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压电网500kV线路接地刀闸防误闭锁原理及典型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严太山 房雪雷 +3 位作者 李炎 朱涛 宋仁杰 洪文慧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接地刀闸防误闭锁回路是否正确对电网倒闸操作安全性至关重要,围绕超高压电网变电站中500 kV线路接地刀闸防误闭锁问题,研究不同情况下的线路接地刀闸逻辑闭锁与电气闭锁原理,并针对变电站安全生产中出现的线路接地刀闸防误闭锁问题,提... 接地刀闸防误闭锁回路是否正确对电网倒闸操作安全性至关重要,围绕超高压电网变电站中500 kV线路接地刀闸防误闭锁问题,研究不同情况下的线路接地刀闸逻辑闭锁与电气闭锁原理,并针对变电站安全生产中出现的线路接地刀闸防误闭锁问题,提出将电压互感器二次空开辅助接点串入闭锁回路、升级测控装置等措施,提升线路接地刀闸防误闭锁功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刀闸 超高压电网 逻辑闭锁 电气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STM-RNN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继电保护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学友 石永建 +2 位作者 李冀 郭振宇 戴剑丰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4,共8页
为解决传统特高压直流保护对高阻故障检测准确率不高、故障检测时间过长以及故障选极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基于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故障检测... 为解决传统特高压直流保护对高阻故障检测准确率不高、故障检测时间过长以及故障选极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基于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暂态故障特征,使用相模变换和小波变换提取出故障特征量作为输入数据。其次,将输入数据输入到LSTM-RNN中进行前向传播,对系统故障特征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使用反向传播方式更新网络参数,将深层的特征量输入到Softmax分类器中进行分类,把故障识别分成区外故障、母线故障和线路故障,故障分类为正极故障、负极故障和双极故障,并输出识别结果。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条件下,搭建特高压直流输电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故障检测、故障选极上具有更好的效果,相比于人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故障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4.71%、6.57%、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RNN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继电保护 快速傅里叶变换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换流站调相机外冷水系统腐蚀结垢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顾先涛 樊培培 +11 位作者 陈晓春 高宇祥 周仲康 张俊杰 马晓薇 计巧珍 吴妍 徐亚艳 董浩声 段忠辛 杨林 高忠辉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大型换流站调相机外冷水系统腐蚀结垢直接影响冷却器的热力性能,开展冷却水结垢机理研究和结垢预测研究对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调相机外冷水结垢机理和现有结垢预测模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深度学习算法进一步建立精... 大型换流站调相机外冷水系统腐蚀结垢直接影响冷却器的热力性能,开展冷却水结垢机理研究和结垢预测研究对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调相机外冷水结垢机理和现有结垢预测模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深度学习算法进一步建立精确的垢生长数学模型。首先对某大型特高压换流站冷却水系统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3250组有效数据样本,之后以该数据集进行训练,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结垢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预测精准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训练后的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结垢量,总体平均相对百分比误差(MAPR)在7.53%以下,决定系数(R2)为0.985,具备良好的拟合效果以及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系统 阻垢模型 结垢机理 BP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特性及其绝缘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鑫 常文婧 +5 位作者 张学友 田宇 高春嘉 邢通 苏飞洋 齐波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本文搭建了电力变压器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特性和闪络特性测试平台,获得了不同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起始场强、局部放电起始放电量、局部放电熄灭场强、沿面闪络场强等4个关键绝缘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起始... 本文搭建了电力变压器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特性和闪络特性测试平台,获得了不同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起始场强、局部放电起始放电量、局部放电熄灭场强、沿面闪络场强等4个关键绝缘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绝缘成型件的局部放电起始场强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大而降低,平行分量下当电极间距从10 mm增大到25 mm时,局部放电起始场强降低了40.6%左右,不同分量下局部放电起始放电量为8.51~13.70 pC;在平行分量下,绝缘撑条和绝缘垫块的局部放电起始场强分别为2.55~2.85 kV/mm和1.43~1.78 kV/mm;在垂直分量下,绝缘撑条和绝缘垫块的局部放电起始场强分别为2.65~3.35 kV/mm和4.31~5.49 kV/mm。不同绝缘成型件表面形貌对其沿面闪络特性影响显著,表面压纹凹槽越密集,尺寸越大,阻碍沿面放电发展的效果越好。基于测试的试样数据库,提出基于熵权法的绝缘成型件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利用绝缘成型件放电特性的4个指标以及表观密度、尺寸偏差的离散程度确定不同性能指标的权重,对不同绝缘件进行了综合性能评价,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绝缘成型件 局部放电起始特性 闪络特性 绝缘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特高压直流VDCOL控制环节优化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学友 董翔宇 +3 位作者 葛健 阮巍 魏南 戴剑丰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高压直流传输系统受端交流电网日趋复杂,在逆变站所配置的传统低压限流单元(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的控制特征已难以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的调控方式,为此,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特高压直流VDCOL控制环节优化方... 高压直流传输系统受端交流电网日趋复杂,在逆变站所配置的传统低压限流单元(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的控制特征已难以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的调控方式,为此,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特高压直流VDCOL控制环节优化方法。首先,基于高压直流传输系统逆变站的稳态模型和常规VDCOL控制环节的响应特性,分析逆变站与直流受端交流系统的功率交互特性,推导直流电流指令值与逆变站无功消耗的关系;其次,设计高压直流传输系统典型故障集合,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VDCOL控制环节U-I特性曲线多拐点参数的优化方案;最后,采用MATLAB与PSCAD/EMTDC联合仿真的方法得到所提改进的VDCOL控制环节U-I特性曲线。通过与常规VDCOL控制环节的仿真对比分析可知,所提方法更加符合系统暂态无功的实际需求,可有效抑制直流连续换相失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低压限流 无功交互 模拟退火算法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与改进循环神经网络混合模型的特高压换流变压器顶层油温预测方法
6
作者 李腾 廖军 +2 位作者 樊培培 蒋欣峰 卢一相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7-1175,共9页
变压器的运行寿命与变压器绝缘性能直接相关。对于特高压换流变压器来说,油温预测可作为其绝缘性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换流变油温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自注意力机制(self-at... 变压器的运行寿命与变压器绝缘性能直接相关。对于特高压换流变压器来说,油温预测可作为其绝缘性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换流变油温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SA)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串并行混合模型的换流变顶层油温预测方法。首先,对换流变顶层油温数据进行滚动滑窗预处理;然后,建立LSTM与SA并行的预测模型,并利用GRU对并行预测的结果进行融合,经全连接层调节后输出最终预测结果。对比实验表明,相较于单一预测模型,采用混合预测模型在换流变顶层油温预测中可以取得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 顶层油温预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 自注意力机制 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比例新能源柔性配电系统的事件驱动型差异化调控方法
7
作者 杨晓东 刘蕊宁 +3 位作者 吴红斌 方慧 杨越 丁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7,共12页
新能源正以分布式形式规模化接入配电系统,其电源特性及强随机性给配电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及适应性带来挑战。为此,文中研究柔性配电系统的事件驱动型差异化调控方法,模拟配电系统实际运行动态,改善复杂工况下运行模式固定单一导致的适应... 新能源正以分布式形式规模化接入配电系统,其电源特性及强随机性给配电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及适应性带来挑战。为此,文中研究柔性配电系统的事件驱动型差异化调控方法,模拟配电系统实际运行动态,改善复杂工况下运行模式固定单一导致的适应性差问题。通过提取系统内在运行特征,考虑配电网迫切需求,将柔性配电系统的调控需求划分为电压安全、需求响应、随机性预警、高运行损耗等典型事件;各类事件之间相互独立,具有可个性化定制的外特性。基于有限状态转换、考虑多重调控需求,设计事件驱动机制,对系统中资源进行实时灵活调控,实现系统运行事件的响应与处理,达到差异化调控的目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灵活应对差异化的调控需求,减小电压越限概率和运行损耗、响应主网需求、支持规模化新能源接入,从而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保障新能源在配用电侧的大规模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柔性配电系统 灵活性 事件驱动 差异化运行 实时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和合作博弈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储能容量配置
8
作者 吴霜 杨爽爽 +4 位作者 翟晓萌 孙晓荣 潘学萍 程曦 仓敏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6,共12页
在双碳目标下,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的配电侧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合理规划配置分布式储能,实现了储能共享,促进了新能源高消纳,提高了系统稳定性。首先,考虑园区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将其转化为马尔科夫状态,建立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储能容... 在双碳目标下,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的配电侧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合理规划配置分布式储能,实现了储能共享,促进了新能源高消纳,提高了系统稳定性。首先,考虑园区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将其转化为马尔科夫状态,建立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储能容量配置随机规划模型。其次,考虑园区间合作进行电能交易会降低自身运行成本,以各园区最小投资运行成本、最小碳排放惩罚成本、最小弃光惩罚成本以及园区间最小交易成本为目标,建立基于纳什议价的互联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的多目标模型;然后将非凸非线性化模型转化为两个子问题,并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和CONOPT求解器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不同模式和方案下的决策结果,验证所提模型能够合理配置储能容量,并有效减少各园区成本以及碳排放量和弃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配置 马尔科夫模型 碳排放成本 纳什议价 合作博弈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硫醇修饰纳米多孔电催化剂及其合成氨性能研究
9
作者 顾先涛 刘怡瑢 +7 位作者 陈晓春 郭兴旺 周仲康 计巧珍 吴妍 高宇祥 张更 朱胜利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9-1146,共8页
电催化氮还原(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ENRR)合成氨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固氮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可再生能源适配性强等特点。但电催化氮还原反应电位与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电位接近,造... 电催化氮还原(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ENRR)合成氨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固氮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可再生能源适配性强等特点。但电催化氮还原反应电位与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电位接近,造成氮还原反应选择性降低。通过正十八-烷基硫醇对纳米多孔FeNbMoP电催化剂进行疏水修饰,增加氮气分子与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接触,抑制析氢反应,提高氨产率及法拉第效率。修饰后的ENRR催化剂合成氨产率为15.45μg/(h·cm^(2)),法拉第效率为6.28%,性能较未修饰的FeNbMoP催化剂提升明显。该方法有望为氮还原催化剂的理性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氮还原 正十八-烷基硫醇 表面改性 纳米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L散度距离处理风电不确定性的负荷恢复分布鲁棒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艳 王建涛 +1 位作者 周皖晨 顾雪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在恢复控制过程中积极利用新能源并充分应对其对运行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对于减小停电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为了表征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采用KL散度(Kullback-Leibler)距离作为筛选极端...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在恢复控制过程中积极利用新能源并充分应对其对运行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对于减小停电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为了表征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采用KL散度(Kullback-Leibler)距离作为筛选极端风电出力场景的控制条件,并据此构建模糊集作为风电出力典型场景。在满足相关运行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建立了以最大化加权负荷恢复量为优化目标的分布鲁棒优化模型以制定计及风电的负荷恢复方案。经松弛处理和对偶转换所得到的混合整数二阶锥模型可调用商业求解器求解。以接入规模风电场的IEEE 10机39母线系统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鲁棒优化方法,该方法降低了优化结果的保守性,有助于加快负荷恢复,减小停电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停电 负荷恢复 风电不确定性 KL散度距离 分布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kV双联耐张瓷绝缘子串的串间放电现象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洋 夏令志 +4 位作者 牛雷 阮巍 孙昊 曹轩赫 张世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1-237,共7页
以某换流站500 kV出线双联耐张瓷绝缘子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双联瓷绝缘子串串间放电现象的成因。开展了电阻测试、剖面染色等实验,建立了双联瓷绝缘子串电场与放电仿真模型,获得了双联绝缘子串空间电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汽侵入... 以某换流站500 kV出线双联耐张瓷绝缘子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双联瓷绝缘子串串间放电现象的成因。开展了电阻测试、剖面染色等实验,建立了双联瓷绝缘子串电场与放电仿真模型,获得了双联绝缘子串空间电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汽侵入水泥黏合剂缝隙导致多个绝缘子阻值下降形成大量零值绝缘子(西侧20片、东侧4片)。由于两侧零值绝缘子数量差距较大,产生122 kV串间电位差是串间放电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耐张瓷绝缘子串 零值绝缘子 电场分布 串间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VM的变电站设备红外图像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祥 张鸿鹄 魏岩岩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55,共7页
针对现有智能变电站电压致热型设备红外图像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诊断准确率差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多特征融合方法和改进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智能变电站电压致热型设备红外图像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多特征融合方法将颜色特征、边缘特征... 针对现有智能变电站电压致热型设备红外图像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诊断准确率差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多特征融合方法和改进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智能变电站电压致热型设备红外图像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多特征融合方法将颜色特征、边缘特征、纹理特征进行融合,通过改进的帝国竞争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惩罚因子和核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故障诊断性能。通过算例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个电压致热型设备故障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故障诊断性能,优于单一特征故障诊断方法,故障诊断准确率为94.83%,平均诊断时间为0.62 s,为无人变电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红外图像 故障诊断 电压致热型设备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kV GIS断路器局放带电检测异常分析与处理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义涛 马凯 +7 位作者 黄石磊 程慧敏 彭翔天 潘岩 施源 王锰 袁露 杨光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共9页
文中介绍了一起1000 kV GIS断路器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异常的详细经过、缺陷处理、原因分析以及后续整改措施。检修人员通过对1000 kV GIS设备开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SF6分解物检测等工作,分析超声波和特高频局部放电异常信号特征,锁定异... 文中介绍了一起1000 kV GIS断路器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异常的详细经过、缺陷处理、原因分析以及后续整改措施。检修人员通过对1000 kV GIS设备开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SF6分解物检测等工作,分析超声波和特高频局部放电异常信号特征,锁定异常信号的位置,判断出GIS内部可能存在轻微故障。然后经过现场检查确认了故障的存在,对故障断路器进行整体更换处理,并将故障断路器保存原样返厂进行分析。最终通过现场开罐检查、返厂解体、异物样品检测等手段找出局部放电异常的原因,本次1000 kV GIS断路器局部放电信号异常的原因为屏蔽罩开裂、紧固螺丝松动导致。屏蔽罩开裂主要原因是屏蔽罩紧固螺钉松动,屏蔽罩受力不均匀,导致屏蔽罩安装孔附近金属疲劳开裂,而螺丝松动的原因为锁固剂涂覆不规范、螺栓紧固力矩不符合要求。后续对同类设备进行整改,优化静侧屏蔽罩结构,增加屏蔽罩的整体强度。在屏蔽罩螺栓连接处增加半圆垫圈,并将屏蔽罩紧固螺丝垫圈更换为外径更大的特殊垫圈,提高屏蔽罩紧固的可靠性。通过对该缺陷的处理和分析,在GIS安装、验收、运维检修等方面制定相应对策防止该类缺陷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断路器 带电检测 局部放电 金属疲劳 紧固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NiO-Ni/Al_(3)Ni_(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析氢性能研究
14
作者 顾先涛 樊培培 +6 位作者 陈晓春 张俊杰 计巧珍 周仲康 董浩声 彭立雪 朱胜利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37-12143,共7页
利用电解水技术制取氢气是一种清洁环保的氢气生产方法,而要实现电解水制氢的工业化应用,关键在于开发高效、稳定且成本低廉的析氢反应催化剂。采用脱合金法和电化学氧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纳米多孔NiO-Ni/Al_(3)Ni_(2)复合... 利用电解水技术制取氢气是一种清洁环保的氢气生产方法,而要实现电解水制氢的工业化应用,关键在于开发高效、稳定且成本低廉的析氢反应催化剂。采用脱合金法和电化学氧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纳米多孔NiO-Ni/Al_(3)Ni_(2)复合催化剂。由于Ni、Al_(3)Ni_(2)和NiO三相的协同作用,NiO-Ni/Al_(3)Ni_(2)复合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催化水分解析氢活性。通过调整电化学氧化处理的工艺,能够获得具有不同组分比例的复合催化剂,其中,NiO-Ni/Al_(3)Ni_(2)-10s催化剂具有最佳的析氢反应催化性能,在碱性介质中,仅需79.1 mV的过电位就可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同时该催化剂还展现出了卓越的长期稳定性。这一研究成果将为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镍基析氢催化剂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氢反应 纳米多孔 电氧化 脱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工程实践的DSP“口袋实验室”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宗彬 陶梦江 +2 位作者 陈治国 邓先明 于东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88,共6页
作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传统DSP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验课时不足、实践周期较长,导致学习效果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款以TMS320F28335为核心的DSP “口袋实验室”,并包含仿真器功能模块可有效拓展学生实验场所。“口袋... 作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传统DSP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验课时不足、实践周期较长,导致学习效果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款以TMS320F28335为核心的DSP “口袋实验室”,并包含仿真器功能模块可有效拓展学生实验场所。“口袋实验室”提供的扩展模块实现低压两电平逆变器,实现单电阻采样重构三相电流实验的硬件支撑。通过“口袋实验室”,学生可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缩短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的时间间隔,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口袋实验室” 模块扩展 单电阻电流采样 电流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含硅水性聚氨酯壁材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中立 郭晨忱 +3 位作者 胡先海 程从亮 吴礼丽 江照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3,共8页
采用端羟基硅油(PDMS-OH)引入聚氨酯预聚体链段,利用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制备了阴离子型含硅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再将其与三缩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聚合用以包覆石蜡芯材,获得阴离子型含硅水性聚氨酯壁材相变储能微胶囊,分... 采用端羟基硅油(PDMS-OH)引入聚氨酯预聚体链段,利用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制备了阴离子型含硅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再将其与三缩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聚合用以包覆石蜡芯材,获得阴离子型含硅水性聚氨酯壁材相变储能微胶囊,分析了PDMS-OH与聚醚多元醇(PPG2000)对相变储能微胶囊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MS-OH已成功接入聚氨酯预聚体主链,且壁材已成功包覆石蜡芯材,PDMS-OH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壁材的力学强度,提高了相变储能微胶囊的芯材包覆率,其中PDMS-OH/PPG2000摩尔比为90:10时,熔融焓为157.25 J/g,结晶焓为183.17 J/g,石蜡含量达75.43%;并且有助于减小乳液中乳胶束的粒径,其中最小粒径为181.45 nm,从而大幅改善微胶囊芯材外泄的问题;另外,随着PDMS-OH/PPG2000摩尔比的提高,一段分解失重率下降幅度增大,表明芯材包覆率进一步提高,其中PDMS-OH/PPG2000摩尔比为90:10时,一段失重率达7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 阴离子型 相变储能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电网下并网逆变器阻抗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解宝 李萍宇 +3 位作者 苏建徽 郑伟珂 施永 刘甜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96-5206,共11页
为了分析不平衡电网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问题,论文首先建立了不平衡电网下基于传统同步参考坐标系锁相环(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 phase locked loop,SRF-PLL)的逆变器输出阻抗模型。通过研究发现,电网的负序基波电压对逆变... 为了分析不平衡电网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问题,论文首先建立了不平衡电网下基于传统同步参考坐标系锁相环(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 phase locked loop,SRF-PLL)的逆变器输出阻抗模型。通过研究发现,电网的负序基波电压对逆变器输出阻抗的影响较小,而不平衡的三相电网阻抗将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然后,论文探究了不同锁相结构对逆变器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dualsecondordergeneralized integrator phase locked loop,DSOGI-PLL)的小信号模型,并推导了基于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的逆变器输出序阻抗模型。通过研究发现,在电网电压和电网阻抗不平衡情况下,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均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最后,论文进行了相应的系统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证明了论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电网 并网逆变器 阻抗建模 DSOGI-PLL Star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解宝 李萍宇 +2 位作者 苏绎仁 苏建徽 刘甜甜 《太阳能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52,共6页
针对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多峰值问题,传统的MPPT跟踪算法不能准确跟踪系统的最大功率点,为此,该文研究了3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光伏阵列MPPT算法,包括粒子群算法、灰狼算法和改进人工蜂群算法。该文详细介绍了3种人工智能算法... 针对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多峰值问题,传统的MPPT跟踪算法不能准确跟踪系统的最大功率点,为此,该文研究了3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光伏阵列MPPT算法,包括粒子群算法、灰狼算法和改进人工蜂群算法。该文详细介绍了3种人工智能算法的原理及算法流程,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比3种算法在静态阴影遮挡和阴影突变情况下的MPPT跟踪性能,结果表明:3种人工智能算法均能有效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误差均小于0.5%,其中粒子群算法跟踪精度最高,收敛速度最慢,而灰狼算法跟踪精度最低,收敛速度最快,在收敛稳定性方面,相较于灰狼算法和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更易陷入局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最大功率点跟踪 粒子群优化 灰狼算法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字H_(∞)鲁棒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6
19
作者 解宝 李萍宇 +3 位作者 苏建徽 刘甜甜 黄诚 黄赵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3-360,共8页
针对弱电网下光伏并网逆变器可能发生的失稳现象,提出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字H_(∞)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传统控制策略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型,并分析其在弱电网条件下的稳定性。为了提高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对电网阻抗... 针对弱电网下光伏并网逆变器可能发生的失稳现象,提出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字H_(∞)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传统控制策略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型,并分析其在弱电网条件下的稳定性。为了提高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对电网阻抗变化的鲁棒性,考虑数字控制延时的影响,通过建立离散域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标准H_(∞)控制模型,并设计加权函数,求得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字H_(∞)控制器。与传统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相比,理论分析与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所设计的数字H_(∞)控制器可显著增强弱电网条件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逆变器 控制延时 弱电网 数字H_(∞)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智能运维系统自动配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51
20
作者 许尧 马欢 +3 位作者 许旵鹏 于和林 杨经超 毛玉荣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0-168,共9页
为提高继电保护智能运维信息采集配置的效率及正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运维系统信息采集自动配置技术。基于继电保护相关规范建立继电保护装置数据输出端口的标准化模型,依据专家知识按照IED类型建立智能运维系统信息采集点... 为提高继电保护智能运维信息采集配置的效率及正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运维系统信息采集自动配置技术。基于继电保护相关规范建立继电保护装置数据输出端口的标准化模型,依据专家知识按照IED类型建立智能运维系统信息采集点与继电保护装置标准化数据输出端口的关联关系,形成智能运维系统信息采集配置知识图谱本体。结合智能运维系统的历史配置数据进行知识学习,建立智能运维系统信息采集配置知识图谱。基于二次设备数据输出端口地址信息与继电保护装置数据输出端口的标准化模型的相似性计算,自动将二次设备数据输出端口地址匹配到标准信息端口地址实现知识融合,并引入CBOW模型增强语义理解,提高实体相似性算法的精度。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运维系统信息采集自动配置技术可有效提高智能运维系统配置效率,保证配置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维 信息采集 自动配置 知识图谱 编辑距离 CBO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