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裂绕组高阻抗电力变压器短路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容春艳 程蓉 +2 位作者 胡诗尧 苏钟焕 王贵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4-113,共10页
文中对比了分裂绕组、高压内置以及串抗结构三种高阻抗电力变压器的优缺点,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分裂绕组高阻抗电力变压器高中短路和中低短路的漏磁分布,对变压器进行了承受短路能力判断,并通过短路试验论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仿真... 文中对比了分裂绕组、高压内置以及串抗结构三种高阻抗电力变压器的优缺点,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分裂绕组高阻抗电力变压器高中短路和中低短路的漏磁分布,对变压器进行了承受短路能力判断,并通过短路试验论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仿真与试验数据表明,分裂绕组高阻抗变压器虽然存在结构尺寸偏大,极限分接阻抗变化大等不利因素,但此结构相较传统变压器具有更强的承受短路能力。同时,试验后中低阻抗变化率0.49%大于高中工况0.15%,说明即使采用了高阻抗结构,低压绕组承受短路能力依然弱于高、中绕组,在实际应用中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高阻抗 短路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能耗的槽式光热电站日运行方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春光 郭伟 +5 位作者 张顺奇 韩伟 付康丽 冯鹏辉 姚明宇 安佳坤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6,共9页
由于光热电站日常启停的特点,光热电站的启动能耗较大。为此,建立了50MW槽式光热电站的准稳态模型,提出了通过夜间低负荷运行替代光热电站启停过程的日运行优化方式,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临界停机时间指标,即优化运行方式和常规运行方式... 由于光热电站日常启停的特点,光热电站的启动能耗较大。为此,建立了50MW槽式光热电站的准稳态模型,提出了通过夜间低负荷运行替代光热电站启停过程的日运行优化方式,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临界停机时间指标,即优化运行方式和常规运行方式发电量相同时的机组停机时间,并以此作为判断使用优化运行方式能否增加发电量的条件。结果表明:在4个典型气象日下,随着光热电站在低负荷时的发电功率从额定功率的25%降至10%,机组使用优化运行方式的全日额外发电量增加了16.3~26.3 MW·h;随着储热系统的初始储热时长从0增至3.0h,光热电站的全日额外发电量可以增加7.3~8.1MW·h;光热电站在低负荷发电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5%时,其临界停机时间为14.0 h,在机组的实际停机时间低于临界停机时间时,使用优化运行方式才能降低能耗;对光热电站进行全年生产模拟,使用优化运行方式可使其全年发电量增加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启动能耗 运行优化 临界停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定心连梁的滞回性能及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苏佶智 佟振禹 +3 位作者 李勇 于海丰 张浩轩 潘钻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针对可更换连梁中的损伤部件在强震后由于残余位移过大而无法拆卸和更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杆的新型自定心连梁(self-centering coupling beam,SCCB)。首先,设计并测试了一种新型自定心摩擦阻尼器... 针对可更换连梁中的损伤部件在强震后由于残余位移过大而无法拆卸和更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杆的新型自定心连梁(self-centering coupling beam,SCCB)。首先,设计并测试了一种新型自定心摩擦阻尼器,研究其力学性能;其次,对同一SCCB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探究了加载速率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最后,建立SCCB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SCCB的滞回特性呈典型“旗帜”型,摩擦力为10 kN时,加载速率从1 mm/min提升到10 mm/min,滞回环面积减小了34.45%;增大SMA棒直径可以提高SCCB的刚度、承载力及耗能,并减少残余位移;增大SMA棒预拉力可以提高刚度和承载力,对耗能影响较小。SCCB有效提高了结构在强震后对残余位移的适应能力,为可更换连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结构 自定心 连梁 形状记忆合金 抗震性能 震后可修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形翅片的相变材料冷却光伏电池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4
作者 郭伟 贺春光 +4 位作者 韩伟 付康丽 张顺奇 姚明宇 安佳坤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3,共10页
光伏发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绿色清洁、分布广泛、储备丰富的优势,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往往因工作温度升高而下降,严重影响系统性能。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基于Y形翅片的相变材料对光伏电池的冷却效果,重点分析了Y形翅片的分杈角... 光伏发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绿色清洁、分布广泛、储备丰富的优势,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往往因工作温度升高而下降,严重影响系统性能。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基于Y形翅片的相变材料对光伏电池的冷却效果,重点分析了Y形翅片的分杈角、位置长度和长度比等结构参数对系统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无翅片系统相比,带有Y形翅片的系统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0.37%,同时石蜡的平均熔化速率增加了21.52%;位置长度对熔化速率的影响最大;分杈角为60°、长度比为2、位置长度为0时,Y形翅片能够使腔体内温度均匀性达到最佳。光伏电池通过耦合Y形翅片和相变材料进行散热,有望解决相变材料热导性差导致的熔化不均、内部温度分层、局部温度过高以及热斑等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相变材料 Y形翅片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技术进展及其参与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宁 代红才 +3 位作者 王轶楠 刘林 汤芳 徐楠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27,135,共10页
电转气(power to x,P2X)是电能向热、冷、气等能源形式转换的前沿技术理念。从P2X的基本概念出发,对P2X技术体系进行了综述,评价了各类主要技术的经济性与发展潜力,提出了电力系统视角下P2X的角色与价值。进而构建了考虑P2X灵活性负荷... 电转气(power to x,P2X)是电能向热、冷、气等能源形式转换的前沿技术理念。从P2X的基本概念出发,对P2X技术体系进行了综述,评价了各类主要技术的经济性与发展潜力,提出了电力系统视角下P2X的角色与价值。进而构建了考虑P2X灵活性负荷的电力系统运行模拟优化模型,并以华北地区远景目标年为场景,对电采暖、电制氢负荷优化运行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P2X负荷通过参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对降低新能源弃能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 电采暖 电制氢 电力系统优化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振动荷载下输电铁塔连接螺栓松动研究
6
作者 郜帆 任亚宁 +2 位作者 李军阔 周万志 张大长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7,共10页
输电线路长期承受风荷载、导线振动、舞动等动力荷载作用,导致螺栓预紧力损失甚至发生松脱,严重影响输电塔及线路安全。铁塔连接节点通常采用螺栓连接,螺栓承担剪力及横向振动荷载。然而,相关规范仅规定螺栓的紧固扭矩达到紧固及防松的... 输电线路长期承受风荷载、导线振动、舞动等动力荷载作用,导致螺栓预紧力损失甚至发生松脱,严重影响输电塔及线路安全。铁塔连接节点通常采用螺栓连接,螺栓承担剪力及横向振动荷载。然而,相关规范仅规定螺栓的紧固扭矩达到紧固及防松的目的,影响防松特性的其他因素往往被忽略,可能影响螺栓的长期紧固状态及日常运行维护。首先,对输电杆塔常用6.8级M16粗制高强螺栓开展横向振动试验,研究了不同频率、振幅和扭矩对螺栓预紧力及防松特性的影响;然后,开展横向振动荷载下螺栓防松特性的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及规范规定进行对比验证;最后,考察了横向振动状态下螺栓变形和螺纹区应力,以及不同初始预紧力下螺栓松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紧力下降曲线分为快速下降和平稳下降两个阶段,当横向振动频率越小,振幅越大,扭矩越小时,螺栓越容易发生松脱;横向振动荷载下,螺纹区应力分布不均匀,整体呈倒梯形分布;螺纹应力分布由螺杆段向自由端逐渐降低,最大应力点从中间位置移至两侧;预紧力越高防松性能越好。因此,可知规范规定的扭矩法所对应的预紧力较低,建议使用预紧力控制,取0.5倍~0.6倍屈服紧固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横向振动试验 松脱特性 数值模拟 螺纹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氢-电”储能的电力需求响应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博 田广 +3 位作者 刘钊 葛少云 魏孟举 刘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8-299,共12页
探索考虑“氢-电”储能(ESHE)需求响应方法。首先,基于ESHE运行原则和需求响应用户分类,提出涵盖“最优负荷”和“价格激励”的需求响应双级框架;然后,以系统整体经济性最优为目标,构建一级策略的负荷优化模型,提出用于模型求解的DR-ESH... 探索考虑“氢-电”储能(ESHE)需求响应方法。首先,基于ESHE运行原则和需求响应用户分类,提出涵盖“最优负荷”和“价格激励”的需求响应双级框架;然后,以系统整体经济性最优为目标,构建一级策略的负荷优化模型,提出用于模型求解的DR-ESHE无约束化算法;最后,以用户电费最优为目标,构建二级策略的价格激励模型,制定可实现最优负荷的激励电价。实验表明,所提需求响应策略的ESHE利用效率高、整体收益效果好;与未考虑ESHE相比,降低需求响应成本38.5%、增加系统运行收益2.19%,负荷峰谷差率、均方差等均得到优化;同时,提出的模型求解算法较传统遗传算法可降低运行成本、提升运行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双级框架 负荷优化模型 无约束求解 价格激励 “氢-电”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相变压器接入对距离保护影响及其抑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喜春 张骥 +3 位作者 于佳旭 杨宏伟 齐少娟 郑涛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67-2175,I0103,I0104,共11页
移相变压器(简称“移相变”),通过档位调节改变其接入线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相位以实现潮流调控作用。但移相变接入线路后,由于其等效阻抗与移相角的变化,会对常规距离保护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距离保护存在拒动或误动的风险。为解决上述... 移相变压器(简称“移相变”),通过档位调节改变其接入线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相位以实现潮流调控作用。但移相变接入线路后,由于其等效阻抗与移相角的变化,会对常规距离保护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距离保护存在拒动或误动的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移相变接入对常规距离保护的影响及现有解决方案的局限性,进而基于移相变压器的接线形式及拓扑结构,设计并提出了含阻尼/旁路复合模块的移相变压器故障穿越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实时监测移相变输入端电流,当检测到电流超过启动定值,投入旁路模块,实现对移相变的快速隔离和保护;同时为限制旁路回路短路电流,进一步设计并配置了阻尼模块。对阻尼/旁路复合模块中晶闸管的通断进行控制以实现移相变的故障穿越。该故障穿越方案不受故障位置及移相变压器档位影响,可以提高移相变接入后线路距离保护的可靠性。最后,基于PSCAD/EMTDC构建移相变模型并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变压器 距离保护 故障穿越 阻尼/旁路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型双芯移相变压器复合型差动保护方案研究
9
作者 郑涛 眭程曦 +3 位作者 张骥 张红梅 路宇 郑紫尧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79-2988,I0088,I0089,共12页
对称型双芯移相变压器(该文简称“移相变”),能够实现输电线路传输功率的动态调节,提高系统潮流输送的灵活性。然而由于对称型双芯移相变压器拓扑结构复杂,内部故障特征耦合交错,为其本体保护方案的设计和配置优化带来了挑战。为解决这... 对称型双芯移相变压器(该文简称“移相变”),能够实现输电线路传输功率的动态调节,提高系统潮流输送的灵活性。然而由于对称型双芯移相变压器拓扑结构复杂,内部故障特征耦合交错,为其本体保护方案的设计和配置优化带来了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在分析移相变磁路结构的基础上,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电路原理建立了一种适应于对称双芯移相变压器的复合型差动保护方案。该方案仅通过一套继电器便可以反映串联变压器和励磁变压器的匝间、匝地故障及其之间引线的短路故障。进一步的,通过附加电平衡差动,实现了移相变区内故障的定位功能,相较于已有保护方案,反映的故障类型更为全面的同时减少了电流互感器的配置数量,提高了经济性。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对称型双芯移相变压器仿真模型,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型双芯移相变压器 本体保护 复合型差动保护 电平衡差动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全寿命周期经济-物理综合寿命评估方法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文宾 白文广 +3 位作者 石磊磊 朱燕舞 任雨 王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98,共8页
针对电力变压器寿命定量评估问题,提出了电力变压器全寿命周期经济-物理综合寿命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电力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分析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各组成部分与运行时间的关系,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原则得到电力变压器经济寿命。... 针对电力变压器寿命定量评估问题,提出了电力变压器全寿命周期经济-物理综合寿命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电力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分析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各组成部分与运行时间的关系,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原则得到电力变压器经济寿命。建立了电力变压器物理寿命评价指标体系,从电力变压器主绝缘老化程度、绝缘运行状态和部件缺陷风险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到电力变压器物理寿命。以电力变压器物理寿命作为基准,综合考虑经济寿命,建立全寿命周期经济-物理综合寿命模型。对某电力变压器进行实例分析,评估了该变压器的经济-物理综合寿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寿命周期成本 电力变压器 经济-物理综合寿命 健康指数 紧迫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ache Spark的配电网大数据预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宁 王艳芹 +1 位作者 董祯 王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6,54,共8页
随着配电网采集的数据规模日益增大,如何高效地预处理配电网数据成为目前配电网数据分析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考虑到配电网大数据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Apache Spark的大规模数据并行预处理的方法。首先,为了更有效地处理配电网大数据,以S... 随着配电网采集的数据规模日益增大,如何高效地预处理配电网数据成为目前配电网数据分析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考虑到配电网大数据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Apache Spark的大规模数据并行预处理的方法。首先,为了更有效地处理配电网大数据,以Spark为计算引擎搭建了大数据并行计算平台;接着,分析了目前配电网大数据面临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数据治理方案;然后,结合Spark计算引擎,介绍了配电网大数据预处理的具体流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数据预处理对配电网数据预测的精确度提升,以及分布式计算平台在数据预处理方面的速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大数据 数据预处理 并行计算 Apache Spa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ESN和LESQRN概率预测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樊江川 于昊正 +2 位作者 王冬生 安佳坤 杨丽君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针对现有电力负荷预测不能很好反映负荷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以及残差的波动性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周期性建模的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网络点预测模型和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分位数回归网络概率预测模型组合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为了捕... 针对现有电力负荷预测不能很好反映负荷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以及残差的波动性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周期性建模的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网络点预测模型和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分位数回归网络概率预测模型组合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为了捕捉负荷的多重特征定义了周期性和趋势性损失函数辅助优化点预测模型然后为克服残差的波动问题利用概率预测模型对点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残差进行建模预测最后整合同时刻的点预测值与残差预测区间得到概率预测模型结果.实际算例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模型不仅有效抑制尖端振荡现象而且能够生成可靠的概率密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周期性建模 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网络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LSTM-VAE的配电网异常负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荆志朋 柴林杰 胡诗尧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76,共6页
针对目前配电网负荷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将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变分自编码器相结合用的配电网负荷异常检测方法。通过残差结构对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优化,提高特征学习能力,并将优化后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替换变分自编... 针对目前配电网负荷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将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变分自编码器相结合用的配电网负荷异常检测方法。通过残差结构对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优化,提高特征学习能力,并将优化后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替换变分自编码器的BP神经网络层(编码和解码),可以更好地获得负荷数据的时间相关性。通过与常规检测方法的试验对比,验证了所提检测方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负荷数据异常检测方法,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准确率,异常检测准确率为97.30%,比未引入残差结构提高了1.70%,比LSTM模型提高了7.00%,比PSO-PFCM模型提高了4.80%。可为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负荷数据 异常检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 变分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间歇决策理论的共享储能联合微网群P2P博弈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博 刘钊 +2 位作者 魏孟举 杨晨光 习朋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9,共10页
共享储能联合微网群协同运行模式可使得储能资源高效配置和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分布式微电网的灵活调度。针对共享储能联合新能源微网群运行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端到端(peer to peer,P2P)交易的共享储能联合微网群博弈机制,并引入信息间... 共享储能联合微网群协同运行模式可使得储能资源高效配置和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分布式微电网的灵活调度。针对共享储能联合新能源微网群运行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端到端(peer to peer,P2P)交易的共享储能联合微网群博弈机制,并引入信息间歇决策理论衡量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然后基于主从博弈建立了共享储能联合微网群P2P交易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内外部交替迭代的组合分布式算法实现了模型的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共享储能运营商后,微网群的总效益提升8.7%。所提出共享储能联合微网群P2P交易机制降低了对大电网的依赖,有助于系统运营的经济性与稳定性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储能 微网群 P2P 主从博弈 信息间歇决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角钢塔塔段模型加固试验研究
15
作者 王丽欢 任亚宁 +3 位作者 郜帆 刘春城 王梦 颜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42,共13页
角钢铁塔是高压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角钢塔在强风、重覆冰以及强对流极端气象条件下容易发生承载力不足,造成倒塌事故,导致输电线路停电。针对运行中输电塔的主材和斜材提出了2种新型夹具来实现主材和斜材的加固设计,主材夹具... 角钢铁塔是高压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角钢塔在强风、重覆冰以及强对流极端气象条件下容易发生承载力不足,造成倒塌事故,导致输电线路停电。针对运行中输电塔的主材和斜材提出了2种新型夹具来实现主材和斜材的加固设计,主材夹具由十字连接板、L型连接板、加劲肋和螺栓组成,斜材夹具由L型连接板、连接平板和螺栓组成,采用2种夹具将加固主材、加固斜材和原主材、原斜材进行可靠连接,且不破坏原主材和斜材构件,实现了无损加固。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输电塔加固前后塔段模型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可知,输电塔的失效模式由原来的主材与斜材发生压弯屈曲失稳,转变为受压斜材与横隔共同发生压弯屈曲失稳,加固后塔段主材和斜材的承载力大幅提升,加固主材及斜材与原主材及斜材的协同受力性能良好,加固后塔段刚度和极限承载力提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风荷载 加固 失效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构建技术的区域微能源网群的分层协调优化方法
16
作者 陈志永 丁孝华 +4 位作者 韩璟琳 韩韬 冯喜春 侯若松 李洪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6,共8页
考虑区域微能源网中风、光出力与负荷功率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针对新能源消纳的区域微能源网分层协调优化方法。首先,考虑相关性引入正态Copula函数建立各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关系,并计及预测误差,建立不确定性典型场景。然后,考虑弃风弃... 考虑区域微能源网中风、光出力与负荷功率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针对新能源消纳的区域微能源网分层协调优化方法。首先,考虑相关性引入正态Copula函数建立各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关系,并计及预测误差,建立不确定性典型场景。然后,考虑弃风弃光的损失,以微能源网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分层协调优化模型。该模型的上层为微能源网群灵活性资源的协调消纳优化,下层为微能源网内部的消纳优化。采用基于目标级联分析的分层优化方法迭代求解,得到区域微能源网分层协调优化策略。最后,以某实例微能源网群为例进行验证,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区域电网的新能源消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能源网 新能源 消纳 分层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氢-热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杰 贾宏杰 +3 位作者 靳小龙 穆云飞 李敬如 胡诗尧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51,共12页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文中针对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分布式智能电网(DSG)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电-氢-热端对端(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电制氢(P2H)、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等多种...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文中针对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分布式智能电网(DSG)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电-氢-热端对端(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电制氢(P2H)、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等多种氢能利用模式,提出考虑氢能多元利用的多微网IES电-氢-热P2P交易框架及定价模型。其次,考虑单一微网的电-氢-热多元耦合约束及不同微网间电-氢-热多能互济,兼顾经济性及环保性,提出基于电-氢-热P2P交易的混氢天然气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模型。然后,提出基于次梯度法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求解该P2P问题,从而保护各微网的隐私。所提方法设计了动态电、氢、热P2P价格,将传统的电力共享模式拓展为DSG电-氢-热多元协同共享模式。最后,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促进电能、氢能及热能协同共享,并降低多微网IES总运行成本及总碳排放量,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分布式智能电网的低碳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氢能 分布式智能电网 微网 综合能源系统 混氢天然气 低碳优化 端对端交易 电-氢-热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货市场下独立储能参与电能量与辅助服务协同优化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宁 周波 +6 位作者 凌云鹏 徐楠 郭占伍 张雨源 许小峰 李伟 卢灿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针对目前独立储能电站在运营上缺乏经济性及高效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协同工作的策略。首先,通过现货市场电价确定储能参与能量市场的时段,并在其余时段进行电能量和辅助服务市场协同工作;其次,采用动态... 针对目前独立储能电站在运营上缺乏经济性及高效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协同工作的策略。首先,通过现货市场电价确定储能参与能量市场的时段,并在其余时段进行电能量和辅助服务市场协同工作;其次,采用动态规划方法以储能电站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多时间尺度的储能参与现货电能量和调频市场协同优化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对比独立储能只参与单独市场与联合优化情况下的收益及储能电站的出力情况,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能量市场 调频辅助服务市场 协同优化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19
作者 袁博 葛少云 +3 位作者 刘洪 冯喜春 刘国平 魏孟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5-1218,I0034,共15页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具有压缩简单、更适用于监测环境等特点,成为电网中解决监测数据海量化问题的重要方式,但其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中的应用研究尚未真正开展。为适应传统NILM中时空...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具有压缩简单、更适用于监测环境等特点,成为电网中解决监测数据海量化问题的重要方式,但其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中的应用研究尚未真正开展。为适应传统NILM中时空密集采集、高频信息采集等需求,该文首次深入探索基于压缩感知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首先,分析负荷原始信号及其特征值的类型,证明NILM中的CS可用性;然后,分别基于场景识别、数学优化模型和事件探测,提出3种基于CS的NILM框架及其实现流程;在此基础上,针对框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适用的特征提取方法、事件探测方法、数学优化模型、CS三要素设计的具体流程。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3种框架及其关键问题解决方法均具有合理性,负荷识别准确率均接近90%、负荷分解准确率达92%以上、重构信噪比大于70 dB,满足相关领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基本框架 事件探测 特征提取 数学模型 可用性证明 CS三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用户需求的区域能源互联网价值形态研究框架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郭健 曹军威 +4 位作者 杨洋 陆超 张东霞 刘敦楠 华昊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3-504,共12页
以用户能源需求类型为导向,自底向上构建区域能源需求结构。首先,按照普惠用能、成本敏感性、质量敏感性、激励响应性和政策保障驱动性对用户用能行为进行了分类分析。根据供应价值链理论,从价值要素分析、价值载体设计、价值实现机制... 以用户能源需求类型为导向,自底向上构建区域能源需求结构。首先,按照普惠用能、成本敏感性、质量敏感性、激励响应性和政策保障驱动性对用户用能行为进行了分类分析。根据供应价值链理论,从价值要素分析、价值载体设计、价值实现机制三方面构建了区域能源互联网价值形态研究框架,分析提炼涉及区域能源互联网价值形态研究的科学理论问题及关键技术。最后借鉴系统性思维方法论,建立"阶段-属性-价值"三维评价体系,在泛在连接、互动融合、智能化服务等不同发展阶段讨论了区域能源互联网价值应用场景,为能源云基础设施建设与连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需求 区域能源互联网 价值形态 能源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