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力大数据的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核算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卫青 杨俊琦 +4 位作者 宁亮 吴华成 薄宇 张强 田贺忠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7,共9页
近年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电力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梳理电力大数据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以唐山市钢铁行业为例构建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大气污染物高时间精度排放核... 近年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电力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梳理电力大数据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以唐山市钢铁行业为例构建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大气污染物高时间精度排放核算模型,进一步挖掘电力大数据在大气污染排放控制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①模型核算的2019年唐山市17家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2019年唐山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简称“城市清单”)结果一致性较好,SO_(2)、NOx和PM_(2.5)排放量分别为1017.90、2047.75、1141.81t,误差介于-0.46%~4.27%之间.②基于工序而言,以PM_(2.5)为例,模型预测结果与城市清单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7.34%~10.60%之间.③唐山某钢铁企业2022年SO_(2)、NOx、PM_(2.5)月排放量受钢铁市场价格影响较大,1月和6月分别为最高和最低污染物排放月,而其日排放受行业特征影响较为平稳,小时排放可能受电价波动影响较大.研究显示,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大气污染物核算模型阐明了电力大数据和污染排放的动态响应关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排放核算的时间精细度,实证了基于电力大数据核算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研究意义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大数据 应用现状 大气污染物排放核算模型 高时间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usdorff距离和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的谐波责任划分方法
2
作者 李永刚 潘建铭 +2 位作者 刘淇玉 吴滨源 甘景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系统谐波阻抗变化及背景谐波电压变化均会影响谐波责任划分结果准确性,同时背景谐波电压波动亦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尚无统一方法同时解决上述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基于Hausdorff距离和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的谐波责任划分方法。首先,采用Hausdo... 系统谐波阻抗变化及背景谐波电压变化均会影响谐波责任划分结果准确性,同时背景谐波电压波动亦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尚无统一方法同时解决上述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基于Hausdorff距离和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的谐波责任划分方法。首先,采用Hausdorff距离算法筛选稳定数据段,计算等效系统谐波阻抗和等效背景谐波电压;然后,将等效参数和采样数据分别聚类,根据类簇配对法对等效参数类簇与采样数据类簇配对,确定运行场景,对多个运行场景下的谐波责任进行划分;最后,建立典型三馈线模型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既分别适用于解决系统谐波阻抗变化及背景谐波电压变化问题,又减小了背景谐波电压波动影响,提高了谐波责任划分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责任划分 背景谐波电压 系统谐波阻抗 类簇配对法 运行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C-LSTM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勇 于怀汶 +3 位作者 刘大鹏 穆勇 王瀛洲 张秀宇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1-345,共15页
为了保证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至关重要。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ABC)和结合dropout技术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 为了保证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至关重要。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ABC)和结合dropout技术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相结合的综合预测模型,可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RUL预测的准确性。首先,利用dropout正则化方法有效减轻过拟合现象的优势,提高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其次,引入针对容量回升及数据噪声问题的激活层网络结构,显著提升模型对复杂非线性数据的处理能力。然后,结合ABC算法优化LSTM综合预测模型的超参数,避免模型陷入局部最优解,提高RUL预测精度。最后,通过NASA研究中心及CALCE的公开数据集验证所提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鲁棒性。本工作对基于40%和60%训练数据的不同算法预测性能进行实验分析验证,并与麻雀优化算法、座头鲸优化算法等群体优化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ABC-LSTM综合预测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捕获锂离子电池容量退化的全局趋势及局部特征,其中60%比例的RUL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平均保持在1.02%以内,平均绝对误差平均保持在0.86%以内,拟合系数高达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 人工蜂群算法 dropou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局放检测用柔性压电超声传感器的灵敏度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燕岭 高岭 +4 位作者 张占新 赵一明 颜育 吴明 钟力生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2-659,共8页
传统压电陶瓷超声传感器与电缆表面之间存在声学界面不匹配问题,而柔性压电超声传感器能够克服这一缺点、实现电缆局部放电超声信号的检测。然而持续提高柔性压电超声传感器的灵敏度,进一步降低其对超声信号的检出极限,是其走向实际应... 传统压电陶瓷超声传感器与电缆表面之间存在声学界面不匹配问题,而柔性压电超声传感器能够克服这一缺点、实现电缆局部放电超声信号的检测。然而持续提高柔性压电超声传感器的灵敏度,进一步降低其对超声信号的检出极限,是其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为实现这一目标,该文从柔性压电超声传感器的核心敏感材料(压电薄膜)的优化设计出发,研究了厚度对Pb(Zr_(0.52),Ti_(0.48))O_(3)(PZT)压电薄膜材料综合性能及其所制备的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受界面死层的影响,厚度约为1.2μm的PZT压电薄膜相较于厚度约为0.8μm、1.0μm和1.6μm的薄膜具有更大比例的(100)晶粒择优取向和更高的剩余极化,表现出最高的压电系数,更具备应用潜力。利用该厚度的PZT压电薄膜制备了柔性压电超声传感器,并用其检测在110 k V真型电缆上传播的由自动笔铅芯断裂产生的超声信号,计算得到该超声信号在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中的衰减系数为3.74 dB/m。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压电薄膜厚度优化柔性压电超声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为进一步推进柔性压电超声传感器在电缆等电力设备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局部放电 柔性压电传感器 超声检测 PZT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广义S变换和混合输入神经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涛 武祥 +3 位作者 张淑清 刘大鹏 刘勇 穆勇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利用广义S变换时频矩阵中时间最大幅值曲线和频率最大幅值曲线与电能质量信号幅值和频谱包络线的相关性,提出优化广义S变换的方法对高斯窗函数参数进行自适应选取,充分保留了电能质量扰动的幅值和频率特征。然后提出一种混合输入神经网... 利用广义S变换时频矩阵中时间最大幅值曲线和频率最大幅值曲线与电能质量信号幅值和频谱包络线的相关性,提出优化广义S变换的方法对高斯窗函数参数进行自适应选取,充分保留了电能质量扰动的幅值和频率特征。然后提出一种混合输入神经网络框架,分别对原始时间序列和优化广义S变换得到的时频矩阵进行自动特征提取,最后将2种输入提取到的特征进行组合并利用全连接层来识别扰动类型。通过对包含26种电能质量扰动类型的仿真数据集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对扰动识别准确率为99.77%;然后对2种实际电网扰动信号进行测试,对扰动识别准确率仍然能达到92.5%,高于传统单一输入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电能质量 扰动识别 S变换 卷积神经网络 混合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力电缆护层电流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被引量:120
6
作者 袁燕岭 周灏 +4 位作者 董杰 史筱川 穆勇 唐泽洋 周承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4-1203,共10页
通过监测护层电流可及早发现高压电力电缆线路的潜在故障,有效避免非计划性停电。为此,提出了1种可用于诊断故障与非故障情况下3相交叉互联高压电力电缆中护层电流的研究方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2种典型的电缆故障,并基于1条... 通过监测护层电流可及早发现高压电力电缆线路的潜在故障,有效避免非计划性停电。为此,提出了1种可用于诊断故障与非故障情况下3相交叉互联高压电力电缆中护层电流的研究方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2种典型的电缆故障,并基于1条线路长度为1.5 km、电压等级为110 k V的隧道电缆的仿真计算,提出了1套适用于12种电缆故障的诊断及定位标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当电缆接地系统中存在开路故障时,故障回路中的护层电流会降低;而当电缆交叉互联箱进水或电缆接头内环氧预制件击穿时,故障护层回路中将产生高于正常水平的护层电流值。基于故障仿真,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标准可准确识别并定位指定的3种电缆故障:接头松动导致护层开路、交叉互联箱进水和接头内环氧预制件击穿。仿真表明地电阻的大幅度变化会导致诊断标准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力电缆 状态监测 护层电流 仿真计算 故障分析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需全链条耦合的矿山综合能源电-热-煤协同低碳调度
7
作者 吕超贤 罗刚 +2 位作者 孙文 梁睿 张鸽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矿山产-需环节耦合紧密,如何实现多环节的协同优化以提升系统的用能经济性与减碳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产-需全链条耦合的矿山综合能源系统(CMIES)电-热-煤协同经济低碳优化调度方法。从矿山生产工艺流程出发,分析各环节之间... 矿山产-需环节耦合紧密,如何实现多环节的协同优化以提升系统的用能经济性与减碳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产-需全链条耦合的矿山综合能源系统(CMIES)电-热-煤协同经济低碳优化调度方法。从矿山生产工艺流程出发,分析各环节之间的耦合特征,构建含煤矿生产-用能多环节的CMIES电-热-煤耦合拓扑;剖析矿山安全开采前提下的煤流工序、伴生能源产出和利用方式,刻画运煤、排水环节的柔性特征,建立多环节运行模型;以矿山用能成本与碳排放惩罚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电-热-煤协同的CMIES经济低碳调度模型。以山西省某煤矿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与方法通过工序调整、环节优化有效降低了矿山的用能成本及碳排放量,实现了多环节协同下的CMIES经济低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综合能源系统 煤流 伴生能源 电-热-煤协同 低碳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ne降维可视化分析及飞蛾火焰优化ELM算法在电力负荷预测中应用 被引量:56
8
作者 张淑清 段晓宁 +4 位作者 张立国 姜安琦 姚玉永 刘勇 穆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20-3129,共10页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负荷平衡的强约束性,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在保证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经济运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诸多决策,如经济调度、自动发电控制、安全评估、维护调度和能源商业化等。该文针对电力负...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负荷平衡的强约束性,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在保证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经济运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诸多决策,如经济调度、自动发电控制、安全评估、维护调度和能源商业化等。该文针对电力负荷预测的多种气象因素影响,提出一种基于Tsne降维可视化分析及飞蛾火焰优化ELM算法(MFOELM)的电力负荷预测新方法。针对影响电力负荷预测的高维气象数据,采用改进的SNE降维可视化分析方法Tsne,解决了数据拥挤造成可视化效果不佳且数据结构易发生改变的问题,通过与Kpca、SNE降维方法的对比实验,证明了Tsne可以更好地将高维气象数据向低维空间映射,较高地保持高维空间中的数据结构并改善数据可视化效果;针对ELM负荷预测模型的局限,利用MFO在求解具有约束和未知搜索空间的复杂问题时具有的优越性对ELM优化,更好地解决了ELM权值输出不稳定,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问题。通过对SAELM、PSOELM、MFOELM三种预测算法进行寻优实验,结果表明MFO不但具有更快的求解速度,而且提高了ELM的预测精度。通过对国际公开的美国日气象数据降维,协同负荷数据进行预测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该文方法在唐山实际电网负荷预测中应用,为制定合理的电网运行方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T分布随机邻接嵌入(Tsne) 降维可视化分析 飞蛾火焰优化ELM算法(MFOE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深度稀疏自编码器及FOA-ELM的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淑清 要俊波 +2 位作者 张立国 姜安琦 穆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7,共9页
智能电网的发展使得电网获取的数据逐渐增多,为了从多维大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对短期内电力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深度稀疏自编码器(IDSAE)降维及果蝇优化算法(FOA)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将L... 智能电网的发展使得电网获取的数据逐渐增多,为了从多维大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对短期内电力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深度稀疏自编码器(IDSAE)降维及果蝇优化算法(FOA)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将L1正则化加入到深度稀疏自编码器(DSAE)中能够诱导出更好的稀疏性,用IDSAE对影响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的高维数据进行特征降维,消除了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实现高维数据向低维空间的压缩编码。采用FOA优化算法优化ELM的权值和阈值,得到最优值,能够克服因极限学习机随机选择权值和阈值导致预测精度低的缺点。首先将气象因素通过IDSAE降维,得到稀疏后的综合气象因素特征指标,协同电力负荷数据作为FOA优化的ELM预测模型的输入向量进行电力负荷预测。通过与DSAE-FOAELM、DSAE-ELM和IDSAE-ELM等模型的对比实验,证明了提出的预测模型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经计算得出预测精度提升大约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深度稀疏自编码器(DSAE) 降维 果蝇优化算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A-VMD和BiLSTM神经网络的新型两阶段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63
10
作者 张淑清 李君 +3 位作者 姜安琦 黄娇 刘海涛 艾洪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69-3279,共11页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有助于维持发电端和用电端的动态平衡,保障电力系统稳定且高效地运行。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以及气象和节假日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使得负荷序列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和非线性。为此,该文提出基于花授粉算法(flower pollinat...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有助于维持发电端和用电端的动态平衡,保障电力系统稳定且高效地运行。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以及气象和节假日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使得负荷序列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和非线性。为此,该文提出基于花授粉算法(flower pollination algorithm,FPA)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and short time memory,BiLSTM)神经网络的新型两阶段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第一阶段首先提出了一种关于分解损失的VMD评价标准,并采用FPA来寻找该标准下分解参数的最优组合,从而降低了经验设置参数的随机性并且减少了分解过程中的信号损失,提高了分解质量;其次针对分解所得的每个子序列分别建立具备双向处理和长期记忆的BiLSTM神经网络,从而可以更好地挖掘负荷数据的过去和未来的深度时序特征。第二阶段综合考虑模态分量以及气象和星期类型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建立基于BiLSTM神经网络的误差纠正模型,用以挖掘误差中所包含的隐含信息,从而降低了模型的固有误差。将该文方法应用于美国南部某地区的负荷数据集,最终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以及R2分别为108.03、1.19%、146.48以及0.9812。随后在冀北电网某供电公司的实际应用中,再次证明了该方法在区域性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花授粉算法 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误差纠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ve-ViT的改进多通道深度残差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
11
作者 刘大鹏 罗嘉宾 +3 位作者 刘勇 穆勇 董彪 张淑清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9-637,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视觉自注意力(Wave-ViT)模型的改进多通道深度残差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首先将一维时间序列电能质量扰动(PQDs)信号作为通道一的输入;再将一维PQDs信号通过格拉姆角场(GAF)映射成为二维图像作为通道二的输...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视觉自注意力(Wave-ViT)模型的改进多通道深度残差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首先将一维时间序列电能质量扰动(PQDs)信号作为通道一的输入;再将一维PQDs信号通过格拉姆角场(GAF)映射成为二维图像作为通道二的输入;利用Wave-ViT模块深层挖掘二维GAF图像信息,并作为通道三的输入。接着分别对3个通道进行深层次的特征提取,构造适用于PQDs分类的多通道网络框架。通过消融实验,证实多通道对网络收敛速度和分类精度有互补作用。进一步的噪声实验和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征提取能力强,所需迭代次数少,且抗噪性能好,对16种扰动在随机噪声和无噪声环境下的识别率分别能达到99.81%和99.19%,为电能质量扰动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计量 电能质量扰动 Wave-ViT 深度残差网络 消融实验 噪声实验 扰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故障区段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涛 李紫肖 +1 位作者 陈云飞 宋祥艳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1-785,共15页
行波保护动作速度快,具有不依赖线路边界元件以及不受新能源控制策略影响等优点,是目前解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中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在弱边界情况下难以适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现有基于行波特征的单端量保护方案多为欠范围式保护,存在... 行波保护动作速度快,具有不依赖线路边界元件以及不受新能源控制策略影响等优点,是目前解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中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在弱边界情况下难以适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现有基于行波特征的单端量保护方案多为欠范围式保护,存在难以保护线路全长的问题。对此,该文首先通过分析线路不同位置故障时反向电流行波的传播路径,推导出在首个反极性波到达前,保护检测到同极性波的数量与故障位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虑近端或末端故障时的“漏波”现象以及线路长度的影响,定义并引入“等效故障区段”的概念,以增大零线模时差在区内外故障时的差异,进而提出了基于等效故障区段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案。该方案解决了现有单端量保护方案难以保护线路全长的问题,并考虑了近端或末端故障时采样率受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容错性。最后,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线路 单端量保护 行波极性 零线模时差 等效故障区段 容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变压器超短期顶层油温预测方法
13
作者 陈建军 赵晨晓 +3 位作者 晏坤 熊子平 刘洪顺 隋宜臻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0,共8页
为了关联历史数据与预测数据,提升变压器超短期顶层油温预测精度,对比不同模型预测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变压器超短期顶层油温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贝叶斯理论优化为基础,利用主变压器油温值、高压侧电流值... 为了关联历史数据与预测数据,提升变压器超短期顶层油温预测精度,对比不同模型预测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变压器超短期顶层油温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贝叶斯理论优化为基础,利用主变压器油温值、高压侧电流值、环境温度值、高压侧有功值、环境相对湿度等数据信息在主成分分析白化处理,通过优化网络超参数后的深度学习模型拟合超短期变化趋势,实现深度学习下的变压器超短期顶层油温预测。利用贝叶斯优化方法通过较少的步数寻找到较好的超参数组合,进一步缩小历史数据信息对预测模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模型在一周内的数据预测误差均在±3.5%以内,相比其他两种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超短时 长短时记忆 贝叶斯优化 顶层油温 自适应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分布式氢能综合能源系统规划
14
作者 袁天梦 沈朝辉 +4 位作者 陈学伟 廉杰 卢泽汉 李佳蓉 林今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氢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未来的低碳综合能源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主要研究应用在楼宇社区的以氢能为核心的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在考虑设备型号、运行特点和投资、运维成本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 氢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未来的低碳综合能源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主要研究应用在楼宇社区的以氢能为核心的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在考虑设备型号、运行特点和投资、运维成本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的分布式氢能综合能源系统投资规划模型。首先,基于典型日法明确系统的长期运行收益,并根据电、热、氢气能源供给收入、投资成本、运维成本确定规划目标函数;然后,提出在满足不同类型能源(电、热、氢气)需求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的电力负荷平衡、氢气负荷及热能负荷的实时平衡;最后,考虑燃料电池、加氢站等多种类型的氢能相关设备和元件在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投资规划和优化配置。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的规划模型在对设备进行选型和容量配置的基础上,也考虑了系统的经济运行,通过对比不同外部因素影响下多个可能发生的情景的系统经济性,表明随着氢能核心设备成本的下降,系统的净收益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分布式综合能源 系统规划 优化配置 经济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分布式光伏和储能接入的中低压配电网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策略
15
作者 袁天梦 杨一宁 胡泽春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近年来,中低压配电网中的光伏装机容量迅速增长,带来了功率流向变化和电压越限等问题。针对含高比例光伏的中低压配电网,提出一种日前-日内两阶段的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以网损、光伏弃用惩罚成本以及储能系统充放电成本最小... 近年来,中低压配电网中的光伏装机容量迅速增长,带来了功率流向变化和电压越限等问题。针对含高比例光伏的中低压配电网,提出一种日前-日内两阶段的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以网损、光伏弃用惩罚成本以及储能系统充放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集中式的中低压配电网日前随机优化模型,并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mixed-integer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MISOCP)模型进行求解。其次,由于不同设备调节时间尺度不同以及低压配电网的准确网络参数难以获取,在日内阶段构建了中低压配电网双层滚动优化方法:上层集中式优化模型提供中压配电网运行的基准策略,下层分布式控制模型根据电压越限情况顺序调节低压层光伏逆变器无功、储能无功、储能有功以及光伏有功的出力。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33节点中压系统和21节点低压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压配电网 分布式光伏 储能 集中式优化 分布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频率适应和快速稳定特性的多端直流电网改进协调控制策略
16
作者 吴云锐 张建坡 +2 位作者 田新成 应恺锋 陈忠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sourceconvertermulti-terminalDC,VSC-MTDC)技术在大规模、大范围多种类型可再生能源并网与外送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针对柔性直流电网不平衡功率大扰动下交直流耦合对直流电压及交流系统频率影响问题,首先...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sourceconvertermulti-terminalDC,VSC-MTDC)技术在大规模、大范围多种类型可再生能源并网与外送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针对柔性直流电网不平衡功率大扰动下交直流耦合对直流电压及交流系统频率影响问题,首先,提出基于直流电压下垂控制的改进协调控制策略,消除扰动前后直流电网电压偏离额定运行点问题;然后,通过引入自适应下垂系数,提高直流电网电压稳态恢复速率以及一定的控制可靠性。其次,对改进协调控制频率适应能力提升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换流站参与交流系统频率调控,弥补交流侧调频能力缺失。最后,基于PSCAD/EMTDC搭建新能源经四端直流电网外送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改进协调控制策略及其对交流电网频率调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下垂控制 协调控制 加速策略 频率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大规模接入背景下配网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
17
作者 王永聪 黄旭 《农电管理》 2025年第7期42-43,共2页
国网冀北唐山供电公司开平供电中心(以下简称开平供电中心)立足新能源消纳与电能质量保障的双重需求,构建覆盖“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全链条综合治理体系,有效平衡新能源接入与电能质量保障的矛盾,破解电网被动调节瓶颈,为高比例可... 国网冀北唐山供电公司开平供电中心(以下简称开平供电中心)立足新能源消纳与电能质量保障的双重需求,构建覆盖“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全链条综合治理体系,有效平衡新能源接入与电能质量保障的矛盾,破解电网被动调节瓶颈,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提供可推广的管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理 分布式光伏 配网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巡检的配电网运维管理模式研究
18
作者 刘伯宇 王永聪 《农电管理》 2025年第7期60-61,共2页
无人机巡检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已经成为配电网运维管理领域备受瞩目的创新解决方案,凭借其高效、灵活、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唐山供电公司)深入研究无人机... 无人机巡检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已经成为配电网运维管理领域备受瞩目的创新解决方案,凭借其高效、灵活、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唐山供电公司)深入研究无人机巡检的配电网运维管理模式,通过打造“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无人机巡检模式,提升配电网运维效率、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模式 无人机巡检 配电网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建运一体化建设对配网运检工作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黄旭 刘伯宇 《农电管理》 2025年第8期48-49,共2页
规建运一体化建设对配网运检工作的影响科学规划,为配网运检筑牢根基。规划部门通过整合分析运维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准确预测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负荷增长趋势,合理确定变电站选址、容量、配电线路走向等内容,确保配电网规划既满足当... 规建运一体化建设对配网运检工作的影响科学规划,为配网运检筑牢根基。规划部门通过整合分析运维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准确预测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负荷增长趋势,合理确定变电站选址、容量、配电线路走向等内容,确保配电网规划既满足当下需求,又能承接未来的发展变化。运维部门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运维经验,对规划方案提出合理建议,使规划方案更加贴合现场实际,避免因规划不合理导致的频繁改造和资源浪费,提高配网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建运一体化 负荷增长趋势 变电站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图像处理技术的电力设备温度监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燕岭 朱长荣 +3 位作者 高岭 董杰 叶子雍 邹红波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89-94,112,共7页
设备温度关系着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温度监测在众多工业应用中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图像处理技术的电力设备温度监测.其分布式测量能力可以在数十公里电缆沿线的多个点上绘制温度图.首先,基于... 设备温度关系着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温度监测在众多工业应用中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图像处理技术的电力设备温度监测.其分布式测量能力可以在数十公里电缆沿线的多个点上绘制温度图.首先,基于现场众多的传感器元件采集温度数据,结合数据的时间连续性,依次堆叠温度曲线创建热图像,再采用基于多级阈值的图像分割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然后,采用温度误差和热点尺寸相关联的多项式函数来解决拉曼分布式温度传感器(RDTS)设备本身的局限,搭建热浴槽实验平台获取不同热点尺寸的温度数据.最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尺寸在3 cm~15 m内的热点检测和校正,校正偏差仅为1.78%,大大提高了RDTS设备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监测 热图像处理 RDTS设备 多级阈值 热浴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