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联网和神经网络的实验室安全智慧化管理系统 被引量:6
1
作者 汤志伟 黄亮 施书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9-256,共8页
为实现高校实验室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监管,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和神经网络的实验室安全智慧化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通过智能仪表和串口服务器的联合组网与透明传输实现了物联网云平台对设备、环境、人员等实验室运行状态的... 为实现高校实验室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监管,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和神经网络的实验室安全智慧化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通过智能仪表和串口服务器的联合组网与透明传输实现了物联网云平台对设备、环境、人员等实验室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再通过BP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火灾风险概率分级主动示警和危险情况应急处置。实验表明,该系统的火灾误报率降至0%,将火灾报警时间缩短30%以上,提高了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实验室安全 神经网络 智慧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研究
2
作者 董帅志 余其俊 +3 位作者 张强 罗扣 储玉婷 詹炳根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9-1296,共8页
为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收缩开裂风险,同时保证力学性能等服役性能,文章采用3种不同细度矿渣粉,通过与质量分数均为30%的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进行复掺,制备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并对其浆体的水化放热、化学收缩、孔径分... 为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收缩开裂风险,同时保证力学性能等服役性能,文章采用3种不同细度矿渣粉,通过与质量分数均为30%的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进行复掺,制备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并对其浆体的水化放热、化学收缩、孔径分布和砂浆试件的力学性能、抗开裂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时掺加3种不同细度矿渣的复合胶凝材料,由于矿物掺合料的填充作用,使其孔隙尺寸减小,密实度增加,保证了较好力学性能;同时通过优化级配,使得体系水化放热量和最大放热速率大幅度降低,化学收缩量减小,实现温和水化的作用;复合胶凝材料砂浆初始开裂时间推迟20.8%,裂缝宽度减少50%,大大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开裂风险,提升了抗开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 水化热 化学收缩 孔径分布 抗开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基频最大化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程长征 卞光耀 +3 位作者 王选 龙凯 李景传 吴乔国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2-1430,I0005,共10页
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抗断裂等诸多方面具备更优良的性能,目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在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一种求解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无阻尼自由振动下的基频最大化... 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抗断裂等诸多方面具备更优良的性能,目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在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一种求解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无阻尼自由振动下的基频最大化问题的拓扑优化方法.为了实现结构拓扑构型与纤维角度的同步优化,建立了以准许的材料用量体积分数为约束、以结构的一阶特征值为目标函数的动力学拓扑优化模型,该模型包括表征结构拓扑构型的密度设计变量和表征纤维方向的角度设计变量.详细推导了特征值目标函数关于密度设计变量和角度设计变量的解析灵敏度列式,并采用移动渐进线方法 (method of moving asymptotes, MMA)进行了优化求解;最后通过3个数值算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其中包括一个以刚度最大化为目标的静力学优化算例,和两个以一阶特征值为目标的动力学优化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优化迭代过程稳健,收敛快,能够在实现结构拓扑构型与纤维角度的一体化优化的同时,有效提高结构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连续纤维 动力学优化 SIM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端板式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丽华 石锦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5,144,共10页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试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通过提升钢材屈服强度、改用全截面梁上盖板、增加盖板厚度及设置梁端加劲肋等方式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最后依据基于塑性极限分析法推导结果提出了该类型节点的端板厚度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墙梁节点 ABAQUS有限元 应力三轴度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空间结构金属屋面板抗风揭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海涛 王静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为了研究大跨度空间结构金属屋面和吊顶板的抗风吸承载力,文章采用静载试验方法进行了430型屋面板加固前后的抗风吸试验、373型吊顶板的抗风吸和抗风压试验。研究了采取自攻螺钉、夹具、垫片等加固措施对金属屋面板承载力和破坏形式的... 为了研究大跨度空间结构金属屋面和吊顶板的抗风吸承载力,文章采用静载试验方法进行了430型屋面板加固前后的抗风吸试验、373型吊顶板的抗风吸和抗风压试验。研究了采取自攻螺钉、夹具、垫片等加固措施对金属屋面板承载力和破坏形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合理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430型金属屋面板的抗风吸承载力。研究结果可为火车站、航站楼等大型场馆金属屋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面板 吊顶板 抗风吸承载力 破坏机理 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缝补强型栓焊并用连接受剪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翔 王成刚 +1 位作者 沈奇罕 陈安英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3-720,共8页
为研究塞焊缝、侧焊缝、端焊缝3种焊缝补强型栓焊并用连接的受剪性能和破坏机理,文章对11个单一连接试件和10个焊缝补强型栓焊并用连接试件进行静力拉伸试验,通过对变形和承载性能的系统分析,明确不同焊接形式对螺栓连接受剪性能的补强... 为研究塞焊缝、侧焊缝、端焊缝3种焊缝补强型栓焊并用连接的受剪性能和破坏机理,文章对11个单一连接试件和10个焊缝补强型栓焊并用连接试件进行静力拉伸试验,通过对变形和承载性能的系统分析,明确不同焊接形式对螺栓连接受剪性能的补强效果。结果表明:侧焊缝补强型连接的破坏模式为栓杆滑移,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属延性破坏;端焊缝补强型连接的破坏模式为焊缝断裂,属脆性破坏,但承载性能高;塞焊缝补强型连接的破坏模式为塞焊缝被剪断,属脆性破坏,但方形塞焊缝对2种连接方式承载力利用率最大,因此根据不同加固要求给出了不同补强方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焊补强连接 受剪性能 破坏机理 承载性能 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阻尼模型对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利 叶献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7-1030,共4页
文章采用不同阻尼模型对某实际框架结构地震反应运动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结构地震反应的层间位移、顶层最大位移、结构总输入能、阻尼耗能和滞回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如下:瞬时刚度阻尼模型使得结构层间位移和顶层最大位移取得最大值... 文章采用不同阻尼模型对某实际框架结构地震反应运动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结构地震反应的层间位移、顶层最大位移、结构总输入能、阻尼耗能和滞回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如下:瞬时刚度阻尼模型使得结构层间位移和顶层最大位移取得最大值;相应地瞬时刚度阻尼模型使得结构阻尼耗能在各阻尼模型中取值最小,而滞回能取值最大;除振型阻尼使得总输入能较其他阻尼模型小得多外,其余模型使总输入能取值基本相同。研究表明:按不同阻尼模型计算得到的地震反应结果相差较大,对于何种阻尼计算方式最可靠,应进一步开展精确试验对比研究;用瞬时刚度阻尼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模型 地震反应 位移 阻尼耗能 滞回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概率地震易损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静峰 李贝贝 +1 位作者 王元清 李国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CFST)框架-屈曲约束支撑(BRB)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概率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基于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方法,设计了9层框架支撑结构.选取其中一榀单层单跨的框架支撑试件进行了低周循环加载试验和数值分析...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CFST)框架-屈曲约束支撑(BRB)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概率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基于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方法,设计了9层框架支撑结构.选取其中一榀单层单跨的框架支撑试件进行了低周循环加载试验和数值分析.采用OpenSees程序建立了9层典型三跨子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法得到了结构在不同工程需求参数和地震动强度参数下的易损性曲线,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耗能稳定;结构90%的塑性变形耗能集中于屈曲约束支撑;整体损伤因子(ODI)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动持时对框架支撑结构累积损伤的影响;长持时地震动下结构的倒塌中位值比短持时的低24%.以ODI为工程需求参数时,考虑地震动谱加速度和重要持时的地震动强度综合指标INP-D表现出更优的实用性、有效性、充分性和调幅鲁棒性.对于I_(NP-D),罕遇地震水平下,长持时地震动下的ODI超越0.2和0.4限值的概率分别是短持时的1.74和5.0倍,因此建议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分析应关注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累积损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钢管混凝土框架 屈曲约束支撑 易损性曲线 损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贮液结构象足位置样条插值分析方法
9
作者 胡明祎 张令心 +2 位作者 娄宇 陈骝 黄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7-683,共7页
贮液结构的象足式破坏是一种典型的震害现象,为了有效地减轻或避免象足式震害,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FEM)和数学插值方法对地震中贮液结构产生象足破坏的位置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指数公式拟合,确定出快速判断象足破坏位置... 贮液结构的象足式破坏是一种典型的震害现象,为了有效地减轻或避免象足式震害,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FEM)和数学插值方法对地震中贮液结构产生象足破坏的位置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指数公式拟合,确定出快速判断象足破坏位置的方法,然后对象足部位进行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以提高贮液结构抗震性能。在分析过程中,利用FEM方法对贮液结构地震响应进行数值模拟,考虑了液固耦合效应,同时根据已知结构响应在某一区域收敛于某个极值的条件,采用样条插值方法确定象足产生的位置,提出在有限计算资源情况下,利用样条函数插值分析低精度FEM数值计算结果以获取高精度结构响应的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液结构 地震响应 有限元方法 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林兵 种迅 +3 位作者 霍璞 苗启松 陈曦 黄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6-285,共10页
在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间引入耗能连接可形成减震外挂墙板。现阶段缺乏对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试验研究。为此,该文章设计了一榀6层3跨含减震外挂墙板平面框架结构(简称“减震结构”)以及一榀作为对比的... 在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间引入耗能连接可形成减震外挂墙板。现阶段缺乏对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试验研究。为此,该文章设计了一榀6层3跨含减震外挂墙板平面框架结构(简称“减震结构”)以及一榀作为对比的纯框架结构(简称“抗震结构”),取底部中跨两层作为试验子结构,其余部分作为数值子结构,开展了两结构的混合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损伤模式和动力响应,揭示了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协同工作的减震机理。结果表明:减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的损伤模式基本一致,均为梁端、柱底先后出现塑性铰,减震外挂墙板未改变主体结构的损伤演化模式;试验过程中,外挂墙板本身以及墙板与结构连接处均未出现裂缝,墙板可将结构层间变形有效传递至消能器;设防、罕遇和极罕遇地震下,减震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较抗震结构分别减小了12.59%,17.68%和10.34%,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外挂墙板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U型金属消能器 混合试验 减震效果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预压装配式结构防连续倒塌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瓮超 黄慎江 陈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5-1091,共7页
文章对已有相关试验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仿真的可行性,然后设置多种工况对结构防连续倒塌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混凝土强度与普通钢筋强度可以延缓结构变形,提高梁机制的最大承载力,但是对于悬链线机制与整体结构的防连... 文章对已有相关试验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仿真的可行性,然后设置多种工况对结构防连续倒塌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混凝土强度与普通钢筋强度可以延缓结构变形,提高梁机制的最大承载力,但是对于悬链线机制与整体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能力贡献较小;提高预应力筋配筋率可以在梁机制与悬链线机制阶段显著提高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能力,而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对结构防连续倒塌贡献较小;楼板对结构防连续倒塌有较大的贡献,梁柱节点刚度对结构防连续倒塌无明显贡献,柱失效位置对结构防连续倒塌有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板 连续倒塌 失效柱位置 预压装配式结构 ABAQUS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理论的岩石地基材料制作及模型基础抗拔试验
12
作者 邱昊茨 张文翔 +4 位作者 奚邦禄 陆洲 崔强 张振华 汪俊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0-1168,共9页
为探究岩石地基中挖孔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和地基破坏模式,以重晶石粉、铁粉和石英砂为骨料,水和石膏为胶结剂,黏土为增塑剂配置岩石相似材料,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胶结物/骨料质量比(因素A)、胶结物含水率(因素B)、骨料细颗粒(铁粉+重晶石... 为探究岩石地基中挖孔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和地基破坏模式,以重晶石粉、铁粉和石英砂为骨料,水和石膏为胶结剂,黏土为增塑剂配置岩石相似材料,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胶结物/骨料质量比(因素A)、胶结物含水率(因素B)、骨料细颗粒(铁粉+重晶石粉)占比(因素C)、细颗粒骨料铁粉占比(因素D)为4个因素,共16组材料配比方案,开展相关试验测定了各组材料的密度、黏聚力、内摩擦角、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指标,并研究了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而后选取3种代表性相似材料开展了岩石挖孔基础抗拔承载特性的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相似材料密度,因素C影响最大;对于试样黏聚力和抗压强度,因素B影响最大;对于内摩擦角,因素C影响最大;对于弹性模量,因素A和因素B影响最大;(2)地基岩体破坏面呈现为沿着一定角度的开口向地面延伸的线性破坏面,且该破坏角随材料内摩擦角增大而减小,在规范中假定的45°附近变化;(3)依据抗拔承载力计算得到的相似材料等代极限剪切强度随单轴抗压强度增大而增大,约为单轴抗压强的0.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相似材料 挖孔基础 抗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关节空间机械臂传感容错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浦玉学 陈演 李孝宝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针对传感信号畸变、丢失等故障状态严重影响空间机械臂控制系统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空间机械臂运动传感器故障观测的无模型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采用动态线性化和递推参数估计思想设计传感故障监测器,实现对传感畸变及数据丢失等故障的... 针对传感信号畸变、丢失等故障状态严重影响空间机械臂控制系统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空间机械臂运动传感器故障观测的无模型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采用动态线性化和递推参数估计思想设计传感故障监测器,实现对传感畸变及数据丢失等故障的判定,并进行运动状态预测估计;建立包含跟踪误差变化率项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准则函数,有效惩罚由传感故障引起的参数估计突变问题;设计面向柔性关节空间机械臂的新型传感容错无模型自适应控制(SFT-MFAC)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传感故障情况下,所提控制策略均能快速准确识别传感故障信息,避免系统瞬时发散,有效延长系统响应时间,增加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关节 空间机械臂 传感故障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容错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机械臂干扰力观测与无模型振动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浦玉学 古妍 +1 位作者 张崇峰 邹怀武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3-1791,共9页
为了抑制柔性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非线性振动,提出一种基于干扰力在线观测的无模型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混合控制策略。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奇异摄动法对存在未知干扰的柔性机械臂进行动力学建模和解耦,将其分解为表征刚性运动的慢变子系统... 为了抑制柔性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非线性振动,提出一种基于干扰力在线观测的无模型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混合控制策略。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奇异摄动法对存在未知干扰的柔性机械臂进行动力学建模和解耦,将其分解为表征刚性运动的慢变子系统和表征柔性振动的快变子系统;考虑到建模的复杂性和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PD控制方法实现轨迹跟踪,并提出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以实现柔性臂杆的非线性振动控制。针对未知外界干扰可能引起的控制发散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干扰力状态观测器,用于干扰力矩的在线估计和实时补偿,有效提高无模型振动控制算法的收敛性能。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存在干扰力的情况下对柔性机械臂的振动抑制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振动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梁贯通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丽华 张天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9-1426,共8页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干连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文章设计制作了6个新型装配式节点,通过改变面承板厚度、钢环箍厚度、面承板宽度和钢梁翼缘厚度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变量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及加载过程中的试验现象...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干连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文章设计制作了6个新型装配式节点,通过改变面承板厚度、钢环箍厚度、面承板宽度和钢梁翼缘厚度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变量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及加载过程中的试验现象,结合三折线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出计算骨架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滞回规则拟合出计算滞回曲线。将拟合所得计算骨架曲线和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所得曲线进行对比,吻合度均较好。结果表明:根据三折线模型拟合出的计算骨架曲线可以较好地反映该节点的受力特征;根据滞回规则得到的计算滞回曲线可以有效反映该节点的滞回性能。该恢复力模型可为该类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节点 贯通钢梁 三折线模型 滞回规则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常跃 黄俊旗 +3 位作者 种迅 赵猛 蒋庆 冯玉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8-296,共9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由于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作为理想的加固材料。首先基于已有试验结果,研究了可合理考虑加固层和混凝土梁接触面间黏聚力接触的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精细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在...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由于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作为理想的加固材料。首先基于已有试验结果,研究了可合理考虑加固层和混凝土梁接触面间黏聚力接触的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精细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62个加固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加固筋截面积、加固层厚度以及加固层有无拼缝等关键参数对构件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黏聚力接触的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加固层厚度与加固筋截面积均会影响试件破坏模式与承载力提升幅度,但对于含拼缝试件,加固层厚度对上述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钢筋混凝土梁 抗弯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规则再生骨料建模及再生骨料混凝土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焱博 高鹏 +6 位作者 李景哲 章国辉 王国陶 董帅志 储玉婷 詹炳根 余其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6-286,294,共12页
传统再生骨料混凝土(RAC)模型多采用基本几何形状来代表再生骨料(RA)结构,这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本文结合数字图像技术和傅里叶描述法构建了真实的二维骨料数据库,并提出了基于骨料叠加法随机生成RA的新方法。基于外接矩形框/内切圆的... 传统再生骨料混凝土(RAC)模型多采用基本几何形状来代表再生骨料(RA)结构,这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本文结合数字图像技术和傅里叶描述法构建了真实的二维骨料数据库,并提出了基于骨料叠加法随机生成RA的新方法。基于外接矩形框/内切圆的粗判定和基于重叠框的精细判定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傅里叶重构骨料的快速投放算法,实现了不同RA取代率和RA残余砂浆含量的RAC细观结构的构建。基于内聚力模型根据随机生成的RAC的细观结构建立了数值模型,研究了RA取代率和RA残余砂浆含量对RAC单轴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C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RA取代率和RA残余砂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峰值应变变化不大。该RA模型更符合实际,且附着砂浆的含量和分布可自主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重构 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混凝土 细观结构 骨料投放算法 内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制备盾构注浆料及性能演变规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圣飚 储玉婷 +4 位作者 高鹏 詹炳根 王国陶 张青峰 卢炳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91-4500,共10页
废弃混凝土解体产生的再生微粉(RFP)产量高,具有一定活性,有望部分替代水泥、粉煤灰和膨润土制备RFP盾构注浆料,然而RFP对盾构注浆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难以实际应用。本文对RFP盾构注浆料的初始流动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干燥... 废弃混凝土解体产生的再生微粉(RFP)产量高,具有一定活性,有望部分替代水泥、粉煤灰和膨润土制备RFP盾构注浆料,然而RFP对盾构注浆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难以实际应用。本文对RFP盾构注浆料的初始流动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RFP替代水泥易造成浆体流变性能下降,当RFP替代水泥12.5%(质量分数,下同)时,盾构注浆料流动度为17.6 cm,不满足规范要求(21±3)cm;RFP替代膨润土易导致浆体工作性能降低,当RFP替代膨润土30%时,浆体泌水率为5.2%,且出现分层现象;RFP替代粉煤灰有利于提高浆体流动性能,当RFP替代粉煤灰30%时,浆体流动度增加16.5%,泌水率低,无分层现象。RFP“微集料”效应构筑刚性支撑骨架,能够降低浆体孔隙率,有效抑制干燥收缩。综合各方面性能,优选注浆料配比:水胶比0.31、胶砂比0.66、水泥27%、膨润土44.5%、粉煤灰9.4%、RFP 19.1%、减水剂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废弃混凝土 盾构注浆料 膨润土 干燥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筋砂土的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黎明 朱亚林 +2 位作者 许倩 陈清 汪亦显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研究土工格栅的加筋机理,文章设计了3种不同网格尺寸的土工格栅,采用应变控制式三轴仪进行加筋砂土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探究土工格栅网格尺寸、加筋层数及围压对砂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加筋时,砂土主要表现为中... 为研究土工格栅的加筋机理,文章设计了3种不同网格尺寸的土工格栅,采用应变控制式三轴仪进行加筋砂土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探究土工格栅网格尺寸、加筋层数及围压对砂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加筋时,砂土主要表现为中上部鼓胀破坏,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砂土的破坏形态依次转变为中部鼓胀破坏和剪切破坏;素砂和加筋砂土的偏应力-轴向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型。不同网格尺寸的土工格栅对砂土的强度特性影响不同,土工格栅网格尺寸为3 mm×3 mm时,加筋效果类似硬化的“土工布”;1层土工格栅加筋时,随着土工格栅网格尺寸的减小,对砂土的强度影响不大;2、3层土工格栅加筋时,网格尺寸越小,加筋效果越好;加土工格栅可有效提高砂土的黏聚力,当土工格栅网格尺寸较小时,土工格栅还可提高砂土的内摩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加筋 网格尺寸 强度特性 破坏形态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细骨料图像实时分割提取 被引量:2
20
作者 宇周亮 洪丽 +1 位作者 詹炳根 余其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0,共9页
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细骨料投影图像进行分割,通过对比传统阈值分割与PSPNet、DeepLab V3+、U-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算法的分割结果对4种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实验对比细骨料2种等效粒径计算方法(单面投影法、双面投影法)的粒径和级... 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细骨料投影图像进行分割,通过对比传统阈值分割与PSPNet、DeepLab V3+、U-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算法的分割结果对4种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实验对比细骨料2种等效粒径计算方法(单面投影法、双面投影法)的粒径和级配分布结果。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算法中U-Net网络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F平衡分数和交并比分别达到99.8%、88.1%、84.9%、84.3%,均优于对比组模型;对于3种不同粒径的单粒段细骨料,采用双面投影法计算出的细骨料等效粒径D d与实际细骨料粒径的偏差分别为1.40%、2.10%、3.12%;对于混合粒段骨料,采用等效粒径D d计算出的级配分布曲线更接近筛分法的实验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细骨料径粒径和粒型参数的计算提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骨料 阈值分割 深度学习算法 等效粒径 细骨料粒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