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间隙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赵苍鹏 代亮成 +4 位作者 池茂儒 郭兆团 曾鹏程 孙宝恺 刘林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0-100,共11页
针对动车组拖车滚振试验时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间隙所导致的动力学问题,建立了考虑安装间隙、橡胶节点刚度、油液刚度和非线性阻尼特性的二系横向减振器Maxwell模型,开展了车辆模型与减振器模型的动力学联合仿真,分析了减振器不同安装间... 针对动车组拖车滚振试验时二系横向减振器安装间隙所导致的动力学问题,建立了考虑安装间隙、橡胶节点刚度、油液刚度和非线性阻尼特性的二系横向减振器Maxwell模型,开展了车辆模型与减振器模型的动力学联合仿真,分析了减振器不同安装间隙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所有模型都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存在安装间隙时,示功图曲线在行程换向后会出现与间隙长度相对应的空行程,降低减振器衰减振动的能力;非线性临界速度随间隙的增加整体上不断下降,在间隙超过一定值后,降势逐渐平缓,趋近于二系横向减振器完全失效后的非线性临界速度;横向平稳性指标随间隙的增加迅速上升,评定等级经历从优到良好再到合格的明显变化,显著降低车辆运行的横向平稳性;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随间隙的增加相对缓慢增大,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运行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对长期服役的减振器精细化建模和车辆的运营维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装间隙 二系横向减振器 联合仿真 车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转臂节点低温动态力学模型研究
2
作者 刘林 杨宜坤 +2 位作者 代亮成 张闰琦 王第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20-3228,共9页
为研究低温环境下轨道车辆转臂节点动态特性及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型轨道车辆转臂节点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转臂节点温变和频变特性的非线性力学模型。模型由弹性单元、摩擦单元及黏性单元构成,其中,弹性单元采用与温度及位移... 为研究低温环境下轨道车辆转臂节点动态特性及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型轨道车辆转臂节点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转臂节点温变和频变特性的非线性力学模型。模型由弹性单元、摩擦单元及黏性单元构成,其中,弹性单元采用与温度及位移相关的非线性弹簧模型,摩擦单元采用Berg摩擦力模型,黏性单元采用分数阶微分黏滞力模型与阻尼器并联;借助悬挂部件性能试验台开展了-45~25℃温度范围内不同加载频率载荷的转臂节点力学试验,获得转臂节点低温环境下的动态性能试验数据,并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采用联合仿真方法构建了考虑转臂节点温变和频变特性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转臂节点动态性能具有明显的频变和温变特性,随着外部激振频率的增加,其动态刚度逐渐增大、动态阻尼逐渐减小,且其动态刚度、动态阻尼均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环境温度低至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其频变特性变化尤为显著;随着温度降低,车辆临界速度和横向平稳性指标均明显降低,而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指标中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和磨耗指数均显著增大,且在橡胶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指标变化幅度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寒冷环境下轨道车辆橡胶元件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转臂节点 低温 动态特性 非线性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结构界面键合特征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王令军 宋坤林 +3 位作者 张丽娇 祝弘滨 李琰 王振民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目的探索一种能精确预测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界面键合典型特征的方法,采用计算材料学与机器学习结合的方式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与计算材料学的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结构界面键合特征预测新策略。基于热塑性树脂/金属界... 目的探索一种能精确预测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界面键合典型特征的方法,采用计算材料学与机器学习结合的方式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与计算材料学的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结构界面键合特征预测新策略。基于热塑性树脂/金属界面焊接冶金特征,建立了界面反应精细原子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异质界面键合典型特征数据集。根据键合原子间物理、化学及结构特征选取输入特征向量,随后分别通过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LASSO回归模型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数据集进行训练,并综合评估预测性能,选出预测结果最优算法模型。最后通过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工程,降低特征向量维度,进而有效降低模型计算复杂度。结果建立了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结构界面键长预测模型,其中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LASSO回归模型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466、0.0446、0.0999、0.0627。特征工程使特征向量从20维降到5维,降维后的新特征向量在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中预测的RMSE为0.0386。结论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对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结构界面键合特征的预测效果最好,特征工程能有效降低模型复杂度,并提升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树脂 金属 异质结构 机器学习 计算材料学 键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缘润滑对列车曲线通过动态响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金泰木 张涛 +1 位作者 展旭和 郭欣茹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95,共7页
为研究轮缘润滑对重载列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建立重载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主要包含重载列车系统模型、有砟轨道系统模型和考虑多点接触和复杂接触状态的轮轨滚动接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比分析惰行工况和驱动工况下,轮... 为研究轮缘润滑对重载列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建立重载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主要包含重载列车系统模型、有砟轨道系统模型和考虑多点接触和复杂接触状态的轮轨滚动接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比分析惰行工况和驱动工况下,轮缘润滑对重载列车曲线通过时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缘润滑对机车曲线通过时的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影响显著,在机车轮对通过小半径圆曲线过程中,当存在轮缘润滑时,外侧轮缘位置处的轮轨纵向蠕滑力明显较无轮缘润滑时明显降低,轮对导向能力削弱;在惰行和牵引工况下通过圆曲线时,存在轮缘润滑的轮对冲角均明显增大;轮缘润滑对重载列车钩缓系统响应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轮缘润滑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曲线通过 轮轨黏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织构特征对铝合金-CFRTP激光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徐良 李康宁 +2 位作者 杨海锋 宋坤林 谷世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1,I0007,共8页
该文研究了激光毛化微织构特征对铝合金-CFRTP激光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激光毛化微织构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毛化技术可以在铝合金表面构建微织构,获得成形良好且性能优异的铝合金-CFRTP激光焊接搭接接头,接头处形成了有... 该文研究了激光毛化微织构特征对铝合金-CFRTP激光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激光毛化微织构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毛化技术可以在铝合金表面构建微织构,获得成形良好且性能优异的铝合金-CFRTP激光焊接搭接接头,接头处形成了有效的异种材料紧密嵌合.随着激光毛化微织构深宽比的增大,熔融CFRTP在铝合金表面微织构中由全部填充转变为部分填充,接头拉伸剪切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接头失效机制呈现“混合断裂(粘附断裂+内聚断裂)-CFRTP母材断裂-混合断裂”的变化.当深宽比达到1.2~1.6时接头拉伸剪切性能值最大,此时断裂位置位于CFRTP母材.激光毛化微织构对铝合金-CFRTP接头强化机理为增强CFRTP在铝合金表面的机械嵌合作用,以及激光毛化微织构产生飞溅的“钉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毛化微织构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激光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车辆轴箱振动非高斯特征与分布研究
6
作者 李丰润 吴兴文 +3 位作者 赵明花 池茂儒 张平 李牧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3,277,共7页
以对铁道车辆轴箱振动非高斯特征与分布为对象开展研究。基于列车线路轴箱实测加速度信号,提取由轨道冲击引起的轴箱振动特征非高斯信号。使用多个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模型对实测信号进行拟合,并与实测特征... 以对铁道车辆轴箱振动非高斯特征与分布为对象开展研究。基于列车线路轴箱实测加速度信号,提取由轨道冲击引起的轴箱振动特征非高斯信号。使用多个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模型对实测信号进行拟合,并与实测特征信号的经验分布进行对比,评估各模型对轴箱特征非高斯信号的拟合精度。基于W-H非线性变换模型,建立一种非高斯信号模拟方法。利用模拟信号分析非高斯特征对各模型拟合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非高斯特征,当列车经过轨道焊接接头、道岔与波磨路段时,由于轮轨冲击,非高斯特征明显增大,车轮多边形对信号非高斯特征几乎没有影响;基于W-H模型的非线性变换法,可以在保证模拟信号功率谱与指定功率谱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不同非高斯特征的信号模拟;高斯混合模型能够对铁道车辆非高斯信号较为准确地拟合;随着模拟非高斯信号峭度与偏度的增大,各模型与经验分布的相对误差也会增大,其中高斯混合模型拟合精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非高斯随机振动 高斯混合模型 概率密度函数 轨道特征 非线性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分子与金属铝晶面键合的理论计算
7
作者 曲华 刘韶庆 +2 位作者 夏树伟 宋坤林 王姗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74-680,共7页
多材料复合结构是交通载运装备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异种材料的高质量连接是急需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铝合金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焊接成型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二者的结合模式与结合机理尚不明晰,并且难以通过实验方法直接... 多材料复合结构是交通载运装备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异种材料的高质量连接是急需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铝合金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焊接成型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二者的结合模式与结合机理尚不明晰,并且难以通过实验方法直接表征。为了探明聚酰胺树脂与铝合金的界面反应机理,本工作选取了四种代表性的聚酰胺类化合物PA6、PA66、PA610和PA612,采用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对聚合物与金属铝晶面的结合情况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四种聚酰胺分子均能在金属铝(011)晶面上进行化学吸附,形成稳定的吸附体系。两相界面结合主要以Al-O-C键合方式存在,Al-O键为极性共价键。聚酰胺分子与金属铝(011)晶面结合稳定性主要受聚酰胺分子碳链的长短和三维空间构型的影响,碳链越长产生的吸附位点越多,吸附稳定性越高。本研究可为铝合金与聚酰胺类树脂基复合材料(或聚酰胺类工程塑料)连接界面设计、方法选择和工艺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反应 吸附能 化学吸附 聚酰胺 金属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毛化的铝合金/CFRTP激光连接特性研究
8
作者 宋坤林 曲华 +2 位作者 张涛 谷世伟 杨海锋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1,共8页
目的针对目前铝合金和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直接连接接头强度低的问题,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以提升异种材料的激光连接强度。方法通过激光毛化工艺在铝合金表面预制微织构,然后利用光纤激光连接铝合金与CFRTP,研究了激光... 目的针对目前铝合金和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直接连接接头强度低的问题,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以提升异种材料的激光连接强度。方法通过激光毛化工艺在铝合金表面预制微织构,然后利用光纤激光连接铝合金与CFRTP,研究了激光焊接工艺参数对铝合金与CFRTP焊接接头拉剪性能的影响。结果当激光功率为750 W、焊接速度为0.2 m/min时,铝合金/CFRTP接头拉剪力达到最大值5209 N,是未激光毛化的接头拉剪力的2.29倍。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断口进行分析,发现界面断裂形式主要为CFRTP脱出和剪切断裂。采用SEM及能谱仪(EDS)对接头截面进行分析,发现结合界面处存在微观机械嵌合作用,同时在界面处存在元素过渡层。结论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焊接接头的拉剪力增大,但焊接功率较大会导致热输入过大,造成树脂发生热分解,导致焊接接头拉剪力降低。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焊接热输入降低,导致焊接过程中树脂熔化量减少,焊接接头的拉剪力降低。界面的机械嵌合作用使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材料 微织构 激光焊接 断裂机制 连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阻法胶接结构缺陷实时成像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迟大钊 郭涛 +2 位作者 张闰琦 张涛 申浩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111,I0008,I0009,共7页
为了有效检测胶接结构缺陷,构建了基于声阻法的成像检测系统.系统包括声学信号采集、声学探头定位、数据处理及绘图三部分.利用两轮式编码器,实现了动态扫查过程探头位置信息的采集;利用结合质量检测仪采集缺陷信息;采用C++编写了数据... 为了有效检测胶接结构缺陷,构建了基于声阻法的成像检测系统.系统包括声学信号采集、声学探头定位、数据处理及绘图三部分.利用两轮式编码器,实现了动态扫查过程探头位置信息的采集;利用结合质量检测仪采集缺陷信息;采用C++编写了数据处理及图像绘制程序,实现了胶接结构缺陷声阻法实时成像检测.利用声阻法及常规超声C扫描成像方法对铝合金/环氧树脂/铝合金三明治胶接结构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声阻法能更有效识别胶接结构中的缺陷,且单面检测即可满足缺陷表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胶接结构 缺陷识别 声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黏着状态对曲线区段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佳华 金潇 +3 位作者 张涛 杨云帆 凌亮 王开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2,共6页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同轮轨黏着状态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和曲线半径对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通过曲线区段时,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对轮对运动姿态和轮轨系统动...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同轮轨黏着状态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和曲线半径对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通过曲线区段时,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对轮对运动姿态和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轮轨界面存在低黏着接触状态会削弱轮对导向能力,致使脱轨系数增大,尤其当外侧轮轨界面存在低黏着接触状态时影响更大;通过润滑适当减小内侧轮轨摩擦因数,同时保持较大外侧轮轨摩擦因数可有效减小脱轨系数,提高车辆横向运行安全性;内外侧轮轨磨耗指数主要由所在侧轮轨黏着状态决定,且随曲线半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曲线区段 数值模拟 轮轨动态相互作用 黏着状态 摩擦因数 磨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悬挂参数与轨道扣件参数优化匹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涛 展旭和 +3 位作者 金泰木 姜培斌 凌亮 王开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5-148,共4页
为研究地铁车辆悬挂参数与减振轨道扣件参数的匹配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地铁车辆不同一系悬挂刚度与扣件刚度匹配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 为研究地铁车辆悬挂参数与减振轨道扣件参数的匹配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地铁车辆不同一系悬挂刚度与扣件刚度匹配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扣件刚度下,一系纵向定位刚度与扣件刚度、一系横向定位刚度与扣件刚度的最佳参数匹配有所不同;一系纵向和横向定位刚度较大会导致车辆曲线通过性能较差,轮轨相互作用较强;扣件系统对轨道的约束能力随着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强,导致轮轨相互作用较强。综合考虑曲线通过时地铁车辆与轨道的耦合动力学性能,建议车辆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在6~12 MN/m,一系横向定位刚度在3~5 MN/m,一系垂向刚度在0.6~0.9 MN/m;扣件横向刚度在10~20 MN/m,垂向刚度在20~40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扣件刚度 数值模拟 参数匹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减振轨道上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涛 展旭和 +3 位作者 金泰木 姜培斌 凌亮 王开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89,95,共5页
为研究地铁车辆在不同减振轨道结构上的动力学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不同类型减振轨道的地铁车辆-减振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仿真,对比分析地铁车辆在4种常用减振轨道上的横向稳定性,以及直线和曲线段的... 为研究地铁车辆在不同减振轨道结构上的动力学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不同类型减振轨道的地铁车辆-减振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仿真,对比分析地铁车辆在4种常用减振轨道上的横向稳定性,以及直线和曲线段的轮轨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减振轨道结构参数对地铁车辆横向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弹性扣件减振轨道上车辆的轮轨安全性指标略小于其他3种减振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减振轨道 车辆-轨道耦合模型 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钢轨碎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展旭和 张涛 +2 位作者 金泰木 罗俊 王开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109,113,共5页
在轨条纵向力、钢轨初始弯曲和线路横向抗力作用下,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钢轨可能以碎弯形式产生一定的横向变形,危害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建立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有限元模型,考虑等效升温幅值引起的钢轨纵向力,分析了钢轨碎弯影... 在轨条纵向力、钢轨初始弯曲和线路横向抗力作用下,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钢轨可能以碎弯形式产生一定的横向变形,危害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建立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有限元模型,考虑等效升温幅值引起的钢轨纵向力,分析了钢轨碎弯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弯曲线形均存在最不利波长,复曲线形初始弯曲容易使钢轨产生更大的横向变形;正弦曲线形初始弯曲的横向位移幅值会随着初始弯曲半波数的增加而增大;养护维修过程中在防止扣件扣压力损失过多的同时,还应避免横向刚度不均匀分布造成轨道几何形位超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钢轨碎弯 数值模拟 初始弯曲 扣件横向刚度 横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应力腐蚀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展旭和 王海龙 +3 位作者 丁小明 张天翼 高林星 刘超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2-668,共7页
聚焦铝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及影响因素,讨论了海洋环境中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机理。海洋环境下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SCC)的形成主要受氢致开裂和阳极溶解过程控制。铝合金的SCC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铝... 聚焦铝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及影响因素,讨论了海洋环境中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机理。海洋环境下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SCC)的形成主要受氢致开裂和阳极溶解过程控制。铝合金的SCC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铝合金表面钝化膜破裂和点蚀阶段、裂纹萌生阶段、钝化膜的再生与溶解动态平衡阶段以及裂纹扩展阶段。铝合金的合金成分、热处理工艺可以控制其显微组织结构,其中第二相粒子对铝合金的SCC过程起主要作用。海洋环境的温度、pH值、离子种类和浓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铝合金的SCC行为。结合常用合金元素在铝合金基体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热处理工艺对铝合金应力腐蚀行为影响,以及海洋环境的特点,总结了铝合金在海洋大气、海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失效机理,为铝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提供应力腐蚀机理解释与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应力腐蚀 海洋环境 热处理工艺 应力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6061铝合金激光连接仿真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良 谷世伟 +3 位作者 杨海锋 宋坤林 李康宁 韩来慧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51,I0005,共11页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铝合金搭接激光焊接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文中以6061铝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CF/PA66)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热传导的有限元模型,使用SYSWELD软件对两种材料搭接激光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铝合金搭接激光焊接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文中以6061铝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CF/PA66)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热传导的有限元模型,使用SYSWELD软件对两种材料搭接激光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激光功率、焊接速度、搭接宽度、冷却条件、工装导热条件对接头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CF/PA66树脂熔化区域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加,随冷却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同种工艺参数下材料搭接尺寸对界面树脂最大熔化宽度无影响,水冷条件能够显著降低CF/PA66树脂熔化量,导热材料热导率越大,对PA66树脂熔化量的降低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6061铝合金 碳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