 化肥主要以磷矿、钾盐和煤等石化原料制备而成,从原料的采集、破碎、筛选,到化学分解与合成,进而形成化肥产品的过程中,汇集了众多技术。依靠这些技术,化肥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化肥工业从零开始,经过70年的发展,集聚几代人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化肥生产和使用第一大国。我国化肥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化肥制备技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创新、突破和推陈出新的过程。上世纪50年代,仅有几家以硫酸铵为主的氮肥厂,谈不上化肥工业。60~80年代,着力解决煤气化制备合成气并生产氨气、碳铵和尿素的问题,解决磷矿粉、普钙、磷酸铵的利用问题[1]。与此同时,为了应对缺少化肥的问题,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积极研究有机肥、绿肥和微生物菌剂在增加土壤养分方面的作用[2],研究我国氮、磷、钾化肥的肥效演变及其对农业的增产效益[3]。80年代以后,随着基础工业的发展,化肥生产的各项技术飞速发展。到目前,我国化肥产品类型极大丰富,拥有全球先进的化肥制造技术。这一切均得益于肥料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我国肥料科技创新是促进我国肥料工业和农业发展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工作 化肥工业 肥料工业 化肥产品 增产效益 氮肥厂 行业科技发展 钾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氮对土壤氨化细菌和氮矿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灵芝 郭冰清 +4 位作者 王丰 孟奥 梁敏杰 安婷婷 汪景宽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3-554,共12页
氨化作用是微生物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过程,可提升土壤氮素供应状况,不同肥料长期施用情景下土壤有机氮发生显著变化,但其氨化过程尚不清楚。据此,依托沈阳农业大学29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针对4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CK)、施... 氨化作用是微生物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过程,可提升土壤氮素供应状况,不同肥料长期施用情景下土壤有机氮发生显著变化,但其氨化过程尚不清楚。据此,依托沈阳农业大学29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针对4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CK)、施用化肥(HCF)、施用减量化肥(LCF)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CMF),3个土壤深度(0~20 cm、20~40 cm和40~60 cm)和3个采样时期(播种前、玉米抽雄期和收获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后玉米生长期不同土层中土壤氨化基因gdh丰度、活性和氮矿化变化规律,揭示施肥、季节、土壤深度及其相互作用对氨化细菌和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于土层和施肥处理,采样时期对gdh基因丰度和活性的影响最显著;三个采样时期中,玉米抽雄期土壤gdh基因活性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播种前和收获后(P<0.05);2)与不施肥(CK)相比,长期施加化肥(LCF和HCF)显著增加抽雄期土壤氮矿化速率(P<0.05),CMF则表现出稳定或增加收获后土壤氮矿化速率;3)氨化细菌丰度、活性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铵硝比是影响氨化细菌的重要因子(P<0.01)。综上,施氮与作物吸收改变了土壤铵硝比,引起土壤氨化细菌丰度与活性差异,导致土壤氮矿化速率发生变化。LCF和HCF有利于增加播种前和抽雄期表层土壤氮矿化速率,CMF则有助于稳定收获后土壤氨化细菌活性,促进土壤有机氮的氨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施肥 氨化作用 净氮矿化速率 功能基因 铵硝比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土配方施肥对鲁西地区提高棉花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效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斌 张民 刘春生 《中国棉花》 2014年第9期19-22,共4页
在鲁西地区四个县(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棉花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测土配方施肥能提高棉花子棉产量6.97%~18.94%,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9.71、3.47和11.55百分点,氮、磷、钾... 在鲁西地区四个县(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棉花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测土配方施肥能提高棉花子棉产量6.97%~18.94%,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9.71、3.47和11.55百分点,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2.27 kg·kg^-1、2.69 kg·kg^-1和3.04 kg·kg^-1.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了养分的协调和平衡供应,对棉花产量提高、肥料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棉花 子棉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怡冰 李成亮 +5 位作者 张鹏 侯蕾 刘仲秋 刘经强 邱庆泰 赵辰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86-3998,共13页
以黄河下游生态脆弱区-济南南部山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1980~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InVEST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model),分析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和碳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 以黄河下游生态脆弱区-济南南部山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1980~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InVEST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model),分析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和碳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198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小,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由于林草地碳储量的累积,碳储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时期;2005~2010年城市扩张速度最快,城乡建设用地大量侵占耕地、林地和草地,使区域固碳能力明显下降;2010~2020年,由于城市化扩张限制以及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区域碳储量逐渐呈增长趋势;1980~2020年济南南部山区的总碳储量呈“增长-下降-增长”的趋势;并且林地是济南南部山区碳储量的主要供给者,区域碳储量值随着远离城乡居民生活中心的距离增大而增大,说明人类活动对区域碳储量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引起地类碳密度的变化,是区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量变化与各地类的面积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该成果可为生态脆弱区塑造良好的陆地碳汇格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南部山区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InVEST模型 碳储量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土壤学》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之广 王淳 +2 位作者 陈宝成 李成亮 贾继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9期84-84,86,共2页
分析传统《土壤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例,通过设计科研任务导向型实验方棠及改革实验教学体系等措施,探讨国家级科研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为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级科研平台 土壤学 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学实验室化学试剂的贮存管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之广 李成亮 +3 位作者 王淳 申天琳 贾继文 王一川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8期90-90,共1页
土壤学实验室分析化验工作所用化学试剂复杂多样,不乏危险品。本文介绍了其常用化学试剂和分类,提出了目前化学试剂贮存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贮存管理措施,减少实验室化学试剂贮存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 土壤学 化学试剂 分类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增效尿素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氮肥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孟凡龙 李絮花 +1 位作者 王韬虎 刘文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9-557,共9页
针对玉米氮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环境负荷日益严重的现状,本研究以活性海藻酸为增效剂,对普通尿素进行改性增效,开展海藻酸增效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调控作用研究,为实现氮肥减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负... 针对玉米氮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环境负荷日益严重的现状,本研究以活性海藻酸为增效剂,对普通尿素进行改性增效,开展海藻酸增效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调控作用研究,为实现氮肥减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负荷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夏玉米为供试作物,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与田间试验结合的方法,以不施尿素为对照,共设置7个处理:CK(不施尿素)、U(普通尿素)、AU1(0.5%海藻酸增效尿素)、AU2(2.5%海藻酸增效尿素)、AU3(5.0%海藻酸增效尿素)、U-N(普通尿素减量20%)、AU2-N(2.5%海藻酸增效尿素减量20%)。采用一次性施肥方式,并在施肥后测定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结果表明:海藻酸增效尿素在1038 cm^(-1)左右出现糖类C—OH伸缩振动,且在3426~3325 cm^(-1)范围和1584 cm^(-1)的NH_(2)、1450 cm^(-1)和1143 cm^(-1)处的C—N振动峰强度增大;常量处理中,施用海藻酸增效尿素使玉米平均增产5.04%,氮素积累量平均增加13.55 kg·hm^(-2),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4.63个百分点;减量处理中,U-N处理没有显著减产,AU2-N处理玉米产量较AU2处理增产2.30%,氮肥利用率提高7.16个百分点;与U处理相比,AU1、AU2处理0~60 cm土壤中氮素残留量分别增加了2.94、8.21 kg·hm^(-2);海藻酸增效尿素可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和淋洗等其他途径氮损失,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常量海藻酸增效尿素处理氮肥损失率平均降低6.16个百分点,与U-N处理相比,AU2-N处理氮肥损失率降低9.95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残留及损失,2.5%海藻酸增效尿素减量施用20%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增效尿素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氮肥残留 氮肥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诗璇 陈松岭 +3 位作者 蒋一飞 巴闯 邹洪涛 张玉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47,共9页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控释/普通氮肥配比与减量单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对指导该地区的玉米种植科学施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CK0)、...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控释/普通氮肥配比与减量单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对指导该地区的玉米种植科学施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CK0)、普通氮肥(CK)、控释氮肥常量(CR1)、控释氮肥减量10%(CR2)、控释氮肥减量20%(CR3)、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3∶7配施(CR4)、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5∶5配施(CR5)、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7∶3配施(CR6),探讨控释/普通氮素肥料不同配比对春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氮素利用、经济收益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有利于叶片氮素积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增加产量和施肥收益;配施试验各处理产量和施肥收益显著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各处理,CR4产量最高,达到14 695 kg·hm^-2,与CK相比增产率为25.68%。配施有利于提高成熟期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14.18%-40.70%、88.32%-113.23%,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低于CK,表明施用控释氮肥能够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施用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CR3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CR1,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21.79%、14.17 kg·kg^-1和23.68 kg·kg^-1。配施处理与CK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8.23%-19.11%,氮肥表观损失率降低了35.04%-40.01%,减量处理与配施处理的氮肥表观平衡指标无显著差异。综上,配施处理优于本试验其他处理,其中CR4的产量、施肥收益、各氮肥利用指标均显著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CR6,氮肥表观平衡指标与CR5无显著差异且优于其他处理。因此,东北春玉米最佳施氮方式为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3:7配比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产量 控释氮肥 土壤养分有效性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钾肥对玉米产量、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为涛 刘之广 +5 位作者 张民 董树亭 陈剑秋 刘文龙 杨修一 周洪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1-247,共7页
通过玉米—小麦轮作条件下连续2年的大田定位试验,以钾空白(CK)、普通氯化钾常量(K1)、普通氯化钾高量(K2)为对照处理,研究通过控释氯化钾常量(CRK1)、控释氯化钾高量(CRK2)、氯化钾与控释氯化钾等比掺混常量(BBF1)、氯化钾与控释氯化... 通过玉米—小麦轮作条件下连续2年的大田定位试验,以钾空白(CK)、普通氯化钾常量(K1)、普通氯化钾高量(K2)为对照处理,研究通过控释氯化钾常量(CRK1)、控释氯化钾高量(CRK2)、氯化钾与控释氯化钾等比掺混常量(BBF1)、氯化钾与控释氯化钾等比掺混高量(BBF2)处理对玉米产量、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1)BBF2玉米-小麦季产量分别为11 697.8kg/hm2和11 921.1kg/hm2,增产和增收效果最好,较K1分别显著增产13.3%和15.7%,较K1分别显著增收16.6%和19.6%;(2)BBF2钾肥农学利用率较K1分别显著提高了49.0%和41.9%,生理利用率较K1分别显著提高了17.6%和34.8%;BBF1钾肥表观利用率最高,玉米—小麦分别为23.73%和35.22%;(3)施用钾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株高和茎粗;BBF2提高了玉米吐絮后期至成熟期的株高;CRK1、CRK2、BBF1、BBF2均提高了玉米吐絮后期叶片SPAD值。本试验条件下,控释氯化钾与普通氯化钾掺混施用可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钾素需求,提高玉米产量和钾肥利用率,BBF2处理为玉米最佳钾肥施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氯化钾 玉米 产量 钾肥利用率 土壤速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包膜和喷涂诱抗剂提高滨海盐化潮土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洪猛 杨贵婷 +4 位作者 刘之广 张民 王庆彬 王怀利 杨子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89-219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包膜磷肥配施植物诱抗剂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代谢产物对盐化潮土玉米产量及磷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滨海盐化潮土磷肥高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夏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包膜磷肥配施植物诱抗剂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代谢产物对盐化潮土玉米产量及磷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滨海盐化潮土磷肥高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夏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滨海盐化潮土为供试土壤进行了盆栽试验。试验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设置正常施磷(1.80 g/pot)和减施20%磷(1.44 g/pot)2个水平;4个供试磷肥包括普通磷酸二铵(DM)、普通磷酸二铵配施诱抗剂(PE+DM)、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C-DM)、包膜磷酸二铵配施诱抗剂(PE+C-DM),共9个处理。在玉米播种后58天收集根际土壤,测定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采集最大功能叶片,测定相关的淀粉酶、光合酶活性。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有效磷含量;测定玉米植株的生物量、产量和磷含量。【结果】等量磷条件下,与DM处理相比,C-DM可显著增产5.89%~10.10%,提高磷肥利用率6.8~8.1个百分点;PE+DM可显著增产7.46%~9.31%,磷肥利用率提高4.8~6.2个百分点,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17.65%~27.90%;PE+C-DM显著增产7.78%~16.30%,磷肥利用率提高8.8~14.0个百分点。减磷20%时,包膜和喷涂诱抗剂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与C-DM和PE+DM处理相比,PE+C-DM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21.8%、11.7%,提高丙酮酸磷酸双激酶活性33.3%、14.3%,提高AGPase活性75.5%、47.6%,提高播种后58和103天土壤有效磷含量33.7%、19.4%和15.0%、26.1%,产量与常规磷量下(1.80 g/pot)的DM处理差异不显著,实现减肥稳产。【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包膜磷酸二铵配施诱抗剂可提高玉米关键生育期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强土壤磷素供应强度,提高叶片光合酶、淀粉酶活性,进而提高磷肥利用率,在减磷20%条件下,依然保持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磷酸二铵 植物诱抗剂 光合酶活性 玉米产量 盐化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的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郭新送 丁方军 +1 位作者 陈士更 洪丕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82,共6页
为了解控释尿素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对小麦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普通尿素、控释尿素及其与微生物菌剂配施的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小麦产量、土壤氮素含量、小麦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解控释尿素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对小麦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普通尿素、控释尿素及其与微生物菌剂配施的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小麦产量、土壤氮素含量、小麦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控释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能起到化肥减施增效的效果,在控释尿素减量20%下配施微生物菌剂不会引起小麦产量降低,而较单施全量控释尿素处理的小麦仍增产10.60%。控释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的控释生物双重功效减少了土壤氮素损失,其中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8.65%~54.17%和17.82%~51.13%,土壤颗粒有机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2.64~54.35mg/kg和21.37~47.82mg/kg。控释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能增加小麦氮素总累积量,并促进氮素向籽粒迁移,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并以控释尿素减量20%配施微生物菌剂的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4%。微生物菌剂的引入对土壤酶活性提高作用较大,控释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的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85%~22.87%,24.79%~45.95%和9.56%~22.29%。综上,控释尿素减量20%配施微生物菌剂为小麦高产,肥料高效,土壤酶活较高的肥料施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微生物菌剂 小麦 氮肥利用率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1
14
作者 刘艳丽 李成亮 +2 位作者 高明秀 张民 赵庚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183-5190,共8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成土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探索其土地利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对该区土壤肥力保持和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黄河三角洲棉田、麦田、苇地、碱蓬地和裸地等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成土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探索其土地利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对该区土壤肥力保持和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黄河三角洲棉田、麦田、苇地、碱蓬地和裸地等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主要物理特性的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与裸地土壤相比,有植被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水稳性、饱和含水量与毛管含水量也有相应的提高;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有效磷含量均有显著增加,土壤总盐分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在所研究土壤中,土壤物理性质依麦田-棉田-苇地-碱蓬地-裸地的次序从最佳向最差过渡。逐步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毛管孔隙度是土壤毛管含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团聚体水稳性主要由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毛管孔隙度决定,土壤总盐分含量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含量(r=0.8323)、速效氮含量(r=0.7558)和有效磷含量(r=0.9049)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应以增加有机质的投入,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为基础,促进土壤良好结构形成。这些结果为该区土壤肥力提高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毛管含水量 土壤有机碳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和化肥长期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3
15
作者 宋震震 李絮花 +2 位作者 李娟 林治安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533,共9页
本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禹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26年后对土壤活性氮库不同组分[颗粒有机氮(POM-N)、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量氮(SMBN)及轻组有机氮(LFOM-N)]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 本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禹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26年后对土壤活性氮库不同组分[颗粒有机氮(POM-N)、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量氮(SMBN)及轻组有机氮(LFOM-N)]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颗粒有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以及轻组有机氮的含量,长期施有机肥效果好于化肥,施用高量有机肥效果好于施用常量有机肥。常量施用量下,50%有机肥和50%化肥配施处理其土壤全氮和活性有机氮库各组分含量与高量化肥处理的相当。长期施化肥处理土壤全氮及活性有机氮库各组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OM-N对土壤全氮的贡献率最高,且明显受施肥方式的影响,LFOM-N对土壤全氮的贡献率不随施肥方式的改变而变化。长期施肥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它们之间及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及有机碳含量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脲酶活性与土壤各活性氮组分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但长期施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低于不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肥 化肥 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肥对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4
16
作者 孙运杰 马海林 +3 位作者 刘方春 孙蕾 王君 刘春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7-171,177,共6页
以蓝莓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纺锤芽孢杆菌(Bacillus fusiformis)作为主要菌株,复配成蓝莓PGPR液体菌剂(P),以发酵鸡粪(OF)为吸附载体制成生物有机肥(PF),研究了PF、P和OF对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改善... 以蓝莓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纺锤芽孢杆菌(Bacillus fusiformis)作为主要菌株,复配成蓝莓PGPR液体菌剂(P),以发酵鸡粪(OF)为吸附载体制成生物有机肥(PF),研究了PF、P和OF对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学特性,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很大。同P处理相比,PF处理的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增加23.18%,21.72%,71.74%和11.26%。施肥同样对蓝莓根际土壤的有机碳及其组分具有很大影响,虽然PF处理对富里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提高了胡/富。PF、P和OF可导致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显著降低,但对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P和OF处理相比,PF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65.52%和54.84%。此外,同对照相比,施肥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大。其中,PF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P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质量的次序为PF>OF>P>CK。综合以上分析,以纺锤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肥料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蓝莓根际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但以生物有机肥的形式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肥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土壤肥力 蓝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8
17
作者 孙云保 张民 +3 位作者 郑文魁 耿计彪 杨力 李家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基于河北省衡水市连续4年8季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定位试验,研究多年控释氮肥减氮施肥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追施与一次性基施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减氮30%控释氮肥较常量速效氮肥... 基于河北省衡水市连续4年8季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定位试验,研究多年控释氮肥减氮施肥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追施与一次性基施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减氮30%控释氮肥较常量速效氮肥产量有2季显著增加,其他季无显著差异;施氮肥可显著增加0-40cm土壤硝态氮含量,并且速效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较速效氮肥一次底施处理显著增加20-40cm土壤硝态氮含量,控释氮肥减氮30%处理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常量速效氮肥一次底施处理相比未显著下降,而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较常量速效氮肥一次底施处理减少44.15%∽89.21%,说明控释氮肥可有效控制硝态氮淋失;常量速效氮肥一次底施处理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降低表层土壤pH;施氮肥对土壤全氮、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对0-20cm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速效氮肥基施加追施处理较常量速效氮肥一次底施处理可减缓土壤酸化进程,表层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综上,连续多年减氮30%施用控释氮肥较常量速效氮肥处理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并未出现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施肥 控释氮肥 产量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醛缓释肥不同配比对小麦生长及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周华敏 陈宝成 +5 位作者 王晓琪 朱家辉 于南卓 李峰 马宁 李成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5,共7页
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中高产田采用小区试验,以普通尿素基施、普通尿素基施加追施作对比,研究脲醛氮占总氮30%,40%,50%,60%,70%的不同脲醛缓释掺混肥在田间的氮素养分释放特征,以及对土壤氮素养分、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中高产田采用小区试验,以普通尿素基施、普通尿素基施加追施作对比,研究脲醛氮占总氮30%,40%,50%,60%,70%的不同脲醛缓释掺混肥在田间的氮素养分释放特征,以及对土壤氮素养分、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明合理施用脲醛缓释肥最优氮素配比,以达到增加产量、节约资源、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结果表明:脲醛掺混肥氮素释放量在小麦生育进程中呈现高低再高低的变化过程,脲醛氮占总氮40%或50%最有利于土壤氮素供应,脲醛氮所占比例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小麦整个生长期氮素供应。脲醛氮占总氮40%和50%的处理小麦穗数和穗粒数表现较好,每公顷比普通施肥增产11.36%~13.67%,而脲醛氮占总氮30%,60%和70%的处理增产效果不显著。与普通尿素基肥、基肥加追肥处理相比,脲醛氮占总氮40%,50%的处理氮素利用效率提高24.80%~103.87%,而脲醛氮占总氮30%,70%的氮素利用率没有显著变化,甚至会降低氮素利用率。脲醛氮占总氮40%,50%的处理比普通施肥处理增收1 350~1 591元/hm^2。综合考虑资源节约、增产效果及增收等因素,建议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中高产田施肥管理中以脲醛氮占总氮40%~50%进行配比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缓释肥 氮素配比 氮素释放特性 小麦 氮素利用率 增产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堆肥对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19
作者 仝少伟 时连辉 +4 位作者 刘登民 姜远茂 高东升 束怀瑞 胡雨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研究不同种类有机堆肥对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生物量的短期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探讨了施用50 g/kg的啤酒污泥堆肥(BSC)、牛粪堆肥(DMC)和菇渣堆肥(SMC)对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容重、持水性、土壤呼吸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SMB... 研究不同种类有机堆肥对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生物量的短期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探讨了施用50 g/kg的啤酒污泥堆肥(BSC)、牛粪堆肥(DMC)和菇渣堆肥(SMC)对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容重、持水性、土壤呼吸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SMBC、SMBN、SMBP)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啤酒污泥、牛粪和菇渣3种有机堆肥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并且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大土壤孔隙度(P<0.05);经过1周土壤水分的变化,CK处理的土壤水分消耗率分别是BSC、DMC和SMC处理的1.26、1.24、1.14倍;BSC、DMC和SMC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呼吸(P<0.05),半年后分别与CK相比增加了142.17%、114.30%、105.39%;施用啤酒污泥、牛粪和菇渣3种有机堆肥后显著增加SMBC、SMBN、SMBP含量(P<0.05),6个月后,SMBC含量分别是CK的2.35、1.84、1.86倍,SMBN含量分别比CK高135.44%、99.16%、90.82%,SMBP含量分别是CK的2.76、2.19、2.04倍。啤酒污泥堆肥含有活性小颗粒对土壤性状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牛粪堆肥,菇渣堆肥表现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堆肥 土壤性状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持水量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和无机烟草专用肥配合施用对烟草生产效益和肥料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军 窦玉青 +3 位作者 宋付朋 陈刚 李妮 李九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3-619,共7页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烟草无机专用肥与烟草生物有机专用肥配合施用对烟草整个生育期土壤氮素水平、烟草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烟草无机专用、烟草生物有机专用肥相比,70%无机专...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烟草无机专用肥与烟草生物有机专用肥配合施用对烟草整个生育期土壤氮素水平、烟草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烟草无机专用、烟草生物有机专用肥相比,70%无机专用肥氮+30%生物有机专用肥氮,总施氮量为60 kg/hm2时,烟草整个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75%118.14%、0 16.35%、全氮含量提高了0.77%10.42%,烟草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量增加了0.76%51.88%,增产8.63%15.28%,土壤偏生产力提高了5.39%27.24%,烟草氮素利用率提高了3.21%208.38%,烟草的生产效益和氮素利用率均达到了最佳,而生物有机专用肥氮在总氮量中所占比例为5%时,对烟草整个生育期土壤有效氮含量、烟草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作用不明显。因此,70%无机专用肥氮与30%生物有机专用肥氮配施、总氮量为60 kg/hm2是值得推荐的配施比例和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肥氮 生物有机肥氮 烟草专用肥 配合施用 生产效益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