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8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1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共1页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有教职工...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有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教授20人,副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4人。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城市公用设备系、道路交通运输系、工程管理系、测绘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实验中心8个部门。现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工业大学 城市地下空间 工程管理 道路交通运输 测绘工程 博士学位教师 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 公用设备 力学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2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共1页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有教职工...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有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教授21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人。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城市公用设备系、道路交通运输系、工程管理系、测绘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实验中心8个部门。现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工业大学 城市地下空间 工程管理 道路交通运输 博士学位教师 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 公用设备 测绘科学 力学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3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 ”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 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科 科学与技术 相关学科 重点学科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4
作者 黄世泽 孙章 +3 位作者 张毅 肖军华 邹亮 伍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14,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业需求脱节、选题脱离实际需求、产学融合度低等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对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方法]对真问题驱动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例,提出了一种真实问题驱动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结果及结论]在引入真实问题情境后,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实际项目,并进一步与企业合作,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学科教育 真问题驱动 研究生培养 创新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需求驱动下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探究
5
作者 杨洋 袁振洲 +3 位作者 岳睿 吴先宇 王健宇 陈献天 《交通工程》 2025年第4期96-100,106,共6页
深入剖析《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融入前沿技术学习、促进复合人才培育3个维度出发,提出系统性的改革思路。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课程教学平台,设计分层级、递进式的项目实战平台,搭建校内... 深入剖析《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融入前沿技术学习、促进复合人才培育3个维度出发,提出系统性的改革思路。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课程教学平台,设计分层级、递进式的项目实战平台,搭建校内外协同、产学研结合的育人平台,以及改进课程评估机制等具体措施,全面完善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应用体系。本研究旨在通过这些课程改革与建设举措,提升《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积极响应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需求,为交通工程专业及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新工科 交通管理与控制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道功能变更下的环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
6
作者 韩霜 黄于峻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为减轻环形交叉口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提出一种将左转和直行车道与对向出口车道功能变更的交通组织方法。在上游交叉口信号控制下,引导左转和直行车辆沿中心线左侧车道进入环形交叉口,分别行驶1/4圈和1/2圈通过环岛。建立交通流饱和加... 为减轻环形交叉口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提出一种将左转和直行车道与对向出口车道功能变更的交通组织方法。在上游交叉口信号控制下,引导左转和直行车辆沿中心线左侧车道进入环形交叉口,分别行驶1/4圈和1/2圈通过环岛。建立交通流饱和加权函数,对最大通行能力和最小平均排放进行加权,并建立区域信号协同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以四川某市环形交叉口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使区域总通行能力提升12.74%、平均排放下降9.11%;与传统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相比,总通行能力增加22%,平均排放减少29.62%;且信号协同优化模型能在高饱和度下注重提高通行能力,反之,注重降低平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环形交叉口 信号协同优化 交通组织 通行能力 车辆平均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客流组织方案仿真评价
7
作者 吕慎 林均沛 张达奇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缓解大客流换乘枢纽站台拥堵,研究枢纽内客流组织方案有效评估方法,以提升乘客的换乘效率和安全。选取线路满载率高且客流量大的换乘枢纽为研究对象,以深圳上梅林轨道交通枢纽为例,针对站台拥堵问题提出经通道绕行站厅至站台换乘的客... 为缓解大客流换乘枢纽站台拥堵,研究枢纽内客流组织方案有效评估方法,以提升乘客的换乘效率和安全。选取线路满载率高且客流量大的换乘枢纽为研究对象,以深圳上梅林轨道交通枢纽为例,针对站台拥堵问题提出经通道绕行站厅至站台换乘的客流组织方案。分析乘客对节点设施的选择决策行为,应用Logit模型建立枢纽内关键节点设施选择模型,确定乘客对楼梯、扶梯和垂直电梯的选择概率,设定仿真平台行人行为模块。将Fruin设施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和乘客平均换乘时间作为乘客安全和效率评估依据,基于MassMotion对该客流组织方案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客流组织方案不仅将站台拥挤最严重区域的服务水平由E级提升为C级,而且线路满载率大的方向平均换乘时间减少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客流组织方案 仿真评价 换乘枢纽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声屏障多参数预测模型及降噪性能研究
8
作者 宋杲 张小安 +3 位作者 张晓芸 杨建近 徐磊 杨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轨道交通声屏障的声学性能影响因素及规律,对高架双线箱梁桥上安装有直立插板式声屏障的路段进行现场声压测试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声-固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包括考虑列车多噪声源分布、列车-声屏障多重反射、开孔前板-多孔... 为研究轨道交通声屏障的声学性能影响因素及规律,对高架双线箱梁桥上安装有直立插板式声屏障的路段进行现场声压测试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声-固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包括考虑列车多噪声源分布、列车-声屏障多重反射、开孔前板-多孔吸声材料-后板3层夹芯板等多参数的声屏障声学性能预测模型,在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分析声屏障几何参数以及采用不同顶部形式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声场变化、场点频谱特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多参数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声屏障后的声场分布情况;直立插板式声屏障高度每增加0.5 m,插入损失提高约0.72 dB,厚度对插入损失的影响与高度相似但较为平缓,每增加0.02 m插入损失提高约0.51 dB;相较于以直立式声屏障的降噪性能为基准,其顶部为Y形的声屏障结构对插入损失的提升最好,平均插入损失提高0.77~1.17 dB。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改良声屏障降噪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声屏障 插入损失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演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关键站点识别
9
作者 赵千 陈湘生 +2 位作者 胡明伟 韩凯航 苏栋 《市政技术》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韧性,识别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动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复杂网络模型,结合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从网络演化的角度识别不同发展阶段下的网络关键节点。通过对深圳市轨道交通...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韧性,识别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动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复杂网络模型,结合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从网络演化的角度识别不同发展阶段下的网络关键节点。通过对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网络的起步建设阶段(2004-2013年),中介中心性高的节点对网络连通性影响显著;而在快速发展阶段(2014-2022年)和网络成熟阶段(2023年以后),度中心性高的换乘节点则对网络韧性更为关键。该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了理论支持,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在实际客流加权和灾害扰动下的韧性评估与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演化 复杂网络 关键节点 网络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建成环境协调性评估及针对性发展策略研究
10
作者 周爱娇 杨静 +2 位作者 周浪雅 王月杏 侯宇晴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问题,已成为出行服务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节点-场所-客流模型和K-means算法量化评估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性,之后针对不同协调状态的...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问题,已成为出行服务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节点-场所-客流模型和K-means算法量化评估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性,之后针对不同协调状态的站点群,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车站客流的影响程度,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站点群提出协调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协调状态可分为客流压力型站点、综合发展型站点、节点失衡型站点、客流失衡型站点、潜力发展型站点和滞后发展型站点共6类;不同类型的站点受到建成环境指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协调状态的站点群进行影响因素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建议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节点-场所-客流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定量分析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估的行人过街微观交通仿真研究
11
作者 张蕊 韩瑞雪 +1 位作者 郝嘉田 王恩源 《交通工程》 2025年第4期90-95,共6页
在人机混驾环境下,行人过街微观交通仿真研究需要考虑无人驾驶车辆对行人过街的影响。本文建立城市支路人机混驾虚拟仿真场景,通过问卷开展行人过街意愿调查,其中,人车距离、驾驶行为、车辆速度和行人对无人驾驶车辆信任度是影响行人过... 在人机混驾环境下,行人过街微观交通仿真研究需要考虑无人驾驶车辆对行人过街的影响。本文建立城市支路人机混驾虚拟仿真场景,通过问卷开展行人过街意愿调查,其中,人车距离、驾驶行为、车辆速度和行人对无人驾驶车辆信任度是影响行人过街决策的主要因素,通过模糊推理方法进行行人过街风险评估,结合实测行人过街主动减速行为的速度变化规律,通过改进期望速度和引入过街风险评估值改进社会力模型。最后,通过行人过街速度、过街决策和情景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混驾 行人过街 风险评估 社会力模型 微观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通韧性的基于MGWR模型的建成环境对公交客流影响分析
12
作者 孙煦 马天行 +1 位作者 林坤 郭子艾 《交通工程》 2025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北京市公交客流数据为分析样本,结合兴趣点及用地等多源数据,选取北京市6个城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公交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公交客流的影响,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全局模型(OLS)... 以北京市公交客流数据为分析样本,结合兴趣点及用地等多源数据,选取北京市6个城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公交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公交客流的影响,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全局模型(OLS),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局部模型(MGWR和GWR)在探究公交客流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上表现出更优的评价结果,MGWR的拟合效果最佳;(2)公交客流受多因素影响,并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性;(3)各变量的影响程度体现出空间异质性规律,商业服务设施和交通服务设施与公交客流存在正相关,增强相关设施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公共交通的发展,还能提升城市交通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变化时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从而提高城市交通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建成环境 公交客流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变电站工程精细化造价管理方法研究
13
作者 李锦锐 王璐琪 +1 位作者 李雯娴 陈东炜 《工程管理学报》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在电力行业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为改善设计与造价控制不协同及技术与经济不平衡,从而导致非必要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变电站工程精细化设计与造价管理方法,从精细化设计和造价管理两个维度,探讨了如何将BIM技术与精细化... 在电力行业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为改善设计与造价控制不协同及技术与经济不平衡,从而导致非必要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变电站工程精细化设计与造价管理方法,从精细化设计和造价管理两个维度,探讨了如何将BIM技术与精细化管理理论应用于变电站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并通过案例进行验证。该方法在工程项目的前期对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精确识别造价超支的构件,并显著提高造价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实施该方法,确保了变电站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在合理区间内,从而保障设计方案在经济性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精细化设计 造价管理 变电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T+ERG理论的综合交通枢纽运营故障下乘客信息需求偏好
14
作者 罗薇 黄祎婧 +2 位作者 王益 朱子墨 哈内巴提·恩铁马克哈 《交通工程》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讨综合交通枢纽在运营故障情况下,乘客的出行信息需求偏好及其对行为选择的影响。针对现有研究中量表型选择集在量化分析需求关联程度方面的不足,结合CBT+ERG理论将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分为5类,构建不同信息的多元有序和无序Logit模型... 为探讨综合交通枢纽在运营故障情况下,乘客的出行信息需求偏好及其对行为选择的影响。针对现有研究中量表型选择集在量化分析需求关联程度方面的不足,结合CBT+ERG理论将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分为5类,构建不同信息的多元有序和无序Logit模型和乘客出行行为选择模型。研究发现,综合交通枢纽运营故障下,故障具体位置、影响区域、周边道路状况、车辆重新调度详情以及事故严重程度是乘客最关注的信息;学生群体对各类信息需求较高;出行时长是影响乘客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而车辆调度信息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为城市交通信息管控和个性化信息需求服务提供参考,也为综合交通枢纽在发生运营故障时制定客流疏散调度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运营故障 信息需求 行为选择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SE-DET的轨道交通乘客识别算法
15
作者 罗薇 魏思龙 +2 位作者 王益 朱瀚宇 李鹏飞 《交通工程》 2025年第2期91-96,共6页
对轨道交通乘客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YOLOv8算法,结合Giraff e-Det网络结构和ESE注意力机制,提出了GESE-DET目标检测模型。随后,选取典型的轨道交通换乘站的闸机和扶梯处客流视频,进行模型验证。最后,通过分析精确率、召回率、... 对轨道交通乘客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YOLOv8算法,结合Giraff e-Det网络结构和ESE注意力机制,提出了GESE-DET目标检测模型。随后,选取典型的轨道交通换乘站的闸机和扶梯处客流视频,进行模型验证。最后,通过分析精确率、召回率、mAP50、mAP50-954个指标,验证了GESE-DET模型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GES E-DET模型在轨道交通乘客识别中的精确率达85%,相比YOLOv8、YOLOv8+CBAM、YOLOv8+GAM模型,召回率与mAP提升超过30%。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乘客识别 YOLOv8 特征金字塔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LEC法在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徐兆桤 吴佳 +3 位作者 许将炫 姬生沛 周敏 任扬 《建筑施工》 2025年第3期402-405,共4页
基于传统LEC法,从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情况、造成的工期延误情况、运营情况和社会存在的负面评价情况5个方面对事故后果C值进行改进,构建事故后果权重体系,得到改进后的LEC法公式。以深圳市滨河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建工程项目为例,... 基于传统LEC法,从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情况、造成的工期延误情况、运营情况和社会存在的负面评价情况5个方面对事故后果C值进行改进,构建事故后果权重体系,得到改进后的LEC法公式。以深圳市滨河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建工程项目为例,分析项目建造重难点,分别采用传统LEC法和改进LEC对八大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估,总目标完成率从原来的Ⅲ级风险经改进后升级为Ⅰ类风险。对各类危险源提出合理可靠的管控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LEC法 污水处理 危险源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勇健 吴炎海 +1 位作者 韦爱凤 朱江 《高等建筑教育》 2010年第6期13-17,共5页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广东工业大学根据"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强化能力、突出特色"的思路,构建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广东工业大学根据"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强化能力、突出特色"的思路,构建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毕业生成为既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 创新人才 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勇健 李丽娟 +4 位作者 朱江 何嘉年 刘锋 梅胜 张丽娟 《高等建筑教育》 2019年第5期35-41,共7页
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四层次”协同育人模式:校内协同、校政企协同、境内外协同和国内外协同,实现协同育人环境下多元化人才... 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四层次”协同育人模式:校内协同、校政企协同、境内外协同和国内外协同,实现协同育人环境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四维”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双主体、三级沟通”长效协同机制,旨在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平台 长效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分析与改革建议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建和 向晨瑜 +3 位作者 李丽娟 朱江 刘贻新 刘锋 《高等建筑教育》 2017年第6期32-37,共6页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急需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中国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仍存在许多不足。通过收集广东省内高校的硕士培养方案,分析现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急需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中国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仍存在许多不足。通过收集广东省内高校的硕士培养方案,分析现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特点,结合国内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现有土建类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研究成果,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完善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建筑与土木工程 校企联合 双导师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背景下新型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9
20
作者 管东芝 朱明亮 +2 位作者 郭正兴 陆金钰 姚一鸣 《高等建筑教育》 2022年第5期55-62,共8页
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行业特征呈现出工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新特点,从业人才特点和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也发生着巨大转变。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施工研究所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提出“三... 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行业特征呈现出工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新特点,从业人才特点和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也发生着巨大转变。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施工研究所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提出“三维六度”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理念。同时,创新施工教学体系,通过“接触认知—夯实基础—拓展延伸—综合精通—提升创新—前沿引领”模块化教学链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各阶段,并通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建筑工业化 智能建造 土木工程施工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