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蛋白质沉淀的药物靶点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彤 秦伟捷 杨洪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3-622,共10页
药物靶点是体内与药物分子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因此药物靶点的系统鉴定对于充分认识药物作用机制、疗效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至关重要;同时全面的靶点识别可以加速药物发现及候选药物筛选的进程。生物质谱具有采集速度快、分辨率和灵敏度高... 药物靶点是体内与药物分子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因此药物靶点的系统鉴定对于充分认识药物作用机制、疗效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至关重要;同时全面的靶点识别可以加速药物发现及候选药物筛选的进程。生物质谱具有采集速度快、分辨率和灵敏度高等特点,是蛋白质组深度鉴定和准确定量的关键工具;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有助于系统性鉴定与小分子药物结合的蛋白质,阐述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在药物靶点筛选领域大显身手。常用的先进行标记再结合亲和富集的药物靶点表征方法需要对药物分子化学衍生,这既耗时也可能会改变药物的亲和力,同时衍生基团产生的空间效应可能会阻断药物和靶点相互作用,加大了靶点鉴定的难度。因此,无需衍生的药物靶点鉴定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蛋白质受到温度、pH、变性剂以及机械力等条件的影响会发生变性、展开和沉淀。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结合可能改变蛋白质折叠平衡,稳定靶蛋白的构象,与游离蛋白相比,更能抵抗不同条件诱导的蛋白质沉淀。基于以上原理,联合蛋白质组学和生物质谱技术,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基于蛋白质沉淀的药物靶点规模化鉴定方法,包括热蛋白质组分析方法、溶剂诱导蛋白质沉淀方法、机械应力诱导蛋白质沉淀方法、pH依赖性蛋白质沉淀方法等,用于蛋白质组范围内的药物靶点筛选。本综述介绍了该领域近十年报道的药物靶点发现和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总结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其在药物疗效评价、药物发现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谱 药靶鉴定 蛋白质沉淀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蛋白质复合物规模化富集与鉴定新方法
2
作者 董沛滢 刘彤 秦伟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217,共9页
RNA-蛋白质复合物调控着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在RNA从合成到降解的生理活动历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更全面解析RNA-蛋白复合物(RNA-protein complexes,RPC)相互作用网络,近年来研究者除了开发RNA直接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 RNA-蛋白质复合物调控着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在RNA从合成到降解的生理活动历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更全面解析RNA-蛋白复合物(RNA-protein complexes,RPC)相互作用网络,近年来研究者除了开发RNA直接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规模化富集方法,也将目光转向了与RBP存在相互作用的RNA间接结合蛋白(RNA-associated proteins,RAP),二者与RNA共同组成了结构复杂、功能各异的RPC.但以往方法均将RPC中包含的所有蛋白视为整体,统一鉴定,缺乏能够规模化区分RBP和RAP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联合使用254 nm紫外交联法和二硫双琥珀酰亚胺丙酸酯(DSP)蛋白交联剂,通过不同反应原理将RBP与RAP分别富集于链霉素磁珠,进而通过分步洗脱方法分别获取纯化的RBP和RAP,并结合质谱分析实现二者的各自独立鉴定.采用该方法在HeLa细胞中共鉴定到2007个高置信RBP,927个高置信RAP,其中有243个RAP为首次鉴定.此方法的建立有助于细化RPC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网络,为后续的生物应用提供方法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蛋白质组学 富集 分离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头发蛋白质组学区分个人特质的方法学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淋 张涛 +2 位作者 徐平 张亚莉 张振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40,共11页
目的头发是一类重要的皮肤附属物,主要由角蛋白和角蛋白相关蛋白等组成。不同种族及性别样本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和占比存在差异,且目前缺乏高效率提取头发蛋白的方法。本文探究基于定量头发蛋白质组学方法,旨在探索该方法区分不同个体的... 目的头发是一类重要的皮肤附属物,主要由角蛋白和角蛋白相关蛋白等组成。不同种族及性别样本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和占比存在差异,且目前缺乏高效率提取头发蛋白的方法。本文探究基于定量头发蛋白质组学方法,旨在探索该方法区分不同个体的可能性。方法以3例头发样本,对样品处理方法和裂解缓冲液进行探究,发展一种名为PLEE(PTM lab for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hair with high efficiency)的稳定、高效的头发蛋白质提取方法,对7例人发样本,以PLEE法进行提取,结合胶内消化方法进行蛋白质组学实验,产出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个体间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及占比。结果共鉴定274种蛋白质,共有的蛋白质107种,非共有蛋白质种类在57~119,部分样本存在独特鉴定蛋白。使用共鉴定107种蛋白质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分析,通过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可将各样本进行区分,且技术重复样本可聚在一起,表明流程的稳定性。另外,筛选出10个关键蛋白(KRT33A、KRTAP9-6、KRT83、KRTAP7-1、KRT32、BLMH、KRT38、KRTAP11-1、NPAS1、KRTAP4-3)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比较大且在同个体中蛋白质鉴定稳定。结论不同个体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存在差异,筛选出的10个蛋白质有望作为区分个体特质的关键蛋白,在个体识别、刑侦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发 蛋白质组学 个人特质 PL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维化微环境中肺泡巨噬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伍霞艳 柳迪 +4 位作者 刘禹辰 汲淑慧 付斌 刘莹 唐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57-2772,共16页
目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s)能够处理表面活性物质来维持肺泡膨胀开放,并充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对肺部微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过程中,单核来源的AMs持续释放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 目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s)能够处理表面活性物质来维持肺泡膨胀开放,并充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对肺部微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过程中,单核来源的AMs持续释放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招募更多免疫细胞到受损区域,维持并加剧炎症,从而发挥负面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于肺纤维化微环境AMs的基因表达水平,而在蛋白质功能和调控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常生理条件下与肺纤维化后AMs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以便更全面地理解AMs在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建立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收集来自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的AMs(每个样本2.5×105个细胞),通过无标记蛋白质组学方法获得蛋白质表达谱。结果通过将生理盐水组与已公开的生理AMs蛋白质组数据比对发现,本研究产出的蛋白质组数据质量较高,能够满足研究需求。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博来霉素组AMs有778种蛋白质表达上调。此外,上调的DEPs中富集通路包括I-κB/NF-κB通路、炎症反应调节通路、吞噬调节通路、TGF-β通路和HIF-1通路,表明肺纤维化微环境中的AMs具有促炎和促纤维化功能。对DEP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Tlr2和Pycard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Ms促炎表型的控制节点,从而导致肺纤维化进展。结论本研究探讨了AMs在肺纤维化微环境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发现,AMs显著上调多条与炎症和纤维化关联的通路蛋白,并提示Tlr2和Pycard的相互作用是AMs表现出高度促炎活性的控制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肺泡巨噬细胞 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氨酸磷酸化修饰的调节及功能作用
5
作者 刘萧然 邢美宁 应万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94-2704,共11页
组氨酸磷酸化(pHis)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并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相关。pHis修饰中磷酰胺键在高温和低pH下容易断裂,其高度不稳定性导致对pHis修饰的鉴定和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组... 组氨酸磷酸化(pHis)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并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相关。pHis修饰中磷酰胺键在高温和低pH下容易断裂,其高度不稳定性导致对pHis修饰的鉴定和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的发展以及pHis特异性抗体的出现,推动了p His修饰蛋白底物的鉴定和功能研究。首次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鉴定到超过700个pHis修饰蛋白,并陆续发现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等蛋白质的pHis修饰能促进肿瘤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组氨酸激酶和组氨酸磷酸酶在调控特定蛋白质pHis修饰中的关键机制及其功能,以期为pHis修饰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化 组氨酸激酶 组氨酸磷酸酶 组氨酸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样本蛋白质组前处理流程的建立及衰老小鼠单个窦卵泡蛋白质组图谱的绘制
6
作者 张新帅 李红超 +3 位作者 付斌 贺福初 王晓文 李杨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7-931,共15页
目的建立一种针对微量样本(1×10^(4)细胞)的蛋白质组前处理流程,用于衰老小鼠单个窦卵泡的蛋白质组图谱绘制,并对窦卵泡的衰老图谱进行解析。方法利用293T细胞,通过对比不同的裂解液、酶切条件、超声处理方式等,建立针对1×10^... 目的建立一种针对微量样本(1×10^(4)细胞)的蛋白质组前处理流程,用于衰老小鼠单个窦卵泡的蛋白质组图谱绘制,并对窦卵泡的衰老图谱进行解析。方法利用293T细胞,通过对比不同的裂解液、酶切条件、超声处理方式等,建立针对1×10^(4)数量级细胞样本(约1μg数量级蛋白质)的蛋白质组前处理流程。通过与商业化的样本前处理试剂盒(iST试剂盒和Ex极微量试剂盒)进行对比,从蛋白质和肽段鉴定重叠性、蛋白质整体亲/疏水性、蛋白质理论等电点以及蛋白质分子质量4方面对本研究所建立的样本前处理流程进行评估。以100,1000和100003种数量级小鼠原代脾和肝细胞样本对样本前处理流程的样本适用性进行评估。基于该样本前处理流程,结合timsTOF Pro 2超灵敏质谱仪,绘制青年(2月龄)、中年(12月龄)和老年(22月龄)小鼠的单个窦卵泡的蛋白质组图谱。通过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与蛋白质表达时间序列分析,寻找与年龄因素显著相关的蛋白质,解析窦卵泡的衰老图谱。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1×10^(4)数量级细胞样本的蛋白质组学前处理流程,该流程仅需一步操作完成裂解和还原烷基化,酶切过程无需超声。即对于1×10^(4)数量级细胞样本,将裂解液中的脱氧胆酸钠浓度由1%提升至10%,可以使蛋白质平均鉴定种类从4089种增加到4389种,具有更佳的裂解效果(P<0.05);在裂解液中添加碳酸氢铵缓冲液(50 mmol·L^(-1),90μL),蛋白质平均鉴定种类从2579种显著提升至4389种(P<0.01);单胰蛋白酶与混合酶(Trypsin/Lys-C)具有相似的酶切效果,均能鉴定到约3950种蛋白质;将酶切时间由过夜缩短至0.5 h,蛋白质平均鉴定量由4299种提升至4632种(P<0.05),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能获得更高的蛋白质鉴定量。与商业化试剂盒相比,本流程鉴定的蛋白质中约92.3%能被iST试剂盒或Ex极微量试剂盒鉴定,且在亲/疏水性、理论等电点和分子质量等理化性质上无明显偏向,显示出良好稳健性。随着样本中细胞数量增加,鉴定的蛋白质种类显著增加(100、1000和10000个细胞样本中,小鼠脾原代细胞分别鉴定到蛋白质525,1650和3210种,小鼠肝原代细胞分别鉴定到蛋白质366、1160和3590种,P<0.05)。采用该处理流程对青、中、老年小鼠的单个窦卵泡(每组3个窦卵泡)进行了蛋白质组鉴定,每个卵泡均可鉴定超过7500种蛋白质。基于该数据,本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窦卵泡在蛋白质表达状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证实了年龄是影响卵泡生理状态的关键因素。此外,在衰老小鼠的卵泡中,发现与染色体分离相关的蛋白显著下调(P<0.01),提示衰老卵泡中可能存在染色体分离障碍以及减数分裂的失调。通过进一步分析,本研究共识别出739种与年龄显著相关的蛋白质,其中378种正相关,361种负相关。结论本研究为微量样本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易操作、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蛋白质组样本前处理流程;构建了不同年龄阶段小鼠单个窦卵泡的蛋白质组动态变化图谱,为卵泡衰老基础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为探索卵巢衰老的潜在治疗靶标和促进生殖力提升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样本前处理流程 卵巢衰老 窦卵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样本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前处理方法优化
7
作者 梁明秀 邢美宁 +3 位作者 黄东莹 梁石芳 应万涛 高晓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21-1326,共6页
目的:对影响泛素化肽段富集的因素进行系统评估,以提升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微量样本泛素化修饰位点的能力,增加泛素化修饰鉴定覆盖度,进而为微量临床样本的泛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方法:本研究中运用100μg HeLa全蛋白... 目的:对影响泛素化肽段富集的因素进行系统评估,以提升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微量样本泛素化修饰位点的能力,增加泛素化修饰鉴定覆盖度,进而为微量临床样本的泛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方法:本研究中运用100μg HeLa全蛋白酶解肽段系统评估了在泛素化富集过程中不同抗体用量(9.375μg、15.625μg、31.25μg)、不同富集体积(300μL、600μL、1000μL)中鉴定泛素化肽段和位点的能力,以及对比冻干前加入二甲亚砜能否提升泛素化肽段鉴定能力。结果:不同富集条件对泛素化肽段的富集和鉴定效率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抗体输入量的评估中,使用15.625μg抗体珠能使富集效率达到57%且获得较理想的泛素化肽和位点鉴定量;在不同体积的对比中,使用600μL富集缓冲液能使单针检测出的泛素化肽段和位点超过10000且两次重复实验泛素化位点的定量相关系数达到0.95;冻干前加入二甲亚砜提高了疏水肽段的鉴定能力,使泛素化位点增加4.59%。结论:通过系统优化,对于100μg肽段的富集推荐使用15.625μg抗体量以及600μL富集体积,在样本冻干前加入二甲亚砜可以有效增加疏水性肽段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 富集 DMSO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分析蛋白质药物电荷异质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孟晓光 甄里 +5 位作者 刘悦玫 侯利平 刘丹 李斌 欧阳伟民 魏开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3-348,共6页
评价了cIEF-WCID检测多肽与蛋白质药物等电点的应用效果。测定标准多肽的等电点,验证了cIEF-WCID具有高的准确度和良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0.50%)。人血红蛋白的4种主要异构体实现了基线分离;甘赖胰岛素的重复测试均只检出单一特... 评价了cIEF-WCID检测多肽与蛋白质药物等电点的应用效果。测定标准多肽的等电点,验证了cIEF-WCID具有高的准确度和良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0.50%)。人血红蛋白的4种主要异构体实现了基线分离;甘赖胰岛素的重复测试均只检出单一特征峰(p I 5.95±0.01);比较重组人生长激素原液和成品,等电点特征峰比例差异明显,且成品有新特征峰出现;对比进口及国产贝伐单抗,发现厂家1、3与原研药基本一致,厂家1的主成分迁移规律与原研药高度一致,厂家2的重链C末端K缺失、N末端焦谷氨酸环化或脱酰胺修饰影响了电荷异质性;通过考察尿素浓度、电解质范围和聚焦时间,优化了检测重组人促卵泡素等电点条件:2 mol/L尿素,两性电解质pH 2.5~5.0与pH 3.0~10.0按1∶1混合,聚焦电压1 000 V(1 min)~1 800 V(4 min)~2 200 V(1 min)。cIEF-WCID可快速、准确测定具有电荷异质性的蛋白类药物等电点,分辨率和重复性好,尤其是可以跟踪聚焦过程中样本的迁移特征,特别适合蛋白类药物复杂电荷异质性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电荷异质性 重组蛋白质药物 抗体 药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方法在生物质谱及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新元 秦伟捷 钱小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14-1223,共10页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图像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物质谱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尤其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图像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物质谱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尤其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以生物质谱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大数据分析将迎来发展新契机.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方法在生物质谱数据解析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生物质谱 蛋白质组学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前后水牛卵母细胞蛋白质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凌声 代小丽 +6 位作者 徐永茹 罗婵 陆凤花 蒋建荣 石德顺 徐平 李湘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03-2011,共9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联合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RP-LC-MS/MS)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GV期和MII期水牛卵母细胞蛋白质组,以期为揭示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分子机理、筛选与卵母细胞成熟质量相关蛋白质奠定理论基础。从GV期和MII期水牛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联合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RP-LC-MS/MS)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GV期和MII期水牛卵母细胞蛋白质组,以期为揭示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分子机理、筛选与卵母细胞成熟质量相关蛋白质奠定理论基础。从GV期和MII期水牛卵母细胞中分别鉴定到647和570种蛋白质(FDR<1%)。其中,鉴定相同蛋白质414种;GV期和MII期卵母细胞特有鉴定蛋白质分别为233种和156种。通过谱图计数法获得鉴定蛋白质的半定量信息,从GV期和MII期水牛卵母细胞中筛选到9种高丰度蛋白质。其中8种为相同蛋白质,包括穹窿体蛋白、谷胱苷肽S-转移酶M3、蛋白精氨酸脱亚氨酶6、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2、二磷核苷酸激酶B、动力蛋白轻链1、醛糖还原酶、类甘油醛-3-三磷酸脱氢酶同源物2等。热激蛋白90α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分别为GV期和MII期水牛卵母细胞特有的高丰度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与水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密切相关。GO(Gene Ontology)和KEGG分析显示,鉴定相同蛋白质主要集中在丙酮酸盐代谢、三羧酸循环(TCA)、糖酵解/糖原生成、磷酸戊糖途径等能量代谢通路,提示水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可能需要维持高的能量代谢水平,以保证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完成。GV期细胞特有鉴定蛋白质主要集中在氧化磷酸化、核糖体以及蛋白酶体等KEGG通路,表明GV期卵母细胞可能具有高的氧化磷酸化和蛋白合成水平,蛋白酶体在推动水牛卵母细胞成熟进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MII期细胞特有鉴定蛋白质主要集中在DNA复制和氨基糖、核苷糖代谢等KEGG通路,提示水牛卵母细胞可能在为后续的受精过程和早期卵裂进行遗传物质的准备。综上表明,成熟前后水牛卵母细胞蛋白质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水牛卵母细胞成熟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体外成熟 卵母细胞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富集、检测、鉴定和定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文昊 童梦莎 +2 位作者 李恺 王钰珅 丁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0-1258,共9页
磷酸化是一种调控生命活动的重要翻译后修饰,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质谱应用于蛋白质磷酸化的检测中,极大地推动了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质谱检测拥有高灵敏度、高通量的特点,更重要... 磷酸化是一种调控生命活动的重要翻译后修饰,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质谱应用于蛋白质磷酸化的检测中,极大地推动了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质谱检测拥有高灵敏度、高通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具有位点分辨率,因此基于质谱的磷酸化蛋白质组检测方法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推广.常见的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首先对磷酸化肽段进行富集,然后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最后通过搜索引擎对修饰位点进行鉴定和定量.本文从这个三个基本方面,对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方法 串联质谱 修饰位点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在蛋白质组质谱鉴定和质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晓东 马洁 +3 位作者 常乘 白明泽 朱云平 舒坤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1-672,共12页
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研究会产生海量的质谱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使用数据库搜索引擎进行鉴定分析,并根据肽段谱图匹配(PSM)反推真实的样品蛋白质.对于高通量蛋白质组数据的处理,其鉴定结果的可信是后续分析应用的前提,因此对鉴定结果的... 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研究会产生海量的质谱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使用数据库搜索引擎进行鉴定分析,并根据肽段谱图匹配(PSM)反推真实的样品蛋白质.对于高通量蛋白质组数据的处理,其鉴定结果的可信是后续分析应用的前提,因此对鉴定结果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而基于目标-诱饵库(target-decoy)搜索策略的质量控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搜库和质量控制的实施流程,然后综述了基于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的质量控制工具,并提出了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的不足及改善方法,最后对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质谱 蛋白质鉴定 目标-诱饵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蛋白质组在膀胱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传玺 马洁 +2 位作者 徐开琨 吴琛 朱云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2-778,共7页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尿细胞学检查与膀胱镜检查是膀胱癌的主要临床诊断手段,但尿细胞学检查敏感性较差,膀胱镜检查为侵入性检查,易给病人带来强烈的不适感;且膀胱癌具有易复发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必须面临频繁的检查,临床亟...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尿细胞学检查与膀胱镜检查是膀胱癌的主要临床诊断手段,但尿细胞学检查敏感性较差,膀胱镜检查为侵入性检查,易给病人带来强烈的不适感;且膀胱癌具有易复发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必须面临频繁的检查,临床亟需发展舒适、准确的检查手段.尿液存储是膀胱的主要生理作用,尿液可以直接接触肿瘤实体,肿瘤分泌的一些蛋白质分子极可能进入尿液中,并且患者尿液样本便于足量多次收集.同时,蛋白质组技术以及尿液蛋白质组研究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利用尿液研究膀胱癌提供了便利的途径.本文系统总结了尿液蛋白质组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重点关注膀胱癌尿液蛋白质组研究趋势和应用方向,以期为利用尿液蛋白质组研究膀胱癌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尿液蛋白质组 非侵入性 生物标志物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材料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相小超 焦丰龙 +2 位作者 张养军 钱小红 秦伟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5-1141,共7页
随着对蛋白质组鉴定深度、定量准确性及分析速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对蛋白质组学方法的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因其灵敏度低、准确性差以及耗时长等不足已经难以满足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不断提出的新需... 随着对蛋白质组鉴定深度、定量准确性及分析速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对蛋白质组学方法的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因其灵敏度低、准确性差以及耗时长等不足已经难以满足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不断提出的新需求。而将通过光、电、磁、热、化学、生化等作用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用于蛋白质组的研究,可以克服传统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局限性,为蛋白质组学研究起到促进作用。该文对功能材料在蛋白质组研究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蛋白质组学 固定化酶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转录因子 18O标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noluc技术和荧光分析技术建立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筛选方法及评价
15
作者 刘明秋 吴波 +2 位作者 吴正升 张令强 崔春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1-849,共9页
目的为了从一系列旨在降解靶蛋白的化合物中筛选出高效的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本文建立了一个稳定的高通量PROTAC筛选方法。方法Nanoluc荧光素酶有LgBiT和HiBiT两个亚基组成,通过将HiBiT标签与mCherry(红色荧光蛋白)、目的蛋白... 目的为了从一系列旨在降解靶蛋白的化合物中筛选出高效的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本文建立了一个稳定的高通量PROTAC筛选方法。方法Nanoluc荧光素酶有LgBiT和HiBiT两个亚基组成,通过将HiBiT标签与mCherry(红色荧光蛋白)、目的蛋白、Halo标签融合表达,LgBiT与GFP(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利用GFP与mCherry的共定位情况可直观评价Nanoluc荧光素酶的组装情况,而通过监测Nanoluc的活性可以指示目的蛋白的含量。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稳定过表达GFP-LgBiT和HiBiT-mCherry-Target-Halo的细胞系,使用可募集Halo标签融合蛋白被Cul2-Rbx1-Elo BCVHL复合体降解的Halo PROTAC3诱导HiBiT-mCherry-Target-Halo降解,进一步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Nanoluc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系统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评价Halo PROTAC3诱导底物降解的效率。结果Halo PROTAC3高效降解HiBiT-mCherry-Target-Halo,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本文建立了一种联合Nanoluc技术和荧光分析的PROTAC筛选策略,用Halo PROTAC3作为阳性对照,可以快速评价PROTAC分子使底物蛋白被降解的效率,实现对PROTAC的“优化选择”或者“优中选优”,为最终PROTAC的开发应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 降解剂 筛选 Nanolu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液蛋白质N-糖肽富集和质谱鉴定的新方法研究
16
作者 黄俊杰 焦丰龙 +3 位作者 王和平 朱丽华 秦伟捷 钱小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7,共9页
蛋白质的N-糖基化修饰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是研究多种重大疾病诊断标志物的热点。与其他体液活检样本相比,尿液可以无创、大量获取,并且不受稳态调节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人尿液蛋白质N-... 蛋白质的N-糖基化修饰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是研究多种重大疾病诊断标志物的热点。与其他体液活检样本相比,尿液可以无创、大量获取,并且不受稳态调节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人尿液蛋白质N-糖基化的规模化研究对疾病诊断标记物的筛选和治疗靶点的发现均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人尿液中的N-糖蛋白含量有限,修饰比例较低,在质谱分析时N-糖肽易被高丰度的非糖肽所掩盖,难以鉴定。因此,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的富集材料是实现尿蛋白N-糖基化深度覆盖的必要前提。本研究利用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使用[3-(甲基丙烯酰氨基)丙基]二甲基(3-硫代丙基)氢氧化铵内盐(SPP)制备了两性离子修饰亲水硅胶材料(SPP-SiO2)。该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标准糖蛋白和健康人尿蛋白N-糖肽的富集和质谱检测,共鉴定了包含1 065个位点的633个尿液糖蛋白,比文献报道的鉴定规模提高了12.2%,证明了该亲水材料在尿液糖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烯点击化学法 尿蛋白 N-糖肽 富集 质谱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物规模化富集与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智雅 秦伟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核糖核酸(RNA)在细胞中并非单独存在,从它们产生到被降解的过程中与大量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s)能与RNA结合形成RNA-蛋白质复合物(RP复合物),并以这种复合物的形式发挥生理功能。RNAs或RBPs任一组... 核糖核酸(RNA)在细胞中并非单独存在,从它们产生到被降解的过程中与大量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s)能与RNA结合形成RNA-蛋白质复合物(RP复合物),并以这种复合物的形式发挥生理功能。RNAs或RBPs任一组分的异常与缺失都会影响RP复合物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代谢异常、肌肉萎缩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因此,定性定量分析RBPs及其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与RNAs靶标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网络有助于挖掘RP复合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开发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方式。要深入研究和理解RNAs与RBPs的相互作用网络,须依赖组学技术对RP复合物进行大规模鉴定。而作为在组学层面系统性解析RP复合物组成、含量和功能的第一步,大规模富集RP复合物极具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们发展了各种富集鉴定策略。该文针对RP复合物富集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紫外光交联和免疫沉淀(crosslinking and immunoprecipitation,CLIP)及其衍生技术、基于“点击化学”的富集策略和基于相分离的富集策略,比较分析了它们的技术原理、优缺点,以方便研究者们选择合适的策略来解决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该文最后总结了当前的RP复合物富集方法仍然存在富集效率低和操作繁琐等亟需解决的技术挑战,为富集策略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结合蛋白 紫外光交联和免疫沉淀 规模化富集 生物正交反应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与外泌体在药物递送和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苏雅婷 钱小红 秦伟捷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2-486,共15页
囊泡分为人工囊泡和天然囊泡。其中,人工囊泡的一种代表性形式是脂质体,它们是由人工合成的,由一个或多个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球形脂质结构。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度较高,稳定性好且易于合成,是靶向药物递送系统(DDS)中常用的纳... 囊泡分为人工囊泡和天然囊泡。其中,人工囊泡的一种代表性形式是脂质体,它们是由人工合成的,由一个或多个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球形脂质结构。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度较高,稳定性好且易于合成,是靶向药物递送系统(DDS)中常用的纳米载体之一,使用频率较高。作为一种天然囊泡,细胞外囊泡(EVs)是由细胞主动分泌的一种具有膜结构的微小囊泡,内含核酸、蛋白质及脂类等多种成分,是细胞间通信的重要媒介。外泌体是EVs中的最小亚型,直径为30~100 nm,内含独特的生物分子,这些分子可被视为亲代细胞的“指纹”。在病理状态下,外泌体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因此被视为诊断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近年来,脂质体与外泌体在药物递送和生物标志物筛选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脂质体的制备技术及外泌体的富集分离技术,并深入探讨了它们在药物递送及生物标志物筛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文章提出了脂质体与外泌体在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外泌体 囊泡 富集和分离 药物递送 生物标志物筛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通过调控基因的可变剪接促进胆管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及侵袭能力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静 程敏 +2 位作者 金倩 曹鹏博 周钢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9-910,共12页
胆管癌是一种起病隐匿、侵袭性强、致死率高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olypyrimidine tract-binding protein 1,PTBP1)已被报道,在多种类型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参与癌症进展,但其在胆管癌中的作用仍未见报道。该研究... 胆管癌是一种起病隐匿、侵袭性强、致死率高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olypyrimidine tract-binding protein 1,PTBP1)已被报道,在多种类型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参与癌症进展,但其在胆管癌中的作用仍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PTBP1在胆管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并初步解析其分子机制。本文利用公开的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分析了胆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PTB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TBP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随后,在胆管癌细胞系RBE和HuH28中,通过CCK-8和细胞平板克隆实验,评价了PTBP1对胆管癌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PTBP1可显著促进胆管癌细胞的生长(P<0.01),而敲低PTBP1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P<0.001)。Transwell和Invasion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PTBP1可显著促进胆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01),而敲低PTBP1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01)。转录物组测序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胆管癌细胞中,敲低PTBP1后上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于p53信号通路;而下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于胆固醇代谢、Rho GTPase和TGF-β等信号通路。基于上述转录物组测序数据,本文还分析发现,敲低PTBP1可导致一系列基因发生异常的mRNA可变剪接事件,例如参与TGF-β调控的TGIF1及与p53活性相关的GNAS基因等。综上所述,PTBP1可能通过调控一系列基因的可变剪接而影响多个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胆管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 转录物组测序 可变剪接 TGIF1 G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巢凋亡相关转录特征预测肝癌预后和免疫微环境的潜在价值
20
作者 程芙蓉 宋文煜 +1 位作者 曹鹏博 周钢桥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785,共18页
抵抗失巢凋亡(anoikis)进而促进癌细胞存活是许多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特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复发率高、转移性强的恶性肿瘤,但其失巢凋亡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因此,基于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noikis-related g... 抵抗失巢凋亡(anoikis)进而促进癌细胞存活是许多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特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复发率高、转移性强的恶性肿瘤,但其失巢凋亡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因此,基于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noikis-related gene,ARG)预测HCC的预后及免疫微环境变化,可为基于失巢凋亡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HCC转录组数据,鉴定出74个在肝癌中显著差异表达的ARG。通过LASSO-Cox回归模型建立了包含其中9个特征基因的HCC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患者总体生存率,是HCC新的独立预后指标。基于ARG建立的不同风险组在通路活性、免疫细胞浸润和HCC患者生存状态等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中细胞增殖相关通路显著活化,免疫抑制性细胞的浸润比例显著增加,且与肝癌患者对PD-L1单抗治疗耐药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RG风险评分模型作为一种新的指标可以预测HCC患者的预后,并初步揭示了ARG在肝癌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失巢凋亡 预后模型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