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直流偏磁和非正弦激励影响的高频变压器磁芯损耗修正模型
1
作者 张献 陈方宇 +3 位作者 宋文乐 王磊 刘成宇 代中余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5,共11页
高频变压器磁芯损耗的精确计算,对电力电子器件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经典损耗分离方程在非正弦电压激励下磁芯损耗计算精度较低的问题,选取梯形波和方波作为非正弦激励,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到带有波形因数的磁通密度... 高频变压器磁芯损耗的精确计算,对电力电子器件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经典损耗分离方程在非正弦电压激励下磁芯损耗计算精度较低的问题,选取梯形波和方波作为非正弦激励,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到带有波形因数的磁通密度分段曲线,分别修正高频变压器磁芯涡流损耗和剩余损耗解析式。其次,考虑到高频变压器在实际工作状态下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直流偏磁,探究直流偏磁分量和磁通密度对磁滞损耗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基于直流偏磁分量修正磁滞损耗解析式,推导出综合考虑直流偏磁和非正弦激励的高频变压器磁芯改进损耗分离模型。最后,搭建磁芯损耗测量平台,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修正模型拟合参数,将经典模型和修正模型分别与实测值作误差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磁芯损耗修正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变压器 非正弦激励 波形因数 磁芯损耗 损耗分离公式 直流偏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有限元法和降阶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2维瞬态流-热耦合场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刘刚 荣世昌 +2 位作者 武卫革 杜振斌 李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5-1704,共10页
为准确快速计算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的瞬态温度场,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有限元法和降阶技术的2维瞬态流-热耦合计算方法。采用无量纲最小二乘有限元法计算绕组瞬态流场分布,在奇异值分解的基础上构建瞬态流场的降阶模型。采用迎风有限元法计... 为准确快速计算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的瞬态温度场,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有限元法和降阶技术的2维瞬态流-热耦合计算方法。采用无量纲最小二乘有限元法计算绕组瞬态流场分布,在奇异值分解的基础上构建瞬态流场的降阶模型。采用迎风有限元法计算瞬态温度场,计算过程中考虑变压器油的物性参数受温度影响和绕组损耗的温度效应。采用顺序迭代法求解变压器绕组的瞬态流–热耦合问题。以产品级油浸式变压器局部绕组实验模型为例,采用所提的混合算法和Fluent软件对此实验模型的瞬态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并与实验测量数据进行对比,所提混合算法和Fluent软件计算出的热点温度最大误差分别为1.02 K和2.5 K,加入降阶技术后,计算速度提升了6.43倍,验证了此混合算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瞬态温度场 无量纲 最小二乘有限元法 迎风有限元法 降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轴承的极近场遥测天线研究
3
作者 张晓新 程龙 +1 位作者 马立峰 张飞凡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19,共9页
针对在监测发动机轴承温度时,有天线安装、信号传输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的极近场遥测天线的完整设计方案。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极近场区的电磁场分布特性,并经过仿真优化设计出在2~3 GHz频段内具有宽频带特性... 针对在监测发动机轴承温度时,有天线安装、信号传输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的极近场遥测天线的完整设计方案。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极近场区的电磁场分布特性,并经过仿真优化设计出在2~3 GHz频段内具有宽频带特性的极近场天线,且带内反射系数小于-10 dB;其次提出天线保持架,合理设计装配架构;再次通过在极近场天线表面介质覆盖的方法,提升能量传递效率约14.80%,从而改善信号传输质量,减小能量传递过程中的变化速度约54.36%,由此提高后续整体遥测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将极近场天线安装传感器后连接到遥测系统对轴承运行时的温度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了极近场天线及其装配架构的实用性和介质覆盖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场天线 介电系数 天线保持架 微带线 介质层 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能源互联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
4
作者 王亚军 倪玮强 +3 位作者 张烨 贾亚飞 孙梦雪 吴冠男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3-710,共8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发展,多种能源以集群、网络的形式并入配电网,使配电网呈现主动特性。充分发挥多能源之间的关联互补特性,能够在减缓配电网不确定性的同时为需求侧提供充分的电、热、气、冷、暖等需求。针对现有分布式协调控制...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发展,多种能源以集群、网络的形式并入配电网,使配电网呈现主动特性。充分发挥多能源之间的关联互补特性,能够在减缓配电网不确定性的同时为需求侧提供充分的电、热、气、冷、暖等需求。针对现有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仅考虑气网、热网及电力网络,而没有考虑氢能源网络,文章给出主动配电网、热网、天然气网和氢能源网的综合能源互联的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以运行成本为最小的经济目标,并给出了各个网络的约束条件;其次,提出主动配电网、热网、天然气网和氢能源网采用分层控制策略,采用改进的一致性算法和粒子群优化方法进行求解对比;最后,给出某实际电网仿真算例。算例结果表明,分布式综合能源互联调度控制方法能够得到与传统方法相同的结果,并验证了所提调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主动配电网 分布式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技术在电动机负载波动下的故障预测精度提升策略
5
作者 宋文乐 王磊 +1 位作者 张烨 倪伟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4-1656,共3页
电动机作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驱动设备,其稳定运行对于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受到负载波动的影响,这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和性能下降。为了提升电动机故障预测的精度,本文探讨了储能技术在电动机负载波... 电动机作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驱动设备,其稳定运行对于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受到负载波动的影响,这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和性能下降。为了提升电动机故障预测的精度,本文探讨了储能技术在电动机负载波动下的应用策略。通过收集和分析电动机的运行数据,结合储能技术的特性,提出了一系列故障预测模型和优化方法,旨在实现电动机故障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机 负载波动 故障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动汽车优先级需求的两阶段优化调度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崔明勇 吕静 +1 位作者 薛思嘉 曹朋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随着光伏发电渗透率的升高,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利用电动汽车(EV)移动储能的特性可以实现EV和光伏的协同增效。本文基于EV能量调度的灵活性,构建了考虑用户充电需求的EV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在日前预调度阶段... 随着光伏发电渗透率的升高,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利用电动汽车(EV)移动储能的特性可以实现EV和光伏的协同增效。本文基于EV能量调度的灵活性,构建了考虑用户充电需求的EV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在日前预调度阶段,建立光伏的就地消纳偏差最小、EV充电完成率最大、EV用户出行成本最小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并引入充放电系数对EV的充电行为进行优化;在实时调度阶段,负荷聚合商结合各时段EV的实际充电需求,根据调度优先级对优化后的充放电系数修正,保证EV充电的公平性,制定出最优的充放电策略。通过综合考虑EV用户对于充电完成度和充电成本的不同需求,对不同充电模式、不同权重系数进行分析,同时考虑了用户改变充电需求的情况,验证本文所提策略在降低光伏消纳偏差量、满足用户充电需求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需求 调度优先级 就地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磁滞效应的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双非线性励磁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昊 李琳 +3 位作者 宋文乐 王磊 刘洋 杨富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877-7888,I0033,共13页
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可以综合传统纯非晶合金和纯取向硅钢铁心的优势,在配电变压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含有2种非线性软磁材料的组合铁心励磁特性进行分析是实现其结构优化设计的前提。首先,建立组合铁心在开路励磁条件下... 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可以综合传统纯非晶合金和纯取向硅钢铁心的优势,在配电变压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含有2种非线性软磁材料的组合铁心励磁特性进行分析是实现其结构优化设计的前提。首先,建立组合铁心在开路励磁条件下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写其回路电压方程;其次,根据组合铁心的结构特点建立其等效双非线性磁路模型,并基于安培环路定律和磁通连续性原理列写其磁路方程;再次,根据导数变换将磁路方程耦合至回路电压方程中的电动势项,并采用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表征非晶合金和取向硅钢的非线性磁化特性,从而建立考虑磁滞效应的组合铁心双非线性电路-磁路耦合模型;最后,基于该耦合模型,求解组合铁心的励磁电流、磁通密度分布和空载损耗,通过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 励磁特性 双非线性电路-磁路耦合模型 磁滞效应 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级能效电工钢片比总损耗的精确测量与仿真分析
8
作者 宋文乐 韩学 +4 位作者 王磊 张俊杰 杨阔 甘浩 李慧奇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3,共9页
针对国标爱泼斯坦方圈法测量新一级能效硅钢片比总损耗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工频下基于双爱泼斯坦方圈的新一级能效硅钢片比总损耗测量方法。通过双爱泼斯坦方圈法测量硅钢片的比总损耗,分析并修正了测量方法中的误差,实... 针对国标爱泼斯坦方圈法测量新一级能效硅钢片比总损耗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工频下基于双爱泼斯坦方圈的新一级能效硅钢片比总损耗测量方法。通过双爱泼斯坦方圈法测量硅钢片的比总损耗,分析并修正了测量方法中的误差,实现了对爱泼斯坦方圈测量时接缝区和均匀区的损耗分离,并分析了接缝区比总损耗对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结果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爱泼斯坦方圈有限元模型,对其接缝区和均匀区的损耗进行研究,仿真结果与双方圈法测量结果吻合,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新一级能效超低损耗薄硅钢片的比总损耗时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测量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双方圈法测量薄硅钢片比总损耗的结果比单方圈法测量的结果更精确。本文提出的测量和修正方法可用于一级能效薄硅钢片损耗特性的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能效 电工钢片 比总损耗 接缝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多股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隐蔽性缺陷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贾伯岩 夏彦卫 +2 位作者 刘宏亮 徐亚兵 伊晓宇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7-474,共8页
为解决大容量、大跨越输电用碳纤维导线由于隐蔽性缺陷无法检出而导致频繁断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多股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隐蔽性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搭建导线运行环境并模拟导线运行工况,采用基于分布式光纤布里渊... 为解决大容量、大跨越输电用碳纤维导线由于隐蔽性缺陷无法检出而导致频繁断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多股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隐蔽性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搭建导线运行环境并模拟导线运行工况,采用基于分布式光纤布里渊散射的时域反射技术,检测碳纤维导线的温度和应变分布情况,并结合光时域反射技术,检测碳纤维导线中光纤的损耗情况。经过综合对比分析,获取可表征多股碳纤维缺陷隐蔽性缺陷的光纤温度、应变、损耗等信号特征量,并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将各信号特征量作为模型输入,通过模型训练确定模型内各权系数,使其能够有效地检测多股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隐蔽性缺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获取各类光纤信号特征量,并且能够准确地检测各类导线隐蔽性缺陷,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多股碳纤维 复合芯导线 隐蔽性缺陷 信号特征量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电预测误差不确定性的风电参与网架重构优化 被引量:23
10
作者 梁海平 程子玮 +2 位作者 孙海新 刘英培 顾雪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158,184,共9页
在大停电后的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充分考虑风电场的功率支援可加快系统的恢复速度,而风电场出力又具有不确定性,这为系统恢复方案的制定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场出力不确定性的网架重构恢复方法,该方法首先以预测... 在大停电后的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充分考虑风电场的功率支援可加快系统的恢复速度,而风电场出力又具有不确定性,这为系统恢复方案的制定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场出力不确定性的网架重构恢复方法,该方法首先以预测误差不确定性描述风电场出力不确定性,然后采用风电场限出力接入策略消除风功率波动性对网架重构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定义网架恢复成功率指标描述风电场预测出力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恢复失败风险。之后,在机组节点恢复成功率不低于一定置信水平的前提下建立随机相关机会目标规划模型,以最大化网架恢复成功率和最小化网架恢复时间为优化目标,采用离散粒子群算法和随机模拟技术组成的混合智能算法求解模型。最后,以IEEE 39节点为算例对该方法与传统恢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恢复方法在有效应对风电场出力不确定性的同时能够有效缩短网架恢复时间,加快系统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架重构 网架恢复成功率 预测误差不确定性 随机相关机会规划 离散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风电并网的VSC-HVDC系统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英培 张腊 +3 位作者 梁海平 赵玮 宋文乐 刘翔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08,114,共8页
针对风电并网的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的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存在控制结构复杂、PI参数较多且难以整定、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适用于风电并网的VSC-HVDC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为了提高风电场母线交流电压的控制精度,... 针对风电并网的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的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存在控制结构复杂、PI参数较多且难以整定、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适用于风电并网的VSC-HVDC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为了提高风电场母线交流电压的控制精度,风电场侧换流器(WFVSC)采用基于优化模型预测的定交流电压控制,提出滞后补偿两步预测法,并将模型预测控制与脉宽调制(PWM)技术相结合,求取2个控制周期内调制波的最优解,然后经过调制单元生成开关信号作用于WFVSC。网侧换流器(GSVSC)采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功率控制,基于GSVSC的离散数学模型,利用代价函数遍历寻优找出使代价函数最小的开关状态组合作用于GSVSC。基于所提模型预测控制的VSC-HVDC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和故障恢复性能,能为风电场提供稳定的交流电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并网 VSC-HVDC 模型预测控制 滞后补偿两步预测法 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非线性下垂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英培 杨小龙 +2 位作者 梁海平 孙海新 赵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78-186,共9页
针对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了各换流站的电流裕度,由多个换流站共同维持直流电压的稳定,使电流裕度大的换流站承担较大的功率变化量,电流裕度小的换流站承担较小的功率变化量... 针对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了各换流站的电流裕度,由多个换流站共同维持直流电压的稳定,使电流裕度大的换流站承担较大的功率变化量,电流裕度小的换流站承担较小的功率变化量,避免出现部分换流站满载而失去对功率变化响应能力的情况。该控制策略可以协调分配各换流站有功功率,有效降低各换流站直流电压的静态偏差,且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用根轨迹法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多端直流输电 协调控制 非线性下垂控制 电流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染污硅橡胶电晕老化后的沿面闪络电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英 高婷 +3 位作者 刘超 沈荣顺 宋文乐 李良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1,46,共8页
为了研究染污复合绝缘子的电晕老化特性,选取复合绝缘子用高温硫化硅橡胶为研究对象,对高岭土染污硅橡胶试样进行不同湿度下的电晕老化,研究高岭土浓度、老化时间和湿度对硅橡胶电晕老化后闪络电压的影响。并结合老化试样的憎水性测试结... 为了研究染污复合绝缘子的电晕老化特性,选取复合绝缘子用高温硫化硅橡胶为研究对象,对高岭土染污硅橡胶试样进行不同湿度下的电晕老化,研究高岭土浓度、老化时间和湿度对硅橡胶电晕老化后闪络电压的影响。并结合老化试样的憎水性测试结果,分析了老化硅橡胶沿面闪络电压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污秽层被电晕放电产生的高能粒子击散程度的影响,环境湿度的增加会使染污硅橡胶老化后的憎水恢复性下降,闪络电压变化幅度较大;污秽浓度的增加会使老化硅橡胶的憎水恢复性下降,但污秽浓度和老化时间对闪络电压的作用主要受到污秽层是否含有可溶性盐的影响,盐分能够掩盖污秽浓度和老化时间对闪络电压变化趋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高温硫化硅橡胶 电晕 污秽 沿面闪络 憎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静止能量的虚拟转动惯量控制技术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祥宇 李凌斐 边子轩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56,共7页
首先在频率动态变化过程中,建立蓄电池的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的电容储能与同步发电机的机械动能间的能量转换关系,阐述源于2种静止能量的混合储能系统的虚拟转动惯量的定义。其次,根据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利用2种储能单元... 首先在频率动态变化过程中,建立蓄电池的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的电容储能与同步发电机的机械动能间的能量转换关系,阐述源于2种静止能量的混合储能系统的虚拟转动惯量的定义。其次,根据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利用2种储能单元间的功率协同调节,提出含电池储能与电容储能的虚拟转动惯量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监测系统频率波动,根据2类储能元件的功率调节特性及荷电状态,协同调用2种静止能量,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组的惯性响应。最后,通过搭建含混合储能的光伏微电网仿真系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混合储能设备中存储的静止能量快速虚拟出惯性响应,显著改善系统频率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混合储能 虚拟惯量 频率响应 蓄电池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智能站二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戴志辉 耿宏贤 +2 位作者 韩健硕 李金铄 方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分析及定位面临数据规模庞大、故障机理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矩阵算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二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首先,从信息物理系统视角出发,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交互逻辑进行梳理抽象,以逻辑节点为最...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分析及定位面临数据规模庞大、故障机理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矩阵算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二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首先,从信息物理系统视角出发,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交互逻辑进行梳理抽象,以逻辑节点为最小单元建立二次系统连通状态矩阵和逻辑节点描述模型。然后,在获取二次系统拓扑关联和交互信息后,建立二次系统状态解析式,利用矩阵算法快速确定可疑故障范围。在此基础上,将基于矩阵算法得到的故障定位结果进行编码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优良的拟合能力提高故障定位精度。最后以具体故障事件为例,阐述了所提方法的故障定位过程。算例结果表明,较之结合诸如循环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等方案,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故障定位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二次系统 故障定位 矩阵判据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双极性Marx高重频脉冲发生器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晓雨 董守龙 +2 位作者 马剑豪 余亮 姚陈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9-806,共8页
随着脉冲功率技术在生物医疗、食品加工、电磁成形、等离子体研究等领域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脉冲发生器的研制面临高压高频化、双极性、全固态化等新要求。因此,该文提出一种新型模块化的双极性高压高频脉冲发生器的研制策略,主要包... 随着脉冲功率技术在生物医疗、食品加工、电磁成形、等离子体研究等领域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脉冲发生器的研制面临高压高频化、双极性、全固态化等新要求。因此,该文提出一种新型模块化的双极性高压高频脉冲发生器的研制策略,主要包括拓扑结构研究、电路理论仿真及原型机研制等内容。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此发生器较好地结合了固态Marx和桥式电路的优点,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量化的多级模块堆叠实现高压输出;并可使用开关的时序逻辑控制实现输出极性和脉冲宽度灵活调节;同时具有高重频长寿命。实验原理样机具体参数为输出电压幅值±5kV,脉冲串内重复频率2.5MHz,脉冲宽度200ns^10μs连续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源 碳化硅MOSFET MARX电路 高电压技术 双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算法的面向铁磁材料旋转磁滞损耗的矢量磁滞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阳阳 李永建 +2 位作者 孙鹤 杨明 窦润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063-4075,共13页
铁磁材料磁滞建模是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之一。该文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算法结合磁滞算子空间理论提出一种矢量磁滞模型。在模型结构中,引入郎之万函数作为映射函数对磁滞数据进行输入转换计算。利用多个磁滞算子构建算子空... 铁磁材料磁滞建模是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之一。该文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算法结合磁滞算子空间理论提出一种矢量磁滞模型。在模型结构中,引入郎之万函数作为映射函数对磁滞数据进行输入转换计算。利用多个磁滞算子构建算子空间生成高维算子数据,算子空间的数据输出作为DBN模型的输入,结合DBN算法表征算子数据与模型输出的非线性关系。利用样本的磁感应强度数据和生成的算子数据训练模型,获得模型参数。通过仿真表明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铁磁材料在旋转磁化情况下的非线性特性和各项异性。同时,结合磁损分离理论改进磁损模型中相应的损耗系数,构建动态磁损计算模型,并将磁滞模型获得的数据应用于动态损耗计算。仿真表明,构建的磁滞模型可以有效地表征铁磁材料的实际磁化特性和损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滞模型 深度置信网络算法 磁滞算子 磁滞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注浆钢管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伟 张楷 +3 位作者 郭超溢 崔强 张传庆 马海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159-8165,共7页
后注浆微型钢管桩具备施工速度快、布置形式灵活、承载力高等优点,在输电线路基础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注浆后桩-土界面力学行为与强度特性尚未得到定量认识,因此,需要开展后注浆钢管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试... 后注浆微型钢管桩具备施工速度快、布置形式灵活、承载力高等优点,在输电线路基础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注浆后桩-土界面力学行为与强度特性尚未得到定量认识,因此,需要开展后注浆钢管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依托国网沧州东光北变220 kV线路工程,对原状土和不注浆钢管桩、后注浆钢管桩桩侧不同水平距离处土体及桩-土界面进行现场取样,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注浆作用对土样变形及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借助微米CT扫描仪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手段,从微观层面对比分析注浆作用下桩-土界面结构的变化及浆液进入原状土体的程度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注浆后浆液的渗入使得土体结构更加密实且黏聚力明显增大,但浆液影响范围有限。研究成果可为该桩型加固机理的揭示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注浆 微型钢管桩 压缩变形 抗剪强度 微观结构 桩-土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三相五柱变压器振动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学 宋文乐 +4 位作者 毛学魁 刘杨 刘俊 赵小军 张凌云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深入研究三相五柱变压器在直流偏磁条件下的振动特性,首先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对取向硅钢片磁-弹耦合特性进行测量,获得磁致伸缩曲线。其次提出适用于大型三相电力变压器的直流偏磁实验方案,将两台变压器相并联,并在中性点引入直流激... 为深入研究三相五柱变压器在直流偏磁条件下的振动特性,首先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对取向硅钢片磁-弹耦合特性进行测量,获得磁致伸缩曲线。其次提出适用于大型三相电力变压器的直流偏磁实验方案,将两台变压器相并联,并在中性点引入直流激励,测量变压器励磁和振动特性。基于磁-机械场的耦合理论进行有限元仿真,得到三相变压器铁心磁场和振动位移分布规律,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一致。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直流偏磁对变压器铁心振动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直流偏磁 磁-机械耦合场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磁致伸缩效应的非晶合金立体卷铁心振动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月磊 刘洋 +2 位作者 李琳 杨富尧 宋文乐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2,共8页
由于非晶合金优异的节能特性,在变压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于三相五柱式非晶合金变压器铁心,立体卷结构的铁心具有完全对称的磁路,抗短路能力更强。但由于非晶合金材料磁致伸缩效应比传统硅钢大,铁心的振动噪声问题突出。本文对一... 由于非晶合金优异的节能特性,在变压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于三相五柱式非晶合金变压器铁心,立体卷结构的铁心具有完全对称的磁路,抗短路能力更强。但由于非晶合金材料磁致伸缩效应比传统硅钢大,铁心的振动噪声问题突出。本文对一台设计容量为200 kV·A的立体卷非晶合金铁心进行有限元建模,考虑非晶合金的磁致伸缩效应,基于磁-机械耦合理论,计算不同工况下铁心表面振动位移分布,并结合铁心振动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非晶合金立体卷铁心振动规律,为立体卷铁心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立体卷铁心 有限元计算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