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豆产业应对国际风险因素的对策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欣然 张玉梅 陈志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43,187,188,共11页
中国大豆产业高度依赖进口,且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经贸摩擦等都会影响国内大豆产业,增加进口不确定性。为应对国际风险,基于各国大豆的供需平衡表和全球双边贸易矩阵等数据,利用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 中国大豆产业高度依赖进口,且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经贸摩擦等都会影响国内大豆产业,增加进口不确定性。为应对国际风险,基于各国大豆的供需平衡表和全球双边贸易矩阵等数据,利用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型方法,定量模拟评估了提高中国大豆单产、加强与阿根廷和俄罗斯大豆合作等三项对策可能带来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这些对策均能在不同程度增加全球大豆供给,降低世界价格,同时,可分散进口风险,减少对美国和巴西的高度进口依赖,促进大豆进口多元化,增加中国消费者福利,形成更稳定和可持续的大豆进口贸易格局。由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加大国内大豆研发技术投入,提高单产,提高自给率;其次,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同主产国合作提高其应对自然风险等的能力,保障稳定的大豆供给;同时,拓宽进口来源,加强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的农业合作,增加国际市场供给,实现大豆进口多元化,分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风险 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型 政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分配及其经济效率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玉梅 游良志 刘凤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19,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异于目前农业科研投资分配方法的新思路,即按照农业生态区划(AEZ)进行农业科研投资,并从经济效率角度探讨了科研投资的区域配置最优方案,为农业科研投资的分配决策提供参考。利用1990—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各个区... 本文提出一种异于目前农业科研投资分配方法的新思路,即按照农业生态区划(AEZ)进行农业科研投资,并从经济效率角度探讨了科研投资的区域配置最优方案,为农业科研投资的分配决策提供参考。利用1990—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各个区域的科研投资边际收益和构建了数学规划模型,模拟了各个区域的农业科研投资的最优分配方案。研究发现:农业科研投资的边际收益高,但区域差别明显,调整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分配结构,增加边际收益高的华中区和华北区的科研投资,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科研投资收益和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平均每1元科研投资的收益比原来增加1~2.5元,促进农业总产值增长约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投资 区域配置 经济增长 农业生态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农药经销店对农户的技术服务及其效果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忠鞠 张超 +1 位作者 胡瑞法 陈志钢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44,共9页
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严重负外部性已经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基于全国7省28县293个化肥农药经销店和229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化肥农药经销店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的现状,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化肥农药经销店的技术服务对农户化肥... 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严重负外部性已经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基于全国7省28县293个化肥农药经销店和229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化肥农药经销店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的现状,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化肥农药经销店的技术服务对农户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化肥农药经销店在销售化肥农药产品的同时也以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农户提供化肥农药施用的技术服务,且化肥农药经销店已经成为农户获取化肥农药施用量有关技术信息的第二大来源.但与其他技术信息来源相比,以化肥农药经销店作为技术信息来源的农户的化肥农药施用量显著高于其他农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农药 经销店 技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沟通类型对功能型农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廖芬 游良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7,161,共10页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作为一种功能型农产品,可以有效减轻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状况。但作物营养强化可能会造成农产品外观、颜色、味道等的改变,消费者对其购买意愿并不高。为了有效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就必须了解不同信息沟通类型对购买意...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作为一种功能型农产品,可以有效减轻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状况。但作物营养强化可能会造成农产品外观、颜色、味道等的改变,消费者对其购买意愿并不高。为了有效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就必须了解不同信息沟通类型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以作物营养强化玉米为例,基于消费者调查数据,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信息沟通类型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沟通类型显著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微量营养素缺乏程度高的消费者面对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沟通时,购买意愿会增强;微量营养素缺乏程度低的消费者暴露于以情绪为中心的信息沟通时,购买意愿会增强。流畅性在信息沟通类型与购买意愿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型农产品 信息沟通 微量营养素缺乏程度 流畅性 购买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新品种采纳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晶 青平 +1 位作者 李剑 郭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8,184,共10页
作物营养强化是缓解我国隐性饥饿问题的新兴农业干预手段,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如何提升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农户采纳是推广作物营养强化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富铁水稻为例,基于实验法探究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新品种采纳意愿的... 作物营养强化是缓解我国隐性饥饿问题的新兴农业干预手段,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如何提升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农户采纳是推广作物营养强化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富铁水稻为例,基于实验法探究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新品种采纳意愿的影响,分析了价值诉求、经营规模和营养信息来源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营养信息干预与农户采纳意愿的关系受价值诉求的调节。无论对于何种价值诉求的农户而言,营养信息干预均能提高农户采纳意愿。相较于经济导向型诉求的农户,营养信息干预对营养导向型诉求农户采纳意愿的作用更显著。(3)营养信息干预与农户采纳意愿的关系受经营规模的调节。相较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农户,营养信息干预对中等规模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更显著。(4)营养信息干预与农户采纳意愿的关系受营养信息来源的调节。相较于种子公司,当营养信息来源于政府机构、人际传播和媒体时,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建议加强营养信息干预,关注农户价值诉求、经营规模和营养信息来源在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采纳意愿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信息干预 作物营养强化 采纳意愿 隐性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贫困山区季节性饮用水缺乏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基于贵州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兴稳 樊胜根 +2 位作者 陈志钢 张晓波 崔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7,共7页
本文利用2007年和2010年连续两轮在贵州省普定县随机抽取的3个村庄的全户调查所形成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方法,旨在分析中国西南贫困山区季节性饮用水缺乏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以便为西部扶贫提供新的实证依据。研究发现,季节性饮用水缺... 本文利用2007年和2010年连续两轮在贵州省普定县随机抽取的3个村庄的全户调查所形成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方法,旨在分析中国西南贫困山区季节性饮用水缺乏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以便为西部扶贫提供新的实证依据。研究发现,季节性饮用水缺乏会显著地降低当地农民非农务工的就业概率,不利于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饮用水缺乏 西南贫困山区 非农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贫困山区农民膳食营养与其健康人力资本——基于贵州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兴稳 樊胜根 陈志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38-45,共8页
本文采用最为常用的3d—24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利用随机抽取的贵州普定县3个村庄8个自然村的全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旨在分析西南贫困山区农民膳食营养与其健康指标BMI值之间的关系,以便为贫困人群的健康人力资本问题提... 本文采用最为常用的3d—24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利用随机抽取的贵州普定县3个村庄8个自然村的全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旨在分析西南贫困山区农民膳食营养与其健康指标BMI值之间的关系,以便为贫困人群的健康人力资本问题提供实证依据。研究发现:贫困人群的温饱尽管已经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但是其营养结构不太合理,蛋白质摄入量普遍不足,膳食质量有待提高;能量摄入量的增加能显著减低体重消瘦的发生率,但是能量摄入量的增加,未对肥胖发生率有显著影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地农民膳食水平小于或等于温饱水平;不同年龄群体间、不同性别间体重超轻或超重存在显著差别,需要政府通过一定的营养指导,不断改善农民的膳食结构,使其根据自身生理特点合理膳食,增强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贫困山区 膳食营养 健康 B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可持续健康膳食发展思考 被引量:12
8
作者 夏佳钰 樊胜根 +4 位作者 丁心悦 陈志钢 冯晓龙 孟婷 张玉梅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127,共8页
膳食对居民营养健康、资源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居民可持续健康膳食发展,对支持实现“健康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可持续健康膳食的概念形成过程、代表性的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 膳食对居民营养健康、资源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居民可持续健康膳食发展,对支持实现“健康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可持续健康膳食的概念形成过程、代表性的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进一步从营养健康、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角度阐明了可持续健康膳食的国际共识;分析了中国居民膳食现状,重点讨论了膳食相关的营养健康问题、膳食结构改变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建议,提出膳食可持续健康优化方案、精确指导各地居民饮食,多措并举干预引导膳食转变、培养居民可持续健康食物消费行为,坚持生产和消费协同发展、构建可持续健康膳食供给体系,以此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居民营养失衡与环境退化双重挑战,完善国家食物政策制定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营养健康 可持续 农业食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农地确权:率先发生在何处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奕山 纪月清 +1 位作者 钟甫宁 陈志钢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共10页
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8省95个村庄的跟踪调查数据,考察各类因素基期值对村庄后期是否成为首批确权地的影响。Prob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村庄劳动力外出与本地非农就业比例、土地流转状况、区位特征、财政对上级的依赖性、村干部年龄... 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8省95个村庄的跟踪调查数据,考察各类因素基期值对村庄后期是否成为首批确权地的影响。Prob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村庄劳动力外出与本地非农就业比例、土地流转状况、区位特征、财政对上级的依赖性、村干部年龄和过往土地调整情况影响村庄成为首批确权地的可能性。这意味着,评估确权政策对劳动力迁移或土地流转的效果应考虑该政策推广的选择性偏误问题;与先行试点区相比,后续政策推行将面临不一样的执行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土地流转 劳动力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持久多维贫困测量与分析——基于贵州普定县三个行政村2004—2017年的普查数据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晓宇 陈志钢 张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0-148,共9页
中国的精准扶贫已经进入深度贫困的脱贫攻坚阶段。尽管学界尚未明确给出深度贫困的定义,但学界研究的持久贫困与当前政策所关注的深度贫困具有相同内涵,研究农村持久贫困问题,有助于理解深度贫困并为减贫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 中国的精准扶贫已经进入深度贫困的脱贫攻坚阶段。尽管学界尚未明确给出深度贫困的定义,但学界研究的持久贫困与当前政策所关注的深度贫困具有相同内涵,研究农村持久贫困问题,有助于理解深度贫困并为减贫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贵州省普定县三个行政村2004—2017年整村调研所形成的5期面板数据,从多维视角出发,考察农村持久贫困的规模、分布及成因。具体地,首先采用AF多维贫困测量法构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测算农村家庭在健康、教育、居住条件和资产四个维度的持久多维贫困发生率。其次,为考察不同维度的贫困状况,对持久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分解分析。此外,进一步实证分析农村持久多维贫困的致贫原因。研究发现:①农村持久多维贫困发生率为28.62%,意味着在农村近三分之一的家庭经历着持久贫困。②健康状况差是持久多维贫困的主要方面。健康维度对持久多维贫困指数的总体贡献率为31.3%,且健康维度未表现出明显的改善趋势,健康维度内的慢性病指标甚至表现出恶化的趋势。③劳动力缺乏以及由此造成的养老负担重已经成为持久贫困的重要致贫原因。本研究有着如下政策启示:①在帮扶群体上,需更加关注非深度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问题。②在帮扶维度上,需重视改善深度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③在具体帮扶措施上,需充分考虑深度贫困家庭的劳动力缺乏状况。具体地,在需要投入要素的帮扶措施中,探索除劳动力投入外的其他投入机制。同时,需提高农村的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与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兜底的减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 持久多维贫困 致贫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与农业劳动力投入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及其替代弹性 被引量:62
11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游良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5,共9页
利用1978-2015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与机械利用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在测算出机械与劳动力替代弹性的基础上分析弹性变化的原因,论证农业机械对劳动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影响。研... 利用1978-2015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与机械利用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在测算出机械与劳动力替代弹性的基础上分析弹性变化的原因,论证农业机械对劳动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与农业机械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两者对粮食产出的边际影响不显著。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农机具购置补贴不仅使农业机械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变强,而且显著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1978-2015年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与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相一致。但粮食主产区域内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性。为适应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应采取差异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将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偏向农机具购置补贴与农业机械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率 替代弹性 粮食产量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内涵特征、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邱俊杰 BENFICA Rui 余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6,共14页
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既是乡村产业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需求,也是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内涵可分为数字化转型、价值链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三个层次,... 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既是乡村产业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需求,也是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内涵可分为数字化转型、价值链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三个层次,其所包含的六大主要产业具有不同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特征。通过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重驱动理论机制,分析了有为政府制度顶层设计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市场资源配置优化和调节作用有效发挥、有力社会发展理念转变和数字普惠协同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外驱动力。以此提出有为政府增长甄别和因势利导,有效市场技术创新和需求导向,有力社会环境营造和人才培育等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 数字化 转型升级 三重驱动 新结构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时空多模态知识图谱的水稻精准施肥决策方法 被引量:27
13
作者 许多 鲁旺平 +4 位作者 许瑞清 张红雨 江洋 游良志 冯在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92,共12页
为构建基于农业时空大数据的管理系统,实现田间养分精细化管理,提出了一种面向精准施肥的农业时空多模态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其控制与决策方法。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子图匹配方法,将地块待查询图和农业时空多模态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和关系嵌... 为构建基于农业时空大数据的管理系统,实现田间养分精细化管理,提出了一种面向精准施肥的农业时空多模态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其控制与决策方法。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子图匹配方法,将地块待查询图和农业时空多模态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和关系嵌入表示;利用向量相似度计算获取候选子图,并从存储历史数据信息的子图中获取适合查询地块的施肥模型数据。结果显示,基于实例化后的待施肥地块查询图,在农业时空多模态知识图谱中可获取与给定地块查询图同构的子图,并从存储历史决策信息的子图中,获得适合当前地块的农业施肥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农业时空多模态知识图谱的农业模型自动化选择结果可为精准施肥任务提供新思路和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 多模态知识图谱 智慧农业 精准施肥 水稻 农业大数据 知识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营养强化对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影响——文献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10
14
作者 廖芬 青平 游良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6,162,163,共11页
作物营养强化是公认的改善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通过对已有作物营养强化相关研究的主要方面,包括成本效益和生物有效性,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消费者支付意愿和接受度的影响以及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主要观点梳理... 作物营养强化是公认的改善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通过对已有作物营养强化相关研究的主要方面,包括成本效益和生物有效性,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消费者支付意愿和接受度的影响以及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主要观点梳理和综合性评述,发现国内关于作物营养强化的研究大多采用事前分析的方法,只考虑单一微量营养素的作用,且缺乏农户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种植意愿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作物营养强化的研究方向:采用事后分析的方法;重点关注多种微量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加强农户种植意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营养强化 经济效益 农村发展 人口营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口支援理论、实践与升级:文献梳理及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建英 汪钰莹 陈志钢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5,共14页
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和显著优势的区域互助机制,对口支援在脱贫攻坚、应急管理、区域治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现有文献主要基于横向转移支付和生产要素流动与转化两个视角探讨了对口支... 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和显著优势的区域互助机制,对口支援在脱贫攻坚、应急管理、区域治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现有文献主要基于横向转移支付和生产要素流动与转化两个视角探讨了对口支援的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对口支援实践中的经济支援和智力支援两类政策工具,并探究了对口支援在促进受援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改善贫困治理、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效应。经过萌芽、探索、完善、升级四个阶段的演变,对口支援从单向的输入帮扶转向双向的合作共赢,实施领域不断拓展,政策工具不断创新,但也存在政府作用需要优化、参与主体积极性有待提高、实施效率欠佳等问题,应积极探求新时代对口支援的新路径、新模式。总体上看,对口支援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探索,需要加强基础理论和战略规划研究,通过全面总结多样化多层次的实践模式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中国经验,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政策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并积极创建相关数据库和改进实证方法以提高经验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支援 区域协调发展 横向转移支付 政策工具 政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农对天气变化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丽灵 游良志 +1 位作者 孙战利 张社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9-1098,共10页
通过对四川省5个县蜂农的问卷调查,基于社会认知模型(MPPACC)分析框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蜂农对天气变化的感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蜂农对于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较强,适应功效感知、自我效能感知较弱,感知... 通过对四川省5个县蜂农的问卷调查,基于社会认知模型(MPPACC)分析框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蜂农对天气变化的感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蜂农对于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较强,适应功效感知、自我效能感知较弱,感知到的适应成本较高;蜂农对免费天气变化信息的获取、获取渠道的多少、与其他蜂农交流的频率以及养蜂人数等均会影响蜂农对天气变化的感知,其中,免费天气信息的获取对蜂农敏感性感知、适应性功效感知、自我效能感知以及适应成本感知影响最为显著。最后,从拓宽蜂农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鼓励其加入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增强蜂农之间的交流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蜂农对天气变化感知能力、增强应对天气变化能力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产业 社会认知模型 天气变化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识别与DNDC模型的不同稻作模式评价——以潜江市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阿依吐拉·买买提祖农 帅艳菊 +7 位作者 魏浩东 何真 肖沁茜 胡琼 徐保东 游良志 曹凑贵 凌霖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1年第3期33-44,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获得潜江市不同稻作模式温室气体排放和固碳情况,以评价不同稻作模式的绿色发展潜力。【方法】首先,利用随机森林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获得了潜江市各稻作模式分布数据,结合气象、土壤、作物管理数据库,利用校正和验... 【目的】本研究旨在获得潜江市不同稻作模式温室气体排放和固碳情况,以评价不同稻作模式的绿色发展潜力。【方法】首先,利用随机森林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获得了潜江市各稻作模式分布数据,结合气象、土壤、作物管理数据库,利用校正和验证后的DNDC模型进行区域模拟,获得潜江市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两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土壤有机碳变化量(dSOC)。其次,在DNDC模型中设置情景分析,假设目前稻虾模式由不同稻作模式变迁而来,利用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稻虾模式在潜江地区的绿色发展潜力。【结果】各项指标表明,校正后DNDC模型对CH_(4)和N_(2)O模拟效果良好。2019年潜江市每1 km^(2)范围内主要稻作模式CH_(4)和N_(2)O排放量及全年dSOC总量变化区间分别为0.40kg~64043.34 kg,0.002kg~227.08 kg和0.18 kg C~35835.27 kg C。潜江市全年单位面积CH_(4)和N_(2)O排放量均表现为稻虾模式最小,分别为394.50kg·hm^(-2),1.43kg·hm^(-2),单位面积dSOC表现为稻虾模式最大为274.30 kg C·hm^(-2),稻闲模式最小,为204.95 kg C·hm^(-2)。当潜江市稻虾模式转变为其他主要模式后,其周年CH_(4)排放总量增加2.31%~11.25%,N_(2)O排放总量增加11.49%~67.09%,dSOC减少9.95%~22.81%。【结论】本研究中,稻麦模式表现为CH_(4)排放最大,稻油模式的N_(2)O排放最大,两者固碳能力中等;稻闲模式由于只有一季种植,温室气体排放小于稻旱轮作模式,但其固碳能力较差;稻虾模式的减排和固碳能力相较于稻闲与稻旱轮作模式强,具有更高的绿色发展潜力,但其仍具有减排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C模型 遥感影像识别 稻虾模式 温室气体 有机碳积累 随机森林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